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保护我们的肝脏 -浅谈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食品与医药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保护我们的肝脏 -浅谈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食品与医药学院."—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保护我们的肝脏 -浅谈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食品与医药学院

2

3 肝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在人的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凝血、 免疫、热 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 工厂”。 一、 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饮食中的淀粉和糖类消化后变成葡萄糖经肠道吸收,肝脏将它合 成肝糖原贮存起来;当机体需要时,肝细胞又能把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供机体利用 。 ② 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γ球蛋以外的球蛋白、 酶蛋白及血浆蛋白的生成、维持及调节都要肝脏参与;氨基酸代谢如脱氨基反应、 尿素合成及氨的处理均在肝脏内进行。 ③ 脂肪代谢:脂肪的合成和释放、脂肪酸分解、酮体生成与氧化、胆固醇与 磷脂的合成、脂蛋白合成和运输等 ④ 维生素代谢:许多维生素如A B C D和K的合成与储存均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脏明显受损时会出现维生素代谢异常。 ⑤ 激素代谢:肝脏参与激素的灭活,当肝功长期损害时可出现性激素失调。 二、胆汁生成和排泄: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胆汁酸的生成和排泄都由 肝脏承担。肝细胞制造、分泌的胆汁,经胆管输送到胆囊,胆囊浓缩后排放入小肠 ,帮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三、解毒作用:人体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有害废物及外来的毒物、毒素、 药物的代谢和分解产物,均在肝脏解毒。 四、免疫功能:肝脏是最大的网状内皮细胞吞噬系统,它能通过吞噬、隔离和 消除入侵和内生的各种抗原。 五、凝血功能: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都由肝脏制造,肝脏在人体凝血和抗凝两 个系统的动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肝功破坏的严重程度常与凝血障碍的程 度相平行,临床上常见有些肝硬化患者因肝功衰竭而致出血甚至死亡。 六、其它:肝脏参与人体血容量的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的调节。如 肝脏损害时对钠、钾、铁、磷、等电解质调节失衡,常见的是水钠在体内潴留,引 起水肿、腹水等。 肝脏做了哪些重要的工作?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也是体内新陈代谢的中心站。在肝脏中发生的化 学反应多达1500种以上。实验证明,动物在完全摘除肝脏后,即使给予相应的治疗 ,最多也只能生存50多个小时。这说明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 器官。肝脏的血流量极为丰富,约占心输出量的1/4。每分钟进入肝脏的血流量为 1000?200毫升。肝脏的主要功能有: ①制造胆汁,帮助脂肪消化。肝功能不好时,胆汁生成排泄出现障碍,食物中的脂 肪消化不良,常引起腹泻和消瘦。 ②储藏和释放糖分。象储水池一样,肝脏随时吸收糠分,用时释放,以维 持血液中的浓度。肝功受损时,人就会感到乏力、疲倦、出冷汗、心慌、气促等不 适。 ③制造多种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肝脏是生成人体白蛋白的惟一场所,如 果肝脏损伤太重,血液里的白蛋白严重减少,便可发生水肿,危及生命。 ④肝脏可分泌与凝血有关的蛋白质,例如多种凝血因子等。如果损伤肝脏 ,伤口会出血不止,甚至可因内脏大出血而导致死亡。 ⑤解毒作用。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有些化学物质如酒精、人体新陈 代谢中所产生的有毒物质,可能通过肝脏解毒后由尿中排出。 此外,肝脏还参与脂肪、维生素、激素的代谢,还有吞噬作用、防御作用 以及调节血容量及水电解质平衡、产生热量等功能。在胚胎期,肝脏还有造血功能 。 总之,肝脏为维持生命所起的作用之多是别的脏器所不能比拟的。肝脏的 功能受损,会引起全身的不适症状,所以,保护肝脏就是保护生命。

4 肝脏的功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是人体的“化工厂” 一、 代谢功能:
①糖代谢:合成肝糖原; ② 蛋白质代谢:肝脏是人体白蛋白唯一的合成器官; ③ 脂肪代谢; ④ 维生素代谢; ⑤ 激素代谢: 二、胆汁生成和排泄: 三、解毒作用: 四、免疫功能: 五、凝血功能: 六、其它:血容量调节、热量的产生和水、电解质调节

5 肝炎的类型: 病毒性肝炎 酒精性肝炎 药物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肝炎 化学性、中毒性肝炎 其他原因所致肝损害

6

7 急性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重度慢性肝炎 亚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

