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论语》选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论语》选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论语》选读

2 学而第一    《学而》是《论语》第一篇的篇名。《论语》中 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学而》一篇包括16章,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其中重 点是“吾日三省吾身”;“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礼之用,和为贵”以及仁、孝、信等道德范畴。

3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原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4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原文】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 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 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注释】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ào):喜欢。 犯:冒犯,抵触,违反。 鲜(xiǎn):少。 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         语放在动词前。 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都写作 “与”。

5 【原文】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注释】 巧言令色:以好话和做出来的和善面色来讨好别人。 鲜(xiǎn):少。

6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原文】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 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注释】 曾子: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他的弟子也 称曾参为“子”。 三:约数,表示多次。 省(xǐnɡ):反省。 信:诚实。 传(chuán):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实习。。

7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原文】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注释】 道:同“导”,治理。 千乘(shènɡ)之国:就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孔子时代 千乘之国已经算不上大国了。千乘,四匹马拉的车称一乘,车辆 数目能表现国家的强弱。 敬事:认真对待国家大事。 人:古代人广义指所有人群,狭义指士大夫以上阶层的人。这里 是狭义的用法,与下面的“民”呼应。

8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原文】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 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注释】 弟子:一种意思是年纪幼小的人,另一种意思是学生。这里是第 一种意思。 弟:同“悌”,敬重兄长。 谨:谨慎寡言。

9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 必谓之学矣。”
【原文】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 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 必谓之学矣。” 【注释】 子夏:孔子的学生,姓卜(bǔ),名商。 易:交换,改变,也有轻视、简慢的意思。

10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原文】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 无友不知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君子:这里指的是士、大夫国君等上层人物。 固:巩固。 无友不如己者:不要跟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一句的解释古人 多有不同。无,同“毋”,不要。 惮(dàn):害怕。。

11 【原文】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注释】 终:父母的死亡。 追远:追念祖先。

12 【原文】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 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 之求之与!” 【注释】 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有观点认为是孔子的学生。 子贡:孔子的学生。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抑:表示选择的连词,“还是……”。 与之:给他。与:同“欤”,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其诸: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或者、大概的意思。

13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 父之道,可谓孝矣。”
【原文】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 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其:指儿子。父亲在世时,儿子听从父命不能主事,所以要观察 他的志向。 没(mò):死,去世。 三年:周礼规定父亲死后,儿子要守孝三年。三,这里可以理解 为虚指,指许多年。 道:表示善的、好的东西。

14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原文】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注释】 和:恰当,适合,恰到好处。 先王:周文王等古代贤王。 节:节制,约束。

15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 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原文】1.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 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注释】 近:符合,接近。 复:实践,实行。 远:用作动词,使……远离。 因:依靠,凭借。 宗:可靠,尊奉。

16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原文】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 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 君子:这里指的是有德行的人。 就:靠近,接近。 正:动词,匡正,端正。

17 【原文】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 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 而知来者。” 【注释】 谄(chǎn):巴结,奉承,谄媚。 何如:怎么样,表示疑问语气。 如切如磋(cuō),如琢如磨:引申为朋友互相讨论、研修的意思。这 句出自《诗经·卫风·淇奥》。切,指把骨头加工成器物。磋,加工象 牙,使其更圆滑。琢,雕刻玉石。磨,磨制加工石头使其更细致。 与:同“欤”。

18 【原文】1.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注释】 不己知:“不知己”的倒装句式。知,理解,了解。

19 为政第二  《为政》篇包括24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孔子“为政 以德”的思想、如何谋求官职和从政为官的基本原则、 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孔子本人学习和修养的过程、温 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以及对孝、悌等道德范畴的进 一步阐述。

20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原文】2.1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 之。” 【注释】 北辰:北极星。 共:即“拱”,环绕,环抱。

21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邪。”
【原文】2.2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 邪。” 【注释】 《诗》三百:《诗经》有305篇,人们常用“《诗》三百”这一整 数的说法来指代《诗经》。 蔽(bì):概括,包盖。

22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原文】2.3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注释】 道:同“导”,引导。一说,治理。 齐:整治,统一,约束。 免:免罪,免于刑法,免祸。 无耻:做了坏事心里不知羞耻。

2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原文】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 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 所欲,不逾矩。” 【注释】 十有五:即十又五,指的是15岁。古人在整数和各位数字之间多 用“有”字表示相加。 有:同“又”。 立:站立。 天命:含有上天旨意、自然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意 义。 矩:礼法,规矩。

24 【原文】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 “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 “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 祭之以礼。” 【注释】 孟懿(yì)子:姓仲孙,名何忌,“懿”是死后的谥号,鲁国大夫,与叔孙 氏、季孙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他父亲孟僖子临终时嘱咐他向孔子学礼。 违:古人称违背礼法为“违”。 樊(fán)迟:姓樊,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学生。 御:赶车,驾车。 “生,事之以礼”五句:古代丧事、祭祀等的礼节规格是有差等的。天子、诸 侯、大夫、士、庶人不相同。鲁国三家权门大夫有时用诸侯、天子的礼仪等级, 孔子对此不满,文中的话就针对这个。

25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原文】2.6 【注释】 孟武伯:姓仲孙,名彘(zhì),即前面提到的孟懿子的儿子。 “武”是谥号。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注释】 孟武伯:姓仲孙,名彘(zhì),即前面提到的孟懿子的儿子。 “武”是谥号。 其:指父母,该句可解释为担忧他们的疾病。一说,其,指儿女, 父母担忧儿女的疾病;另一说,疾,子女品行上的毛病,父母担 心子女品行不好。这里取第一种说法。

26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原文】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注释】 子游:孔子的学生,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吴人,比孔子 小45岁。

27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原文】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色:脸色。这里指和颜悦色,从心底里敬重父母。 弟子:晚辈,这里指儿女。 先生:长辈,指父母。 馔(zhuàn):吃喝。 曾(cénɡ):副词,难道。 是:代词,即“此”,这个的意思。

28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 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原文】2.9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 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注释】 回:姓颜,名回,字子渊,也称颜渊。是孔子早年的学生,受到 器重。 省(xǐnɡ):观察,考察。

29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 廋哉!人焉廋哉!”
【原文】2.10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 廋哉!人焉廋哉!” 【注释】 以:根据,动机,原因。一说,“以”通“与”,意为结交朋友。 由:经由。 焉:表疑问的代词,何处,哪里。 廋(sōu):隐藏,隐瞒,可以理解为掩盖。

30 【原文】2.11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 故:旧的。

31 【原文】2.12  子曰:“君子不器。” 【注释】 器:器具,只有一种用途的东西。此处用来比喻人知识范围狭窄, 只能有某一种技艺。

32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原文】2.13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注释】 君子:古代君子指的是有学问、有德行或者地位、官职高的人。

33 【原文】2.14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注释】 周:团结周围的人。 比:原义指并列,这里指的是因共同利害而勾结。

3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原文】2.15 【注释】 罔:同“惘(wǎnɡ)”,迷惑。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注释】 罔:同“惘(wǎnɡ)”,迷惑。 殆(dài):危险。一说疑惑;另一说没有信心。

35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原文】2.16 【注释】 攻:攻击。另一说为钻研学问,整句释为,钻研邪说就有害了。 异端:不正确的结论。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注释】 攻:攻击。另一说为钻研学问,整句释为,钻研邪说就有害了。 异端:不正确的结论。 斯:连词,这就。 已:停止。这句也作“斯害也已矣”。

36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
【原文】2.17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不知,是知也。” 【注释】 由:孔子的学生,姓仲,名由,字子路。 诲(huì):教导,教育。 女:同“汝”,你。

37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 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 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原文】2.18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 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 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zhuān)孙,名师,字子张。 干:求,谋。 禄:古时官吏的俸禄,这里指的是官职。 阙(quē):缺,空,有所保留,暂时放在一边。 寡:少。 尤:过失,错误。

38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 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原文】2.19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 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注释】 哀公: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定公的儿子。“哀”是死后的谥 号。 何为:怎么做。 对曰:《论语》中臣对君的回答用“对曰”。孔子回答鲁国国君 的问题,因此用“对曰”。 举:选拔,提拔,推举。 直:正直的人。 错:放置。 诸:“之于”的合音。

39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 则劝。”
【原文】2.20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 “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 则劝。” 【注释】 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在鲁哀公时候任正卿。“康”是谥号。 “子”是尊称。 以:连词,而,和。 临:对待。 庄:庄重,严肃。

40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 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 为政,奚其为为政?”
【原文】2.21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 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 为政,奚其为为政?” 【注释】 或:代词,有人。 奚(xī):疑问词,何,怎么,为什么。 书:指《尚书》,是商周时期政治文告和历史资料的汇编。 施:延及,推广,影响。 有:无实在意义。 其:代词,指做官。 为:是。 为政:参与政治。当时孔子没有出来做官,所以有人这样问他。

41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 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原文】2.22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 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注释】 信:守信用。 輗(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拉 的车。 軏(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小车指的是马 拉的车。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何以:即“以何”,靠什么。

42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 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原文】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 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 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 世:古代称30年为一世,10世为一代。也有人认为朝代改换为一 代。 殷(yīn):商朝。商朝至盘庚将都城从奄(yǎn)(山东曲阜) 迁到殷(河南安阳一带),所以又被称为殷朝。 因:沿袭,因袭。 礼:指整个礼仪制度,用来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 总称。 损益:废除和增加。

43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 也。”
【原文】2.24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 也。” 【注释】 鬼:古代人死都叫鬼,一般指死去的祖先。 祭:是吉祭。凶祭叫奠。祭鬼的目的一般是祈福。 谄(chǎn):谄媚,阿谀,巴结。。

44 八佾第三   《八佾》篇包括26章。本篇主要内容涉及“礼”的 问题,主张维护礼在制度上、礼节上的种种规定;孔 子提出“绘事后素”的命题,表达了他的伦理思想以 及“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的政治道德主张。本 篇重点讨论如何维护“礼”的问题。

45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 忍也?”
【原文】3.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 忍也?” 【注释】 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这里指季平子,即季孙意如。 八佾(yì):佾,行、列。古代乐舞礼仪中,一佾(一行)有八 个人。八佾,是八行,八八六十四人,这是天子举行乐舞的规格。 诸侯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只有用四佾的资格, 但他却用了天子规格的乐舞,是越轨的行为。

46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 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原文】3.2  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 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注释】 三家:春秋后期鲁国当政的仲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贵族。季孙氏 势力最大。他们凭强有力的政治经济实力,常僭越周礼。这种行为受到 孔子的批判。 雍(yōnɡ):《诗经·周颂》中的一篇,用于天子祭祀宗庙之礼完毕。 彻:同“撤”,撤掉,拿掉。 相(xiànɡ):助祭者。 维: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辟(bì)公:指诸侯。辟,指君王。 穆穆:庄严静穆。

47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
【原文】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 何?” 【注释】 如礼何:“如……何”句式,指对礼怎么样。 乐:音乐是构成古代礼制的重要部分,所以“礼乐制度”指的是 包括音乐在内的古代礼仪制度,并非今天我们说的单纯用来欣赏 的音乐。

48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 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原文】3.4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 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注释】 林放:姓林,名放,字子上。有人认为是孔子的学生。 易:本义指把土地整理平坦。此处指周到地办理丧葬的礼仪。 戚:悲哀。

49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原文】3.5 【注释】 夷:古代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狄: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注释】 夷:古代指东方的少数民族。 狄:指北方的少数民族。 夏:在中原黄河流域居住的华夏民族的诸侯国。 亡:同“无”。

50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 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 林放乎?”
【原文】3.6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 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 林放乎?” 【注释】 旅:古代指祭山。当时只有天子、诸侯有资格祭祀名山大川。季 氏只是鲁国的大夫,他去祭祀泰山是违背礼法的。 冉(rǎn)有:孔子的学生,姓冉,名求,字子有。当时冉有做 季康子的家臣。 与:同“欤”。 曾:难道,竟然。

51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 而饮。其争也君子。”
【原文】3.7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 而饮。其争也君子。” 【注释】 射:射箭,这里是指射礼,是周礼中规定的射箭比赛。 揖(yī):作揖,指拱手行礼。

52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原文】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 倩(qiàn):容貌美好。 兮:助词,相当于“啊、呀”。 盼:眼珠黑白分明,转动灵巧。 绚(xuàn):有文彩。 绘事后素:画画需先有白地儿再画。绘事,画画。后,在……之后。素, 白地儿。另一说,在审美上绚丽不如素淡。 起:启发。 商:卜商,也就是子夏。

53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 吾能征之矣。”
【原文】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 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 吾能征之矣。” 【注释】 杞(qǐ):古国名,在今天河南杞县一带,杞国是夏朝禹的后代。 宋:古国名,在今天河南商丘市南部,宋国是商朝汤的后代。 文:历史文字资料。 献:指贤人。献臣就是德才兼备的大臣。

54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原文】3.10  子曰:“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注释】 禘(dì):古代一种极隆重的祭祀仪式,只有天子才能举行。 既:已经。 灌:禘祭的仪式中的一项内容。古代祭族时,让活人坐在灵前象 征接受祭祀的人,这个人叫“尸”。第一次献酒是把用香料煮成 的叫做“郁鬯”的酒献给尸,让他闻一闻香气,再把酒浇在地上, 这个过程叫“灌”。 不欲观:不愿看。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礼记》记载,周公的 侄子周成王姬颂为了纪念周公辅佐治国的伟大功勋,特许周公的 后代举行禘祭,这是不符合礼仪规矩的,所以孔子持批评态度。

55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 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原文】3.11  或问禘之说。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 下也,其如示诸斯乎?”指其掌。 【注释】 不知也:鲁国作为周王分封的诸侯国举行天子的祭礼,孔子是不 赞成的,因此他故意回避说不知道禘祭的道理。 示:同“置”,摆,放。 诸:“之于”的合音。

56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 祭。”
【原文】3.12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 祭。” 【注释】 与(yù):参预,参加。

57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 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原文】3.13  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 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注释】 王孙贾:卫国卫灵公时任大夫。 媚(mèi):谄媚,巴结。 奥:屋里的西南角,这里指屋里西南角的神,地位较高。 灶:原义是炉灶,这里指灶神,人们认为灶神地位虽低,却能通 上天,决定人的福祸,所以灶神自古受到人们的隆重供奉。“与 其媚于奥,宁媚于灶”是当时的俗语。

