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Computer Graphics 第八章 分形几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Computer Graphics 第八章 分形几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Computer Graphics 第八章 分形几何

2 本章内容 8.1 分形和分维 8.2 递归模型 8.3 L系统模型 8.4 IFS迭代函数系统模型

3 8.1分形和分维 真实的世界却并不规则,闪电不是直线,海岸 线不是弧线,云团不是球体,山峦也不是锥体。自 然界的许多对象是如此不规则和支离破碎,以致欧 氏几何学不能真实有效地再现大自然。 为了再现真实世界,必须选择新的工具,分形 几何学应运而生。分形几何是以非规则物体为研究 对象的几何学。由于闪电、海岸线、云团、山峦、 海浪、野草、森林、火光等非规则物体在自然界里 比比皆是,因此分形几何学又被称为描述大自然的 几何学。

4 分形山

5 8.1.1 分形的诞生 8.1.2 分形的基本特征 8.1.3 分形的定义 8.1.4 分形维数的定义

6 8.1.1 分形的诞生 分形(Fractal)这个词,是由美籍法国数学家 曼德尔布罗特(Benoit B.Mandelbrot)自己创造出 来的,此词来源于拉丁文fractus,意为不规则、支 离破碎。1967年曼德尔布罗特在美国《科学》杂志 上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英国海岸线有多长?统计 自相似与分数维》,成为其分形思想萌芽的重要标 志。1973年,在法兰西学院讲学期间,曼德尔布罗 特提出了分形几何学的整体思想,并认为分数维是 个可用于研究许多物理现象的有力工具。1982年曼 德尔布罗特出版了《大自然的分形几何学》,引起 了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曼德尔布罗特也因此一举成 名。

7 英国的海岸线 蕨类植物叶的自相似性

8 8.1.2 分形的基本特征 1.自相似性 自相似性是指局部与整体相似的性质。图 8-3所示的是蕨类植物叶子上的细叶和整体叶 子的相似性。
分形图形都具有细节的无穷回归性,随着 尺度的缩短都会得到更多的细节。分形理论发 展到今天,如果一个对象的部分和整体具有自 仿射变换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分形。

9 2.无标度性 标度是计量单位的刻度。比如长度的 标度是米;重量的标度是公斤;面积的标度 是平方米等。对欧氏几何学内的不同形体, 可以选择不同的标度去度量。 分形却不然,由于分形具有无穷嵌套的 精细结构,自相似性使得其内部结构不存在 特征长度。分形没有特征标度,也就是不能 用标度去度量,成为无标度性。

10 8.1.3 分形的定义 一般认为,满足下列条件的图形称为分形集: 分形集具有任意尺度下的比例细节,或者说具有精细结构;
分形集是不规则的,以致于不能用传统的几何语言来描述。 分形集通常具有某种自相似性,或许是近似的或许是统计意义下的自相似。 分形集在某种方式下定义的“分维数”一般大于它的拓扑维数。 分形集的定义常常是非常简单的,或许是递归的。

11 8.1.4 分形维数的定义 维数是几何对象的一个重要特征量,它是欧氏几 何对学描述点的位置所需的独立坐标数目。为了 定量地刻画分形,引入了分数维数的概念。分数 维数与欧氏几何学中的整数维数相对应。 分形理论认为,维数中可以包含有小数。把分数 维数记为D,一般称为分数维或分维。 分维的定义有很多,有相似维数、容量维数、豪 斯道夫维数等。本章只介绍相似维数。

12 分维的计算公式为: 代表分维 为和整体自相似的局部形体个数 为相似比

13 ⑴对于直线: 将一直线段二等分, 则N=2,S=2,即2=21, 所以,分维D=1

14 ⑵对于平面: 将正方形四等分,则N=4,S=2,即4=22,所 以,分维D=2

15 ⑶对于立体: 将立方体八等分, N=8,S=2,即8=23, 所以,分维D=3

16 ⑷对于典型的分形曲线, 例如Koch曲线,构成方法 如下:
取一直线段,将其三等 分,保留两端的两段,将 中间一段拉起为等边三角 形的两条边。 N=4,S=3 分维D=ln4/ln3=

17 从图中n=5的递归图形中可以看出koch曲线点 点连续,但点点不可导,属于病态曲线;koch 曲线局部和整体相似,具有自相似性。因此可以 使用koch曲线来模拟海岸线。根据曼德布罗特 的计算,英国海岸线的分形维数为D=1.25。

