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摄影技术》 主讲:唐 楠.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摄影技术》 主讲:唐 楠."—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摄影技术》 主讲:唐 楠

2 针对这类问题,要想很好的解决,就要需要我们掌握景深原理,熟练地运用景深。
第五章 景深  在摄影的具体应用中,有时摄影者想让所拍摄的照片前后左右都清晰,有时又想突出表现主题,让其他的东西模模糊糊。 针对这类问题,要想很好的解决,就要需要我们掌握景深原理,熟练地运用景深。  为了使同学们更直观的认识景深,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图例。

3 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如果是在景深范围之内,不管是 前景的花还是背景的房子,都能获得比较清晰的图像。
焦点 前景深 后景深 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如果是在景深范围之内,不管是 前景的花还是背景的房子,都能获得比较清晰的图像。

4 第一节 景深的概念 清晰范围大时称为大景深 清晰范围小时称为小景深
第一节 景深的概念  景深,也就是景物清晰的深度。即所调焦点前后延伸出来的“可接受的清晰范围”。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照片上焦点图像前后的清晰范围。 清晰范围大时称为大景深 清晰范围小时称为小景深

5 小景深 大景深

6 ■ 下面我们在来了解几个概念 ◆ 焦点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 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
■ 下面我们在来了解几个概念 ◆ 焦点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 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 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 焦点。

7

8 ◆ 弥散圆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 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 做弥散圆。

9 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 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 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 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 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 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 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 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 圆。

10

11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
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 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 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12

13

14

15

16 例如:你在天然动物园将镜头焦点调在老虎的眼睛上,在底片上它的眼睛就是最清晰的。而这时老虎的嘴,还有其身后的树皮,在最终的照片上也显出可以接受的清晰影像。当你的视线从调焦点眼睛移开时,模糊的程度就逐渐加大。在近处前景和远处背景上的物体离虎头越远清晰度就越差。

17

18 镜头光圈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控制镜头通光 亮的大小,另一方面就是直接影响景深大小。
第二节 影响景深的因素 一、光圈口径对景深的影响 镜头光圈有两个作用,一方面是控制镜头通光 亮的大小,另一方面就是直接影响景深大小。   记住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光圈越大,景深越小; 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19 f/1.4 f/32

20 光圈口径与景深的关系

21 F/4 F/8 F=5cm 3m 2.42 3.95 2.03 5.77 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22 焦距越长,景深越短;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 越长.如果使用变焦镜头就更方便,不用更换 镜头,也能够通过焦距的变化控制景深。
二、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拍摄同一景物,使用同样的光圈数值,镜头的 焦距越长,景深越短;镜头的焦距越短,景深 越长.如果使用变焦镜头就更方便,不用更换 镜头,也能够通过焦距的变化控制景深。

23 F/4 F=13.5cm F=5cm 5m 4.35 5.87 3.57 8.33 焦距对景深的影响

24 物距的变化与景深的变化成正比,物距越大, 景深越大;物距越小,景深越小。
三、物距对景深的影响   摄影者与被摄物体之间的距离称为“物距”。 物距的变化与景深的变化成正比,物距越大, 景深越大;物距越小,景深越小。

25

26 F/4 F=5cm 2m 5m 1.72 2.38 3.57 8.33 物距对景深的影响

27 第三节 景深的选择  景深的运用是摄影上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不同的景深,不但可以拍摄出清晰的照片,而且每幅照片各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有经验的摄影师更喜欢从两个极端,或是大景深,或是小景深中去寻求画面的独特魅力。  

28 1.浅景深的运用 ◆ 运用小景深突出主体 浅景深常用于拍摄特写或人像,它的最大作用 是能够有效地突出主体。在拍摄过程中,为了 突出表现主题,需要把拍摄物周围不利于烘托 主题或是杂乱的景或物虚化掉。景深越小,主 体越强烈。

29

30 ◆ 开大光圈 获得小景深的主要办法是开大光圈,并仔细向 你所要突出的物体对焦,让其他无关紧要或是 杂乱的物体变得模糊而不可辨认,作为一种抽 象的形式空间陪衬主体。

