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2011年安徽省《考试说明》解读会暨省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分析评估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2011年安徽省《考试说明》解读会暨省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分析评估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1年安徽省《考试说明》解读会暨省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分析评估会
南京华普教育研究所 2011年安徽省《考试说明》解读会暨省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分析评估会 合肥一中 张同侠

2 一、2011年华普·安徽省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历史试题分析
1.历史试题的命题依据和指导思想 2.试卷的信息统计 3.总体评价

3 一、2011年华普·安徽省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历史试题分析
1.历史试题的命题依据和指导思想 (1)2010年我省高考历史学科的考试要求与考试内容。教育部考试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2)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 (3)结合第一轮复习的进度和特点,坚持考查基础知识,难易程度适中,提高高考能力的命题原则,科学命题。

4 2.试卷信息统计(重点班58人,普通班64人) 题号 答案 错选项人数(人) 总错误率 系数 项 重点 普通 12 D A 44 31 B
1 C 4 19 81.1% 0.19 13 2 5 13.1% 0.87 14 3.3% 0.97 15 23 28 9 7 77.9% 0.22 16 52 51 6 96.7% 0.03 17

5 2.试卷信息统计(重点班58人,普通班64人) 题号 答案 错选项人数(人) 总错误率 系数 项 重点 普通 18 C A B 3 D 2
B 3 D 2 4.1% 0.96 19 7 1 8 24 29 59% 0.41 20 4 21 4.9% 0.95 22 15 13 5 11 52.5% 0.48 选择题均分 重点班 28.09 普通班 27.06 总均分 27.54

6 题号 均分 难度系数 学生答题普遍存在的问题 重点 普通 各问 合计 35 (1) 5.16 4.75 0.62 0.49 概括似是而非,答案缺乏条理和逻辑;重课本而忽略材料;审题不严,不能抓住“内部原因”作答。 (2) 6.38 5.56 0.50 多往三个代表方向上靠;锐减和壮大阶段只看到一个时段;回答原因较单一,主观原因很少答出;壮大原因丢分严重。 (3) 3.21 2.73 0.37 答题缺乏要点,写成一段话;将革命建设时期仅仅理解为建设时期;照抄原文,不知从材料中归纳总结;同一意见反复表达。

7 题号 均分 难度系数 学生答题普遍存在的问题 重点 普通 各问 合计 36 (1) 4.05 4.03 0.67 0.55 直接引述原文现象较普遍;语言表达能力较低,无法对材料原词句稍作变通;审题不认真,要求回答“出现”原因,多将政府支持作为出现原因;没有做到序号化、段落化。 (2) 6.10 6.14 0.61 影响部分归纳不全面,对中国影响丢分较多;语言表达较随意;部分书写不工整,字迹潦草;答不出实质,只看到问题表面。 (3) 6.12 4.41 0.44 背景中“二战与经济危机教训”几乎没人答出;影响中“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多数遗漏;说明部分答不全。

8 3.总体评价 作为二模前的一次联考卷,总体质量较高,在材料选取、题目设置和参考答案的语言表达等方面均有些独具匠心之处;在试卷总体难度控制及非选择题中各设问的梯度安排等方面均显示出很成熟的命题技术。 (1)命题材料相对新颖,通过材料创设新情境,设计新问题,如第15、16和第22题。 (2)能力要求的层次性较好,在考核目标上将夯实基础和提升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如35和36题,既考查了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查了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审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9 15.李时珍说:本草“虽曰医家药品,其考释性理,实吾儒格物之学。”即认为研究本草为格物之学。在明清时期的科学著作中,还有不少是以“格致”作为书名的。这说明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思想
A.包含了“科学”的因子 B.鼓励探究科学真理 C.是古代科学发展的动力 D.使真理与道德统一 16.光绪十五年(1889)九月,张之洞明确指出:“就外洋富强之术统言之,则百工之化学、机器、开采、制造为本,商贾行销为末。”这表明张之洞 A.认识到外国富强的根本所在 B.经济思想符合时代潮流 C.仍坚持传统的“抑商”思想 D.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10 (3)体现了史鉴功能和对高考方向的把握。如第35和36题,能够结合中共成立90周年和世界金融危机等热点问题,把握高考方向。并且将借鉴苏共亡党和金融体系稳定等历史经验教训有机融入试卷中,有效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考查。 (4)充分展示了安徽文综历史卷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特点。 (5)试卷难度系数是0.55,总体难度控制相对合理。

