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巷 爱新觉罗 Modified 7年之前
1
蘇東坡、王安石、金陵與千古人物 敬呈南京東南大學(原中央大學)朱光亞、喻學才教授指正 因屬知識性文章,故不設音樂也不玩弄花巧。 請自行翻頁。
文字部份摘自林語堂先生所著《蘇東坡傳》 整理、部份攝影及文字 :李常生 12/12/2009 因屬知識性文章,故不設音樂也不玩弄花巧。 請自行翻頁。
2
常生小語 宋神宗元丰七年(一0 八四)三月初,東坡原被貶在黃州,剛已熟悉環境並已有久居的打算,又接到命令讓他轉汝州(位于河南省中西部) 。汝州離京師較近,生活亦較為舒適,然名義上他還是在貶謫中。 他自黃州順長江而下,經過南京,特地上岸去拜訪隱退的王安石。 王安石的住所為南京清溪路附近的半山亭,在今南京海軍軍事學院内。
3
林語堂《蘇東坡傳》裡提到兩人會面的情形 在南京時,蘇東坡去看王安石,王安石已經是疲憊頹唐的老人。蘇東坡和他討論詩与佛學多日,因為二人都是大詩人并深信佛學,自然有好多話說。有一個故事流傳,說蘇東坡一次按固定的韻腳和題目和王安石作詩,胜過了王安石,王安石便中途作罷。二人談話時,蘇東坡直言責備王安石不該引發戰事,不應該迫害讀書人。 蘇東坡說:“我有話要跟你說。” 王安石立刻臉上變色道:“你要提起往事?” 蘇東坡說:“我要說的是國事。” 王安石才鎮靜了一點儿說:“說吧。” 蘇東坡說:“漢唐亡于党禍与戰事,我朝過去极力避免此等危机。但是現在卻在西北兵連禍結,很多書生都被送往東南。你為何不阻止?” 王安石伸出二指向東坡說:“這兩件事是由惠卿發動,我今已退休,無權干涉。” 蘇東坡說:“不錯,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過皇上待你以非常之禮,你也應當以非常之禮事君才是。” 王安石有點煩躁起來,回答說:“當然,當然。今天的話,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他意思是二人所言,切勿傳出此屋,因為他曾一度為呂惠卿所賣,所以如此小心。 二人漫談下去,王安石有點儿前言不搭后語。他說:“‘行一不義,殺一不辜,得天下弗焉。’人非如此不可。” 東坡說:“今之君子,爭減半年‘磨勘’,便不惜殺人。” 王安石笑而不語。
5
因無法進入南京海軍軍事學院內參觀,僅憑Google Earth空照圖,猜測王安石書院所在地,王安石書院照片為網上搜到,僅此一張也是罕見,位置地點是否正確尚待日後有機緣入內參觀時再做考證。然顯見書院已是初重建,只是地點應當正確。但若以上列建築屬正確,則就顯得不倫不類了。不僅不像是宋代建築,連清代建築也說不上,實有辱千古文壇盛事了。
6
據百度百科另記載如下 1076年,56岁的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不久,与保守派发生争端,遂于是年10月复求罢相,赵顼应允,给王安石一个“判江宁府”的官衔。回到金陵后,王一直没去衙门视事,第二年六月辞官,在城东门到钟山途中的白塔为自己建造了这所居室。因主塘距江宁城东门7里,距钟山主峰也是7里,所谓半途上处,故将居室命名为半山园。在园内,王安石结交了许多高逸之友,包括米芾、李公麟、欧阳修和苏东坡等。有一次苏东坡乘船经过金陵,王安石特地骑着驴子,穿着粗布服到江边去迎接。苏东坡也不冠而敬揖,日:“轼今日以野服见大丞相。”王安石笑着说:“礼岂为我辈设哉!”既而两人说佛吟诗,王安石还邀请苏东坡同游钟山,并各自赋诗纪游。可见两个人政见虽不同,但私交和诗文之谊还是非常深厚的。