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 -----“中国第一国宝” 张梦鸽 10法会5班 10060537.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 -----“中国第一国宝” 张梦鸽 10法会5班 10060537."—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 -----“中国第一国宝” 张梦鸽 10法会5班

2 一、佛光寺简介 二、佛光寺的发现 三、佛光寺内殿 四、石幢与祖师塔 五、祖师塔具体介绍 六、文殊殿 七、佛光寺东大殿 八、佛光寺的建筑艺术 九、度尽劫波今安然 十、东大殿得以保存的原因

3 简介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县城东北32千米的佛光山山腰,距离台怀镇30多千米。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 )曾路过这里,看到一团佛光,于是下令鼎新寺院,名为“佛光寺”。到了唐代,武宗皇帝大灭佛教,佛光寺被毁为一片废墟。现存的东大殿,则是唐宣宗大中十年(856)重建的。

4 佛光寺依山势而建,坐东朝西,三面环山,西向豁然开朗。寺区周围松柏苍翠,环境清幽。寺内建筑高低错落,布局疏朗,主从有致。全寺可分三个院落,一院低,三院高,二院花香喷溢,争芳吐艳。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唐代达到鼎盛,名播长安、敦煌等地,远及日本等国。

5 佛光寺的发现 时为一九三六年冬天,一个世界古建筑专家研讨会在中国召开。当时有一名日本学者告诉梁思成,中国尽管历史悠久,但要看保存完整的唐代木结构建筑,还是要到日本奈良的唐昭提寺。梁思成闻此颇为不忿,认为中国之大,必有唐代木结构建筑之留存。

6 出于一腔爱国热情,梁思成和林徽因一起展开了寻找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旅程。但游历各地半年,一直苦无线索,直到他们在敦煌第六十一窟,发现一幅五台山图的壁画。壁画中显示,五台山所有的寺庙都集中于台怀镇,但在另一个角落卻有一个大佛光寺。由于唐武宗灭佛,大的寺庙的集聚地无一幸免,梁思成和林徽因据此推测,大佛光寺在灭佛运动之后可能仍得到保存。 于是二人筹借了很多物资,雇 了很多脚夫,骑毛驴,于一九 三七年六月抵达了五台县的豆 村镇。来到此处,他们发现果 然有个佛光寺,但当时已经天 黑,梁思成和林徽因在第二天 早晨才来到寺庙,顿时眼前一 亮。

7 佛光寺东大殿具有唐代木结构建筑的极大特征:屋顶平稳,高台阶,宽出簷,沉重柱。东大殿形、質上都很符合唐代建筑的特征,但要确认其年代,还必须遵循两条规律:一是有史料记载,梁思成夫妇在敦煌发现的壁画即可做证明;二是实物有考证,于是他们便在大殿寻找题记。但找了一天,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没有任何发现,第二天,他们找来梯子,终于在大殿的顶部发现了「唐大中十一年建」(即公元八百五十七年)的题注。同时夫妇二人还在殿内发现了吴道子所作的壁画以及唐代的雕塑。

8 林徽因照相留念

9 佛光寺内殿

10 佛光寺内殿堂高大,层层相叠,而且而局疏郎,主次分明。东大殿踞于高台上,外观简朴大方,门、窗、墙壁、斗拱、柱、额等全用朱色涂刷。 东大殿内的佛坛上,有唐代彩塑的35尊。

11 释迦牟尼佛端坐于佛坛正中,阿弥陀佛居右,弥勒佛居左,左右是普贤,文殊二位菩萨。这和一般寺院不同,一般寺院都是文殊菩萨在左,普贤在右,因为中国古代的座位次排列以左为上;而在佛光寺和尚山所有的寺院中,却都将文殊塑在佛祖的右边,普贤塑在佛祖的左边,右智左理,这是表示理智涉入之胎藏界曼荼罗的。

12 殿内的胁侍菩萨和供养菩萨都是女儿身,弯弯的娥眉中间还有一点朱点,显得颇具风韵。
围绕着佛坛的殿内墙壁前,排列着五百罗汉,为明代塑造,是身材差不多大小的“小品”。值得注意的是佛座背面的一幅唐代壁画,此画长80厘米,高30厘米,上画天王降伏妖魔鬼怪的故事,中间站着一个头戴花冠、神情恐慌的女子。