58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原文】3.14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注释】 监:同“鉴”。原指镜子,引申为照,警戒,借鉴。 二代:夏、商两朝。 郁郁:原指草木繁茂,或指香气浓厚。这里指丰富多彩,繁盛。

59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 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 也。”
【原文】3.15  子入太庙,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 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 也。” 【注释】 太庙:古代指供奉祭祀君主的祖先的庙。开国君主叫太祖,祭太 祖的庙叫太庙。周公是鲁国最初受封的国君,所以,这个太庙指 的是周公的庙。 鄹(zōu)人之子:即孔子。鄹,也作“陬”,春秋时鲁国地名, 现在山东曲阜一带。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做过鄹大夫,古代 称某地的大夫为某人。鄹人,指叔梁纥。。

60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原文】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注释】 射:射箭,即“射礼”,是为演习礼乐进行的射箭比赛。 皮:用皮做的靶子。射礼比赛时以射中目标为目的,而不像比武 的“军射”是为了用力射穿靶子。 为(wèi):因为。 同科:同等。

61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 我爱其礼。”
【原文】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 我爱其礼。” 【注释】 告朔(shuò):朔,阴历每月的初一。诸侯每月初一应杀一只活 羊在祖庙祭祀,并到朝听政,表示每个月的开始。到子贡时,月 初一鲁君不再去祖庙,也不听政,只是杀一只活羊表示一下罢了, 所以子贡认为连这个形式也不用留了,不必杀羊了。孔子却依然 重视礼仪的形式,认为有形式毕竟比没有好。 饩:活的牲畜。 尔:代词,你。 爱:可惜。。

62 【原文】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注释】 事:事奉,服务于。 谄(chǎn):奉承,讨好,谄媚。

63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 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原文】3.19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 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注释】 定公:鲁国国君,姓姬,名宋,“定”是谥号。 使:使用,指使。 如之何:如何。

64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原文】3.20  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 关雎(jū):《诗经》第一篇的篇名。 淫:古人称过分至于失当的地步为“淫”。这里指过于注重形式 的快乐美妙,而失掉了正统的意义。可以看出孔子主张中和,反 对过度。。

65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 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原文】3.21  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 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注释】 社:土神。这里指的是社主,即祭祀时立的木头牌位,用来代表土神。 宰我:孔子的学生,姓宰,名予,字子我。也称宰予。 夏后氏:原为古代部落名,禹是首领,禹的儿子启建立了夏朝。后来夏 朝人称作夏后氏。 以:用。 遂:已完成。 谏(jiàn):规劝,使改正错误。 咎:责备。

66 【原文】3.22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 “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 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 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注释】 管仲:姓管,名夷吾,字仲。做了齐桓公的宰相,使他成为春秋诸侯中第一个 霸主。孔子批评了他违背礼法的做法。 器:气量,胸襟。 有三归:将应该归公的市租据为己有。 摄:兼职,兼任。当时士大夫家臣多有兼职,而管仲的家臣却是一人一职。 焉得:怎么能是。 邦君:诸侯,诸侯国的国君。 树:立。 塞门:门口用来遮挡视线的短墙,相当于影壁。 好:友好。 而:连词,假如。 反坫(diàn):宴会的礼节,诸侯王会见别国国君,献酒后把空杯放回坫上。 坫,古代厅堂中用土筑的台子,祭祀或宴会时用来放礼器和酒具。

67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 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原文】3.23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 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注释】 语(yù):动词,告诉,对……说。 大师:乐官的主管。大,同“太”。 翕(xī):合,和顺协调;一说,兴奋热烈。 从:同“纵”,展开,放纵。 纯:美好。 皦(jiǎo):清晰,明亮。 绎(yì):连绵不断。

68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 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 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原文】3.24  仪封人请见,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尝不 得见也。”从者见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丧 乎?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注释】 仪:卫国地名,今河南兰考一带。 封人:官职名,镇守边界的官员。封,边界。 请见:即请求接见。见,同“现”,接见。 斯:代词,这个地方。 二三子:尊称孔子的弟子,各位的意思。二三,是约指。 患:担忧。 丧:失去。此处指孔子失去官位。孔子离开鲁国后一直未能实现政治抱负。 木铎(duó):一种有木舌的铜铃,古代用来召集民众宣布政令等。这里 比喻孔子能起到引导民众管理国家的作用。

69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原文】3.25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 “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 韶(sháo):上古虞舜时的乐舞名。尧禅(shàn)让帝位给虞 舜,乐舞表现一种和睦的特色,所以说“尽善”。 美:指乐舞的声貌、形式美好。 善:指乐舞的内容意义美好。 武:周代表现武王伐纣的乐舞。孔子认为武王伐纣是顺应民心的, 但毕竟是征讨了帝王,所以“未尽善”。

70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 以观之哉?”
【原文】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 以观之哉?” 【注释】 上:上位,高位。 宽:宽厚,宽宏大量。 敬:恭敬,郑重。

71 里仁第四   【本篇引语】本篇包括26章,主要内容涉及到义与 利的关系问题、个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孝敬父母的问 题以及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这一篇包括了儒家的若干 重要范畴、原则和理论,对后世都产生过较大影响。

72 【原文】4.1 【注释】 里:邻里。周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这里用作动词,作居住讲。 仁:仁德之风纯厚的地方;一说,有仁德的人。 处:居住,相处。 焉(yān):怎么,哪里。 知:同“智”,明智。

73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原文】4.2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注释】 约:穷困,俭约。 乐:富裕,安乐。 知:同“智”。

74 【原文】4.3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注释】 好(hào):动词,喜欢,喜爱。 恶(wù):厌恶,讨厌。

75 【原文】4.4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注释】 苟:假如,如果。 志:立志,有志于。 恶(è):做坏事。

76 【原文】4.5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 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 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注释】 是:代词,这。 处:接受,享受。 去:摆脱,避开。 恶:同“乌”,相当于“何”,如何,怎样。 终食之间:吃一顿饭的功夫。 违:违背。 造次:仓促,匆忙。 颠沛:原指跌倒,引申为受挫,困顿流离。

77 【原文】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 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 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 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注释】 尚:动词,超过。 矣:用法同“也”,表示语气停顿。 盖:句首发语词,表示揣测意。 未之见:是“未见之”的倒装。

78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 矣。”
【原文】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 矣。” 【注释】 过:过错。 党:这里指意气相投的人。 仁:同“人”。

79 【原文】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注释】 朝(zhāo):早上。 闻:听到,知道。 道:指某种真理,即儒家之道。

80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
【原文】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 也!” 【注释】 士:读书人,一般的小知识分子。

81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 之与比。”
【原文】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 之与比。” 【注释】 适、莫:有多种解释。有认为人情亲疏厚薄;有认为敌对、爱慕。 这里解释为可与不可。 比:挨着,靠拢,靠近。

82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 怀惠。”
【原文】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 怀惠。” 【注释】 刑:法度典范,刑罚。

83 【原文】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注释】 放:同“仿”,依据。

84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 国,如礼何?”
【原文】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 国,如礼何?” 【注释】 礼让:按周礼注重礼仪,谦让。 何有:有什么困难呢。

85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 为可知也。”
【原文】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 为可知也。” 【注释】 立:站住脚。 莫己知:即“莫知己”,没人知道自己。

86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原文】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 “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释】 贯:贯穿。 唯:是的,表示应答。 忠:忠诚,诚挚。 恕:对别人宽容。

87 【原文】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注释】 喻:明白,懂得。 义:合乎正义和道义的事情。 利:私利,财利。

88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原文】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注释】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用作动词,向……看齐,与……等同。 省(xǐnɡ):反省,内省,检讨自己的思想行为。

89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 而不怨。”
【原文】4.18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 而不怨。” 【注释】 事:事奉。 几(jī):婉转,轻微,隐微。 劳:操劳;一说,忧愁。

90 【原文】4.19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注释】 游:离家出游。 方:方向,方位。

91 【原文】4.20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注释】 三年:见《学而第一》第十一章注。

92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 则以惧。”
【原文】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 则以惧。” 【注释】 惧:担忧,担心。这里指担忧父母年事已高,会衰老死亡。

93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原文】4.22 【注释】 古者:古代的人,往往指古代有地位的人。 耻:以……为耻。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注释】 古者:古代的人,往往指古代有地位的人。 耻:以……为耻。 躬:亲自,亲身。 逮(dài):赶上。

94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原文】4.23 【注释】 约:约束,谨慎节制。这里指用一种立身处世原则约束自己。 失:过失,犯错误。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注释】 约:约束,谨慎节制。这里指用一种立身处世原则约束自己。 失:过失,犯错误。 鲜(xiǎn):少。

95 【原文】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注释】 讷(nè):语言迟钝。这里指说话谨慎,有分寸。 行:行动,行为。

96 【原文】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注释】 邻:邻居。这里指志趣相投、志同道合的人。

97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原文】4.26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数(shuò):屡次,多次,频繁。 斯:副词,就。

98 公冶长第五 本篇共计28章,内容以谈论仁德为主。在本篇里,孔 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此外, 本篇著名的句子有“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 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敏而好学,不耻下 问”;“三思而后行”等。这些思想对后世产生过较 大影响。 98

99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原文】5.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注释】 公冶长(chánɡ):孔子的学生,姓公冶,名长,字 子芝。 妻(qì):用作动词,嫁女儿给……。 缧绁(léixiè):捆犯人的绳索,这里代指监狱。 子:儿女,这里指女儿。 99

100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 其兄之子妻之。
【原文】5.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 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南容:孔子的学生。姓南宫,名(tāo),又名适 (kuò),字子容。 邦有道:社会有秩序,国家兴盛太平。 废:废弃。 刑戮(lù):泛指受到刑罚惩治。戮,杀。 100

101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原文】5.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注释】 子贱:孔子的学生。姓宓(fú),名不齐,字子贱。 斯:代词。这里的“斯”指子贱,句末的“斯”指君子的 品德。 取:获得,得到,可以理解为学到。 101

102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 也?”曰:“瑚琏也。”
【原文】5.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 也?”曰:“瑚琏也。”  【注释】 赐:子贡的名。 何如:怎么样。 女:同“汝”,你。 瑚琏(húlián):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具,有玉石 装饰。这里孔子用器具比喻子贡还达不到“君子不器” 的高度。 102

103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 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原文】5.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 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雍:孔子的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 焉:安,何。 佞(nìnɡ):能言善说,花言巧语。 御:抵御,抗拒。这里指辩驳,与人顶嘴。 口给(jǐ):言辞敏捷。 103

104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原文】5.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注释】 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若。 仕:做官。 吾斯之未能信: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装句式。斯,指 代做官。信,自信,有信心。是说自己还未能达到做 官的标准。 说:同“悦”。 104

105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 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原文】5.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 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桴(fú):用竹或木编成的小筏子。 从:跟随,跟从。 其:表推测的语气助词,大概,可能。 与:同“欤”,疑问助词,相当于“乎”。 材:古代有时与“哉”通用,语气助词。一说,同“才”, 才能,本领;另一说,同“裁”,裁度事理。 105

106 【原文】5.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 “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 ”“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 不知其仁也。”  【注释】 赋:古代的兵役制度。这里指管理军事政治。 千室之邑(yì):指有一千户人家的城邑。邑,古代居民的聚居地,周围有田地, 相当于城镇。 家:古代国家分封给卿大夫的土地,叫采邑、采地,家就是指这种采邑。卿、大夫 可以设家臣,自行管理收取地租。 宰:古代邑的行政长官叫宰,宰也作为官吏的通称。 赤:孔子的学生,姓公西,名赤,字子华。 束带:整理衣服,扎上腰带,指穿上礼服去上朝。 106

107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 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 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原文】5.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 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 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注释】 女:同“汝”,你。 孰:谁,哪个。 愈:更好,胜过,更强。 望:比。 107

108 【原文】5.1085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 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 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 【注释】 宰予:孔子的学生。姓宰,名予,字子我。又称宰我。 粪土:污秽的土。 杇:同“圬”,原指灰泥抹墙的工具,俗称“抹子”。这里是作动词,粉刷墙壁。 与:语气词,这里表示停顿。 诛:谴责责备。 是:代词,此,这。 108

109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 欲,焉得刚?”
【原文】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 欲,焉得刚?”  【注释】 刚:坚强,刚毅不屈。 申枨(chénɡ):孔子的学生,姓申,名枨,字周。 欲:欲望多。 109

110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原文】5.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释】 加:欺凌,凌辱。 诸:“之于”的合音。 尔:你。 110

111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 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原文】5.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 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 文章:这里指古代有关礼乐、法度、文化等古代文献 的学问。 性:人的本性。 天道:天命,古代指自然和人类社会之间吉凶福祸的 联系。 111

112 【原文】5.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注释】 有:同“又”。 112

11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原文】5.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 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孔文子:姓孔,名圉,字仲叔,卫国的大夫,谥号“ 文”。 113

114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 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原文】5.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 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子产: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相。 114

115 【注释】 晏平仲:姓晏,名婴,字仲,死后谥号为“平”。齐国 大夫,著名的政治家。 之:指晏平仲;一说,指朋友。
【原文】5.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注释】 晏平仲:姓晏,名婴,字仲,死后谥号为“平”。齐国 大夫,著名的政治家。 之:指晏平仲;一说,指朋友。 115

116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原文】5.18   子曰:“臧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注释】 臧文仲:鲁国大夫,姓臧孙,名辰,字仲,死后谥号为“文”。孔子批评他不仁不智。 居:动词使动用法,使……居住。 蔡:原指蔡国,因出产大乌龟而被代指大乌龟。 山节藻棁(zhuō):就是雕梁画栋的意思。山节,即把斗拱雕成山形。节,是柱子 头上的斗拱。 藻棁,是把短柱上画上水草图案。棁,是房子大梁上的短柱。 何如:怎么。 知:同“智”,明智。 116

117 【原文】5.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 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 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 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 ”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令尹:楚国宰相叫令尹。 子文:姓鬭(dòu),名穀於菟(ɡòuwūtú),字子文,是楚国的贤相。 三:虚数,指多次。 已:停,罢免,免职。 崔子:齐国大夫崔杼(zhù),杀了齐君庄公。 弑:古代指臣杀死君主或者子女杀死父母。 齐君:指齐庄公,姓姜,名光。 陈文子:齐国大夫,名须无。 违:离别,离开。 117

118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原文】5.20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注释】 季文子:鲁国大夫,姓季孙,名行父,“文”是他死后 的谥号。他世故太深,行为过于谨慎,对于利害过于 计较,容易起私意而徇私情。孔子的话是针对于此的。 再:再次,第二次,它后面省略了“思”字。 118

