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论语细讲》之 为政第二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石初军.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论语细讲》之 为政第二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石初军."—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论语细讲》之 为政第二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石初军

2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

3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共,音拱,亦作拱。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北辰,北极,天之枢也。居其所,不动也。共,向也,言众星四面旋绕而归向之也。为政以德,则无为而天下归之,其象如此。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学而第一篇谈为学,为学的目的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下苍生做事,为天下人谋幸福! 如何谋?人道政治,是为为政第二。

4 1、子曰:“为政以德, 颜渊篇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朱注:政之为言正也,所以正人之不正也。 朱注:德之为言得也,得于心而不失也。 儒家提倡用德来治理天下,德就是完善自己,提升人格、提升境界,通过人格魅力来感化天下,使天下归服。 2、譬如北辰, 譬如:比如,好比说 北辰:北极星,北斗星 尔雅释天曰:天北极谓之北辰。

5 3、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居其所:居其位,居其本位,在他自己所在的地方发光 共:音拱,亦作拱,双手捧,环绕 中国古代天文学,极其发达 易经·系辞下传第二章曰: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6 三垣 紫微垣:中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故称中宫,以北极为中枢。有十五星,分为左垣与右垣两列,宋史天文志: ‘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音亦)卫之象也。黄河上游一带。 太微垣:上垣,位居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北斗之南。 天市垣:下垣,在紫微垣的东南脚,长江中下游平原直至两广一带。 二十八宿(xiù ) 又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将黄道和天赤道附近的天区划分为二十八个区域。 七政:日月,金木水火土

7 东方称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南方称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西方称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北方称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獝xù 。

8

9 中国古代建筑:象天设都 紫禁城:紫,紫微宫,禁,禁地 秦(咸阳宫、阿房宫)汉(未央宫)唐(太极宫、大明宫、兴庆宫)、明清(紫禁城) 唐代:朱雀门在南,玄武门在北 北京九门: 前三门:正阳门(天子门、走“龙车” ) 、宣武门(法门、走囚车) 、崇文门(税门、走酒车 )、 东面:东直门(建筑门、走砖瓦、木材车 )、朝阳门(粮门、走粮车) 西面:阜城门(煤门、走煤车 )、西直门(水门、走水车 ) 北面:德胜门(出兵门、走兵车 )、安定门(进兵门、得胜收兵 )

10 中国:华夏居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尧曰篇曰: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朱注:程子曰:“为政以德,然后无为。” 朱注:范氏曰:“为政以德,则不动而化、不言而信、无为而成。所守者至简而能御烦,所处者至静而能制动,所务者至寡而能服众。” 无为而无不为,垂拱而治。 前后脉络 1、为学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 2、平天下首要在政治 3、为政以德,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4、自正正他、自觉觉他

11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诗三百十一篇,言三百者,举大数也。蔽,犹盖也。“思无邪”,鲁颂駉篇之辞。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情性之正而已。然其言微婉,且或各因一事而发,求其直指全体,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者。故夫子言诗三百篇,而惟此一言足以尽盖其义,其示人之意亦深切矣。程子曰:“‘思无邪’者,诚也。”范氏曰:“学者必务知要,知要则能守约,守约则足以尽博矣。经礼三百,曲礼三千,亦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毋不敬’。”

12 1、诗三百, 诗:诗经,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 毛诗序: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到南宋,其余三家失传。 诗三百:共311篇,其中6篇只有篇目,实为305篇,盖言三百 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 子罕篇曰: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13 诗经的六义: 毛诗序: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jué)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朱熹诗集传:“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14 孔子重视诗经 礼记·经解曰: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季氏篇曰: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 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泰伯篇曰: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阳货篇曰: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15 孔子“删诗书、正礼乐、赞易传、著春秋”,第一删诗书
诗:简短、形象、生动、朗朗上口,陶冶性情,小孩子先读诗,千家诗,唐诗三百首,诗经 2、一言以蔽之 蔽:盖 用一句话来概括 3、曰“思无邪” 鲁颂駉篇之辞 思:语气词 无邪:一义正直没有邪念,二义真情流露 八佾篇曰: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言情而得情之正,不偏、不过、不邪

16 中医谈人致病:外感六淫、内伤七情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 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 黄帝内经阴阳应象大论: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忧伤肺:林黛玉、邓丽君 梅艳芳:女人花 笑星之死:马季、侯耀文、高秀敏 大学篇曰:心广体胖