13 这幅画虽历千余年,但仍色泽犹新。还有一幅绘于北宋宣和四年(1122)的壁画,也颇具特色。画上有七个圆光,每个圆光中有10尊佛像,圆光下的方框内还写着各尊佛的名号。
最左一格题:“佛光庄信佛弟子的刘太知……宣和四年三月初……”这些壁画,连同佛像,梁下面的一些黑迹及东大殿建筑,被人们誉为佛光寺的“四绝”

14 佛光寺“四绝” A 木构建筑堪称杰作 东大殿面宽7间,进深4间,八架橼,单檐五脊顶。前檐五间设门板,两尽间砌砍墙安直棂窗。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柱子粗壮,屋顶平缓,整体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唐代建筑。斗拱断面尺寸为210厘米×300厘米,是晚清斗拱断面的10倍;殿檐探出达3.96米,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是找不到的。同时,大殿梁架的最上端用了三角形的人字架,使用时间之久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可列第一。

15 B 殿内泥塑栩栩如生 东大殿筑了巨大的佛坛,坛上有唐代彩塑30余尊。其中,释迦牟尼佛、弥勒佛、阿弥陀佛、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及侍胁菩萨、金刚等塑像33尊,高1.95米至5.3米不等。此外,大殿西侧和后部,还有明代塑造的罗汉像296尊,千姿百态,栩 栩如生,绝无“千 人一面”之嫌。

16 C 淳古笔法彰显唐韵 在东大殿内槽拱眼壁 存有14幅壁画,内槽 外侧北、南和背面, 均为唐代壁画,内容 都是身有背光的众菩萨图,由于这三面都是处在殿内光线暗处,故画面仍显红、绿、黑色。庄严的佛像,慈善的菩萨,威武的天王,多姿的飞天,虔诚的信徒、供养人,人物衣带飘动,典型的唐画风韵。

17 D 题记记录千年史实 除殿内梁下有唐人墨迹外,大门的背后和大门门框立枋上也有唐以来有具体年号的的墨迹多处,未题年月的唐、五代、金以及明、清题记数十处,内容均为游佛光寺的留笔。这些题记墨迹清晰,有极高的观赏和记事价值。

18 佛光寺大殿内两壁五百罗汉是举世罕见的唐代大型雕塑群。这是五百罗汉局部。佛光寺大殿是我国早期木结构建筑的典范之作。敦煌五代壁画《五台山图》中就绘有五台山大佛光寺的图像。

19 愿诚和尚塑像 女施主宁公遇塑像

20 佛光寺内还有两座唐代石幢端立在院中,4座唐塔分布在寺内寺外。

21 一在东大殿前,大中十一年 (857)镌,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 3
一在东大殿前,大中十一年 (857)镌,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 3.2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是该殿建造年代之依据。另一幢在山门内庭院当心,唐乾符四年(877)造,总高 4.9米。束腰基座刻宝装莲瓣和壶门乐伎。幢身亦刻陀罗尼经,上雕宝盖、矮柱、屋檐和宝珠。两幢相较,前者造型工艺尤佳。

22 东大殿南侧屹立着一座祖师塔。塔的平面呈六角形,塔座由逐级收分的六层青砖砌筑,第六层上再起台阶三层。上置六角形塔身,正面开有扁平的拱卷门,顶上饰以莲瓣形的火焰,室内供有禅宗的无名、慧明两位祖师塑像。

23 祖师塔具体介绍 第一层塔檐是由一层叠涩、一层砖砌斗拱,再一层叠涩和三层密檐是由一层叠涩,一层砖砌斗拱,再一层叠涩和三层密排着的莲瓣及三层叠涩构成,檐顶再用反叠涩逐层收进,整个塔檐显得深远重厚,十分精彩。其上置有下面为四层叠涩和九瓣覆莲,上面为三重莲瓣。中间为仿胡床式的束腰须弥座,承托着仿木结构的六角形的小阁。

24 小阁开有火焰形的假券门,门扇相错,犹似半开之状;小阁上还开有直棂窗,并绘有木结构的额枋、短柱和补间辅作;小阁四角柱的上、中、下饰以捆束莲花。整个小阁的装饰带有印度风格和南北朝的遗风,充分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对外来文化的吸引,运用和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