119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 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原文】5.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 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宁(nìnɡ)武子:卫国人,大夫。姓宁,名俞,“武” 是谥号。 知:同“智”。 愚:愚笨,这里是指装傻。 119

120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 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原文】5.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 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注释】 宁(nìnɡ)武子:卫国人,大夫。姓宁,名俞,“武” 是谥号。 知:同“智”。 愚:愚笨,这里是指装傻。 120

121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原文】5. 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注释】 伯夷、叔齐:殷朝末年一个小国国君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互相推 让君位,都逃到周文王的辖区。周武王伐纣灭殷,他们不满于改朝换代, 以吃周朝的粮食为耻,隐居在首阳山采薇为食,最终饿死。 是用:因此。 希:同“稀”,少。 121

122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
【原文】5. 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 【注释】 微生高:姓微生,名高,以直爽守信著称,传说他和 一位女子相约在一座桥下见面,女子没按时来,他一 直在桥下等,水涨了也不走,最终抱着柱子被淹死。 醯(xī):醋。 122

123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 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原文】5.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 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足恭:态度卑曲,过分恭敬。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任鲁国太史(史官),相传 为《左传》作者。 匿(nì):隐藏起来。 123

124 【原文】5. 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 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 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季路:即子路,因为事奉季氏,又称季路。 侍:陪侍,陪在尊长身边站着。《论语》中,单用“侍”,指孔子坐着,弟子站着;“侍坐”, 指孔子和弟子都坐着;“侍侧”,或坐或立。 盍(hé):“何不”的合音字。 裘(qiú):皮衣。 伐:夸耀。 施:表白。一说,施加给别人 124

125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原文】5.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注释】 已:罢了,算了。 讼(sònɡ):责备,争辩是非。 125

126 雍也第六 本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 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 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vk 乐之者”;“敬鬼神而远之”;“己欲立 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本篇里有数章谈到颜回, 孔子对他的评价甚高。此外,本篇还涉及到“中庸之 道”、“恕”的学说、“文质”思想,同时,还包括 如何培养“仁德”的一些主张。 126

127 【注释】 南面:即脸朝南,古代坐北朝南,面向南方的位置为 尊位。
【原文】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注释】 南面:即脸朝南,古代坐北朝南,面向南方的位置为 尊位。 127

128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 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 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原文】6. 2 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 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 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仲弓:即冉雍。 子桑伯子:人名,身世不可考。 简:简单,约简,不繁琐。 居:平素做人,为人。 临:面对,面临,这里有治理的意思。 无乃:用于反问,岂不是。 大:同“太”。 128

129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 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 闻好学者也。”
【原文】6. 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 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 闻好学者也。” 【注释】 迁怒:自己不如意时拿别人出气。迁,转移。 贰:二,再次,重复。 亡:同“无”。 129

130 【原文】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 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 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 富。” 【注释】 子华:即公西赤。 使:出使。 冉子:即冉求,该文的记录者尊称他为“冉子”。 粟:小米,谷子。 釜(fǔ):古代容量名称,六斗四升。 益:增加。 庾(yǔ):古代容量名称,两斗四升。 秉(bǐnɡ):容量名,古代一秉约合16斛,一斛合10斗,所以译为80石。 适:往,去。 衣(yì):作动词,穿。 周:救济。 继:增益。 130

131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 邻里乡党乎!”
【原文】6.5 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 邻里乡党乎!” 【注释】 原思:孔子的学生,姓原,名宪,字子思。 之:这里用法与“其”相同,意为他的,指孔子的。 九百:下面省略了度量名,无法知道计算单位是什么。 毋:不要,勿。 邻里乡党:古代5家为邻,25家为里,500家为党,12500家为乡。 131

132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 其舍诸?”
【原文】6.6 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 其舍诸?” 【注释】 犁牛:耕牛。 骍(xīnɡ):红色。 角:角长得周正。周代崇尚红色,祭祀用的牛要求是红毛并且牛角周正,不能用普通耕牛。 孔子的意思是:耕牛之子如果够得上作祭祀牺牲的条件,山川之神定会接受这一祭享的。“犁 牛之子”比喻冉雍(仲弓),他父亲是失去了贵族身份的贱人,品行也不好。而冉雍才学都很 好,是可以为君主任用做官的。 用:杀了当作牺牲来祭祀。 其:“岂”的意思。 诸:“之乎”的合音字。 132

133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 已矣。”
【原文】6. 7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 已矣。” 【注释】 三月:约数,长期意思。 日月:一天一月,指短期,偶尔。 至:做到。 133

134 【注释】 季康子:曾任鲁国正卿,孔子的学生冉求曾帮助他推 行革新。 与:同“欤”。 何有:何难之有,即有什么困难。
【原文】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 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 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 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注释】 季康子:曾任鲁国正卿,孔子的学生冉求曾帮助他推 行革新。 与:同“欤”。 何有:何难之有,即有什么困难。 134

135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 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原文】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 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注释】 闵(mǐn)子骞(qiān):姓闵,名损,字子骞,相传是著名的孝子。 费:音bì,季氏的封地,因为他不愿归顺鲁国,他的封邑总管与他作对, 所以他想请闵子骞去做总管。 汶上:汶水北面,指齐国。 135

136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 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原文】6.10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 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伯牛:孔子的学生,姓冉,名耕,字伯牛。是个有德 行的人,传说患了当时无法治愈的麻风病。 牖(yǒu):窗户。 夫(fú):表感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啊”。 136

137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原文】6.1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箪(dān):古代盛饭的竹制器具,圆形。 137

138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 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原文】6.12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 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注释】 说:同“悦”,喜欢。 女:同“汝”。 画:画线为界,停止。 138

139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原文】6. 13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注释】 女:同“汝”,你。 君子儒:指通晓周礼仪制度,道德高尚的人,反之为 小人儒。儒,指古代主持喜、丧仪式的职业。 139

140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 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
【原文】6.14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 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 【注释】 武城:鲁国城邑。 女:同“汝”。 焉尔:相当于“于此”。 澹(tán)台灭明:姓澹台,名灭明,字子羽。 140

141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 ‘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原文】6.15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 ‘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注释】 孟之反:姓孟,名侧,字之反,《左传》作孟子侧, 鲁国大夫。 伐:夸耀功劳。 奔:败走。 殿:殿后,行军时走在最后。 141

142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 之世矣。”
【原文】6. 16 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 之世矣。” 【注释】 祝(tuó):姓祝,名,字子鱼。卫国大夫,能言善 辩,会奉承,受到器重。 佞(nìnɡ):能言善辩。 宋朝:宋国公子朝,貌美。《左传》记载,公子朝与 襄夫人私通,又参与发动祸乱,逃到卫国又与卫灵公 夫人南子私通,从而受到宠幸。 142

143 【注释】 户:屋门。 何莫:何不。 斯道:这条路,即孔子主张的仁义之道。
【原文】6.17 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注释】 户:屋门。 何莫:何不。 斯道:这条路,即孔子主张的仁义之道。 143

144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
【原文】6.18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 君子。” 【注释】 质:质地,内在的含义、本质。 文:文采,华丽的装饰,外在的形式、礼仪。 史:本指掌管礼仪、文书的史官。这里比喻像史一样 铺陈浮夸,并无诚意,缺少实质感情内容。 144

145 【注释】 直:正直。 罔:诬罔,不正直的人。
【原文】6.19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注释】 直:正直。 罔:诬罔,不正直的人。 145

14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原文】6.20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注释】 好(hào):喜爱。 乐:心里极喜欢而陶醉于其中。 146

147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 语上也。”
【原文】6.21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 语上也。” 【注释】 语(yǔ):动词,告诉,讲,说。(应为去声) 147

148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 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原文】6.22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 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注释】 知:同“智”,聪明,智慧。 务:致力于。 148

149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 者乐,仁者寿。”
【原文】6.2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 者乐,仁者寿。” 【注释】 智者乐水:水流动而不板滞,与智者相似。知,同“ 智”。 仁者乐山:山巍巍屹立,厚重不迁,与仁者相似。 149

150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原文】6. 24 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注释】 变:改革。当时齐国强,鲁国弱,但齐国施行霸道, 而鲁国重周礼。 150

151 【原文】6.25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注释】 觚(ɡū):古代的酒器。原来的觚上圆下方有棱角, 后来改成圆筒形,棱角也没了。孔子这里是对事物改 变,“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有名无实 状况表示不满。 151

152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 也,不可罔也。”
【原文】6. 26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 ”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 也,不可罔也。” 【注释】 仁:仁人。 井有仁:井里掉进去一个人。一说,仁,仁人。 逝:往,去。 罔(wǎnɡ):用不合理的事情愚弄。 152

153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原文】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 【注释】 畔:同“叛”,背离,违背。 153

154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 厌之!天厌之!”
【原文】6.28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 厌之!天厌之!” 【注释】 南子:宋国的美女,卫灵公的夫人,行为淫乱,名声不好,当 时实际操纵卫国政权。她召见孔子,孔子开始拒绝了,后来依 礼节不得不见她。 说:同“悦”。 矢(shǐ):发誓。 否:不对,不合于礼。 厌:厌弃。 154

155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原文】6.29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注释】 中庸:指不偏不倚,不做过火的事。中,折中,调和。 庸,普通,寻常。 155

156 【原文】6.30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 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 谓仁之方也已。” 【注释】 博施:广泛施与恩惠。 济:救济,救助。 尧舜:传说上古两位贤明的帝王。 病:有所不足。 譬:打比方。这里指拿自己打比方,推己及人。 156

157 述而第七 本篇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 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 内容:“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饭疏食饮水,曲 肱而枕之,乐在其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 知老之将至”;“三人行必有我师”;“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本 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 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 张。 157

158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原文】7.1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注释】 述:阐述、传述已有的。 作:创始,创作,创造。 窃:私下,私自。 老彭:商代的贤大夫彭祖。 158

159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
【原文】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 哉?” 【注释】 识:同“志”,记住。 厌:本义指吃饱,引申为满足。 诲:教导,教诲。 何有于我哉:对于我有什么困难呢?一说,我做到了 哪些呢? 159

160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 能改,是吾忧也。”
【原文】7. 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 能改,是吾忧也。” 【注释】 修:动词,修养。 义:正确,合乎道义的事情。 徙(xǐ):原指迁移,这里是迁从,改变自己使行为更接近义。 不善:不好的,指错误、缺点。 是:代词,这些。 160

161 【注释】 燕居:指闲居。燕,同“宴”,闲适,安逸。 申申:舒适,和畅。 如:像……的样子。 夭夭(yāo):愉快。
【原文】7.4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注释】 燕居:指闲居。燕,同“宴”,闲适,安逸。 申申:舒适,和畅。 如:像……的样子。 夭夭(yāo):愉快。 161

162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原文】7. 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注释】 衰:衰老。 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发)的 弟弟,周成王(姬颂)的叔叔,是鲁国第一个国君。 传说他制定了西周的礼乐政治制度,辅佐周成王安定 天下,为孔子所崇尚。孔子盛年一直想行周公之道, 可是没有实现,所以有力不从心的感叹。 162

163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原文】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注释】 志:心之所向。 据:遵守,执守。 依:依照,不违背。 游:游泳,引申为玩习,熟悉,学习。 艺: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是古代学生的 功课内容。 163

164 【原文】7.7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注释】 自行:主动做……。 束脩(xiū):干肉,也叫脯。每条叫一脡(tǐnɡ), 十脡是一束。束脩即十条干肉。古代人见面会带上礼 物,束脩是薄礼。 未尝:未曾,从来没有。 164

165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原文】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则不复也。” 【注释】 愤:努力思考而没有找到答案。 悱(fěi):想说却表达不出来。 隅(yú):角,角落。这句是“启发”和“举一反三”两 词的出处。 165

166 【原文】7. 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注释】 哭:吊丧时哭泣。 166

167 【原文】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167

168 【原文】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 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 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 也。” 【注释】 舍:舍弃不用。 行三军:出兵。三军,当时一个大国所有的军队。 与:共事。 暴虎:徒手与老虎搏斗。 冯(pínɡ)河:指没有船徒步趟过大河。 168

169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 可求,从吾所好。”
【原文】7.12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 可求,从吾所好。” 【注释】 富而可求:指可以用正当方法求得财富。 执鞭之士:手里拿着皮鞭的差役。 好(hào):爱好。 169

170 【原文】7.13 子之所慎:齐,战,疾。 【注释】 齐:同“斋”。古代祭祀之前的斋戒,要求不喝酒、不 吃荤,不与妻妾同房,需沐浴等。孔子曾说:“我不 与祭,如不祭。”所以对于祭祀之前的斋戒也要求虔 诚。 战:战争。因为战争关系国家的存亡、人民的安危。 疾:疾病。关系人的生死。 170

171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 至于斯也!”
【原文】7.14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 至于斯也!” 【注释】 韶(sháo):传说虞舜时创制的乐曲。参见《八佾第 三》第二十五章注。 三月:约数,不是确切地指三个月,而是指好几个月, 很长时间。 171

172 【原文】7.15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 ”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 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 夫子不为也。” 【注释】 为:赞成,帮助。 卫君:卫灵公的孙子卫出公,姓蒯(kuǎi),名辄(zhé)。卫灵公本来是立儿子蒯 聩为太子,蒯聩因为谋杀卫灵公的夫人南子未成,被驱逐,逃到晋国。卫灵公死后, 蒯聩的儿子蒯辄当了国君。这时蒯聩回到卫国,并与儿子争夺王位。这里父子争位 的事与伯夷、叔齐互相让位的古事形成比较。 伯夷、叔齐:见《公冶长第五》第二十三章注。 172

173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文】7.16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注释】 饭:用作动词,吃。 疏食:指粗糙的饭食,粗粮。 水:古代以汤、水对称,汤是热水,水是冷水。 肱(ɡōnɡ):胳膊。 173

174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
【原文】7.17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 【注释】 加:增加,增添。 五十:古人认为50岁是老年的开始。 《易》:又称《周易》、《易经》,是古代用来占卜 的书,表现了许多古代的哲学观念。 174

175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原文】7.18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注释】 雅言:当时中国通行的语言,春秋时各国语言不能统 一,西周的政治中心的语音被作为标准音,就是雅言, 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孔子日常讲话用鲁国方言,但 在诵读《诗》《书》和主持礼仪时用雅言。 175

