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冷战”局面的形成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课堂小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冷战”局面的形成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课堂小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冷战”局面的形成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课堂小结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冷战”局面的形成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课堂小结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1969)主题曲《啊!朋友再见》。德军在苏德战场上惨败,迫使主力从欧洲战场逐渐后撤以保卫德国本土。在南斯拉夫境内一处跨越大峡谷的公路桥是德军某装甲部队撤退的必经之道。若顺利后撤,则不但可以保存德军的作战实力,而且大大影响在南斯拉夫境内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但倘若无法后撤,则面临被围歼的厄运。游击队派富有作战经验和指挥能力的代号为“老虎”的指挥员负责炸桥任务,而德方则由一名盖世太保高级官员接替原来负责守桥的一名国防军上校的职位,竭力防范游击队对大桥的袭击。为了炸桥,游击队找到一名工程师,此人恰恰是桥的设计者。经过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惊险曲折的斗争后,最终工程师亲手炸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桥。

2 导入   二战以后,德国及其首都柏林被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实行军事管制。1949年,在美国的策划下,德国西部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接着,在苏联的支持下,德国东部建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1948年底,柏林正式分裂为两个城市。   1961年8月12日夜,东德对西柏林边界实行封锁,架设铁丝网。到9月,高约3.5米的水泥石头墙开工建设。到1989年10月,形成全长近154千米的环绕西柏林的围墙。   柏林墙是东西方冷战的标志,是美苏冷战对抗的产物,德国由此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 德国柏林墙(Berlin Wall)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Cold War)。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双方唇枪舌剑,互有攻守,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让我们翻开战后初期的历史篇章,去了解它的来龙去脉。

3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4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5 ↑国旗 ←国徽 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 约瑟夫·布罗兹·铁托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国旗 南斯拉夫联邦 人民共和国国徽 波兰团结工会领导人瓦文萨
越南首任国家主席胡志明   胡志明(Ho Chi Minh): ~ ,出生于越南义安省南檀县金莲村,原名阮必成,参加革命后曾改名为阮爱国,1942年8月13日化名胡志明。越南共产主义革命家,越南民主共和国国家主席和政府总理,越南劳动党领袖。越南第1任国家主席( ~ ),越南第1任总理( ~ )。   列赫·瓦文萨: ~,波兰政治家、团结工会发起人之一,1990年12月22日至1995年12月23日任波兰总统。1983年获诺贝尔和平奖。   约瑟夫·布罗兹·铁托(Josip Broz Tito): ~ ,前南共联盟总书记/主席、前南斯拉夫总统、南斯拉夫元帅、南斯拉夫联邦的缔造者、共产主义者。   金日成(김일성): ~ ,原名金成柱,出生于平壤郊区万景台,父亲金亨稷,母亲康磐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劳动党总书记任总统(1946~1994)。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形势鼓舞下,战后欧亚各国人民民主力量迅速壮大,一大批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和越南等国,经过武装斗争赶走法西斯。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等国在苏军配合和帮助下,获得了解放。德国和朝鲜由于美、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或分区受降政策,东德和朝鲜走上人民民主道路。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世界意义:①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枷锁,开始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大大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极大地增强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1949年《开国大典》油画 (董希文 绘)   中国人民在中共领导下,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继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最重大的历史事件,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立简表 毛泽东 1949年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金日成 1948年9月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The 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 胡志明 1945年9月 越南民主共和国(Th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VietNam) 皮克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The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哥特瓦尔德 1948年5月 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共和国(The Czechoslovakia People's Republic) 乔治乌-德治 1947年12月 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Romania) 季米特洛夫 1946年9月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Bulgaria) 拉科西 1946年2月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The Hungarian People's Republic) 霍查 1946年1月 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Albania) 铁托 1945年11月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The Federal People's Republic of Yugoslavia) 贝鲁特 1944年7月 波兰人民共和国(The Polish People's Republic) 主要领导人 建立时间 地  区  和  国  家  名  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 1921年7月11日 外蒙古宣布独立 1946年1月15日 中国国民党政府承认 1949年10月16日 与中国建交 形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   战后欧亚两洲陆续建立起11个人民民主国家,后又扩展到拉丁美洲(古巴)。加上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形成了社会主义世界体系(战后世界格局的最大变化)。社会主义由一国发展到多国,是战后世界形势的一个巨大变化,对于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8 “铁幕演说”

9 美军航空母舰和舰载飞机   战后初期,面对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和社会主义国家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美国采取以“遏制”(实质是称霸)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所谓“冷战”,是指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政策。

10 美国全球军事部署图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11 Joseph Vissarrionovich Stalin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原姓朱加什维利,苏联第1任苏共中央总书记( ~ )。 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 Joseph Vissarrionovich Stalin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 政治家 哈里·S·杜鲁门 Harry S.Truman 美国第33任总统 ~

