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29章 肝炎病毒(Hepatitis Virus)
肝炎病毒是引起病毒性肝炎的病原体(HAV, HBV,HCV,HDV, HEV)。这些病毒分别属于不同病毒科,性状显著不同,但均以肝细胞为唯一复制场所,引起病毒性肝炎
2
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丁型肝炎病毒( HDV ) 戊型肝炎病毒( HEV ) 消化道传播, 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及携带者 血行传播,急、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肝癌相关
3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HAV) 甲型肝炎病毒是甲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小RNA病毒科, 肝病毒属(hepato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27-32nm,+ssRNA,20面体,无包膜 The picornavirus structure of hepatitis A virus. The icosahedral capsid is made up of four viral polypeptides (VP1 to VP4). Inside the capsid is a single-stranded, positive-sense RNA (ssRNA) that has a genomic viral protein (VPg) on the 5' end.
4
抗原性:只有一个血清型,抗原性稳定. 动物模型:黑猩猩、狨猴、猕猴。 我国研制成HAV减毒活疫苗 抵抗力: 较强,耐酸,耐热(100°C,5min)、水及毛蚶中存活(ds-ms),对UV、漂白粉 敏感. 传染源:病人,潜伏期(2w-2m)后期、急性早期(2w)传染性最强. 途径:粪—口传播,污染水源、食物,可造成爆发流行 发病机制:HAV并不直接损伤肝细胞,机体免疫应答细胞(NK,CTL) 杀灭病毒的同时,杀伤其所在肝细胞。主要为免疫病理损伤.
5
Spread of hepatitis A virus within the body.
6
病程<12周,自限性,预后好,不转为慢性,无肝硬化等。
临床表现 主要见于儿童、青少年,多为隐性感染 潜伏期:15-50天 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痛,黄疸 病程<12周,自限性,预后好,不转为慢性,无肝硬化等。 免疫力:较牢固 Hepatitis jaundice From:CDC
7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检查 测抗体 HAV- IgM: 新近感染 HAV- IgG: 既往感染及流行病学调查 防治
加强食物,水源,粪便管理。 疫苗 丙种球蛋白—紧急预防
8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病毒,电镜下病人血清中有三种病毒颗粒 大球形颗粒:42nm,即( Dane颗粒),有传染性 小球形颗粒及管形颗粒复制中过剩的HBsAg,无传染性
Hepatitis B virus (Dane particle) and surface antigen (HBsAg) particles. The spherical HBsAg consists mainly of the S form of HBsAg with some M. The fiber HBsAg has S, M, and L forms. Bp, Base pair; L, gp42; M, gp36; S, gp27.
9
Hepatitis B virus under EM
10
S区: HBsAg,M(PreS2+ HBsAg) ,L(PreS1+PreS2+ HBsAg)
C区: HBcAg,HBeAg P区:编码聚合酶 X区:编码x蛋白(HBxAg):激活原癌基 因,与肝癌发生发展有关 ORF
11
复制方式 L- S+ S+ 结合成Dane颗粒 HBV的DNA在肝细胞 S+延长修补 完整双股环状DNA 以L-为模板 转录 两种RNA
长3.5kb 短 kb mRNA genome的模板,反转录 mRNA 子代L- 子代dsDNA 复制 HBsAg,M,L,X HBcAg,HBeAg,聚合酶 不同步、可过剩 结合成Dane颗粒
12
抗原组成 1.表面抗原(HBsAg) 三种颗粒上均有 大量存在于患者血中,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 具有抗原性,其抗体HBsAb为中和抗体,是建立免疫的标志 是制备疫苗的最主要成分 2.核心抗原(HBcAg) 存在于Dane颗粒上 抗原性强,其抗体HBcAb——无中和作用 ——IgM—提示HBV正在复制 ——IgG—提示以前感染
13
3.e抗原(HBeAg) 其消长与Dane颗粒出现平行,与DNA聚合酶消长一致, 故作为HBV复制及血清具有强感染性的标志 有抗原性,抗体HBeAb 抗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抵抗力强:对低温、UV、干燥、70%乙醇均有耐受性;100°C 10min灭活。