王安石的文章峭拔深刻,卓然自成一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诗词,也“与众颇异。要之渊源风雅,洗削浮华,可谓无邪者也。”经粗略统计,他有关南京的诗词作品达三百首左右。 1084年,王安石得了一场大病,神宗派国医到江宁府给他治病。病好以后,他上书皇帝请求以自己的住宅改建寺院,神宗赐额“报宁排夺”,又称半山寺。明代亮山国划入皇宫禁地范围内,清道光时两江总督陶澍在半山国故址重建半山寺。咸丰时被毁,同治九年(187年)重建,宣统时重修。
7
東坡在王安石處住上幾日?未有詳載,然以東坡的性格,除了談天說地以外,安石必然會帶著東坡到金陵名勝鍾山、玄武湖、秦淮河畔去看看,並且隨興寫幾首詩。我們可以想像當時兩位歷經滄桑的儒士,由幾位後輩隨著看山看水,說東道西,餓了就品嚐著準備好的餐點,給金陵留下了近千年的回憶。 東坡在南京的登船處已不可考,顯然王安石騎著馬或驢子到江邊接了東坡一家人,經過陸路往城東安石的半山居而去,至於是否是大船換小船,順秦淮河往東去,距半山居不遠處下船至安石住處?就不得而知了。
8
王安石的《元旦》,被稱為中國文學寶庫中描寫民俗節日的名篇經典。詩中寫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來源: 國家數字文化網】 王安石《元旦》 (圖/戴敦邦)
9
東坡與安石軼事 在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有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其中写的是王安石教训苏东坡的几个小故事。故事中有这样的一则: 有一天,苏东坡去看望宰相王安石,恰好王安石出去了。苏东坡在王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一首咏菊诗的草稿,才写了开头两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心想:“西风”就是秋风,“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最能耐寒、耐久,敢与秋霜斗,怎么会被秋风吹落呢?说西风“吹落黄花满地金”是大错特错了。这个平素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翰林学土,也不管王安石是他的前辈和上级,提起笔来,续诗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安石回来以后,看了这两句诗,心里很不满意。他为了用事实教训一下苏东坡,就把苏东坡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苏东坡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到了九月重阳,这一天大风刚停,苏东坡邀请好友陈季常到后园赏菊。只见菊花纷纷落瓣,满地铺金。这时他想起给王安石续诗的往事,才知道原来是自己错了。 苏东坡平时看到的菊花,都是只会枯萎,不会落瓣的,因此他就得出了"天下的菊花都是不会被秋风吹落的"这样一个一般性结论。他用这个全称肯定判断来衡量王安石的咏菊诗,就认为王安石的诗写得不对。等他在黄州住了将近一年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黄州这个地方的菊花,是会被秋风吹落的。
10
