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定義 氣候變化 + 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 使具有干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 退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定義 氣候變化 + 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 使具有干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 退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定義 氣候變化 + 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 使具有干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 退化
荒漠化 定義 氣候變化 + 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 使具有干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 退化

2 個案研究:中國內蒙古

3 中國是世界上乾旱地區和沙漠地區分布最廣的國家之一。風成地貌分布呈弧帶形
縱橫于西北、華北北部和東北西部 南北寬約600km,東西長達4000km 總面積達116.8萬km2 沙漠、戈壁及沙化土地總面積為168.9萬平方公哩 佔國土面積的17.6%

4 西北、華北和東北的12塊沙漠和沙地 豫東、豫北平原 唐山、北京周圍 北回歸線一帶(風沙化的土地)

5 中國沙漠的氣候環境 氣候:乾燥 雨量:稀少      年降水量<250ml + 偶發性大雨 中國新彊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年降水量<10ml

6 蒸發量>降水量 相對濕度可低至  5% 。 平均年溫差一般> 30。c 絕對溫度的差異 > 50。c 日溫差大(夏秋午間:60-80。C       夜間:<10。C)

7 經常晴空 萬里無雲 風力強勁(可達颶風程度 )

8 內蒙古準蓋爾電廠

9 內蒙古烏蘭布和沙漠翻過賀蘭山 *多少年來,賀蘭山曾有效阻止了騰格里沙漠和烏蘭布和兩大沙漠的東侵

10 內蒙古較接近草原的地方

11 加劇荒漠化的原因

12 自然因素 1.全球氣候變暖 使半乾旱地區普遍荒漠化 氣候變得極端

13 2.青藏高原的隆升 + 亞洲季風環流系統 -高聳的青藏高原阻擋了來自印度洋向北輸送的水汽。
-夏季風自西向東運動,越過天山山脈和帕米爾高原,從而發生“焚風”效應 使西北廣大地區冬季幹冷 夏季幹熱幹旱缺水 從而形成沙塵暴 + 揚沙天氣 頻繁發生的沙塵暴加劇土地荒漠化

14 人類要大量開採地下水來維持人們的生活和生產
3.水文與水文地質條件改變    持續幹旱  令土壤中水分含量極低          地表水減少,植被長勢年差 近年山地雪線上升,冰川消退  使融化的冰雪水逐漸減少      人類要大量開採地下水來維持人們的生活和生產       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      導致土地大面積鹽鹼化和荒漠化 !!

15 表層土壤類型有黃沙土、黑沙土、松林沙土等。 這些沙質土壤穩定性很差,且屬幼年的原始土壤,結構松散,滲透性強,蓄水能力差,
4.沙質土壤在外力作用 中國北方多為沙土分布區 表層土壤類型有黃沙土、黑沙土、松林沙土等。 這些沙質土壤穩定性很差,且屬幼年的原始土壤,結構松散,滲透性強,蓄水能力差,

16 人為因素 1.過度放牧,草場退化 -據調查,中國大部分草場放牧量>承載能力 (有的地方超載率高達300%)
     (有的地方超載率高達300%) -內蒙古大草原牧草的平均高度變化 由20世紀70年代的70cm  現在的25cm

17 2.濫開濫墾,耕地撂荒 人口增長過快土地需求↑ 據全國農業區劃辦公室調查 在1986年至1996年,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四省區共開墾土地2912萬畝,目前已撂荒1433萬畝 E.g.內蒙古烏蘭察布盟的商都縣, 1929年剛建縣時,有8萬人 1982年有居民35萬人 1994—1999年間全國在固定沙地及草地上開墾的耕地面積達1.7萬平方公里,年均開墾3400平方公里,其中一半以上變成流動和半固定沙地。 )

18 2.濫採濫伐,土地沙化 經濟利益驅動 濫伐林木、過度樵採、無序開礦↑ 大量寶貴的生態脆弱地區植被遭到破壞 土地失去保護屏障

19 3.錯誤用水 抽取地下水作灌溉 + 上游過度用水 下游地區植被迅速退化 加劇土壤鹽化 * e.g.內蒙古阿拉善盟,歷史上曾有「居延大糧倉」的盛名,由於上游地區大量使用黑河水資源,進入綠洲的水量由60年代9億立方米減少到現在的不足2億立方米,東西居延海已干涸,1400萬畝梭梭林枯死。

