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十二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十二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十二课

2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顶礼 本师释迦牟尼佛 顶礼 文殊智慧勇识 顶礼 传承大恩上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3 所知境 第一品 观境 从总反体抉择所知 入论分支 能知识 第二品 观识 第三品 观总别 总及别之证知方式 彼识知境之方式
第六品 观相属 从总反体抉择所知 所知境 第一品 观境 入论分支 能知识 第二品 观识 彼识知境之方式 总及别之证知方式 第三品 观总别 显现及遣余之证知方式 第四品 观建立遣余 所诠与能诠之证知方式 第五品 观所诠能诠 真实论义 相属及相违之证知方式 总说 别说 观察相属 第六品 观相属 观察相违 第七品 观相违 法相之安立 造论究竟之事宜 决定能知量之自性 现量 第九品 观现量 抉择各自事相之义 比量 自利比量 第十品 观自利比量 第十一品 观他利比量 他利比量

4 学习因明的主要目的 就像克珠杰尊者在他的《释量论大疏》里面所讲的一样: 就是在自相续当中对佛陀生起不退转的信心,尤其 对佛陀成为量士夫,生起不退转的信心; 然后,了知佛陀所宣讲的佛法,是真正的解脱津梁。 另外,就像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讲的一样: “在我们的相续当中,有与外道相同的一些邪见和分别念,有些很明显,有些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现,但相续当中都有种子。特别是以前当过外道的,外道的种子就比较多。以后在因缘具足的时候,这种邪见就可能会产生。我们学习因明,就是要破掉这些邪见。”

5 学习因明的主要目的 就像克珠杰尊者在他的《释量论大疏》里面所讲的一样: 就是在自相续当中对佛陀生起不退转的信心,尤其 对佛陀成为量士夫,生起不退转的信心; 然后,了知佛陀所宣讲的佛法,是真正的解脱津梁。 另外,就像全知麦彭仁波切所讲的一样: “在我们的相续当中,有与外道相同的一些邪见和分别念,有些很明显,有些虽然现在还没有发现,但相续当中都有种子。特别是以前当过外道的,外道的种子就比较多。以后在因缘具足的时候,这种邪见就可能会产生。我们学习因明,就是要破掉这些邪见。”

6 论日具百德,恶慧舍畏离。虽尔慧目净,能敷智者莲。
在《释量论》的最后偈颂中,法称论师以太阳作比喻,宣讲了学习因明的五种功德,或者说五种胜利: 比喻(太阳) 喻义(因明) 它的光能焚烧世间的草木 会焚烧自他相续当中的各种外道、内道的邪见草木 它能放射出光芒 能放射出文殊菩萨所加持的陈那论师究竟密意的智慧光芒 它具足无量功德 学习因明以后,具足世间、出世间的各种各样功德,就像太阳具足百般功德一样 它能蒙蔽夜晚的鸱枭 依靠学习因明而产生的智慧,能断除世间如鸱枭般的各种邪门外道的见解和邪说,能摧毁他们的各种反驳 能使莲花开启 对佛陀和三宝具有信心的智者们的智慧莲苞,遇到因明后也会自然开启  论日具百德,恶慧舍畏离。虽尔慧目净,能敷智者莲。 ——《释量论》

7 论日具百德,恶慧舍畏离。虽尔慧目净,能敷智者莲。
当然,这五种功德主要讲学习《释量论》的功德。但 是,有许多高僧大德把它当作学习整个因明的胜利、 功德来介绍。 克珠杰等论师:《释量论》的最后偈文是萨迦班智达 为了弘扬因明而发的誓言。 全知麦彭仁波切:这个偈颂是前辈译师们的发愿。 第七世嘎玛巴秋扎江措——法称海:这是前辈大德们 所宣讲的一种誓言。 在法尊法师的译文中,并没有特别明显的说明。 不管最后的偈文是谁说的,藏传佛教的所有高僧大德都 公认,学习因明有这五种功德。  论日具百德,恶慧舍畏离。虽尔慧目净,能敷智者莲。 ——《释量论》

