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五十七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五十七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十七课

2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顶礼 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 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 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3 所知境 第一品 观境 从总反体抉择所知 入论分支 能知识 第二品 观识 第三品 观总别 总及别之证知方式 彼识知境之方式
第九品 观现量 从总反体抉择所知 所知境 第一品 观境 入论分支 能知识 第二品 观识 彼识知境之方式 总及别之证知方式 第三品 观总别 显现及遣余之证知方式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所诠与能诠之证知方式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真实论义 相属及相违之证知方式 总说 别说 观察相属 第六品 观相属 观察相违 第七品 观相违 法相之安立 第八品 观法相 造论究竟之事宜 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现量 第九品 观现量 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比量 自利比量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他利比量

4 问:以根现量来讲,对境要有自相才可以照见其本 体, 而无我空性本来都没有本体,那怎么现量见呢?
1、瑜伽现量的对境:无我空性 问:以根现量来讲,对境要有自相才可以照见其本 体, 而无我空性本来都没有本体,那怎么现量见呢? 如果是以总相的方式来见,就不是现量了,那怎 么能照见呢? 回答: 比较 根现量照见没有瓶子的地方,实际上没有瓶子的名言可以建立,也可以说现量见到没有瓶子。因为有瓶子的话,在这个地方就完全能照见; 虽然无的法、空的法没有自相,但是我们在名言中 可以安立我不存在的真相。因为如果有我和我所, 那么在五蕴中应该完全能照见。 所以瑜伽现量的对境也即所缘缘就是无我空性。

5 2、瑜伽现量的增上缘: 一种殊胜的等持,或者说是依靠等持而产生 的修行的力量。 3、瑜伽现量的等无间缘: 见道时瑜伽现量的等无间缘是前面的无分别念;也 就是说,得一地菩萨的等无间缘就是前面的有漏 法。 一般来讲无漏法产生无漏法,有漏法产生有漏法; 但是也有特殊情况,比如说凡夫最后心的刹那的 有漏法,它可以产生圣者的第一个无漏法。 为什么?

6 问1:为什么凡夫最后心的刹那的有漏法, 可以产生圣者的第一个无漏法?
1)同类因是指对果的本体的产生起直接作用,也叫 做近取因。 所谓同类因并不一定是它(因)的颜色、形状或 者说它的形体全部跟果一模一样。 2)如果真的是这样,种子是棕褐色的,而苗芽是绿 色的,那这两者从颜色来讲就不是同类因了。 例如,烟的近取因是火,火是燃烧性的,而烟没 有燃烧性,但绝对没有无情当中产生有情的过 失。 故在瑜伽现量的因方面也可以这样分析。

7 问2:根现量的习气在阿赖耶中存不存 在? 1)无垢光尊者在《宗派宝藏论》中说,眼识、鼻识 等上面不能积习气,不能作为习气的所依;按照 唯识宗的观点,这八种识完全是分开的。 2)而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中,阿赖耶 指的是无分别的部分,阿赖耶识指的是明现部 分。这样眼识也有明现的部分,也有无分别的部 分;故从明现和它的本体的部分安立的话,我们 也承认眼识也有阿赖耶,鼻识也有阿赖耶。 3)我们造的业在眼识上不保存,只是在心识的明 清上面保存。因为如果真的在眼识上面积习 气,那么当眼识灭完了以后业也断了,业就有 耗尽的过失。所以说,应该在阿赖耶上面存 在。

8 问2:根现量的习气在阿赖耶中存不存在? 比喻1:金子可以作成耳环、项链等很多很多装饰 品,这些反体都离不开金子的本体,但是它 们并不是原来的金子。 同样的道理,阿赖耶可以分六种根识,它们 是不同反体;但是积累的善业也好,恶业也 好,它们全部存在阿赖耶上面。 比喻2:我们在雪上面倒一点墨,而墨在雪上面不可能 永远存在,在阳光的照射下它一会儿就没有 了,实际上这种墨已落在了地上; 同样的道理,在眼识上面,众生的习气可以说 已经经过,但实际上真正保留在阿赖耶上面。