18 8.2递归模型 分形图形的传统实现模 型是递归模型。在调用一个 函数的过程中,直接或间接 地调用函数自身,称为递归 调用。例如n!可以采用递归 模型实现。即5!=5×4!, 而4!=4×3!,……,1! =1,递归公式表示如下: long fac(int n) { long f; if(n==0||n==1) f=1; else f=fac(n-1)*n; return f; }

19 8.2.1 Cantor集 8.2.2 Koch曲线 8.2.3 Peano-Hilbert曲线 8.2.4 Sierpinski垫片、地毯 和海绵 8.2.5 C字曲线 8.2.6 Caley树

20 8.2.1 Cantor集 集合论的创始人康托(G.Cantor,1845~1918) 在1883年曾构造了一种三等分Cantor集,其几何表 示如下: 生成规则:取一段长度为L0的直线段,将其三等分, 保留两端的线段,将中间一段抛弃,如图8-9的n=1 的操作;再将剩下的两段直线分别三等分,然后将其 中间一段抛弃,如图8-9的n=2的操作;依此类推, 便形成了无数个尘埃似的散点,所以cantor三分集也 称为cantor灰尘。 “病态”原因:数目无穷多,但长度趋近于零。 分形维数:D=ln2/ln3=0.6309。

21

22 8.2.2 Koch曲线 1904年,瑞典数学家科和(Koch,1870~1924) 发现一种曲线,其几何表示如下:
生成规则:取一段长度为L0的直线段,如图8-7 n=0 所示,将其三等分,保留两端的线段,将中间一段改 换成夹角为60°的两个L0/3等长直线段,如图8-7 n =1所示;将长度为L0/3的4个直线段分别三等分,并 将它们中间的一段改换成夹角为60°的两个L0/9等长 直线段,如图8-7 n=2所示。依此类推,便得到具有 自相似结构的折线。如果在等边三角形上按上述规则 在每边的中间各凸起一个小三角形,这样一直进行下 去,则曲线形状近似为似一朵雪花,称为Koch雪花, 如图8-11所示。

23 理论上可以证明这种不断构造的雪花周长是 无穷的,但其面积却是有限的,这和传统的数学 观念是不相符的,采用周长和面积都无法刻划出 这种雪花的特点,欧氏几何学对描述这种雪花无 能为力。
“病态”原因:处处连续,处处不可导。 分形维数:D=ln4/ln3= 。

24

25 生成元:koch曲线是著名的分形曲线,具 有自相似性。其中生成元是图8-12所示的图形。 生成元的第一段直线段和第二段直线段之间的夹 角可以为任意角度(0°<θ<90°),不同的角 度值生成的Koch曲线有很大差异。最常用的角度 是θ=60°和θ=85°。生成元的起点和终点坐 标分别为(ax,ay)和(bx,by),Koch曲线共 由四条直线段构成。Koch曲线的递归调用是通过 反复使用生成元来取代每一段直线而进行的。

26 8.2.3 Peano-Hilbert曲线 意大利数学家皮亚诺(Peano,1858~1932) ,通过对一些古代装饰图案的研究,于1890年构 造出一种奇怪的平面曲线,这条曲线蜿蜒向前, 一笔绘成,并能充满整个平面。接着德国数学家 希尔伯特(Hilbert,1862~1943)于1891年也构造 出一种类型相同但比较简单的曲线。这种曲线被 称为Peano-Hilbert曲线。

27 Peano-Hilbert曲线的出现,当时曾令当 时的数学界大吃一惊:
它是一条曲线,但又是一个平面; 皮亚诺曲线的方程只有一个参数,但它 却能确定了一个平面;而在欧氏几何学中,确 定一条曲线需要一个参数,确定一个平面需要 两个参数。

28 生成规则:首先,将一正方形四等分为四个小正 方形,求出各个小正方形的中心并用三条直线连 接起来,如图8-13 n=0所示,可以使用两种连 接方式:开口向上和开口向左。其次,将各个小 正方形再细分为四个小正方形,用三条直线连接 各个小正方形的中心,也会有两种连接方式,如 图8-13 n=1所示。依此类推,便形成Peano- Hilbert曲线。 “病态”原因:一维曲线却能充满整个平面。 分形维数:D=ln4/ln2=2。

29 n=0 n=1 n=2

30 8.2.4 Sierpinski垫片、地毯和海绵 年,波兰数学家谢尔宾 斯基(Sierpinski, )将三分 康托尔集的构造思想推广到二维平面和 三维立体,构造出千疮百孔的谢尔宾斯 基垫片、地毯和海绵。