11 36、(28分)货币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后期,由于商业贸易兴盛,货币流通量增大,市场上已感到移转铜钱的困难,于是社会信用制度逐渐发展。这些社会信用制度为解决川蜀铁钱与交换的矛盾提供了信用基础和手段,从而产生了北宋时期的“交子”,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到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设置“益州交子务”。 ——彭信威《中国货币史》 根据材料一,分析纸币出现的原因有哪些?(8分)

12 材料二(罗斯福)新政中很重要的一项是暂时放弃金本位,这直接导致了世界白银市场的价格大涨,白银每盎司价格从1932年的0.27美元上涨到1933年4月的0.45美元,到1935年更升至0.67美元。罗斯福的政策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复苏,却“意外”地伤害到了大洋另一端脆弱的中国经济。白银涨价让中国的银元快速增值,这和我们现在人民币升值的意义是一样的,直接导致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优势顿失,商品出口大幅减少,而在国内则诱发了金融和工商业动荡,大量白银外流、原材料价格跌落、消费市场陷入低迷。 ——郎咸平《新帝国主义在中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放弃金本位制的背景和目的。当时中国“意外”受到伤害,主要说明了什么?( 8分)

13 ——巴曙松《欧洲货币单一化进程与世界金融体系的新发展》
材料三 近百年来,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不断演变,表现如下: 时 期 演 变 1870—1914年间的古典金本位时期 19世纪下半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l5—1945年间的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成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的国际货币格局。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的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着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 一种新型单一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交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巴曙松《欧洲货币单一化进程与世界金融体系的新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 形成的背景及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世界货币金 融体系的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12分)

14 二、考纲的变与不变(预测) 变化:选修:明治维新不考; 考宗教改革。

15 不变: 难度适中; 能力要求较高; 重视新材料的运用,新情境的创设; 体现“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16 三、两年安徽历史卷体现的特点 1、以三大史观统领全卷,彰显大气 2、立足于地方特色,显现自主命题 3、体现新课标体系,打破传统框架
4、控制试题的容量,讲求图文并茂 5、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6、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17 三、两年安徽历史卷体现的特点 1、以三大史观统领全卷,彰显大气 全球史观 近代化史观 文明史观

18 文明史观 民主与法治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两大基石;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体现物质文明演进的历程,感悟不同经济制度,经济活动的共存与竞争, 建立起以追求公平和效率为目的价值观念. 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历程;从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历程中,感悟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要性.

19 09.17.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10.18.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 《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 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0 09.36.(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 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原因成及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 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 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

21 10.35.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系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 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 加大科技投入?(10分)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 对这种“潜在的危险”?(10分)

22 近代化史观 是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线索,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点强调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思想:科学化、理性化 法治代替人治; 公民代替臣民; 商品经济代替自然经济。

23 10.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 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 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 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这 表明农奴制改革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24 10.3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 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 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 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关11个国家……使团回国以后, 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 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l2个 国家。该使团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 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 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 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25 三、两年安徽历史卷体现的特点 1、以三大史观统领全卷,彰显大气 2、立足于地方特色,显现自主命题
这种以地方史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史主干知识是比较不错 的命题方法,其作用远不在于题目本身。试想一下,当 大家做历史第一题接触的是本省的、身边的信息事物, 那该是多么的亲切,一定会在紧张的高考氛围下放松很 多,无疑是考场上的一颗定心丸。

26 10.12.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 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 出土的是  12.下列四图反映了安徽省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属行政 区划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27 三、两年安徽历史卷体现的特点 1、以三大史观统领全卷,彰显大气 2、立足于地方特色,显现自主命题 3、体现新课标体系,打破传统框架

