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鄭成功 505 11 李季衡.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鄭成功 505 11 李季衡."—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鄭成功 李季衡

2 目錄 攻取臺灣 攻取台灣 長江、南京之役 家族 前期生平-少年時期 前期生平-隆武時期

3 前期生平-少年時期 1624年7月14日(明天啟四年七月十四,日本寬永元年),鄭成功出生於日本肥前國平戶島上的川內浦千里濱。父親鄭芝龍為海商及海盜首領,於中國東南沿海及日本、台灣、呂宋附近海域擁有極大勢力。鄭成功六歲之前跟隨母親住在平戶,直到父親鄭芝龍受明廷招安任官,才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晉江縣安平鎮,現安海鎮)居住讀書,該處現為安海成功小學校址。[3] 1638年(明崇禎十一年),鄭成功考中秀才,又經考試成為南安縣二十位「廩膳生」之一。1641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颺先侄女。1644年,進入南京國子監深造,拜入江浙名儒錢謙益門下;錢謙益為了勉勵鄭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表字。 同年(1644年,明崇禎十七年),「流寇」首領「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自縊於煤山;隨後明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擊破自成,進駐燕京。明遺臣遂於明太祖的首都金陵擁立福王朱由崧登基,翌年(1645年)改元「弘光」。1645年(弘光元年)農曆五月,清豫親王多鐸率軍南下,破揚州、金陵,閣部史可法等人殉國,弘光帝被俘,遭到殺害,弘光朝乃亡。 回目錄

4 前期生平-隆武時期 1645年弘光朝覆滅後,鄭芝龍、鄭鴻逵兄弟於福州擁戴唐王朱聿鑑稱帝,於同年七月改元「隆武」。[4]隆武政權成立後,鄭成功得隆武賞識,封忠孝伯、御營中軍都督,賜「國姓」朱、改名「成功」、儀同駙馬;鄭鴻逵之子鄭肇基,亦受賜國姓;[5]這就是世稱鄭成功「國姓爺」的由來。 1646年(明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起,鄭成功即開始領軍,多次奉命進出閩、贛與清軍作戰,頗受隆武帝器重。然而真正握有軍政大權的鄭芝龍,卻無意全力抗清,甚至在清軍南下福建的時候,命令仙霞關守將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將軍隊撤回隆武朝廷的所在地福州。此舉導致清軍攻入閩北時幾乎沒有遭受抵抗。 清朝大學士洪承疇為泉州武榮人,鄭芝龍同鄉,在其承諾給予三省王爵的利誘下,鄭芝龍不顧鄭成功、鄭鴻逵等人的反對,決意帶著其他幾位兒子北上向清朝投降。鄭成功勸阻父親不成,只好帶著部分士兵出走金門。鄭芝龍本以為降清之後不但得保家業,還能加官晉爵;不料清軍征閩主帥博洛背約,不但將鄭芝龍與諸子一同挾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鄭家的故鄉閩南南安。鄭成功之母田川氏當時已從日本搬至南安定居,碰上此次劫難,於戰亂中自縊身亡;鄭成功得知母親死後,更加堅定了抗清的決心。 同年(1646年,明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農曆八月,清軍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在汀州遭清軍俘虜,之後絕食不屈而亡。南明帝系旋由桂王朱由榔繼承,改元「永曆」。 回目錄

5 長江、南京之役 鄭成功勢力範圍圖 1658年(明永曆十二年,清順治十五年),鄭成功統率水陸軍十七萬與浙東張煌言會師,大舉北伐。大軍進入長江之前,於羊山海域遭遇颶風,損失非常慘重,只得暫且退回廈門。 翌年(1659年,明永曆十三年,清順治十六年),鄭成功再次率領大軍北伐,會同張煌言部隊順利進入長江,勢如破竹,接連攻克鎮江、瓜洲,接連取得定海關戰役、瓜州戰役、鎮江戰役的勝利,包圍江寧府城(原明南京)。張煌言部亦收復蕪湖一帶十數府縣,江南一時震動,百姓紛紛剪去髮辮脫去旗袍並哭聲言道時久不見大明衣冠已。後因鄭成功中清軍緩兵之計,意外遭到清軍突襲,致使明軍大敗,損兵折將,包括潘庚鍾、甘輝、萬禮、林勝、陳魁、張英等大將皆死於此役。鄭成功兵敗後,試圖攻取崇明縣,做為再次進攻長江的陣地,卻久攻不克,只好全軍退回廈門。南京之戰可說是鄭成功生涯當中最輝煌及最重要的一役,卻是先盛後衰,以大敗收場,使鄭成功的反清大業受到致命挫折。 1660年(明永曆十四年,清順治十六年),在福建海門港(今龍海東)殲滅清將達素所率水師四萬餘人,取得廈門戰役的勝利,聲威復振。[17] 回目錄