8 我非常希望在座的各位,或者是后代的学者,
在学习因明的时候,每一天所学的知识,所 学的道理,自己一定要通达; 通达之后,看能不能在相续当中再三地串习。 现在世间上很多人,法本上的意义,跟他的相续始终结合不起来。这样一来,永远也没办法得到利益。 有些人每天都是: 哦!这个对我没有什么关系。 但其实,直接或者间接,它是摧毁我们邪知邪见的一种妙药。

9 我们在座有些人的相续当中,存在许许多多与外道相同的邪知邪见,通过学习因明,以因明的知识就可以将它们摧毁。
有些人的相续当中虽然没有这些邪见,但如果没有 学好因明,那遇到外道或者具有邪见者,或者遇到 一些寻伺分别念比较强的人,要想让他们趋入佛门, 就成了一件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我们学习因明,的的 确确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0 能作接触等相属,所有观点一并遮。有谓枣核依铜盆,彼为俱有之相属。 有谓无常依常有,称为会合之相属。 有谓所作无常等,聚集一境之相属。
第六品 观相属 总 说 总破 破同性相属于外境上成立 相属及相违之证知 破境之相属 破彼生相属于外境上成立 观察相属 别说 别破 依此可将俱会集,差别以及差别者, 能作接触等相属,所有观点一并遮。有谓枣核依铜盆,彼为俱有之相属。 有谓无常依常有,称为会合之相属。 有谓所作无常等,聚集一境之相属。 有谓依他知他法,即是差别法相属。 有谓灭因现在果,称为连结之相属。 有谓我与所作二,则具能作之相属。 有谓眼睛见色法,乃是接触之相属。 主仆以及配偶等,皆是相属愚者说。承许外境有相属,依观一异而遮破。 若谓俱有等相属,以遣余连而理解。 俱有者等有能害,若无能害摄二中。 破其余相属 总 结 偈 建立心前相属 宣说建立相属之量 暂 停 偈 观察相违

11 依此可将俱会集,差别以及差别者, 能作接触等相属,所有观点一并遮。 破其余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我方破 凭借破外境相属的这一理证,可以将承认俱有、会合、聚集、差别、差别者、能作、接触等相属的所有观点一并推翻。 依此可将俱会集,差别以及差别者, 能作接触等相属,所有观点一并遮。 1 2 3 1 2 3 4 4 6 7 6 7 依此可将俱会集,差别以及差别者,能作接触等相属,所有观点一并遮。 ①有谓枣核依铜盆,彼为俱有之相属。②有谓无常依常有,称为会合之相属。 ③有谓所作无常等,聚集一境之相属。④有谓依他知他法,即是差别法相属。 ⑤有谓灭因现在果,称为连结之相属。⑥有谓我与所作二,则具能作之相属。 ⑦有谓眼睛见色法,乃是接触之相属。⑧主仆以及配偶等,皆是相属愚者说。承许外境有相属,依观一异而遮破。若谓俱有等相属,以遣余连而理解。 俱有者等有能害,若无能害摄二中。

12 依此可将俱会集,差别以及差别者, 能作接触等相属,所有观点一并遮。 破其余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我方破 凭借破外境相属的这一理证,可以将承认俱有、会合、聚集、差别、差别者、能作、接触等相属的所有观点一并推翻。 依此可将俱会集,差别以及差别者, 能作接触等相属,所有观点一并遮。 依靠破同性相属和彼生相属的所有理证, 可以破斥外道所承认的:俱有相属、会合 相属、聚集相属、差别相属和差别者相属, 以及能作相属和接触相属等。 这些关系,可以一并破完。

13 破其余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那么这些观点究竟是指什么呢? 下面,对这些观点一个一个地作广说:外道到底是怎么承认的?我们对这些观点怎么样遮破? 在自释当中,对外道的观点, 还是有比较广地遮破; 而在蒋阳洛德旺波尊者的讲义 当中,只是归纳性地遮破,并 没有一个一个地遮破。