數十年後李清照也到了金陵 ----李常生 李清照是山東濟南人,當初金人南下,她往南遷時,在金陵住過,後隨官府遷至臨安,最終大部份的時間住浙江紹興。濟南我去過一次,金陵住了四年多,臨安去過不下十次,隨著李清照的足跡,從她寫作的詞中,去尋找她生活的意境,感覺到一個女詞人寫作的細膩與早期的幸福,也體驗到晚年南遷時的孤寂與亂世中生活的艱困。 李清照出生于貴族書香世家,父親李格非曾任官禮部侍郎,提點京東刑獄,是位身上帶點風雅氣息的官員。清照的母親,是王拱辰的孫女,王拱辰是狀元,據說也很淵博,因此,李清照所承藉家學可說是十分淵博。她的丈夫趙明誠(德甫),對考古學極下功夫,以“金石錄”一書名滿天下。趙明誠的父親趙挺之曾作宰相,山東諸城人。 後北方金人南侵,這就是造成了歷史上有名的靖康之難。這次流亡,讓他們由山東入蘇南,渡江到金陵,但對趙明誠的健康是有著損害的,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明誠死後,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她晚年的生活非常淒苦,可以說是居無定所,但大致以金華為多。她的祖父、丈夫及家翁等皆是名人,她自己,也負一時重譽。但她的暮年仍是孤獨的,南渡諸臣,到紹興之後已逐漸安定下來。李清照是被南渡的權貴們遺忘的,甚至她的卒年,在史書中亦無可考,據一般推斷,她大約活了六十歲。
11
下面這兩首詞似乎應該是在金陵寫下的。事逢夫喪,加上財產盡失,前途渺茫,寫下悲句。
臨江仙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常扃,柳梢梅萼漸分明,春歸秣陵樹,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風多少事,如今老去無成,誰憐憔悴更凋零,試燈無意思,踏雪沒心情。 臨江仙 梅 庭院深深深幾許,雲窗霧閣春遲,為誰憔悴損芳姿。夜來清夢好,應是發南枝。玉瘦檀輕無限恨,南樓羌管休吹。濃香吹盡有誰知,暖風遲日也,別到杏花肥。 至於李清照在金陵時居住於何處,已經完全無法考證,南京只有在秦淮河畔還可以找到早年的烏衣巷與李香君故居。
15
南京夫子廟前的秦淮河畔現況
16
現在的秦淮河畔
17
位在秦淮河畔的夫子廟
18
現代的秦淮河畔 明代秦淮河畔慶元宵
19
明代后期《南都繁会景物图卷》中南京城内秦淮河畔的昆曲舞台
20
現代的秦淮河畔
21
夫子廟前的江南貢院 現已屬迷你型的貢院
22
秦淮河畔的烏衣巷
23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作者簡介】
劉禹錫(公元772─842)字夢得,唐朝大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通俗清新,精煉含蓄,善用比興手法,多有弦外之音。他以《竹枝詞》、《楊柳枝詞》和《浪淘沙》為名的三組組詩,富有民歌特色,是唐詩中別開生面之作。他的《烏衣巷》、《石頭城》和《柳枝詞》是傳世的精品,對后世的詩人和詞人很有影響。 【字句淺釋】 烏衣巷:在南京秦淮河南岸,為東晉時高門士族的聚居區,開國元勛王導和指揮淝水之戰的謝安都住在這里。朱雀橋:此橋橫跨南京秦淮河,是由市中心通往烏衣巷的必經之路。舊日橋上裝飾著兩只銅雀的重樓,就是謝安所建。王謝:即王導和謝安。 資料來源:
24
