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1讲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及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1讲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及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讲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及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人民通史版 选修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第1讲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及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2 目 录 页 考点一 洛克与卢梭的民主思想 考点二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专制的斗争 考点三 民主政治的主要文献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点一 洛克与卢梭的民主思想 Contents Page 考点二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专制的斗争 考点三 民主政治的主要文献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3 (1)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对《圣经》提出种种疑问。
1.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理论 (1)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对《圣经》提出种种疑问。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4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5 (1)在总结英国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法治的主张,主张法律至上。
2.洛克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1)在总结英国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法治的主张,主张法律至上。 (2)明确主张一切人都应服从法律的统治,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6 (1)主要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依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3.卢梭的“人民主权论” (1)主要著作:《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新爱洛依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2)思想主张 ①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不平等的第一个阶段,私有财产权开始确立。第二个阶段,富人为了保护他们的财产,便联合起来订立国家契约,被赋予合法权力的国家由此产生。在不平等的第三阶段,合法权力转变为专制暴力。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7 ②《社会契约论》在启蒙运动中第一次较系统地阐述了人民主权论,强调统治者若不履行契约,不顺从民意,享有主权的人民就有权推翻专制统治,这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对封建专制的理论依据。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8 拓展点拨 洛克、卢梭民主思想的影响 洛克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对启蒙运动、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以及西方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卢梭的“主权在民”说,被当作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成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而且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依据。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9 社会契约、自由、平等;人民赋予君主权力;君主立宪制度;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权分立。
1.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及影响 (1)思想 社会契约、自由、平等;人民赋予君主权力;君主立宪制度;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权分立。 (2)影响 后来经过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改造,发展成为三权相对独立、彼此制约的政治理论,对18世纪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10 (1)思想: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 (2)影响
2.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及影响 (1)思想: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治。 (2)影响 ①转变为法国大革命的檄文《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凝练为“自由、平等、博爱”; ②为北美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根据。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11 讲史料 史料一 洛克以为,那种关于把全部权利上交给主权者的主张荒唐得近乎滑稽。人们组成国家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自由、财产和安全,如果把一切权利都转让了出去,使君主有权任意处置自己的自由及生命,那么这与自然状态下有何区别?这等于是为了防止臭猫和狐狸的侵袭,却甘心被狮子吞噬,甚至还以此为安全!天赋人权绝不可转让或遭剥夺,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12 保护这些权利正是政府存在的目的,抹杀人权的国家没有存在的意义,而侵犯人权的政府即是暴政、专制。
——以上材料摘自陈绪纲《读〈社会契约论〉》 导读 本史料主要信息有:反对把全部权力转让给君主;倡导天赋人权,人民主权,认为人民享有的各项自然权利不可转让与侵犯。为防止政府侵犯人权,后来他又提出了政府“分权”的主张。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13 导读 史料表明卢梭主张:“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表明以建立社会契约来保障个人的自由。
史料二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 导读 史料表明卢梭主张:“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表明以建立社会契约来保障个人的自由。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14 练史料 史料 (2014·山东高考,节选)如图为若拉·德·贝特莱的画作《革命的寓意》。画面顶部是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的肖像,此外还有许多历史象征和革命符号(注:图中文字为引者标注)。此画完成于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最激进的时期。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15 探究:结合时代背景,判断画中的启蒙思想家是伏尔泰还是卢梭,并说明理由。
答案 卢梭。1794年正值法国大革命中最激进的雅各宾派专政时期,雅各宾派实行的是革命恐怖主义。卢梭提出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适应了雅各宾派专政的现实需要。 考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16 “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表示了一种民主与法治的思想。
1.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1)黄宗羲 “以天下为主,君为客”,“有治法而后有治人”,表示了一种民主与法治的思想。 (2)顾炎武 批判“家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17 他们的思想对促进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有着较大的影响。
(3)影响 他们的思想对促进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有着较大的影响。 2.民权思想的启蒙 (1)康有为 主张人人有“自立之权”,“自主之权”,“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18 人人有自主之权,各尽其力,各得其利,尽应尽的义务,享能享的权利。
(2)梁启超 人人有自主之权,各尽其力,各得其利,尽应尽的义务,享能享的权利。 (3)谭嗣同 提出“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的纲领性主张。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19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没有多少可行性,但它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
(4)严复 指出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 维新派的民权思想没有多少可行性,但它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 3.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1)三民主义学说: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20 (2)“五权宪法”原则: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基本内容,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考试权和监察权,实行五权分立。