14 有谓枣核依铜盆,彼为俱有之相属。 破其余相属——破俱有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有的宗派说:所谓的俱有相属,是指诸如枣核依于铜盆,本体不同、时间相同的事物虽然不是同性相属与彼生相属,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所依与能依的关系,因而叫做俱有相属。 有谓枣核依铜盆,彼为俱有之相属。 1 外道:诸如枣核(枣子)放在铜盆里面,这就是俱有相属。 因为这两者是不同的物质,故同体相属不可能; 二者在同一个时间当中存在,故彼生相属也不可能。 但这两者没有关系也不可能,因为一个物体依靠另一个物体的缘故,所以,它们之间有一个能依所依的关系。 这种能依所依的关系,应该成为俱有相属。

15 ①水果跟器皿之间,在同一个时间当中没有任何关系
破其余相属——破俱有相属 遮破并建立自宗 ①水果跟器皿之间,在同一个时间当中没有任何关系 即第一刹那的果实和第一刹那的器皿之间,不可能有任何关系。 ②第二刹那的果实跟第一刹那的依靠处,这两者的关系:俱有缘器皿对果实起到一个不掉下去的作用 器皿对它来讲,成为俱有缘。 以果实前面自己的本体,作为近取因; 第一刹那 第二刹那 所谓俱有缘,对事物的差别法起作用(让其不掉下去); 而近取因,对事物的本体起作用。

16 ①在同一个刹那当中,桌子跟茶杯没有关系。
破其余相属——破俱有相属 遮破并建立自宗 又比如桌子上放茶杯 ①在同一个刹那当中,桌子跟茶杯没有关系。 ②如果茶杯第二刹那间存在,它自己前面刹那的本体就作为近取因,桌子就作为俱有缘。 桌子作为俱有缘 它自己前面刹那的本体就作为近取因 第一刹那 第二刹那 桌子对茶杯的本体没有绝对的作用,所以不是真正的因; 而对它的差别——不掉下去、不落下去,这样的作用叫做俱有缘的作用。

17 ①在同一个刹那当中,桌子跟茶杯没有关系。
破其余相属——破俱有相属 遮破并建立自宗 又比如桌子上放茶杯 ①在同一个刹那当中,桌子跟茶杯没有关系。 ②如果茶杯第二刹那间存在,它自己前面刹那的本体就作为近取因,桌子就作为俱有缘。 桌子作为俱有缘 它自己前面刹那的本体就作为近取因 第一刹那 第二刹那 依靠俱有缘而产生的东西,可以叫做所生, 它们之间有能生所生的关系。 世间也有这样的说法: 依靠田地和肥料(俱缘 因)可以产生豆子。 地水火风 种子 豆子 俱缘因 近取因

18 破其余相属——破俱有相属 遮破并建立自宗 故枣核、铜盆两者, 如果从同一时间的角度来讲,什么关系都没有。 如果从不同时间来讲,它们之间有一种关系。 并不是你们所说的俱有相属, 也没有必要安立俱有相属。 实际上,它就包括在彼生相属当中。 法称论师的观点: 所有的相属,要么同性相属,要么彼生相属。 所以,外道这样的分类,实际上多此一举,没有必要。

19 有谓无常依常有,称为会合之相属。 破其余相属——破会合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另有派系声称:檀香树等无常“别”法依于树的常恒所依“总”的关系是会合相属。 有谓无常依常有,称为会合之相属。 2 树木总法 外道:檀香树等无常别法和常有的树木总法,应该是会合在一起的。 比如,金瓶的别法是无常的东西,金瓶别法实际上依靠瓶子的总法。 外道认为总、别之间有常和无常之 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叫做会合相属。 外道认为有一种总法存在,或叫总, 或叫有支,或叫聚法。 瓶子总法

20 破其余相属——破会合相属 遮破并建立自宗 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不合理的。 因为我们这个世间上, 具有实体的常法是不存在的; 依靠它的无常别 法也不可能存在。 比喻 喻义 常法跟无常的法连在一起 如石女的儿子跟牦牛结婚一样 常法 石女的儿子 无常法 牦牛 因此,这种会合相属在名言当中也是不存在的,更不要说在真实义当中了。 它也不可能包括在彼生相属和同性相属当中。