9 问3:入无色定和灭尽定后还有没有意识? 阿赖耶是每一个众生在获得佛果之前一直不会断灭 的一种心识,当众生转生到无色界的时候它也存 在,当众生入于灭尽定的时候它也存在。 关于无色定和灭尽定,各种宗派的说法都不相同, 按照自宗的观点来讲它们也有一个非常细微的意 识。 比如说瑜伽士已经入定好几天了身体也不腐烂, 这说明细微的意识并没有离开。 很多教证也是这样说明的。

10 智慧 方便 如所有智 尽所有智 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智慧作因 方便为因 方便为缘 智慧作缘 善修方便及智慧,互为因缘将成就,如所尽所有本智。
真现量 第九品 观现量 法相之安立 现量 法相 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根现量 意现量 自证现量 名相之分类 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比量 似现量 瑜伽现量 智慧 方便 如所有智 尽所有智 方便为因 智慧作缘 智慧作因 方便为缘 认识自性 法相 事相各自之义 现量之果 分类 成量之理 善修方便及智慧,互为因缘将成就,如所尽所有本智。 内容 智慧之因 能立之量 彼究竟之时 三世以及一百劫,三大劫中彼究竟。 暂停偈 暂停偈 观待方便果之特点

11 善修方便及智慧,互为因缘将成就, 如所/尽所有本智。 方便(福德资粮) 如所有智 智慧(智慧资粮) 方便(福德资粮) 尽所有智
智慧之因 《量理宝藏论释》 认认真真修行串习大悲等方便与证悟无我的智慧,通过二者相辅相成的力量,以智慧作因、方便为缘将成就如所有智,以方便为因、智慧作缘将成就尽所有智。 善修方便及智慧,互为因缘将成就, 如所/尽所有本智。 我们通过认认真真修学大悲布施波罗蜜多、持戒波罗蜜多等五度的方便方法和智慧波罗蜜多 六波罗蜜多我们通过精进修持之后,就会互相成为因缘。 方便(福德资粮) 如所有智 近取因 俱有缘 智慧(智慧资粮) 方便(福德资粮) 尽所有智 近取因 俱有缘 智慧(智慧资粮)

12 佛的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是依靠因缘而产生的吗?
按照经部和有部的观点,释迦牟尼佛的智慧是依靠因 缘而产生的。 按照大乘的观点,有能遣所遣的因缘关系等不同说 法。 这里一方面在世间人面前可以建立释迦牟尼佛的智慧 是因缘产生,另一方面也可遮破外道的各种观点。 所以说,论典中所说的佛的智慧依靠因缘而产生,这 一点是成立的。 ☆ 若想详细了解这个道理,可以参阅《六十正理论讲义》以及 《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等论典。

13 这些智慧大概在多少时日中得以究竟呢?也就是说,前面所讲的三种圣者,他们的智慧需多少时间才能获得?
第九品 观现量 法相之安立 现量 真现量 法相 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根现量 意现量 自证现量 名相之分类 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比量 似现量 瑜伽现量 认识自性 法相 事相各自之义 这些智慧大概在多少时日中得以究竟呢?也就是说,前面所讲的三种圣者,他们的智慧需多少时间才能获得? 现量之果 分类 成量之理 内容 智慧之因 能立之量 彼究竟之时 三世以及一百劫,三大劫中彼究竟。 暂停偈 暂停偈 观待方便果之特点

14 三世以及一百劫,三大劫中/彼究竟。 彼究竟之时 《量理宝藏论释》
1 如果突飞猛进地精勤,那么三世当中兢兢业业积累二资将成就声闻菩提,百劫之内将圆满麟角喻的智慧,三大阿僧祇劫究竟大乘瑜伽现量。 1 三世以及一百劫,三大劫中/彼究竟。 2 2 3 3 ① 声闻: 非常非常精进的人在三世中可以获得声闻 果位,这是极利根、极精进者。 如果是钝根者,或者是不太精进者,那也 不一定,拖得也比较长。 比如说,释迦牟尼佛在世时候的有些声 闻,到弥勒佛出世的时候才获得圣果,这 种情况也比较多。

