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心脏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内二区 李飘环.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心脏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内二区 李飘环."—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脏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内二区 李飘环

2 一、经皮导管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一) 概述 1、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冠述动脉造影术是目前唯一可以显示冠状动脉形态的方法。是冠心病诊断、介入治疗以及冠脉搭桥术前最基本、最具有特异性的评估指标。 2、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经皮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是指运用一种高分子特质制造的双腔球囊在导引系统的辅助下被送至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加压充盈球囊,借助球囊扩张的机械性挤压作用,造成血管内膜、中层扩张,血管壁结构重构,内腔扩大的一种介入性治疗技术。 3、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STENT)冠状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多指在冠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基础上,置入一种由高分子物质或医用金属材料制成的支架,以防止血管弹性回缩和有效处理PTCA术中内膜撕裂、血管痉挛造成的血管闭塞等并发症,减少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

3 4、冠状动脉内斑块机械切除术PTCA的应用在冠心病的治疗方面是一大飞跃,但是仍有部分病人因显著偏心性狭窄和严重纤维化或钙化性冠状动脉动病变面不能行PTCA或PTCA效果甚差,而且有25%~30%的病人于PTCA术后3个月内发生再狭窄,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经皮冠状动脉动腔内粥样斑块机械去除术,克服了上述不足之处,与球囊成形术相比,它具有形成的管壁光滑,管腔呈圆柱状,无夹层分离。包括定向冠状动脉内斑块旋切术和冠状动脉内斑块旋磨术。

4 (二)冠脉介入治疗观察和护理 1、术前: 术前除做三大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解质、肝炎系列检查外,必须测定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作好术前健康教育、训练床上大小便,双侧腹股沟区皮肤备皮,碘过敏试验,术前禁食四小时。 2、术后: ①术后回病房即予12导联床边心电图一份,进行心电和血压监测24h,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注意有无心绞痛发作,ECG有无缺血性改变,及心肌梗死,重症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②术后鼓励病人饮水、进食,加强床边心理护理。 ③观察股动脉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皮下血肿形成,护士必需向病人讲述术后平卧时间、注意事项等。拔管后1小时内每15分钟观察一次,以后再每隔一小时观察。并监测激活全血凝血时间(ACT)嘱病人平卧6~24小时,患肢保持伸直。

5 ④拔除动脉鞘管:根据术中肝索的用量,测ACT,当ACT ≤ 200秒时,通知医生拔除鞘管,拔管时为防止疼痛引起的迷走亢进反应,局部给予局麻,并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如发现心率缓慢、血压下降,及时予静推阿托品、快速输注生理盐水等处理。 ⑤抗凝治疗:由于术后全身肝素化治疗,其间要注意病人血压、意识、瞳孔,有否血液低凝表现大小便颜色等变化。肝素采用微量泵恒速输入。 ⑥静滴抗菌素以防止感染 二、经导管射频融术 (一)概述:射频电流是将高频交流电转化为热能。因而,射频消融实质是热损伤,大头电极下的心肌组织被射频电流转变的热能加热,发生脱水干涸,继而导致凝固性坏死,从而消除导致快速心律失常的异位起搏点或传导旁道。

6 1、术前: ①入院后查血尿常规、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肝肾肝能、肝炎五项、心脏B超、胸片等。 ②停用所有的抗心律失常药,至少五个半衰期以上,若停药后再发心动过速,可用刺激迷走神经、习脏临时起搏的方法终止。 ③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备皮,术前禁食4小时。 2、术中后: ①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变化、当患者出现胸闷、血压下降、心率出快转慢,应高度怀疑心包填塞。 ②术中观察患者发生心绞痛,可能因大头导管送入左室时,很容易误入冠动状脉,要及时地撤出,如在冠脉内放电,可导致冠脉痉挛、血栓形成。

7 ③术后卧床12小时,弹性绷带压迫腹股沟穿刺口6小时,穿刺侧下肢保持伸直。
④静脉滴注抗菌素预防感染。 ⑤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肢体皮肤颜色以及温度等。 三、经皮导管关闭房间隔缺损及室间隔缺损 (一)概述: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是常见的先天性疾病,通常需开胸体外转流下进行直视关闭术,虽然手术死率低,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切口疤痕形成与术后远期影响等问题,因此,经导管关闭房、室间隔缺损一直为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性治疗研究的热点。采用经静脉双面伴伞堵塞或钮扣式双盘堵塞。 (二)观察护理 1、术前: ①术前行心脏胸超声及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精确确定房间隔缺损的大小及定位,同时提供房间隔周围组织的详细解剖细节。

