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AUDITING 审计学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教学团队 王爱华 张咏梅 刘英姿 刘立华 常妍焱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AUDITING 审计学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教学团队 王爱华 张咏梅 刘英姿 刘立华 常妍焱"—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AUDITING 审计学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教学团队 王爱华 张咏梅 刘英姿 刘立华 常妍焱

2 第十章 审计测试中的抽样技术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第二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第三节 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3 目的要求 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掌握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的内涵及区别、抽样审计风险与非抽样风险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样本设计与随机样本选取的方法; 控制测试中属性抽样方法的特点、程序及运用; 了解实质性程序中变量抽样程序与方法。 主要内容 审计抽样的含义; 样本设计与选取; 抽样结果的评价; 审计抽样的具体运用。 重点难点 样本设计及随机样本选取方法; 属性抽样方法的运用。

4 第一节 审计抽样概述 审计抽样的内涵 审计抽样的种类 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样本的设计 样本的选取 抽样结果的评价

5 一、审计抽样的内涵 (一)审计抽样定义 (二)审计抽样基本程序 (三)抽样审计目的与应用范围

6 (一)审计抽样定义 audit sampling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某类交易或账户余额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使所有抽样单元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理解要点: 审计抽样 不同于详细审计 ——抽样审计对总体小于100%的审计 ——详查法对总体100%的审查。 审计抽样 不同于一般的抽查法 ——一般的抽查法广泛用于各个领域; ——审计抽样是一种专门的审计方法(运用抽样技术、实施抽样决策)。

7 (二)审计抽样基本程序 审计 对象 总体 样本 抽取一定量 测试 推断总体特征 结果

8 (三)抽样审计目的与应用范围 目的: 在有限的审计资源下收集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支持审计结论。 范围:
可用于控制测试——检查、函证等程序; 实质性程序——控制风险水平低,账户不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时。 不可用于询问、观察、分析性复核。

9 二、审计抽样的种类 变量抽样 非统计抽样 统计抽样 属性抽样 按决策依据不同 按了解总体特征不同

10 (一)统计抽样 定义: 特点: 优缺点: 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理论基础,并将其方法与审计工作结合(推断总体)而产生的审计抽样方法。
抽取样本采用统计抽样技术(选取随机样本);推断总体运用概率论理论。 样本规模确定科学;随机样本无主观判断因素影响,结论可靠;便于规范审计工作。要求内控健全,要求审计人员掌握抽样技术。

11 (二)非统计抽样 定义: 特点: 优缺点: 审计人员仅凭主观、经验评价样本结果对总体结论。 抽取样本 ——主观经验;
统计抽样与非统计抽样的关系 见教材176页图9-1 审计人员仅凭主观、经验评价样本结果对总体结论。 抽取样本 ——主观经验; 推断总体 ——经验、主观判断。 简便易行,审计成本低; 审计结论可靠性差,审计风险高。

12 (三)属性抽样 定义 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发生频率而采用的审计抽样方法。 特点 适用条件
种类:固定样本量抽样、停走抽样、发现抽样。 在精确度界限和可靠程度一定的条件下,为了测定总体特征发生频率而采用的审计抽样方法。 估计总体中某种属性的发生率,即通过对样本审查,对总体错误(属性)的发生频率推断。 控制测试较多,如估计总体中对既定控制的偏离率(次数);实质性程序有些情况使用,如货币单位抽样。

13 (四)变量抽样 定义: 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估计总体数量特征)。 特点: 适用条件:
种类:均值估计、差异估计、比率估计抽样。 属性抽样与变量抽样关系见教材177页。 样本量较大,用于实质性程序。 用来估计总体金额而采用的统计抽样方法(估计总体数量特征)。 估计总体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即通过对样本审查,对总体金额或错误金额估计。

14 三、统计抽样与专业判断 审计过程中离不开专业判断 抽样审计不能取代专业判断

15 四、样本的设计 样本设计的含义: 围绕样本性质、样本量、抽样组织方式和抽样工作质量要求所进行的工作称为样本设计。
样本设计要考虑的因素(七因素): 审计目标 审计对象总体和抽样单位 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可信赖程度 可容忍误差 预期总体误差 分层