8 门脉性肝硬变:纤维组织染成蓝色。

9 肝细胞癌症,扩散转移

10 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HAV)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丙型病毒性肝炎(HCV) 丁型病毒性肝炎(HDV)
戊型病毒性肝炎(HEV) HFV 已型肝炎病毒 HGV 庚型肝炎病毒 TTV TT型肝炎病毒

11 Viral Hepatitis - Historical Perspective
Enteric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us” A E Viral hepatitis NANB Parenterally transmitted B D C “Serum” F, G, ? other 2

12 乙肝的“两对半”检测化验单(I)

13 化验单(II)

14 肝功能化验单(III)

15 案例1:报考公务员被拒 大学生周一超考公务员被拒录杀人案

16 1.上学和就业问题; 2.同事关系问题; 3.恋爱和婚姻问题; 4.家庭生活问题; …… 后果: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问题!!!

17 乙肝病毒的大球形颗粒 Dane Particle
有侵染性直径为 42nm的球性病毒颗粒,含两部分 核心:直径 27nm,含病毒DNA、聚合酶、核心抗原 HBcAg 和 E 抗原 HBeAg,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外膜:厚 7nm,主要是乙肝表面抗原 HBsAg 其本身并无传染性

18 编码 7 种多肽:表面抗原 PreS1、PreS2 和 S(HBsAg) 核心抗原 C(HBcAg),E抗原 (HBeAg)
乙肝病毒基因组的结构 基因组由 3200对碱基 的部分双链 DNA组成 含4个开 放阅读框 P、 S C 、X 编码 7 种多肽:表面抗原 PreS1、PreS2 和 S(HBsAg) 核心抗原 C(HBcAg),E抗原 (HBeAg) 多聚酶 P 以及转录活化因子 X(HBx)

19 Acute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with Recovery
Typical Serologic Course Symptoms HBeAg anti-HBe Total anti-HBc Titer anti-HBs HBsAg IgM anti-HBc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52 100 Weeks after Exposure 30

20 Progression to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Typical Serologic Course Acute (6 months) Chronic (Years) HBeAg anti-HBe HBsAg Total anti-HBc Titer IgM anti-HBc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52 Years Weeks after Exposure 31

21 抗原抗体系统检测临床意义 + - + - 临床意义 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肝炎有传染大三阳 慢性肝炎有传染大三阳 急性肝炎趋向恢复小三阳
HBsAg HBeAg 抗-HBe 抗-HBc 抗-HBs 临床意义 IgM IgG + - 感染或无症状携带者 急性肝炎有传染大三阳 慢性肝炎有传染大三阳 急性肝炎趋向恢复小三阳 恢复期传染性低 既往感染或接种疫苗 未感染,无免疫力

22 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因素―大三阳 表面抗原 HBsAg * E抗原 HBeAg 核心抗体 上面三项检测均是阳性 一般认为,大三阳传染性相对较强
演变成慢性乙型肝炎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23 决定患者病情轻重的因素―小三阳 表面抗原 HBsAg * E抗体 核心抗体 检测均是阳性(与大三阳的区别在于E抗原为阴性)
如果病毒DNA阳性,病毒血症存在,具有传染性

24 案例 2: 乙肝小三阳求职被拒获赔偿 Google 搜索, 搜索 乙肝 应聘 被拒 获得约 268,000 条结果(启用了安全搜索功能),以下是第 1-10 条。 (用时 0.32 秒)。 Google 搜索, 搜索“乙肝 被拒 2011 ” 高级搜索 找到约 107,000 条结果 (用时 0.16 秒)

25

26 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我国肝炎病人的流行现状 我国是乙肝高发区,约57.6%的人口过去或现在受过乙肝病毒的感染,他们中仍有1.2亿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25%发展为慢性肝炎,现症患者已超过2000万人。我国每年因乙肝死亡的人约30万,其中50%为原发性肝细胞癌.全国每年用于肝炎和肝病的直接医疗费用高达1000多亿元。

27 我国是甲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甲肝呈散发分布,但时有暴发或流行;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80%以上,约有9
我国是甲乙型肝炎的高流行区,甲肝呈散发分布,但时有暴发或流行;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达80%以上,约有9.7亿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但没有慢性病例。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持续近一年,波及人数达31万人。 我国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数已达3800万,其中约50%携带病毒,亦为全球之最;另外,世界迄今为止最大的戊肝流行发生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历时20个月(1986─1988), 发病人数超过12万人。 多年来,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病毒性肝炎的总发病率一直居于首位;年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00/10万,即每年新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约有120万例。