21 有谓所作无常等,聚集一境之相属。 破其余相属——破聚集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还有宗派宣称:所作、无常与声音相属等是异体法汇集于一个事物上,因此是在一个外境上的聚集相属。 有谓所作无常等,聚集一境之相属。 3 外道:所作、无常、声音,这三个异体法实际上聚集在一个事物上面,因此,这叫做外境上的聚集相属,就是在一个外境上聚集的相属。 比如项峰、牛角、四个蹄子,这三个法 聚集在一个动物上面,人们称之为黄牛; 所以,不同的几个物体,聚合在一个本 体上,这就是聚集相属。

22 破其余相属——破聚集相属 遮破并建立自宗 这种聚集相属根本没有必要。 我们前面观察同性相属的时候,就已经驳斥过了。 在真正的外境上,所作、无常、声音,这三个法的实体不可能单独存在。 它们之间的相属也不可能存在,一个法不可能自己对自己相连 在实际的外境上,这样的聚集相属是不存在的

23 若谓依他之他法,即是差别法相属。 破其余相属——破差别法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也有宗派论师承许说:依靠不同他体来了知他法,就像通过手杖而了解持杖者一样,这是差别法相属。 若谓依他之他法,即是差别法相属。 4 外道:存在一种差别法相属,即依靠他法来了知另外一个法,比如通过手杖来了解持杖者。 门口放着某人的手杖 持杖者在这 车在 人在 通过其他法来了知这个人的特征,这叫做差别法相属。

24 从同一个时间的角度来讲,手 杖和持杖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破其余相属——破差别法相属 遮破并建立自宗 这种差别法相属根本没有必要。 门口放着某人的手杖 持杖者在这 从同一个时间的角度来讲,手 杖和持杖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手杖并不是人当中产生的 人也并不是手杖里面产生的; 而这两者,又并不是同体的关系 第一刹那的手杖 第二刹那的持杖者 从相续的角度来讲,它们之间 有一种俱有缘的能生所生关系。 了知 所以,手杖与持杖者的关系, 也可以包括在彼生相属当中, 没有必要单独安立。

25 有谓灭因现在果,称为连结之相属。 破其余相属——破连结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灭尽之因与现在之果虽然不会同时存在,但它们二者的关系需要由取名相联,这叫做连结相属。 有谓灭因现在果,称为连结之相属。 5 外道:过去的因一旦灭尽,现在的果就会出现,所以现在的果与过去的因之间,应该有一种东西在联系。 【破斥】 这个观点,我们前面已经破完了。 对方认为的连结相属, 如果是常有,那它不能连结; 如果是无常,已经成了无穷。 连结相属,我们在名言当中也不能承认,没有任何必要。

26 有谓我与所作二,则具能作之相属。 破其余相属——破能作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另外也有人发表看法说:常有的我与其所作的伸屈等无常形态二者之间存在着能作相属。 有谓我与所作二,则具能作之相属。 6 外道:神我是一种常有的法(数论外道:我是有情法;胜论外道:我是无情法)。它有自己的作用,如四肢伸出来、收回去等;我和作用之间有一个能作的关系。 【破斥】 所谓的常我,在名言的正量当中不能成立。 即使在名言当中,这种关系也不存在

27 有谓眼睛见色法,乃是接触之相属。 破其余相属——破接触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还有些人说:诸如眼睛看色法之类的事物,是一种接触相属。
7 外道:依靠外境的色法能产生眼识,也就是说,我们的眼根能见到外境,这两者之间有一种接触关系。 眼识 接触 【破斥】 依靠眼根(增上缘)和外境色法(所缘缘) 而产生眼识,那这个属于在彼生相属当中。 在同一个时间当中,眼根不可能与外面的色 法接触。

28 主仆以及配偶等,皆是相属愚者说。 破其余相属——破关系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此外,也有人说,诸如,杜鹃与燕子,是主仆关系,天鹅与黄野鸭是配偶相属……愚者们众说纷纭。 主仆以及配偶等,皆是相属愚者说。 8 外道:诸如,同一个时间当中的国王和大 臣,或者杜鹃与燕子,他(它)们 之间有主人和仆人的关系; 丈夫和妻子,还有天鹅和黄野鸭等, 他(它)们之间有一种夫妻关系。

