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交通工具 三年四班 第五組 製
2
大綱 動機 陸路運輸-汽車、火車、電車、捷運、 磁浮列車 海(水)路運輸-船 航空運輸-飛機 心得
3
動機 老師的建議 對於交通工具的興趣
4
汽車的發展史 *西元 1769 年,法國的邱紐製造了用煤氣燃燒產生蒸汽驅動的三輪汽車,想用來代替馬為拿破崙的軍隊拉炮車。但是,這種車的時速只有4公里,而且每 15 分鐘就必須要停車向鍋爐加煤,非常麻煩。後來在一次行進中撞到磚牆上,撞得支離破碎。 *英國的詹姆斯在 1829 年發明了時速 25公里的蒸汽車,此車可以作為大轎車使用。這種汽車裝有笨重的鍋爐和很多煤,冒著黑煙,汙染街道,並發出隆隆的雜訊,而且事故頻繁地出現。
5
汽車的發展史(續) 1860 年,法國工人魯諾阿爾發明了內燃機,,但效果不好。不過,現在的汽車就是在這種內燃機的影響下產生的。
1820 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他發明了用電火花為發動機點火的自動點火裝置,製造出優秀的汽油發動機。
6
汽車的發展史(續) 另外有一位和戴姆勒在同一工廠的賓士,他在1885 年幾乎與戴姆勒同時製成了汽油發動機 。
1885 年和 1886 年是汽車發明取得決定性突破的一年,當時聲稱自己是發明汽車的人,世界上大約有 400 多人。一般認為戴姆勒和賓士的發明是最優秀的。因此,在汽車技術史上多以此兩人作為汽車發明人的代表,並且把 1885 年或 1886 年作為汽車誕生的年份。
7
火車 蒸汽火車是誰發明? 如果要很明確的定論出「火車」是誰發明的?恐怕有困難,因為火車的出現,是由許多人研究發展所累積的成果,並不能歸功於特定的某一個人。
8
蒸氣VS火車 蒸氣 1764 年英國有一個 18 歲的青年瓦特,有一天看見爐火上有一個開水壺的嘴子冒汽,推動壺嘴上的蓋子,發出聲音引起瓦特的注意,他試著用手去壓蓋子,竟然發現蒸汽的力量足以將他的手推開,所以他就做一個活塞,放在一個筒子裡,並且將這個筒子接在壺嘴上,等水開後,果然筒子裡的活塞被推動了,因此他又將活塞接在一個輪子上,輪子也就跟著轉動起來了,這就是蒸汽力的開端
9
蒸氣VS火車 火車 1804 年英國人兌比茲克製造了一輛利用蒸汽引擎牽引並且實際在軌道上行駛(火車頭),這就是利用蒸汽力量行駛於軌道上的最早的火車,但是其時速只有 4 公里,而且沒有座位,司機必須跟在車子的後面行走。 1829 年英國人史蒂芬生在利浦舉行的火車競賽中製作了「火箭號」,並獲得第一名,成為了第一輛行駛於利浦與曼徹斯特之間的火車。而蒸汽火車才成為大家知道的交通工具。
10
電車 愛迪生發明了電燈,接著他把注意力放在研究輕型窄軌電力列車上
因使用蒸汽機車頭的火車到了山嶽地帶,進入隧道,煤煙嗆人,司機和乘客都不舒服,尤其夏天開著窗子,進來的煤煙更大。故在亨利‧皮奈特的資助下,愛迪生於西元 1880 年 5 月,他從門羅公園實驗室鋪出一條U型街車軌道改裝的鐵路,之後並使用一種皮帶傳動裝置,使皮帶拉緊從而帶動列車前進。1880 年底以前,他提出了電氣機車系統的第一份專利申請。
11
捷運 鐵路捷運(高運量):傳統式鋼輪鋼軌式之高運量系統。載客量每小時單方向約五萬人次,高雄捷運、臺北捷運、新加坡捷運等即採用這種系統。
12
磁浮列車 磁浮列車是運用磁鐵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性質,使磁鐵具有抗地心引力的能力,科學家將這種原理運用在鐵路運輸系統上,使列車完全脫離軌道而懸浮行駛,成為「無輪」列車,時速可達幾百公里以上,而且噪音小無排放廢氣的問題。 上海的經驗--
13
飛機 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的「飛行家1號」,成功的寫下了人類最早的動力飛行紀錄。因科技的進步,發展出更快速的飛機,而直升機是一種可以垂直起降的航空器,適合做城市間短程的空中運輸,在地形複雜的地區運輸物資,以及救災任務(如消防、搜救、運送軍資)。
14
常見的飛機
15
船 早期的人不要說海,連一條小小的河水都會阻礙彼此的來往,後來人類也許看到水上的漂浮木而得到了靈感,而紛紛利用木頭開始製造了第一艘船,最原始只是用一段木頭,人趴在上面或坐在上面隨著水漂流,或用手划動。 後來將幾根木頭拼湊在一起就成了木筏,後來發現如果使用比手掌寬的工具划船,效率一定更好,所以船槳就出現了,當然比空手划動船來得輕鬆。
16
船(續) 但是利用人力划槳其實還是很累,所以,以前的人於是利用最自然的現象風力,在船上立一根垂直的「船桅」,綁上一塊大布,利用風帆(布)來捕捉風的力量,就成了帆船,但是每艘船都還會準備船槳,以備沒有風或風向不對時使用。 由於帆船受到風向的影響很大,所以就嘗試利用蒸汽機當作推動船隻的動力,這種的優點就是只要給足夠的燃料船就會一直運轉,人不會那麼累,也不會受到風向的限制。由於科技的進步,所以也發展出各式各樣的船。
17
心得 在這次的研究中,我們的時間非常趕,所以成果不盡理想,希望大家能夠給我們一些建議及鼓勵。
18
感謝聆聽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