16 (一)审计目标 抽样方法 决定 样本性质 界定误差性质如:虚假帐户、无审核等 样本特征

17 (二)审计对象总体及抽样单位 1、审计对象总体 审计对象所有项目及相应资料 (保证与审计目标相关且具完整性)。 2、抽样单位
审计对象所有项目及相应资料 (保证与审计目标相关且具完整性)。 2、抽样单位 构成审计对象总体的单位项目。 如发票,每一张为一抽样单位; 明细帐每一笔余额或发生额为为一抽样单位。

18 (三)抽样风险和非抽样风险 1、抽样风险 定义:注册会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审计对象总体特征不相符的可能性。
抽样风险与样本量成反比,样本量越大,抽样风险越低。 分类:1)控制测试涉及的抽样风险 信赖不足风险———导致执行额外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 信赖过度风险———导致错误结论,降低审计效果 2)实质性程序涉及的抽样风险 误受风险———导致形成不正确的审计结论,降低审计效果 误拒风险———执行额外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  信赖不足风险与误拒风险会导致额外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  信赖过度风险与误受风险会导致不正确的审计结论,达不到预期审计效果,审计人员应给予关注。

19 2.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因审计程序运用不当及对审计证据的误解所致,与审计抽样无关。
为降低非抽样风险,设计样本时应予以关注,通过适当的计划、控制和监督措施,降低非抽样风险。

20 (四)可信赖程度 1、可信赖程度含义 预计抽样结果能代表审计对象总体特征的百分比 注册会计师要求的可信赖程度与样本量成正比,
与内部控制可信程度成正比, 确定其要考虑样本量及内部控制健全程度等因素。 与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互补,即1-可信赖程度=抽样风险

21 2、可信赖程度的运用和表达方式 举例:抽样结果的可信赖程度为95%。 则表达为:
抽样结果有95%的可能性代表总体特征,还存在5%不代表总体特征的可能(审计风险),或抽样结果不代表总体的可能性不会高于5%。

22 3、可信程度与内控健全程度、 误受风险的关系
3、可信程度与内控健全程度、 误受风险的关系 内部控制健全程度 误受风险 可信赖程度 健全、有效 不健全、无效

23 (五)可容忍误差 1、可容忍误差含义(确定样本量考虑的重要因素) 审计人员认为抽样结果可达到审计目的,而愿意接受的审计对象总体的最大误差。
可容忍误差——是统计抽样中精确限度上限的概念。 在控制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不改变对内部控制的可信程度而愿意接受的最大误差(内部控制实际运行偏离规定要求的最大比率)。 实质性程序中,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能够对某一账户余额或经济业务分类作出合理评价,所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差。 可容忍误差——是统计抽样中精确限度上限的概念。 在控制测试中: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不改变对内部控制的可信程度而愿意接受的最大误差(内部控制实际运行偏离规定要求的最大比率)。 实质性程序中,可容忍误差是审计人员能够对某一账户余额或经济业务分类作出合理评价,所愿意接受的最大金额误差。

24 2、可容忍误差与样本量的关系 (反向关系) 可容忍误差 样本量

25 (六)预期总体误差 1、预期总体误差定义 2、确定方法 审计对象总体预计发生的偏差或错报金额。 参考历史资料; 经验判断;
审计对象总体预计发生的偏差(控制测试中)或错报金额(实质性程序中)。 参考历史资料; 经验判断; 以初始样本误差作为预期总体误差。

26 3、预期总体误差与样本量的关系 ——确定样本量(正向关系)
3、预期总体误差与样本量的关系 ——确定样本量(正向关系) 预期总体误差 样本量 审计成本

27 (七)分层 1、定义 2、目的 是将审计对象总体划分为若干有相似特征的次级总体的过程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突出审计重点; 减少样本量

28 3、分层应注意的问题 每一抽样单位只属于一个特定层次; 可辨别; 可确认抽样单位准确数字。 分层注意:每一抽样单位只属于一个特定层次;
可辨别(有形差别); 可确认抽样单的准确数字。

29 分层举例: 应收账款函证分层 层次 层次组成 (账户金额) 选样方法 1 10 000元以上 100%函证 2 5000——10 000元
分层举例: 应收账款函证分层 层次 层次组成 (账户金额) 选样方法 1 10 000元以上 100%函证 2 5000——10 000元 系统选样 3 1000——5000元 随机选样 4 1000元以下 任意选样