28 世界现代史一题未考,主观题全是中国史内容, 比例严重失调,试卷命制很不合理。
2010年历史高考考点分布 表1:考点大纲版分布表 史别 题别 中国史 世界史 古代史 近代史 现代史 选择题 12 、13 、14 15 、16 17 、22 18 、19 、20、 21 主观题 35 36 36(3) 世界现代史一题未考,主观题全是中国史内容, 比例严重失调,试卷命制很不合理。

29 以必修为考查主体,注重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 兼顾选修部分,感觉考点分布很合理,命题设 置有的放矢,十分成功。
2010年历史高考考点分布  表2:考点新课标分布表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 修 选择题 14、15、16 12、13、17、21、22 18 19、20 主观题 36 35 以必修为考查主体,注重政治史和思想文化史, 兼顾选修部分,感觉考点分布很合理,命题设 置有的放矢,十分成功。

30 三、两年安徽历史卷体现的特点 1、以三大史观统领全卷,彰显大气 2、立足于地方特色,显现自主命题 3、体现新课标体系,打破传统框架
4、控制试题的容量,讲求图文并茂 这两年安徽卷历史试题选择题数量从全国卷时的12道 减少至11道,而且传统上的最后60分的“大题目”消失 了,被分散到小题目中去了。这样一来,无形中缩减 了试题的容量,感觉上即“少了很多”,做起来自然更 加得心应手。

31 三、两年安徽历史卷体现的特点 1、以三大史观统领全卷,彰显大气 2、立足于地方特色,显现自主命题 3、体现新课标体系,打破传统框架
4、控制试题的容量,讲求图文并茂 图文并茂。从多种素材命题,包括考古出土物照片、 柱状图、漫画、地图、股票等多种图片素材进行命 题设置。

32

33 三、两年安徽历史卷体现的特点 1、以三大史观统领全卷,彰显大气 2、立足于地方特色,显现自主命题 3、体现新课标体系,打破传统框架
4、控制试题的容量,讲求图文并茂 5、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既注重中外历史的的横向比较, 又注重中国古代, 近代,现代对外交往的比较.

34 10.35.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相继走上近代化道路; 而在甲午战争中,中国却败于日本。
为了劝阻西方列强以“修约”为借口要挟中国,清政 府聘用卸任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率使团于1868年2月 至1870年10月访问了欧关11个国家……使团回国以后, 由于人微言轻,对政府决策没有产生什么影响。 1871年12月至1873年9月,日本政府为了修改不平等 条约、“求知识于世界”,派岩仓使节团访问欧美l2个 国家。该使团从各个方面加深了对西方近代文明的认识 和理解。 ——摘编自王绍坊《中国外交史》、伊文成等主编《明治维新史》等 (1)中日两国使团的出使目的、成员组成有何不同? 由此分析两国统治集团对近代化的态度。(10分) (2)联系两国使团出访的史实,运用所学知识, 比较这一时期中日两国近代化的主要差异。(12分)

35 09.36.(3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南宋和清朝前期外贸机构的名称,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南宋外贸的具体作用和清前期外 贸政策的直接后果。(10分) (2)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原因成及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10分)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 成的主要原因。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 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

36 10.36.(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者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影响。(8分)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某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种变化?(8分) (3)概括轮材料一、二三所反映的不同时期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12分)

37 三、两年安徽历史卷体现的特点 1、以三大史观统领全卷,彰显大气 2、立足于地方特色,显现自主命题 3、体现新课标体系,打破传统框架
4、控制试题的容量,讲求图文并茂 5、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6、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在考生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基础上,突出了对考生能力的考查。这些材料题要求考生通过对全新的历史材料进行解读,运用多种思维能力和必要的答题技巧,寻找正确选项。

38 三、两年安徽历史卷体现的特点 1、以三大史观统领全卷,彰显大气 2、立足于地方特色,显现自主命题 3、体现新课标体系,打破传统框架
4、控制试题的容量,讲求图文并茂 5、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6、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只会“死读书”、不求甚解的考生显然不能适应历史学科的高考要求,这样的能力考查符合当代提倡的新课程理念。

39 09.16.抗战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 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
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20.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 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 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A.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40 四、复习的策略 1、充分利用考纲,夯实基础 2、注重“中外关联,古今贯通” 3、突出三大史观,重新整合教材 4、关注乡土历史
5、训练解题技巧