176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原文】7.19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注释】 叶公:叶,音shè。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 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 对:应答,回答。 女:同“汝”。 奚:为什么。 云尔:如此而已,罢了。 176

177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原文】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177

178 【原文】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178

179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原文】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 不善者而改之。” 179

180 【原文】7. 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注释】 桓魋(tuí):宋国的司马,主管军事。本名向魋,因 为是宋桓公的后代,又叫桓魋。孔子周游列国经过宋 国,和弟子在大树下演习仪礼,桓魋来砍倒大树,并 想杀孔子。弟子们催他快些走,孔子说了这番话。 180

181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 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原文】7.24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 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注释】 二三子:诸位弟子。 181

182 【注释】 文:典籍,文献,文化知识。 行:德行,品行。 忠:忠诚。 信:守信用。
【原文】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注释】 文:典籍,文献,文化知识。 行:德行,品行。 忠:忠诚。 信:守信用。 182

183 【原文】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 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 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 矣!” 【注释】 圣人:品德最高的人。 君子:才德出众的人。 斯:就,则。 善人:心性、行为善良的人。 有恒者:有恒心能坚持德行,用心不二的人。 亡:同“无”。 盈:充盈,充实。 约:穷困。 泰:这里是奢侈的意思。 183

184 【注释】 纲:本义是提网的大绳,用它来横在水流上,系着许 多鱼钩来钓鱼。 弋(yì):用带绳的箭来射鸟。 宿:歇宿了的鸟。
【原文】7.27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注释】 纲:本义是提网的大绳,用它来横在水流上,系着许 多鱼钩来钓鱼。 弋(yì):用带绳的箭来射鸟。 宿:歇宿了的鸟。 184

185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 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原文】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 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注释】 识:同“志”,记忆。 知之次也:比“生而知之”次一等。 185

186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 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 其往也。”
【原文】7.29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 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 其往也。” 【注释】 互乡:地名。 见:同“现”。 与:赞成,称许。 保:守,追究的意思。 往:以前,以往。 186

187 【原文】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187

188 【原文】7.31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 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 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 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注释】 陈司败:陈国的司寇,主管司法。 昭公:鲁国国君,姓姬,名裯(chóu),“昭”是死后的谥号。 揖(yī):作揖,拱手行礼。 巫马期:孔子的学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 党:偏袒。 取:同娶。 吴孟子:鲁昭公的夫人。春秋时国君夫人的称号一般为她出生的国名加上她的姓。 昭公夫人生于吴国,吴国与鲁国都是姬姓,按周礼规定同姓不能通婚,所以鲁昭公 不称她为吴姬,而称她为吴孟子(孟,指长女;子,宋国的姓)。孔子遵守周礼: “为尊者诲,为贤者诲,为亲者诲”,说自己有错。 188

189 【原文】7. 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注释】 反:反复。 和(hè):唱和。 189

190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
【原文】7. 33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 【注释】 莫:这里为表示推测意义的词,可译为大概。 190

191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
【原文】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 【注释】 抑:表示转折,抑或,或者。 为之:指圣与仁。 云尔:如此,这样。 191

192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 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 久矣!”
【原文】7.35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 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 久矣!” 【注释】 疾病:病得很重。疾,生病。“疾”“病”连用,指病情严重。 祷:向鬼神祈祷。 有诸:诸,“之于”的合音。意为:有这样的事吗。 诔(lěi):对死者表示哀悼的文章。 神:指天神。 祗(qí):为地神。 192

193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原文】7. 36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注释】 孙:同“逊”,谦逊。 固:固陋,寒伧。 193

194 【注释】 坦荡荡:平,宽广。 长戚戚:总是患得患失,忧虑的样子。
【原文】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注释】 坦荡荡:平,宽广。 长戚戚:总是患得患失,忧虑的样子。 194

195 【原文】7.38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195

196 泰伯第八 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 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 “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 在其位,不谋其政”等。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 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 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 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 196

197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 无得而称焉。”
【原文】8.1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 无得而称焉。” 【注释】 泰伯:周朝的祖先古公亶(dǎn)父的长子。古公有泰伯、仲 雍、季历三个儿子,季历的儿子是姬昌,后来的周文王。古公 见孙子姬昌有圣德,想把王位不传给长子泰伯,而传给季历, 从而让姬昌能做君主。泰伯就偕同仲雍出走,把王位让给季历。 至:极至。 197

198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 不遗,则民不偷。”
【原文】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 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 不遗,则民不偷。” 【注释】 葸(xǐ):胆怯,害怕,过分拘谨。 绞:急切,尖刻,出口伤人。 君子:在上位的人。 笃(dǔ):诚实,厚道,笃厚。 偷:人情淡薄。 198

199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 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原文】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 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 吾知免夫!小子!” 【注释】 启:开。 小子:称呼弟子们。 199

200 【原文】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 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 有司存。” 【注释】 孟敬子:姓仲孙,名捷,鲁国大夫。 动容貌:容貌举止依照礼节行动。 暴慢:粗暴无礼,懈怠不敬。 辞气:语言,声调。 鄙:粗野。 倍:同“背”,不合理,错误。 笾(biān)豆之事:是指祭祀礼仪相关的事务。笾,古代竹制的礼器,祭祀、宴会时用来盛 果脯。豆,古代盛事物的器具,木制,像高脚盘。 有司:管事的人。 200

201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 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原文】8.5 曾子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 若虚,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注释】 校(jiào):计较。 吾友:我的朋友。有观点认为,指的是颜回。 201

202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 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原文】8.6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 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 【注释】 六尺之孤:古代的尺短,六尺约合现在的138厘米, 所以指的是15岁以下的小孩。孤,孩子失去父亲叫孤。 与:同“欤”。 202

203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原文】8.7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 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注释】 士:读书人,知识分子。 弘毅:弘大刚毅。 已:停止。 203

204 【原文】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注释】 兴:兴发,激励。 204

205 【原文】8.9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注释】 由:听从,顺从。 205

206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 也。”
【原文】8.10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 也。” 【注释】 疾:厌恶,憎恨。 已甚:太过分。 206

207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 也已。”
【原文】8.11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 也已。” 【注释】 吝(lìn):吝啬,小气。 207

208 【注释】 穀(ɡǔ):原指谷子、小米,引申为俸禄。
【原文】8.12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注释】 穀(ɡǔ):原指谷子、小米,引申为俸禄。 208

209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原文】8.13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注释】 见:同“现”,出现。 209

210 【原文】8.14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注释】 谋:考虑,参与,谋划。 210

211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原文】8.15 子曰:“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注释】 师:太师,即乐师。 挚:是乐师的名字。 乱:乐曲结尾的一段。 211

212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空而不信,吾不知 之矣。”
【原文】8.16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空而不信,吾不知 之矣。” 【注释】 侗(tónɡ):无知。 愿:老实,厚道。 悾悾(kōnɡ):无能的样子。 212

213 【原文】8.17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213

214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原文】8.18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 【注释】 巍巍(wēi):原指高大壮伟的山。这里赞美舜禹的 伟大。 禹:建立了夏朝,接受舜的禅让继承帝位,也是传说 中的治水英雄。 与(yù):参与,关联,有“私有,享受”的意思。 214

215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 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 乎其有文章!”
【原文】8.19 子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 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 乎其有文章!” 【注释】 则:取法,效法。 荡荡:广大无边。 名:用语言去形容,赞美。 焕:光明的样子。 文章:指礼乐制度。 215

216 【原文】8.20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 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 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注释】 舜有臣五人:传说这五位贤臣是:禹、稷(jì)、契(xiè)、皋陶(ɡāoyáo)、伯 益。 乱臣十人:十位治理国家的大臣。他们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 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以及一名女性邑姜(南宫适的夫人,管内务)。乱, 治理的意思。 才难:人才难得。 盛:指唐虞至周人才最盛。 216

217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 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 间然矣。”
【原文】8. 21 子曰:“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 衣服而致美乎黼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 间然矣。” 【注释】 间(jiàn):原指空隙,这里指批评、非议的意思。 菲(fěi):微薄,菲薄。 217

218 罕第九 本篇共包括3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出则事公卿, 入则事父兄”;“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岁寒然后知松 柏之后?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本篇涉及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弟子对其师的议 论;此外,还记述了孔子的某些活动。 218

219 【原文】9.1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注释】 罕:少。 与:赞成。一说,和。

220 【注释】 达巷党人:达巷那个地方的人。达巷,地名,今山东兖州一带。 一说达巷党人是指项橐(tuó),传说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原文】9.2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子 闻之,谓门弟子曰:“吾何执?执御乎?执射乎? 吾执御矣。” 【注释】 达巷党人:达巷那个地方的人。达巷,地名,今山东兖州一带。 一说达巷党人是指项橐(tuó),传说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221 【注释】 【原文】9.3 麻冕:用麻布制成的礼帽。要用2400根麻线织成二尺二寸宽,很费 工。 纯:黑色的丝绸。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 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 麻冕:用麻布制成的礼帽。要用2400根麻线织成二尺二寸宽,很费 工。 纯:黑色的丝绸。 拜下:按古代礼节,臣子对君主行礼,需要先在堂下磕头,再到堂 上磕头。 泰:倨傲。

222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注释】 毋:意即“无”,古今通用。 【原文】9.4 意:凭空揣测。 必:绝对化。
【注释】 毋:意即“无”,古今通用。 意:凭空揣测。 必:绝对化。 固:固执拘泥,顽固不化。 我:自以为是,自大。

223 【原文】9.5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 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 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注释】 畏:受到威胁,被拘禁。 匡:地名。孔子从卫国去陈国经过匡,匡地曾受到鲁国季氏家 臣阳货的侵扰,孔子的一个学生颜克曾参与侵扰。这次是颜克为 孔子驾车,孔子被误认做阳货而受到拘禁。 没(mò):死。 文:指礼乐、法度、教化等传统文化。 后死者:孔子自称。 与(yù):参与。

224 【注释】 大宰:官职名,周代负责掌管国君宫廷事务。大,同“太”。
【原文】9.6  大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 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 曰:“大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 子多乎哉?不多也。” 【注释】 大宰:官职名,周代负责掌管国君宫廷事务。大,同“太”。 与:同“欤”。 纵:放纵,不加限制。 将:成为。

225 【注释】 牢:有说法认为是孔子的学生,姓琴,名张,一名牢,字子开, 卫国人。
【原文】9.7  牢曰:“子云,‘吾不试,故艺。’” 【注释】 牢:有说法认为是孔子的学生,姓琴,名张,一名牢,字子开, 卫国人。 试:用,任用做官。

226 【注释】 鄙夫:鄙陋无知的人。 【原文】9.8 空空如:空空的样子。如,……的样子。 叩(kòu):反问。 两端:指两头,上下,本末等。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 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注释】 鄙夫:鄙陋无知的人。 空空如:空空的样子。如,……的样子。 叩(kòu):反问。 两端:指两头,上下,本末等。

227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原文】9.9  子曰:“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注释】 凤鸟:传说凤凰是种神鸟,它的出现表示天下太平;圣人受命而 王,黄河就会有龙马驮着八卦图出现,都是国泰民安的预示。 已:停止。

228 【注释】 衰:同“缞(cuī)”,麻布做的丧服。
【原文】9.10  子见齐衰者、冕衣裳者与瞽者,见之,虽少,必作; 过之,必趋。 【注释】 衰:同“缞(cuī)”,麻布做的丧服。 冕衣裳者:穿着礼服的人。冕,高官的帽子。衣,上衣。裳,下 衣。 瞽(ɡǔ)者:盲人。 少(shào):年轻。 作:站起来表示敬意和同情。 趋:小步快走,表示敬意。

229 【原文】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 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 欲从之,末由也已。” 【注释】 喟(kuì):叹息,叹气。 弥:越发,更加。 循循然:有次序的样子。 诱:引进,诱导。 卓尔:高峻。 末:无。 由:途径。

230 【原文】9.12 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病间,曰:“久矣哉, 由之行诈也!无臣而为有臣。吾谁欺?欺天乎?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注释】 疾病:病情很重。 臣:指家臣。大夫的丧事由家臣操办,家臣负责准备丧服及一切丧具。当时 孔子已经不做官了,本来没有家臣,但子路却安排门人充当孔子的家臣,是 为了要以大夫之礼来举行孔子的丧礼。 病间:病情减轻。 由:即子路。由是名,子路是字。 与其、无宁(nìnɡ):连用表示选择。无,没有意义的发语词。宁,宁可。 大葬:按照大夫的礼节来举行葬礼。

231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 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原文】9.13 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 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注释】 韫椟(yùndú):后来韫椟指怀才未用的意思。韫,收藏。椟, 柜子。 贾(ɡǔ):商人。古代行商称为商,有店铺的商人称作贾。 沽(ɡū):卖,买。 诸:“之乎”的合音字。

232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原文】9.14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释】 九夷:我国古代称呼东部的少数民族为夷。九夷,有说法认为是 淮水、泗水之间的一个部落,具体不可考。

233 【注释】 反:同“返”,返回。 【原文】9.15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 所。”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 所。” 【注释】 反:同“返”,返回。 雅、颂:一方面是《诗经》内容类别的名称,一方面也是礼乐中 乐曲类别的名称。孔子订正的是《诗经》还是乐曲不得确考。 《史记》、《汉书·礼乐志》认为孔子是订正《诗经》。

234 【注释】 何有于我哉:这些我做到了什么呢?一说,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 难的呢?
【原文】9.16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 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注释】 何有于我哉:这些我做到了什么呢?一说,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 难的呢?

