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旨在课堂改进的行动研究 王 洁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江西玉山
2
共同思考 1. 课堂改进要“改”在哪 里? 2. 课堂改进的行动研究怎么展开? 3. 我应该如何作为?
3
不要期待出现奇迹 …… 不要拒绝理论和思考…… 内心要有愿景 ……
4
一起回答 1. 从现在开始大约不到十年或者十年多的时间,坐在教室里的那个学生,已经离开学校,步入社会,那时的世界是什么样子?
“世界越来越小”,与技术和交通的联系日益密切 需要控制日益高涨的信息和媒体浪潮 全球经济的波动影响着每个人的工作和收入 基础资源,如水、食品和能源日益紧张 全球合作应对环境挑战的需求日益高涨 隐私、安全和恐怖主义日益受到关注 经济改革必然趋向于全球竞争的轨道 超越语言、文化、地域和时区的各类团队工作日益增多 需要找到管理时间、人员、资源和项目的更有效的方法……
5
2. 按照您的想象,从现在开始十年后或不到十年的时间,那个现在坐在教室里的学生,要在这个社会上取得成功,需要掌握什么技能?
学习与创新的技能 批判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沟通与协作能力 创造与革新能力 数字化素养技能 信息素养 媒体素养 信息与通信技术素养 ★ 职业和生活技能 灵活性与适应能力 主动性与自我引导能力 社交与跨文化交流能力 生产能力与绩效能力 领导能力与责任感……
6
3. 是什么外在环境使你高效的学习如此不可阻挡?
挑战学习的极强兴趣,通常源于一种内在的个人激情 同样强烈的外部关照和个体支持 对失败完全宽容——确切地说,就是鼓励你汲取从失败中学到的痛苦教训,不屈不饶应对当前的挑战…… 一位慈祥而严厉的,像教练一样的导师……
7
假如围绕您对前三个问题的回答,进行设计 学习应该是什么样子? 我应该做什么? 我能做什么?
8
资料一、帮助发展的理论与模型 ■ 最近发展区理论 实际发展水平 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 个别 情境 存在 差异
在用于解释学习的理论中,也许没有比维果茨 基(Vygotsky, )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更适 合于应用,且与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相吻合。 实际发展水平 (学生独立完成任务) 潜在发展水平 (学生在帮助下完成任务) 最近发展区 存在 差异 个别 情境
9
资料二,学业成就三因素 学生取得学业成就的过程中,到底是哪些因素在起决 定性的作用?国际上有这方面的研究,经过元分析和数以 千万计有效教学和课堂指导成果的综合分析,得出了影响 最重要、远超过其它的三个因素: ● 学习动机和高期望值 ● 学习时间和机会 ● 针对性教学
10
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对自己的挑战性期望 ① 学生有动机去学习,同学、父母、教师、学校管理者和社 会期望他们达到高标准,决定着他们能否努力学习。
② 高期望值: 相信所有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高标准 存在挑战性标准及实现目标的监控手段 采取一切措施使学生到达高标准
11
合适的学习时间和有效的学习机会 ② 有效学习的机会: 认知冲突——情境促进体验,花时间琢磨不显而易见但仍可弄明白的问题
① 通过课堂组织和常规程序,确保用于学习的足够时 间,减少打断、干扰和无效活动。 ② 有效学习的机会: 认知冲突——情境促进体验,花时间琢磨不显而易见但仍可弄明白的问题 建立意义——过程与结论、方法与规律、材料与观点之间建立明确的关系 自觉操练——自己想做,留有空间,具备组织化特点
12
教师的针对性教学 ② 针对性教学: 在教学中精确知道每个学生的基础、特点与差别
① 有效学习往往是个人化的、有针对性的。 ② 针对性教学: 在教学中精确知道每个学生的基础、特点与差别 知道什么是适合的指导,在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怎么使用相应 的策略和资源 通过教学方法的结构和教师可操控的个别指导进行针对性教学
13
资料三:帮助发展的3P模型 ① 个人化教学:“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需要开展教学” ② 精细化:“教学要精确到与学生的需求相联系”
③ 专业学习:“教师、校长的专业学习是嵌入到学 校每天日常文化里去的” (M.Fullan 等著《突破》,2006)
14
专业学习的方式 在日常工作中的自然积累 有计划的业务学习(听和读) ????? 着眼于教育问题解决的探索性实践
15
探索性实践是教师为了改进工作、提高实效,增加日常教育工作的研究含量。
研究性教学
16
以课例为载体 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关注点 设计、改进、开掘、积累 建立一个教师学习小组 合作探索、相互学习、开发差异资源
17
翠竹中学是常州市较大规模的社区配套初级中学,建于1997年,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教职工150人。
一个实例 翠竹中学是常州市较大规模的社区配套初级中学,建于1997年,学校现有30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教职工150人。 从2012年起,翠竹中学展开了“以学定教,促进课堂转型”的研究。校长期待通过研究提升教师,改变课堂。 一年多来,数学、物理、英文、生化等教研组的老师,通过“接力式”的课例研究,展开校本研修,试图让教师打开教室的大门,相互评论、研究改进。这个学期,接力棒传到了政治组。
18
第一次教研组会议后的计划 ① 组内的三位教师执教,邀请专家全程参与,诊断式指导。
② 每一个老师先独立备课,全体观课,讨论。后一位教师在前 一节课的基础上做修改。 ③ 执教的内容为苏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亲近社会》中的第三 课《笑对挫折》中第一节内容《人生难免有挫折》。 ④ 落实上课时间,并且上课地点定为新装修的录播教室。
19
听课 评课 再上课 为什么?达到什么目的?