41 四、复习的策略 1、充分利用考纲,夯实基础 基本概念、时空定位、基本史实、 基本线索、基本观点

42 充分利用好《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历史课程标准的重要性一点都不亚于教科书。一 般说来,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每句话都分为两部分 ,前一部分是对基本史实的表述,后一部分是对 该史实进行价值判断。 例如, “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我 们研读历史课程标准.主要就是从这两方面进 行,因为高考命题也不外乎是从这两方面切入的。

43 [例] 在“新航路的开辟”地图中,线路1和线路2分别 是哪个航海家的航线? ( ) A.达·伽马 哥伦布 B.麦哲伦 哥伦布 C.迪亚士 麦哲伦 D.哥伦布 麦哲伦 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这一“转折”主要是指( )。 A.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B.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开始联为整体的历史 C.封建主义开始向资本主义时代过渡 D.欧洲经济发展逐渐超过亚洲而成为世界重心

44 基本概念 例1. (2008上海)“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例2.(2008广东单科)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例3.(2008江苏单科)“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

45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 区别:小农经济VS集体生产 自然经济VS商品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 区别:经济基础不同 生产资料公有制VS生产资料私有制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区别:经济调节手段不同 计划调节VS市场调节

46 分封制 郡县制 血缘 地域 划分基础 权力来源 独 立 性 影 响 世袭 皇帝任免 强 弱 易分裂 利统一

47 时空定位 09.16、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采访” 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 C.中共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 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48 09.17.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 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D.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

49 22.19世纪30年代以后,欧美文学的主流着力于表现社会生活、关注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批判社会罪恶。属于这一文学主流的名著是
A.《大卫·科波菲尔》 B.《老人与海》 C.《巴黎圣母院》 D.《等待戈多》

50 时空定位:粗线条掌握时间线索 建立起科学的时间观仍然是新课程的追求,但新 课程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对同学们记忆大量历史
时间的要求。只要能够把握重大历史事件之问的 先后顺序就可以了,而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 生时间,结束时间,并不需要准确记忆。 这样做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减轻大家的学习负 担;二是把复习的重心放在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 特征上。

51 粗线条掌握时间线索 以五四后的中国为例 1、从五四运动到国民大革命的失败(1919年5月~1927年7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国民大革命时期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共成立 1924年 国民革命

52 2、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七七事变之前(1927年8月~1937年7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八七会议 秋收起义 上井冈山 土地改革 被迫长征 遵义会议 西安事变

53 3、从七七事变到抗战胜利(1937年7月~1945年8月),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时期
4、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1945年9月~1949年9月),解放战争时期

54 5、从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12月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是人民政权的巩固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前三年,巩固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  53—56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          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53__57一五计划   54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55 6、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到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时期
中共八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年的三年经济困难 7、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

56 8、从1976年10月“文革”结束至今,是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76__78年,两年徘徊 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南巡讲话 十四大 2001加入世贸

57 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和基本观点 要学好历史科,基本史实、基本线索和基本观点还是非常重要的。在旧课程高考中,由于全国只有一套历史教科书,所以命题的内容和线索很容易捉摸,而目前全国有四套历史教科书。这就给命题者带来了很大困惑,因为从命题原则上是不能够偏向任何一套教科书的,力求让使用每种教科书的学生都能够顺利答题,做到公平公正。这就要求我们对四套教科书中共同涉及的知识内容加以特别的关注。 以必修一为例

58  基本线索 以必修一中国史为例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的趋势。 (2)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1840年至l900年间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线索,中国军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线索。

59 (3)近代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胜利 太平天国运动的线索,辛亥革命的线索,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线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线索。 (4)现代中国政治建设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国政治建设的线索,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线索,“一国两制”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线索。

60 (5)现代中国对外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线索,中关和中日关系的发展线索。

61 基本观点 以必修一世界史为例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基本观点 以必修一世界史为例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②罗马法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

62 (7)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①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②德国、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采取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式,但国家的真正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

63 (7)欧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③法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由于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同样强大,同样不肯妥协,导致国家政体频繁变更,社会长期动荡。 ④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三权分立制度开创了世界的先河,有力地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