17 前后脉络 1、这一句放在为政之后,大有深意; 2、为政的关键是教化; 3、用诗去教化最容易; 4、思无邪,真情流露,中正平和。

18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音导,下同。道,犹引导,谓先之也。政,谓法制禁令也。齐,所以一之也。道之而不从者,有刑以一之也。免而无耻,谓苟免刑罚。而无所羞愧,盖虽不敢为恶,而为恶之心未尝忘也。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礼,谓制度品节也。格,至也。言躬行以率之,则民固有所观感而兴起矣,而其浅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礼以一之,则民耻于不善,而又有以至于善也。一说,格,正也。书曰:“格其非心。”愚谓政者,为治之具。刑者,辅治之法。德礼则所以出治之本,而德又礼之本也。此其相为终始,虽不可以偏废,然政刑能使民远罪而已,德礼之效,则有以使民日迁善而不自知。故治民者不可徒恃其末,又当深探其本也。

19 1、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同導(导),引导、领导、诱导,朱注:谓先之也。 政:朱注,谓法制禁令也。 齐:所以一之也。道之而不从者,有刑以一之也。害怕、畏惧而已,其心未必感化。 免而无耻:谓苟免刑罚。而无所羞愧,盖虽不敢为恶,而为恶之心未尝忘也。 管子牧民篇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学生考试作弊成功 骗子行骗成功 钻国家社会空子成功…

20 史记酷吏传曰:孔子曰:…老氏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法令者,治之具,而非制治清浊之源也。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当是之时,吏洽若救火拂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言道德者溺其职矣。故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2、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道之以德:用道德来引导感化 礼,谓制度品节也。用礼来约束、整饬 格,至也。言躬行以率之,则民固有所观感而兴起矣,而其浅深厚薄之不一者,又有礼以一之,则民耻于不善,而又有以至于善也。一说,格,正也。书曰:“格其非心。”

21 史记孝文帝纪曰: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尝欲作露台,召匠计之,直百金,上曰:“百金,中民十家之产,吾奉先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上常衣绨tì衣,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帏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南越王尉佗自立为武帝,然上召贵尉佗兄弟,以德报之,佗遂去帝称臣。与匈奴和亲,匈奴背约入盗,然令边备守,不发兵深入,恶烦苦百姓。吴王诈病不朝,就赐几杖。群臣如袁盎等称说虽切,常假借用之。群臣如张武等受赂遗金钱,觉,上乃发御府金钱赐之,以愧其心,勿下吏。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

22 孔子政治思想:德主刑辅,主德化、主礼治,一于礼,不一于刑
前后脉络 1、前一句讲“兴于诗”,用诗来教化天下之人; 2、这一句讲“立于礼”,用禮来约束天下之人;

23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古者十五而入大学。心之所之谓之志。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 三十而立, 有以自立,则守之固而无所事志矣。 四十而不惑, 于事物之所当然,皆无所疑,则知之明而无所事守矣。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则知极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 六十而耳顺, 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从,如字。从,随也。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

24 程子曰:“孔子生而知之也,言亦由学而至,所以勉进后人也。立,能自立于斯道也。不惑,则无所疑矣。知天命,穷理尽性也。耳顺,所闻皆通也。从心所欲,不踰矩,则不勉而中矣。”又曰:“孔子自言其进德之序如此者,圣人未必然,但为学者立法,使之盈科而后进,成章而后达耳。”胡氏曰:“圣人之教亦多术,然其要使人不失其本心而已。欲得此心者,惟志乎圣人所示之学,循其序而进焉。至于一疵不存、万理明尽之后,则其日用之间,本心莹然,随所意欲,莫非至理。盖心即体,欲即用,体即道,用即义,声为律而身为度矣。”又曰:“圣人言此,一以示学者当优游涵泳,不可躐等而进;二以示学者当日就月将,不可半途而废也。”愚谓圣人生知安行,固无积累之渐,然其心未尝自谓已至此也。是其日用之间,必有独觉其进而人不及知者。故因其近似以自名,欲学者以是为则而自勉,非心实自圣而姑为是退托也。后凡言谦辞之属,意皆放此。

25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十有五:朱注:古者十五而入大学。 白虎通辟雍篇曰:古者所以年十五入大学何?以为八岁毁齿,始有识知,入学,学书计。七八十五,阴阳备,故十五成童志明,入大学,学经术。故《曲礼》曰:“十年曰幼,举。”《论语》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十五岁,睁开眼看世界,追求人生的道理。 志:朱注:心之所之谓之志。心所欲往。 学: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于道。始于致知格物,终于治国平天下。 朱注: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

26 2、三十而立 立:成立,立起来、站起来 立于天地之间,顶天立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朱注:有以自立,则守之固而无所事志矣。 自立,有根基、不退转、守得牢,外力不能够动摇 孟子.尽心上篇曰:“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泰伯篇曰: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三十岁立起来 很多人一辈子都不在活,行尸走肉

