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赤 壁 赋 苏轼
3
才华横溢的苏轼 文—— 诗—— 词—— 书、画—— “ 唐宋八大家 ” “苏 黄” “苏 辛” “宋 四 家”
4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5
苏轼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画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出身知识分子家庭,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中同榜进士,世称“三苏”,但以苏轼的影响为最大,他是北宋杰出的诗人、词人和散文家。
6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果—— 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上就要产生。”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7
林语堂在他的《苏东坡传•序》中写得十分明确而详尽:“我可以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个瑜珈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个结论也许最能表现他的特质。”
8
赋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语言上多使用骈句和对偶,手法上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和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
9
教学目标: 一、体会本文景、情、理 结合的特点 二、积累文言知识点
10
背景提示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的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壁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前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这时苏轼谪居黄州已近四年。作者无辜遇害,长期被贬,郁愤之情,实在难免。但他又能坦然处之,以达观的胸怀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不被颓唐厌世的消沉情绪所压倒。他在文中自言愁,而又自解其愁,便反映了这种复杂的心情。
11
元丰二年,苏轼因 “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黄州城外有一块红色的岩壁,相传是三国时期赤壁大战的战场。苏轼在此期间经常与朋友夜游赤壁,月下泛舟。写下了光耀 千古的前后《赤壁赋》与 《念奴娇·赤壁怀古》
12
如何学习本篇课文 抓诵读,清思路, 重感悟,多积累。
13
诵读: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体会情感 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变化? 提示: 乐 悲 乐
14
听 注 读 壬rén戌xū 属zhǔ客 窈yǎo窕tiǎo 冯píng虚御风 桂棹zhào 倚歌而和hè 横槊shuò 余音袅袅 niǎo
幽壑 hè 扁舟piān 嫠妇lí 愀然qiǎo 山川相缪liáo 舳zhú舻lú 旌旗jīng 酾shī酒 渔樵qiáo 江渚zhǔ 匏páo樽 蜉fú蝣 无尽藏zàng 狼籍jí 枕藉jiè 注 读
15
第一步:读 整体感知,把握思路,体会情感 问题一: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甚 愀然 喜而笑
16
问题二: “情随景生,景随情变”,随着情感的 发展,描写对象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提示: 清风明月 襟怀开朗 洞箫呜然 泣诉悲情 怀古伤己
寄予悲风 理至释然 主客自乐
17
整体感知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2.客与苏子的人生看法有什么不同?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3.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夜游赤壁,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客-悲观 苏子-乐观 一 (1) 月下泛舟 乐 二 (2--3) 吊古伤今 悲 三 (4--5) 阐述哲理 乐
18
第二课时
19
赤壁赋
20
第二步:讲解、分析 第一段:夜游赤壁
21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倾之茫然
22
一段的内容来画一幅《赤壁夜游图》你准备 怎样画? 朗读第一段,想象一下,假如让你以第 景物 色 彩:淡雅朦胧 整体效果:人与自
内 容:月、水、风、舟 景物 色 彩:淡雅朦胧 整体效果:人与自 外貌、神态 然之间是那样和 人物 活动 谐亲近 (体现出来的感情)
23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怀 ?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24
第二段:触景生情,由乐而悲 处理方法:寻点法
25
重点实词 倚、和、绝、缕、嫠妇 重要虚词 而 词的活用 舞、泣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 客有吹洞箫者
26
讨论: 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是什么? (1)来自客人幽怨悲凉催人泪下的洞箫声 。
(2)来自作者遭受贬谪后的苦闷,触景生情,见茫茫月色江水,产生知音天各一方之叹,在“扣舷而歌”中,已包含淡淡的哀愁。
27
词中的"美人"指什么?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28
香草美人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29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30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之悲的? 明确: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31
第三段:怀古伤时 处理方法:归纳法
32
知识点归纳纲要 一、句式 判断、被动、介宾后置、宾语前置 二、活用 三、一词多义 名词作动、名词作状、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四、通假字
属、固、得、虽、既 属痛“嘱” 冯通“凭” 缭通“缭”
33
感受鉴赏 第三段 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什么?
客是如何阐发当时的情怀的? 本段写“客”的回答,阐发了怀古伤时之情,感情色彩甚为悲伤。
34
情怀阐发 对比: 古今人物——曹操,吾与子 赤壁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 比喻:
人生短暂,感触生悲 蜉蝣(天地) 粟(沧海) 哀(吾生) 羡(长江)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理想: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现实:不可乎骤得
35
2.第三段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议论 抒情 孟德遗诗 古人事迹 主问 第三段 客答 孟德遗迹 悲之缘由 渔樵江渚 现实人生
写景 抒情 孟德遗诗 古人事迹 安在哉 主问 客答 第三段 孟德遗迹 悲之缘由 渔樵江渚 平凡渺小人生苦短 现实人生 蜉蝣天地
36
第四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阐发了自己的人生感悟。本段的感情变为喜悦。
37
2.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1)从“变”与“不变”的角度,借水的流逝,月的盈虚,来说明人个体生老病死,总在变化,人类代代相承,有时永恒的。 (2)物个有主,故人不能有非分之想,僭越之心。 (3)大自然中拥有无尽宝藏,故吾与子共同享用这份天然的馈赠。
38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第五段 1.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39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40
归纳总结 本文的艺术特色: 1.多次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2.写景、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
41
第三课时
42
(一)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而今安在哉? 何为其然也? 2.被动句 3.介宾短语后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寄蜉蝣于天地 知识归纳: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3.介宾短语后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寄蜉蝣于天地
43
(二)词的活用 1 .名词作状语 乌鹊南飞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2.名词作一般动词 顺流而东也 下江陵 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44
(三)一词多义 本来 固一世之雄也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江山险固,沃野千里 顽固 固 使…巩固 坚固
45
翻译下列句子: 译文: 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若是从它们变化的一面看,那么天地 间的一切事物,甚至不到一眨眼的工夫就 发生了变化;若从不变的一面看,万物同 我们一样是永存的,又何必羡慕它们呢?
46
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 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译文: 再说,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人, 如果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 也不要求取。
47
成语归纳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48
试一试: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风月无边的赤壁秋景图。
(示例) 夏末秋初七月十六那个凉爽的夜晚,苏轼与朋友荡桨在赤壁江面上。凉风习习,水面泛起细细的波纹。东坡一边向客人敬酒,一边吟唱起《诗经·陈风》中那首优美、高雅的《月出》: 月亮出来明皎皎呀,佳人容颜多俊俏呀! 身材苗条惹人爱呀,相思缠心好烦恼呀! 吟罢,东坡笑了,客也笑了。似乎受到人的感召,一会儿,月亮从东山顶端露出脸庞,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一时间,清风与明月交织,露珠与水光辉映。苏子与客驾一叶扁舟,飘浮在辽阔苍茫的大江之上,仿佛腾云驾雾,在空中迎风翱翔,却不知飞往何处,又仿佛离开了凡俗的尘世,进入了云遮雾绕的道教仙境……
49
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讨论:如何评价作者的观点? 谈谈对自己的启示。 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的,作者表明的观点是希望一个人不要发无病之呻吟,不要去追求那种看似超脱尘世其实却并不现实的幻想世界;而适应现实,在目前这种宁静恬适的环境中不妨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但也有负面因素,主张随遇而安也可能导致斗志的消减。 但苏轼是在走出监狱到达流放地而几乎丧失自由的情况下说这番话的,反映了他的坦荡、旷达和强烈的生活信念,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主流。
50
启示: 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积极进取,直面人生 听任天命,随遇而安
51
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