李香君故居坐落在夫子庙来燕桥南端,美丽的秦淮河畔,为明末清初名妓“秦淮八艳”之一—李香君的故居。李香君虽为一名青楼女子,但她深明大义,善辨忠奸,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受到后人的敬仰。清代著名的戏剧家孔尚任以她和复社文人侯方域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创作出《桃花扇》这部不朽之作。 李香君故居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河厅河房建筑,三进两院,院内丹桂、藤萝、蕉影婆娑,与玲珑的太湖石相映成趣,古风盎然。该景点由“秦淮八艳”史料陈列馆和李香君故居展室等组成。内有秦淮八艳--柳如是、马湘兰、陈圆圆、李香君、卞玉京、顾横波、寇白门、董小宛的生平展出,故居展室包括香君的卧室、书房、客厅和琴房。 資料來源:
25
從南京雞鳴寺看玄武湖
26
南京玄武湖 玄武湖 位於中國江蘇省南京市內,六朝前稱桑泊,曾名秣陵湖、昆明湖、後湖等。
玄武湖的水源來自東側的紫金山,一支經金川河入長江,另一支經雞鳴寺附近的武廟閘進城,經秦淮河入長江。 玄武湖湖面遼闊,今湖岸呈菱形,周長約10公里,佔地面積437公頃,水面約368公頃,原湖更廣。湖內多魚,廣植荷花。湖有五洲,即環洲、櫻洲、菱洲、梁洲和翠洲。 玄武湖西、南兩面緊鄰高大的明城牆,西以玄武門、南以解放門為出入口。玄武湖南依欽天山,向南可以看到三座高地上的塔高出城牆:九華山三藏塔、雞鳴寺藥師佛塔、北極閣氣象塔。東鄰紫金山,青山秀水相映。東北有南京火車站。 玄武湖原為古代中國帝王大臣們的遊樂園地,而在東吳等時代曾改為水兵操練場所。明代在湖中建立黃冊庫,收藏全國的戶籍賦稅檔案。1909年闢為公園,因湖中有五洲,象徵世界五大洲,故名五洲公園,今稱玄武湖公園。 玄武湖為風景園林,亦為文化勝地,許多文人騷客都曾在此留下身影詩篇,如郭璞、蕭統、李煜、韋莊、杜牧、劉禹錫、李商隱、李白、歐陽修、王安石、曹雪芹。 至於東坡有否與安石結伴去過玄武湖,如依記載二人去過鍾山,必然也去過玄武湖。 摘自維基百科
27
玄武湖側的明城牆
28
玄武湖上的島中之湖
29
從空中看玄武湖
31
玄武湖具有長久的歷史淵源,自古以來經過住過金陵的文人雅士,必定會至玄武湖一遊,然以玄武湖與西湖比較,玄武湖周圍景觀就嫌粗糙多了,且不具國家級的觀賞景區。
南京市政府可以憑空造起閱江樓及江南織造府,但對於渾然天成的玄武湖,在規劃上就具有諸多缺失,未曾盡力,多為人垢病,至為遺憾。
32
版畫玄武湖
33
玄武湖邊上的雞鳴寺 從明城牆看玄武湖
34
玄武湖邊上的雞鳴寺
35
钟山为江南茅山余脉,横亘于南京中华门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国时东吴曾称它为蒋山。东西长7
钟山为江南茅山余脉,横亘于南京中华门外,古名金陵山、圣游山,三国时东吴曾称它为蒋山。东西长7.4公里,南北宽3公里,周长约20多公里,蜿蜒起伏,抛若游龙,故古人称“钟阜龙蟠”。山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映下,远看紫金生耀,故人们又称它为紫金山。
36
鍾山上的靈谷寺
37
靈谷寺 灵谷寺,位于南京市中山陵东面1.5公里处,原称蒋山寺,在今明孝陵处。灵谷寺始建于南朝梁天监十三年(514年),是梁武帝为安葬名僧宝访而建立的寺院。据《高僧传》卷十记载,宝志又作保志,俗姓朱,金城(甘肃兰州)人。出家后师事僧俭,修习禅学,有很深的佛学造诣。传说在南朝宋太初元年(453年)以后,言行神异,“手足皆鸟爪”,常随身携带古镜、剪刀尺、扇之类的东西,披发赤足而行,“时或赋诗,言如谶记”。齐武帝、梁武帝和侯王士庶视为“神僧”,十分推祟。 宝志圆寂后,梁武帝在宝志的安葬处即钟山西南坡独龙阜建筑五级木塔,并逐步扩充成寺庙,取名开善精舍。当时,佛教十分兴盛,钟山一带有佛教寺庙70余座,但开善精舍规模最为宏大,被称为钟山第一禅林。