27 3、四十而不惑 子罕篇曰: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不惑:不疑惑,通达权变之道。 朱注:于事物之所当然,皆无所疑,则知之明而无所事守矣。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立:可即是可,不可即是不可 不惑:无可无不可 4、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天的命令 朱注:天命,即天道之流行而赋于物者,乃事物所以当然之故也。知此则知极其精,而不惑又不足言矣。 述而篇曰: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28 杨树达曰:此盖孔子四十以后之言。《易》为穷理尽性以至命之书,学《易》数年,故五十知天命也。
命者,立之于己,而受之于天,圣人所不敢辞也。 宪问篇曰: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季氏篇曰: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尧曰篇曰: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易系辞上传曰:乐天知命,故不忧。

29 子罕篇曰:仁者不忧。又见《宪问篇》。 杨树达曰:孔子五十知天命,知命者不忧,已尽仁者之能事矣。 孟子曰:仁者无敌。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仁者不动如山,悲天悯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不惑的境界:凭人自己的智慧、能力可以想通一切问题 知天命的境界:再有智慧、再有能力,很多问题无法解决 道家:知者不惑的境界 儒家:仁者不忧,不动如山的境界 尽人事以听天命,自强不息,知其不可而为之

30 5、六十而耳顺 听其言,知道人家的心意,通顺自己及他人的心理 顺耳之言、逆耳之言,都知其所以然,不为所动 称讥毁誉寻常有 哪个人前不说人,那个背后无人说 朱注: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 论衡知实篇曰:从知天命至耳顺,学就知明,成圣之验也。 杨树达:王仲任之说甚确。《说文》云:“圣,通也。从耳,呈声。”耳顺正所谓圣通也。盖孔子五十至六十之间,已入圣通之域,所谓声入心通也。 学至于天命,则远近正反,古今顺逆,所见皆道,皆在天命中。反求诸己,忠恕之极,明诚之极。无有不顺。 知天命,则不怨天;耳顺,则不尤人。

31 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朱注:从,如字。从,随也。矩,法度之器,所以为方者也。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也。 孟子尽心下篇曰: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 杨树达:孔子六十圣通,七十则由圣入神矣。 会弹琴与乱弹琴 共产主义的境界到底是什么? 现在人理解的从心所欲往往是阿Q式的极端自由主义!

32 前后脉络 1、此章是孔子隐聖同凡,劝人向学。 2、孔子自叙身世,讲述生命的历程、心路的历程、求道的历程。 3、前章讲诗与礼的教化,接着孔子用自己的一生来说明教化与为政的关系。 4、孔子一贯以平实教人,自己先做表率!

33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34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孟懿子,鲁大夫仲孙氏,名何忌。无违,谓不背于理。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孔子弟子,名须。御,为孔子御车也。孟孙,即仲孙也。夫子以懿子未达而不能问,恐其失指,而以从亲之令为孝,故语樊迟以发之。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生事葬祭,事亲之始终具矣。礼,即理之节文也。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矣。是时三家僭礼,故夫子以是警之,然语意浑然,又若不专为三家发者,所以为圣人之言也。胡氏曰:“人之欲孝其亲,心虽无穷,而分则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于不孝。所谓以礼者,为其所得为者而已矣。”

35 1、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朱注:孟懿子,鲁大夫仲孙氏,名何忌。 左传昭公七年曰:孟僖子病不能相礼。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后也。我若获没,必属说与何忌于夫子,使事之而学礼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与南宫敬叔师事仲尼。 孔子为鲁国大司寇,主张堕三都,何忌首先抗命,致使夫子教化不行,故后人不列何忌为孔门弟子。 鲁国三家权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把持国政 春秋时期:诸侯把天子架空、大夫把诸侯架空 朱注:无违,谓不背于理。 孔子在讲歇后语

36 2、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朱注:樊迟,孔子弟子,名须。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樊须字子迟,少孔子三十六岁。 朱注:御,为孔子御车也。孟孙,即仲孙也。夫子以懿子未达而不能问,恐其失指,而以从亲之令为孝,故语樊迟以发之。 3、樊迟曰:“何谓也?” 樊迟的可爱:实在,不懂就问,看是简单的问题,涉及本质 雍也篇曰: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颜渊篇曰: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37 颜渊篇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子路篇曰: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子路篇曰: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38 4、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朱注:生事葬祭,事亲之始终具矣。礼,即理之节文也。人之事亲,自始至终,一于礼而不苟,其尊亲也至矣。是时三家僭礼,故夫子以是警之,然语意浑然,又若不专为三家发者,所以为圣人之言也。胡氏曰:“人之欲孝其亲,心虽无穷,而分则有限。得为而不为,与不得为而为之,均于不孝。所谓以礼者,为其所得为者而已矣。” 礼记祭统篇曰:是故孝子之事亲也,有三道焉:生则养,没则丧,丧毕则祭。养则观其顺也,丧则观其哀也,祭则观其敬而时也。尽此三道者,孝子之行也 。 八佾篇曰:三家者以《雍》彻。子曰:“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奚取于三家之堂?”