25 塔刹的下部是两层仰莲承托着六瓣形的宝珠,宝珠上又覆莲瓣两层,顶端再冠以宝珠。该塔造型殊异,风格独特,是我国唐代古塔中的精品,也是我国现存楼阁式古塔中的佼佼者。

26 文殊殿 在寺门内北侧,建于金天 会十五年(公元1137年), 元至正十一年(公元 年)重修。1953年又进 行了补修。此殿梁架使用 了粗长的木材,两架之间用斜木相撑,构成类似今天的“人字柁架”,增加了跨度,减少了立柱,加大了殿内空间。

27 殿内佛坛上有七尊塑像,中为骑青狮的文殊,两旁为胁侍菩萨。东西墙和北墙上,原有五百罗汉的彩绘,现仅存二百四十五尊。这些塑像和壁画,都在明代弘治年间(公元1488——1505年)重新装绘过。

28 佛光寺东大殿 (木构殿堂型构架) 东大殿是现存的三座唐代木构殿堂型构架建筑中规模最大的,现存唐代中最古老、最典型的实例。大殿构架由屋深柱网、铺作层和屋顶梁架三部分叠加而成,七铺作斗拱纵横恣肆,威压四方,是现存中国古建筑中斗拱挑出层数最多、距离最远的一个实例,也是我国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题记、经幢于一殿的孤例。 佛光寺东大殿在脊檩下仅用叉手,是现存古建筑使用这种做法的孤例。

29 斗 拱

30 东大殿作为唐代建筑的典范,形象地体现了结构和艺术的高度统一,简单的平面,却有丰富的室内空间。大大小小、各种形式的上千个木构件通过榫卯紧紧地咬合在一起,构件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多余的、没用的。而外观造型则是雄健、 沉稳、优美,表现 出唐代建筑的典型 风格。 

31 东大殿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四阿顶,虽然经过多次修葺,大体仍保持唐代原来面貌。
东大殿由内外两圈柱组成平面柱网,内外柱等高,檐柱有侧脚及升起。檐口曲线平缓,出檐深远。斗栱尺度雄大,形式古朴。脊槫下不施侏儒柱,仅用叉手,是现存已发现古代木建筑中的构造孤例。殿内遗有释迦、弥勒、普贤、观音等唐代塑像,以及唐、宋壁画和题记。

32 东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大殿面阔为七间,长为34米;进深为四间,长为17
东大殿坐东朝西,最东的高地高出前部地面约十二三米。大殿面阔为七间,长为34米;进深为四间,长为17.66米;单檐庑殿顶。殿内设有一圈内柱,后部设有“扇面墙”。由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回”字形的柱网平面,称为“金厢斗底槽”。整个构架由回字形的柱网、斗拱层和梁架三部分组成,这种水平结构层组合、叠加的做法是唐代殿堂建筑的典型结构做法。

33 佛殿前面透视图

34 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高约1/4.77。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
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佛光寺平面图

35 东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升起。阑额上无普拍枋。

36 佛光寺的建筑艺术 一、佛光寺建筑艺术所体现的美学思想
佛光寺从寺内建筑格局上讲,多为均衡对称,设计时以纵轴为主,横轴为辅,通过暗示、烘托、对比等手法,使建筑间含有微妙的虚实关系,从而体现了中国建筑含蓄的美学特征。在建筑物的营造设计上,大多以单体建筑围成庭院的群体组合为基本单位。首先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以单体建筑组成庭院,然后又以庭院为单位,以空间规模、平面、对称、均衡、谐调以及相互连接配合的群体为特征,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37 单体建筑的式样和尺度,不仅随着建筑等级的高低发生变 化,而且重要的是区分建筑的主次尊卑。因此,一般都采用正殿最高,配殿次之,大门又次之,依次递减的方式,呈现出由小到大,由低而高的等级形式。在立面造型上讲究外观轮廓和层次清晰,从而造成一种渐进的层次美。

38 五台山佛光寺依地形走势,以东西轴线为主,主殿东大殿位于东西向的中轴线上,配殿和廊坊等安排在轴线的南北两侧,整个格局又依地势处理成三个平台,殿阁高低层叠,不仅在外在环境的选择上体现了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和佛家超脱红尘潜心修持的宗法思想,而且在内部建筑的格局和营造设计上,也符合我国传统建筑美学的基本原理。每每身临其境,感受着大自然的山清水秀,欣赏着错落有致又不失整体统一的建筑艺术,总是让人心旷神怡,烦恼俱无,犹如置身于人间仙境。