235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原文】9.17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36 【原文】9.18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237 【注释】 篑(kuì):用来装土的竹筐。 【原文】9.19 覆:倾倒。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 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篑(kuì):用来装土的竹筐。 覆:倾倒。

238 【原文】9.20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注释】 惰:懈怠。 与:同“欤”。

239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 也。”
【原文】9.21 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 也。”

240 【原文】9.22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注释】 苗:生长成苗。 秀:指庄稼吐穗开花。 实:结果实。

241 【原文】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 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42 【注释】 法:法则。 【原文】9.24 语:告诫。 巽(xùn)与之言:好听的话,恭维称道的话。巽,谦逊,恭顺。 与,称赞。 说:同“悦”。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 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 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注释】 法:法则。 语:告诫。 巽(xùn)与之言:好听的话,恭维称道的话。巽,谦逊,恭顺。 与,称赞。 说:同“悦”。 绎(yì):原指抽丝。引申为分析、探究事理,鉴别是非真假。

243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原文】9.25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注释】 此句见《学而第一》第八章注。

244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原文】9.26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45 【注释】 衣(yì)敝缊袍:即穿着破旧的用旧棉絮做的袍子。衣,动词, 穿。敝,破,坏。缊,旧棉絮。
【原文】9.27  子曰:“衣敝缊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 由也与!‘不忮不求,何用不臧?’”子路终身 诵之。子曰:“是道也,何足以臧?” 【注释】 衣(yì)敝缊袍:即穿着破旧的用旧棉絮做的袍子。衣,动词, 穿。敝,破,坏。缊,旧棉絮。 貉(hé):类似狸的动物,皮毛珍贵。 与:同“欤”。 忮(zhì):嫉妒别人。 求:贪求。 臧(zānɡ):好,善。

246 【原文】9.28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注释】 凋:凋零,凋谢。

247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原文】9.29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注释】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48 【注释】 适:往,到,有达到,学到的意思。
【原文】9.30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 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注释】 适:往,到,有达到,学到的意思。 权:原指秤锤,引申为权衡。

249 【注释】 唐棣(dì):树名,也叫杉、郁李。
【原文】9.31  “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 唐棣(dì):树名,也叫杉、郁李。 华:同“花”。用唐棣树的花与花萼相依托来比喻兄弟间的关系 亲密友爱。

250 乡党第十 本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 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例如孔 子在面见国君时、面见大夫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 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 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 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250

25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 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原文】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 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注释】 恂恂(xún):恭顺谨慎的样子。 便:同“辨”,擅长谈论,善辨。

252 【注释】 朝(cháo):上朝,君主还没有到来时。
【原文10.2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 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 【注释】 朝(cháo):上朝,君主还没有到来时。 下大夫:周代诸侯以下是大夫。大夫的最高一级是上大夫,即卿, 地位次于上大夫的是下大夫。孔子当时地位相当于下大夫。 侃侃(kǎn):说话和乐从容。 訚訚(yín):中正有诤。和颜悦色,尽言相诤。 踧踖(cù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与与:漫步走,徐徐的样子,威仪里有中适。

253 【注释】 摈:同“傧(bìn)”,即古代负责接引招待宾客的官员。
【原文】10.3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 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 复命曰:“宾不顾矣。” 【注释】 摈:同“傧(bìn)”,即古代负责接引招待宾客的官员。 勃如:脸色庄重矜持。 躩(jué)如:快步走,不像平素走路那样随意、随便。 襜(chān)如:衣服整齐的样子。 翼(yì)如:像鸟儿舒展翅膀一样。 顾:回头。

254 【注释】 履阈(lǚyù):踩门槛。 【原文】10.4 摄:提起。
 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过位, 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升堂,鞠躬如 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颜色,怡怡如也。没 阶,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注释】 履阈(lǚyù):踩门槛。 摄:提起。 齐(zī):衣服的下摆,下缝。上朝时官员要双手提起官服的下襟,离地一尺左 右,以免踩到衣襟,或跌倒失礼。 屏气:指憋住一口气。屏,抑制。 怡怡如:轻松愉快的样子。 没(mò)阶:走完台阶。没,尽,终。

255 【注释】 圭(ɡuī):一种玉器,上圆下方,出席典礼时君臣手里都拿着 圭。
【原文】10.5  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 战色,足蹜蹜如有循。享礼,有容色。私觌,愉 愉如也。 【注释】 圭(ɡuī):一种玉器,上圆下方,出席典礼时君臣手里都拿着 圭。 不胜:担当不起,承受不了。 蹜蹜(sù):脚步细碎,紧密,小步快走。 享礼:向对方贡献礼品的仪式。 觌(dí):相见。

256 【注释】 绀(ɡàn):深青透红的颜色,古时斋戒服装的颜色。淄(zī)衣:黑色的衣服。
【原文】10.6  君子不以绀緅饰,红紫不以为亵服。当暑,袗絺绤,必表而 出之。缁衣,羔裘;素衣,麑裘;黄衣,狐裘。亵裘长, 短右袂。必有寝衣,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去丧, 无所不佩。非帷裳,必杀之。羔裘玄冠不以吊。吉月,必 朝服而朝。 【注释】 绀(ɡàn):深青透红的颜色,古时斋戒服装的颜色。淄(zī)衣:黑色的衣服。 緅(zōu):黑中透红的颜色,古时丧服的颜色。 亵(xiè)服:在家穿的便服。 杀(shàì):减少,裁去。 袗(zhěn):单衣。 帷裳:上朝、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做,不加剪裁,多余的布做 成褶叠。 羔裘玄冠:都是黑色的,古代用作吉服。 素衣:白色的衣服。 絺(chī):细葛布。麑(ní)裘:用小鹿皮做的皮袍。麑,白色小鹿。 绤(xì):粗麻布。袂(mèi):袖子。有:同“又”。羔裘:黑色羊皮做的皮袍。 表:套在外面的衣服。

25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注释】 齐:同“斋”。 【原文】10.7 明衣:斋戒期间沐浴后换上的干净衣服。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注释】 齐:同“斋”。 明衣:斋戒期间沐浴后换上的干净衣服。 变食:改变平常的饮食,不饮酒,不吃荤,不吃葱蒜等。 迁坐:斋戒时住处从内室移至外室,不与妻妾同房。

258 【注释】 脍(kuài):细切的鱼肉。 【原文】10.8 饐(yì)而餲(ài):食物放久变质了。 馁(něi):鱼腐烂不新鲜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 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 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 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释】 脍(kuài):细切的鱼肉。 饐(yì)而餲(ài):食物放久变质了。 馁(něi):鱼腐烂不新鲜了。 败:肉腐烂不新鲜了。 饪(rèn):烹调做熟。 恶(è):不好,变坏。 臭(xiù):气味。 不时:不到吃饭的时间。一说,不到成熟时间的果实;另一说,不吃过期的不新 鲜的蔬菜。 气:粮食。

25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 之矣。
【原文】10.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 之矣。 【注释】 祭于公:指士大夫参加国君举行的祭祀仪式。 不宿肉:指作祭礼的牲畜是当天早晨宰杀,再举行祭典。第二天继 续祭祀,即“绎祭”。此后才把肉拿回去,已经过了至少两天, 所以这些肉不能再放过夜了。 祭肉:自己家祭祀用的肉。

260 【原文】10.10 食不语,寝不言。

261 【原文】10.11  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注释】 菜羹瓜祭:或作“菜羹必祭”。 齐:同“斋”。

262 【注释】 席:古代没有凳子或椅子,是在地面上铺席子,坐在席子上。
【原文】10.12  席不正,不坐。 【注释】 席:古代没有凳子或椅子,是在地面上铺席子,坐在席子上。

263 【原文】10.13  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注释】 乡人饮酒:举行乡饮酒礼。 杖者:老人,拄拐杖的人。

264 【注释】 傩(nuó):古代迎神驱鬼的仪式。
【原文】10.14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 【注释】 傩(nuó):古代迎神驱鬼的仪式。 阼(zuò)阶:东面的台阶,主人站的地方。

265 【原文】10.15  问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 【注释】 问:问候,问好。

26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原文】10.16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注释】 康子:季康子。参见《为政第二》第二十章注。 馈(kuì):馈赠,赠送。

267 【注释】 厩(jiù):马棚,也泛指牲口房。
【原文10.17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注释】 厩(jiù):马棚,也泛指牲口房。

268 【原文】10.18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 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注释】 腥:生肉。 荐:供奉,进献。

269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注释】 视:看望。 【原文】10.19 东首:头向东。
 疾,君视之,东首,加朝服,拖绅。 【注释】 视:看望。 东首:头向东。 绅:朝服束在腰间的宽带子。孔子生病卧床不能穿朝服,所以把朝 服盖在身上,把腰带放在朝服上,并拖下带子去表示尊敬迎接。

270 【原文】10.20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注释】 俟(sì):等候,等待。 驾:套上马驾车。

271 【原文】10.21  入太庙,每事问。

272 【原文】10.22  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

273 【原文】10.23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274 【原文】10.24  寝不尸,居不客。 【注释】 居不客:或作“居不容”。

275 【注释】 齐(zī)衰:孝服。衰,同“缞(cuī)”。
【原文】10.25  见齐衰者,虽狎,必变。见冕者与瞽者,虽亵,必 以貌。凶服者式之。式负版者。有盛馔,必变色 而作。迅雷风烈,必变。 【注释】 齐(zī)衰:孝服。衰,同“缞(cuī)”。 狎(xiá):亲近,亲密。 亵(xiè):亲近。指熟悉的人或卑贱的人。 凶服:丧服,也指死人的衣服。 式:同“轼”,车前扶手的横木。此处指身子前倾,伏在横木上, 表示同情或者尊敬。当时是一种礼节。 负版:背着国家的图籍,包括地图、田亩、户口的名册等。 盛馔(zhuàn):丰盛的筵席。馔,饮食。

276 【原文】10.26  升车,必正立,执绥。车中,不内顾,不疾言,不 亲指。

277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 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原文】10.27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 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注释】 色:脸色。 雉(zhì):野鸡。 共:同“拱”。或作:共,供也。 嗅:同“狊(jù)”,原指狗看,这里借指鸟惊恐地看。

278 先进第十一 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 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 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 “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 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最后一章 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 思想上的倾向。 278

279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 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原文】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 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 进:指学习、掌握礼乐。 野人:指没有官位爵禄的平民。 君子:指贵族,高官。

280 【原文】11.2  子曰:“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 【注释】 及:在。

281 【原文】11.3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 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282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原文】11.4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注释】 说:同“悦”。

283 【注释】 闵子骞:有名的孝子,参阅《雍也第六》第九章注。
【原文】11.5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 言。” 【注释】 闵子骞:有名的孝子,参阅《雍也第六》第九章注。 间:挑剔,找毛病。

284 【注释】 南容:即南宫适。参见《公冶长第五》第二章注。
【原文】11.6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南容:即南宫适。参见《公冶长第五》第二章注。 白圭(ɡuī):见《诗经·大雅》,意思是白圭的污点还可以磨掉, 我们言语中的污点是没法去掉的。

285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 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原文】11.7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 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 亡:同“无”。

286 【注释】 颜路:颜渊的父亲,姓颜,名无繇(yóu),字路。
【原文】11.8  颜渊死,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子曰:“才不才, 亦各言其子也。鲤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 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注释】 颜路:颜渊的父亲,姓颜,名无繇(yóu),字路。 椁(ɡuǒ):古代有地位的人,棺材是两层,里面的叫棺,外面没 有底的一层叫椁。 鲤:孔鲤,字伯鱼,孔子的儿子。

287 【原文】11.9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注释】 噫:语气词,表感叹。

288 【原文】11.10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 “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注释】 恸(tònɡ):极度哀痛。

289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 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 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原文】11.11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之。子曰:“不可。”门人 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 子也。非我也,夫二三子也。”

290 【注释】 季路:即子路。因为作季氏的家臣,又称为季路。
【原文】11.12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注释】 季路:即子路。因为作季氏的家臣,又称为季路。

291 【注释】 闵(mǐn)子:即闵子骞。 【原文】11.13 訚訚(yín):争辩时态度和悦的样子。 行行(hànɡ):性格刚强勇猛。
 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 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注释】 闵(mǐn)子:即闵子骞。 訚訚(yín):争辩时态度和悦的样子。 行行(hànɡ):性格刚强勇猛。

292 【注释】 鲁人:指鲁国的当权者季氏。 【原文】11.14 长府:鲁国国库名。
 鲁人为长府。闵子骞曰:“仍旧贯,如之何?何必 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注释】 鲁人:指鲁国的当权者季氏。 长府:鲁国国库名。

293 【注释】 由之瑟:或作:由之鼓瑟。瑟,古代的乐器,类似琴。
【原文】11.15  子曰:“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 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注释】 由之瑟:或作:由之鼓瑟。瑟,古代的乐器,类似琴。 升堂、入室:用来比喻学习学问的几个阶段。先入门、再升堂、入 室。

294 【注释】 师:即子张,参见《为政第二》第十八章注。
【原文】11.16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 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 不及。” 【注释】 师:即子张,参见《为政第二》第十八章注。 孰:谁。 愈:胜过,更好。 与:同“欤”。

295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原文】11.17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 “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注释】 周公:周天子左右的公卿,如周公黑肩、周公阅等。一说,指周 公旦。 “而求也”句:季氏要用田赋制度增加赋税,让冉求征求孔子意见, 孔子表示反对,可冉求依季氏实行了田赋制度。 鸣鼓而攻之:声其罪而讨之。

296 【注释】 柴:孔子的学生,姓高,名柴,字子羔。
【原文】11.18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 【注释】 柴:孔子的学生,姓高,名柴,字子羔。 参:曾参。 师:孙师。 辟(pì):偏激。 由:仲由。 喭(yàn):卤莽,莽撞。

297 【注释】 庶:庶几,差不多,用在称赞的场合。
【原文】11.19  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 亿则屡中。” 【注释】 庶:庶几,差不多,用在称赞的场合。 空:指贫乏,穷困。孔子曾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 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见《雍也第六》第十一章注。 货殖:经商。 亿:同“臆(yì)”,猜测。

298 【原文】11.20  子张问善人之道。子曰:“不践迹,亦不入于室。” 【注释】 践:踩。

299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原文】11.21 子曰:“论笃是与,君子者乎?色庄者乎?” 【注释】 论笃是与:是“与论笃”的倒装形式。

300 【注释】 斯:代词,指听到的道理等。 【原文】11.22 兼人:指刚勇能干,一个人顶得上两个人。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 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 “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 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 “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注释】 斯:代词,指听到的道理等。 兼人:指刚勇能干,一个人顶得上两个人。

301 【注释】 畏:拘禁。孔子在匡被误认为阳货而遭拘禁。
【原文】11.23  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 “子在,回何敢死?” 【注释】 畏:拘禁。孔子在匡被误认为阳货而遭拘禁。 女:同“汝”。

302 【注释】 季子然:姓季孙,名平子,字子然,是季孙意如的儿子。鲁国季 氏的同族。因为季氏任用子路、冉有为家臣,所以季子然这样问。
【原文】11.24  季子然问道:“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 “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 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 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 君,亦不从也。” 【注释】 季子然:姓季孙,名平子,字子然,是季孙意如的儿子。鲁国季 氏的同族。因为季氏任用子路、冉有为家臣,所以季子然这样问。 与:同“欤”。

303 【注释】 子羔:高柴,孔子的学生。 【原文】11.25 费:同“(bì)”,地名。 贼:害,坑害。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 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 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 【注释】 子羔:高柴,孔子的学生。 费:同“(bì)”,地名。 贼:害,坑害。 社稷(jì):原指祭祀土神和谷神,后来社稷代指国家政权。社, 土地神。稷,谷神。

304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原文】11.26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 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 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 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 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 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305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原文】11.26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 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 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 大?”