6 攻取臺灣 自從1647年1月在小金門(今金門縣烈嶼鄉)起兵抗清後,鄭軍轉戰浙、閩、粵等行省東南沿海,多次幫助明朝宗室與民眾渡海定居台灣及東南亞各地。此外,鄭成功讓華商領取鄭府令牌和「國姓爺」旗號,以幫助保護華人在海外經商時的安全;當時確有很多海外華商採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經商。 然而,統領數萬人的大軍抗清,卻始終無法取得較大的根據地,鄭成功被迫必須通過海外貿易籌備糧餉。當時荷蘭人常劫奪鄭氏和海外華人至東南亞商船,鄭成功多次派出水軍打擊荷蘭艦隊,並於1656年到1660年期間兩次警告荷蘭人,除非荷蘭人停止劫奪華人北伐南京失敗後,鄭成功所部元氣大傷,並且面臨軍糧不足的問題;為了解決大軍的後勤給養問題,鄭成功決定聽從何斌之建議奪取時由荷蘭東印度公司支配的台灣島。1661年(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鄭成功親率將士二萬五千、戰船數百艘,自金門料羅灣出發,經澎湖向台灣進軍。荷蘭當局於台島西南建有兩大防禦要塞,一為位於大員(今台南市安平區)的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二為位於台江內陸赤崁地方(今台南市中西區)的普羅民遮城(Provintia)。同年陽曆4月30日(農曆四月初一),鄭軍經由鹿耳門寮港(今台南市北區開元寺附近)登陸,意圖先求取防禦薄弱的普羅民遮城。隨後鄭軍在台江海域與荷蘭軍艦展開海戰,擊沉荷軍艦赫克特(Hector)號,取得台江內海控制權,並同時在北線尾地區擊敗荷蘭陸軍,以優勢兵力包圍普羅民遮城。不久,於陽曆5月4日(農曆四月初五)即迫使普羅民遮城守軍出降。農曆五月初五,鄭成功改赤崁為「東都明京」,設承天府及天興、萬年二縣。水道進入台江內海並於禾的商船,鄭氏將不會與荷蘭貿易[18]。 回目錄

7 攻取臺灣 鄭成功下令屯墾台灣的範圍,北達噶瑪蘭(今宜蘭縣),南至瑯嶠(今屏東縣恆春),後因大肚平埔族拍布拉(Papora)族大肚王與瑯嶠「番人」的反抗而減緩擴張;鄭成功實際的統治區域大約是從二林(今彰化縣二林鎮)到茄藤(今屏東縣佳冬鄉)的範圍之間。 攻取臺灣 回目錄

8 家族 回目錄 弟妹 鄭渡(《清史稿》作「鄭世忠」),鄭芝龍次子 鄭恩(《清史稿》作「鄭世恩」),鄭芝龍三子,字恩慶
鄭蔭(《清史稿》作「鄭世蔭」),鄭芝龍四子 鄭襲(《清史稿》作「鄭世襲」),鄭芝龍五子,號葵庵;康熙年間投誠,欽命榮祿大夫頭等兼管內閣大臣 鄭世默(見於《清史稿》),鄭芝龍六子,後與父親一同就戮 [編輯] 子女 鄭經,鄭成功長子,字元之,號式天,乳名錦。繼承父親延平郡王、招討大將軍之官爵;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的紀錄中被稱為「台灣國王」 鄭聰,鄭成功次子,字哲順,號怡堂;康熙二十二年,授三品之職 鄭明,鄭成功三子,字哲熙,號熙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職 鄭睿,鄭成功四子,字哲聖,號聖之;早卒 鄭智,鄭成功五子,字哲錫,號錫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職 鄭寬,鄭成功六子,字哲碩,號碩之;不知所終 鄭裕,鄭成功七子,字哲益,號益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職 鄭溫,鄭成功八子,字哲念,號念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職 鄭柔,鄭成功九子,字哲能,號能之;康熙二十二年,授四品之職 鄭發,鄭成功十子,字哲奮,號奮之;早卒 [編輯] 孫 鄭克臧,鄭經長子,娶陳永華之女為妻;原為鄭氏王位繼承人,但遭到馮錫範等人殺害,得年僅十六 鄭克塽,鄭經次子,幼名秦舍,字實弘,號晦堂,娶馮錫範之女為妻;繼承延平王、招討大將軍官爵,於1683年降清,受封海澄公 鄭克舉,鄭經子;鄭克塽降清後面請康熙帝准其敘官 回目錄

9 家族 妻妾 正室董氏,福建惠安進士禮部侍郎董颺先侄女;鄭經生母 另有側室莊、林、史、蔡、曾、蔡諸氏夫人 父母 父親鄭芝龍 母親田川氏 回目錄


Download ppt "鄭成功 505 11 李季衡."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