(3)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包含着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丰富翔实的内容,反专制、重民权、五权分立及互相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21 (1)“公车上书”: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冲破了清政府“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
4.近代中国创建民主制度的斗争 (1)“公车上书”: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由思想理论传播发展为政治实践,冲破了清政府“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 (2)百日维新 ①措施:在人事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教方面和军事方面推出了众多的改革措施。 ②评价:近代中国人对民主政治的实践由此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22 ①辛亥革命埋葬了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3)推翻帝制 ①辛亥革命埋葬了清王朝的统治,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以宪法的形式提出了主权在民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专制的法律武器。 (4)捍卫共和 ①袁世凯复辟帝制,对外卖国,对内肆意践踏民主。 ②孙中山领导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发动了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23 (1)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1.近代中国民主思想萌生的条件 (1)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2)政治:西方列强的侵略及清政府腐朽的专制统治导致民族危机日益严重,迫使有志之士去救亡图存。 (3)思想: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的深刻影响和启迪。 (4)文化: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派遣留学生出国促进了西学的传播。西学东渐,学习西方逐步深入。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24 (1)特点:“托古改制”,用传统经学包装维新变法思想。 (2)原因 ①儒家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2.康有为宣传民主思想的特点及原因 (1)特点:“托古改制”,用传统经学包装维新变法思想。 (2)原因 ①儒家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是中国封建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保守性、为减轻变法阻力,他们利用孔子的招牌为维新变法制造理论依据。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25 ③由康有为的出身经历、文化底蕴决定,特别是由其所处时代决定。
3.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本身的弱点,三民主义又有明显的缺陷,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因此在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也就不可能依靠和发动工农群众;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26 在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主要依靠会党和新军,革命后则主要依靠地方军阀,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但是帝国主义联合封建军阀破坏革命,这一切都使革命力量显得薄弱,处境艰难。可见,三民主义为辛亥革命的发展提供了目标和纲领,有利于革命派的团结斗争,但也成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27 导读 史料表明康有为用近代西方进化论观点解释中国传统的“三世说”,为维新变法提供了一种合理依据。
讲史料 史料一 康有为说:“乱世者,文教未明也;升平者,渐有文教,小康也;太平者,大同之世,远近大小如一,文教全备也。”他还说:“《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为民主。” 导读 史料表明康有为用近代西方进化论观点解释中国传统的“三世说”,为维新变法提供了一种合理依据。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28 导读 该史料的中心意图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史料二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 导读 该史料的中心意图是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29 练史料 史料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30 探究:(1)史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这种思想与西方哪位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答案 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若概括答出“主权在民”也可)。 思想家:卢梭。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31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答案 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亦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考点二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32 1.美国《独立宣言》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33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34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35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36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37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38 (2)影响:《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它将资产阶级对民主和自由的追求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即深入的阶段,因此《人权宣言》成为大革命中法国人民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人权宣言》所阐明的民主与自由思想,为后世各国资产阶级制定成文宪法所采用。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39 (1)目的:以法律的形式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3)《人权宣言》体现了启蒙思想的精华。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以法律的形式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40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41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42 (3)历史 作用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43 (1)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加以认定,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1.英、法、美三国战斗檄文的区别 (1)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的原则加以认定,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 (3)《独立宣言》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44 2.《独立宣言》中天赋人权与洛克天赋人权的异同 (1)相同点 都是根据自然法原则提出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2)不同点 ①内容不同
a.洛克根据英国革命的要求概括成自由权、生命权和财产权。b.《独立宣言》概括为生存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45 ②对象不同:a. 洛克的天赋人权主张适应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法治的民主制度的要求。b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46 (1)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 (2)没有采取地方分权制,不利于民国的巩固。 (3)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明显缺陷 (1)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权利的保障。 (2)没有采取地方分权制,不利于民国的巩固。 (3)没有贯彻“五权宪法”的理论。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47 (4)对外没有明确规定反对帝国主义,对内则没有规定平均地权,土地制度条款的缺失是绝大多数国民所关心的重大问题。这既是辛亥革命的果实会被袁世凯窃取的原因之一,也是《临时约法》的不足之处。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48 1.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讲史料 史料一 《人权宣言》(摘录) 1.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2.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3.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49 …… 6.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 7.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50 导读 史料表明《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是人权、民主、法治、平等。其阐述“人的自然权利”指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动摇的权利。主权在民思想指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51 史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国家体制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规定了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扩大参议院的权力和严格修宪程序;确认了保护私有财产和保障人民民主权利的原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52 导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导读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于人民,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53 史料一 ……自今而后,非经国会法案共表同意,不宜强迫任何人征收或缴付任何贡金、贷款、强迫献金、租税或类此负担。 ——《权利请愿书》