20
第一次教研组会议后的计划 ① 组内的三位教师执教,邀请专家全程参与,诊断式指导。
② 每一个老师先独立备课,全体观课 ,讨论。后一位教师在前一节课的基 础上做修改。 ③ 执教的内容为苏教版九年级第一单 元《亲近社会》中的第三课《笑对挫 折》中第一节内容《人生难免有挫折 》。 ④ 落实上课时间,并且上课地点定为 新装修的录播教室。 通过集体听课,发现“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事实”之间的差距 通过集体评课,调整原有的教学设计和行动,缩小“理想的教学设计与现实的学生”之间的差距 通过新一轮的授课,验证“改变了的设计和行动”的可行性。
21
教学研究需要注入“技术” ① 如何判断这是“以学定教”的课? 以学定教的课堂是怎样的? 从什么“型”转向什么“型”? 协商“标准”的技术
22
本节课的目标不在于让学生完整地表述“什么是挫折,挫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等“知识点”,而是要给予学生一种思想方法和价值上的引导,体现引领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生活的追求。
课标的学习 本节课的精彩不在于教师串联“好的发言”来组织教学,教师的责任不是进行“好的教学”,而是倾听学生的发言。 教学设计 本节课追求的效果本节课的效果不在于学生“合情合理”的发言,不是“风风火火的课堂”,而在于每个学生内心的触动和感悟。 教学评价
23
需要 目标 可评估、可检测 制定达到目标的匹配方式
24
专业与科学不同,科学关注自然现象“是怎样的”;专业关注重点是人造之物“应该怎样”,比如建筑师、医生、律师与教师等,他们总是通过不断的设计与改进,找到最好的办法实现其特定的目标。
——H.西蒙,1996
25
要关注 细节 围绕细节的学习 搜集学习资料,争取各种资源
26
引入课堂观察量表 基于课堂事实发表观点 评论的是学生的学习,而非上课的优劣 透过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
➁ 用什么相对客观的方式去观察、评价教师的课堂? 引入课堂观察量表 基于课堂事实发表观点 评论的是学生的学习,而非上课的优劣 透过学生的学,改进教师的教
27
课堂观察的方法 课堂观察技术 课堂观察 VS 听课评课
28
(shoulder to shoulder)
课堂观察的技术:我如何观察课堂 1.明确角色和目的 督导……………合 作 者……… 支 持 者 考评…………研究问题………提供建议 “鼻子对鼻子” (nose to nose) “肩并肩” (shoulder to shoulder)
29
营造积极的观评氛围 基于观察事实发表观点 基于学习效果诊断课堂 目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不是作出评判,而是寻求改进
30
2.课堂观察的两个视角 关注知识传授 高认知水平 关注学生发展 高参与度 提高教学质量
31
问题的思维水平 问题水平 频次 百分比 记忆 推理 创造 批判
32
问题的目的指向 一级编码 二级编码 总数 占提问总次数()% 指向问题内部 获得问题结论 引发学生思考 合计 指向问题外部 (课堂管理)
提醒 激励 惩罚
33
教师理答的方式 教师理答方式 频次 百分比 打断学生回答,或自己代答 对学生回答不理睬,或消极批评 重复自己问题或学生答案 追问
对学生回答鼓励、称赞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34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理答情况汇总表 (课后整理)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生数: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 观察者:_____________ 观察日期:_____________ 序号 教学 环节 问题 等待时间(秒) 回答方式 理答方式 <3 3~8 >8 齐答 自由 回答 个别 讨论回答 自答 追问 重复 称赞 鼓励 延时 1 2 3 4 5
35
交流研讨中教师有效行为课堂观察记录表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评价建议 前期 准备 活动要求布置 各组巡视指导 研讨 过程 研讨的时间
研讨参与率 问题的理答 组织管理
36
教师处理课堂生成资源的观察表 (即时记录)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生数:_______________ 任课教师:_______________ 观察者:_____________ 观察日期:_____________ 序号 教学 环节 教学预设之外的问题 出现方式 理答方式 个别提问 小组提问 打断发言 其他方式 自答 追问 重复 问题 称赞 鼓励 延时 回答 不理睬 1 2 3 4 5
37
“白描” 关键点—“有真意,去粉饰” (尽可能地不使用评价性的语言) 白描:是中国画技法名,指单用墨色线条勾描形象而不施彩色的画法。