31 1.谢尔宾斯基垫片 生成规则:取一等边三角形,连接各边 中点将原三角形分成四个小三角形,然后舍 弃位于中间的一个小三角形,如图8-16 n= 1所示。将剩下的其余三个小三角形按同样 方法继续分割,并舍弃位于中间的那个三角 形,如图8-16 n=2所示。如此不断地分割 与舍弃,就能得到中间有大量孔隙的 Sierpinski垫片。

32 “病态”原因:总周长趋于无穷,总面 积趋于零。也就是说:当用一维得尺 度去测量时,其值趋于无穷大,当用 二维尺度去度量时,其值趋于零。
分形维数:D=ln3/ln2=1.5849。

33

34 Sierpinski垫片生成元

35 2.谢尔宾斯基地毯 生成规则:取一正方形,将其每条边三 等分,正方形被等分为九个面积相等的小 正方形,舍弃位于中央的一个小正方形, 如图8-18 n=1所示。将剩下的八个小正方 形按上面同样的方法继续分割,并舍弃位 于中间的那个小正方形,如图8-18 n=2所 示。如此不断地分割与舍弃,就能得中间 有大量空隙的Sierpinski地毯。

36 “病态”原因:总周长趋于无穷,总面 积趋于零。也就是说:当用一维得尺度 去测量时,其值趋于无穷大,当用二维 尺度去度量时,其值趋于零。
分形维数:D=ln8/ln3=1.8927。

37 n=2 n=1 n=3 n=4

38 生成元:Sierpinski地毯是平面分形,具有自相似 性。其生成元是把正方形分成九个小正方形,舍 弃中间一个正方形,余下八个小正方形,如图8- 19所示。正方形的左上角点和右下角点是生成元 的设计顶点。Sierpinski地毯的递归调用是通过 反复使用生成元来取代每一个小正方形进行的。 大正方形的左上角点和右下角点为:(x1,y1), (x2,y2)。

39

40 3.谢尔宾斯基海绵 生成规则:将一个立方体沿其各个面等 分为九个小立方体,舍弃位于体心的一个小 立方体,以及位于立方体六个面心的六个小 立方体,如图8-20 n=1所示。将二十个小 立方体继续按相同的方法分割并舍弃位于立 方体体心和面心处的更小的立方体,如图8- 19 n=2所示。如此不断地分割与舍弃,就 能得到中间有大量空隙的Sierpinski海绵。

41 “病态”原因:有限体积具有无限表面积, 也就是说:当用二维得尺度去测量时,其值 趋于无穷大,当用三维尺度去度量时,其值 趋于零。
分形维数:D=ln20/ln3=2.7288。

42 n=1 n=2 n=4 n=3

43 生成元:Sierpinski海绵是分形立体,具 有自相似性。其生成元是把立方体分成二十七 个小立方体,挖去立方体六个面心的小立方体 以及位于体心的一个小立方体,共挖去七个小 立方体,见图8-21。Sierpinski海绵的递归调 用是通过反复使用生成元来取代每一个小正方 体进行的。

44 每个立方体在图形显示上是由前面、顶面 和右面三个面构成的。设正方形的左上角点为 (x,y),边长为d。对于顶面和右面,由于 其为平行四边形,其夹角为45°的斜边的水平 投影 DX=d×cos(π/4), 垂直投影DY=d×sin(π/4)。因为DX=DY,所 以全部以DX代替。

45 Sierpinski海绵生成元

46 生成元结构

47 8.2.5 C字曲线 生成规则:以一条直线段为斜边,拉出一个等腰直角 三角形,如图8-25 n=1所示。以该三角形的两条直 角边分别为斜边,再拉出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 8-25 n=2所示。依此类推,便形成了类似字母C的图 形,如图8-25 n=10所示,称为C字曲线。

48 C字曲线

49 生成元:C字曲线具有很强的自相似性,是 分形图形。生成元是等腰直角等边三角形。 如图8-26所示。C字曲线的递归是通过反复 以生成元的直角边作为斜边拉出等腰直角三 角形而建立起来的。

50 8.2.6 Caley树 生成规则:以如图8-27n=2所示二叉树为 基础,以每个分支为主树干,按照比例递归出另 一个二叉树,如图8-27n=3所示。依此类推,便 形成了疏密有致的分形树,称为Caley树。