39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武伯,懿子之子,名彘。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旧说,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义为忧,而独以其疾为忧,乃可谓孝。亦通。 1、孟武伯 孟懿子之长子,名彘,武是其谥号。 2、疾 小病为疾,大病 一解:父母最担心子女生病,子女当让父母放心,养心为上 二解:子女常谨慎持身,使父母惟以其疾病为忧,不忧其他 三解:子女诚心孝敬太过反使父母不安,惟当以父母之疾为忧

40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养,去声。别,彼列反。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养,谓饮食供奉也。犬马待人而食,亦若养然。言人畜犬马,皆能有以养之,若能养其亲而敬不至,则与养犬马者何异。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胡氏曰:“世俗事亲,能养足矣。狎恩恃爱,而不知其渐流于不敬,则非小失也。子游圣门高弟,未必至此,圣人直恐其爱踰于敬,故以是深警发之也。 1、子游(前506~前443) 姓言,名偃(yǎn),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春秋末吴国人,与子夏、子张齐名,少孔四十五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孔门十哲”之一。曾为武城宰(县令)。

41 论语先进篇曰: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阳货篇曰: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论语·里仁篇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论语·子张篇曰:“丧致乎哀而止”。 2、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一解:犬马比喻父母,养犬马,不会敬重犬马。 孟子尽心上篇曰:孟子曰:食而弗爱,豕交之也;爱而弗敬,兽畜之也。 二解:犬马比喻人子,犬守御,马代劳,犬马不懂得敬重。

42 礼记祭义篇曰:曾子曰:“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3、不敬,何以别乎? 以尊敬之心对待父母是孝道的核心。

43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食,音嗣。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食,饭也。先生,父兄也。馔,饮食之也。曾,犹尝也。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旧说,承顺父母之色为难,亦通。程子曰:“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1、子夏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44 1、色难。 色:颜色,人子的颜色 礼记祭义篇曰: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 难:不容易 诚于中、形于外,色难其实是心难。 2、有事弟子服其劳 服:操执 3、有酒食先生馔 先生:长者 馔:饮食

45 4、曾是以为孝乎? 这就是孝了吗? (1)养父母之身 养口体 侍疾病 (2)养父母之心(省心、放心、开心、安心) (3)养父母之志 前后脉络 1、这四段讲尽孝的层次 2、第一不违;第二不忧;第三主敬;第四和颜悦色

46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回,孔子弟子,姓颜。字子渊。不违者,意不相背,有听受而无问难也。私,谓燕居独处,非进见请问之时。发,谓发明所言之理。愚闻之师曰:“颜子深潜纯粹,其于圣人体段已具。其闻夫子之言,默识心融,触处洞然,自有条理。故终日言,但见其不违如愚人而已。及退省其私,则见其日用动静语默之间,皆足以发明夫子之道,坦然由之而无疑,然后知其不愚也。” 1、颜回(前521~前481年) 史记仲尼弟子传曰:颜回者,鲁人也,字子渊,少孔子三十岁。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孔门十哲之首,复聖。

47 2、不违如愚 孔子讲,颜回听,顺畅无碍,不问一句话,好像愚人 论语先进篇曰: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惟无所不说,故终日不违如愚,大智若愚。 问问题的几重境界 第一:不懂,问题太多,无从下手,无法问 第二:似懂非懂,问简单的问题,不着边际的问题,把老师当书童 第三:切中肯綮的问题,思考深入,师生之间一捶一啄 第四:不违如愚 ,真心诚意的认同 3、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等他退下,考察他的私下言行,又有所发挥,比我讲的好要好,颜回,实在不愚!(如何看人?8小时以外!)

48 前后脉络 1、前面四段谈孝道; 2、这一段是孝道的推广,讲弟子如何对待老师。

49 子曰:“视其所以, 观其所由, 察其所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以,为也。为善者为君子,为恶者为小人。
观,比视为详矣。由,从也。事虽为善,而意之所从来者有未善焉,则亦不得为君子矣。或曰:“由,行也。谓所以行其所为者也。” 察其所安。 察,则又加详矣。安,所乐也。所由虽善,而心之所乐者不在于是,则亦伪耳,岂能久而不变哉? 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焉,于虔反。廋,所留反。焉,何也。廋,匿也。重言以深明之。程子曰:“在己者能知言穷理,则能以此察人如圣人也。”

50 论语学而篇曰: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尧曰篇曰: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老子篇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是儒家知人、判断人的方法!法宝! 1、视其所以 视:一解,宏观的看;二解,常事曰视,非常曰观 所以:一解,所因,动机与居心;二解,所用,日用寻常之事,从近处看、眼前看尚不足以了解此人 2、观其所由 观:一解,微观、细致的看;二解,非常曰观 所由:做事情的途径、方法

