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苗栗縣客家特產 作者:王法仁、林恩宇、管俊瑋
2
客家美食 榨菜是大芥菜的變種,它的莖部有許多的瘤狀突起,在製作時須經壓榨,因此得名「榨菜」。 榨菜原產於四川,民國四十五年左右,榨菜的栽培和醃法輾轉傳到台灣,二十年後,苗栗縣公館鄉蔚為台灣榨菜生產中心。 新鮮榨菜經收割後,留取瘤狀的莖部,先曝曬再入桶中醃鹽,數日取出再曬。如此反覆三次後,去掉老皮,放入袋中用槓桿強力壓榨,去除鹹水。最後拌入花椒、茴香、甘草粉和辣椒粉等調味料,擺進罈中自然發酵數月,待有香氣溢出即成。 榨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具幫助消化、健胃整腸、驅寒除濕的功用。榨菜吃前要先泡水,切成絲,可當涼拌小菜,配飯、下酒、煮麵,或和肉絲齊炒、作湯,切片煮成的榨菜排骨湯,也味甘肉美。
3
客家小炒及江絲炒大腸 苗栗客家小炒>>>道地的客家菜席中,一定少不了炒肉。炒肉又叫客家小炒,也是『四熅四炒』之一。客家人初一、十五要拜伯公(土地公),年節要拜祖先,傳統上祭品中的生牲,是煠(唸ㄙㄚP燙的意思)過的雞、一大塊豬肉和一條乾魷魚(乾貨)。敬過神的祭品,拿回家配上自家菜園裡拔來的青蔥,就可以料理出香味四溢,又富嚼勁,既下飯又下酒的炒肉。這是正宗的客家小炒,永遠少不了三層肉、乾魷魚和青蔥的原因。 有些地區的客家小炒會加上芹菜和豆乾 在我周邊的朋友和媽媽們其實不太認同..當然美各地方的特色不一樣......
4
傳統特產 過年除了蒸「甜粄」(年糕)、「紅豆粄」、「鹹甜粄」,新年期間最重要的粄,自然是甜粄,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年糕。它的製作方法和成品與一般的年糕並沒有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只是甜度高了許多,這與客家人口味重有很大的關係。相類的甜粄,含有吉祥喜氣意義的粄還有:紅豆粄、鹹甜粄、發粄等。 鹹甜粄配料中除了香菇、油蔥、肉丁、蝦米以外,許多家庭蒸製的鹹甜粄還加入了豬油渣,這種炸豬油剩存的食品,原是窮困年代客家人節儉的產物,卻因料理得宜,漸成為客家式的一道美食。有些人蒸製鹹甜粄時放入這項配料,主要是為了增加香味。
5
客家米食 發粄是象徵「發財」,是春節、清明節掃墓、喪事必備食品,有快速發及慢發兩種,蒸熟後可食用,可發揮創意,在米漿內加入不同香味料,可製作各種不同口味發粄。
6
客家豬肉 北埔姜阿新故宅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審查錄取公告 原定五月底之審查公告於7月15日公告錄取名單
客家豬肉 北埔姜阿新故宅學術研討會論文摘要審查錄取公告 原定五月底之審查公告於7月15日公告錄取名單 油桐客家美食宴--油桐客家純樸美味 vs. 豪華廣東創意料理 「油桐客家美食宴」將於7月21日於亞太會館錦園餐廳隆重登場 2005客家音樂MV大賽開麥拉 國內外影像好手 放馬過來 音樂是推廣文化的先鋒,也是不同族群互相欣賞交流的最好介面,為使客家音樂走出客家族群更受大家注目,善加利用新的媒介-MV是一條可行的路
7