30 五、样本的选取 (一)样本选取的基本要求 (提高样本的代表性) (二)样本选取的方法 随机选样 系统选样 随意选样

31 1.随机选样 (1)定义 对审计对象总体或次级总体的所有项目按随机规则(一般利用随机数表)选取样本的方法。 (2)运用步骤
建立唯一对应关系; 确定起始点及方向; 抽取样本。

32 随机选样举例 审计人员对销售发票审查,从编号100——800的销售发票中抽取10张样本进行审查。利用随机数表(教材180页)抽样。
从第2行第一列开始,自上而下、从左到右依次选取随机数表中的前3位数字。 则样本为: 721

33 2、系统选样 (1)系统选样定义 系统选样又称等距选样。首先计算选样间隔,确定选样起点,然后根据间隔顺序选样的方法。 (2)运用步骤
1)计算抽样间隔(=总体容量样本规模) 2)在第一个抽样间隔内选择随机起点 3)等距选样 (3)优缺点 样本分布均匀;总体非随机排列时,样本缺乏代表性。 总体容量(总体项目数)样本规模(样本量)

34 系统抽样举例(单随机起点) 注册会计师对某单位1000张销售发票审计,运用系统抽样抽取100张为样本。 则
(1) 抽样间距=1000  100=10 (2)确定随机起点为6 (3)等距选样,前10个样本为: 6;16;26;36;46;56;66;76;86;96

35 系统抽样举例(多随机起点) 注册会计师对某单位1000张销售发票审计,运用系统抽样3个随机起点抽取100张为样本。 则
(1) 抽样间距=10003  100=30 (2)确定随机起点为6;18;20 (3)等距选样,样本为: 6;36;66;96;126;156;186 18;48;78;108;138;168;198 20;50;80;110;140;170;100

36  根据个人判断和偏好,随意选取样本。 此方法随意性强,抽取的样本代表性差,据此结果推断总体其结论的可靠性差,审计风险高。
3、随意选样(非统计抽样)  根据个人判断和偏好,随意选取样本。 此方法随意性强,抽取的样本代表性差,据此结果推断总体其结论的可靠性差,审计风险高。

37 六、抽样结果的评价 评价步骤: 分析 样本 误差 推断 总体 重估 抽样 风险 形成 审计 结论

38 (一)分析样本误差 分析某一有问题的项目是否为一项误差?
如:在检查应收账款余额时发现被审单位将某客户应收账款错记在另一客户应收账款账户中,但并不影响应报表中收账款项目的余额,因此,在评审抽样结果时,不能认为是一项误差。又如:随机数表选样时,某一样本编号对应的凭证是作废凭证,不能认为是一项误差,应另选随机数取代之。 按既定程序无法对样本取证,应实施替代程序。 如:注册会计师在对应收账款审计时,对发出的肯定式函证,客户未予回函,注册会计师应查明期后收款情况,以证实应收账款余额,如注册会计师无法(或没有执行)相应的替代程序,则应将其作为一项误差。 对有共性的样本误差,作为一个整体实施审计并对其结果评审。 如相同的经济业务类型、场所、时间,则应作为一个整体,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并根据结果单独评价。 分析误差性质,并将样本误差率与预计误差率比较决定是否调整抽样规模。 如:误差是否超过审计范围?是关键问题还是非关键问题?分析每一个关键误差的性质和原因,看是否为故意、是否为偶然、是否为频繁。确定这些误差对其他控制测试及实质性程序的影响。并将样本误差率与预计误差率比较决定是否调整抽样规模,样本误差率>预计误差率,应调整样本规模,增加样本量。

39 (二)推断总体误差 样本 误差 总体 推断

40 (三)重估审计风险 推断>可容忍误差 比较结果 推断≈可容忍误差 推断<可容忍误差 推断总体误差 可容忍误差
经重估后的抽样风险不能接受,应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应考虑增加样本量或执行替代审计程序。 注册会计师可以作出对报表肯定的审计结论。 在进行控制测试时,注册会计师如果认为抽样结果无法达到其对所测试的内部控制的预期信赖程度,则应考虑增加样本量或修改实质性程序程序。