39 二、佛光寺建筑艺术所体现的系统思想及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中国传统的环境选择理论是把建筑物放在一个系统中进行思维。首先,非常强调建筑物的自然环境氛围,比如说植被茂盛,背山面水,视野开阔等。其次,在布局时,建筑和建筑、建筑和山水、建筑和植被以及风向的对应关系,建筑过程中,点和面的关系,单体建筑和建筑群的关系,时间和空间的关系,山和水的关系,还有阴和阳之间的关系都要巧妙地配合起来。

40 一座建筑物的思维实质上是一种建筑系统论的思维。它把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这个系统以人为中心,包括天地万物。环境中的每一个子系统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相互对立和相互转化的要素,其功能就是要宏观地把握和协调各系统之间的关 系,优化结构,寻求最佳组合。

41 佛光寺整个建筑以间为单位构成单体建筑,再由单体建筑围合构成院落,又以院落为基本单位,依照一定的轴线关系和平衡分布原则,构成整体建筑群。主要方式是平面上的层层铺开,注重移步换景和空间层次,体现时间进程中的空间意识,展现与大自然的同体和谐。

42 佛光寺是唐代佛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在建筑上成功运用的典范。它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科学与佛教文化的密切关系提供了最珍贵的实物资料,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见一斑,其蕴含的深刻的思想观念和艺术价值使得它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43 度尽劫波今安然 五代前,发生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其中规模最大的为北周武帝灭佛和唐武宗灭佛。建德三年(公元574年)北周武帝令佛、道二教一并废除,五台山佛教受到沉重打击。公元845年唐武宗兴道灭佛,佛光寺所有寺宇全部毁于一旦,而只有祖师塔由于是砖石结构没有被烧毁,一直保留至今。

44 唐宣宗继位后复兴佛法,大中十一年,孤身独守的愿诚和尚和女施主宁公遇在佛光寺旧址重建了东大殿。之后,佛光寺又遭遇历代兵燹、抗战时期日军入侵、“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劫难,所幸其地处偏僻,香火不兴,僧人寥落,因此躲过了许多劫难。

45 佛光寺东大殿得以保存的原因 历经十多个世纪的风雨侵袭和多次地震冲击,被誉为“中国现存唐代建筑代表作”的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却未遭毁坏。专家认为,这其中既有建筑构造的原因,也有历史上修缮较少的功劳。

46 古建专家柴泽俊介绍说,佛光寺是一座规模宏伟的佛刹,位于山西五台县境内。1937年,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偕夫人林徽因路经此地,发现佛光寺并将其公之于世,受到国内外学术界重视。

47 “东大殿是佛光寺主殿,位居山腰,背东向西。”柴泽俊说,“殿前依地势用片石垒砌着10米多高的基座,其上再筑0
“东大殿是佛光寺主殿,位居山腰,背东向西。”柴泽俊说,“殿前依地势用片石垒砌着10米多高的基座,其上再筑0.9米高的台基。殿内金柱和后檐柱的柱基乃山岩开凿而成。这些都为大殿的基础稳固、构造坚实打下了基础。” 此外,柴泽俊还认为,佛光寺地处偏僻,香客冷落布施稀少,大修大建的经济来源较为贫乏,可能也是东大殿能保留至今的重要原因。

48 《中国古建筑全览》上这样描述:“这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年代最古老的一座木结构建筑。因寺院不大而地处偏僻山村,所以才能幸免灾难保存至今。”虽然轻描淡写,却道出了南禅寺的岁月沧桑和难能可贵。

49 结语:   从佛光寺的历史及演变、发现及保护的整个过程,足以见得其特殊的价值。今日,佛光寺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外各界文化人士的目光,成为解读中国古建筑的标志之一。

50 今天,人们相传着这样一句话:“先有佛光寺,后有五台山”,就是因为佛光寺巨大的人文价值,使得五台山台怀镇众多明清风格的寺庙黯然失色,千百年来,数不清的人们都是寻着梁思成夫妇这两位发现者的足迹来到五台山,来到他们心目中这个最具东方艺术魅力的盛唐历史博物馆,寻着发现者的目光完成着新的发现。

51 谢谢观赏!


Download ppt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 -----“中国第一国宝” 张梦鸽 10法会5班 10060537."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