15 三世以及一百劫,三大劫中/彼究竟。 彼究竟之时 《量理宝藏论释》
1 如果突飞猛进地精勤,那么三世当中兢兢业业积累二资将成就声闻菩提,百劫之内将圆满麟角喻的智慧,三大阿僧祇劫究竟大乘瑜伽现量。 1 三世以及一百劫,三大劫中/彼究竟。 2 2 3 3 ② 缘觉: 麟角喻缘觉(指利根) 部行缘觉和住法缘觉(指钝根) 一般来讲,大多数论典里面说麟角喻缘觉根性比较猛利,这样的利根者在一百个大劫中能获得缘觉果位。 以前,荣素班智达在有些论典中说:缘觉中部行缘觉比较利根因为在大众中(就是非常嘈杂的环境中),他的修行也不受影响。

16 【住法罗汉】  (术语)六种罗汉之一。中根之罗汉止住于所证之法不退不进者。 【部行独觉】 (术语)二种独觉之一。谓声闻乘中预流一来不还三果之人或为四善根人之最利根,最后证第四阿罗汉果时,离佛边而观飞花等外缘或观十二因缘道理而独自觉者部行独觉指聚合部众而独悟证果之缘觉人。为‘麟角喻独觉’之对称。 【麟角喻独觉】 又作麟角独觉、麟喻独觉。指独居证悟之缘觉人。为‘部行独觉’之对称。 二种独觉之一。独觉,又译作缘觉。据俱舍论卷十二、俱舍论光记卷十二记载,独觉中麟角喻者,要修百大劫菩提之资粮,然后方成麟角喻独觉。以独居悟道,犹如麟之仅具一角,故称麟角喻独觉。 FROM:【佛光大词典】

17 三世以及一百劫,三大劫中/彼究竟。 彼究竟之时 《量理宝藏论释》
1 如果突飞猛进地精勤,那么三世当中兢兢业业积累二资将成就声闻菩提,百劫之内将圆满麟角喻的智慧,三大阿僧祇劫究竟大乘瑜伽现量。 1 三世以及一百劫,三大劫中/彼究竟。 2 2 3 3 ③ 菩萨: 最利根需要三个阿僧祗劫才能获得佛果; 如果是中根者,七个阿僧祗劫; 钝根者的话,三十三个阿僧祗劫。 按照经典来说明,这些圣者成就的时间有这样的差别,这是他们获得各自究竟智慧的时间。

18 三世以及一百劫,三大劫中/彼究竟。 彼究竟之时 《量理宝藏论释》
1 如果突飞猛进地精勤,那么三世当中兢兢业业积累二资将成就声闻菩提,百劫之内将圆满麟角喻的智慧,三大阿僧祇劫究竟大乘瑜伽现量。 1 三世以及一百劫,三大劫中/彼究竟。 2 2 3 3 不管怎么样,最后他们都获得佛果。 《定解宝灯论》:声闻和缘觉也入于大 乘,入大乘后经过三个阿僧祗劫等,都会 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那个时候的智 慧,在世间当中是最殊胜、最完美的,它 能照见一切万法,能断除一切所知障和烦 恼障,是无比圆满的一种智慧。

19 问题: 1、三世、百劫、三大阿僧祇劫都是针对声闻、缘觉、菩 萨的利根者而言吗?这个数目是不是定数?为什么? 懂得此理如何修行? 2、小乘最终入大乘吗?如何入大乘?