从山门到大殿就达五里,寺内有放生池、金刚殿、天王殿、无量殿、五方殿、毗卢殿、观音阁等殿堂,寺后有宝访公塔,十分巍峨壮丽。 唐朝乾符年间,改名为宝公院。宋朝开宝年间(968一975年),更名为开善道场。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又题寺额为“太平兴国禅寺”。其后又改为十方禅院、蒋山寺。 现在的灵谷寺是1928年至1935年 在原寺址建成的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1949年后改名为灵谷公园, 但习惯上仍称灵谷寺。灵谷寺主要是由红山门、阵亡将士牌坊、无量殿、松风阁、灵谷塔、宝公塔与三绝碑、琵琶街等建筑组成。
38
靈谷寺無樑殿
40
靈谷寺周邊的植栽
41
中山陵的建築與園林風格,實在還是不容易找到缺點。
42
從中山陵往下眺望
44
上中山陵的邊道
45
傅抱石畫中山陵
47
中山陵的設計 1925年5月13日,葬事籌備委員會通過了由孫科與負責工程的常務委員宋子文的建築顧問赫門起草的《陵墓懸獎徵求圖案條例》。15日,葬事籌備委員會在《申報》、《民國日報》、《廣州民國日報》、《字林西報》等處刊登中英文《條例》和啟事,公開向全世界建築師和美術家懸獎徵求中山陵墓設計圖案。評判顧問包括:土木工程師凌鴻勛、雕刻家李金髮、畫家王一亭及德國建築師朴士(Emil Busch)。《條例》對陵墓的建築風格、材料、功能等都作出了規定: 陵墓應體現「特殊與紀念之性質」。 祭堂建築「須採用中國古式(Chinese Classic)」,「或根據中國建築精神特創新格亦可」。墓室建築「在中國古式雖無前例,惟苟採用西式,不可與祭堂建築太相懸殊」。 建築材料要求「均用堅固石料與鋼筋三合土,不可用磚木之類」,以圖建築永久保存。 陵墓應便於遊人參觀並方便舉行紀念活動。墓地須有登臨石階和墓道大路以利交通,祭堂前須有「可立五萬人之空地」以舉行儀式,安放靈櫬的墓室要設在祭堂之內、通向墓室的墓門要能靈活開關以供入內瞻仰。 陵墓應簡樸莊嚴,造價以30萬元為限。 對應徵圖案將評設首獎、二獎、三獎各一,並對獎金有具體規定。 至9月15日,葬事籌備委員會共收到40多份應徵圖案。 9月20日,葬事籌備委員與家屬代表在上海召開聯席會議,一致以呂彥直的圖案為首獎、范文照的圖案為二獎,另議決楊錫宗獲三獎並確定了其他7個名譽獎。經過9月22日到26日5天公開展覽,9月27日下午,葬事籌備委員與家屬代表開會複議,一致贊成採用呂彥直的設計方案建造陵墓,並決定聘請呂彥直主持中山陵的建築工程。
48
明孝陵
51
明孝陵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氏的合葬陵墓。因皇后諡「孝慈」,故名孝陵。坐落在南京紫金山獨龍阜玩珠峰下,東毗中山陵,南臨梅花山,是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也是中國古代最大的帝王陵寢之一。2003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27屆會議 2003年7月3號決定,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其周邊的常遇春墓、仇成墓、吳良墓、吳楨墓及李文忠墓等5座功臣墓也同時被划入世界遺產保護範圍。
53
從金陵的莫愁、李香君、嚴鳳英論傳統女人的卑微與無奈 ----李常生
