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单位:稔山二中 制作人:刘楚楚.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单位:稔山二中 制作人:刘楚楚."—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单位:稔山二中 制作人:刘楚楚

2 出师表 诸葛亮 三课时

3 表: 表文——古时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奏章。用于向君主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除议论和记叙表达方式外,表文的内容还往往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4 蜀汉建兴五年,他率师北上伐魏,出师前写下了传唱千古的表文《出师表》,向后主陈说了自己的请求和愿望,被誉为智慧的化身,忠臣的代表,人臣的楷模。
诸葛亮,字孔明,东汉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曾隐居隆中。三顾茅庐后为刘备奔走效劳, 奠定天下三分基业。因足智多谋、运筹帷幄 为蜀汉政权鞠躬尽瘁,在历史上享有盛名。

5

6 诸葛亮年谱 15岁:诸葛亮移居隆中。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27岁: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 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 28岁:诸葛亮说服孙权与刘备结盟,参与赤壁 之战获胜。 41岁:刘备登基,建立蜀国。诸葛亮任丞相。 43岁: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刘禅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7 白帝城

8 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为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9 45岁:诸葛亮率军南征,稳定南部四郡。 46岁:诸葛亮准备兴师讨魏。 47岁:诸葛亮向后主刘禅呈交《出师表》 进行北伐。 48岁:北伐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49岁: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 恢复丞相职位。 50岁:诸葛亮再次北伐。 51岁:诸葛亮北伐,破司马仲达,大败魏将张合。 54岁:诸葛亮于再次北伐中病故于五丈原。

10

11 时代背景   诸葛亮这篇表文写于227年,即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当时蜀汉既与吴国通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 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懦弱,颇有内顾忧,所以临出发前上书此表,劝说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继承先帝刘备的遗志;也陈述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激”之情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12 shì 崩殂( ) 疲弊( ) 侍卫( ) 菲薄( )( ) 忠谏( ) 陟( )罚 臧否( )( ) 遗( )陛下 裨补( )
崩殂( ) 疲弊( ) 侍卫( ) 菲薄( )( ) 忠谏( ) 陟( )罚 臧否( )( ) 遗( )陛下 裨补( ) 阙漏( ) 性行( ) 淑均( ) 行阵( ) 倾颓( ) 桓灵( ) 长史( ) 苟( )全 卑鄙( ) 猥( )自 枉( )屈 夙( )夜 驽( )钝 攘( )除 斟酌( ) 以彰其咎( )( ) 咨诹( ) 遗诏( ) 涕零( ) zhì fěi jiàn zāng wèi quē xíng shū tuí háng huán zhǎng gǒu wěi wǎng rǎng zhēn zhuó jiù zhāng zōu t ì zhào

13 把握句中停顿,应注意: 1.一个词或一个短语不能拆开读(连读)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2.不是一个词或一个短语的不能连读(读断)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14 诵 读 全 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15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一自然段

16 作者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作者分析形势时,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    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1)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今天下三分; (3)益州疲弊。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17 A. 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 (广开言路) B.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归纳段意:
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18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二自然段

19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
二、读第二段,理解分析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具体内容是? 赏罚严明。“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20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三自然段

21 第3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推荐贤人。 宫中 [内] : 人物: 特点: 态度: 预计效果: 郭攸之、费祎、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22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四自然段

23 第4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推荐贤人。 营中 [外] : 人物: 特点: 态度: 预计效果: 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24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五自然段

25 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①本段的中心句? 四、朗读第5段 ,分析理解: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③“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 总结上面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

26 小结第三~五段 先帝简拔之臣 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宫中之事 (亲贤远佞) 亲贤臣,远小人 荐贤臣 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府中之事 先帝称能之臣 先汉兴隆 亲贤臣,远小人 正反 历史教训 引教训 后汉倾颓 亲小人,远贤臣 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

27 三条建议 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诸葛亮在文中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 1、广开言路: 诚宜开张圣听
1、广开言路: 诚宜开张圣听 2、严明赏罚: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3、亲贤远佞: 亲贤臣,远小人 从全文看,这三条建议中,诸葛亮反复强调是哪一条? 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

