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专题三 古代中华的思想文化 专题四 古代西方的政治与思想文化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专题六 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兴起和发展 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建设与实践 专题八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 三轮热点复习 近代史 专题九 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冲击 专题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专题十一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十二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十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和外交 现代史 专题十四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和经济 专题十五 近代以来的中外科学和文化

2 二轮综合性资料 考纲与考试说明 方法指导 大事年表 阶段特征 知识提纲 文史常识 跨专题整合 精选精练

3 大 框 架 概览 中国 世界 特征 农耕文明 海洋文明 表现 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古希腊的民主制度;古罗马的法律,为人类的政治文明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经济:手工业、海外贸易发达;商品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思想文化:古希腊哲学,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 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对外关系:对外扩张,航海和海外贸易发展

4 中国古代政治史内容? 王朝更替 国家的统一和分裂 重要制度…… 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 治(盛世)乱(统治危机)的变化 改革或变法
农民起义 重要历史人物 古代重要战争 中国古代政治史内容?

5 古代朝代更替基本史实 奴隶社会:三代时期 封建社会:六个历史时期 夏——形成,商——发展,西周——强盛,春秋——瓦解。
战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秦汉——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时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隋唐——封建社会的繁荣 五代、宋、辽、夏、金、元——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明、清——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6 政治制度 奴隶社会 尧舜禹:禅让制 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郡县制 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
尧舜禹:禅让制 夏商周:王位世袭制、分封制 封建社会 春秋战国:郡县制 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中央集权制 两汉:封国制、察举制、刺史制、编户制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府兵制、士族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募兵制、节度使制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行省制、保甲制、将兵制、猛 安谋克制、蕃汉分治制 明朝:三司(内阁)六部制、土司制、流官制、厂卫 制、都督制、乌思藏卫所制、僧官制 清朝:八旗制、议政王会议制、内阁六部制、军机大 臣制、理藩院制、达赖班禅制、金瓶掣签制

7 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中央行政制度: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
3.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封国制、蕃汉分治制、行省制、土司制、改土归流 4.地方组织制度:编户制、保甲制、猛安谋克制、八旗制度 5.选官制度:禅让制、世袭制、军功爵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自荐求官制 6.军事制度:常备军制、军功爵禄制、太尉负责制、府兵制、募兵制和节度使制、猛安谋克制、五军都督府和卫所军制、八旗制度、绿营兵制 7.监察制度:御史大大、刺史制度、通判、厂卫制度 8.少数民族制度:猛安谋克制、蕃汉分治制、八旗制度

8 经济制度 教育制度 夏商周:井田制、贡赋制 春秋战国:相地衰征制、初税亩制 两汉:编户制 魏晋南北朝:屯田制、均田制、租调役制
春秋战国:相地衰征制、初税亩制 两汉:编户制 魏晋南北朝:屯田制、均田制、租调役制 隋唐:租庸调制、两税法制 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募役制、方田均税法制 明朝:一条鞭法制 清朝:摊丁入亩制、地丁银制 教育制度 奴隶社会:官府垄断制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 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两汉:建立太学,用儒学经典作为教育内容 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改革教育制度

9

10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熟记考点-2011年考试说明 西周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认识:制度建设对国家稳定和统一的重要意义 限制相权加强皇权的措施; 监察制度; 选官制度; 地方制度;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认识:从专制到民主是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的

11 单 元 线 索 1.西周: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有效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 2.秦朝:秦始皇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中央开创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3.汉至元:不断发展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唐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元朝在地方上实行行省制。 4.明清:专制主义空前强化。明代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专制主义发展到顶峰。

12 中国古代史阶段划分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封建社会初期 封建社会鼎盛 封建社会衰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创立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时期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前221年 封建社会初期 封建社会鼎盛 封建社会衰落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发展时期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巩固发展时期

13 古代中国政治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 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先秦 秦汉 魏晋 隋唐 宋元 明清
西周建立 分封制 (分配权力) 宗法制 (分配权力的原则) 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秦朝的统一;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九品中正制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行省制度 宰相制度废除; 内阁的出现; 清朝军机处设置; 能大致说出古代中国有那些政治制度? 汉初郡国并行制; “中朝制度” 监察制度 汉朝的察举制度