14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世界范围传播,危害大,全球携带者3.5亿,我国1.2亿(总人口的9%) ,各年龄组均可发病,多种临床表现,并演变成肝硬化或肝癌。 传染源(血液传染性) 病人——潜伏期,急性期,慢性活动期 携带者——更危险 传播途径 1.血行传播: 输血,医用器械,纹身,剃刀 2.母婴传播(垂直感染):产道、胎盘、哺乳 3.性途径:精液、阴道分泌物中检出病毒
15
急性肝炎 潜伏期:45-160天 前驱期:1-2周,疲乏不适,低热,胃肠道症状,右腹部不适,疼痛,肝大 黄疸期:以上症状加重,但发热减退,黄疸(巩膜黄染、浓茶样尿),可持续1个月,转氨酶升高,肝功异常 恢复期:症状减退,肝功正常 重症肝炎:急性肝炎发展而来,急性肝坏死 慢性活动性肝炎:HBsAg>6m+ (HBeAg or anti-HBe) ,慢性进行性损害,或时好时坏,经常活动,可发展成肝硬化
16
致病性与免疫机制 HBV对肝细胞无直接损伤作用,肝细胞损伤是由于免疫病理损伤所致,程度与免疫应答强度有关,故乙肝的临床表现多样化 1.病毒感染肝细胞数少,免疫功能正常(急性肝炎) 2.病毒感染肝细胞数多,免疫功能过强(重症肝炎) 3.免疫功能低下, 病毒持续存在(携带者, 慢性肝炎、肝硬化)。 感染乙肝病 毒后发展为慢性携带者的几率: 新生儿(90%); 5岁以下儿童(30%); 5岁以上儿童和成人(5%)
17
HBV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 HBV携带者肝癌发生率比正常人群高217倍 肝癌细胞中有HBV-DNA整合 土拨鼠试验 出生即感染肝炎病毒——3年100%肝癌 未感染者——无一只发生 HBxAg与肝癌发生有关, 激活癌基因
18
肝硬化、坏死
19
HBV抗原, 抗体检测(两对半)及结果分析 HBsAg: HBV感染者, 无症状携带者. 抗HBs: 中和抗体, 患者已痊愈 or 疫苗接种成功 IgM抗HBc: HBV正在复制 IgG抗HBc: 感染过HBV HBeAg: HBV在体内复制,有强传染性,转阴 则表明复制停止 抗HBe: 传染性降低 大三阳(HBsAg, HBeAg , IgM抗HBc) 小三阳(HBsAg, 抗HBe, IgG抗HBc) 血清HBV-DNA检测: 病毒存在和复制最可靠指标
20
Interpretation of HBV serological tests
HBsAg Anti-HBs Anti-HBc 易感 HBsAg Anti-HBs Anti-HBc(IgG) + 自然感染获得免疫
21
HBsAg Anti-HBc Anti-HBs 疫苗接种获得免疫 HBsAg Anti-HBc(IgM) + Anti-HBs 急性期
22
HBsAg + Anti-HBc(IgG) + Anti-HBs -- 慢性期 慢性期高传染性 HBsAg +
HBeAg Anti-HBe 慢性期高传染性
23
防治原则 一般预防: 切断传染源 严格消毒病人,携带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唾液。 严格筛选献血员
重视医源性传播(口腔科、内窥镜、针灸) 特异预防 主动——乙肝疫苗 被动——抗HBs-IgG 治疗:干扰素,拉米呋啶.
24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一、生物学性状 HCV呈球形,50nm,单正链RNA,有包膜 黑猩猩为唯一易感动物,细胞培养不成功
包膜蛋白抗原性易快速变异,造成免疫逃逸,病毒持续存在,为感染易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 HCV分6个基因型(我国HCV1、2多见) From Dr.R.Hunt
25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与乙肝相似,但潜伏期短2-17周 多见于输血后肝炎 临床类型轻重不一(急性、慢性、携带者)
感染极易慢性化(>60% )、其中20%肝硬化、肝硬化中20%发展为肝癌 免疫力不牢固,疫苗制备困难
26
第四节 丁型肝炎病毒(HDV) 为缺损病毒,其辅助病毒为HBV 球形,核心为RNA与HDAg,其衣壳为HBV外衣壳(HBsAg) 传播方式与HBV相似 与HBV共同感染或重叠感染,易发生重症肝炎,死亡率高 如能抑制HBV,HDV则不能复制
27
第五节 戊型肝炎病毒(HEV) +ss RNA, 无包膜 传播途径,临床表现及流行特点与甲肝相似,易污染水源
病毒直接损伤及免疫病理共同损伤肝细胞 潜伏期2-9W,多见成人,急性肝炎,6周好转,不转慢性 孕妇(6-9月)感染,病情严重 流产、死胎 孕妇病死率10-20% 免疫力持续时间短
28
甲型肝炎病毒(HAV) 乙型肝炎病毒( HBV )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丁型肝炎病毒( HDV ) 戊型肝炎病毒( HEV ) 消化道传播, 急性肝炎,不转为慢性及携带者 血行传播,急慢性肝炎,并与肝硬化、肝癌相关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