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节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之一。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节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之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节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之一。
第三节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之一。 莎士比亚画像 “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本·琼森 莎士比亚故乡风光

2 一、生平与创作 1、早期(1590—1600) : 创作诗歌、历史剧、 喜剧,着重表述人文主 义理想,作品基调乐观、 明朗。 (1)诗歌:
叙事长诗: 《维纳斯与阿都尼斯》 《鲁克丽丝受辱记》 《维那斯与阿都尼斯》 提香

3 十四行诗154首 歌颂友情与爱情; 真实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相结合; 语言生动独特:或高雅或浅俗; 巧用比喻、戏言、双关语等;
继承并发展了意大利十四行 诗(四四三三的分法与abba、 abba、cde、cde的押韵)的 传统 ,使用四四四二的分法 与abab、cdcd、efef、 gg的 押韵形式。 莎士比亚塑像

4 (2)历史剧 共九部剧本; 主要取材于贺林西德的《英格兰、苏格兰、爱尔 兰编年史》; 以谴责封建割据、内战、批判昏君、暴君、歌
颂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歌颂贤明君主为主题; 有史诗般的气魄,宫廷 生活、战争场面与五光 十色的平民生活相结合。 斯特拉福的莎士比亚纪念馆

5 历史剧10部 《约翰王》 《理查二世》、 《亨利四世》(上、下)、 《亨利五世》 《亨利六世》(上、中、下)、 《理查三世》
《亨利八世》(晚期)

6 代表作《亨利四世》(上、下) 福尔斯泰夫剧照 绘画:亨利四世 福尔斯泰夫塑像
Henry IV : Hal accuses Falstaff of lying 福尔斯泰夫剧照

7 福斯塔夫式背景 “福斯塔夫式背景”是恩格斯1859年给拉萨尔的信中提出的。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在《亨利四世》和《温莎的风流娘儿们》等剧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个破落骑士,是封建社会崩溃时期冒险家的典型。作者以其人其事为中心,组成了一个“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反映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恩格斯称赞“福斯塔夫式背景”,是希望作家们要以莎士比亚为榜样,在广阔的、错综复杂的典型环境中再现生活。

8 (3) 喜剧 共十部剧本; 是抒情性的浪漫喜剧; 以表现人文主义理想为创作 目的,以“爱征服一切”为主题; 塑造了“文艺复兴时代的新女性”。
第一对开本《莎士比亚剧集》 莎士比亚纪念邮票

9 喜剧10部 《错误的喜剧》 《驯悍记》 《维洛那二绅士》 《爱的徒劳》 《仲夏夜之梦》 赫米娅 《威尼斯商人》 鲍西娅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无事生非》 《皆大欢喜》 罗瑟琳 《第十二夜》 薇奥拉

10 代表作是《威尼斯商人》 * 有三条情节线索:安东尼奥与夏洛克 的对立(借债割肉 );巴萨尼奥与鲍 西娅的爱情(择匣婚配 );杰西卡与
罗伦佐的爱情(卷逃私奔); * 表现慷慨仁慈、友谊、爱情 战胜自私贪婪、冷酷、残忍 的主题; * 成功塑造了夏洛克与鲍西娅 的形象; * 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对比手法的广泛运用。 《威尼斯商人》剧照

11 (4)悲剧 《罗密欧与朱丽叶》 朱丽叶塑像 * 是悲喜剧; * 描述蒙太古勋爵的儿子罗密 欧与凯普莱特伯爵的女儿朱 丽叶在家族封建世仇背景下
* 是悲喜剧; * 描述蒙太古勋爵的儿子罗密 欧与凯普莱特伯爵的女儿朱 丽叶在家族封建世仇背景下 的爱情悲剧故事,表现人文 主义爱情理想与家庭世仇、 封建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以 及理想的最终获胜; * 富于诗情画意与浪漫气息, 风格与同时期的喜剧一致。 绘画:罗密欧与朱丽叶 朱丽叶塑像 维洛那风光

12 2、中期(1601-1607) 创作悲剧,揭露批判 社会的黑暗,表现人文主 义理想的破灭,作品基调 现实、悲愤、沉郁。 共九部悲剧剧本;
“四大悲剧”: 《哈姆莱特》(见第二部分) 《奥瑟罗》: * 通过奥瑟罗、苔丝德蒙娜与 伊阿古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展 现人文主义理想被利己主义 践踏的悲剧。 《奥瑟罗》剧照 1970年发行的D系列20英镑纸币,莎士比亚