14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内容 1、皇帝制度 2、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3、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4、选官制度的演变 5、监察制度 特点:
(特征: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权独尊) 2、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 三公九卿制度、三省六部制度、废丞相、设内阁和军机处 (演变趋势: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3、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 分封制、郡县制度、郡国二制、行省制度 (演变趋势: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加强 ) 4、选官制度的演变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中央逐渐把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 5、监察制度 ① 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 ② 人治高于法治。 ③ 政治机构设置完备,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15 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内容、特点 (1)含义: ①“专制主义”,指中央决策方式而言,皇帝个人专断独
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都具有独 断性和随意性。 ②“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地方严格服从中 央命令,受制于中央。 ③“封建”,是指社会性质和阶级属性。 (2)内容: ①皇权(皇帝)制; ②中央机构及官吏; ③地方行政制度及官吏; ④官吏选拔制度; ⑤思想控制(文化专制)

16 (3)形成条件 经济根源: 政治根源: 思想基础: 1、由封建小农经济分散性不稳定性决定--根本原因 2、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3、地主阶级需要强有力的政权维护封建土地私有制 4、法家思想提供理论基础 5、分封制引起诸侯割据的教训 (4)演变过程 (5)秦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对后世的影响

17 不同时期采取了那些措施? “朕闻太古有号毋谥,中古有号,死而以行为谥。如此,则子议父,臣议君也,甚无谓,朕弗取焉。自今已来,除谥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制度 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地方)

18 西汉 刺史乘传周行郡国,无适所治。中兴所治有定处,旧常以八月巡行所部,录囚徒,考殿最。初岁尽诣京师奏事。中兴但因计吏,不复自诣京师。
——《通典•职官》 西汉 监察制度:刺史制度 郡国并行制(地方)、察举制

19 《资治通鉴》 “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敇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
三省六部制 科举制

20 “节镇太重,主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者,无它技,但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定。”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21 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祇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所参决。
废除宰相 权分六部

22 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枢垣记略》

23 举例说明秦、唐、明、清是如何加强皇权的?
演变过程 秦朝: 两汉: 隋唐: 元: 明清: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地方) ——确立 郡国并行制(地方)、察举制 ——巩固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完善 参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 ——加强 行省制(地方) ——新发展 废宰相、设内阁;设立军机处 ——强化 举例说明秦、唐、明、清是如何加强皇权的? 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 唐三省六部制 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

24 对地方控制逐步加强,权归中央。 地方行政沿袭与变化: (郡县) (郡、国) (州郡县) (州县) (道·州、县) (藩镇) (路·州、县)
(郡、国) 汉初 (州郡县) 汉中后期 (州县) (道·州、县) (藩镇) (路·州、县) (行省、路、府、州、县) 北宋 (省、道、府、县) (省、府、县) 对地方控制逐步加强,权归中央。

25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秦 汉 隋唐 宋 元 备注 进程 建立 巩固 完善 加强 新发展 皇权与相权斗争
三省六部制  中书—决策 门下—审议 尚书—执行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行政) 枢密院(军事) 三司(财政) 参知政事(行政) 一省二院制 中书省 枢密院 宣政院 君主专制 皇帝制度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皇帝独尊 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 汉承秦制 有所变化 中朝与外朝(决策与执行)  尚书台 皇权与相权斗争 中央与地方斗争 (行中书省)省、路、府、州、县 宣慰司 中央集权 郡国制 州郡县 州县 道州县 郡县制 路州县

26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 西汉 隋唐 明清 萌 芽 战国 建立 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完善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巩固 完善 加强 顶峰

27 Y(程度) Y(程度) x(t) x(t) 明清 明清 图1:中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发展的趋势 图2:中国封建社会发展趋势

28 归纳中国古代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1)强化皇权(加强君主权力):秦始皇确立皇权至上的专制制度,董仲舒用新儒术神化王权,明清时期君主权力空前加强。 (2)改革中央机构(核心: 分权):秦始皇设三公九卿,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明代废丞相,清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改革都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3)调整地方行政机构,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核心: 分权) 秦汉时确立郡县制,北宋将地方大权集中于中央,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等。 (4)改革官吏选拔制度:秦汉用察举制,魏晋盛行九品中正制,隋唐以后科举取士,都是培养和选拔忠君之臣。 (5)加强思想控制(文化专制):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独尊儒术,明清八股取士,清代大兴文字狱。