41 第二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运用 控制测试中,一般采用属性抽样审计方法。
第二节 控制测试中抽样技术运用 控制测试中,一般采用属性抽样审计方法。 属性——是指审计对象总体的质量特征,即被审计业务或被审计内部控制是否遵循了既定的标准以及其存在的误差水平。 属性抽样中,抽样结果只有两种:“对”或“错”,“是”或“否”。 例如:购货发票、验收单的属性及误差 属性 误差 验收单后附有购货发票 未附 购货发票与验收单记载的数量一致 不一致 基本概念 具体方法

42 一、基本概念 (一)误差——注册会计师认为使控制程序失去效能的所有控制无效事件。 (二)审计对象总体 (三)风险与可信赖程度——二者是互补的, 1-可信赖程度=风险 (四)可容忍误差——注册会计师在不改变对内部控制可信赖程度下所愿意接受的最大误差 例如:验收单后附有发票这一属性, 有误差就说明内控无效么? 审计对象总体 样本数量 发现误差数量 实际误差率 可容忍误差率 可信赖度 2500张 500张 5张 1% 4% 80% 1000张 15张 1.5% 85% 等于总体误差率么? 该样本代表总体的可能性有多少?

43 二、具体方法 (一)固定样本量抽样 (二)停—走抽样 (三)发现抽样

44 (一)固定样本量抽样 2、样本的选取及审查 3、抽样结果的评价 是使用最为广泛的属性抽样方法。常用于估计审计对象总体中某种误差发生的比例。
例如:用这种方法估计重复支付的单据数,注册会计师最后得出的结论一般是:有95%的可信赖程度说明重复支付的单据数占总体的2%~6%。 3个步骤,7个环节: 1、样本设计——5个环节 是指审计人员围绕样本的性质、样本量、抽样组织方式及抽样工作质量要求等方面所进行的规划工作。 2、样本的选取及审查 3、抽样结果的评价

45 1、样本设计 (1)确定审计目标 控制测试的审计目标——评价拟信赖的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为较低的计划控制风险寻找证据。
(2)界定审计对象总体、抽样单位及误差 审计对象总体,依据测试的具体目标确定。如测试库存盘点制度,审计对象总体为某某年(月)库存盘点报告。 抽样单位为每张需测试的单据(或每笔交易)。抽样单位每张存货盘点单 误差为审计人员认定的所有控制失效事件。。如:无盘点报告,或无盘点人签字——称为误差(是盘点制度执行效果的标志)。 (3)确定可信赖程度、审计风险及可容忍误差 在控制测试中,为减少实质性程序的范围,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审计人员利用职业经验和专业判断,确定可信赖程度、审计风险及可容忍误差。 (4)确定预期总体误差率,并决定是否分层 参考前期审计工作底稿等历史资料,利用初始样本误差,运用专业判断等确定预期总体误差率。 根据测试对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情况、控制测试对象等决定是否分层。 (5)确定样本数量(举例见教材184页) 考虑可信赖程度、可接受的审计风险(过度信赖风险)、可容忍误差、预计总体误差等因素——定性确定 利用“样本确定表”,查表确定样本数量——定量确定

46 样本量的确定 要素 要素变化 对样本量的影响 审计人员的要求 可接受的过度信赖风险 增加 减少 可容忍的偏差率 总体特征 估计的总体偏差
总体规模

47 2、样本的选取及审查 利用随机数表、系统选样等方法选取随机样本; 对样本审查; 确定样本的实际误差
例:随机选取192个样本及附件,审计结果误差数为3个

48 3、抽样结果的评价 分析样本误差 推断总体误差(利用“样本结果评价表”) 重估抽样风险(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误差比较) 作出审计结论
根据已知的样本规模、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容忍误差、发现的误差来预计总体误差,确定总体偏差上限(查表)即总体偏差率 重估抽样风险(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误差比较) 作出审计结论 (举例见教材186页) 总体偏差率<可容忍误差 可以接受,内控可信 总体偏差率=可容忍误差 总体偏差率>可容忍误差 不可接受,应扩大样本量或增加实质性程序程序 推断总体误差(利用“样本结果评估表”) 根据已知的样本规模、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可容忍误差、发现的误差、(预计总体误差),确定总体偏差上限(查表)即总体偏差率,与可容忍误差比 较,认为可接受,即可对内部控制信赖程度结论。

49 样本结果评价表(5%过度信赖风险水平)

