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心律失常 凭脉辨治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俐.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心律失常 凭脉辨治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心律失常 凭脉辨治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俐

2 提 纲 一、脉形、势、位、数 二、以脉数为纲分类辨治 三、特别提示

3 一、脉形、势、位、数 脉形:脉体形状大小 脉势:脉搏气势强弱与节律 脉味:脉部位深浅 脉数:脉搏频率

4 二、以脉数为纲分类辨治

5 慢率型 脉 象 :迟、缓、涩、结、代、 虾游、屋漏脉 基本病机 : 气阳虚夹瘀滞 基本用方 :麻黄附子细辛汤

6 快率型 脉 象 :数、疾、促、 釜沸、雀啄脉 基本病机 :气阴虚夹瘀滞 基本用方 :生脉散

7 (一)慢率型辨治 1、迟脉与缓脉 2、结脉、代脉与涩脉 3、虾游脉、屋漏脉 4、窦性心动过缓三步治疗程序

8 典型病案1(特发性心房颤动) 倪某,男,60岁 病史:1年前发生胸骨后及剑突下梗塞不适,每次发作都当作胃病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前其梗塞感加重,且气短、乏力特甚,上3楼也需歇息片刻,作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多种检查,诊断为“特发性心房颤动”,心室率60次/分左右,血压、血脂等均正常,服用复方丹参片、肌酐片、血栓心脉宁等20余日无效而来求治中医。

9 现症:气短乏力,头晕,常自汗出,心慌,心下痞塞,手颤抖。形体偏胖,精神欠佳,舌质淡苔薄白而滑,脉缓沉细弱而涩,未见结、代之象。
辨证:阳虚气弱兼夹痰瘀。由于阳虚不甚,故未见迟脉和肢冷、畏寒等症;痰瘀阻滞不甚,故未见结、代之脉。

10 治法:升阳益气为主,兼活血祛痰 选方:生脉散加味 处方: 红参 五味子 麦冬 黄芪 葛根 羌活 丹参 当归 法半夏 茯苓 炙甘草

11 典型病案2(风心病 心房颤动 心功能Ⅲ级 ) 邝某,男,74岁
 病史:多年风心病,反复浮肿,曾多次住院治疗。2个月前住院,诊断为“风心病 心房颤动 心功能Ⅲ级“,一直服地高辛、呋塞米等药,浮肿消而复肿,自觉腹中灼热如火燎,始终未减,认为效果不佳而自行出院,前来求治中医。

12 现症:全身浮肿,下肢肿甚冰凉,按之凹陷如泥。心悸、气短,动则更甚,不能行走,两足麻木,腹中灼热难当,时而热气上冲则面赤、身热、头晕、自汗出,咳嗽痰少带血,口不渴,小便短少。精神委顿,面色苍暗,颈脉怒张,呼吸短促,舌光无苔润而紫暗,六脉呈现虾游之象。 辨证:阴盛格阳,气阳欲脱,寒水停聚,血流瘀阻,虚阳浮越,病险

13 治法:大力益气温阳以救脱,利水活血以通格阻
选方:用生脉散、防已茯苓汤、心宝(含附子,鹿茸等)合方加味 处方: (1)红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泽泻 丹参 麦冬 五味子 (2)心宝

14 典型病案3(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邹某,女,55岁 病史:1个月前,因心悸、气短、时时头晕并晕倒1次在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诊断为“病态窦房综合征,室性期前收缩”,给予阿托品等提高心率,并嘱其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患者一直血压偏低,平时也常头晕、乏力。不愿意安装超搏器而来求治。 现症:头晕、畏寒、气短、心悸、胸闷塞,说话多了都感到短气不续,自查心率40~50次/分钟,血压90/60mmHg。察其体质瘦弱,面色萎黄少华,精神欠佳,说话语言短而清晰,四肢欠温,舌质淡嫩苔白润,脉迟缓而结代频繁。

15 治法:首先温通心肾,益气活血,使阳气通达,改善症状以治标;待病情稳定,再大力温补肾阳以图本论治,巩固疗效。
辨治:心阳不振,肾阳不足,气弱血寒 治法:首先温通心肾,益气活血,使阳气通达,改善症状以治标;待病情稳定,再大力温补肾阳以图本论治,巩固疗效。 选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当归四逆汤、生脉散化裁加味 处方: 麻黄 制附片 细辛 当归 丹参 黄芪 红参 五味子 麦冬 桂枝 羌活

16 (二)快率型辨治 1、数脉、疾脉与促脉 2、釜沸脉与雀啄脉

17 典型病案4(心房扑动) 曹某,女,53岁 病史:4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病行手术治疗,术后3年中情况一直很好,1年前开始出现心律不齐,给予普罗帕酮服用,能纠正心律,近1个月来效果不显,改用维拉帕米,效果任然不满意。过去心律失常是间歇性的,现在没有间歇,成天心悸,十分难受,且出现面足浮肿,全身不适,心电图报告:①心房扑动;②房室传导右束支完全性阻滞。鉴于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特来要求中医药治疗。

18 现症:全身乏力,头目眩晕特甚,心悸短气,心慌心烦,坐卧不宁,手足心热甚,失眠,恶梦,短暂入眠醒来时一阵心空悬、心累短气,胸闷,常自汗出,纳食甚少,小便频急短少而灼热,大便尚可。形体瘦弱,面色淡白而面颊潮红,舌质红苔薄黄少津,脉沉细数弱有如轻刀刮竹之感。

19 辨证:气阴(心肾)虚极,心火不降,肾水不 升,以致心肾不交。
治法:大力益气阴为主,佐以清虚热、安心神 选方:生脉散、六味地黄丸加减 处方: 西洋参、黄芪、五味子、丹皮、生地、 酸枣仁、泽泻、山茱萸、麦冬、葛根、 地骨皮、黄连、炙甘草 、茯芩、羌活

20 典型病案5(冠心病 心房颤动 左心衰竭) 余某,女,80岁 病史:冠心病、阵发心房颤动10余年。近年来常于冬季加重,发生浮肿。复发并加重1周入院诊治,诊断为冠心病、心房颤动、左心衰竭,给予地高辛、呋塞米等药,患者感到服用这类药物效果不佳,自行出院而来求治。

21 现症:头眩晕,心悸,时有心前区隐痛,气短甚,不能行走,小便短黄,大便3日未解,腹胀痛,两腿足灼热难当,口燥咽干不欲饮。察其形体枯瘦而浮肿,面苍,神清,懒言,语音低微而断续,两足高度浮肿至膝以上,按之如泥,右胁下痞块(肝大),舌质光剥无苔少津而紫,脉呈雀啄之象。

22 辨证:气阴衰竭,浊水停聚,瘀血阻滞,格阳于下,有脱竭之势,病险。 治法:益气滋阴、利水通津,辅以通下活血。 选方:生脉散加味 处方:
(1)红参 五味子 麦冬 生地 黄芪 白术 泽泻 茯芩 车前子 丹参 (2)大黄10g,泡服,解便后停服

23 三、特别提示 1、气虚血瘀是心律失常的共同病机。 2、阴病见阳脉,治疗矛盾 3、失眠、高血压病人不建议用麻黄 4、黄芪用量经验
5、中医药治疗的辩证性 6、脉象预后

24 谢 谢!


Download ppt "心律失常 凭脉辨治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杨俐."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