29 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冲击 (1)封建社会后期否定君主专制思想的出现: 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加强,思想控制空前强化;
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时间:明后期 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①李贽是我国反封建的思想先驱说; ②激烈批判的要数明末清初的黄宗羲; ③顾炎武:“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则天下治矣”; ④王夫之:“气者,理之依也”、“趋时更新”. (2)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努力 ①维新变法:主张兴民权,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启蒙作用, ②辛亥革命:给封建君主专制以致命一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④民主革命胜利:推翻封建统治,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其经济基础

30 后来又有谁想复辟帝制?其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是怎样被废除的? 后来又有谁想复辟帝制?其结果怎样?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国真正的民主政治是何时实现的?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主权在民和三权分立.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袁世凯.迅速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31 注意几点关系 ①从中央机构及其职能变化看专制主义的发展。
包括:秦、唐、宋、明、清中央机构及其职能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专制主义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的过程。 ②从地方机构及其职能变化看中央集权的发展。 包括:秦、西汉、北宋、明、清等时期地方机构及其职能的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中央集权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削弱地方权力,强化中央权力的过程。

32 ③从理论的发展、对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的加强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包括: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考试、南宋朱熹的理学、明朝八股取士、清朝文字狱。 思想专制统治,是服务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 ④为反对专制主义,中外先进思想家提出的新观念: 包括:明末清初四位思想家、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康梁的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⑤近代中国为改变专制主义统治进行的重大斗争。 包括: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运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33 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朝代 选官制度 选官方式 选官依据 汉朝 魏晋 隋唐 察举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孝、廉(才德) 九品中正制 由下而上推荐人才 门 第 科举制 科举考试 才 能 说一说实行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有哪些影响? 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但容易任人唯亲,荐举和被荐举人容易形成小集团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注重提高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①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③有利于形成社会读书风气,④体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34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秦---御史大夫; 汉---刺史制度; 唐---御史台; 宋---通判制度; 明---厂卫特务机构; 清---都察院
评价:在封建社会里实行的监察制度,在其前期(秦、唐、宋) 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利于防止割据势力的出现,保证了政 令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但到了封建社会末期,明朝所实行的特务政治则损害了司法制度的正常执行,是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表现。 中国古代王朝的监察制度

35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与历史特点 和 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①最高统治者制度的演变:王 →皇帝 ②中央官制的演变 秦:三公九卿制-→唐:三省六部制-→元: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清:设军机处 ③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 西周:分封制 →秦:郡县制 →汉:郡国并行制 →元:行省制 ④选官制度的演变 先秦:世官制---→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开始:科举制

36 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发展,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 (2)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 (3)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 (4)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

37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秦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对后世的影响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构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2、促进秦朝国力增强,初步奠定祖国疆域,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中华民族的形成; 3、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消极影响: 秦朝依靠皇帝专制权威,实行暴政,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激化,爆发陈胜、吴广起义,秦二世而亡。

38 政治: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经济:集中力量 发展经济 民族: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 积极
政治:国家统一 社会安定 经济:集中力量 发展经济 民族:民族融合 文化交流 积极 政治经济:皇权专制易造成暴政和腐败,皇帝决策个人独断专行,易造成决策失误;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思想文化: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消极

39 【热点领悟】 1.关注社会,认识社会 (1)新课标下的高考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认识社会,现实地了解世界和中国面临的各种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参与社会。用历史上的某些知识、观点、理论解答社会热点问题。这是模拟现实的命题趋势。

40 (2)古代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制度发展历史之长久、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发展。
(3)从政治民主化的角度认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皇权至高无上等都是很好的命题视角。

41 2.知识链接: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方式
(1)调整中央机构:秦始皇时期是三公九卿制;隋唐时期是三省六部制;明朝废丞相,六部分理全国政务,设立内阁;清朝时设立南书房,后增设军机处。中央机构的设立和其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汉时期的郡县制;西汉王国问题的解决;北宋削弱地方势力;元朝实行行省制;明朝废中书省设立三司;清朝设军机处直接控制地方的官吏。 (3)注重对官吏的监察:秦朝设置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汉代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北宋设置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置按察使司分管地方监察。

42 (4)注重官吏的选拔:秦汉时期官吏由皇帝任免,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士族世袭,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
(5)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的独尊儒术,明清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从控制对象的范围看,是由镇压反对派儒生,到控制官吏选拔,再到控制和镇压全体人民。