51 3、察其所安 察:考察,详察 安:办完事情之后表情如何,心理状态 皇《疏》:「安,谓意气归向之也。」刘氏《正义》:「安者,意之所止也。」潘维城《论语古注集笺》说:「行善而安之,则善日进。有过而安之,则恶日积。」 刘氏《正义》说:视、观、察,以浅深次第为义。 皇《疏》:「视,直视也。观,广瞻也。察,沉吟用心忖度之也。即日所用易见,故云视。而从来经历处,此即为难,故言观。情性所安,最为深隐,故云察也。」 4、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廋:隐藏,藏匿

52 孟子离娄上篇曰: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mào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举例四人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 甲:起身请老人家坐,脸色好,心里开心 乙:起身请老人家坐,脸色好,心理嘀咕“运气不好” 丙:喊老太婆,来坐!未起身。 丁:没看见(目不转睛看窗外) 学生听课的状态 (1)没来的,叫他人点到的 (2)来了在后面看小说的、做作业的、玩手机的 (3)记笔记的,笔记太多,终于完了,好累呀! (4)记笔记,面带微笑

53 观人、考察人,不是要把人看死,而是要关心人、帮助人
考察人的方法并不决定对待人的态度 前后脉络 1、前一句讲“不违如愚”; 2、这一句由“不违如愚”讲判断人的方法。

54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寻绎也。故者,旧所闻。新者,今所得。言学能时习旧闻,而每有新得,则所学在我,而其应不穷,故可以为人师。若夫记问之学,则无得于心,而所知有限,故学记讥其“不足以为人师”,正与此意互相发也。 1、温故而知新 温:温习 ,温燖,燖,以火熟物。急火曰煮,慢火曰温。 故:一解,旧所闻、昔所知;二解,过去的事情。 新:今所得、所悟 2、可以为师矣。 礼记学记篇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55 重要启示 1、重温过去,反省自己,提升自己 2、重温历史,以史鉴今,鉴往知来,举一反三 3、旧书不厌百回读,读古书,要多重复 4、温故知新的“新”,重在心灵的感悟,重在对道的追寻 5、有了对道的感悟,对根本的把握,才可以为师

56 子曰:“君子不器。” 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体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
器:四个口,代表很多物品,一只狗将他们看住,很贵重的物品叫器,皿是廉价的物品 一器一用,难以相通 礼记学记篇曰: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论语宪问篇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论语雍也篇曰: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不器的胸襟:不论穷通祸福、高低大小都能够从容应对 不器的能力:掌握了“道”,无所不通的能力,随遇而安

57 时下的问题 1、把人按照标准化的器物来培养,机械训练 2、大学分科越来越细,缺乏通才教育 3、自己把自己看成了器,画地自限 4、知识分子以专家自居,文人相轻 前后脉络 1、温故而知新,谈的是不拘泥,直追道这个本源 2、君子不器,谈的是不局限于一才一艺,在道上的通达

58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59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见义不为,无勇也。”

60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范氏曰:“子贡之患,非言之艰而行之艰,故告之以此。” 子贡问,如何为君子。孔子答:「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此意是说,君子先其言而行,行之而后,其言从之。」「从之」的意思,就是言从其行。如此,言行相符,即是君子。 刘氏《正义》引《大戴礼曾子制言篇》:「君子先行后言。」又《立事篇》:「君子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另一种断句: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先做后做,不失信于人。

61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周,普遍也。比,偏党也。皆与人亲厚之意,但周公而比私耳。君子小人所为不同,如阴阳昼夜,每每相反。然究其所以分,则在公私之际,毫厘之差耳。故圣人于周比、和同、骄泰之属,常对举而互言之,欲学者察乎两闲,而审其取舍之几也。 1、君子小人:是就品德而言。君子是有德之人,小人是无德之人。 2、周:一解,普遍、忠信;二解,公;三解,义。 3、比:一解,偏党、阿党;二解,私;三解,利。 君子小人的分野就在公私之间。 周是向内求,比是向外求。 周是超越对待的平等,比是人我、彼此、亲疏的对待。

6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求诸心,故昏而无得。不习其事,故危而不安。程子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五者,废其一,非学也。” 1、学:学习,后觉效先觉也,读圣贤书 2、思:研究,思考,寻思其中的义理 3、罔:迷惘,迷惑而无收获,另解:诬罔圣人之义 4、殆:一解,危殆、危险;二解,疑,无所依据,则疑而不决也;三解,疲殆 中论治学篇曰: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为人师矣。 礼记中庸篇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子张篇曰: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63 卫灵公篇曰: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杨树达曰:此章与上温故知新章义相表里。温故而不能知新者,学而不思也;不温故而欲知新者,思而不学也。《论语》言温故知新可以为师,《中论》引孔子语谓学与思可以为人师,说正相合也。 如今之大学生,在学校,学而不思,离开学校,思而不学