练史料 史料一 ……自今而后,非经国会法案共表同意,不宜强迫任何人征收或缴付任何贡金、贷款、强迫献金、租税或类此负担。 ——《权利请愿书》 史料二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 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人权宣言》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54 探究:(1)史料一、二的相同主张是什么?指出这一主张成为社会主流思想的根源。
答案 主张:维护人权。 根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55 (2)为“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哪些政治原则?
答案 原则: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分权制衡、社会契约、法治取代人治。(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三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56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向一 民主政治文献的内容与世界意义 典题1 (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考向一 民主政治文献的内容与世界意义 典题1 (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独立宣言》发表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爱尔兰和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在法国,《独立宣言》被广为印刷,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独立宣言》的文字被一再借用,表明这种对欧洲传统惯例的激烈而又具有创造性的挑战得到了认可。 ——摘编自[美]迈克尔·埃默里《美国新闻史》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57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材料二 美国革命实际上已经成了巴黎一种新的信仰,《独立宣言》则是他们的“圣经”。对法国人而言,要寻找“早已遗忘的,对神圣权利的绝妙阐述”,只需要这本“圣经”就足够了。时任驻法公使杰斐逊说:“法兰西被我们的革命唤醒了,他们现在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同一时间,美国人却为法国人民对权利的热情所唤醒,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58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为1789年10月美国报刊上刊登的法国《人权宣言》而激动不已。很明显,两个国家都在相互影响着对方。
——摘编自[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 美国革命与法国革命启示录》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59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独立宣言》在印度和法国受欢迎的不同原因。
解析 第(1)问,根据“在……印度的被压迫地区受到欢迎”“成为反英宣传的主要材料”“对欧洲……的挑战得到了认可”等信息进行回答。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60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答案 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答案 印度:增强了印度人民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信心。 法国:成为反对英国的宣传工具;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认可美国《独立宣言》的主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61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独立宣言》怎样对“神圣权利”进行“绝妙阐述”。分析这一“神圣权利”在美、法两国革命时期的相互影响。 解析 第(2)问,第一小问即回答《独立宣言》关于人权的规定; 第二小问从法国启蒙思想对美国的影响、《人权宣言》对美国的影响、《独立宣言》对法国革命的影响等角度回答。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62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答案 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
答案 说明:天赋人权(人人生而平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民主权。 分析:法国启蒙思想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思想武器;美国《独立宣言》的发表鼓舞了法国人民的斗志;法国大革命爆发进而颁布《人权宣言》;《人权宣言》推动美国颁布《权利法案》(宪法十条修正案)。(答三点即可)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63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向二 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及其影响 典题2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考向二 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及其影响 典题2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Ⅰ)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08年8月,清廷批准了预备立宪的方案,九年内计划做的主要工作包括:设立谘议局、资政院,开办地方自治,清理财政,推行普及国民教育,修订法典,厘定官制、官规,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选举法,进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等。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64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1910年(宣统二年)11月,清廷发布上谕:“今者,人民代表吁恳既出于至诚,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应即俯顺臣民之请……着缩改于宣统五年,实行开设议院。先将官制厘订,提前颁布试办,预即组织内阁。迅速遵照钦定宪法大纲,编订宪法条款,并将议院法,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及有关于宪法范围以内必须提前赶办事项,均着同时并举。”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65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1911年5月,责任内阁成立,13名国务大臣中满人9人,其中皇族7人,汉人仅4人,时人形象地将此称为“皇族内阁”。 ——摘编自金毓黻《宣统政纪》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08、1910年清政府在预备立宪安排上的区别,并分析其原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66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解析 第(1)问提取材料中1908年预备立宪方案(预备立宪的期限、政治变革、教育变革)与1910年预备立宪方案(缩短预期、制定宪法、进行政治变革)的差别,再联系材料中“内外臣工强半皆主张急进”“民气奋发”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发展等史实说明其原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67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答案 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答案 区别:预备立宪期限缩短;调整预备立宪内容,增加设立内阁。 原因: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部分官员的推动;清政府意图化解统治危机。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68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预备立宪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解析 第(2)问提取材料中“预备立宪”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的特点、立宪派对“皇族内阁”的反应以及资产阶级革命形势的快速发展等方面分析其未能挽救清政府的原因。 答案 原因:革命成为大势所趋;清廷借立宪维护统治;立宪派大失所望。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69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考向预测 (1)引用洛克《政府论》和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内容为材料,考查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考向预测 (1)引用洛克《政府论》和卢梭《社会契约论》中的内容为材料,考查近代民主思想的发展。 (2)摘引《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重要规定,比较两部文献的内容。 (3)联系法国大革命的爆发,解释启蒙思想与革命发生之间的内在联系。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命题研析·考向聚焦