苗栗縣水果 【大湖草莓】本鄉草莓栽培史最早可溯自民國二十三年,在歷經農民研習新品種後,在當地政府積極輔導栽培下在大湖鄉各個村落田園均有種植,面積廣達350公頃以上,大湖的草莓早熟、果實大、味甜多汁、色澤鮮艷,成為大湖鄉最具經濟價值的特產,享譽全省,每年冬春之際的產期,來此採草莓的人潮不斷,而此地除了新鮮草莓之外,還有即將上市的釀製草莓酒 --湖莓戀。
8
客家水果乾 高雄漢神百貨引進新竹內灣的野薑花粽 其精髓是以野薑花根當味精、野薑花葉做粽葉, 不但是新竹名產,還曾登上國宴指定菜色。 內灣的野薑花粽很有名, 建中藥局前的大嬸婆野薑花粽老闆娘彭瑞雲(彭老師),可說是野薑花粽的推手。 彭老師用野薑花的根取代人工味精,將野薑花已成熟的根取出 洗淨、切片、醃漬、曬乾,磨成粉末狀後,和入糯米、香菇、豬肉、菜脯加以拌炒 再用野薑花葉包起來即告完成。過程不用油、不加味精 不但有健康概念,且有60年歷史的客家美食風味。 更時常接受報章媒體報導
9
客家文化 不但塑造了臺灣客家人的內聚力,也開啟了臺灣客家的新視野:面對臺灣多樣化的自然山川與多元、險惡的族群處境,必須更加落實因地制宜的「移民本色」,因而得以全然不同於中國原鄉的方式,打造了風貌殊異的客家新故鄉。 臺灣客家先民因地制宜之生存智慧,漸漸發展出來臺先祖未曾想像的客家新風貌。來自廣東、福建等以地域與宗族當成自我認同的「原鄉客家」,來臺灣之後終於重新組織、發展與戰鬥,形成了以土地為舞臺、以族群相凝聚的「移民客家」。 新的客家社會整合了原鄉的地域差異,不但擴大了客家族群的寬廣度,也回頭肯定了原鄉的文化價值。例如,新竹縣的關西客家文化,就是融合了四縣、海陸、饒平等地區的客家先移民與道卡斯族原住民、泉州福佬等多元文化而成。中臺灣大甲溪流域的客家文化,融合了大埔、饒平、泰雅族原住民與福佬風味。臺東縣客家文化,則是從西臺灣東遷的客家二次移民,融合了北臺桃竹苗、南臺六堆客家、平埔原住民文化,並與在地的阿美族、卑南族之間密切互動的成果。
10
客家運動 客家美食可說是臺灣客家文化的代表項目,客家文化重建運動的過程中,也把客家美食當成客家文化的中心價值之一,每一個客家運動的場合,都會有幾項特定的「客家美食」,早期有「 粑」,近期則是擂茶,這兩個兼具美味與現場表演雙重效益的飲食文化,或多或少鼓舞了更多人參與了客家文化。一般而言,客家飲食多以傳統的「鹹、香、肥」三個原則,描述客家人的飲食特色,然而,這樣的特色,或許是非客家人在客家庄作客時,體會到的慶典式飲食場面,至於傳統客家人的家常飲食,反而是非客家人較少碰觸的簡單與素樸風貌,甚至,還有勉強僅可裹腹的程度。近年來,隨著社會生活習慣的改變,客家飲食也與時俱變,客家傳統的家常風味重新受到肯定,一躍而成為週休二日的旅遊寵兒,約略可歸納出幾個特色:保持食物原料的原味、特別擅用香料與沾醬、具有獨特的醬漬食品,最重要的是,每個鄉鎮,甚至村里,都可以找到特屬地方與主廚風味〈或稱之為「有媽媽的味道」〉的客家美食,值得大家一村又一村、一鄉過一鄉,追尋各地客家美食。 除了從傳統出發的現代客家飲食之外,臺灣客家人在戰後還吸收了來自大江南北的飲食文化,發展出許多風靡飲食市場的城市美食,例如,從桃竹苗地區移居大臺北地區的客家人,改良了源自中國北方的麵食風味,創造美味可口的「永和豆漿」,近年來甚至成為風靡海內外的都市美食。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