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ublished by绎首 双 Modified 7年之前
1
梁雅雯 老師 aaeeffe@yahoo.com.tw
第一章 國家的形成與目的 梁雅雯 老師
2
影片:航站情緣 一名從東歐小國搭機前往紐約的威特賴瓦斯基,想要完成父親的遺願,卻在飛機途中,祖國發生軍事政變,陷入混亂的內戰……
護照無效的情況下,男主角被迫滯留在甘迺迪國際機場大廳。 影片:航站情緣
3
人類政治組織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主權國家的形成與國家認同 求生存覓食、自我防衛群居生活政治組織 課本p9
第一節 主權國家的形成與國家認同 課本p9 人類政治組織的歷史發展 求生存覓食、自我防衛群居生活政治組織 政治組織的形成,主要在面對與解決群居生活中的兩項重要議題: 1.資源分配:決定如何分配資源並化解因爭取資源所產生的衝突。 2.安全保障:如何避免群體遭到其他群體攻擊、侵犯,以保障自身安全。 為解決上述問題,政治組織的統治者必須握有權力,並以武力為後盾進行統治。 採集、狩獵,如何分配…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解決共同事務問題) 強制要求人們接受資源分配的結果、命令人們必要時付出生命以防衛群體安全
4
「國家」型態的演變 課本p9-10 中世紀中期 社會階層結構固定:君主、領主和土地(含封臣、農奴) 最初的政治組織型態 以「血緣」關係為基礎
君主將土地分封給領主,領主憑藉土地所有權進行統治:封臣要為領主戰鬥,作為對領主給予土地的回報;農民必須效忠領主,不能自由離開 君主和領主都具有統治支配權 教會也是影響勢力來源之一 最初的政治組織型態 以「血緣」關係為基礎 以酋長、祭司或長老作為政治領導中心,依循各項風俗、習慣進行統治 具備簡單政治運作,如祭祀、食物分配 階層:一方為領袖及其侍從 ,一方為受治的百姓 例如:非洲部落酋長、希臘女祭司、印紐人 早期的國家形式 因人口擴張、武力兼併,由部落逐漸演變而成 統治權威與血緣關係甚密 出現統治階層、專門的政治機構 建立各種明確的法律規則作為統治依據 例如:中國商周、希臘雅典城邦 隨著人口增加與軍事及貿易對外擴張,國家疆域逐漸擴大,各種政治制度亦趨完備 統治地位是世襲的 例如:羅馬帝國、中國秦漢帝國 地域性團體 主權國家(sovereign state):擁有獨立主權,在國家領土範圍內享有最高決策與執行權力,且不受其他國家干預的政治權威。
5
(一)主權(sovereignty)的意涵
一、主權國家(sovereign state) 課本p10 (一)主權(sovereignty)的意涵 1.觀念的提出 (1)產生:最早出現在16th的歐洲,當時法、英等國,因人民飽受長期內戰及宗教戰爭之苦,而有主權觀念的提出。 (2)目的: 確立君主的權力。 支持君主對抗封建領主、教廷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等勢力,以獲得國家疆域內的完全管轄權。
6
法國的布丹(Jean Bodin)持「君權神授」觀點的界定━━ (1)不受法律約束,凌駕於臣民之上的最高權力。
課本p10 2.主權的定義 法國的布丹(Jean Bodin)持「君權神授」觀點的界定━━ (1)不受法律約束,凌駕於臣民之上的最高權力。 (2)在國家領土上,除君主外再無其他最高權威的概念。
7
3.主權的歸屬:主權在民 (1)君主權力來自人民所交付:絕對王權 (2)政府受人民委託行使主權:人民主權 課本p10-11
英國的霍布斯(T. Hobbes)《巨靈》 認為在自然狀態(state of nature)下,人人會為了生存而彼此對抗;每個人為了自保,願意讓出個人權利給至高無上的權威;而這個權威必須維持國家內部秩序以及消除衝突,以保障人民的安全與福祉。 (2)政府受人民委託行使主權:人民主權 盧梭(J. Rousseau)《社會契約論》(民約論) 認為政府只是受人民委託而行使主權,因此國家主權並非歸屬於統治者,而是歸屬於全體人民。
