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心 电 图.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心 电 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 电 图

2 一.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 (一).心电发生的原理与心电向量概念

3 1.心电发生的原理: 图1.心肌细胞受刺激后的除极过程以及所产生电位与检测电极位置的关系.
( ) – – – – – – – – – – – – – – – S – – – – – – – – – (1)心肌细胞静止时 (2)心肌细胞受刺激 (3)心肌细胞完成刺激 (复极状态) (除极过程) (除极状态) A ㈠ ㈩ C 除极方向 B 除极方向背离电极 除极方向先对向电极后背向电极 除极方向对向电极

4 图2.心肌细胞复极过程 ㈩ 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心肌细胞完成刺激 (4)复极过程 (5)复极状态 (除极状态) ㈩ ㈠ A 复极方向 C B

5 图3.游离人体心脏的除极和复极顺序 除极方向 复极方向

6 2.心电向量的概念: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的影响因素: )心肌细胞数量; )探查电极的位置与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 )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图3);这种既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 图3.检测电极方位与心电除极方向: 除极方向

7 图4.综合向量的形成原则及心电向量环: A B C A B C B B A A C

8 (二).临床心电图 R 窦房结 P J T 房室结 Q S P PR QRS ST T 示意图 2.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PR间期 QT间期 心脏特殊传导系统 示意图 2.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9 3.QRS波群命名: qRs qR Rs R Qr rS RS rsR‵ QS rSr‵

10 3.导联体系: ( 1).常规心电图导联 12个,分 ①肢体导联:包括双极肢体导联Ⅰ、Ⅱ、Ⅲ和单极肢体导联 aVR 、 aVL 、 aVF 。 aVR 、 aVL Ⅱ Ⅲ aVF

11 3.导联体系: ② 胸前导联:属单极导联。各导联分别按其正极部位称为V1 、 V2 、 V3 、 V4 、 V5和V6。 ① ② ④ ⑤ ⑥

12 图5:肢体导联心电图为额面心电向量环在各有关导连轴上的投影
avL avR II avF III I

13 图6.胸前导联心电图为横面心电向量环在各有导连轴上的投影
V6 V5 V4 V3 V V2

14 二.心电图检测内容及临床数据 (一).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 压 mv 0.04S 时 间 坐 标

15 (一)心电图图形描绘和检测 =60/(P-P间距) 心律不齐时:取3或6秒时程数心动周期数来计算平均心率。 1.各波段时程与心率的检测
心律齐时: 心率=60/(R-R间距) =60/(P-P间距) 心律不齐时:取3或6秒时程数心动周期数来计算平均心率。 2.各波段振幅的检测

16 时程和振幅的检测举例: 时限

17 3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1).概念 电轴左偏 300 轻度左偏 ± 电轴右偏 +900

18 3.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2).检测方法. ①目测法:看 Ⅰ、Ⅲ 导联的主波方向。 Ⅰ Ⅲ 电轴 不偏 电轴 左偏 电轴右偏

19 (2).检测方法. ② 振幅法 ③查表法 ·Ⅰ · Ⅰ· Ⅲ · Ⅲ ·

20 (3).临床意义 心电轴在00 – - 300,称为“电轴轻度左偏”;
正常人的心电轴可变动于00-900。 心电轴在00 – - 300,称为“电轴轻度左偏”; 达-300 –-900者称为“电轴左偏”,见于横位心(肥胖体形、妊娠晚期及高度腹水等)、左室肥厚及左前分支阻滞等。 心电轴达+900—+1100,则称为“电轴轻度右偏” ,见于正常垂位心、右室肥厚等。电轴>+1100者称为“电轴右偏”,见于重症右室肥厚及左后分支阻滞。

21 4.心电图图形循长轴转位 正常时: 顺钟向转位: 逆钟向转位 V1 V V V V V6

22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1 V V V V V6 正常心电图

23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1. P波 方向在Ⅰ 、 Ⅱ 、aVF 、 V4 ~ V6导联中均向上, aVR 中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导致或低平均可; P波宽度不超过0.11s; 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不超过0.25mV,胸导联不超过0.2mV 。 2. P-R间期 ~ 0.20s 3. QRS 波群 (1)时间 ~ 0.10s 最宽不超过0.11 s (2)波形和振幅 正常人V1 、V2导联多呈 rS 型, V1 的R波一般不 超过1.0mV。V5、V6导联可呈qR 、 qRs 、 Rs或R型, R 波不超过2.5mV。在 V3、V4导联, R波和S波的振幅 大体相识 ,V1的R∕S大于1。 aVR导联的QRS主波向下 ,可呈QS 、rS 、rSr或 Qr型,aVR的R波一般不超过 0.5mV。aVL的R波小于1.2mV, aVF的R 波小于2.0mV。

24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3) Q 波: 正常的Q波振幅应小于同导联中R波的1/4,时距应小于 0.04s(唯Ⅲ、aVR 、aVL导联可能稍超过 ),V1导联中不应有q波, 但可呈QS型。 4. J点 一般在等电位线上。 5. ST段 ST 段下移不应超过0.05mV;ST段上升在V1~V2导联中不超过0.3mV,V3不超过0.5mV,V4~V6与肢体导联均不超过0.1 mV。 6. T 波 (1) 方向:在正常情况下,T波的方向大多和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Ⅰ、Ⅱ、 V4~V6导联向上,aVR向下,Ⅲ、aVL、aVF、V1~ V3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但若V1的T波向上,则V2~V6导联就不应再向下。 (2)振幅:除Ⅲ、aVL、aVF、V1~ V3以外, 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25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7. Q-T间期 Q-T的正常范围应为0.32~0.44s。由于Q-T受心率的影响较大,所以常用校正Q-T间期,即 Q-Tc= Q-T/ R-R Q-Tc最大值为0.44s。 8. U波 T波之后 S出现的一个振幅很小的波,其方向一般同T波一致。U波明显增高常见于血钾过低。

26 总 结 心电发生的原理和心电向量的概念(了解)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及其导联体系(掌握) 心电图图形的描绘及检测(掌握)
总 结 心电发生的原理和心电向量的概念(了解)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及其导联体系(掌握) 心电图图形的描绘及检测(掌握)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与正常值(熟悉)


Download ppt "心 电 图."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