43 思维拓展 比较古代东西方两种不同类型的政治制度 古代希腊 核心 特点 历史评价 古代中国 形成条件 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自然地理;经济条件;政治条件 皇权至上 主权在民 皇权不断加强;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主权在民;轮番而治; 集体管理;法律至上 造就了辉煌的希腊文明,雅典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基础, 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政治产物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隐患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经济文化发展,造就古代灿烂文明, 但集权压抑了创造力、民主意识,后来严重阻碍社会进步

44 对古代中国的专制制度与雅典罗马的民主政治制度应该如何认识?
1、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他们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 2、在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说明了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和差异性。

45 宰相制与内阁制与英国内阁制比较 中英内阁本质不同 宰 相 制 内 阁 制 相似 不 同 机构性质 职权 参与决策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对皇权作用 英国内阁制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非法定,是内侍机构或咨询机构 法定的行政机构 法定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 无决策权,职权大小由皇帝决定 拥有国家行政权 参与决策 名义是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 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中英内阁本质不同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 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 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
探究一 四合院是我国古代北方出现的一种独特的民居形式,它的结构设计与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 严格的,所谓“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内宅 中位置优越显赫的正房,都要给家长和老一 代的老爷、太太居住。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 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 有正室居住,西侧为卑,有偏房居住,而西 厢房的高度及宽度,都比东厢房略矮小。

57 回答: ⑴试概括四合院的建筑特征 外观规矩,中线对称 ⑵材料中,四合院“居住的分配” 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一制度?简要阐述这种政治制度在古代产生的作用 宗法制 。 宗法制度注重体现上下尊卑的等级秩序,维护专制统治。 ⑶你认为古代民居文化中有哪些值得传承的思想观念? 尊敬长者,注重家庭建设和家庭关系;

58 探究二: 1、材料一 阅读下列三幅图: 图一 :西汉长安城 图二:北宋东京城 图三:明朝北京城 注:未央宫: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
1、材料一 阅读下列三幅图: 图一 :西汉长安城 图二:北宋东京城 图三:明朝北京城 注:未央宫:是汉朝君臣朝会的地方。 大 内:指皇帝宫殿或宫内库房。 紫禁城:又称宫城,现在的故宫,为明清两朝的皇宫。

59

60

61 探究二: 回答: ⑴从材料一图中西汉、北宋和明朝三个朝代都城的城市布局分布图以及材料二的叙述看,中国古代王朝政治中心位置的变迁有何趋势,这种趋势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趋势:政治中心趋向都城中心位置。 本质问题: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⑵四合院与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有没有相通之处?试说说你的观点并分析

62 中国古代都城平面布局大体上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 整齐划一,尢以邺城、长安、北京最为明显。 第二, 中轴线纵贯全城,建筑对称分布。 第三, 以宫殿为主体,皇宫占据全城的要害部位,不是 居中,就是占据高地,有宫城相护卫,与居民区分离,而且宫城的布局也以正殿为主体南北伸延或向四面展开,井井有条。 第四, 宫殿都建筑在高台上。这除了具有防潮的功能外,主要是占据制高点,维护皇宫的安全和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

63 探究二:从古都城布局分布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 从本质上体现了 A、皇宫建筑布局愈以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64 C 典型习题: 1、(09年山东.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 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
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C 重男轻女;修族谱;祭祖、认祖归宗;把男、女的结婚,叫做 男婚女嫁;家庭的孩子继承父亲的“姓氏”;把母亲的父母称呼为“外公”、“外婆”等等。

65 1、(09江苏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 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09江苏2)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D C

66 D 3、我国是一个重视制度创新的国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都对我国的政治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对于这三种政治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制度              B、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C、地方长官都通过任命产生                   D、都为统治者的统治提供了制度保障 D

67 4、有史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A、废分封,置郡县 B、建立法律体系 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实行科举制 C

68 5、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在政治体制方面呈现出“民主与专制”的明显差别,形成差别的主要原因是
A.思想观念不同 B.经济活动方式不同 C.地域位置差别 D.人口数量不同 B


Download ppt "二轮 通史十复习 一轮专题复习 三轮热点复习 选修高考复习 专题一 古代中华的政治文明 专题二 古代中华的经济文明 古代史 (单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