64 (8)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②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在世界上第一次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65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①美苏争霸造成了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世界格局明显由两极化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③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向明显增强,世界形势呈现出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66 四、复习的策略 1、充分利用考纲,夯实基础 2、注重“中外关联,古今贯通”

67 中外关联,古今贯通 1)注意同一时间段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同方向 2)注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出现的历史现象或 历史事物 3)注意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对中外国家的 不同影响。 4)针对性的找一些试题加以训练。

68 1)注意同一时间段东西方文明发展的不同方向
以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的文明发展走向和明朝中后期的 中国社会和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西方社会为例

69 文明具有多样性 不同文明之间应相互尊重 政治制度的选择要适合国情 民主取代专制是必然的趋势 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 统一——专制主义 海洋文明
大河文明 经济 政治 思想 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 城邦——民主政治 统一——专制主义 民主 开放 专制 保守

70 探究:从雅典各个时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中,我们
可以看出雅典民主有哪些特点?这与中国古代封 建专制制度有何不同? 雅典民主制度 中国封建专制制度 提示: 皇帝主权 君主专制 封建等级森严 人民主权 直接民主 公民内部平等 公民大会 轮番而治 皇位世袭 终身制 开放公职 法律至上 皇权至上 陪审法庭 探究:东西方文明发展的源头有何不同? 这对我们有何启示?

71 1. (8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文“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该书提到:“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这里说的是:暴君夏桀残民以逞;不配做民之主,推翻夏桀的成汤才是民主 (1)材料一中“民主”和“民”以及材料二中的“任何人”分别是指什么?(3分) (1)最高统治者,被统治者,(2分) 有限定的公民(除奴隶、妇女、未成年人、外邦人以外的居民)(1分)

72 材料二 雅典民主政治家伯利克里在一次演讲中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足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个人才能。”(摘自《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说明材料二中“民主”的含义。根据伯利克里的说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5分) 人民主权,(2分)少数服从多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人唯贤。(3分)

73 明朝中后期的中国社会和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西方社会
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西方社会 明朝中后期的 中国社会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新航路开辟推动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自然经济占主导;商品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政治 民族国家兴起,天主教大一统神权统治受挑战;早期殖民(西、葡)开始 封建专制强化,封建社会衰落 思想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兴起,人文主义思想发展 宋明理学占统治地位,推行文化专制; 早期启蒙思想出现

74 2)注意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出现的历史现象或
历史事物 以近代中、日、俄改革,东西方法律制度为例

75 近代中、日、俄改革 改革 开始时间 改革前面临的危机 结果与影响 日本明治维新 1868年 幕府统治危机 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对外扩张
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1年 农奴制危机 成为资本主义国家,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清政府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 内忧外患 改革失败,危机加重

76 关于改革的认识: 改革的成败因由往往与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根本因素)及改革派和保守派力量对比等因素有关。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革除社会的弊症、促进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 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人民愿望的进步改革,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改革必然涉及某些人的私利,会遭到一些人反对; 一切改革是成功还是失败,不看改革者的个人结局如何,而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否得以维持

77 法律 本质 观念 作用 罗马法 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强调法律面前自由人的平等 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罗马国家 秦律 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东西方法律制度 法律 本质 观念 作用 罗马法 维护奴隶主统治的工具 强调法律面前自由人的平等 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罗马国家 秦律 维护地主阶级统治的工具 强调等级,体现人治 压制反抗,激化矛盾 权利法案 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 强调平等,体现法治 巩固资产阶级统治,标志君主立宪制建立

78 3)注意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事物对不同国家 的不同影响。 以经济大危机和儒家思想为例

79 经济大危机对各国的影响 经济大危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美英法 德 日 苏 联 法西斯道路 利工业计划完成

80 中外各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李 贽:态度: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理学占统治地位,伪道学盛行
李 贽:态度:挑战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理学占统治地位,伪道学盛行 洋务派:态度:统治地位不可动摇 原因:地主阶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洪秀全:态度:把西方基督教义、农民平均主义、儒 家大同思想相结合