20 第九品 观现量 现量 真现量 法相 根现量 法相 智慧之因 意现量 彼究竟之时 分类 自证现量 名相之分类 认识自性 观待方便果之特点 方便薄弱二解脱,具习气故非本师,修习方便明万法,断习气故即遍知。 (反面)声闻缘觉 瑜伽现量 内容 不是究竟断证的本师 (正面)断证功德圆满的佛陀才是真正的本师 似现量 成量之理 事相各自之义 现量之果 能立之量 暂停偈 暂停偈

21 方便薄弱二解脱,具习气故/非本师, 修习方便明万法,断习气故即遍知。 观待方便果之特点 《量理宝藏论释》
作为着重修行人无我而各种方便串习薄弱的声缘二种解脱 由于仍然具有习气的缘故,他们的心含糊不清,无法步入广大利他的壮举中, 方便薄弱二解脱,具习气故/非本师, 修习方便明万法,断习气故即遍知。 声闻和缘觉具有所知障(习气)之故, 即四种不知因: 佛法深细而不知、时间久远而不知、地 点遥远而不知、分类无量而不知。 “方便薄弱”是指布 施、持戒以及大悲 心、菩提心等非常薄 弱。 “二种解脱”指的是声 闻和缘觉的解脱。 因此声闻缘觉并不是究竟断证的导师。 他们并不具有最圆满的智慧,也并非最圆满断除一切罪业,所以他们不是真正的导师。

22 方便薄弱二解脱,具习气故/非本师, 修习方便明万法,断习气故即遍知。 观待方便果之特点
真正的导师,他自己相续中已经圆满具足一切智慧和方便,并可以无误地开示给其他众生。 为何声缘不是真正的导师? 声缘方便不圆满: 《释量论》: “方便生彼因,不现彼难说。” 声闻缘觉他们自己尚且不能如实了知一切万法的真理,那摄受众生,为他人宣说,就更有一定的困难。

23 方便薄弱二解脱,具习气故/非本师, 修习方便明万法,断习气故即遍知。 观待方便果之特点 为何声缘不是真正的导师? 声缘智慧不圆满:
《量理宝藏论自释》说,他们不仅方便 薄弱,而且智慧也浅薄。因为声闻缘觉 二者只通达了一个人无我的智慧,根本 没有通达法无我的智慧。 但小乘自宗认为,只有一个圆满的无我——人无我,并且声闻缘觉都已经圆满了。他们自认为智慧已经圆满了,但是方便的菩提心还不足够,所以具有四种不知因,这一点可以成立。 故前面的两种解脱还不圆满,他们不能直接摄受有缘的众生。

24 方便薄弱二解脱,具习气故非本师, 修/习方便/明万法,断习气/故即遍知。 观待方便果之特点 《量理宝藏论释》
由于修行智慧、串习方便达到终点, 方便薄弱二解脱,具习气故非本师, 修/习方便/明万法,断习气/故即遍知。 经过漫长时间精进修行, 1 1 因而佛陀的瑜伽现量彻见一切所知的智慧了了分明, 2 (证)大乘菩萨的智慧已经圆满了,该了知 的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全部都已经通达了; 2 这一智慧就连细微的习气障也予以断除, (断)智慧通达的同时,相续中所有的无明 烦恼障和习气所知障全部都彻底断除了。 因此才堪称遍知一切、超群绝伦的本师。 所以断证功德圆满的就是佛陀,佛陀就是世间唯一的遍知,任何 学者、智者都无法与他的智慧相比,这是佛和其他果位的差别。

25 已决识及决定识,乃分别故非现量,所有瑜伽之现量,皆现量故成立量。
第九品 观现量 法相之安立 现量 真现量 法相 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根现量 意现量 自证现量 名相之分类 认识自性 瑜伽现量 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比量 似现量 已决识及决定识,乃分别故非现量,所有瑜伽之现量,皆现量故成立量。 成量之理 建立现量 事相各自之义 依此量进行取舍之理 现量之果 异生凡夫之正量,由决定性行取舍,离分别念诸圣者,由等持行经论说。 建立本体 建立过去未来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能立之量 暂停偈 建立所依能依 暂停偈 建立法相 遣于成立义之诤