29 破其余相属——破关系相属 遮破并建立自宗 如果是同一个时间,人与人 之间的关系是没有的。 如果是不同时间,两者之间 有能生所生的关系。 比如:仆人(俱有缘)照 料国王的生活,给国王提 供好的饮食、衣服, 对国王(果)的差别 法方面起到一些作用 妻子(俱有缘)在吃穿 方面对丈夫照顾得很好 对丈夫(果)后来的 健康起到一些作用 这叫做俱有缘与果的关系,可以包括在彼生相属当中。

30 破其余相属 遮破并建立自宗 除此之外,世间人们所承认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心、感情等,在 真正的外境上绝对是不存在的。 这些全部是分别念、用自己的实执来安立的。 如果真正知道万法唯心造,尤其所谓的关系在外面的事物当中不存在,那就能断除许许多多的贪执。 《集量论自释》: 外道所承认的这些道理没有任何意义,所以,为了断除外道所承认的这些执著,而造了《集量论》。 《定量论》: 实际外境当中,所谓的相属绝对不存在,所有的相属全部是心假立的。

31 破其余相属 遮破并建立自宗 实际上,不说我们中观和一些密法的 修行,从因明的角度来讲,人与人之 间也好,或者任何人与物质之间,在 事物的本体上没有任何关系。 所谓的关系,只不过是对它的差别法起作用,而成为 一种俱有缘,就像水对青稞的差别法起作用一样。 但这也只是在我们分别念安立的情况下才存在; 如果分别念没有安立,那关系就不成立。

32 承许外境有相属,依观一异而遮破。 破其余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下面将这所有观点综合在一起加以破斥:承认外境上存在相属,是他体法不可能有一体相属、是一体法则自己与自己不可能相属的道理按照前文中的观察已经遮破完毕。 承许外境有相属,依观一异而遮破。 总而言之,上面所讲到的,各种不同、众说纷纭的外道观点,我们通过一个理证就能一并破除。 观察一体或者他体 二法不容有一体,一体相属亦不容, 如果是他体,任何一个他体事物,它都安住在 自己的本体当中,绝对不会有混杂的情况; 如果是一体,那自己对自己相连,在世间当中, 这也是不能得到承认的。

33 若谓俱有等相属,以遣余连而理解。 破其余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对方辩 假设辩方说:俱有等关系虽然在外境上不存在相属,但如果按照你们的观点以遣余来衔接的话,心里便能明白是相属。 若谓俱有等相属,以遣余连而理解。 如果对方认为 在外面的事物上,我们并不承许这些关系; 但俱有相属等各种观点,实际上与你们佛 教所承认的遣余方式完全相同:与境也有 一定的关系,与分别念也有一定的关系。

34 俱有者等有能害,若无能害摄二中。 破其余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驳:承认俱有者等神我与作用等假立的相属存在着能害量,因此不能算得上是相属。
我方破 驳:承认俱有者等神我与作用等假立的相属存在着能害量,因此不能算得上是相属。 俱有者等有能害,若无能害摄二中。 你们已经承认,在外境当中根本不可能存在实有的相属 你们外道承认的,有正理违害的关系就不能承认。 所有相属都包括在同性相属和彼生相属当中 比如常有和无常有会合的相属; 我和我的作用,有能作的相属; 还有,因果之间的连结相属。 这些关系,不要说在实际真理当中不存在, 就是在世间的名言中也是不存在的。

35 俱有者等有能害,若无能害摄二中。 破其余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我方破 如若只是承认能依与所依、“总”与“别”之类的相属,无有能害,这种情况在心前虽然成立,但均可以包含在两种相属当中,而不该另行分类。 俱有者等有能害,若无能害摄二中。 如果没有任何违害,比如刚才前面的部分相属(差别法相属、接触相属),我们佛教也可以承认。 但这些相属可以包括在彼生相属和同性相属当中,没有必要像外道一样,在这两种之外又分出很多很多。

