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篇 矿床水文地质 hydrogeology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篇 矿床水文地质 hydrogeology"—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篇 矿床水文地质 hydrogeology

2 第12章 地下水的预测与防治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涌水量预测方法简介 涌水量测量方法(自学) 矿坑突水的条件及预防

3 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
§12.1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属地下水动力学的研究范畴: 研究地下水在孔隙岩石、裂隙岩石和岩溶岩石中运动规律的科学。   它是模拟地下水流基本状态和地下水中溶质运移过程,对地下水从数量上和质量上进行定量评价和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兴利防害的理论基础。

4 §12.1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地下水的运动状态 一般把由固体骨架和空隙两部分组成的介质,叫多孔介质。如砂层、裂隙岩体等。
  一般把由固体骨架和空隙两部分组成的介质,叫多孔介质。如砂层、裂隙岩体等。 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称为渗流。发生渗流的区域称为渗流场。 由于受到介质的阻滞,地下水的流动远较地表水为缓慢。 由于地下水的类型、介质类型的不同,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多种多样。

5 §12.1 地下水运动的基本规律 渗流的分类:

6 1. 层流与紊流 传递动量、热量和质量的方式不同: 层流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 紊流主要通过质点间的混掺。紊流的传递速率远大于层流。 A C
B C 1. 层流与紊流 层流(laminar flow):亦称片流,指在流速较小时,液体质点作有条不紊的运动,彼此不相混掺的形态。 水质点运动连续不断,流束平行而不混杂。 紊流(turbulent flow) :亦称湍流,是指随流速增大,液体质点作不规则运动、互相混掺、轨迹曲折混乱的形态。 水质点运动不连续,流束混杂而不平行。 传递动量、热量和质量的方式不同: 层流通过分子间相互作用; 紊流主要通过质点间的混掺。紊流的传递速率远大于层流。

7 2.稳定流与非稳定流 稳定流:在流体的运动空间内,任一点处流体的速度、压力、密度等运动要素不随 时间而变化的称为稳定流。
p=f(x,y,z) 或 p/t=0 v=f(x,y,z) 或 v/t=0 非稳定流: p=f(x,y,z,t) 或 p/t0 v=f(x,y,z,t) 或 v/t0

8   实验和观察表明,当地下水在孔隙和细小的裂隙岩层中运动时,如水流速度缓慢,多为层流状态;当地下水在大裂隙和岩溶溶洞中运动时,由于流速较快,则多表现出紊流状态。
  由于地下水主要是在岩石的孔隙和裂隙中运动,运动时受阻较大,流速一般较慢,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以地下水的运动理解为层流运动。

9 二、达尔西定律—层流运动定律   法国水力工程师亨利·达西(Henry Darcy)在装有均质砂土滤料的圆柱形筒中做了大量的渗流实验,于l856年发现: 渗透流速与水力坡度成正比,即线性渗流定律,这是渗流基本定律,后人称之为达西定律。 Darcy 实验装置

10 二、达尔西定律—层流运动定律 Henri Darcy’s Law: Q=KI 或 v=Q/=KI Q—渗透流量; —过水断面总面积;
I—水力坡度; v—渗透流速(m/s); K—渗透系数(m/s,为I=1时的v ) 用途:矿坑、地基工程中涌水量的计算。 强调:层流,线性 说明:在单位水压梯度(I=1)下,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截面积的流量,即为岩土的渗透系数。该值可针对具体的岩石(土),通过在室内使用达西仪或其他渗透仪经试验求得。

11 达西公式讨论: 达西定律反映了能量转化与守恒。 V与I的一次方成正比;   当K一定,V增大时,水头差增大,表明单位渗透途径上被转化成热能的机械能损失越多,即V与机械能的损失成正比关系;   当V一定时,K越小,水头差越大,即K与机械能的损失成反比关系。

12 三、紊流运动的非线性渗透定律 混合流动 Q=KI1/m (m=1~2) Q=KI1/2 或 v=Q/=KI1/2
I—水力坡度; v—渗透流速(m/s); K—渗透系数(m/s); 强调:紊流、非线性 常见情况:介于层流与紊流之间的 混合流动 Q=KI1/m (m=1~2)