课例研究中:白描则可以理解为对课堂信息进行不加修饰及渲染的记录、客观的描述。 关键点—“有真意,去粉饰” (尽可能地不使用评价性的语言)
38
➂ 什么可以帮助老师起步? 教学设计 反馈会议 课堂观察 研修一般流程
39
课例为载体/群体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理论模式 原行为阶段 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 新设计阶段 关注理念、先进经验的课例设计 新行为阶段 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 更新理念 反思1: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改善行为 反思2: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课例为载体/群体合作平台:理论学习、教学设计、行为反省
40
几个细节 课前执教老师说课说什么? ①本课执教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其他内容的关联;
②执教班级的学生状况,包括对思品课的兴趣、知识面、个人学习特点等; ③本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解决的方式; ④本堂课的教学流程及环节; ⑤在教学中如何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41
课后执教老师说什么? 课后观课老师说什么? ①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②各种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如何 ③有无偏离自己的教案,为什么
①询问听课中不明白的地方 ②根据观察的事实谈:学生什么时候发生了学习?什么时候产生了困惑?为什么? ③我从中学到了什么?
42
用什么课堂观察工具? 不是搜集现成的、别人已经开发好的量表,而是要提出我们采用这样的量表的理由,然后提出是否需要根据本次研修主题进行适当的修改。 需要前测、后测吗? 为什么要前测、后测? 除了前后测,还有哪些搜集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
43
突破经验的局限 专业知能的增长 专业思维的训练 专业学习
45
丰富和发展“教师的知识” 研究性教学(探索性实践)的目的 ①学科 ②教学 ③课程 ⑤学生 (学习者) ⑥学生 (教育情境) ⑦教育
(价值与背景) ④学科教学知识(PCK)
47
1. 以“做”为中心 ● 解决自己的实际问题——研究有主题 ● 骨干领导的“领跑”——课改积极响应者的领做
●“我带你,你帮我”、大家帮大家(“ 捆绑式”) ●任务分解、 责任分担 ●做透、看透、想透
48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以做为中心,教学做融为一体。
49
2. 不断积累有效的实作性经验 ● 进一步提高备课、观课、评课的成效, 提高家常课的质量。
● 课例研究要从家常的备课与教学设计开 始。让研究成为常态。
50
3. 三个关注点 强调集体智慧,建立教师与教师、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学习的行动主体。
3. 三个关注点 ● 关注学科内容及其实质 ● 关注小组学习 强调集体智慧,建立教师与教师、研究者与实践者合作学习的行动主体。 ● 关注主体悟性 强调“学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注重通过主体悟性把行为与理性联结起来。
51
资深教师 专家教师 行政人员 科研人员 转业人员
教师生涯 退 休 资深教师 专家教师 行政人员 科研人员 转业人员 工作 与 学习 师范生 调入教师 大学生
52
教师的成长两大影响因素:职业认同,能力提升
职业认同:感受→接受(积极参与)→享受 承受(消极应对) 职业认同与教师的志向与职业生活状态有关:被尊重、享友爱、能胜任、有自信等,表现为归属感与进取心。 能力提升从经验积累到理性思考,是实践、学习、研修、带教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职后成长是职业认同与能力提升相互促进、交互发展的复杂过程。
53
教师的成长是慢成长。 初级 中级 高级 新教师会教书合格教师教好书教学能手领发展学科专家 胜任教学 原创教学 发展教学
在职教师专业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初级 中级 高级 角色适应 经验积累 专业成熟 (稳定) (稳定) 新教师会教书合格教师教好书教学能手领发展学科专家 胜任教学 原创教学 发展教学 (一级) (副高) (正高) 感受职业 接受职业 享受职业 关注教法 关注教材 关注学科 学会操作 学会创作 学会研究
54
您的质疑 1. 2. 3. 4. 5. 您的思考 4
55
谢 谢 !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