8
(二)主權國家的歷史發展 1.主權國家的形成 (1)對內主權的凝聚:人民支持君主的絕對權力 (2)對外主權的確立:西發里亞條約確立國家主權
1.主權國家的形成 (1)對內主權的凝聚:人民支持君主的絕對權力 (2)對外主權的確立:西發里亞條約確立國家主權 (1)對內主權的凝聚:人民支持君主的絕對權力 基於對秩序、安全的渴望與需求,人民將原先對封建領主、宗教等不同團體的效忠,轉移到對國家與君主的效忠。 (2)對外主權的確立:西發里亞條約確立國家主權 強調「主權國家不論大小一律平等」、「不干涉他國內政」等原則,開啟近代主權國家型態。 對內最高:君主的王權凌駕於其他勢力之上,是國內最高權力代表。 對外獨立:各國君主相互尊重各自對其疆域的統治權力。 課本p11-12
9
法國大革命改變了國家的概念:絕對王權人民主權 二次大戰後民族國家紛紛獨立:民族意識、民族自決
課本p12 這些政治組織中,並沒有任何統治者獨占統治力量 強調國家主權,即國家擁有最高統治權力,沒有任何其他統治權力可與其相抗衡 君主國家:封建地主勢力逐漸沒落,民族意識興起,人民效忠的對象轉變為國家與君王,「國家主權」的觀念形成,因而奠立君主主權的國家型態。 民族國家:為了消除國內的封建界線,強調以民族作為國家的範圍,。 民主國家:18世紀的美國革命與法國大革命,使人民認知到,國家可以是奠基於人民而非君主,「人民主權」的概念乃蔚為風潮。此後,主權不再是君主所擁有,國土不再是國王的世襲財產,而是屬於全體人民。 2.主權國家的發展:現代主權國家的出現 法國大革命改變了國家的概念:絕對王權人民主權 二次大戰後民族國家紛紛獨立:民族意識、民族自決
10
(三)主權國家的組成要素 1.人民:國籍身分界定清楚的國民 以我國為例,屬人主義為主,屬地主義為輔 課本p13 國籍法第二條 政府 人民
領土 國家 國籍法第二條 1.人民:國籍身分界定清楚的國民 以我國為例,屬人主義為主,屬地主義為輔 課本p13
11
2.領土:明確的領土範圍 統治權所支配的範圍 ※浮動領土:我國的船隻、航空器。 ※延伸領土:本國外交使節在外國的辦公處及住宅。 課本p13
12
3.政府:治理國家的權力組織 功能擴張的政府組織
課本p14 3.政府:治理國家的權力組織 功能擴張的政府組織 制定政策和法律,並加以執行:政府是經由人民同意後,為具有治理國家的權力組織。 國家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公權力的組織 EX:警察維持社會秩序、國防保護國家安全 包含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
13
4.主權:最高且獨一無二的主權 對外具有獨立性:一國之決策不受他國的干涉 對內具有最高性:比國內其他權力更為優越
課本p14 4.主權:最高且獨一無二的主權 對外具有獨立性:一國之決策不受他國的干涉 對內具有最高性:比國內其他權力更為優越 反應國家存在的事實、國家統治權力的來源 主權是屬國民所有 法律基礎:合法主權與事實主權的爭辯 合法主權:…並為國際社會所承認。 事實主權:該統治權力雖然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但實際上仍有效行使。 二者契合 二者衝突:例如:海峽兩岸主權認定的爭議。 合法主權:指法律所規定主權能夠管轄的範圍(即指統治人民和強制人民服從的權力乃法律所賦予,且得到人民擁戴並為國際社會所承認)。 事實主權:指實際上主權所管轄的範圍(即指該統治權力雖然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但實際上仍有效行使)。 二者契合:在大部分穩定的民主國家,合法主權與事實主權呈現契合的狀態。 ⒟二者衝突:對處於內戰或分裂狀態的國家,兩者間往往會出現衝突的問題。例如:海峽兩岸主權認定的爭議。 ○a《中華民國憲法》闡明了人民的權利義務、領土的變更規定、政府組織架構等,更宣示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實質上已具備主權國家的四項要素。 ○b然而中華民國雖擁有「事實主權」,但因國際社會多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合法主權」,使得臺灣的合法主權受到挑戰,且在國際上伸張主權時,遭遇許多困難。