50 样本结果评价表(10%过度信赖风险水平) 说明内控可信赖程度差,考虑忽略抽样测试,进行详细测试。

51 (二)停—走抽样 stop-or–go sampling
1、定义 以预期总体误差为零开始,通过边抽样边判断、评价的审计抽样方法。 2、应用要点 设定0%的预计总体偏差率 确定初始样本 审查初始样本 评价审计结果,决定继续抽样或停止抽样 3、步骤及方法 4、适用范围——预计总体偏差率较低情况的抽样审计。

52 停—走抽样决策的步骤与方法 1、确定可容忍误差及风险水平 2、确定初始样本量 3、对初始样本进行审计,确定误差个数 4、推断总体误差
查初始样本量表 影响因素:可容忍误差、风险水平、预计总体误差水平0% 3、对初始样本进行审计,确定误差个数 4、推断总体误差 查表求得风险系数 查样本量扩展及总体误差估计表 影响因素:风险水平、发现的样本误差个数 推断总体误差 公式: 5、将推断的总体误差与可容忍误差比较 推断的总体误差≤可容忍误差——停 推断的总体误差>可容忍误差——走,即重新计算样本量 因为推断的总体误差不一定就等于实际总体误差,这只是初始样本量(最小的样本量)的测试结果,所以应扩大样本量继续测试。那么应该追加多少样本呢? 如:在5%的可接受风险水平下,多少样本量中只有1个误差是可以容忍的? 推断总体误差水平 = 风险系数 样本量 追加样本量 = 风险系数 可容忍误差水平 -累计已测试样本量

53 3、具体步骤 确定 可容忍 误差及 风险水平 初始 样本量 实施 停走 抽样 决策 作出 审计 结论

54 (三)发现抽样 1、定义 在既定的可信赖程度下,设定预计总体偏差率为零,据以确定样本规模并抽取样本审计,根据审查结果(至少可查出一个错误)推断总体有无重大错误的方法。 2、应用要点及步骤 预计总体偏差率为0%(预计总体偏差为零时的固定样本规模抽样) 抽取样本 审查样本 得出结果,作出结论 ——发现一个错误,放弃抽样,实施全面审计; ——未发现错误,得出对报表肯定的结论。 3、发现抽样举例 4、适用条件 适用于查找重大错误

55 3、发现抽样举例 注册会计师审查被审单位是否虚构购货发票、验收报告。注册会计师确定可容忍误差率为3%,可接受的信赖过度风险为5%,估计总体偏差率为0%。 运用发现抽样方法,经审查未发现任何偏差。 结论:在被审单位购货发票总体中,虚假凭证超过3%的风险只有5%。

56 第三节 实质性程序中抽样技术的运用 基本概念 变量抽样的方法 抽样风险 正态分布 标准离差 变量抽样的方法与程序 单位平均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 差异估计抽样

57 变量抽样的方法与程序 方法 程序 单位平均估计抽样 比率估计抽样 差额估计抽样 确定审计目的 定义审计对象总体 选定抽样方法 确定样本量
确定样本选取方法 选取样本并进行审计 评价抽样结果 书面说明抽样程序

58 (一)单位平均估计抽样 定义: 单位平均估计抽样也称均值估计,是通过确定样本的平均值来确定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方法。 运用步骤 1、样本设计
定义: 单位平均估计抽样也称均值估计,是通过确定样本的平均值来确定总体的平均值和总值的方法。 运用步骤 1、样本设计 2、样本的选取 采用随机选样方法(随机数表法、系统选样法)抽取样本。 3、抽查结果的评价 分析样本误差,推断总体误差(利用统计抽样方法计算,公式见教材191页)。 预计误差与推断误差比较,评估审计风险。 得出审计结论。

59 1、样本设计 设定审计目标; 界定审计对象总体、抽样单位及误差; 确定可信赖程度、审计风险及可容忍误差;
确定预期总体误差,估计总体标准离差,决定是否分层; 确定样本数量(计算公式见教材191页)。 (举例见教材192页)

60 (二)比率估计抽样 定义: 比率估计抽样是通过计算样本的实际值与账面值的比率来估计总体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的比率,并以此比率乘以账面价值来估计总体实际值的抽样方法。 计算公式 样本实际价值之和 比率= 样本账面价值之和 估计的总体价值 = 总体账面价值×比率 (举例见教材193页)