306 【注释】 长:年长。 摄:夹在中间受到逼迫。 饥馑(jǐn):灾荒年。《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比及:等到,到了。
 曾皙(xī):姓曾,名点,曾参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 长:年长。 摄:夹在中间受到逼迫。 饥馑(jǐn):灾荒年。《尔雅·释天》:谷不熟为饥,蔬不熟为馑。 比及:等到,到了。 知方:懂得道理,遵守礼仪。 哂(shěn):微笑,讥笑。 会同:诸侯会盟。两诸侯相见叫会,许多诸侯相见叫同。 端章甫:端,也写作“褍”,周代礼服也叫玄端。章甫,指一种礼貌。此 处指穿着礼服。 希:同“稀”,稀疏,指速度放慢。 作:站起来。与:同“欤”。 撰(zhuàn):说的话。风:动词,吹风。 伤:妨碍,妨害。咏:唱歌。舞雩(yú):古代求雨的祭坛。 莫:同“暮”,晚的意思。

307 颜渊第十二 本篇共计2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 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君子以文会友, 以友辅仁”。本篇中,孔子的几位弟子向他问怎样才 是仁。这几段,是研究者们经常引用的。孔子还谈到 怎样算是君子等问题。 307

308 【原文】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 请事斯语矣。” 【注释】 克:克制。 复:实践,践行。

309 【注释】 仲弓:冉雍,参见《公冶长第五》第五章注。
【原文】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注释】 仲弓:冉雍,参见《公冶长第五》第五章注。

310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 “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 言之得无訒乎?”
【原文】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 “其言也訒,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 言之得无訒乎?” 【注释】 司马牛:孔子的学生,姓司马,名耕,字子牛。 訒(rèn):言语迟钝,引申为说话谨慎。

311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 不疚,夫何忧何惧?”
【原文】12.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 “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 不疚,夫何忧何惧?” 【注释】 省(xǐnɡ):反省,检讨。 疚(jiù):内疚,愧疚,不安。

312 【原文】12.5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 “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 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 何患乎无兄弟也?” 【注释】 亡:同“无”,没有。

313 【注释】 浸润之谮(zèn):是像水一样慢慢浸透的谗言中伤。浸润,浸 透,水一点点渗透进去。谮,谗言,说人的坏话。
【原文】12.6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 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 远也已矣。” 【注释】 浸润之谮(zèn):是像水一样慢慢浸透的谗言中伤。浸润,浸 透,水一点点渗透进去。谮,谗言,说人的坏话。 肤受之愬:像皮肤上感觉到疼痛一样的切身诽谤。愬,同“诉”, 诽谤。

314 【原文】12.7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 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 “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 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 立。”

315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原文】12.8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 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注释】 棘子成:卫国的大夫。 质:纯朴的内容、思想、修养等。 文:花纹,文采,即外在的形式及文辞、礼仪等修养。 驷(sì)不及舌:指话说出口就追不回来了。驷,四匹马拉的车。 鞟(kuò):去掉毛的兽皮。

316 【注释】 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见《学而第一》第二章注。
【原文】12.9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 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 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 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注释】 有若:姓有,名若,字子有。见《学而第一》第二章注。 盍(hé):何不。 彻:西周的一种田税制度,收取收成的十分之一为税。

317 【注释】 徙(xǐ):迁移,靠近,引申为遵从。
【原文】12.10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 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注释】 徙(xǐ):迁移,靠近,引申为遵从。

318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 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原文】12.1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 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 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注释】 齐景公:姓姜,名杵臼(chǔjiù)。鲁昭公末年,齐国大夫陈氏 专权,齐景公奢侈,国内政治混乱。孔子的回答是针对此。但齐 景公并不能真的采纳,最终齐国政权被陈氏篡夺。

319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 诺。
【原文】12.12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 诺。 【注释】 片言:指原告、被告中一方的话。片,单方面。 折:断,判断,辨别是非。 狱:案件。 与:同“欤”。 宿:隔夜。

320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原文】12.13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321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原文】12.14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322 【原文】12.15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注释】 畔:同“叛”。

323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原文】12.16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324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 帅以正,孰敢不正!”
【原文】12.17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 帅以正,孰敢不正!”

325 【原文】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 虽赏之不窃。” 【注释】 苟:假如,如果。

326 【原文】12.19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 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 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 必偃。” 【注释】 草上之风:草上有风。 偃(yǎn):倒下,扑倒。

327 【原文】12.20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 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 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 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 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 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328 【原文】12.21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 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 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 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注释】 舞雩(yú):求雨的祭坛。 修:整治。 慝(tè):邪恶的念头。 与:同“欤”。

329 【原文】12.22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 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 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 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 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 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注释】 知:同“智”,智慧。 乡:同“向”,以前,从前,曾经。

330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毋自辱焉。”
【原文】12.23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毋自辱焉。” 【注释】 道:开导,引导。

331 【原文】12.24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332 《论语》选读

333 子路第十三    本篇共有30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名不正则言 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欲速则不达”;“父为子隐 ,子为父隐”;“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言必信 ,行必果”;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泰 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本篇包含的内容比较广泛, 其中有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教育思 想,个人的道德修养与品格完善,以及“和而不同”的 思想。

334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 倦。”
【原文】13.1  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 倦。” 【注释】 先之:指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带头做。

335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 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原文】13.2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 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 。尔所不知,人其舍诸?” 【注释】 先:率先。 有司:百官。

336 【原文】13.3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 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 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 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 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 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337 【原文】13.3 【注释】 卫君:卫出公蒯辄。他与父亲争夺君位引起国家混乱,孔子认为治理卫国需要先正名,明确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关系。 奚:疑问代词,什么。 正名:纠正礼制名分使用不当的状况,正确使用各人的名分。名,名分,按照礼制定人的名义、身份、地位、等级。 阙(quē):缺,指回避,保留。 中(zhònɡ):恰当,得当。 措:放置,安放,处置。 苟(ɡǒu):随便马虎。

338 【原文】13.4 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 :“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 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 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注释】 樊迟:孔子的学生,姓樊,名须,字子迟。 圃(pǔ):菜园,这里指菜农。 襁(qiǎnɡ):背婴儿的布兜、背带。

339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原文】13.5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 ,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注释】 《诗》三百:《诗经》有305篇,人们常以“《诗》三百”来指代 《诗经》。 达:通达,通晓;能应用,处理得好。 专对:根据具体的外交场合,随机应变,交涉外交事务。古代外交 常以背诵《诗经》的部分章句来表达意思,所以背诵《诗经》是外 交官必备的职业技能。

340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原文】13.6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341 【原文】13.7 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

342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原文】13.8 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 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注释】 卫公子荆:卫国的大夫,字南楚,对财产家业能知足,不奢侈。 而当时的卿大夫贪污奢侈成风,所以吴国的季札把他列为卫国的 君子。 善居室:善于管理家政财务,会过日子。 苟:差不多,也算是。 合:给,足。

343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 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 又何加焉?”曰:“教之。”
【原文】13.9 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 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 又何加焉?”曰:“教之。” 【注释】 适:去,往,到。 仆:驾车。 庶(shù):众多。这里指人口多。

344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原文】13.10 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注释】 苟:如果。 期(jī)月:即周年,十二个月。期,周。

345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 哉是言也!”
【原文】13.11 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 哉是言也!” 【注释】 是:代词,这。

346 【原文】13.12 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注释】 世:三十年为一世。

347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原文】13.13 子曰:“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 如正人何?” 【注释】 苟:如果。 正:动词,使……端正。

348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 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原文】13.14 冉子退朝。子曰:“何晏也?”对曰:“有政。”子 曰:“其事也。如有政,虽不吾以,吾其与闻之。” 【注释】 冉子:冉求。 晏:晚,迟。 吾以:用我。以,用。

349 【原文】13.15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 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 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 :“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 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 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 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注释】 几(jī):期望。 几(jī):接近。 一言而丧邦,有诸:或作,一言而可以丧邦,有诸?

350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注释】 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大夫,参见《述而第七》第十八章注。 说:同“悦”。
【原文】13.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注释】 叶公:姓沈,名诸梁,楚国大夫,参见《述而第七》第十八章注。 说:同“悦”。

351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原文】13.17 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注释】 莒父(jǔfǔ):鲁国城邑,现在山东莒县一带。

352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 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 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原文】13.18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 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 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注释】 直躬者:直率、正直的人。 攘(rǎnɡ):偷窃,抢。

353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 夷狄,不可弃也。”
【原文】13.19 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 夷狄,不可弃也。” 【注释】 之:动词,到。

354 【原文】13.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 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 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 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 !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 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355 【原文】13.20 【注释】 弟:同“悌(tì)”,弟弟敬重哥哥。 硁硁(kēnɡ):小石头坚硬的样子,形容固执浅薄。
斗筲(shāo):盛饭用的小竹器,以此来形容人的见识短 浅,气量小。

356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
【原文】13.21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 狷者有所不为也。” 【注释】 中行(zhōnɡxínɡ):合于中庸之道的言行。 狂:志向远大,敢作敢为的人。 狷(juàn):为人梗直,安分守己,不求有所作为 的人。

357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 而已矣。”
【原文】13.22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 而已矣。” 【注释】 巫医:巫,巫师,占卜的人。医,医师。古代巫、 医合一,巫师也掌握一定的医术,常以巫术祈祷替 人医病。

358 【原文】13.2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注释】 和、同:是春秋时的两个常用概念。和,调和,和 谐,相互协调。同,相同,同一。君子能用自己的 正确意见纠正别人的错误之处,与之和谐共处,但 不盲从;小人则尚利同流,利益一致时盲从,利益 不一致时则有冲突,不能和谐协调,同而不和。

359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 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原文】13.24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 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360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 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原文】13.25 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 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 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 【注释】 说:同“悦”。

361 【原文】13.26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62 【原文】13.27 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注释】 木:憨厚朴实。 讷(nè):说话迟钝。指说话谨慎,少言。

363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 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
【原文】13.28 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 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 。” 【注释】 切切偲偲(sī):互相责善的意思。 怡怡如:和顺的样子。

364 【原文】13.29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注释】 即:就,往……去。 戎(rónɡ):兵戎,指军队,战争。

365 【原文】13.30 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366 宪问第十四  本篇共计44篇。其中著名文句有:“见危授命,见利 思义”;“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古之学者为己 ,今之学者为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君 子思不出其位”;“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修己 以安百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这一篇中所包括的主要内容有:作为君子必须具备的 某些品德;孔子对当时社会上的各种现象所发表的评 论;孔子提出“见利思义”的义利观等。

367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榖;邦无道,榖,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 “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原文】14.1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榖;邦无道,榖,耻也。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 “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注释】 宪:即原思。 榖:指当官拿俸禄。

368 【原文】14.2 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注释】 怀:留恋,怀思。 居:安居。

369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原文】14.3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注释】 危:正直,高峻。 孙:同“逊”。

370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 勇,勇者不必有仁。”
【原文】14.4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 勇,勇者不必有仁。”

371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 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 人!尚德哉若人!”
【原文】14.5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 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 人!尚德哉若人!” 【注释】 南宫适:孔子的学生。见《公冶长第五》第二章注。 弈(yì):上古神话传说中有三个弈,都善于射箭。一个是尧时, 射掉九个太阳的弈。一个是帝喾时候的射师。一个是夏朝,有穷 国的君主。传说他本是夷族的一个酋长,一度篡夺了夏的政权。 他执政荒淫,好打猎,把政权交给亲信家臣寒浞(zhuó)管理, 被寒浞收买了家奴,乘弈打猎回来杀死了他。 奡(ào)荡舟:奡,寒浞的儿子,力气很大,善于水战。在征战 中被夏朝中兴之主少康所杀。 禹:夏代开国帝王,善于治水。 稷(jì):传说是帝喾的儿子,名弃,善于农耕。是周朝的祖先, 被奉为谷神。

372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原文】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

373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原文】14.7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374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 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原文】14.8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 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注释】 命:指外交辞令。 裨谌(bìchén):郑国大夫。 世叔:名游吉,郑国大夫。子产死后,继任郑国宰相。 东里:郑国邑名。 子产:名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后任宰相。

375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 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 疏食,没齿无怨言。”
【原文】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 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 疏食,没齿无怨言。” 【注释】 惠:宽厚,惠爱。 子西:春秋有三个子西。一是郑国的公孙夏,是子产的同宗兄弟; 二是楚国的鬬宜申;三是楚国的公子申。这里大概指的是公孙夏。 伯氏:名偃,齐国的大夫。 骈邑:地名。 没(mò)齿:老到没了牙齿,指终生。伯氏有罪,管仲任宰相, 奉齐桓公命令,依法剥夺了伯氏的300户采邑,因为管仲执法公允, 所以伯氏没有怨言。

376 【原文】14.10 子曰:“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377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
【原文】14.11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 【注释】 孟公绰(chuò):鲁国大夫,属孟孙氏家族。 老:古代大夫的家臣称老,也称“室老”。 优:本指优裕,这里指力所能胜任。 滕、薛:当时鲁国附近的小国。

378 【原文】14.12 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 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 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 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注释】 成人:完人,人格、才德各方面完美的人。 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hé)。因为不容于鲁国权臣而逃到齐 国,他很明智,预见到齐庄公被杀而拒绝了齐庄公给他的田。 知:同“智”。 卞(biàn)庄子:鲁国大夫,以勇敢著称,传说他曾经一个人去 打虎。 要:同“约(yāo)”,穷困。 平生:平日。

379 【原文】14.13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 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 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 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 【注释】 公叔文子:名拔,卫国大夫,卫献公的孙子,“文”是死后的谥 号。 公明贾(ɡǔ):卫国人,姓公明,名贾。

380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 信也。”
【原文】14.14 子曰:“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 信也。” 【注释】 防:鲁国地名,靠近齐国,是臧武仲受封的地方。臧武仲因为在 鲁国得罪了孟孙氏,逃到邻国邾国。后回到防城,向鲁国国君请 求为臧氏立后代,即让他的后裔袭受封地,并担任鲁国大夫。言 外之意,如果不答应就据防城反叛,得到允许后他逃到齐国。 要(yāo):要挟,胁迫。