28 病毒感染导致肝炎和肝细胞癌的确切机理尚待阐明
乙肝病毒 — 全球问题 乙肝病毒感染为全球死因的第 9 位 为传染病发病率的第 2 位、死亡率的第 3 位 全球病毒携带者 3.5 亿、中国 1.2 亿 每年死于乙肝及其相关疾病约 100万人 乙肝病毒感染是全球性的严重问题 乙肝病毒 炎症反应 正常肝组织 肝癌组织 病毒感染导致肝炎和肝细胞癌的确切机理尚待阐明

29 HBV Modes of Transmission
Sexual Parenteral Perinatal 2 2 2

30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ported Hepatitis B, , United States [Slide 8]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ported Hepatitis B, , United States Of persons with acute hepatitis B reported in the National Notifiable Diseases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the Viral Hepatitis Surveillance Program from 1990‑2000, 36% had a sexual risk factor (>1 sex partner during the previous 6 months, sex contact with a person with hepatitis, or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14% reported injecting drug use, and 18% had other risk factors (e.g., household contact with a hepatitis patient, health care employment). No risk factor could be identified for 32% of reported cases. *Other: Surgery, dental surgery, acupuncture, tattoo, other percutaneous injury Source: NNDSS/VHSP

31 乙肝病人检查指标 肝功能检查ALT、AST、血清蛋白、胆红素、PT、血氨 病原学检查 免疫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查 其他实验及辅助诊断

32 肝功能在临床上检查 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俗称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T或GGT)等。 血清ALT最敏感,在临床症状如黄疸出现之前ALT就急剧升高。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中ALT逐渐下降,而此时胆红素却进行性升高,即出现“胆酶分离”现象,这常常是肝坏死的前兆。

33 反映肝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的项目: 包括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等的测定。患有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引起的中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及新生儿黄疸、内出血等时,都可以出现总胆红素升高。

34 反映肝脏合成贮备功能的项目: 包括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和凝血酶原时间(PT)等。
前白蛋白、白蛋白下降提示肝脏合成蛋白质的能力减弱。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揭示肝脏合成各种凝血因子的能力降低。

35 反映肝脏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项目: 包括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单胺氧化酶(MAO)、血清蛋白电泳等。当病人患有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时,会出现血清白蛋白和总胆红素降低,同时伴有单胺氧化酶升高。 近几年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是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和Ⅳ型胶原。测定它们的血清含量,可反映肝脏内皮细胞、贮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的变化

36 反映肝脏肿瘤的血清标志物: 用于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生化检验指标只有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最初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它在肝癌患者出现症状之前8个月就已经升高 -L-岩藻糖苷酶(AFU),血清AFU测定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率在64%~84%之间,特异性在90%左右。 另外在患有肝脏肿瘤时-GT、ALP、亮氨酸氨基转肽酶(LAP)、血清5’-核苷酸酶(5 ’- NT)等也常常出现升高。

37

38 这是小三阳, 肝功能轻微受损!

39 Outcome of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
by Age at Infection 100 100 80 80 60 60 Chronic Infection Chronic Infection (%) Symptomatic Infection (%) 40 40 20 20 Symptomatic Infection Birth 1-6 months 7-12 months 1-4 years Older Children and Adults Age at Infection 34

40

41 乙肝治疗药物的疗效 目前真正具有较好抗病毒疗效的药物屈指可数 细胞因子类的干扰素 核苷类似物中的拉米夫啶 中药提取物氧化苦参碱
而且药物的疗效非常有限 疗效决定于患者本身感染状态 单一特效药是不可能的 抗病毒治疗的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两个方面 是否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是否能诱发产生或提高对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42 乙肝治疗方法 抗病毒药物 免疫调节剂 核苷类似物 拉米夫丁 阿德福韦 L-nucleosides 恩替卡韦 Emtricitabine
抗病毒药物 免疫调节剂 核苷类似物 拉米夫丁 阿德福韦 L-nucleosides 恩替卡韦 Emtricitabine Clevudine LY582563 病毒包装抑制剂 AT-61,AT 130 Bay 基因治疗药物 小分子干扰RNA 反义寡核苷酸 alpha-干扰素 常规干扰素 聚乙二醇干扰素 复合干扰素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白介素-12、 白介素-18 胸腺肽-alpha 特异性免疫治疗 抗HBsAg抗体 HBV蛋白疫苗 HBV DNA 疫苗 T细胞体外扩增 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