81 中外各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康有为:态度:借助儒家思想的权威来宣传西方资本 主义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原因:资产阶级软弱性(阶级局限)
减少改革阻力(斗争策略) 新文化运动时期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态度:全盘否定 原因:历史:儒家思想历来是封建统治的思想支柱 现实: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82 中外各时期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文革:态度:否定:“批林批孔” 启蒙思想家:态度:推崇儒家思想 目的:以此抨击法国的君主专制、
      目的:以此抨击法国的君主专制、 宗教愚昧,倡导理性 产生分歧的原因:阶级立场不同 所处时代不同 个人经历不同 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儒家思想与现实的联系: 中华民族复兴的软实力、民族精神;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

83 四、复习的策略 1、充分利用考纲,夯实基础 2、注重“中外关联,古今贯通” 3、突出三大史观,重新整合教材

84 ① “文明史观”:强调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现代文明认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同等重要。
② “全球史观”: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它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方面观察历史。“全球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这一转变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标志其基本完成。它与经济全球化有关,它以“社会空间”不是以“国家空间”作为审视历史的基本单位。 ③ “近(现)代化史观”:是以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为纵向发展线索,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工业化进程是其核心,重点强调人类历史纵向发展的历程。

85 突出三大史观,整合教材 农耕文明 中国古代: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2、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及特点 3、古代中国文化 世界古代:
4、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5、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86 突出三大史观,整合教材  工业文明 一、经济:工业化、市场化 1、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 3、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 5、近代中国工业化的曲折发展 6、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87 二、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1、世界民主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1)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 2、中国民主政治的艰难历程 (1)中国近代追求民主反对专制的斗争 A、反侵略斗争 B、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对外关系

88 三、文化:科学化、理性化 1、近现代世界思想、科学、文艺的发展 (1)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2)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辉煌 (3)19世纪以来的文艺 2、近现代中国思想、文化、生活的变迁 (1)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2)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3)20世纪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89 四、复习的策略 1、充分利用考纲,夯实基础 2、注重“中外关联,古今贯通” 3、突出三大史观,重新整合教材 4、关注乡土历史

90 关注安徽乡土历史 1、安徽历史名人如大禹、老子、庄子、管仲、曹操、华佗、毕升、包拯、朱熹、朱元璋、胡雪岩、李鸿章、胡适、陈独秀、陶行知、邓稼先、汪道涵等。 2、在安徽大地发生的重大事件。如洋务运动、刘邓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农村改革等。 3、徽商和晋商。 ……

91 庄 子 战国时期宋国蒙 (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92 老子、庄子思想不同 客观唯心主义vs主观唯心主义 朴素辩证法vs相对主义 (转化、无条件)(无差别) 哲学: 主张: 小国寡民、无为而治vs放弃现实、精神自由

93 孔子、荀子“礼”比较 孔:重教化 荀:重制裁(法) 孟子、荀子思想比较 异:孟:性善论 荀:性恶论 —对统治者提出仁政要求 —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 同:民本思想:孟:民贵君轻 荀:君舟民水 对统治者提出道德要求:孟:仁政 荀:仁义、王道

94 管 仲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安徽颍上人 少贫,为维持生计 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 到齐国,几经曲折 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丞相
管 仲 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 军事家,安徽颍上人 少贫,为维持生计 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 到齐国,几经曲折 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丞相 被称为“春秋第一相” 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95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改革 ①内容:大力发展农工商业, 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 采取“相地而衰征”的政策,即根据土地多少 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实质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②作用:促进了政治的进步和经济、 军事的发展壮大。

96 朱元璋

97 朱元璋时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 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监察。三司分别隶属与中央有关部门。
①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朱元璋时废行省设三司:布政司、都指挥司、按察司 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监察。三司分别隶属与中央有关部门。 影响: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也随之扩大。 ②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朱元璋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直接对皇帝负责。 创立内阁 :明太祖时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确立 明宣宗时授予阁臣票拟权 影响: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98 ③凤阳花鼓词体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 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自从土地还家后,幸福生活万年长。 自从包 地包产后,家家生活变大样。