26 已决识及决定识,乃分别故非现量, 所有瑜伽之现量,皆现量故成立量。 建立现量 《量理宝藏论释》 已决识与决定识二者均是分别念,
以前已经了知而再了知的已决识, 与相续当中通过不同的途径而引生出来的决定性定解, 因为这两者都有分别的缘故 因此与现量并不是同体,这一点已经讲述完毕。 现量现在无分别,已决过去乃分别, 境时缘取方式违,彼二同体岂可能? 所以它们并不是这里的瑜伽现量。 已决识和现量不可能有同体的部分 分别念和现量不可能有同体的关系 前面也已经分析过。 若谓随从根门意,见名混如无分别, 否则见觉境异体,了知外境不现实。 所以说,决定识和已决识的瑜伽现量绝对不存在。

27 已决识及决定识,乃分别故非现量, 所有瑜伽之现量,皆现量故成立量。 建立现量 《量理宝藏论释》 瑜伽现量作为正量,为什么呢?
所有瑜伽现量都属于现量,所以成立是于对境不错乱的正量。 因为它是现量的缘故。 不管是声闻缘觉的照见或者是佛菩萨的 照见,外境真相如何存在,他们的有境 就会如理如实地照见。 这样的照见方法,我们可以称之为现量。 虽然它不属于根现量和意现量当中,但 是他这里有一个特殊的现量——瑜伽现量, 因此我们称为量。

28 世间中是依靠量来取舍的,既然是依靠量来取舍,那么圣者是怎么取舍的,凡夫人是怎么取舍的?有这么一个疑问。
法相之安立 现量 真现量 第九品 观现量 法相 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根现量 意现量 自证现量 名相之分类 认识自性 瑜伽现量 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世间中是依靠量来取舍的,既然是依靠量来取舍,那么圣者是怎么取舍的,凡夫人是怎么取舍的?有这么一个疑问。 比量 似现量 成量之理 建立现量 事相各自之义 依此量进行取舍之理 现量之果 异生凡夫之正量,由决定性行取舍,离分别念诸圣者,由等持行经论说。 凡夫怎么取舍 圣者怎么取舍 能立之量 暂停偈 暂停偈

29 异生凡夫之正量,由决定性行取舍, 离分别念诸圣者,由等持行经论说。 依此量进行取舍之理 《量理宝藏论释》
1 凡夫观现世量是通过见闻觉知的忆念分来决定而进行取舍的, 异生凡夫之正量,由决定性行取舍, 离分别念诸圣者,由等持行经论说。 1 世间中还没有得圣果的,相续中还具有业障的凡夫人,他们的正量是依靠自己的见闻觉知、忆念等来决定,决定之后再进行取舍。 2 先通过现量见到 产生决定性 取舍 问:仅仅是现量能不能取舍呢?

30 先通过现量见到 产生决定性 取舍 问:仅仅是现量能不能取舍呢? 答:绝对不行。 比如说有些婴儿,他对红红的火完全能看得到,可 是因为他的决定性还没有成熟的缘故,他的手在火 里面燃烧,他也不知道取舍。把火扔出去或者不能 接触火,这样取舍的概念对婴儿来说是没有的。 对大人来讲,既能现量见到火的自相,又能产生决 定性。我们通过决定就可以知道,有水不能跨过 去,否则会淹死;有火不能接触,否则会把我的手 烧烂。有取的概念,也有舍的概念。

31 异生凡夫之正量,由决定性行取舍, 离分别念诸圣者,由等持行经论说。 依此量进行取舍之理
指的是小乘圣人还是大乘菩萨?或二者兼具? 依此量进行取舍之理 2 远离分别习气的所有住地圣者应时及时调教所化众生以及遣除非时等唯一是凭借等持力而进行的, 异生凡夫之正量,由决定性行取舍, 离分别念诸圣者,由等持行经论说。 1 2 圣者完全是以瑜伽现量的等持——能照见一切诸法的力量来取舍的。 菩萨积累资粮、增长智慧,全部是依靠等持来进行取舍的。 比如第八地菩萨以上全部是依靠等持力,不管是布施也好、持戒也好,什么都是依靠等持力来进行取舍的。 这是经论中宣说的。 佛陀在《三摩地王经》等经典里面已经讲了十万个等持。

