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川乌 附子 一、教学重点 二、真伪问题:名称求真、药用历史、基原鉴定、产地采制 性状特点、显微特征、 理化鉴定、草乌
二、真伪问题:名称求真、药用历史、基原鉴定、产地采制 性状特点、显微特征、 理化鉴定、草乌 三、优劣问题:化学成分、传统评价、药典标准 四、临床应用: 1、传统应用:性味功效、配伍应用、经典处方 2、现代研究:药理作用、炮制研究、现代制剂、 五、复习题
2
教学重点: 1、川乌与附子的来源和加工方法。 2、川乌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质量评价标准。 3、川乌和附子在临床应用方面的特点。
3
二、真伪问题
4
英文名:Aconite Root, Common Monkshood Root,
药材拉丁名:Radix Aconiti 川 乌 英文名:Aconite Root, Common Monkshood Root,
5
附 子 药材拉丁名: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附 子 英文名:Prepared Daughter Root of Common Monkshood
6
药用历史 川乌为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载有附子、乌头、天雄,被列为下品。 陶宏景谓:“乌头与附子同根,附子八月采,乌头四月采,春时茎叶初生有脑头,如乌鸟之头,故谓之乌头。” 《蜀本草》云:“似乌鸟头为乌头,两歧者为乌喙,细长乃至三四寸者为天雄, 根傍如芋散生者名附子,傍连生者名侧子,五物同出而异名。”
7
药用历史 乌头类生药,毒性较大,一般炮制后使用,应注意按照规定进行加工炮制;同时乌头属植物甚多,应注意与正品的鉴别。
李时珍谓:“乌头有两种,出彰明者及附子之母,今人谓之川乌头是也。春末生子,故曰春采为乌头,冬则生子已成,故曰冬采为附子,其天雄、乌喙、侧子皆是生子多者,因象命名,……其产江左山南等处者,乃本经所列乌头,今人谓之草乌头是也。” 乌头类生药,毒性较大,一般炮制后使用,应注意按照规定进行加工炮制;同时乌头属植物甚多,应注意与正品的鉴别。
8
川乌墨线图
9
【来源】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主根(母根), 附子为乌头侧根(子根)的加工品。
11
【基原鉴定】 2、叶掌状三深裂,两侧裂片再2裂。 3、总状花序顶生, 花蓝紫色,上萼片高盔状。
1、多年生草本,高60~120cm。 地下块根常4~5个连生一起, 栽培品常留2个,母根瘦长圆形, 侧生子根肥短圆锥形。 2、叶掌状三深裂,两侧裂片再2裂。 3、总状花序顶生, 花蓝紫色,上萼片高盔状。 4、蓇葖果3~5个。花期6~7月,果期7~8月。
12
【产地】 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川乌采制】 生川乌: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母根和子根分开, 母根及较小的子根晒干后为川乌。
【产地】 主产于四川、陕西等地。 【川乌采制】 生川乌: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母根和子根分开, 母根及较小的子根晒干后为川乌。 制川乌:取净川乌,大小个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加水煮沸4~6小时(或蒸6~8小时),至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晾至六成干,切片干燥即可。
13
【附子采制】 6月下旬至8月上旬采挖,母根和子根分开, 母根及较小的子根晒干后为川乌; 较大的子根, 称为泥附子,进行下列加工: 1 盐附子:取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晒晾,并逐渐延长晒晾时间,直至附子表面出现大量结晶盐霜,体质变硬为止。
14
【附子采制】 2 黑顺片:取泥附子,按大小分别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水漂,纵切成0.5cm的厚片,再用水浸漂,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取出,蒸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或继续烘干。 3 白附片:取大小均匀的泥附子,洗净,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中数日,连同浸液煮至透心,捞出,剥去外皮,纵切成约0.3cm的厚片,用水浸漂,取出蒸透,晒至半干,以硫磺熏后晒干。