20 山羊對草原的破壞程度大於過去傳統放牧的綿羊的20倍!!!
4.過多發展山羊的放牧 山羊對草原的破壞程度大於過去傳統放牧的綿羊的20倍!!! (註:山羊是對草原破壞最嚴重的畜種) 近10年來,牧民以獲取「軟黃金」羊絨為目的,開始大規模放養山羊。特別是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起,日本的羊絨工業向中國的內蒙古轉移,中國放牧的山羊數激增,目前青海、甘肅、新疆、西藏、內蒙古等西部省區山羊的存欄總量已突破 三千萬隻。

21 荒漠化的影響 1.經濟損失高達540億元 直接或間接影響近4億人口的生存、生產和生活。
2.內蒙古、新疆、甘肅由於過度放牧使草場退化面積已分別上升到草地總面積的51.8%、63.6%和87.8%。

22 3.可利用土地資源減少 內蒙古烏蘭察布盟后山地區、阿拉善地區、新疆塔裡木河下游、青海柴達木盆地、河北壩上地區和西藏那曲地區等地,沙化地區平均增加4%以上。由於風沙緊逼,成千上萬的牧民被迫遷往他鄉,成為“生態難民”。

23 4.自然災害加劇(沙塵暴) 上個世紀50年代:5次 60年代:8次 70年代:13次 80年代:14次 90年代:23次 2001年:13次 2002年:11次 2003年:2次 2004年:6次 今年在北京地區就更少了。不僅如此,根據北京市環保局監測的數據,北京城區的可吸入顆粒物,1998年可吸入顆粒物達標天數是27%,到2004年已經達到了62%。

24 如何減低荒漠化所帶來的影響 種植沙棘   沙棘有耐旱、耐瘠薄和生長迅速的特性,是一種很適合種植在荒漠的植物。 * 中國沙棘亞種

25 2.建防風林 .防風林既擋風沙、也抓流沙,並提高空氣和土壤濕度。 木麻黃防風林對於防風、定砂有卓越的功效,對於耕地的保育及農作物的生長具有顯著的林衣作用,並可作為防風先驅樹種,目前亦為縣造林的主要樹種之一。

26 3.控制人口增長,減低對土地的壓力

27 4.遵守與自然和諧共存原則,進行全面規劃。
大量研究與實踐證明,過去荒漠化地區的土地利用呈無序狀態。在“以糧為綱”口號的誤導下,大量森林和草地被開墾為農田,其中50%左右新開墾的土地因缺水和土壤風蝕、貧瘠與鹽漬化而成為撂荒地和沙地。據調查,每次大開荒運動中都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每一次盲目性的開墾都造成荒漠化的擴展。當前,中央及時提出“退耕還林(草)、封山綠化”的政策就是糾正土地利用中的這種混亂局面,重建自然界的平衡,建設農林牧合理佈局的新秩序。

28 5.退荒漠還綠色 內蒙古采取了4大措施。 退耕還林還草創造條件。 狠抓農田水利建設,擴大穩產高產保灌農田,並在調整種植結構和加大科技含量 他們圍繞精種高產高效,大搞農田水利和種植結構調整,糧食總產連續快速提高,現已達到12.5億公斤,農牧民不僅溫飽有了保障,經濟收入也明顯提高,結果全盟有一半耕地實現了退耕還林還草。

29 6.防止水土流失 要根據具體地形地貌系統,在“小流域治理”的基礎上形成:在頂部建立水源涵養帶(梁頂戴帽),封山育林(草),種喬木或灌木;中部為經濟果樹帶,主要種植以乾果為主的經濟果樹,如大扁杏、扁桃等;中下部坡度較緩處為基本農田帶, 發展經濟價值高的農作物、經濟作物、飼料作物,與草田輪間作並沿梯田邊植灌種草;河谷川壩地區建立高投入、高效益經濟作物的集約經營農業帶。


Download ppt "定義 氣候變化 + 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 使具有干旱災害的半濕潤地區的土地發生 退化"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