61 (三)差异估计抽样 定义: 差异估计抽样是以样本实际值与账面值的平均差额来估计总体实际值与账面值的差额,并以此平均差额乘以总体项目个数,计算出总体实际值与账面值差额的抽样方法。 计算公式 平均差额 = 估计的总体差异 = 总体项目个数×平均差额 (举例见教材193) 样本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差额 样本量

62 本章小结 1、对抽样审计内涵的理解要注意其特点是不改变既定的审计范围,而是缩小审计规模,通过对审计对象的部分项目进行审计,依次推出审计结论,实现审计目标。 2、统计抽样方法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科学的确定样本容量,回答了抽多少的问题,并保证审计对象总体的每个单位都有同等的概率被抽中。可以防止偏见,科学评价审计结果,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63 3、抽样审计在运用过程中,关键是解决好样本设计及选取问题,而样本设计考虑的关键因素是:可信赖程度、精确限度(可容忍误差)、预计总体误差和审计对象总体数量。
4、在审计抽样中,无论是统计抽样还是非统计抽样,都离不开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判断。因为在运用统计抽样时,仍存在不少不确定因素,要凭注册会计师的判断加以解决,所以统计抽样并不排除专业判断。 5、审计风险控制是抽样审计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64 理论热点 1、抽样审计理论体系构建研究 2、抽样技术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 3、抽样审计与审计风险研究 4、内部控制理论与抽样审计应用研究
理论基础 抽样规划 程序技术 2、抽样技术在审计实务中的应用研究 现状分析 方法体系、技术关键及个案分析 3、抽样审计与审计风险研究 4、内部控制理论与抽样审计应用研究

65 思考题 1、理解和掌握几个概念 审计抽样、统计抽样、非统计抽样、属性抽样、变量抽样、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可信赖程度、可容忍误差、发现抽样、停走抽样、系统抽样 2、简述审计抽样的程序。 3、简述审计抽样的种类及特点。 4、简述样本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及各因素对样本量的影响。 5、简述随机样本选取的方法及应用要点。 6、属性抽样的应用

66 审计抽样作业题 1、假定某公司客户应收账款的编号为0001——3500,审计人员拟选择其中175份进行函证。
(1)   如果利用随机数表选样,从第2行第4列作为起点,自上而下,以前4位数为准,则审计人员选择的前5个样本的编号号码分别是多少? (2)  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并确定随机起点为0005、0011、0017,审计人员在每个起点应选择多少样本量?每个起点选择的最初3个样本的号码分别是哪些? 第五章    审计抽样作业题 1、假定某公司客户应收账款的编号为0001——3500,审计人员拟选择其中175份进行函证。 (1)    如果利用随机数表选样,从第2行第4列作为起点,自上而下,以前4位数为准,则审计人员选择的前5个样本的编号号码分别是多少? (2)    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并确定随机起点为0005、0011、0017,审计人员在每个起点应选择多少样本量?每个起点选择的最初3个样本的号码分别是哪些? 2、若审计人员预计审计总体的最大偏差率不超过5%,抽查了180个样本项目后,发现有3个偏差项目,审计人员可否以95%的把握程度,接受总体偏差率最大不超过5%的假设?(利用插值法计算) 3、在对销售发票进行控制测试时,审计人员 

67 3、审计人员在对销售发票进行控制测试时,设定的偏差上限为5%,可依赖程度为90%,预计总体偏差率为2%。
2、若审计人员预计审计总体的最大偏差率不超过5%,抽查了180个样本项目后,发现有3个偏差项目,审计人员可否以95%的把握程度,接受总体偏差率最大不超过5%的假设?(利用插值法计算) 3、审计人员在对销售发票进行控制测试时,设定的偏差上限为5%,可依赖程度为90%,预计总体偏差率为2%。 (1)确定所需的样本量; (2)假定样本的偏差数为4,审计人员可否以90%的把握断定总体的偏差率不会超过5%? 2、若审计人员预计审计总体的最大偏差率不超过5%,抽查了180个样本项目后,发现有3个偏差项目,审计人员可否以95%的把握程度,接受总体偏差率最大不超过5%的假设?(利用插值法计算)  1、在对销售发票进行控制测试时,审计人员设定的偏差上限为5%,可依赖程度为90%,预计总体偏差率为2%。 (1)    确定所需的样本量; (2)    假定样本的偏差数为4,审计人员可否以90%的把握断定总体的偏差率不会超过5%?