64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范氏曰:“攻,专治也,故治木石金玉之工曰攻。异端,非圣人之道,而别为一端,如杨墨是也。其率天下至于无父无君,专治而欲精之,为害甚矣!”程子曰“佛氏之言,比之杨墨,尤为近理,所以其害为尤甚。学者当如淫声美色以远之,不尔,则骎骎(qīn)然入于其中矣。” 1、攻:一解,学习、研究,如攻书;二解,偏执一端 2、异端:一解,异端邪说;二解,另一端 礼记中庸篇曰:子曰:索隐行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 礼记中庸篇曰: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 中道而行

65 前后脉络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不器。”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1、这几句话都是谈君子 2、君子温故知新,君子不器 3、君子先行其言 4、君子不偏私 5、君子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6、君子中道而行

66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音汝。由,孔子弟子,姓仲,字子路。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故夫子告之曰:我教女以知之之道乎!但所知者则以为知,所不知者则以为不知。如此则虽或不能尽知,而无自欺之蔽,亦不害其为知矣。况由此而求之,又有可知之理乎? 1、由:仲由。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春秋时期鲁国卞人,少孔子九岁。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 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可谓具臣矣 。

67 二愣子子路,子路的几个特点: ①好学习: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又闻;子路终身诵之;孟子曾称赞他闻过则喜; ②脾气躁:性子直,不高兴就说,甚至顶撞孔子。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在陈绝粮,子路愠见;子行三军则谁与?;子路率尔而对曰;如斯而已乎;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③勇敢坚毅: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由也喭;行行如也,不得其死然;君子死,而冠不免; ④急公好义:愿車马,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无宿诺;片言可以折狱 ; ⑤事亲至孝:二十四孝之“仲由负米”,对孔子忠心耿耿,对国君忠心耿耿,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68 2、诲女知之乎? 诲:教诲;女:汝 知之乎:我教你的,你知道吗?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你知道的就说你知道,你不知道的就说你不知道 4、是知也! 知:通智,智慧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呀! 另外二解 钱穆:由呀!我教你什么算知道吧!你知道你所知,又能同时知道你所不知,才算是知。 曾仕强:仲由!我教你的,你知道吗?可以跟他讲的就跟他讲,不可以跟他讲的,一定不跟他讲,就说不知。这是智慧。

69 重要启示 1、生命是有限的,一切都是有限的、相对的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人的认知是有限的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 隔行如隔山 造原子弹的与卖茶叶蛋的不是一回事 博士一定搞管理(当官)吗? 3、不懂不要装懂 自欺欺人、自误误人 不知是知之母 不懂的可以学习 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70 子张学干禄。 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干,求也。禄,仕者之奉也。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行寡之行,去声。吕氏曰:“疑者所未信,殆者所未安。”程子曰:“尤,罪自外至者也。悔,理自内出者也。”愚谓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辞。言此以救子张之失而进之也。程子曰:“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子张学干禄,故告之以此,使定其心而不为利禄动,若颜闵则无此问矣。或疑如此亦有不得禄者,孔子盖曰耕也馁在其中,惟理可为者为之而已矣。”

71 1、子张:史记仲尼弟子传曰: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四十八岁。孔子晚年弟子,道貌岸然(褒义词)。
2、学干禄 干:求也。禄,仕者之奉也,俸禄。三星:福禄寿 子张想学为官之道,求仕之道,今之考公务员是也。 3、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多闻:多听人家讲 阙:空缺,搁置,放置一旁 疑:有疑惑,不可信 慎言其余:其他不疑惑的也要慎言之,言语恰到好处 则寡尤:则少过错。寡,少;尤,罪过,由外来。

72 4、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 多见:多看他人做。 阙殆:殆,危险,有不安之意,搁置有危疑、不安之事 慎行其余:其他不危殆的,也要谨慎的去做 则寡悔:则少后悔。诲,悔恨,由心生。 5、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官职、俸禄就在其中了 易经·系辞上传: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 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73 重要启示 1、多闻多见是博学 2、阙疑阙殆是精择 3、慎言慎行是守之约 4、寡尤寡诲是践履之平实 5、做官、做人是一回事 前后脉络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下句解释上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多闻多见,阙疑阙殆,慎言慎行,寡尤寡诲

74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哀公,鲁君,名蒋。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错,舍置也。诸,众也。程子曰:“举错得义,则人心服。”谢氏曰:“好直而恶枉,天下之至情也。顺之则服,逆之则去,必然之理也。然或无道以照之,则以直为枉,以枉为直者多矣,是以君子大居敬而贵穷理也。” 1、哀公:鲁君,名蒋。哀,其谥。 2、何为则民服? 如何做才能是老百姓服从你呢? 当时三家执政已久,哀公颇不得意,故有此问。 3、孔子对曰 朱注:凡君问,皆称孔子对曰者,尊君也。