32 世间唯一的遍知佛陀,他是依靠什么样的量来成立的?
第九品 观现量 法相之安立 现量 真现量 法相 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根现量 意现量 自证现量 名相之分类 认识自性 瑜伽现量 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比量 似现量 成量之理 建立现量 事相各自之义 依此量进行取舍之理 现量之果 世间唯一的遍知佛陀,他是依靠什么样的量来成立的? 建立本体 建立过去未来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能立之量 暂停偈 建立所依能依 暂停偈 建立法相 遣于成立义之诤

33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 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 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建立过去未来 凡夫无法测佛智
1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 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 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凡夫无法测佛智 2 用佛陀的语言来了知佛陀是遍知者 建立过去 佛是遍知 但也可通过两个推理来推知 3 我们任何一个人通过现在的修行,未来都可以成佛 建立未来 凡夫可成佛

34 佛陀既要知道现在的一切法,又要知道未来和过去的一切法,但是未来的法还没有产生,过去和未来法的自相现在绝对不存在,不存在的东西,佛陀以什么样的现量来照见?
1)克珠杰尊者在相关因明论典中说,就像佛陀福德 资粮圆满的缘故,在佛陀面前一些不清净的食物 (如马麦)已经变成了清净的美味佳肴; 同样的道理,未来、过去的一切法也是依靠佛陀 智慧资粮圆满的力量才照见的。 2)在《释量论》和《量理宝藏论》里,对佛照 见过去和未来的事实是通过比量来说明的。 同时也说了,佛陀如何照见万法的境相,以 凡夫的分别念来进行衡量非常困难。

35 佛陀既要知道现在的一切法,又要知道未来和过去的一切法,但是未来的法还没有产生,过去和未来法的自相现在绝对不存在,不存在的东西,佛陀以什么样的现量来照见?
3)我们凡夫人就像孩童一样,大人所有的想法、心 里面的各种目的,让愚痴的孩童来进行预测恐怕 有一定的困难。 比如说有一位读幼儿园的孩子,他父亲是博士, 他父亲的所作所为以及想法全部让他来衡量,恐 怕在他的智慧还没有成熟之前,这是非常困难的。

36 如同睡眠所蒙蔽的心无法测度醒觉的心一样,被所取能取所遮蔽的观现世心也绝对不能揣测具有不可思议智慧的佛陀洞晓三时方式等“是此是彼”。
建立过去未来 《量理宝藏论释》 1 如同睡眠所蒙蔽的心无法测度醒觉的心一样,被所取能取所遮蔽的观现世心也绝对不能揣测具有不可思议智慧的佛陀洞晓三时方式等“是此是彼”。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1 2 3 比喻 意义 一般入于睡眠的人 能取所取蒙蔽的凡夫人 不知道醒觉者的心 不可能如理如实了知一切智智照见、衡量万法的境界 所以说,佛陀的一切智智是不可思议的。 首先,我们可以这样确定。而且,这一点也非常需要。 佛陀到底怎么成为遍知呢?

37 《释量论》中讲,佛陀了知昆虫的数目并不是特别需要,因为并不是以这个来建立遍知的。
佛陀到底怎么成为遍知呢? 有人说: 因为我们身上有84000虫,他已 经知道了,所以佛陀是遍知 者。 因为佛陀对后来的龙猛菩萨和 无著菩萨等授记得非常清楚, 所以他是遍知者。 佛陀有神通,他能照见弟子的 相续,所以他是遍知。 《释量论》中讲,佛陀了知昆虫的数目并不是特别需要,因为并不是以这个来建立遍知的。 如果你特别喜欢神通,那你不用依止佛陀了,依止老鹰就可以了。 佛陀具有不可思议的智慧,他的智慧行境以我们凡夫人的观现世量来进行衡量,就像盲人摸象一样,得不出一个非常完美的结论。但也可通过以下两个推理来推知。