15
【性状特点】 生川乌 1、不规则圆锥形,顶端常有茎痕,中部多向一侧膨大。 2、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落后的痕迹。
【性状特点】 生川乌 1、不规则圆锥形,顶端常有茎痕,中部多向一侧膨大。 2、表面棕褐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侧根及子根脱落后的痕迹。 3、质坚实,断面类白色,形成层环纹多角形。 4、气微,味辛辣,麻舌。
16
制川乌 1、为不规则或三角形的片。 2、表面黑褐色和黄褐色,有灰棕色形成层环纹,质坚脆,断面有光泽。 3、无臭,微有麻舌感。
17
盐附子: 1、呈圆锥形,长4-7cm,直径3-5cm。表面灰黑色,被盐霜,顶端有凹陷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
2、横切面灰褐色,可见多角形形成层环纹,环纹内侧导管排列不整齐。 3、气微,味咸而麻、刺舌。
18
黑顺片 2、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黑顺片 1、为纵切片,上宽下窄,厚 cm。 2、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油润具光泽,半透明状,并有纵向导管束。质硬而脆,断面角质样。
19
白附片: 无外皮,黄白色,半透明,厚约0.3cm。
20
后生皮层 石细胞 筛管群 形成层 木质部 髓 川乌横切面简图
21
川乌粉末灰黄色。 ②石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或一边斜尖,直径49~117µm,长113~280µm。
③后生皮层细胞棕色,有的壁呈瘤状增厚突入细胞腔。 ④主为具缘纹孔导管。
22
【理化鉴定】 1. 川乌或附子粉末,加亚铁氰化钾颗粒少许,再加甲酸1滴,产生绿色。
2. 川乌或附子的乙醇浸出液,加香草醛和0.5N硫酸溶液少量,在沸水浴上加热20分钟,显红紫色。 3. 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10ml与氨试液0.5ml,振摇10分钟,滤过,滤液置分液漏斗中,加硫酸液(0.25mol/L)20ml,振摇提取,分取酸液适量用水稀释后照分光光度法测定,在波长231nm处有最大吸收。
23
【理化鉴定】 4. 薄层色谱 样品制备:乌头或附子粉末2克,以10%的碳酸钠溶液湿润,加苯冷浸过夜,滤取苯液并用2%盐酸提取生物碱;酸水加浓氨水碱化,用乙醚提取总生物碱,供点样用。 对照品:乌头碱、中乌头碱和下乌头碱的对照品的混合液。 分别将样品和对照品点样于同一块碱性氧化铝G薄层板(120~140℃活化1小时)上,用乙醚-石油醚(10:1)展开16cm,碘蒸汽显色。 结果:在薄层相对应的位置上,供试品与对照品有相同颜色的斑点。
24
草乌 主要来源于北乌头 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华乌头 A.chinense Paxt.、卡氏乌头A.carmichaeli Debx.及同属多种植物的干燥块根,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北乌头
25
性状特点: 1、呈不规则长圆锥形,顶端常有残茎或不定根残基,有的顶端有一枯萎的芽。 2、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皱缩明显。
3、断面灰白色或暗灰色,有裂隙,髓部较大或中空。 4、其成分、功效与川乌类同,一般炮制后用。
26
三、优劣问题
27
【化学成分】 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下乌头碱、杰斯乌头碱、异翠雀碱、北乌碱等,此类成分是乌头的主要有毒成分。 单酯型乌头碱:如苯甲酰乌头胺、苯甲酰中乌头胺、苯甲酰下乌头胺,此类成分的毒性仅为双酯型乌头碱的1/100~1/1000;若进一步水解,则成为相应的乌头胺、中乌头胺和下乌头胺,它们几无毒性。 强心成分:去甲乌药碱、去甲猪毛菜碱和棍掌碱等。
29
【传统评价】 川乌以身干,个均匀,肥满坚实,无空心者为佳; 盐附子个大,体重,色灰黑,表面起盐霜者为佳;
黑顺片以身干,片大均匀,皮灰褐色,切面油润有光泽者为佳; 白附片片大均匀,色黄白,油润,半透明者为佳。
30