43 联合治疗的现状 拉米夫定+干扰素 拉米夫定+泛昔洛韦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 拉米夫定+L-dT L-dT+L-dC 拉米夫定+胸腺肽a1
联合治疗期望有相加或协同的抗病毒疗效或减少耐药性作用,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课题。目前研究最多的是拉米夫定联合干扰素、拉米夫定联合其他核苷类似物。一项多中心研究中,拉米夫定组、干扰素组、联合治疗组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19%、18%、29%,无统计学差异。另一项研究报道拉米夫定与干扰素联合治疗后HBeAg血清转换率高于单用(35%比19%)。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疗效未能肯定。与其他核苷类药物的联合应用国外在进行研究中。对于发生YMDD变异的治疗,国外用阿德福韦(Adefovir)和恩替卡韦(Entacvir),目前这2种药物正在国内进行临床试验,尚未批准上市。对于联合治疗,应有组织地遵照GCP的原则按照循证医学进行设计,操作和评估,以作出确切评价。 REF: 1. Schalm SW, et al. Lamivudine and alpha interferon combinatio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infection: a randomised trial. Gut 2000;46: 2. Schiff ER, et al. A placebo controlled study of lamivudine and interferon alpha-2b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who previously failed interferon therapy (abstr). Hepatology 1998;28:388A 3. Barbaro G, et al. Long-term efficacy of interferon alpha-2b and lamivudine in combination compared to lamivudine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An Italian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 J Hepatol 2001;35: 4. Leung YK, et al.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using thymosin alpha 1 and c combination of two nucleoside analogs, lamivudine and famciclovir [Abstr]. Hepatology 1998;28:216A

44 急性乙肝的治疗原则 目前无特效药物,乙肝是一种相对自限性疾病 所以在治疗上应强调隔离、休息、合理饮食、适当营养、注意对症用药要保肝不伤肝
应因地制宜,结合有效的治疗经验,选择1~2种中西药物,以促进肝细胞修复 病初消化道症状较重,尿量减少,兼有黄疸者可适当静注葡萄糖 黄疸迅速加剧者可用茵栀黄注射液和胰岛素,警惕向重症肝炎发展 一般情况下对急性乙肝不宜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45 慢性乙肝的治疗原则 强调三分药治,七分调理 精神要愉快,生活有规律,饮食要合理 反对过度营养引起肥胖 出现黄疸或转氨酶显著上升时要卧床休息
症状不多、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应适当动静结合 用药切忌过杂,切勿有病乱投医滥用药 选用抗病毒药、免疫调节剂、活血化瘀药、抗纤维化和促进肝细胞再生药物时,要有医生指导 注意配合选用适宜于自己的调理方法,让身体逐步增加抵抗力

46 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 可治性 有治疗方法和药物、有治疗应答 难治性 尚无能彻底清除病毒的药物、应答率低 复发性
持续应答者有20%复发,部分应答者复发率更高 长期性 有应答者复发:停药-复发-再治疗 无应答者:改变治疗药物和方法

47 如何有效地预防病毒性肝炎

48 管理传染源 急性乙肝病人须住院治疗 表面抗原阳性、e抗原阳性或HBV-DNA阳性者 注意隔离 绝对不能献血
防止唾液、血液及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围环境 所用茶杯、餐具、洗漱用具要与健康人分开 不宜从事保育、托幼及饮食行业工作

49 Concentration of Hepatitis B Virus in Various Body Fluids
Low/Not High Moderate Detectable blood semen urine serum vaginal fluid feces wound exudates saliva sweat tears breastmilk 1 1 1

50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教工作,食堂实行分食制 防止医院内的感染,采用一次性注射器 手术器械和医疗器械等应进行严格消毒
透析室应加强管理,注意消毒 加强输血及血液制品的管理 用更加敏感的方法严格筛选献血员 加强母婴传播的阻断工作,产前检查应包括HBsAg、HBeAg和核心抗体 阳性产妇设专床分娩,严格消毒器械 用自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加以保护阳性产妇的婴儿

51 被动免疫 人乙肝高效价免疫血清球蛋白 HBIG 预防效果好 医务人员由于不慎事故而接触到乙肝病毒阳性血液应注射HBIG
HBIG的抗HBs滴度要求在1:10万以上(PHA法) 注射HBIG的有效期为2~3年

52 主动免疫 接种乙肝疫苗 能阻断病毒感染的孕妇引起的母婴传播 对可能接触传染源的易感人群有免疫保护作用
在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有的产生抗-HBs的水平高,保护力强 有的不产生抗-HBs 在注射乙肝疫苗第三剂后1~3个月检测抗-HBs 如抗-HBs低于100 iu/l,间隔6个月进行第四次接种

53 乙肝疫苗 血源性疫苗已基本淘汰 原因是有引起血源性疾病的嫌疑和浪费大量血浆 目前使用的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含有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用于预防所有已知乙肝病毒亚型感染 现在用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包括: (1)乙肝重组脱氧核糖核酸酵母疫苗 (2)重组牛痘病毒疫苗