75 4、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举而用之 直:正直,刚直,公平,公正 枉:不正,弯曲,邪曲,奸佞 错诸:放之于某某之上。错,放置;诸,“之于”二字之合音字。 举直者而置之于枉者之上,民所以服。举枉者而置之于直者之上,民所以不服。此义仍用小人,惟当置于下位,受制于在上之君子,不得为恶,民不被害,亦服。 夫子尊贤容众 另一解 举正直之人用之,废置邪枉之人,则民服其上。

76 重要启示 1、人世间永远是美丑、善恶、邪正并存的 易经只有乾坤两卦为纯阳、纯阴,其余都是有阳有阴 阴阳相对,曲直互生 2、追求公正、秉公办事,是原则,必须的 绝对的公正是不存在的 3、君子尊贤而容众 前后脉络 上句:子张学干禄 本句:哀公问 下句:季康子问 都是谈为政之道

77 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庄,谓容貌端严也。临民以庄,则民敬于己。孝于亲,慈于众,则民忠于己。善者举之而不能者教之,则民有所劝而乐于为善。张敬夫曰:“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然能如是,则其应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1、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谥康。 鲁卿三家,世袭专政,民心不服。 2、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敬:恭敬;忠:尽忠;劝:劝勉为善,努力;以:而 如何使民对上恭敬尽忠,并肯加倍的努力呀?

78 3、临之以庄则敬 临:上对下为临 庄:端庄,严肃,认真 君以庄严面临民众,则能使民敬君。 卫灵公篇曰: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 4、孝慈则忠 孝慈:孝者,孝其老,慈者,慈其幼 君以孝道教民,并能以慈待民,则能使民尽忠。 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5、举善而教不能则劝。 善:指德;能:指才 善者举之,不能者,教之,扶掖奖进,嘉善而矜不能

79 颜渊篇曰: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重要启示 1、上行下效,人心感应 在上者讲德行,老百姓自然讲德行 2、无为而治 朱注:张敬夫曰:“此皆在我所当为,非为欲使民敬忠以劝而为之也。然能如是,则其应盖有不期然而然者矣。”

80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 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故或人疑其不为政也。 子曰:“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书周书君陈篇。书云孝乎者,言书之言孝如此也。善兄弟曰友。书言君陈能孝于亲,友于兄弟,又能推广此心,以为一家之政。孔子引之,言如此,则是亦为政矣,何必居位乃为为政乎?盖孔子之不仕,有难以语或人者,故托此以告之,要之至理亦不外是。 1、或谓孔子曰 或:不定代词,有的人。有的人对孔子说 2、子奚不为政? 先生为何不出仕从政呀?为何不出来做官呢?

81 朱注:定公初年,孔子不仕,故或人疑其不为政也。
诸侯国不用孔子 或人以为,居位乃是为政。 3、书云 书:尚书,下两句见古文《尚书·君陈篇》 孔子引《书经》解答。 4、孝乎惟孝、友于兄弟, 孝乎,赞美孝道。惟孝,再加赞美。 友于兄弟,包注:善于兄弟。 孝啊!真是孝啊!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5、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这三句是孔子讲的 一说,施于有政,是《书经》句

82 施于有政。包注:施,行也。所行有政道。此意是说,施行孝友,即有为政之道。
是亦为政。是,指施行孝友而言。行此孝友二者,亦是为政。 奚其为为政。皇《疏》:何用为官位乃是为政乎。 孔子答意,虽然不在官位,只要在家施行孝友,亦是为政。孝友是为政之本,除此之外,何事算是为政,故云:奚其为为政。 孔子为万世师表,做了比从政更伟大、更不朽的事情 前后脉络 1、本章谈为政,子张、哀公、季康子先后问政 2、有人反问孔子为何不从政,孔子以书经作答 3、孝悌乃人道根本,有人道才有政道

83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輗,五兮反。軏,音月。大车,谓平地任载之车。輗,辕端横木,缚轭以驾牛者。小车,谓田车、兵车、乘车。軏,辕端上曲,钩衡以驾马者。车无此二者,则不可以行,人而无信,亦犹是也。 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信:信用、信任,信心 人如果没有信用,我不知他能做得些什么! 2、大车无輗ní ,小车无軏yuè 包注:大车,牛车。小车,驷马车。 大车,笨重货车,小车,轻车,高级轿车。

84 据郑注及《说文》,大小车皆有辕,以为牛马引车之用。辕端接一横木,此横木在大车名为鬲gé,在小车名为衡。辕端与横木相接处,各凿圆孔相对,以金属物贯穿之,使辕端与横木能活动自如。此金属贯穿物,大车称为輗,小车称为軏,是大小车行动之关键。 《说文》段注引戴东原说:大车鬲以驾牛,小车衡以驾马。其关键则名輗軏。辕所以引车,必施輗軏然后行。信之在人,亦交接相持之关键。故孔子以輗軏喻信。 信者,通于心与心之间,紧密联系,又有活动的余地,正如车辆的輗軏