12 丘吉尔前往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和平砥柱”演说
温斯顿·伦纳德·斯宾塞·丘吉尔   “铁幕”实际上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所谓“高压控制”。所以丘吉尔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   “铁幕演说”是美国统治当局借丘吉尔之口发出的第一个明白无误的“冷战”信号。因此,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打响了“冷战”的第一枪,揭开了“冷战”序幕。 哈里· ·杜鲁门 S 丘吉尔前往美国密苏里州富尔敦的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和平砥柱”演说   美苏两国领导人杜鲁门和斯大林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美苏两间的冲突与对抗。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反苏反共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13 “冷战”政策

14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15 标志着“冷战”正式爆发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冷战”演说
  美国是“冷战”政策的主要制定者和执行者。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发表政府咨文,要求美国援助“受到共产主义威胁的希腊和土耳其”,并且宣称,美国要在世界一切地方与苏联和共产主义对抗,此即“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冷战”的正式开始。

16 政治表现 杜鲁门主义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 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 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杜鲁门主义实质是以维护美国的安全为幌 子,干涉各国内政,以反苏反共为借口,掩盖 其全球扩张的野心。 政治表现 华盛顿的“和平鸽”(苏联冷战宣传漫画)   美国鉴于两大阵营的对立、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对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杜鲁门主义提出背景)而形成的“杜鲁门主义”,是对苏联发动“冷战”的宣言书,同时也是美国全球扩张野心的体现。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第二次首脑会议宣告结束,“冷战”历时40余年。

17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夹板”(即马歇尔计划) 保护下的脆弱的西欧经济 经济表现   五星上将:美国特有军衔。正式设立于1944年12月,由美国国会批准,美国国会规定,美军的五星上将军衔只在战时授予。是美国军队的最高军衔,肩章上镶有五颗星徽,相当于西方其它国家的元帅军衔。美国第一次授予五星上将军衔是在1919年,最后一次是1950年。 乔治·卡特利特·马歇尔 George Catlett Marshall 美国陆军五星上将 美国国务卿 马歇尔计划的宣传画

18   马歇尔计划影响:①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解救了西欧各国的燃眉之急,巩固了西欧的资本主义秩序,防止了革命的爆发;②美国在政治上控制了西欧,在经济上向西欧输出了大量商品;③促进了西欧的资本主义国家共同反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   1947年6月5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发表学说,正式提出援助西欧(英、法、意、联邦德国为其重点)的“欧洲复兴计划”(官方名称 European Recovery Program),即为“马歇尔计划”(Marshall Plan)。1947年7月正式启动,并整整持续了4个财政年度之久。这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冷战”的发展。以“复兴欧洲”为名,试图达到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和称霸世界的目的。

19 马歇尔计划(1947年7月~1951年)

20 柏林墙——世界上最大的涂鸦 通过飞机将援助物资空运到西柏林 四国分区占领德国
  二战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分裂和冷战的标志。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1989年11月9日推倒,促进了德国统一。

21 德国的分裂

22 军事表现 北约12国成员:美国、加拿大、比利时、法国、卢森堡、荷兰、英国、丹麦、挪威、冰岛、葡萄牙、意大利。 《北大西洋公约》签约会场   为遏制苏联,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在美国的策动下,1949年4月4日,美国、加拿大、英国等12国在华盛顿签订《北大西洋公约》,宣布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简称北约。8月24日,公约生效,北约正式成立,也标志资本主义阵营的形成。

23 1949年8月24日《北大西洋公约》生效建立

24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洲首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历次扩充示意图   北约26个成员国(2007年):比利时、冰岛、丹麦、德国、法国、荷兰、加拿大、卢森堡、美国、挪威、葡萄牙、土耳其、西班牙、希腊、意大利、英国、波兰、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总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欧洲首都”)   北约成立后,美国控制了北约的“一体化”军事机构,为北约制定军事战略。实际上是把美国的军事战略作为各成员国军事活动基本原则,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并在欧洲大陆组成遏制苏联和东欧的弧形包围。经过5次扩大,北约已形成了拥有26个成员国的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25 北约 VS 华约 签订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55年)
  1955年5月11日至14日,为了对抗北约,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在华沙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称为“华沙条约”,建立了华沙条约组织(Warsaw Pact Organization)。1991年7月1日,“华约”正式解体。两大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的形成,同时也把“冷战”推向了高潮。

26 1955年华约建立

27 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示意图 华约总部所在地莫斯科
  “北约”与“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表现为政治上对抗、军事上对峙、意识形态上对立、经济上割据。这两极格局的形成,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华约总部所在地莫斯科

28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冷战”中的“热战”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 ,前苏联领导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 ),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8~1964)。   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John Fitzgerald Kennedy): ~ ,美国第35任总统( ~ ),1963年11月,在德克萨斯州达拉斯市遇刺身亡。他是美国历史上唯一信奉罗马天主教的总统。妻子杰奎琳·肯尼迪。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漫画)