金陵有三位古代的傳奇女人,下場也都是紅顏薄命,一位是莫愁湖的莫愁;另一位是秦淮河畔的李香君;再一位是黃梅戲女伶嚴鳳英,三位都是紅顏薄命,並有著將留傳千古的故事。 莫愁與莫愁湖 莫愁湖位於南京市水西門外,總面積47公頃,周長5公里。清朝時曾被譽為“金陵第一名勝”,是景色秀美的園林。六朝時這裏還是長江的一部分,唐時叫橫塘,後來由於長江和秦淮河的河道變遷而逐漸形成了湖泊,北宋樂史著的《太平寰宇記》中最早開始有“莫愁湖”之名。莫愁湖位於水西門外橋西,得名于一個美麗的傳說。 莫愁是一位勤勞、善良、美麗、聰明的河南洛陽貧家女子。15歲那年,父親病死,為葬父只好賣身。正巧,家住建康石城湖邊的盧員外在洛陽,見莫愁美麗聰明,就買為兒媳。莫愁葬父後,揮淚辭母南下,不久,北方邊塞受到敵軍侵犯,丈夫應徵戌邊,誰料一別十載杳無音訊。純樸的莫愁把心思寄託在幫助鄰里扶危濟難的善行之中,深受鄰里稱頌。但遭公公反對,莫愁不堪誣陷凌辱,投石城湖而死,以示反抗。後人懷念莫愁,便把她住過的地方和石城湖改稱莫愁湖。
55
秦淮河畔的 李香君 李香君為明末秦淮河畔名妓。自幼被鴇母收養。她歌喉珠圓玉潤,但不輕易與人歌唱;絲竹琵琶、音律詩詞亦無一不通。 李香 君身材小巧玲瓏,膚理玉色,慧俊婉轉,時人譽之“香扇墜”。聲名盛于南曲,四方之士爭一識面為榮。 侯方域是一位風流倜儻、氣宇不凡和才氣橫溢的翩翩公子,他在明崇禎十二年來金陵後,結識了香君,兩人一見傾心,以身相許。當崇禎帝縊死煤山后,有人在南京擁立福王,並 強逼香 君嫁給漕撫田仰作妾,田以金三百鎰為聘禮。香君拒不從,倒地撞頭,血噴如注,連侯公子送她的定情詩扇亦濺上血,楊龍友即以其血點畫成桃花。這就是崇禎十七年發生在南京的“扇血點染桃花”的畫壇韻事。 此時正值馬、阮大捕東林黨人,侯等被捕入獄,香君也被阮選送入宮。清軍南下,南京失陷後,香君逃到棲霞山,侯方域降順了清朝。但二人相遇時,香君毅然割斷情根,遁入空門。香君後來如何?《桃花扇》裏沒有續筆,只說她生前常替施主們製作寶幡。據說她生前常在棲霞山葆貞觀附近的桃花澗浣紗,死後就葬在附近的山丘上。
56
近年有學者吳騰凰和史揮戈到商丘,發現商丘西南郊區一個叫雪苑村的村子裏,至今生活著300多李姓後裔,據稱是侯方域 和李香 君的後代。在這裏,吳騰凰瞭解到一段前所未聞的故事: 李香君和侯方域棲霞相遇後沒有出家,而是悄悄回到商丘,李香君以侯方域妾的身份(侯方域先有 元配 夫人常氏)住進侯府。但8年後, 李香君秦淮歌伎身份暴露,被公公侯恂趕到侯府城外的柴草園。1653年春, 李香君在此生下她和侯方域的兒子,隨自己姓李。沒過多久,她便在絕望中含恨離開了人間,終年30歲。 李香君玉殞後一年,37歲的侯方域也鬱鬱而終。吳騰凰告訴記者,他們調查時發現,當地李姓村民因為昔年侯家規定只口傳不入譜,至今沒有家譜,而且村民們以李香君歌伎身份為恥,拒絕講述身世。直到他反復說明李香君賣藝不賣身,是一位忠於愛情、有氣節的奇女子後,村民們才將這些口口相傳的往事說出來。 為了尋找桃花扇的下落,位於商丘的李香君墓曾經三次被盜而沒有結果。李香君故居現仍佇立在南京秦淮河畔。
58
近代的嚴鳳英 嚴鳳英,為著名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生於1930年,卒於1968年。12歲拜嚴雲高學唱黃梅戲,為族人、家庭所不容,後離家出走正式搭班,改藝名為鳳英。1946年在群樂劇場演出,以《小辭店》、《遊春》轟動安慶,因此盛名招致災禍。嚴鳳英離安慶去南京,脫離黃梅戲。1951年重返安慶。1953年調入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歷任安徽省黃梅戲劇團演員、副團長,中國劇協第二屆理事,中國文聯第三屆委員,第四屆全國政協委員。1960年獲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文革中,她被指為文藝黑線人物、宣傳封資修的美女蛇,並被誣衊為國民黨潛伏特務,屢遭批鬥,1968年4月7日夜自殺身亡。 嚴鳳英嫁給南京甘家(著名旺族),甘家大院至今保留完整,我進去看過,嚴鳳英因屬戲子,極不受尊重,居於一偏房小室,由小處也可見,上一代的人仍瞧不起藝人與女人。