381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原文】14.15 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注释】 晋文公: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姓姬,名重耳,春秋霸主之一。 谲(jué):欺诈,玩弄权术,使用阴谋。

382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原文】14.16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 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 ,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注释】 纠:齐桓公小白的哥哥。齐桓公和公子纠都是齐襄公的弟弟,齐 襄公无道,两个人怕受牵累,齐桓公由鲍叔牙护送逃往莒国,公 子纠由管仲和召忽护送逃往鲁国。襄公被杀,桓公先进入齐国成 为国君,接着兴兵伐鲁,逼迫鲁国杀掉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 管仲却做了齐桓公的宰相。 召忽:公子纠的老师。 九:是虚数,表示次数多。 不以:不用。 兵车:代指武力。

383 【原文】14.17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 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 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注释】 与:同“欤”。 相:辅助,扶助。 匡:匡正。 被:同“披”。 自经:自缢,上吊自杀。 沟渎(dú):古代田间水道称沟,城邑间的水道称渎。

384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 :“可以为‘文’矣!”
【原文】14.18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 :“可以为‘文’矣!” 【注释】 僎(zhuàn):人名,原来是公叔文子的家臣,在文子推荐下当 了卫国大夫。

385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 ?”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 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原文】14.19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康子曰:“夫如是,奚而不丧 ?”孔子曰:“仲叔圉治宾客,祝鮀治宗庙,王孙贾 治军旅。夫如是,奚其丧?” 【注释】 奚:为什么。 仲叔圉(yǔ):即孔文子。卫国大夫,世袭贵族。 祝(tuó):卫国大夫,世袭贵族。

386 【原文】14.20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注释】 怍(zuò):惭愧。这里指爱说大话虚夸却不知惭愧的人。

387 【原文】14.21 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 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 ,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 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注释】 陈成子:齐国大夫陈恒,又名田成子。他在齐国用大斗借粮,小 斗收粮,获得百姓拥护。政治上得势后杀死齐简公,掌握了齐国 政权,之后齐国也称田齐。 三子: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大夫。

388 【原文】14.22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注释】 犯:冒犯,触犯,指直言诤谏。

389 【原文】14.23 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390 【原文】14.24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391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 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 。子曰:“使乎!使乎!”
【原文】14.25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 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 。子曰:“使乎!使乎!” 【注释】 蘧(qú)伯玉:姓蘧,名瑗,字伯玉,卫国大夫。著名的有道德 有修养的人。

392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 不出其位。”
【原文】14.26 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 不出其位。”

393 【原文】14.27 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94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 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原文】14.28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 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注释】 知:同“智”。 自道:自述。

395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原文】14.29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注释】 方:指责,说别人的坏处。一说,比较长短。

396 【原文】14.30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397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
【原文】14.31 子曰:“不逆诈,不亿不信,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 【注释】 逆:预先。 亿:同“臆”,主观推断,猜测。

398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原文】14.32 微生亩谓孔子曰:“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 ?”孔子曰:“非敢为佞也,疾固也。” 【注释】 微生亩:姓微生,名亩。传说是位年长的隐士。一说即微生高。 是:副词,如此,这么。 栖栖(xī):忙碌奔波的样子。 与:同“欤”。 佞(nìnɡ):花言巧语,能言善辩。

399 【原文】14.33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 【注释】 骥(jì):古代称善跑的千里马。

400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 直报怨,以德报德。”
【原文】14.34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 直报怨,以德报德。”

401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 其天乎!”
【原文】14.35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贡曰:“何为其莫知子也 ?”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 其天乎!” 【注释】 下学而上达:一说,只在下处学,渐往上处达;一说,下学人事, 上达天命。

402 【原文】14.36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 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 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 如命何!” 【注释】 公伯寮(liáo):孔子的弟子,字子周,曾任季氏家臣,政治投 机者。 愬:同“诉”。 子服景伯:姓子服,名何,字伯,“景”是谥号。鲁国大夫。 肆:处死后陈尸于众。 市朝:被处死的罪犯中,士以下的陈尸于市集,大夫以上的陈尸 于朝廷。 与:同“欤”。

403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原文】14.37 子曰:“贤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子曰:“作者七人矣。” 【注释】 辟世:隐居不干预政事。辟,同“避”,避开。

404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 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原文】14.38 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 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注释】 石门:鲁国都城(曲阜)外城的城门。 奚自:即自奚,从哪里来。 与:同“欤”。

405 【原文】14.39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 ,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 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 !末之难矣。” 【注释】 磬(qìnɡ):古代一种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 荷(hè):扛,背负,担负。 蒉(kuì):草编的筐,用来盛土。 硁硁(kēnɡ):象声词,形容击磬的声音。 深则厉,浅则揭:见《诗经·邶风·匏有苦叶》,这里水深比喻 社会非常黑暗,只得听之任之;水浅比喻黑暗程度不深,还可以 使自己不受沾染,撩起衣裳以防打湿。

406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 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 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原文】14.40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 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 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注释】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 弟:同“悌(tì)”,弟弟尊敬、善事兄长称为“悌”。 好(hào):喜欢。 犯:冒犯,抵触,违反。 鲜(xiǎn):少。 未之有:“未有之”的倒装形式。古代语法中代词作宾语时,宾         语放在动词前。 与:同“欤”,表示疑问的助词。《论语》中的“欤”都写作 “与”。

407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 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 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原文】14.40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 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百 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注释】 《书》:指《尚书》。 谅阴:历来说法不一。一说,武丁即王位之初,满心诚信,态度 沉默;一说,指武丁三年居丧为父亲守孝;一说,指居丧时盖的 草房,又称凶庐。 薨(hōnɡ):古代诸侯死称“薨”。

408 【原文】14.41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409 【原文】14.42 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 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 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 !”

410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 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原文】14.43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 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注释】 原壤:孔子的老朋友。原壤母亲死了,孔子帮他治丧,他却站在 棺材上大声唱歌。孔子只好假装没听见。 夷:箕踞。 俟:等待。 孙:同“逊”。 弟:同“悌”。 胫(jìnɡ):小腿。

411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 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 速成者也。”
【原文】14.44 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 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 速成者也。” 【注释】 阙党:鲁国地名。一说,即阙里,孔子家乡。 将(jiānɡ)命:传达信息,传话。 与:同“欤”。 居于位:坐在席上。古代礼节,大人可以有正式席位,儿童没有 席位。 先生:对前辈的尊称。

412 卫灵公第十五   本篇包括42章,其中著名文句有:“无为而治”;“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人无远 虑,必有近忧”;“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君子求诸 己,小人求诸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小不 忍则乱大谋”;“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当仁不让 于师”;“有教无类”;“道不同,不相为谋”。本篇 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 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413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 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原文】15.1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 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注释】 陈:同“阵”。 俎(zǔ)豆之事:指礼节仪式方面的事。俎,古代祭祀宴飨用来 盛放牲肉的器具。豆,古代盛食品的器具,类似高脚盘,都是祭 祀礼器。

414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 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原文】15.2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 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注释】 愠(yùn):生气,恼怒。 见:同“现”。

415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 “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原文】15.3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 “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注释】 女:同“汝”。 识:同“志”,记住。 与:同“欤”。 贯:贯通,贯穿。

416 【原文】15.4 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417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 南面而已矣。”
【原文】15.5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 南面而已矣。” 【注释】 无为而治:无为,无所作为。舜沿袭尧的旧法来治国,好像没有 做什么就使天下太平了。后来指以德化民,无事于刑政。 与:同“欤”。

418 【原文】15.6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 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 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注释】 蛮:南蛮,泛指南方边疆少数民族。 貊(mò):北狄,泛指北方少数民族。 舆(yú):车。 书:写。 诸:“之于”的合音。 绅:束腰的带子。都写作“与”。

419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 之。”
【原文】15.7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 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 之。” 【注释】 史鱼:卫国大夫,名(qiū),字子鱼。他多次向卫灵公推荐贤 臣蘧伯玉没成功。史鱼临终嘱咐儿子不要治丧正堂,用这样的办 法再向卫灵公推荐蘧伯玉,贬斥奸臣。卫灵公采纳建议后才从丧 北堂成礼。这种正直行为,古人称为“尸谏”。

420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 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原文】15.8 子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 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注释】 知:同“智”。

421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原文】15.9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422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 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原文】15.10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 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23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 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 ,佞人殆。”
【原文】15.11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 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 ,佞人殆。” 【注释】 辂(lù):古代的大车。殷代大车木质没有装饰,俭朴实用,所 以孔子提倡用它。 冕:礼帽。周代的礼帽体制完备华美,为孔子所提倡。 韶:舜时的音乐。 舞:即《武》,周武王时音乐。见《八佾第三》第二十五章注。 放:驱逐,排斥,禁止。 淫:过度,这里指郑国的音乐过分注重音声,失去了庄重严肃的 正统意义。 殆(dài):危险。

424 【原文】15.12 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425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原文】15.13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426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 立也。”
【原文】15.14 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 立也。” 【注释】 臧文仲:即臧孙辰,鲁国大夫,知贤不举。 窃位:占有官位却不称职。 与:同“欤”。

427 【原文】15.15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注释】 躬自厚:即多责备自己。躬自,自身。厚,重。

428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 已矣!”
【原文】15.16 子曰:“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末如之何也 已矣!”

429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
【原文】15.17 子曰:“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

430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 成之。君子哉!”
【原文】15.18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 成之。君子哉!” 【注释】 孙:同“逊”。

431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原文】15.19 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注释】 病:担心,忧虑。

432 【原文】15.20 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433 【原文】15.21 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注释】 诸:“之于”的合音。

434 【原文】15.22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35 【原文】15.23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436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原文】15.2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37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 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原文】15.25 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 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438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 矣夫!”
【原文】15.26 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 矣夫!” 【注释】 阙文:阙,同“缺”,指缺疑,存疑。史官记载历史,有疑问的 事存疑不录,所以有阙文。 亡:同“无”。

439 【原文】15.27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440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原文】15.28 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41 【原文】15.29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注释】 弘:弘扬,光大。

442 【原文】15.30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注释】 是:代词,这。

443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
【原文】15.31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 如学也。”

444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 ,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原文】15.32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 ,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注释】 馁(něi):饥饿。 禄:做官的俸禄。

445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 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 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原文】15.33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 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 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 知:同“智”。 莅(lì):到,临。这里指掌握政权治理百姓。

446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 ,而可小知也。”
【原文】15.34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 ,而可小知也。”

447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 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原文】15.35 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 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注释】 蹈:踩,踏,投入。引申为追求,施行。

448 【原文】15.3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449 【原文】15.37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注释】 贞:正,固守正道,恪守节操。 谅:信,守信用。

450 【原文】15.38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注释】 食:食禄,俸禄。

451 【原文】15.39 子曰:“有教无类。”

452 【原文】15.40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453 【原文】15.41 子曰:“辞达而已矣。”

454 【原文】15.42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 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 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 相师之道也。” 【注释】 师:乐师,一般为盲人。 冕:乐师的名字。 见:同“现”。 与:同“欤”。

455 季氏第十六   本篇包括14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不患寡而患不 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生而知之”;“君子有三戒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 ,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 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本篇主要 谈论的问题包括孔子及其学生的政治活动、与人相处和 结交时注意的原则、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等。

456 【原文】16.1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 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 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 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 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 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 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457 柙(xiá):关猛兽的木笼子。 费:同“(bì)”,季氏的采邑。 疾:厌恶。
【原文】16.1 【注释】 季氏:季孙氏,指季康子,名肥,鲁国大夫。 颛臾(zhuānyú):鲁国的附庸国。 冉有、季路:孔子的学生。冉有,即冉求,字子有,也称冉有。季路,即仲由,字子路,因为为季氏做官所以也称季路。 见:同“现”。 与:同“欤”。 相:帮助,扶助。 兕(sì):犀牛。 柙(xiá):关猛兽的木笼子。 费:同“(bì)”,季氏的采邑。 疾:厌恶。

458 【原文】16.1 【注释】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说“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倾:倾覆。 分崩离析:形容国家分裂。当时鲁国被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大贵族分割。 萧(xiāo)墙:指宫殿当门的小墙。这里萧墙代指宫内。当时季孙把持鲁国政权,这样下去,容易起内乱。

459 【原文】16.2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 ,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 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 不议。”” 【注释】 希:同“稀”,少有。 陪臣:卿大夫的家臣。

460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 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原文】16.3 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 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 【注释】 禄:爵禄,代指国家政权。 逮:及到。 三桓:即鲁国的三卿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他们都是桓公的 后代:所以称三桓。

461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 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原文】16.4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 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注释】 谅:信,诚实,守信用。 便辟(piánpì):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却心存邪恶。 便佞(piánnìnɡ):善于花言巧语。

462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 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 损矣。”
【原文】16.5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 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 损矣。”

463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原文】16.6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注释】 愆(qiān):过失。 瞽(ɡǔ):瞎子。

464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 气既衰,戒之在得。”
【原文】16.7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 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 气既衰,戒之在得。”

465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 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
【原文】16.8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 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 【注释】 狎(xiá):轻慢,不尊重。

466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原文】16.9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467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 义。”
【原文】16.1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 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 义。” 【注释】 难(nàn):指发怒所带来的灾难。

468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 ,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 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原文】16.11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 ,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 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注释】 汤:滚开的水。

469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 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原文】16.12 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 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之谓与? 【注释】 千驷:指四千匹马。驷,四匹马的总称,古代一辆车套四匹马。 伯夷、叔齐:见《公冶长第五》第二十三章注。 与:同“欤。”

470 【原文】16.13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 。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 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 也。” 【注释】 陈亢:字子禽。见《学而第一》第十章注。 伯鱼:孔子的儿子,名鲤,字伯鱼。

471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 。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 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原文】16.14 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夫人自称曰“小童” 。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 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

472 阳货第十七    本篇共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 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而 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唯女子与小人 为难养也”。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 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473 【原文】17.1  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 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 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 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 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 阳货:又名阳虎,杨虎。鲁国季氏的家臣,曾一度掌握了季氏一家大权, 甚而掌握了鲁国大权,是孔子所说的“陪臣执国命”的人。 归:同“馈(kuì)”,赠送,馈赠。 豚(tún):小猪,这里指蒸熟的小猪。 时:同“伺(sì)”。 涂:同“途”,途中,路上。 亟(qì):副词,屡次。 知:同“智”。 岁不我与:即岁不与我,年岁不等我。与,在一起,有等待的意思。