8 ②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备皮,术前禁食4小时。
2、术后: ①术后15分钟心脏B超检查,肺动脉、右心室右心房及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测定,以观察堵塞效果。 ②术后予抗凝治疗。 ③术后卧床12小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皮肤颜色以及温度等。 ④在传送堵截塞装置过程中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动过缓,低血压等,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律、心率变化、做好记录。 ⑤滴注抗菌素菌素预防感染。 四、化学消融术治疗肥厚梗阻型心肌病 一、概述: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是一种心室游离壁及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动态性左室流出道梗阻为特点的心肌病。患者生活是质量差,猝死率高。 行化学消融术时,首先进行冠状动

9 脉造影,选择暴露在前降支第一间隔支,将球囊导管送入第一间隔支,扩张球囊,使球囊封闭拟进行消融的间隔支20~30分钟,根据血管径大小,注入1
脉造影,选择暴露在前降支第一间隔支,将球囊导管送入第一间隔支,扩张球囊,使球囊封闭拟进行消融的间隔支20~30分钟,根据血管径大小,注入1.5~4.5ml无水酒精,并保持球囊加压状5min以上。化学消融,实际上是造成人为的室间隔心肌梗塞,使室间隔心肌的运动减弱,肥厚的室间隔削薄,左室流入道、流出道压力阶差下降。 二、观察和护理 1、术前: ①术前常规12导联心电图一份,经供术后对照。 ②术前一天予腹股沟皮肤及会阴部备皮,并予碘过敏试验。术前4小时禁食。 2、术后: ①术后进CCU病房监护,即予做床边心电图一份,并予持续心电,血压监护48~72小时,注意观察心电图的演变,并按医嘱抽血检查心功酶。心肌消融术有可能出现室间隔穿孔、心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术后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

10 ②严密观察出血倾向:由于导管术中应用了大量的肝素抗凝,易引起出血、穿刺部位周围血肿,术后患者平卧、患肢伸直,密切观察穿刺口及全身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现象,发现出血及时处理。
③拔出鞘管护理配合:拔鞘管前、后除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外,还应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双下肢端皮肤温度、颜色等下肢血液循环情况,嘱患者平卧24小时,弹性绷带加压包扎20小时并保持术肢伸直。 ④术后预防感染:术后即按医嘱予静脉点滴抗菌素,并予每小时测量体温一次,腹股沟穿刺口敷料保持干燥。 五、经皮球囊导管瓣膜病的介入治疗 (一)概述:经皮球囊瓣导管膜成形术(PBV)开始于80年代,该方法是采用经皮穿刺置入导管至狭窄的心瓣膜处,利用球囊加压充盈产生的膨胀用力使狭窄的瓣口扩大,由于PBV为非外科治疗,创伤小、疗效高、康复快,因而得到病人的欢迎。 主要有:经皮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BMV)、经皮球导管主囊动脉瓣成形术(PBAV)、经皮球囊导管肺动脉瓣成形术(PBAV)。

11 ⑤24~48小时后行心脏B超检查,确定扩张瓣膜口面积及有无返流。
(二)观察和护理 1、术前: ①术前行心脏B超检查,估计瓣膜狭窄程度,及瓣膜口的弹性情况,以便选择合适的球囊扩张方法,估测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效果。 ②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备皮,术前禁食4小时。 2、术后: ①术后卧床12小时,弹性绷带压迫腹股沟刺口6小时,穿刺侧下肢保持伸直防止股动脉或股静脉动穿刺点的血或血肿。 ②心房心室壁受导管的机械刺激引起心律失常,球囊导管在房、室穿腔内转动时,有时可引起心动过缓和血压下降,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律、心率变化,做好记录。 ③静脉滴注抗菌素预防感染。 ④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⑤24~48小时后行心脏B超检查,确定扩张瓣膜口面积及有无返流。

12 六、主动脉动腔内支架植入术 (一)概述:用股动脉穿刺方法将带膜支架植入夹层破口或动脉瘤处,从而避免血液对动脉瘤的高压冲击,预防主动脉动破裂或夹层。 (二)观察护理 1、术前: ①术前行心脏胸超声及CT、MI检查,精确确定夹层破口或动脉瘤大小及定位。 ②碘过敏试验,双侧腹股沟备皮,术前禁食4小时。 ③准备呼吸机及急救物品。 2、术后: ①术后密切观察病人神志、心律、血压、心章变化、做好记录。 ②下肢肢力、感觉的观察:因术后夹层血栓形成压迫脊髓动脉动所致。 ③腹部体征和尿量观察 ④术后卧床24~48小时,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足背动脉搏动、肢体皮肤颜色以及温度等。 ⑤滴注抗菌素预防感染。

13 谢 谢


Download ppt "心脏介入治疗的观察和护理 内二区 李飘环."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