13 * 通过发生在李尔王及其女儿高纳里尔、里根、考狄莉
《李尔王》: * 通过发生在李尔王及其女儿高纳里尔、里根、考狄莉 亚、大臣葛罗斯特及其儿子爱德蒙、爱德伽等人之间 的冲突揭示金钱权势对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破 坏,描绘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罪恶丛生的社会图画。 绘画:考狄莉亚 《李尔王》剧照

14 《麦克白》: * 通过大将麦克白从民族英雄堕落为弑君 篡位者而身死名裂的故事展示野心毁灭 人的悲剧。
绘画:麦克白和班珂平叛后在班师途中遇见三个女巫 《麦克白》剧照

15 赫士列特评四大悲剧 《李尔王》在激情的深刻强烈方面占先;《麦克白》在想象的狂放和剧情的进展速度方面占先;《奥瑟罗》在立意与有力的情感变换方面占先;《哈姆莱特》在思想和感情精致的发展方面占先。四大悲剧各有所长。

16 * 通过泰门由富变穷后饱经世态炎凉的故事表现金
《雅典的泰门》 * 通过泰门由富变穷后饱经世态炎凉的故事表现金 钱使人“异化”的主题,“绝妙地揭示了资本主义 货币的本质”。 绘画:雅典的泰门 《雅典的泰门》剧照

17 创作传奇剧,把人文主义理想寄托于乌托邦式的幻想,作品的基调:温柔、平和。 共4部传奇剧剧本 ; 代表作是《暴风雨》:
3、晚期(1607-1613) 创作传奇剧,把人文主义理想寄托于乌托邦式的幻想,作品的基调:温柔、平和。 共4部传奇剧剧本 ; 代表作是《暴风雨》: * 描述米兰公爵普罗斯彼罗 被弟弟安东尼奥篡夺了爵 位、与女儿米兰达流落海 岛后的故事,表达作者通 过感化、悔悟、和解解决 社会矛盾的设想与对人类、 社会的希望; * 是莎士比亚的“诗的遗嘱”。 绘画:《暴风雨》 《暴风雨》剧照

18 露台与父亲鬼魂相见-装疯- “戏中戏”验证 -遣送英国-决斗复仇
二、《哈姆莱特》 奥菲莉亚 雷欧提斯 御前大臣:波洛涅斯  女儿 儿子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 霍拉旭 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 现任国王:克劳狄斯 情侣 朋友 杀父仇人  叔父 继父 (一)情节梗概 露台与父亲鬼魂相见-装疯- “戏中戏”验证 -遣送英国-决斗复仇

19 悲剧是“ 这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的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
(二)悲剧故事的背景 悲剧是“ 这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的是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颠倒混乱”的社会现实。 Hamlet play scene

20 (三)哈姆莱特的形象 哈姆莱特是人文主义 者的艺术形象;; 哈姆莱特的性格发展: 1、欢乐的王子 哈姆莱特画像 2、忧郁的王子
3、延宕的王子 4、行动的王子 丹麦的哈姆莱特城堡 哈姆莱特画像

21 哈姆莱特悲剧的根源: (四)悲剧的思想意义: • 提出了现实世界黑暗、必须改造的问
客观上社会恶势力过于强大。“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恩格斯) 主观上哈姆雷特所代表的人文主义者本身的局限。 关于人性的哲学探讨导致哈姆莱特陷 入悲观、 痛苦、迷惘中。 (四)悲剧的思想意义: • 提出了现实世界黑暗、必须改造的问 题,反思、否定了“为所欲为”式的纵 欲; • 表现了人文主义关于人与社会的理想, 给人以鼓舞;也揭示了人文主义的局 限性。 哈姆莱特画像

22 (五)艺术特色 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浑然融合。 2、情节的生动性与丰富性。 多线发展,场景开阔,剧情曲折 从人物性格出发酝酿紧张的戏剧冲突
悲剧中加入喜剧因素 3、人物形象塑造的出色功力。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在对比中突出主人公性格 用独白成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 4、语言生动形象,个性化、丰富化。 哈姆莱特塑像

23 莎士比亚化 “莎士比亚化”最早是马克思在1859年提出的。马克思强调“莎士比亚化”,就是希望作家们要象莎士比亚那样,让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倾向,通过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在典型环境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马克思论述“莎士比亚化”的目的,是反对文艺的公式化、概念化。


Download ppt "第三节 莎士比亚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学巨匠之一。"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