36 其他相属 颂词 破斥 俱有相属 有谓枣核依铜盆,彼为俱有之相属。 可以包括在彼生相属当中 差别法相属 有谓依他知他法,即是差别法相属。 接触相属 有谓眼睛见色法,乃是接触之相属。 关系相属 主仆以及配偶等,皆是相属愚者说。 聚集相属 有谓所作无常等,聚集一境之相属。 可以包括在同性相属当中 会合相属 有谓无常依常有,称为会合之相属。 在名言当中也是不存在的 连结相属 有谓灭因现在果,称为连结之相属。 能作相属 有谓我与所作二,则具能作之相属。

37 此处“若谓如何有能害……”一个偈颂本是自释中失落到本颂中的,而不应当归属在颂词里。
破其余相属 《量理宝藏论释》 此处“若谓如何有能害……”一个偈颂本是自释中失落到本颂中的,而不应当归属在颂词里。 依此可将俱会集,差别以及差别者, 能作接触等相属,所有观点一并遮。有谓枣核依铜盆,彼为俱有之相属。 有谓无常依常有,称为会合之相属。 有谓所作无常等,聚集一境之相属。 有谓依他知他法,即是差别法相属。 有谓灭因现在果,称为连结之相属。 有谓我与所作二,则具能作之相属。 有谓眼睛见色法,乃是接触之相属。 主仆以及配偶等,皆是相属愚者说。承许外境有相属,依观一异而遮破。 若谓俱有等相属,以遣余连而理解。 俱有者等有能害,若无能害摄二中。

38 相属及相违之证知 法称论师已弃之,多数恶念愚者取, 服呕吐药所吐物,除非犬外谁食用? 第六品 总破 总 说 观相属 破境之相属 观察相属
总 说 总破 相属及相违之证知 破境之相属 观察相属 别说 别破 总 结 偈 建立心前相属 宣说建立相属之量 暂 停 偈 法称论师已弃之,多数恶念愚者取, 服呕吐药所吐物,除非犬外谁食用? 观察相违

39 法称论师已弃之,多数恶念愚者取, 服呕吐药所吐物,除非犬外谁食用? 暂停偈 《量理宝藏论释》
承许两种相属以外其他相属的所有外道观点,法称论师早已遮破完了。 法称论师已弃之,多数恶念愚者取, 服呕吐药所吐物,除非犬外谁食用? 法称论师在因明七论当中,已经通过详细 的理证进行了观察: 在外境的一切事物上,不存在任何相属; 所有的相属全部是以心来安立的。

40 法称论师已弃之,多数恶念/愚者取, 服呕吐药所吐物,除非犬外谁食用? 暂停偈 《量理宝藏论释》
如果依然认可其余相属,那么显然已舍弃了因明七论的所有正理,而且,对于法称论师予以否定、抛弃的多数恶分别念,诸愚笨之人又反过来欣然接受,这实在成了令人呵责的对境,比如,不幸的患者服下呕吐药,结果他们向外呕吐出来的东西,除了狗以外谁会去食用呢? 法称论师已弃之,多数恶念/愚者取, 服呕吐药所吐物,除非犬外谁食用? 比喻 喻义 饿狗 因明前派的有些论师、随顺外道观点的个别论师 吃了一些呕吐药后,吐出来的不净物 接受法称论师早就已经破完了的观点——说外境当中存在这个相属、那个相属

41 法称论师已弃之,多数恶念愚者取, 服呕吐药所吐物,除非犬外谁食用? 暂停偈 萨迦班智达运用尖刻的语言,来批评这些论师的原因是什么?
克珠杰大师也经常用比较尖刻的语言,比如说无 明的眼翳,已经覆盖了智慧的眼;邪见的迷醉药, 已经迷惑了自己的心。 无垢光尊者在《七宝藏》当中,对一些持邪见者, 也经常用这种语言来呵责。 必要性:有些慈悲的上师,如果他的语言一点都不 严厉,那对下面的弟子,不一定起到很大的作用。

42 虽然相属在外境当中不存在,但是依靠心的衔接,这两个相属还是可以存在的。
第六品 观相属 总 说 分别念境之前依,世间名言而分摄,前后分别而衔接,立照了境应相属。 相属及相违之证知 心如何连结之理 破境之相属 观察相属 别说 虽然相属在外境当中不存在,但是依靠心的衔接,这两个相属还是可以存在的。 遣除于彼之诤论 总 结 偈 建立心前相属 宣说建立相属之量 观察相违