474 【原文】17.2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475 【原文】17.3  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注释】 知:同“智”。

476 【原文】17.4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 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 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 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释】 莞(wǎn)尔:微笑的样子。

477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 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 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原文】17.5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 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 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注释】 公山弗扰:季氏的邑宰。 费:同“(bì)”。 畔:同“叛”。 说:同“悦”。 末:没有。 之:去,往。 已:停,止。

478 【原文】17.6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 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 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 以使人。”

479 【原文】17.7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 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 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 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注释】 佛肸(bìxī):晋国大夫范中行的家臣,中牟城的行政长官。 晋国赵简子攻打范氏,包围中牟,佛肸抵抗,这时他请见孔子。 畔:同“叛”。 磷(lìn):本义制薄石。这里指把石头磨薄。 匏(páo)瓜:一种果实较大的葫芦,剖开可以做瓢,也可以系 在腰间帮助渡河泅水。

480 【原文】17.8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居 !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 ,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 女:同“汝”,你。 六言:六个字,即下面讲到的仁、知、信、直、勇、刚。 知:同“智”。

481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鸟兽草木之名。”
【原文】17.9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 于鸟兽草木之名。” 【注释】 迩(ěr):近的。

482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 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原文】17.10  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 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注释】 伯鱼:孔子的儿子孔鲤,字伯鱼。 女:同“汝”,你。 周南、召南:《诗经》中的《国风》头两篇。 与:同“欤”。这句比喻面对墙壁站着,一步都无法前行。

483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 乎哉?”
【原文】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 乎哉?” 【注释】 玉帛:古代举行礼仪时会使用玉器、丝帛等礼器。 钟鼓:古代的乐器。这里指如果只是看到玉帛钟鼓这些形式上的 东西,而不注重礼乐的内容是没有意义的。

484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原文】17.12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注释】 色厉而内荏(rěn):外貌威严而内心懦弱。色,神色。荏,软 弱怯懦。 诸:“之于”的合音。 窬:同“逾(yú)”,洞,或指翻墙。 与:同“欤”。

485 【原文】17.13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注释】 乡原:指当时社会上的是非不分,伪善欺诈,处处讨好,谁都不 得罪的人,在乡中是为人称道的“老好人”,而事实上,却是言 不符实,抹煞是非的人。原,同“愿”。

486 【原文】17.14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注释】 涂:同“途”,路上。

487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原文】17.15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注释】 鄙夫:鄙陋、道德品质恶劣的人。 与:同“欤”。

488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 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 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原文】17.16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 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 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注释】 亡:同“无”。 矜(jīn):骄傲,自大。 廉:原指器物的棱角,这里引申为不可侵犯。

489 【原文】17.17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490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 之覆邦家者。”
【原文】17.18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 之覆邦家者。” 【注释】 恶(wù):厌恶。 朱:大红色,古代传统称为正色,紫色虽接近红色,但不是正色, 是杂色,当时君主的衣服都做成了紫色,这是孔子所不赞成的。

491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原文】17.19  子曰:“予欲无言。”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 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注释】 四时:指四季。

492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 ,使之闻之。。
【原文】17.20  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 ,使之闻之。。 【注释】 孺(rú)悲:鲁国人,鲁哀公曾派他向孔子学习丧礼。孔子不见 他的原因不清楚。

493 【原文】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 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 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 ”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 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 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 其父母乎?” 【注释】 女:同“汝”,你。

494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 乎?为之,犹贤乎已。”
【原文】17.22  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 乎?为之,犹贤乎已。” 【注释】 博:古代一种棋局游戏,用六根筷子十二个棋子为博具争输赢。 弈(yì):围棋。

495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原文】17.23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 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496 【原文】17.24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 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 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 ,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注释】 流:疑为后人误增入。 讪(shàn):诋毁,讥讽。 窒(zhì):阻塞,不通。引申为固执,顽固。 徼(jiāo):抄袭,窃取,剽窃。 知:同“智”。 孙:同“逊”。 讦(jié):攻击别人的短处。

497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 则怨。”
【原文】17.25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 则怨。” 【注释】 孙:同“逊”,谦逊。

498 【原文】17.26  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 【注释】 见恶:被人厌恶。见,表被动。

499 微子第十八    本篇共计1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一 篇中有如下内容: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孔子弟子与 老农谈孔子、孔子关于塑造独立人格的思想等。

500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 有三仁焉。”
【原文】18.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 有三仁焉。” 【注释】 微子:名启,是纣王的同母兄。纣王无道,微子多次劝谏不听, 后微子隐居。 去:离开。 箕子:名胥馀,殷纣王的叔父。子爵,官太师,曾多次劝谏纣王, 纣王不听,箕子装疯,被降为奴隶,被纣王囚禁。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官少师,竭力劝谏纣王,“主过不谏非忠 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不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纣 王大怒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诸?”将比干剖心而死。

501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 去父母之邦?”
【原文】18.2  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 :“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 去父母之邦?” 【注释】 士师:掌管司法刑狱的官员。 三黜(chù):多次被罢免。三,是虚数。 焉:哪里。

502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 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原文】18.3  齐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则吾不能,以季、孟 之间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503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原文】18.4  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注释】 归:同“馈”,馈赠。 女乐:女乐手。 季桓子:鲁国贵族,姓季孙,名斯,季康子的父亲。担任鲁国上 卿。

504 【原文】18.5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 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 言。 【注释】 接舆(yú):迎面遇着孔子的车子。接,迎。舆,车。这里因为 这件事而称他为接舆。 辟:同“避”,躲避。

505 【原文】18.6 【注释】 长沮(jū)、桀(jié)溺:是形容两个人在水里劳动的形象,不是 真名。长,身材高大。溺,浸在水里。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 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 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 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 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注释】 长沮(jū)、桀(jié)溺:是形容两个人在水里劳动的形象,不是 真名。长,身材高大。溺,浸在水里。 耦(ǒu)而耕:并头耕作。 津:渡口。 与:同“欤”。 而:同“尔”,你。 辟:同“避”。 耰(yōu):农具用来击碎土块,平整土地。 怃(wǔ)然:怅惘失意的样子。

506 【原文】18.7 【注释】 荷(hè):扛,挑。 蓧(diào):古代的竹制农具,用来除草。 芸:同“耘”,除草。 见:同“现”。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 ,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 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注释】 荷(hè):扛,挑。 蓧(diào):古代的竹制农具,用来除草。 芸:同“耘”,除草。 见:同“现”。 反:同“返”,返回。

507 【原文】18.8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 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 、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 可。” 【注释】 逸民:隐退不仕的人。 虞仲:即仲雍,为了推辞王位和泰伯一起隐居荆蛮。见《泰伯第八》第 一章注。 夷逸:古代隐士,自称是牛,可以在野外耕作却不忍被当作祭祀的牺牲。 朱张:字子弓,身世不详。 少连:东夷人。善于守孝,达礼。 与:同“欤”。 中(zhònɡ):符合。 无可无不可:根据实际情况随遇而安,不一定要这样做,也不一定不这 样做。

508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 。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 于海。
【原文】18.9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 。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磬襄入 于海。 【注释】 大师挚:名叫挚的乐师。 适:到,往。 亚饭:周朝制度,天子诸侯吃饭时要奏乐,亚饭是第二次吃饭时奏乐的 乐师,三饭、四饭类推。 干、缭、缺:都是乐师的名字。 鼓方叔:打鼓的乐师,名字叫方叔。 河:专指黄河。 播:摇。 鼗(táo):长柄摇鼓,两边系小椎。 武:摇鼓乐师名字。 少师阳:名叫阳的副乐师。 击磬襄:敲磬的乐师,名叫襄。

509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原文】18.10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注释】 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名姬旦。 鲁公:指周公的儿子伯禽。 施:同“弛”,松弛,弃置。

510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 季随、季騧。
【原文】18.11  周有八士: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 季随、季騧。

511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 有三仁焉。”
【原文】18.12  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孔子曰:“殷 有三仁焉。” 【注释】 微子:名启,是纣王的同母兄。纣王无道,微子多次劝谏不听, 后微子隐居。 去:离开。 箕子:名胥馀,殷纣王的叔父。子爵,官太师,曾多次劝谏纣王, 纣王不听,箕子装疯,被降为奴隶,被纣王囚禁。 比干:殷纣王的叔父。官少师,竭力劝谏纣王,“主过不谏非忠 也;畏死不言,非勇也;过则不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纣 王大怒说:“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诸?”将比干剖心而死。

512 子张第十九    本篇共计25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见危致命 ,见得思义”;“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君 子之过,犹日月之食”;“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本篇中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孔子学而不厌、不耻下问 的精神;孔子对殷纣王的批评,孔子关于学与仕的关 系,君子与小人在有过失时的不同表现,以及孔子与 其学生和他人之间的对话。

513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 ,其可已矣。”
【原文】19.1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 ,其可已矣。” 【注释】 致命:奉献生命。

514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 亡?”
【原文】19.2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 亡?” 【注释】 亡:同“无”。

515 【原文】19.3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 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 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 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 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注释】 嘉:嘉许。 与:同“欤”

516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 君子不为也。”
【原文】19.4  子夏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 君子不为也。” 【注释】 小道:指某方面的技能、手艺,如古代所谓的农、圃、医、乐、 百工等。 泥(nì):拘泥,不通达。

517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 已矣。”
【原文】19.5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 已矣。” 【注释】 亡:同“无”。

518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原文】19.6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 【注释】 笃志:志,意为“识”,此为强记之义。 切问:问与切身有关的问题。

519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原文】19.7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注释】 肆(sì):古代制造物品的场所,手工业作坊。陈列商品的店铺 也叫肆。

520 【原文】19.8  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 【注释】 文:文饰,掩饰。。

521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 言也厉。”
【原文】19.9  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 言也厉。”

522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原文】19.10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523 【原文】19.11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注释】 大德、小德:指大节小节。 闲:木栏,这里指界限。

524 倦:当是“传”字之误。一说是倦,指并不因为不是本原的知识 而倦教。 诬:欺骗。
【原文】19.12  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 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子夏闻之,曰: “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 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 卒者,其惟圣人乎!” 【注释】 抑:但是,不过。转折的意思。 倦:当是“传”字之误。一说是倦,指并不因为不是本原的知识 而倦教。 诬:欺骗。

525 【原文】19.13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注释】 优:有余力。

526 【原文】19.14  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

527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原文】19.15  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

528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原文】19.16
 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 【注释】 堂堂:仪表壮伟。一说,高不可攀。据说子张注重外表,为人重 在“言语形貌”,不重在“正心诚意”。

529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 乎?”
【原文】19.17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 乎?”

530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 ;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原文】19.18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 ;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注释】 孟庄子:鲁国大夫孟孙速。他的父亲孟孙蔑,品德好有贤名。。

531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 ,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原文】19.19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 ,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注释】 阳肤:相传是曾参的七名弟子之一。 矜:怜悯。

532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 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原文】19.20  子贡曰:“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 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注释】 纣:名辛,史称帝辛,“纣”是谥号。商朝最后一个君主。 是:代词,指人们传说的那样。 恶(wù):讨厌,厌恶,憎恨。 恶(è):坏事。。

533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 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原文】19.21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 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534 【原文】19.22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 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 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 师之有?” 【注释】 公孙朝:卫国大夫。 坠于地:掉到地上。 常师:固定的老师。。

535 【注释】 叔孙武叔:名州仇,鲁国大夫,三桓之一。 子服景伯:名何,鲁国大夫。 宫:房屋。秦代之前所有的住所,不论尊卑都叫宫。
【原文】19.23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 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 ,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 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 ,不亦宜乎!” 【注释】 叔孙武叔:名州仇,鲁国大夫,三桓之一。 子服景伯:名何,鲁国大夫。 宫:房屋。秦代之前所有的住所,不论尊卑都叫宫。 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七尺为一仞。 宜:相称,适宜。

536 【原文】19.24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 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 ,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 其不知量也!” 【注释】 多:用作副词,只是的意思。

537 【原文】19.25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 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 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 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 ,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 【注释】 陈子禽:陈亢,字子禽。参见《学而第一》第十章注。 知:同“智”。 道:同“导”。

538 尧曰第二十    本篇共3章,但段落都比较长。本篇中著名的文句 有:“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 骄,威而不猛”;“宽则得众,信则民任”;“兴灭 国,继绝世,举逸民”等。这一篇中,主要谈到尧禅 让帝位给舜,舜禅让帝位给禹,即所谓三代的善政和 孔子关于治理国家事务的基本要求。

539 【原文】20.1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 永终。” 舜亦以命禹。 曰:“予小子履,敢用玄牡,敢昭告于皇皇后帝:有罪不敢赦。帝臣 不蔽,简在帝心。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 周有大赉,善人是富。“虽有周亲,不如仁人。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 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 ,天下之民归心焉。 重:民、食、丧、祭。 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540 【原文】20.1 【注释】 尧:传说我国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的部落联盟首领,把帝位禅(shàn)让给舜。 咨(zī):感叹词,相当于啧啧。
舜:接受尧禅让的君主,后把帝位禅让给了禹。传说他的眼睛有两个瞳仁,又叫重华。 天之历数:天命,古代帝王认为自己能当皇帝是由天命决定的,常假托天命。 允:公平,公允。 执:执守,保持。 予小子:上古帝王自称词,或称予一人。 履:商汤的名字。 履:商汤的名字。 玄:黑色。 牡:公牛。 皇皇:大,伟大。 后:古代天子诸侯都称作后,后世皇帝的正妻称后。 帝:古代指最高的天神。这里,帝、后都指天帝。 朕(zhèn):我。秦代之前不论地位尊卑都自称朕。 赉(lài):赏赐。 权:衡量轻重。 量:容量。 法度:不是指法律制度,而是指度量衡。度,长度。 说:同“悦”。

541 【原文】20.2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张问于孔子曰:“何如斯可以从政矣?” 子曰:“尊五美,屏四恶,斯可以从政矣。” 子张曰:“何谓五美?” 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 子张曰:“何谓惠而不费?”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 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 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 不猛乎?” 子张曰:“何谓四恶?” 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 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

542 【原文】20.2 【注释】 斯:就。 有司:原指官吏的统称。这里指库吏一类的小官,他们在财务进 出时都精确计算,若从政的人这样就显得吝啬小气了。

54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 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原文】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 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注释】 孔子曰:或作“子曰”。


Download ppt "《论语》选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