59
現在南京甘家大院中的嚴鳳英臥室
60
中國傳統女性的無奈,直至今日亦好不到那裡去
中國傳統女姓是受欺壓與無奈的,男人可娶妾,可嫖妓,女人則獨守空閨,女性一向是沒有地位,在家族中也沒有發言權。這一代的居住在台灣的女人權益輸給大陸的女人,大陸的女人當醫師與建築師者,人數與男人不相上下,位居地方與中央政府官員者也是緊追男人。台灣的女性在企業工作者,升遷機會、薪資等也多半少於男人。看來台灣的女人權益仍需繼續爭取,目前男女平等仍留於口號。 嚴鳳英
61
柳如是的民族氣節與悲苦命運----李常生
我在南京夫子廟前秦淮河畔,找過『柳如是』的遺跡,可惜一直沒有找到任何線索,倒是在 2005年,有一次去常熟,經人引路,看到了柳如是的墓園,墓園在江蘇常熟虞山錦峰拂水岩下,錢牧齋墓西邊,墓碑刻有『河東君之墓』五字。即柳如是墓是也。 柳如是乃嘉興人,生於明萬曆五十年,幼即聰慧好學,由於家貧,自小就被掠賣為婢,易名『柳隱』,在亂世風塵中往來於江浙、金陵間。由於她美豔絕代、才氣過人,遂成秦淮名姬。並且留下了不少軼事佳話和詩稿,如《湖上草》、《戊寅卓》與尺牘等。柳如是被稱為『秦淮八豔』之一。 柳如是曾與南明抗清領袖為友。於崇禎十四年她20餘歲時,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錢氏娶柳後,為她在虞山蓋了 『絳雲樓』和『紅豆館』,金屋藏嬌。柳氏後生有一女。 清軍佔領北京後,南京建成了弘光小朝廷,柳如是支持錢謙益當了南明的禮部尚書。清軍兵臨城下時,柳氏勸錢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沉思無語,便投降了清廷。錢去北京,柳氏留在南京。錢做了清朝的禮部侍郎兼翰林學士,由於受柳氏影響,半年後便稱病辭歸。柳如是鼓勵他與尚在抵抗的鄭成功等聯繫。柳氏並盡全力資助,慰勞抗清義軍,這些都表現出她強烈的民族氣節。
62
郁達夫認為就文學和藝術才華,柳如是可以稱為『秦淮八豔』之首。著名學者陳寅恪讀過她的詩詞後,對柳如是的「清詞麗句」十分敬佩。清人認為她的尺牘「豔過六朝,情深班蔡」。柳氏還精通音律,書畫也負名氣。1666年錢氏去世後,鄉里族人聚眾欲奪其房產,柳氏為了保護錢家產業,竟用縷帛結項自盡。惡棍們雖被嚇走,一代才女卻這樣結束了一生。柳氏死後葬於常熟虞山佛水山莊。是年其女年17歲,已嫁給無錫趙玉森編修之子。(註01) 這就是『秦淮名姬,一代才女』的一生,詩書畫才、韻律歌舞集於一身, 只可惜當時的環境沒有讓她發揮之處。明亡時,柳女又堅決抗清,義助義軍,知曉大義,無奈其夫並無遠見,也無志氣。柳氏以一介女子仗義為國,絕不屈膝,其精神、氣節真是可佩! 春日我聞室作呈牧翁:裁紅暈碧淚漫漫,南國春來正薄寒。此去柳花如夢裏,向來煙月是愁端。畫堂消息何人曉?翠帳容顏獨自看。珍貴君家蘭桂室,東風取次一憑欄。 註01 資料來源
64
柳如是
65
為了唸南京東南大學(原中央大學)的城市規劃博士班,我從台北到金陵住了四年多,金陵是我的第二故鄉吧,說起金陵來,總是懷念那裡的九月桂花香以及諸多的老師、同學與朋友。
----李常生 台北 2009/12/12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