【药典标准】 2005年版药典规定: 川乌总灰分不得过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制川乌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过0.15%,含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小于0.20%。
31
四、临床应用
32
【性味功效】 制川乌: 性味:性热, 味辛,苦,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性味功效】 生川乌:性热, 味辛,苦,有大毒。归心、肝、肾、脾经。 制川乌: 性味:性热, 味辛,苦,有毒。归心、肝、肾、脾经。 功效: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麻醉止痛等。 用量:一般用制首乌,1.5-3g。宜先煎、久煎。
33
【性味功效】 附子: 性味: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性味功效】 附子: 性味:性大热,味辛、甘,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效: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主治: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 用量:3-15g。
34
【应用注意】 1 不宜与半夏、瓜蒌、贝母类、白及、天花粉同用,孕妇禁用。 2 内服宜用炮制品,且严格掌握剂量;炮制品应符合药典规定。 3 入煎剂宜先煎。
35
【应用配伍】 川乌属祛风湿药。 1 用于风湿寒痹、骨节疼痛。川乌能祛风湿,散寒止痛。尤适于寒湿较盛而痛甚者,其散寒止痛作用较附子为强。一般与防风、羌活、威灵仙配伍。本品治痹可内服,亦可外用。现广泛用于外治风湿、扭伤等关节肌肉疼痛的伤湿止痛膏即以本品配草乌、马钱子等而成。 2 用于头风头疼、偏头疼。 外感风寒头痛,常配川芎、细辛、白芷等。 3 用于中风瘫痪、痈疽肿毒、术前麻醉等。古有“附子逐寒,乌头去风”之说。 草乌:性味、功效、应用、用法及注意事项与川乌同,但毒性更大。用量 克,煎服。
36
【应用配伍】 附子属温里药。 1.用于亡阳证: 症见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脉微欲绝。附子辛热,能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且能追复散失之亡阳,为回阳救逆要药。常与干姜、甘草同用,如四逆汤; 若阳衰气脱,大汗淋漓,手足厥冷,气促喘急者,与人参同用,以益气回阳固脱,如参附汤; 若阳衰而表不固,冷汗不止者,可与炙黄芪同用,以补气助阳固表,如芪附汤。
37
【应用配伍】 附子属温里药。 2.用于阳虚证。 治肾阳不足,阳痿滑精、尿频等证,宜与熟地、山茱萸、肉桂等药配伍,如金匮肾气丸;
【应用配伍】 附子属温里药。 2.用于阳虚证。 治肾阳不足,阳痿滑精、尿频等证,宜与熟地、山茱萸、肉桂等药配伍,如金匮肾气丸; 若脾阳不足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泻,常配人参、干姜、白术等配伍,如附子理中汤; 若肾阳衰微,水气内停之身面浮肿、腰以下肿甚、尿少者,多与白术、茯苓、白芍等同用。 若心悸气短,胸痹心痛属心阳衰弱者,可配伍人参、桂枝等药。 3.用于风寒湿痹。 有良好的止痛作用,以寒湿偏盛,周身关节疼痛较甚者为宜。常与桂枝、白术等药配伍,如甘草附子汤。
38
【经典处方】 1 乌术丸(普济方):五灵脂、川乌(炮,去皮、脐)、苍术(酒浸,干)各二两,自然铜(烧熟)一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丸,温酒下,渐加丸数,服之病除。治风寒湿痹。 2 活络丹(局方):川乌(炮,去皮、脐)、草乌(炮,去皮、脐)、地龙(去土)、天南星(炮)各六两,乳香(研)、没药(研)各二两二钱。上为细末,入研药和匀,洒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日午冷酒送下,荆芥茶下亦得。治一切痛风走注,浑身疼痛。 3 神验乌龙丹(梅师方):川乌头(去皮、脐)、五灵脂各五两。为末,入龙脑、麝香,研令细匀,滴水丸如弹子大。 每服一丸, 先以生姜汁研化,次暖酒调服之,一日两服,空心晚食前服。治瘫缓风,口眼歪斜,语言不清,履步不正。
39