31

32 ◆ 小景深的虚化效果 在开大光圈的同时,可以将焦点对在前景的主 体上,让模糊的远景在画面上产生空间的透视 感,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对主体的干扰作用。 你也可以将焦点对在中景的主体上,让前景和 背景同时模糊,形成一种明确的视线引导作用。

33

34

35 让前景虚化,通过模糊的、朦胧的、虚幻的前
景来烘托反衬清晰的主体,不仅会使画面显得 简洁、明快、干净,而且小景深中的局部的虚, 还可以给观赏者以丰富的想象的余地,使画面 更加含蓄、魅力无穷。

36

37

38

39 ★ 小结 ▲ 小景深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有目的的虚化作用排 除不必要的干扰。 ▲ 开大光圈是获得小景深的主要手段,我们要善 于使用这样的控制方式。 ▲ 小景深的虚化有不同的效果,必须在拍摄过程 中加深体会。

40 2.长景深的运用 ◆ 选择大景深描写环境 长景深常用于拍摄未知活动点的运动物体或大 场面景物。使用长景深可以把调焦困难的运动 物体拍摄清楚,大场面的前后景物都纳入景深 范围之内。

41

42

43 ◆ 大景深的作用 如果再拍摄时有意识低收小光圈,选用广角镜头,那么,从很近的物体一直到无限远的物体,都会 相当清晰低展现再人们面前,使主体于周围的环 境形成有机的联系。大景深可以展现田园的开阔、山河的壮观以及建筑物的每一细节。大景深还特 别适合旅游纪念照的拍摄,使人物和身后的景物 都非常清晰,真正起到到此一游的作用。

44 ★ 小结 ▲ 控制景深的目的就在于选择画面前后的清晰程 度,以便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 ▲ 在大多数镜头上可以查到相对的景深范围,帮 助快速判断景深。 ▲ 一般的景深范围缺乏个性,选择大景深可以更 好低交代主体与环境的关系。

45 第四节 巧妙合理控制景深 在合理控制景深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一些 辅助手法,使景深的运用更为灵活多变。

46 ◆ 选择性调焦 由于自然界的景物非常复杂,常常会发现在拍摄 时无法避开一些杂乱的景物,势必会干扰主体的 吸引力。这时学会利用小景深突出一些景物,并 虚化些景物,照片就会更富有个性。仔细向你所 要突出的物体调焦,让其他无关紧要或是杂乱的 物体变得模糊而不可辨认,作为一种抽象的形式 空间陪衬主体。

47

48 ◆ 定点对焦 定点对焦就是事先找准某一替代物作为聚焦的对 象,而同时又确信所想拍摄的运动物体一定会出 现在这一物体的位置上,这样等运动的物体一进 入需要拍摄的位置,就可以全神贯注地抓取精彩 瞬间,从而省去了对焦的过程。

49

50

51

52 ◆ 区域对焦 区域对焦法主要适合拍摄一些没有固定规律运动 的物体,但这一运动的物体的活动范围是可以把 握的,这样就可以利用确定一定的景深范围的原 理,随时将运动在这一范围中的物体拍摄清晰。

53

54 区域对焦的具体步骤如下: 先估计被拍摄者的运动纵深范围,比如在3.5~5m 之间。再看使用的镜头焦距,比如是135照相机的105mm镜头,当你将镜头的光圈放在f/22时,从 镜头景深刻度上可以查知,在对焦4m的位置上, 景深范围在3.2~5.3m之间。这时就可以吧焦距定 在4m的位置上,只要运动的物体不超过这一活动 范围,放心按快门就可以了,不必再考虑对焦。

55

56

57

58

59 ★ 小结 ▲ 选择性对焦的目的就在于有意识地突出重点, 利用景深的关系获得有个性的画面。 ▲ 定点对焦是利用预先的判断结合景深的关系, 获得动体摄影的清晰影像。 ▲ 区域对焦是利用相对较大的景深,弥补对焦 局限的技术手段。

60 谢谢欣赏


Download ppt "《摄影技术》 主讲:唐 楠."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