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2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皇权与相权之争

3 汉初地方分权问题的由来及解决 问题: 1、导致汉初“七国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2、之后中央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集权? 3

4 “今削之亦反,不削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晁错《削藩策》

5 1)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将诸侯王的军事、政治权力收归中央
原因: 根本原因 ①刘邦建汉后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 ②汉景帝采取“削藩”措施 解决: 直接原因 1)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将诸侯王的军事、政治权力收归中央 2)武帝以“推恩令”瓦解诸侯王国;设置刺史监察地方;酎金夺爵。 5

6 1.背景: 汉初的王国问题、“七国之乱” 设中朝 A.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 2.措施: 3)其它: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1)中央: 设中朝 A.实行“推恩令”;酎金夺爵 2.措施: 2)地方 B.设刺史 3)其它: 察举制和征辟制 3.影响: 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权利的过分集中也带来了弊端

7 唐朝中叶地方分权问题的由来及后果 问题: 1、导致唐朝中叶“安史之乱”的原因是什么? 2、之后的唐朝陷入什么局面?

8 贪图享乐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9 唐由盛转衰,统一局面被破坏,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原因: 1)为守卫疆土,在边境设藩镇,派节度使 2)唐玄宗晚年安于享乐,疏于朝政 后果: 唐由盛转衰,统一局面被破坏,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10 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与扩大

11

12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太祖问: “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 宰相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宰相赵普

13 宋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 ①目的: 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唐末五代地方割据问题 收精兵 地方: 州郡属中央,设通判监视; 文臣任知州,财赋运京师。 ②措施 削实权 制钱谷 中央: 三衙枢密院,兵权互牵制; 三分宰相权,财政属三司。 ③评价 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基本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弊:造成“三冗” “两积”的后患

14 古为今用 学了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利弊 ,能给你什么启示吗?
过分集权也无法发挥地方的积极性,导致国家积贫积弱.因此中央集权应当适中,不能过小,也不能过大,使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无法发挥.

15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 皇权与相权之争 中央集权 君主专制

16 明朝皇权的加强 1、原因: ①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 ②根本原因:加强皇权 2、措施: 以“胡惟庸案”为由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皇帝亲掌六部 3、影响: 专制皇权发展到新的高度

17 皇帝 殿阁大学士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明朝时期的 中央行政体制 史料: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

18 明朝内阁设立和发展的过程: ? 内阁首辅==宰相 时 期 名 称 职 权 特 点 明太祖 明成祖 明中期以后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时 期 名 称 职 权 特 点 明太祖 明成祖 明中期以后 品秩较低,不参与决策 殿阁大学士 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章奏 地位逐渐上升,有专门的衙署和属官 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内阁 地位进一步提高,阁臣权力更大 可以“票拟”对奏章的处理意见 内阁首辅==宰相 ?

19 论从史出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神宗实录》卷 结论:明朝内阁虽然有类似于宰相的职权,但不能统领百官、指挥诸司。它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而是仅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0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材料一: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政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材料二: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导一切。…… 为了防止专制的出现,应当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有什么区别?

21 不同点 中国 英国 产生方式 权力大小 性质 明朝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内阁制的区别 皇帝任命 议会产生 行政权力 对议会负责
行政权力 对议会负责 仅备顾问 对皇帝负责 君主专制 民主政治

22 清朝皇权的加强 顺治 康熙 雍正 南书房 军机处 皇权受限 皇权得以加强 皇权高度发展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

23 皇帝 清朝雍正时期的中枢权力机构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处理日常事务 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原负责处理军国大事,雍正年间被军机处取代。乾隆56年被撤 初仅参与 军务,后发展为“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24 结论:军机处实质为皇帝的秘书班子 原因: 为了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特点: 参与处理军务,品级不高,跪奏笔录 作用: 简化手续,提高行政效率;
思考:为什么军机处的设立,成为我国古代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原因: 为了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特点: 参与处理军务,品级不高,跪奏笔录 作用: 简化手续,提高行政效率; 标志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 军机处内景 结论:军机处实质为皇帝的秘书班子

25 思考: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1.从内容入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方法: 皇帝决定一切;终身制;世袭制 地方无权,中央独揽大权 皇帝个人专断,决策具有随意性 唯上是从,人浮于事,因循守旧 2.从形成过程:——分割权力 官僚机构膨胀,贪污腐化盛行

26 想一想,议一议 如何全面评价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27 影响: 1、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2、消极作用: ① 皇权专制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 ② 在思想上表现为独尊一家,箝制了思想。 ③ 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发展。

28 B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C.州的长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
随堂练习 1、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不包括( ) A.解除朝中大将的兵权 B.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C.州的长官知州由中央派遣文官担任 D.枢密院有调兵之权但不直接统领军队 B

29 D 2、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表明(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丞相权力得到加强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缓和
2、从明初废除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表明( ) 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 B.丞相权力得到加强 C.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到缓和 D.皇权日益强化 D

30 C 3、关于军机处的表述( ) 1)设于雍正帝时,撤于光绪帝时 2)是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手段
3、关于军机处的表述( ) 1)设于雍正帝时,撤于光绪帝时 2)是清朝前期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手段 3)它的设立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发展到顶点 4)军国大事均由军机大臣议决 A.1)2)3)4)全正确 B.1)2)正确,3)4)不正确 C.1)4)不正确,2)3)正确 D.1)2)不正确,3)4)正确

31 B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B

32 D 5、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是因为(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5、中央集权制度在封建社会后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是因为( )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 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


Download ppt "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课标要求: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