【经典处方】 4 乌头汤(圣济总录):乌头(生用)一两,苍术二两。以上二味水浸七日,刮去皮焙干,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两枚(擘),煎至七分,去渣热服。治冷气心腹胀满,腹脐撮痛,吐逆泄泻。 5 乌头丸(卫生宝鉴):川乌头、草乌头、天仙子、五灵脂各60g,黑豆30g。研末,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7丸,温汤下。治五风痈病。 6 大乌头煎(金匮要略):乌头(熬去皮)大者5枚,以水600mL,煮取200mL,去滓,纳蜜400g,煎令水气尽,取400mL。强人服140mL,弱人服100mL,不瘥,明日更服,不可一日再服。治寒疝绕脐痛苦,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
40
【药理作用】 1. 去甲乌药碱:能使心室血压上升,心输出量增加,降低冠脉、脑和外周动脉及全血管阻力,能显著增加离体蛙心、在位兔心和豚鼠衰竭心脏的心肌收缩力。棍掌碱有明显的升压作用。 2. 乌头碱:有镇痛、镇静、局麻作用,对心肌有明显的毒性,腹腔给药对小鼠胃癌和肉瘤S180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能抑制Lewis肺癌的自发转移。 3、次乌头碱:镇痛与镇静作用与乌头碱相同,有很好的抗炎作用,其毒性大为降低。
41
【药理作用】 3.抗炎、镇痛和局麻作用:川乌和附子及双酯型乌头碱均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局麻作用。
【药理作用】 3.抗炎、镇痛和局麻作用:川乌和附子及双酯型乌头碱均有显著的抗炎、镇痛和局麻作用。 4.中毒症状:川乌和附子急性中毒时,呼吸兴奋,流涎,运动麻痹,末梢痉挛,呕吐样开口运动,称为乌头碱症状。
42
川乌炮制方法繁多,可分为浸泡等水处理,烘、焙、煨、炮等干热处理和蒸、煮等湿热处理三种类型。
炮制研究 川乌炮制方法繁多,可分为浸泡等水处理,烘、焙、煨、炮等干热处理和蒸、煮等湿热处理三种类型。 三类方法均可使双酯型的乌头碱类成分发生水解而达到去毒目的。 水处理生物碱随水流失较多,药效受到影响; 烘等干热处理总生物碱含量影响不大,对药效影响较小; 蒸煮特别是热压蒸制处理,总生物碱含量高,双酯型毒性生物碱含量低,去毒效果好,生产周期短。
43
【现代制剂】 附子 1 四逆汤:附子(制)300g,干姜200g,甘草(蜜炙)300g。制成1000m1,每支10m1。用于阳虚欲脱,冷汗自出,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口服,每次lO-20m1,每日3次。(2000年版药典) 2 四逆注射液: 附子(制)、干姜、甘草各200g。制10000ml。每支2ml。能回阳救逆,温中散寒。用于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肌内注射,每次2-4m1。(陕西省医院制剂规范 ) 3 附子理中片:附子(制)、白术、甘草、干姜、党参各500g。每片0.5g。能温中散寒,用于胃肠衰弱,中寒腹痛,呕吐泄泻,手足厥冷。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新疆药品标准 1987年)
44
【现代制剂】 川乌: 1 关节炎丸: 川乌(醋制)500g,五灵脂(醋炒)500g。 粉碎成细粉,水泛为丸。每160g干丸用黑衣粉20g包衣即得。素丸每8粒重lg。能祛风湿,散寒邪,利关节,止疼痛。用于风寒湿痹,筋骨麻木,周身酸痛。口服,每次2丸,每日2次。风湿热痹、年老体弱、孕妇及儿童均忌服。(山东省药品标准 1986年) 2 肩周炎散: 川乌90g,草乌90g,樟脑90g。 川乌、草乌混合粉碎,过筛,再与樟脑细粉混合均匀,即得。能驱风寒湿邪。用于肩周炎。用醋调成糊状,均匀敷于疼痛部位压痛点,约0.5cm厚,外裹纱布,用热水袋热敷。每日1次。(山西中医 1986,2(2):44)
45
【现代制剂】 川乌: 3 小活络丸 川乌(制)、草乌(制)、胆南星、 地龙各180g,乳香(制)、没药(制)各66g。粉碎成细粉,每100g粉末加炼蜜 g,制成大蜜丸,每丸重3g。 用于风寒湿痹,肢体麻木,疼痛。每次1丸,每日2次。孕妇忌用。(2000年版药典)
46
复习题: 2、 熟悉川乌和附子炮制加工的意义、药材的质量标准及在临床应用上的不同。 3、 了解川乌和附子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 掌握川乌和附子的来源、主要化学成分及常见商品规格。 2、 熟悉川乌和附子炮制加工的意义、药材的质量标准及在临床应用上的不同。 3、 了解川乌和附子在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