99 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 城市 1、初步改革 ——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经营方式改变 家庭承包责任制 大集体 意义 乡、镇、村居委会
管理方式改变 人民公社 中心环节 管理体制上 所有制上 分配上 城市 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 增强企业活力 意义 2、深化改革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0 汪道涵 1915——2005年 安徽嘉山县(今明光市)人 “文革”期间遭受迫害 1991年出任海协会会长 参与中央对台工作的 重大决策和部署
1933年参加革命工作 “文革”期间遭受迫害 1991年出任海协会会长 参与中央对台工作的 重大决策和部署 致力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101 香港问题 新 界 1898《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九龙 1860《北京条约》 香港岛 1842《南京条约》

102 澳门问题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 1887年,葡萄牙政府与清政府签定《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强占了澳门地区。 dang

103 台湾与大陆关系的变化 1.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形成地方割据;
3.1684年设台湾府,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5.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在与大陆分离50年后重归祖国怀抱。 6.1949年,大陆解放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逃亡 台湾,形成台湾与大陆暂时隔离的状态。

104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年 份 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年元旦 停止炮击金门 1987年
年 份 两岸关系的发展 1979年元旦 停止炮击金门 1987年 倡议实行“三通”;台湾政府允许人民赴大陆探亲并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1990年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 1992年 九二共识达成 1993年 汪辜会谈 2005年 2008年12月15日 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大陆 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全面启动,宣告两岸“三通”时代来临。

105 阻碍因素 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某些外国反华势力;

106 吴敬梓 1701~1754年 安徽全椒人 清代小说家 所作《儒林外史》成为我国 古典讽刺小说中的杰出作品。

107 知识链接 1、明清小说产生的背景: 从宋元话本发展而来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扩大。
2、成就: ①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 《西游记》《红楼梦》 ②揭露政治黑暗、官场腐败的力作: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3、特点: 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 在反映社会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 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 (必修3第44页)

108 李鸿章 (1823~1901) 安徽合肥人 中国晚清军政重臣 淮军创始人和统帅 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109 知识链接 ①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创办的洋务企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民用)、江南制造总局(军事) ( 必修2第29页) ②中体西用的思想:
以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来挽救江河日下的封建统治。(必修3第69页) ③ 甲午中日战争中避战求和政策: 黄海海战北洋舰队遭受损失后,下令保船避战, 让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内, 不许巡海迎敌,日军趁机控制黄海制海权。 ④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影响(略) (必修1第26——27页)

110 试题链接 答案:B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 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采用选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答案:B

111 程长庚 (1811~1880) 潜山人 幼年随父入京 始崭露头角 为三庆班老生首席演员 同光年间任三庆班主 被称为徽班领袖、 京剧鼻祖

112 知识链接 1、我国戏曲发展历史: 原始社会:原始歌舞 春秋战国:出现优伶(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元朝:元杂剧把中国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明朝: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主要的文化生活内容,昆曲流传甚广 清代:京剧形成 2、京剧的形成发展: ①产生的原因:昆曲逐渐脱离群众,日趋衰落;地方戏极受人民的喜爱; ②概况:道光年间,徽剧和汉剧互相融合, 兼收昆曲、秦腔及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形成了一个新剧种,后来称为京剧; 同光年间走向成熟。逐渐成为全国流行的一个剧种, 民国以来又逐步走向世界 ③代表人物:以程长庚、谭鑫培为代表的“同光十三绝”。 ④特点是: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伴奏乐器众多; 化妆都有一定的脸谱;表演形式多样;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表演还有一定程式等。 (必修3第48页)

113 试题链接 京剧的“京”指的是下列哪个朝代的京城? A 汉 B 唐 C 宋 D 清 答案:D

114 陈独秀 ( ) 安徽怀宁人 新文化运动的 主要领导人之一 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

115 知识链接 一、新文化运动 背景: ①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②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③思想基础——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政治状况——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复辟帝制,人民强烈反对 ⑤直接原因——袁世凯为复辟造舆论,掀起尊孔复古逆流,旧思想、旧道德卷土重来。 兴起: ①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绩溪人)等 ③活动基地:北京大学 ④主要阵地《新青年》

116 主要内容:核心是民主和科学 ①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味、迷信; 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③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 ④十月革命后,竭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影响: 性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1、积极方面 ①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使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 ④民主、科学得到弘扬,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⑤促进了文化平民化,推动了国民素质的提高。 2、局限性: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

