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出师表 九年级语文上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出师表 九年级语文上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出师表 九年级语文上册

2 知识引入 1

3 知识引入 2 武侯祠匾额对联选

4 知识探索 请看以下对联: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5 1.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知识扩展 1 1.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 《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

6 知识扩展 2

7 知识扩展 3 本文是上表陈说意见,提出政治主张,所以全文以议论为主。又因诸葛亮对刘备有知遇之恩,要报恩于刘禅,他真诚地辅佐刘禅,希望刘禅能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所以文中又兼叙了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在议论和叙述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情实感。

8 知识扩展 4 “兴复汉室,北定中原” 一是跟吴国通好,免除了东顾之忧; 二是加强内政建设,制定“汉科”; 三是平定南方叛乱。

9 扩展练习 jiàn wàng fěi wèi yōu quē zāng zhì háng gǒu tuí wěi zōu rǎng zhēn zhuó

10 知识讨论 1 《出师表》思考讨论题 1、阅读预习提示,明确:此表的目的是什么?全文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2、阅读第一段,思考:作者指出当时的形势如何?值此“危急存亡之秋”,内外大臣表现如何?内外大臣如此,作者希望国君又当如何?由此得出作者提出的第一条建议是什么? 3、阅读第二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二条建议是什么?为什么要提出这条建议? 4、阅读第三、四、五段,思考:作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这三段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11 知识讨论 2

12 知识讨论 3 第一段分析 先帝崩殂 天下三分 不利 危急存亡 (广开言路) 开张圣听 益州疲弊 诚宜…… 不宜…… 不懈于内 (正反) 追殊遇 报陛下 有利 忘身于外

13 知识讨论 4 第1段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提出具体建议。 (1)指出当时形势的危急。 文章起始并不先说出师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大势人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指出其有利条件。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14 知识讨论 5

15 知识讨论 6 第二段分析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严明赏罚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不宜偏私,内外异法

16 知识讨论 7

17 知识讨论 8 第三四五段关系 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亲贤远侫) 亲贤臣,远小人 宫中之事 先帝简拔之臣 荐贤臣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营中之事 先帝称能之臣 亲贤臣,远小人 先汉兴隆 引教训 正反 历史教训 后汉倾颓 亲小人,远贤臣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18 知识讨论 9 第4段,府中(外): 人物:将军向宠。 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作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预计效果: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9 知识讨论 10

20 知识讨论 11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第6段,自叙生平,表达感恩图报之情。 思考:文章由劝谏转入自叙生平,初看似与出师无关,但进一步推敲,却可看出作者的良苦用心,这样写,好处何在?你看出来了吗? 首先是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忱。这样的表白入情入理,容易打动刘禅,取得信任,以防远离之际,小人妄进谗言,离间君臣而坏大事。其次,也是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任人惟贤,知人善任。由谏君突然转入述己,使文章另辟蹊径,起伏有致。

21 知识讨论 12 第7段表明“受命”以来的耿耿忠心,提出要北定中原,兴复汉室。 这一段是向刘禅表明报国的决心。诸葛亮对刘备想报知遇之恩。刘备既死,他又受刘备之托辅佐刘禅。诸葛亮一生奋斗的目标是兴复汉室,所以他在平定了南方(也就是后方)以后,要求领兵北征。这就是他报答刘备的具体行动。他又担心出师以后刘禅无人辅佐,所以一方面推荐贤臣;一方面始终在激励刘禅,要他依靠贤臣。

22 知识讨论 13 第六七段逐句分析 第六段 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 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 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 第七段 1、叙托孤之事,提挈全段 2、受命以来的心情、行动 3、北定中原,兴复汉室——出师目标 4、补笔

23 知识总结 1 括总 三个希望 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兴德之言 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 亦宜自谋 咨诹善道 察纳雅言 悉以咨之 开张圣听

24 知识总结 2 第八段分析 首先,严于律己 其次,严格要求朝廷诸臣 最后,向后主提出希望 标点符号不能改 1、不能分清内外责任; 2、不能突出作者请命出师的决心; 3、由内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希望,不致让 刘禅反感。

25 知识总结 3 第8段表达伐魏兴汉的坚定决心。 (1)为坚定刘禅支持北伐,完成父业的志向,诸葛亮率先立下军令状:“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表现了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2)一生谨慎的诸葛亮,在即将“远离”之际,仍不放心,于是从对自己、对群臣、对后主三方面提出要求,由己及人,情词恳切,真是语重心长 (3)这一段起到总览全篇的作用,把进谏与出师两部分内容合拢在一起。至此全文主旨已清楚:修明内政,北定中原。

26 知识总结 4 第9段:结束语。 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不胜依依之情。 以上6~9段诸葛亮着重叙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从叙述中充分表露自己勤劳国事,鞠躬尽瘁的一片忠忱,以创业之艰感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 《后出师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27 知识总结 5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广开言路 1 2 赏罚分明 寓情于议 3、4、5 亲贤远侫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寓情于叙 7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28 知识总结 6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也 3、性行淑均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5、斟酌损益 6、咨诹善道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也 3、性行淑均 4、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5、斟酌损益 6、咨诹善道

29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扩展练习 1 翻译下列句子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4、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30 扩展练习 2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31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3)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扩展练习 3 5、下面几句话表达了诸葛亮怎样的感情?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3)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2 扩展练习 4 古今异义词: (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6)布衣:今义是用布做的衣服,古义是平民百姓。 单音词古今异义的更多:先、崩、弊、诚、义、否(pǐ)、遗(wèi)、愚、阙、雅等。应当注意加以分辨。

33 扩展练习 5


Download ppt "出师表 九年级语文上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