51 生成元:Caley树是完全自相似的分形结构。 生成元是二叉树

52 8.3 L系统模型 L系统是美国生物学家Aristid Lindenmayer提出的 研究植物形态与生长的描述方法,起初只用于描述 植物的拓扑结构,即植物的主干与旁支之间的相邻 关系,后来把几何解释加进描述过程,形成所谓的 L系统。1984年,A.R.Smith首次将L系统与计算机 图形学结合起来,为计算机模拟植物生长提供了一 个有力的工具。

53 8.3.1 L系统文法 1 文法模型 L系统是一种形式语言,包括: (1)字母表:使用到的字母 (2)公理:初识字母
(3)生成规则:字母的变换形式

54 2 绘图规则 设想一只乌龟在海滩爬行,其状态用3个参数 描述 。 (1)F:向前爬行一步 (2)+:逆时针旋转 (3)-:顺时针旋转 (4)[:将当前状态压入堆栈,但不画线 (5)]:从堆栈中弹出一个状态作为当前状态,但不 画线

55 8.3.2 Koch曲线

56 8.3.3 分形草

57

58 8.3.4 Peano-Hilbert曲线 8.3.5 分形灌木丛

59 8.4 IFS迭代函数系统模型 1985年美国佐治亚大学的M.F.Barnsley首先应用一 组仿射变换族模拟自然景物,并将仿射变换集称为 迭代函数系统。IFS的基本思想是,分形具有局部与 整体的自相似性,也就是说局部是整体的一个小复 制品,只是在大小、位置和方向上有所不同而已; 而数学中的仿射变换是一种线性变换,正好具有把 图形放大、缩小旋转和平移的性质。因此,产生一 个复制品的过程就相当于对图形进行一次压缩仿射 变换。

60 8.4.1 仿射变换

61 仿射变换最主要的性质是保留了直线的“平 直性”和“平行性”。
平直性:仿射变换是线性变换,直线段经仿 射变换后仍为直线段,并且保持直线上点的 定比关系不变。 平行性:两条平行直线经仿射变换后,仍然 保持平行。

62 8.4.2 IFS 1.压缩仿射变换 2.IFS码的计算 3.初始值问题

63 压缩映射定理

64 8.4.3 Koch曲线

65

66

67

68 8.4.4 Sierpinski垫片

69 Koch曲线算法 给定不同的递归深度,绘制Koch曲线: 算法设计 (1)输入递归深度n和夹角theta。
(4)先绘制第一段直线,然后改变夹角alpha,分别绘制其 余3段直线。 (5)执行递归子程序,对生成元的各部分进行递归并绘制 曲线。

70 Koch曲线文法模型算法 给定不同的递归深度,使用L系统模型绘制Koch曲线: 算法设计 (1)定义包含结点位置和角度的结点类
代表结点的状态(x,y,alpha) (2)输入递归深度n和夹角theta。 (3)计算生成元递归n次后的最小线元长度 (4)根据n生成规则字符串的替换。 (5)访问最终公理的每一个字母,根据绘图规则绘制图形。

71 Koch曲线的IFS图形算法 算法设计 (1)定义二维数组Code[4][7],读入4个仿射变换的IFS码 (2)设定循环次数为100000
(3)生成随机数R,在0~1之间 (4)分配仿射变换的概率空间。 (5)判断随机数R落在哪一个概率空间,并调用相应的仿射 变换所具有的IFS码,赋给相应的仿射变换系数 (6)进行仿射变换。 (7)根据概率调整RGB函数的分量,绘制点。 (8)循环(2)-(7) (9)完成循环次数结束

72 8.5 本章小结 分形几何是科学与艺术相融合的一门新学科, 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一个崭新的应用领域。计算机图 形学搭建起了科学和艺术的桥梁,将枯燥的数学公 式表现为具体的视觉感受。本章在介绍分形的基本 原理、分维的计算方法等概念的基础上,主要讲解 了Cantor集、Koch曲线、Peano-Hilbert曲线、 Sierpinski垫片、Sierpinski地毯、Sierpinski海 绵等曲线的递归模型。在L-系统模型中给出了文法 生成规则,绘制了分形植物,L-系统的关键是确定 生成规则。IFS方法是分形的最有特色的领域,确定 了IFS码就可以绘制图形。同时IFS算法也是分形图 形压缩的基础,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相关书籍学 习。


Download ppt "Computer Graphics 第八章 分形几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