14
(一)國家認同的意義 二、國家認同 課本p15 效忠國家甚至 願意犧牲生命 對國家產生歸屬感 Ex:憲政、國號 國家成員基於心理
、情感或安全需求
15
(二)影響我國民眾國家認同的因素 1.歷史因素 多元族群 殖民統治 強調中國意識 實施長期戒嚴 2.政治因素:選舉操作 3.中國因素
課本p16-17 1.歷史因素 多元族群 殖民統治 強調中國意識 實施長期戒嚴 2.政治因素:選舉操作 3.中國因素 對我國的打壓 千島湖事件 舉例來說,加拿大是以英國裔為主體所建立的國家,但加拿大魁北克省的法語使用者卻佔全省人口數的八成以上。魁北克曾在1980、1995 年舉行獨立公投, 但兩次皆遭受否決。從魁北克的例子中我們不禁要問, 當國家認同是訴諸於共同的特徵時, 少數民族的認同差異是否會受到排擠? 魁北克現為北美最大的法語人口區。最初為法國殖民地, 1763 年時割讓給英國。1774 年英國頒佈魁北克法案, 保障法語文化的存續。魁北克的獨立運動曾於1960 年代出現暴力抗爭,「魁北克解放陣線」為其代表。 70 年代後暴力活動停歇, 1976 年主張獨立的魁北克人黨取得執政權, 並通過法語為魁北克唯一官方語的提案。1980 年魁北克舉辦第一次獨立公投,但只得到40 %的支持;1995 年舉行的第二次公投,則以49 比51 的比數否決。2006 年魁北克國會通過一項法案,承認魁北克為「國中之國」(a nation within a united Canada)。事實上, 魁北克對於獨立始終存在歧見, 其中一派主張必須在政治上獨立, 但與加拿大維持經濟方面的聯合, 此派以魁北克人黨為代表; 另一派主張維持聯邦體制, 但爭取更多的自治權, 以自由黨為代表。
16
(三)當前我國民眾的國家認同 1.常見的調查研究(統獨立場、身分認同):受前述因素的影響呈現分歧現象 2.身分認同與政治認同未必一致 3.民主社會應該相互尊重與包容 課本p18-19
17
思考一下 有一天,你為了趕時間而闖紅燈,後面緊跟的車子也闖了紅燈,但是警察卻只有攔下你的車子開單取締,你會: 加速逃逸 乖乖收罰單
第二節 國家統治的正當性與目的 思考一下 有一天,你為了趕時間而闖紅燈,後面緊跟的車子也闖了紅燈,但是警察卻只有攔下你的車子開單取締,你會: 加速逃逸 乖乖收罰單
18
(一)正當性(legitimacy)的意義
一、國家統治的正當性 課本p20 (一)正當性(legitimacy)的意義 指人民承認國家有制定規則、統治人民的權力,人民也願意服從國家。 指權力(power)的運用受到被治者的認可,並相信統治是合理可接受的,而願意將服從視為「義務」。權力被轉化成「權威」(authority)。 韋伯(Max Weber)提出權威的三種類型:
19
課本p20 1.傳統型正當性(traditional) (1)指人們之所以接受此權力,乃基於人們對傳統的信仰。(過去已存在的傳統信仰) (2)例如:在中國君主時代,人們相信皇帝是天子,代理上天統治人民,且其統治權力得經由血緣,為後世所繼承。
20
2.領袖魅力型正當性(charismatic)
課本p21 2.領袖魅力型正當性(charismatic) (1)指人們之所以接受此權力,乃基於人們對領袖之特殊魅力與能力的崇拜。 (2)例如:印度的甘地(M. Gandhi),曾因其個人特質,喚起印度民眾的熱情,響應其倡導的不合作運動。 (3)領導者消逝後,政權難以存續。