85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曰: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韩诗外传卷九曰: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前后脉络 强调为政须讲信用,否则寸步难行

86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陆氏曰:“也,一作乎。”王者易姓受命为一世。子张问自此以后,十世之事,可前知乎?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马氏曰:“所因,谓三纲五常。所损益,谓文质三统。”愚按: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谓:仁、义、礼、智、信。文质,谓: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三统,谓: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所损益,不过文章制度小过不及之间,而其已然之迹,今皆可见。

87 则自今以往,或有继周而王者,虽百世之远,所因所革,亦不过此,岂但十世而已乎!圣人所以知来者盖如此,非若后世谶纬术数之学也。胡氏曰“子张之问,盖欲知来,而圣人言其既往者以明之也。夫自修身以至于为天下,不可一日而无礼。天叙天秩,人所共由,礼之本也。商不能改乎夏,周不能改乎商,所谓天地之常经也。若乃制度文为,或太过则当损,或不足则当益,益之损之。与时宜之,而所因者不坏,是古今之通义也。因往推来,虽百世之远,不过如此而已矣。” 1、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十世以后的事情,可以预知吗? 子张刚才问学干禄,现在又有问题了!(预知未来) 十世:一世为一代,古称三十年为一世,十世当三百年 一说,一世为一个朝代。

88 2、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因:因袭 礼:典章礼制,泛指一切政治制度、社会风俗等等 损益:殷有天下,依于夏朝之礼制,有损有益;原有而不合时宜者,废之,谓之损;其为时需而原无有者,立之,谓之益。 殷代因袭于夏礼,有所损益的,现在仍可考而知 3、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周代因袭于殷礼,有所损益的,现在亦可考而知,将来有继周而起的,纵然(即使)有一百世之久,也是可以预知的。 孔子明确告知子张,未来是可以预知的! 为什么?

89 孔子懂了天道 易经系辞上传: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天道不会变,人伦、五常大道不会变,谓之经 典章礼制是形式,要因时而变,谓之权,但是权不离经 儒家的经权之道,掌握变与不变,百世可知也。 卫灵公篇曰: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 前后脉络 为政讲到最后,告诉我们要知道变与不变,不可变的一定不变,否则会出问题,需要改变的一定变,否则一样出问题,不论如何变,总在不变的范围之内,所以百世可知也。

90 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见义不为,无勇也。” 非其鬼,谓非其所当祭之鬼。谄,求媚也。 知而不为,是无勇也。 1、非其鬼而祭之,谄也。
鬼:礼记祭法:人死曰鬼 非其鬼,谓非其所当祭之鬼。非自己祖先,不当祭而祭之,是谄媚之举。 郑注:谄以求福。祭自己的祖先,是为报答祖先的恩德。诚心祭之,自可获福。如《礼记礼器篇》记孔子曰:“祭则受福。”但祭非其鬼,则是违礼谄求,何能求得。因为他人祖先有其自己的子孙,不需外人祭祀,亦不会福荫外人

91 2、见义不为,无勇也。 孔安国注:“义者所宜为也,而不能为,是无勇也。” 义:宜也,应当。 遇见义所当为之事而不为,即是无勇。 礼记曲礼: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前后脉络 1、为政以德 2、德是完成自己,感化他人,治理天下 3、光明正大 4、见义勇为

92 谢 谢 大 家 我的联系方式:(需要讲稿者请发邮件) 0791-7046581(办) 0791-7046941(传真)
(办) (传真) 交大日新博客 330013江西、南昌、昌北开发区 双港东大道、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

93 介绍几本学习《论语》的书 网上购书更方便、更丰富 当当网、卓越网、淘宝网
1、《学庸论语》(采用《阮刻十三经》注疏本,《论语》并参酌程树德集释本);大字拼音本;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作者:绍南文化编,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大字拼音本,晨读用的。 2、《论语别裁》南怀瑾著,复旦大学出版社,普通读者的入门功夫,上下几千年尽在其中,百看不厌; 3、《论语新解》钱穆著,三联书店,钱老夫子的毕生心血; 4、《论语讲义》李里著,广西师范大学大学出版社,年轻的长衫先生讲的论语,深入浅出; 5、《四书藕溢解》(明)藕溢大师,网络上有,从佛法看儒门; 6、《论语心得》于丹著,中华书局,美女的心得,美丽的心得; 7、《论语别裁》(明)张居正讲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皇家读本; 8、《四书集注》(宋)朱熹集注,最权威,最精辟,最成体系,无出其右。 网上购书更方便、更丰富 当当网、卓越网、淘宝网


Download ppt "《论语细讲》之 为政第二 华东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 石初军."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