70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 2 3 4 5

71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 2 3 4 5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专制权力是一个人对于另一人的一种绝对的专断的权力,可以随意夺取另一个人的生命。这不是一种自然所授予的权力,因为自然在人们彼此之间并未作出这种差别。它也不是以契约所能让予的权力,因为人对于自己的生命既没有这种专断的权力,也不能给予另一个人以这样的权力来支配他的生命。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他在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

72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社会交给他设置在自身上面的统治者,附以明确的或默许的委托,即规定这种权力应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1 2 3 4 5 社会交给他设置在自身上面的统治者,附以明确的或默许的委托,即规定这种权力应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 ——洛克《政府论》

73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 2 3 4 5 材料二 事实上,我们越是加以思索,就越会在这里面发现自由国家与君主制国家之间的不同。在前者之中,一切都是用于共同的利益;而在后者之中,公共力量与个别力量二者是互为倒数的,一个的扩大乃是由于另一个的削弱。归根到底,专制制度之统治臣民并不是为了要使他们幸福,而是要使他们贫穷困苦,以便统治他们。 ——卢梭《社会契约论》

74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反对专制权力的理由。洛克是如何看待政府权力的来源和职责的。
2 3 4 5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洛克反对专制权力的理由。洛克是如何看待政府权力的来源和职责的。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的有效信息专制权力概括理由;看待根据他主张遵守社会契约,认为政府权力应该为全体社会成员谋福利。

75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答案 理由:专制权力违背了自然法则,不符合天赋人权的原则,违背了社会契约,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和掠夺。
1 2 3 4 5 答案 理由:专制权力违背了自然法则,不符合天赋人权的原则,违背了社会契约,是对他人权利的侵犯和掠夺。 看待:政府权力来源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委托,其职责是为全体社会成员谋福利。

76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2)根据材料二,比较君主制国家和自由国家的不同,分析说明君主专制的本质。
1 2 3 4 5 (2)根据材料二,比较君主制国家和自由国家的不同,分析说明君主专制的本质。 解析 第(2)问主要是分析是否为全体国民谋利益。 答案 不同:在自由国家,一切都是用之于共同的利益;在君主制国家,公共利益与君主个人的利益是此消彼长的对立关系。 本质:君主制是统治人民,而不是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幸福。

77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2.(2013·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4 5 2.(2013·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今日政治之进化,其动力全在十八世纪之末,而以诸大家发明学理之功最高焉。英之陆克(今译洛克)、法之孟德斯鸠、卢梭其最著也。同人就日本人所谓书中三先生学说重译、编辑,以成是编,聊为吾中国政治进化之前驱云耳。 ——摘自《清议报》(1901年)

78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 2 3 4 5 材料二 卢梭学说,于百年前政界变动最有力者也。而伯伦知理(欧洲政治思想家)学说,则卢梭学说之反对也。二者孰切真理?曰:卢氏之言,药也;伯氏之言,粟也。痼疾既深,固非恃粟之所得瘳(病愈)。然药能已(治愈)病,亦能生病,且使药证相反,则旧病未得豁,而新病且滋生。故用药不可不慎也。 ——摘自梁启超《新民丛报》(1903年)

79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学理”指什么?指出“同人”对卢梭等人思想的看法。
2 3 4 5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学理”指什么?指出“同人”对卢梭等人思想的看法。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中“英之陆克(今译洛克)、法之孟德斯鸠、卢梭其最著也”可知“学理”是指启蒙思想。由“聊为吾中国政治进化之前驱云耳”可知“同人”对卢梭等人思想的看法是指引当时中国政治变革。 答案 启蒙思想。指引当时中国政治变革。

