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二十三章 皮肤附属器疾病 主讲 朱姗姗
2
课时安排:2节 教学课型:理论课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寻常性痤疮、脂溢性皮炎的临床表现、治疗。 了解:寻常性痤疮、脂溢性皮炎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诊断和鉴别诊断。
3
第一节 痤疮 定义:痤疮(acne)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
4
病因与发病机制 雄激素 皮脂分泌增多 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 痤疮丙酸杆菌增殖 遗传因素
部分患者还与免疫、化妆品、饮食、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
6
痤疮丙酸杆菌 水解 甘油三酯 游离脂肪酸 毛囊皮脂腺导管上皮增生及异常角化 粉刺
7
临床表现 一、寻常性痤疮 1、多累及15—30岁青年男女。 2、 好发于面颊、额部,其次是胸部、背部及肩部等皮脂溢出部位。
3、 皮损初起为白头或黑头粉刺(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病情稍重时形成炎性丘疹,可有小脓疱,继续发展,可形成大小不等的暗红色结节或囊肿,经久不愈可形成脓肿,破溃后常形成窦道和瘢痕,皮损多对称性分布。 4、 痤疮的病程慢性,时轻时重,多数至青春期后逐渐缓解。
8
白头粉刺 (与毛囊一致的圆锥形丘疹) 黑头粉刺
9
炎性丘疹
10
结节、囊肿、窦道
11
痤疮的严重程度分类 I度(轻度):散发至多发的黑头粉刺,可伴散在分布的炎性丘疹 II度(中等度):I度+炎症性皮损数目增加,出现浅在性脓疮,但局限于颜面 III度(重度):II度+深在性脓疱,分布于颜面、颈部和胸背部 IV度(重度~集簇性):III度+结节、囊肿,伴瘢痕形成,发生于上半身
12
特殊类型的痤疮: 聚合性痤疮:男性青年,严重的结节、囊肿、窦道及瘢痕; 暴发性痤疮:患轻度痤疮数月或数年后,突然加重并出现发热、关节痛、贫血等全身症状; 药物性痤疮 婴儿痤疮 月经前痤疮:月经前加重或发作,随月经周期改变; 化妆品痤疮
13
治疗 治疗原则: 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化及调节激素水平。
14
1、一般处理:温水洗脸、忌用手挤,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控制脂肪和糖类食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纠正便秘、禁用溴、碘类药物等。
2、外用药物治疗 (1)维A酸类:常用0.05%—0.1%维A酸霜或凝胶。 (2)抗生素:四环素、红霉素。 (3)其他:25%硫化硒洗剂、5%硫磺洗剂。 3、内用药物治疗 (1)抗生素:四环素能使游离脂肪酸浓度下降,抑制痤疮丙酸杆菌和中性粒细胞趋化。 (2)维A酸类:可减少皮脂分泌、控制异常角化。 (3)其他:抗雄激素药物,囊肿及增生性瘢痕可用曲安西龙混悬液皮损内注射。 4、其他治疗:粉刺挤压器、药物按摩或喷雾,中药倒模。
15
第二节 脂溢性皮炎
16
定义 脂溢性皮炎:发生于头面及胸背等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17
病因和发病机制 在遗传性皮脂溢出体质基础上继发卵圆形马拉色菌、痤疮丙酸杆菌等病原生物的感染,可引起皮脂成分改变及感染性变态反应,导致皮肤的炎症反应。 精神、饮食、B族维生素缺乏、嗜酒等因素均可不同程度地影响本病。
18
临床表现 1、 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以头、面、胸及背部等处多见。
2、 初起为毛囊性丘疹,扩大融合成暗红或黄红色斑,表面覆有油腻性细碎鳞屑。严重者皮损泛发全身,称为脂溢性红皮病。 3、 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4、 慢性经过,可反复发作(主要发作两次)。
19
脂溢性脱发 脂溢性皮炎
20
治 疗 生活规律,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少用碱性大的肥皂。
生活规律,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酒和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蔬菜,少用碱性大的肥皂。 1、外用药物治疗 原则为去脂、消炎、杀菌、止痒。常用药物为含糖皮质激素的混合制剂(如复方咪康唑霜),头部可用含酮康唑的香波洗头。 2、内用药物治疗 口服B族维生素和锌制剂;瘙痒剧烈时可用抗组胺药;伴真菌感染时口服抗真菌药。
21
谢 谢!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