68 作业数据资料 1、样本结果评价表(90%可信赖程度) 样本量 发现实际差错数 4 120 6.6 160 5.0

69 2、样本结果评价表 (95%可信赖程度) 样本量 发现实际差错数 3 200 3.8 150 5.1

70 致会计 恋爱规则:有爱必有还,爱还必相等 缘分是营业外收入,爱情是无形资产; 爱人是应付账款;想你是日记账;
吵架是坏帐准备;暗恋是收不回的坏账; 结婚是合并报表,离婚是资产重组。

71 课上巩固练习 :单选 1、应收账款总金额为400万元,重要性水平为6万元,根据抽样结果推断的差错额为4.5万元,而账户的实际差错额为8万元,这时,注册会计师承受了( )。   A、误拒风险   B、信赖不足风险   C、误受风险   D、信赖过度风险

72 1、答案:C    解析:误受风险是指抽样结果表明账户余额不存在重大错误而实际上存在重大错误的可能性。由于重要性水平为6万元,根据抽样结果推断的差错额为4.5万元,而账户的实际差错额为8万元,所以注册会计师承担误受风险。

73 2、答案:A 2、有关审计抽样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注册会计师可采用统计抽样或非统计抽样方法选取样本,只要运用得当,均可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B、审计抽样适用于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中的所有审计程序   C、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方法的选用,影响运用于样本的审计程序的选择   D、信赖过度风险和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率

74 3、答案:A 解析:BCD均属选取特定项目的方法。

75 4、注册会计师于2006年11月开始对XYZ公司2006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A运用审计抽样得出审计结论,在设计样本时,下列考虑比较恰当的是( )。   A、注册会计师计划评估的有关应收账款内部控制有效性较低,在确定样本时,注册会计师将可容忍偏差率确定得较低,以获取样本进行控制测试   B、准备对2006年前10个月的应收账款抽样函证并作出结论,对剩余的两个月的应收账款则在年末后使用替代审计程序   C、依据2006年1~10月的应收账款余额明细表选取样本进行审查,没有发现应收账款的错报,得出结论1~10月的应收账款没有重大错报   D、对2006年前10个月的应收账款按金额分层,由于10万元以上的应收账款占到前10个月的90%。注册会计师决定全部函证,对另外的10%的应收账款采用替代程序,然后汇总各自的错报

76 4、答案:D    解析:计划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越低,注册会计师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通常越高,所需的样本规模就越小。相反,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越依赖控制运行的有效性,确定的可容忍偏差率越低,进行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因而样本规模增加。注册会计师可对10个月的应收账款使用审计抽样作出结论,对剩余的两个月则在年末后使用替代审计程序或单独选取样本。但对重要的应收账款的审计,函证程序一般是必须的,只有在无法通过函证获取证据时才采用替代程序。只根据明细表实物选取样本,样本可能不完整。

77 5、注册会计师将统计抽样运用于下列( )项目,属于变量抽样。   A、未经批准而赊销的金额   B、赊销是否经过严格审批   C、赊销单上是否均有主管人员的签字   D、收款环节的职责分工是否合理

78 5、答案:A    解析:属性抽样的对象是总体的非金额特征(BC),而变量抽样的对象是金额特征(A)。对职责分工的审查方法主要是观察,而观察环节不适用抽样

79 课后引申阅读 (美)格雷厄姆·卡尔顿(Graham Kalton)著;郝虹生译,抽样调查导论,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3
拉里·F.康里奇(Larry F.Konrath)著;耿建新 ... [等]译,审计学:一项风险分析方法:A Risk Analysis Approach,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曾涓,货币单位抽样在审计中的应用,南方金融,2007/04 裘宗舜,审计抽样技术之创新——货币单位抽样,审计研究,2003/02 陈月昆,分层审计抽样的理论架构与计算机实现,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05

80 Chapter 10 E N D


Download ppt "AUDITING 审计学 山东科技大学 经管学院 审计教学团队 王爱华 张咏梅 刘英姿 刘立华 常妍焱"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