43 分别念境之前依,世间名言而分摄, 前后分别而衔接,立照了境应相属。 心如何连结之理 《量理宝藏论释》
不同外境自相不可能有相属,而在遣余分别念的有境前,按照世间名言,瓶子的一个自相,从遮遣非大腹、非刹那、非因缘所生三个角度而在心里浮现瓶子、无常与所作三个反体,它们均可归属在一个本体当中,这是同性相属。 分别念境之前依,世间名言而分摄, 前后分别而衔接,立照了境应相属。 1 2 1 2 在不同外境的自相上,这两种相属绝对不可能存在; 但在我们分别念面前可以这样安立。比如, 柱子 柱子的无常 柱子的所作 断除了非大腹的反体 建立了柱子 断除了非刹那的反体 建立了刹那无常 断除了非因缘所生的反体 建立了所作 在分别念面前,这三者可以分开建立,也可以归摄在一个柱子上面(同性相属就可以成立)

44 分别念境之前依,世间名言而分摄, 前后分别而衔接,立照了境应相属。 心如何连结之理 《量理宝藏论释》
不同外境自相不可能有相属,而在遣余分别念的有境前,按照世间名言,瓶子的一个自相,从遮遣非大腹、非刹那、非因缘所生三个角度而在心里浮现瓶子、无常与所作三个反体,它们均可归属在一个本体当中,这是同性相属。 分别念境之前依,世间名言而分摄, 前后分别而衔接,立照了境应相属。 1 2 1 2 但这种成立,并不是说柱子、瓶子、照相机 三者,既可合在一起,也可分开。 实际上,柱子的本体、所作、无常三者,分 开也可以,结合也可以。但这并不像牦牛、 山羊、饿狗三者结合在一起,然后又分开。 只有在分别念的前提下,才可分开或归摄。 这种观点不但符合实际道理,而且世间人们也可依此承认。

45 分别念境之前依,世间名言而分摄, 前后分别而衔接,立照了境应相属。 心如何连结之理 《量理宝藏论释》
诸如,分为异体的火与烟,以前者为因、后者为果的分别念加以连结而安立为彼生相属,通过这种关系能够建立照了境,因此立为相属合情合理。 分别念境之前依,世间名言而分摄, 前后分别而衔接,立照了境应相属。 火 烟 依靠火而产生烟。 如果没有火,就不可能有烟。 那么火和烟,实际上有无则不生的实体。 这一点,首先要有因和果, 但因和果的关系,是我们以分别念来安立的。

46 分别念境之前依,世间名言而分摄, 前后分别而衔接,立照了境应相属。 心如何连结之理 《量理宝藏论释》
诸如,分为异体的火与烟,以前者为因、后者为果的分别念加以连结而安立为彼生相属,通过这种关系能够建立照了境,因此立为相属合情合理。 分别念境之前依,世间名言而分摄, 前后分别而衔接,立照了境应相属。 这种关系如果在事物的本质上安立,就根本不能成立。 但是,在分别念面前,一定要有这种关系。 有了这种关系,我们就可以运用它来进行推理: 依靠推理,照了境自相的火,也会得到。 山上有烟的缘故,一定会有火。 或者 所作的缘故,这个柱子无常。 通过这种推理能明白柱子是无常的体性。

47 分别念境之前依,世间名言而分摄, 前后分别而衔接,立照了境应相属。 心如何连结之理 《量理宝藏论释》
诸如,分为异体的火与烟,以前者为因、后者为果的分别念加以连结而安立为彼生相属,通过这种关系能够建立照了境,因此立为相属合情合理。 分别念境之前依,世间名言而分摄, 前后分别而衔接,立照了境应相属。 所以,这两个推理是没有任何错误的。 而且,如果没有夹杂分别念,这两个推理就无法展开。 虽然在外境的事物上没有任何相属, 但在结合分别念的前提下,以分别念来衔接 的时候,彼生相属和同性相属就非常合理。 如果这样的关系没有,世间当中的交流、判 断、论证,就无法展开。

48 请思考: 总法和别法到底是什么相属?

49


Download ppt "第三十二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