13 四、地下水向井运动的基本规律 1. 相关概念 (1)井:处于含水层中有铅直轴线的圆管,其四周透水 。
(2)潜水井:当井揭露潜水含水层,由含水层中吸取无压地下水的井称为潜水井或普通井。 (3)承压水井:当井揭露承压水含水层时,称为承压水井。 (4)完整井:揭露整个含水层,井一直打到含水层底板隔水层时的潜水井或承压水井,称为完整井。 (5)非完整井:没有打到含水层底板隔水层的潜水井或承压水井。 完整井 非完整井

14 (6)水位降深:初始水头减去抽水t时间后的水头,也简称降深。用S表示。
r z h s H (8)影响半径:是从抽水井到实际观测不到水位降深处的径向距离。

15 2. 稳定流假设 (1) 含水层均质、各向同性,产状水平,厚度不变,分布面积很大,可视为无限延伸;
(2) 抽水前的地下水面是水平的,并视为稳定的; (3) 含水层中的水流服从Darcy定律,并在水头下降的瞬间水就释放出来。如有弱透水层,则忽略其弹性释水量。 (4) 在有侧向补给的有限含水层中,当降落漏斗扩展到补给边界后,侧向补给量和抽水量平衡时,地下水向井运动便可达到稳定状态。 (5) 在有垂向补给的无限含水层中,随着降落漏斗的扩大,垂向补给量不断增大。当它增大到与抽水量相等时,将形成稳定的降落漏斗,地下水向井的运动也进入稳定状态。 (6) 在没有补给的无限含水层中,随着抽水时间的延长,水位降深的速率会越来越小,降落漏斗的扩展越来越慢,在短时间内观测不到明显的水位下降,这种情况称为似稳定状态,也称似稳定。

16 (1)潜水完整井稳定流裘布依公式(J.Dupuit)
R 3.向井运动的基本规律 (1)潜水完整井稳定流裘布依公式(J.Dupuit) s Q=1.366K(2H-S)S/(lgR-lgr) H h Q—井的涌水量(或称排水量),m3/d K —潜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d H —潜水含水层厚度,m; S —井中稳定的水位降深,m; R —稳定时漏斗半径(影响半径), m r —井的半径,m。 说明:均质含水层,且水平分布无限广阔; 无蒸发、无渗漏; 运动状态为层流状态。 R可用经验公式确定:R=3000SK1/2 r R

17 3. 向井运动的基本规律 (2)承压水完整井稳定流裘布依公式 h M R s H r M—承压含水层的厚度,m; 其它符号同前; R

18 3. 向井运动的基本规律 (3)潜水-承压水完整井稳定流裘布依公式 b) r1 —R a)从r0—r1 潜水完整井
Q= K(M2-h2)/(lnr1-ln r0) b) r1 —R 承压水完整井 Q= 2KM(H-M)/ (lnR-ln r1) c) 组合后得出 r 潜水-承压水完整井

19 4. Dupuit公式的应用(用途) (1)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确定岩土的渗透系数K、导水系数T、影响半径R等。 (2)预报流量或降深   根据Dupuit公式,在已知含水层厚度和参数的情况下,只要给出设计的合理降深,既可预报井的开采量;也可按需要的流量,预报开采后的可能降深值。   但应注意,利用以上公式预报时,含水层必须有补给源,且能和抽水量平衡,达到稳定流条件;否则,不可能出现稳定流,利用稳定流公式进行预报,所得到的结果是错误的。

20 利用以上求参公式,将抽水试验趋近稳定时的Q及抽水井或观测孔的水位降深S代入各式,可以直接求出K或T。
用途一: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潜水) (承压水) 利用以上求参公式,将抽水试验趋近稳定时的Q及抽水井或观测孔的水位降深S代入各式,可以直接求出K或T。 (潜水) (承压水)