29   主要的参战者除了南北朝鲜外,还包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国,以及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5个国家根据联合国的决议派小规模部队参战。苏联空军的航空兵部队与高炮部队参加了朝鲜战争防空作战。“联合国”军指挥官:麦克阿瑟、李奇微、马克·韦恩·克拉克(1952年5月12日接任李奇微)、李承晚;中、朝方面指挥官:金日成、彭德怀。 朝鲜战争( ~ )   一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与大韩民国之间的意识形态之战、国家统一之战,而美国、苏联与中国均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是两大阵营斗争的集中表现。战争于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突袭韩国开始,1953年7月27日,在板门店签署《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

30 上甘岭战役 共有19个国家参战:朝鲜、中国、韩国、美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新西兰、法国、澳大利亚、泰国、菲律宾、希腊、荷兰、比利时、哥伦比亚、埃瑟俄比亚、南非联邦、卢森堡。 抗美援朝( ~ )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派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进行的援助朝鲜抵抗美国、保卫中国安全而进行的正义战争。

31   越战是冷战中的“一次热战”,希望统一越南的北越领导人胡志明支持南方的游击队“民族解放阵线”反对南越吴庭琰政府,美国则出兵帮助南越。最开始援助南越的是美国第34任总统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第35任总统约翰·菲茨杰拉德·肯尼迪开始支持在越南作战;第36任总统林登·约翰逊将战争扩大。在第37任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执政时期,美国因国内的反战浪潮,逐步将军队撤出越南。北越军和南越共军最终打败了南越政府军队,统一了越南全境。 1979年3月越南战争(1961~1975)中攻下老山界   越南战争简称越战,又称第二次印度支那战争,现越南政府称之为抗美救国战争,为越南共和国(南越)及美国对抗共产主义的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及“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又称越共)的一场战争。越战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也是美国完败的一场战争。

32 欧亚人民民主 国家的建立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 和马歇尔计划 1.欧亚人民民主国家诞生的背景 2.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课堂小结 1.欧亚人民民主国家诞生的背景 2.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4.战后社会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和影响 欧亚人民民主 国家的建立 1.战后初期,美国对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  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 2.“冷战”的含义 3.丘吉尔发出“冷战”信号 “铁幕演说” 1.杜鲁门主义的内容 2.“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 3.杜鲁门主义的实质 4.马歇尔计划提出的背景 5.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和作用 6.“北约”、“华约”组织的建立 7.“北约”、“华约”组织建立的影响 杜鲁门主义 和马歇尔计划

33 学习与探究

34 讨论会:为什么说丘吉尔的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学习活动 讨论会:为什么说丘吉尔的演说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丘吉尔(右)在杜鲁门陪同下访美   美苏两国领导人杜鲁门和斯大林之间存在严重的猜疑和不信任,夸大了对方对本国的威胁,也加剧了美苏两间的冲突与对抗。1946年3月5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访问美国,在富尔敦发表反苏反共演说,称苏联进行扩张,“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为“冷战”的兴起推波助澜。 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35 B C A D 1.“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北约的建立
学习测评 B 1.“冷战”时代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D.北约的建立 2.下列对“冷战”政策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用经济手段援助西欧反对苏联  B.用局部战争打击亲苏势力  C.用非战争手段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  D.用联合资本主义国家手段包围苏联 3.美国推行“冷战”在经济方面的表现是(   )。  A.马歇尔计划 B.杜鲁门主义 C.欧共体成立 D.北约建立 4.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以哪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  A.苏联    B.英国    C.法国    D.美国 C A D

36 5.什么是“冷战”政策?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6.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是什么?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有哪些表现?  你对当今美国继续推行霸权主义有何认识?   答:“冷战”政策是指二战后美国针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除战争 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   根本目的是为了拖垮苏联,并进而称霸全球。   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面对所谓“共产主义威胁”和社会主义日益增 强的经济实力,美国采取了以“遏制”苏联为中心的“冷战”政策。   政治方面: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经济方面: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 划),是对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的实际运用;   军事方面:1949年,美国和西欧国家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继而把“冷 战”推向高潮。   认识:①历史进入到21世纪,美国依然依靠它强大的经济实力,推行霸权 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霸权主义是世界不安宁的主要根源;②唯有反对霸权主 义,才能维护世界和平;③青年学生要努力学习,将来报效国家,增强综合国 力,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作出贡献。

37 1989年11月9日拆除德国柏林墙(反法西斯防卫墙)的情景
史海拾贝 柏 林 墙 1989年11月9日拆除德国柏林墙(反法西斯防卫墙)的情景   二战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民主德国、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环绕西柏林的围墙,目的是隔离东德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邦德国、西德),从而阻隔东西柏林间市民的往来。柏林墙的建立,是德国分裂和冷战的标志。1961年8月12日夜始建,1989年11月9日推倒,促进了德国统一。

38 1990年10月3日两德重归统一

39 结 束


Download ppt "“冷战”局面的形成 第四学习主题 第13课 欧亚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 “铁幕演说”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课堂小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