38 佛陀的智慧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推知的呢?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言词的特征→其来源肯定有一个瑜伽现量 建立过去未来 《量理宝藏论释》 佛陀的智慧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推知的呢?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1 2 然而,佛陀具有这种智慧,如果通过他所演说的言词殊胜依靠具有三清净的特点予以确定, 2 3 后代的智者通过佛陀的教言,通过阅读 《大藏经》就会认识到佛陀的智慧无与 伦比。 而一般的仙人、老鹰,或者说世间的智者等等, 他们根本不能通达这样的智慧。 历史上这么多智者的论著一一都被推翻完了,但 是佛陀的教理,尤其是他所宣讲的四谛真理,任 何人也没办法推翻,因此说词句是非常重要的。

39 佛陀的智慧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推知的呢?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言词的特征→其来源肯定有一个瑜伽现量 建立过去未来 《量理宝藏论释》 佛陀的智慧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推知的呢?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1 2 那么也就能够推出佛陀对于因对境不错乱的智慧——究竟瑜伽现量先前已经生起或获得, 2 3 言词的特征如果决定,也能了知前生。 它前面肯定有获得无我智慧的瑜伽现量,否则,这么深奥的道理怎么能说得出来呢?

40 未来我们可以出现也是依靠修习空性等法门达到圆满之后于对境最极明了从而成就瑜伽现量,如同串习贪欲与恐惧等一样。
通过推理能断定我们未来会成就瑜伽现量 建立过去未来 《量理宝藏论释》 3 未来我们可以出现也是依靠修习空性等法门达到圆满之后于对境最极明了从而成就瑜伽现量,如同串习贪欲与恐惧等一样。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1 2 3 前面的佛陀是依靠自己心的力量,经过 漫长时间地修学,在圆满福德和智慧资 粮以后才成就这样的果位; 那么,我们现在这些人也通过积累资粮, 不断地修学、串习,漫长的时间过后, 也可以获得与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的瑜 伽现量。 佛陀 串习圆满→明了彼 后学也可 串习圆满→明了彼

41 关于它是因量这一点,由遮遣他边的决定性(自性因)可以证明,修道的所依能依(稳固)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会变得殊胜。
通过推理能断定我们未来会成就瑜伽现量 建立过去未来 《量理宝藏论释》 3 关于它是因量这一点,由遮遣他边的决定性(自性因)可以证明,修道的所依能依(稳固)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会变得殊胜。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1 2 某人(有法) 通过串习圆满,可以获得与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的瑜伽现量(立宗) 所依稳固之故。 (因) 3 遮遣其他边 如果我们的所依不稳固,很有可 能现在学的在以后全部都报废; 不成立的任何因缘,在因明的推 理中根本找不到。 佛陀 串习圆满→明了彼 后学也可 串习圆满→明了彼

42 关于它是因量这一点,由遮遣他边的决定性(自性因)可以证明,修道的所依能依(稳固)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会变得殊胜。
通过推理能断定我们未来会成就瑜伽现量 建立过去未来 《量理宝藏论释》 3 关于它是因量这一点,由遮遣他边的决定性(自性因)可以证明,修道的所依能依(稳固)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会变得殊胜。 不可思议智慧者,彼之智慧无法测,言词特征若决定,亦能推知前生也。串习圆满/明了彼,遮他边定而证实。 1 2 某人(有法) 通过串习圆满,可以获得与释迦牟尼佛无二无别的瑜伽现量(立宗) 所依稳固之故。 (因) 3 而证实 但修行并不是这样,心性光明 的所依非常稳固。 佛陀 串习圆满→明了彼 在我们心的力量上,依靠前世、今世乃至后世所学的真理,逐渐逐渐会获得圆满正等觉的果位,这是成立的。 后学也可 串习圆满→明了彼

43


Download ppt "第五十七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