21 例1 有一潜水完整井,其半径为0.1m,含水层厚度为8m,土壤的渗透系数为0.001m/s,抽水时井中水深为3m,试计算井的出流量。
用途二、预报涌水量 R 例1  有一潜水完整井,其半径为0.1m,含水层厚度为8m,土壤的渗透系数为0.001m/s,抽水时井中水深为3m,试计算井的出流量。 s H h r R 解:H=8 h=3 r=0.1 k=0.001 S= H-h=8-3=5 R=3000SK1/2=3000*5*0.0011/2 =474.3 Q= 1.366K(2H-S)S/(lgR-lgr) =0.02m3/s

22 用途二、预报涌水量 根据承压完整井涌水量计算公式:
例2:某工程基坑开挖的平面尺寸为长44m,宽22m,坑底标高为-6.0m,自然地面标高为±0.00,地势平坦,地下水位为-2m。根据地质钻探资料查明,地面下-2.5m为不透水黏土层,-2.5~-9.0m为细砂层。-9.0m以下为砂岩不透水层,所以含水层厚度为6.5m,细砂层渗透系数K=6m/d,试求涌水量 。 解:据题意,细砂含水层为承压水层,厚度M=6.5m 降深s=6-2=4m 抽水影响半径: 基坑假想半径: 根据承压完整井涌水量计算公式:

23 §12.2 涌水量预测方法简介 背景:涌水量预测是矿坑作业、地基工程施工过程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矿山生产中的经常性工作。 目标:预测涌水量≈实际涌水量 问题:预测量>实际涌水量 预测量<实际涌水量 预测方法: 一、大井法(坑道系统的水动力学法) 二、水均衡法 三、水文地质比拟法

24 一、大井法(坑道系统的水动力学法) 大井法 涌水量预测中,把坑道系统所占面积简化为一个圆形的大井,然后应用地下水向井运动的公式预测坑道系统的涌水量。注意: 1) 坑道系统的长度与宽度的比值应小于10。 2) 坑道系统的引用影响半径R R0=R+r0

25 大井法实例 1. 某缓倾斜层状矿床,坑道系统周长630m,不规则多边形长宽比=2.5,影响半径R=900m,渗透系数K=0.2m/d,潜水含水层厚度100m,坑道系统布置在含水层底板,试预测其涌水量。 解:据题意 R=900m K=0.2m/d S=H=100m r0= P/2=630/ 2 =100m R0=R+r0 =1000m 应用潜水完整井公式: Q=1.366K(2H-S)S/lg(R0/r0) =2732m3/d 2. 教材P221

26 二、水均衡法 水均衡法:详细分析矿区地下水来源,分别计算不同补给来源的矿坑涌水量,总涌水量等于各部分涌水量的总和。计算较复杂,用于计算露天采矿场和不深的地下坑道时。 1)露天采矿场面积上静储量的消耗量 2)采矿场周围降落漏斗范围内的静储量的消耗量 h——含水层平均厚度;R——疏干时的影响半径 μ——给水度或裂隙度L——疏干地段的周长 总静储量

27 二、水均衡法(续) F1 F 动储量: 3)直接降落在露天采场内的大气降水q3 4)采矿场外围降水渗入的水量q4 A——年平均降雨量;
t——一年时间; F——露天采场外矿区集水面积(降落漏斗范围) φ——地下迳流系数。 F

28 三、水文地质比拟法 基本思想:类比法。即在同一地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相同或相似的矿坑其涌水量应是接近的。
用途:根据已有开采地段的实际涌水量预测新开采地段可能的涌水量,从而为疏排水工程的配置提供依据。

29 三、水文地质比拟法 方法一:根据单位涌水量换算矿坑涌水量
实践或试验研究证明,矿坑涌水量与矿坑面积或体积的扩大成正比增加。因此,收集现有生产矿坑排水资料、矿坑面积或体积、水位降低值,即可换算出新的矿坑的涌水量。假定: Q0—已有矿坑总涌水量,m3/d; F0—已有矿坑的开采面积,m2; S0—已有矿坑的水位减低值,m 则已有矿坑单位面积、单位降深的涌水量q0为: 这样,新开采(设计)矿坑的总涌水量即可表示为: Fnew—新开采矿坑的开采面积,m2; Snew—新开采矿坑的设计平均水位减低值,m。

30 三、水文地质比拟法 方法二:富水系数法 在一定时期内,从矿坑中排出的水量,与同一时期开采出的矿石重量之比,称为富水系数(KB),即
Q0—矿坑排水量,m3/a; P0—矿坑的矿石开采量,t/a; 在与上述矿坑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相同或相似的新开采地段,矿坑的总涌水量为: Pnew—新开采矿坑的设计矿石开采量,t/a.