28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六自然段

29 哪一句表现了他生活淡泊,无意功名利禄的过人志趣和高远品格?
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哪一句表现刘备重视人才,气度恢弘,不耻下问?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30 4、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具体指什么?
低微而鄙俗;具体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1 6、第六段作者自述本志,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作者品格的高远、谦虚?为什么这样写?
从作者“布衣”的身份,“躬耕”的淡泊生活,无意于功名利禄的“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志趣。 突出先帝“三顾茅庐”之恩,为下文出师北伐,报答先帝深恩做铺垫。

32 第六段分析 1、叙己志向:身份,生活,追求——品格高远、淡泊名利 2、叙“三顾草庐”:宽宏大度,不耻下问——由是感激(知恩图报) 3、叙共患难经历:创业艰难——效忠心愿

33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七自然段

34 二、朗读第七段,理解分析 1、作者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出师北伐的条件充足了吗?
(1)“南方已定(2)“兵甲已足 4、出师的目的是什么?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5、表达作者忠诚之情的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

35 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六个字是: “报先帝”呼应上文的哪两件事?
6、追忆“白帝城托孤”的用意是什么? 抒发自己忠于刘备父子的真挚情感,表达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 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六个字是: “报先帝”呼应上文的哪两件事? 报先帝,忠陛下。 “三顾草庐” 和 “临崩寄臣以大事”

36 疏通文句 读懂课文 第八、九自然段

37 3、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课后第二题)
三、朗读第八段,理解分析: 1、作者如何表达了出师的决心? 定下军令状。“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3、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课后第二题) 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一条。其余两条虽然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

38 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广开言路 1 一 2 严明赏罚 寓情于议 3、4、5 亲贤远佞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二
部分 段落 要点 表达方式 广开言路 1 2 严明赏罚 寓情于议 3、4、5 亲贤远佞 6 叙述经历:三顾草庐 寓情于叙 7 效忠心愿:托孤之事 8、9 归结责任,结束全篇 抒发感情 思路:以“出师” 为中心 首先,危急形势下出师,提出治国建议; 然后,陈述出师理由,表达感激之情效忠心愿; 最后,要求批准出师,表达出师决心。

39 不利条件 (客观) 分析形势 有利条件 (主观) 晓之以理 开张圣听 提出建议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40 寓情于叙 叙殊遇 动之以情 表忠诚 明责任 诸葛亮 卑鄙 表明先帝礼贤下士 三顾茅庐 先 帝 诸葛亮 谨慎 白帝托孤 先 帝 寄臣大事 决心
猥自枉屈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先 帝 三顾草庐 咨臣世事 叙殊遇 诸葛亮 谨慎 夙夜忧叹 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白帝托孤 动之以情 先 帝 寄臣大事 决心 奖率三军 庶竭驽钝 表忠诚 寓情于叙 北定中原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目的 诸葛亮 讨贼兴复之效 治臣之罪 告帝之灵 明责任 众大臣 斟酌损益 进尽忠言 责其慢 彰其咎 刘后主 亦宜自谋 咨诹善道 察纳良言

41 秋 开张 痛恨 卑鄙 感激 谨慎 古 义 今 义 时 扩大 痛心,遗憾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感动,激励 认真,慎重 秋天 商店开始营业
深切地憎恨 卑鄙 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恶劣;不道德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他产生好感 感激 感动,激励 对外界事物或自己的言行密切注意,以免发生不利或不幸的事情 谨慎 认真,慎重

42 一 词 多 义 1)以:①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致 ②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③ “愚以为宫中之事”: 来 ④ “先帝不以臣卑鄙”:
⑤ “咨臣以当世之事”: ⑥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致 认为 因为

43 2)所以: ①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报陛下之职分也”: ……的原因 用来 3)效: ①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② “不效则治臣之罪”: 任务(名) 实现(动) 4)论: 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 “每与臣论此事”: 判定 谈论


Download ppt "单位:稔山二中 制作人:刘楚楚."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