21
3.合法理性型正當性(legal-rational)
課本p21 3.合法理性型正當性(legal-rational) (1)指統治者的權力,是由《憲法》所賦予並規範其行使權力的範圍。 (2)例如:我國的總統乃是由民選而產生,其地位與權力都是由《憲法》所賦予,因而擁有統治權威。 (3)當代的民主國家,法理型權威已成為民主國家正當性的主要基礎。
22
(二)正當性與合法性的區別 1.政治秩序的認同與法律秩序的遵行 2.統治具有合法性不表示就有正當性
課本p22 1.政治秩序的認同與法律秩序的遵行 正當性關乎人民是否認同於這樣的政治秩序 合法性僅僅是對於法律秩序的遵行而已 2.統治具有合法性不表示就有正當性 美國立憲初期在憲法中對黑人的歧視 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 都於法有據,但缺乏正當性,無法得到人民的認同 3.一個國家具有合法性僅是維繫統治正當性的基本前提 still need something else…來維繫國家統治的正當性
23
權力行使欠缺正當性公民不服從 民主國家的統治乃依法而行,但若其作為違反公平正義原則時,則該統治行為仍不具正當性。 John Rawls
課本p22 權力行使欠缺正當性公民不服從 民主國家的統治乃依法而行,但若其作為違反公平正義原則時,則該統治行為仍不具正當性。 John Rawls 公開、非暴力 基於良知的違法行為 目的:促使政府改變不正義的政策與作為 如:美國梭羅反對當時的奴隸政策,公然拒絕繳稅 如:印度甘地的「不合作運動」 付出代價
24
國家存在的目的 維護國家安全 維持社會秩序 維護司法正義 增進社會福利 保障人民自由權利 維護文化傳統 保護生態環境
二、國家存在的目的 永續發展 環保署 免於外力侵略 國防外交 國家存在的目的 維護國家安全 維持社會秩序 維護司法正義 增進社會福利 保障人民自由權利 維護文化傳統 保護生態環境 警察系統 文化資產保存法 行政院文建會 司法體系 維護國家安全、免於外力侵略 國家存在最基本的目的,在於維護國家領土完整與主權的獨立,並免於遭受外力侵略。 對外安全方面: ❶設置軍隊,維護國防安全 ❷推展外交,提升國際地位 維護社會秩序、保護人民自由權利 維持社會秩序的安定,促進社會正常發展,給民眾安全有保障的生活。 建立警察系統,維護公共秩序。 對違法者給予必要的懲處,以確保人民的權利不會受到侵害。 落實社會正義、增進公共利益 1.社會正義: (1)保障每個國民都有相同的基本權利追求個人生活; (2)建立公平的社會與經濟制度,重視弱勢團體的生存。 2.國家政策除消極地確保個人權益不受侵害,更應積極地提供各種制度以照顧弱勢者。 維護文化與生態、保障國民之生存 1.國民擁有類似的生活文化背景(如節慶),有助於增強地域的認同,建構集體記憶。 國家透過文化資產的保存,形成人民對國家的認同,這種認同感是國家生存的必要條件。 2.由於「環境權」的發展,我國憲法增修條文亦有規定,國家應訂定各種標準,保護環境, 以保障國民的生存權利。 課本p23-25 照顧弱勢 保障其基本生存權利 如:低收入戶生活津貼、身心障礙者就業保障、學生助學貸款、老人年金、老農津貼等。 立法體系
25
9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三、國家目的之間的平衡 課本p25-26 9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 1.國家資源有限,決策常面臨目的間衝突的兩難困境 國家安全與社會福利的衝突 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衝突 2.不同國家採用不同方式,以處理目的間的衝突 民主國家:多數民意、公平正義原則 非民主國家:少數統治者依個人意志與喜好來決定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