31 §12.3 涌水量测量方法(自学) 一、水沟流速浮标法 Q=0.8FV m3/sec; V=L/t m/sec
L-浮标流经距离、t-浮标流经L距离的时间 二、堰测法 三角堰 梯形堰 h-水流流过堰口高度; B-梯形堰堰口底部宽度 三、储水池容积法 四、水仓水泵观测法

32 §12.4矿坑突水的条件及预防 ①有岩溶存在,溶硐、矿体在同一部位与构造勾通; ②有导水构造断裂与矿体联通; ③有积水老窑存在并与构造勾通;
一、井下突水条件 ①有岩溶存在,溶硐、矿体在同一部位与构造勾通; ②有导水构造断裂与矿体联通; ③有积水老窑存在并与构造勾通; ④有勘探钻孔在含水层中集水并与构造勾通; ⑤有裂隙强烈发育地区; ⑥有弱含水层(隔水层)与含水层接触面形成积水,并与构造联通。

33 §12.4矿坑突水的条件及预防 二、矿坑透水、突水征兆 ①顶板突然渗出水珠;
②工作面温度下降,空气变冷,或者工作面水蒸气大面积释放且时常产生雾气; ③工作面顶板淋水增大或底板突然涌水; ④工作面岩层出现有暗红色透水或带臭味的水; ⑤岩缝明显有“吱吱”的水叫声,如出现这种情况,工作地点的人员必须立即全部撤出; ⑥掘进工作炮眼孔出现高压射流水,射流长度在1.5米以上时。

34 §12.4矿坑突水的条件及预防 三、预防原则   掘进施工中,当接近有水害威胁地区时,必须按“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原则进行。遇到下面任何一种情况都必须停止掘进,先探水: ①掘进工作面接近溶硐、含水断层、含水层(流沙层、冲积层各种承压水的含水层)或接近大量积水区时; ②掘进面接近被淹井巷或有积水的水窑、老采空区时; ③上层有积水,在下层进行采掘工作,两层间的垂直距离小于掘进巷道高度10倍时; ④在探水地区内掘进,掘进长度达到设计掘进长度时;

35 ⑤采掘工作面发现出水征兆时; ⑥在探空区积水地区,发现新的断层,但对断层另一盘水文地质情况不清楚时; ⑦当采掘工作面接近各类防水矿柱,为确保防水矿柱的安全可靠,必须提前探明情况时。 ⑧当掘进工作面出现地下水增大(或比预计的水量大很多)时; ⑨当掘进工作面将穿过勘探钻孔(含水层中钻孔)时。

36 四、预防措施 ①开挖排水沟:在垂直来水方向向上开挖排水沟,拦截洪水,排水沟大致沿地形等高线布置,利用地形坡度,排出矿区。 ②防水堵漏:为防止或减少降水及地表水进入矿坑,对矿区附过地表各种裂隙通道、岩溶塌陷以及可能积水的洼地等,均应用粘土或水泥等进行回填。在岩溶塌陷十分强烈的地段,甚至用不透水的围堤将塌陷区隔离起来。 ③河流改道:在河流上游筑拦水坝,将水引出矿区。 ④井下防水:矿山开采过程中,首先要合理进行开采布局,采用正确的开采方法,在适当位置要预留防水矿柱,修建防水闸门或水闸墙。

37 水文地质篇复习要点 地下水成分—库尔洛夫式的应用 按埋藏条件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按含水层空隙性质分类的各类地下水特征 潜水等水位线图 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矿床水文地质图 地下水向井运动基本规律 涌水量预测常用方法


Download ppt "第三篇 矿床水文地质 hydrogeology"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