80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
3 4 5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实际,如何理解梁启超“用药不可不慎”的观点? 解析 第(2)问“用药不可不慎”的含义是治病要对症下药,一种新思想的引进要切合国情。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梁启超认为不符合中国的国情,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实际可知梁启超的君主立宪思想在当时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81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 2 3 4 5 答案 梁启超认为,治病要对症下药,一种新思想的引进要切合国情;共和制不适合当时国情,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才是出路。但梁启超的君主立宪思想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82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 2 3 4 5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83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1 2 3 4 5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法国《人权宣言》

84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 2 3 4 5 材料三 公民享有《人权宣言》中规定的自由权利,还增加了迁徙、请愿、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权利。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宪法规定国王是“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忠于国家和法律。宪法规定按照公民纳税额来确定选举权。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称“消极公民”。 ——法国《1791年宪法》

85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拿破仑曾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结合材料一、二对此进行说明。
2 3 4 5 (1)拿破仑曾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结合材料一、二对此进行说明。 解析 第(1)问考查卢梭思想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可从卢梭社会契约思想与人民主权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人权宣言》等的促进作用方面分析。

86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 2 3 4 5 答案 卢梭主张建立契约国家,人民主权高于一切,人民主权就是共同意志,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作为法国大革命成果颁布的《人权宣言》强调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天赋人权等体现了卢梭所倡导的民权平等思想,充分体现了卢梭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因此拿破仑说“无卢梭则无法国大革命”。

87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1791年宪法》的规定。
3 4 5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评价《1791年宪法》的规定。 解析 第(2)问的评价可从反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方面的积极意义以及资产阶级的本质、有财产资格限制的选举权等方面分析。

88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 2 3 4 5 答案 在原则上提出权利自由、平等和在国家权力上实行三权分立,从反封建贵族特权和专制制度的角度看,具有进步意义;但用种种条件限制公民的选举权,违背了《人权宣言》中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存在局限性,反映了其资产阶级的本质。

89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4.(2012·山东高考)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3 4 5 4.(2012·山东高考)以下是选自1911年11月2日《神州日报》的一段文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务乞亿兆同胞,军民一心,速迎天机,各守公法,速建共和立宪国。袁世凯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 ——《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

90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
2 3 4 5 (1)据材料,概括指出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理由。 解析 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华侨支持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的原因“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等。 答案 他们认为袁世凯做临时大总统,有利于调和矛盾,稳定局势,有利于推翻帝制,实现民主共和,可以避免外国干涉。

91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1 2 3 4 5 (2)结合史实,说明伦敦华侨建立“共和立宪国”的愿望是否真正得以实现。 解析 第(2)问要求从政治角度,如袁世凯的反动措施等方面回答原因。 答案 没有真正实现。袁世凯践踏民主,实行独裁,中华民国名存实亡。(或答出两条具体史实也可如:袁世凯取消共和,复辟帝制。)

92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 2 3 4 5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美国重要历史文献《独立宣言》的介绍,在辛亥革命时期外国史的介绍和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间,《独立宣言》曾五次全文发表,在国内广为流传。 ——于沛《近代早期中国对世界历史的认识》

93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 2 3 4 5 材料二 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一面是现代中国人自觉的结果。一面是将来中国人自发的结果。自觉,觉些什么呢?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第一件叫民族精神的自觉,第二件叫做民主精神的自觉。 ——梁启超《辛亥革命之意义》

94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1)《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有哪些?为什么《独立宣言》被近代中国学术界广泛编译?
2 3 4 5 (1)《独立宣言》的基本思想有哪些?为什么《独立宣言》被近代中国学术界广泛编译?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第二小问从近代中国反帝反封建以及民主革命需要角度来思考。 答案 基本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原因:反对列强和清政府专制统治的需要;促进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95 课时训练·规范解答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梁启超所理解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 2 3 4 5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梁启超所理解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 第(2)问从材料“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强调的是民族意识;“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强调的是民主共和意识。 答案 辛亥革命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统治,民族意识日益觉醒;推翻了君主专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96 谢 谢 观 看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Download ppt "第1讲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及走向民主的历史步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