117 一、新文化运动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条件 内部条件:阶段基础——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工人运动发展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 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诞生标志——中共一大(1921、7)(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参会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张国焘、李达等13人。 会议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了党的名称; 决定党的中心工作为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意义: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这“新”是指: ①从此中国革命有了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 ②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③从此中国革命走上了新道路,由旧民主主义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118 试题链接 答案:A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 发刊辞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
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答案:A

119 邓稼先 (1924年—1986年) 安徽怀宁人 著名核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两弹元勋”

120 知识链接 两弹一星 概念:两弹一星”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成就:①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②1966年,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③1967年,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 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④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意义:①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它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载人航天技术: 神州5号、6号、7号

121 周学熙 (1866~1947) 安徽东至人 北洋政府财政总长 实业家 与南方实业家张謇齐名 有“南张北周”之说。

122 知识链接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时间:1912—1919年(一战期间) 原因: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辛亥革命和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实业求国”思潮的影响。 表现:新建厂矿和资本增多,轻工业发展较快, 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影响: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为新文化运动奠定阶级基础 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转变奠定了阶级基础。 (必修2第33页)

123 胡雪岩 (1823~1885) 安徽绩溪人 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 的中国著名徽商

124 知识链接 ①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特点: 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 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②徽商:从经营盐业起家;积累起商业资本后扩大经营范围,插手生产领域并经营典当等金融活动;活动范围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诸国。 ( 必修2第 页 )

125 试题链接 材料一 明代徽州商人余丈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 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
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又市隙地数十亩为义冢, 以安乡人之不克葬者,所费不啻万缗,捐四千全建石桥以围水口, 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 临财不苟取,遏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 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 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徽商的优良品质。 答: 勤俭致富,乐善好施,注重诚信(或声誉)等。

126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M.Godtey)指出:“在史籍中并
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 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 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 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 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 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根据材料二, 指出“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 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的依据。 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 答:依据:商人经商积累的财富主要 用来买田置地和用于子女科举入仕, 使得商人的 财富没有转化为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本。 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 儒家思想、科举入仕的深远影响等。

127

128 四、复习的策略 1、充分利用考纲,夯实基础 2、注重“中外关联,古今贯通” 3、突出三大史观,重新整合教材 4、关注乡土历史
5、训练解题技巧

129 材料解析题要带着问题看材料,看着材料想教材。要善于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长的分段找,短的分句找,找材料与问题的相关点,找问题与教材的相近点, “结合所学知识”指的就是教材,当材料观点与教材不一致时要以材料为准,材料题的答案尽量从材料中来。回答问题要着重审题,要善于把一个大的问题分解成几个小问题,做主观题要关注每一个问题的赋分,分值大的多写,分值少的少写。在时间和空间允许的前提下,主观题的答案鼓励多写。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基本史实+意义或影响),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开放式的问题可自由发挥,但大的观点不能错。

130 后期的有限训练要突出三个方面:基础性;适应性;适量性。抓住三个环节:有的放矢,重点突出;分析不足,查找原因;总结方法,提升能力。尤其要注意历史学科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在解决问题时要学会用历史学科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用历史学科的语言准确表述。

131 祝各位同行工作顺利 谢谢

132 2009年安徽高考卷内容 抗日战争 题型 题号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 单选 12 地方行政区划 13 儒家思想 14 中古绘画 15
社会变迁 16 抗日战争 17 雅典民主政治 18 启蒙思想 19 进化论 20 不结盟运动 21 越南战争 22 欧美文学 材料解析 35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36 中国历代外贸

133 2010年安徽高考卷内容 国民革命 题型 题号 必修1 必修2 必修3 选修 单选 12 古代手工业 13 古代农业 14 古代政治制度
15 辛亥革命 16 国民革命 17 经济体制改革 18 民主思想 19 农奴制改革 20 明治维新 21 资本主义经济 22 区域政治组织 材料解析 35 科技 36 外交


Download ppt "2011年安徽省《考试说明》解读会暨省级示范高中名校联考分析评估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