54 防止母婴垂直感染 母婴垂直感染是我国乙肝传染的主要途径,约占60%以上 新生儿感染有90%以上的机率转变为慢性感染
新生儿免疫力低无法清除病毒,成为慢性携带者 必须在其出生后12个小时以内注射疫苗 新生儿有95%的机率获得保护,不受病毒感染 如未能正确注射疫苗 ,可能终生受到慢性感染

55 我国乙肝疫苗的免疫策略 疫苗怎么打?   基础免疫为打3次每次一针,以后假如再打加强针则一针就可。重点应用人群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新生儿,一部分是成年人。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儿童、成人都一样),1个月后,再打1支,6个月后再打1支,一共3针,这种方案称为0、1、6方案;现在新生的小孩都实行计划免疫,免费接种,新生儿一出生就接种乙肝疫苗,基本可以确保将来不得乙肝。对于小孩,一般入托前还要再做两对半检查,看有无抗体,如果没有抗体就要再打一次加强针。

56 接种乙肝疫苗的注意事项:   (1)注射前必须将安瓶内的疫苗摇匀,变成透明乳白色。   (2)接种前询问过敏史和病史,过敏性体质和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者慎用。   (3)接种时间:新生儿第一针必须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接种,越早越好。如出生后48小时以后注射,预防效果降低。   (4)接种者如有发热、严重感染或其他严重疾病,应暂缓接种。

57 乙肝疫苗预防接种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HB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我国于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
对所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 疫苗及其接种费用由家长支付 自2002年起正式纳入计划免疫 对所有新生儿免费接种乙肝疫苗,但支付接种费 自2005年6月1日起改为全部免费

58 病毒性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HAV) 乙型病毒性肝炎(HBV) 丙型病毒性肝炎(HCV) 丁型病毒性肝炎(HDV)
戊型病毒性肝炎(HEV) HFV 已型肝炎病毒 HGV 庚型肝炎病毒 TTV TT型肝炎病毒

59 HBsAg-Ab HBcAb HBeAg-Ab
五种肝炎病毒比较 HAV HBV HCV HDV HEV 病毒结构 +ssRNA dsDNA -ssRNA 传播途径 粪-口 血液、性、垂直传播 病情 偶尔严重 亚临床, 慢性多见 需HBV协助 孕妇重 慢性及 携带者 实验室 检查 抗HAV IgM HBsAg-Ab HBcAb HBeAg-Ab 抗HCV HCV-RNA 抗HDV IgM 抗HEV IgM 预防 疫苗 无疫苗 同HBV 无疫苗, 预防为主

60 HEPATITIS A RATE, BY AGE AND GENDER
UNITED STATES, 1990 Female Male Age <5 10.1 11.9 5-9 26.7 26.7 10-14 17.7 17.2 15-19 12.8 14.1 20-24 16.1 20.4 25-29 15.8 22.2 30-34 11.4 17.7 35-39 7.9 13.5 In 1990, the largest proportion of cases occurred in children aged 5-14 years. Approximately the same number of cases occurred among males compared to females. 40-44 6.4 10.3 45-49 5.6 7.7 50-54 4.4 5.9 55-59 3.8 5.9 60+ 2.8 3.4 Rate

61 HEPATITIS A RATE, BY AGE AND GENDER
UNITED STATES, 2001 Female Male Age <5 2.2 2.5 5-9 4.7 4.7 10-14 3.5 3.6 15-19 2.8 3.4 20-24 3.8 6.3 25-29 3.6 7.5 30-34 2.8 9.3 35-39 2.3 8.7 40-44 2.1 6.1 Currently, most hepatitis A, albeit at lower rates than in previous years, is occurring among adults, as illustrated in this slide of 2001 incidence by age and gender. Incidence is particularly high among adult men. This is primarily a reflection of disease among adults in certain groups at increased risk, especially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and users of illicit drugs. 45-49 2.2 5.6 50-54 2.6 5.2 55-59 2.4 3.6 60+ 2.4 2.8 Rate

62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PORTED HEPATITIS A, , UNITED STATES From 1990 through 2000, the most frequently reported source of infection was personal contact (household or sex) with an infected person (14%). Two percent of cases involved a child or employee in day-care; 6% of cases were a contact of a child or employee in day-care; 5% of cases reported recent international travel; and 4% of cases reported being part of a recognized foodborne outbreak. Injection drug use was a reported risk factor in 6% of cases; 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represented 10% of cases. Forty-six percent of reported hepatitis A cases could not identify a risk factor for their infection. Note: Risk factor percentages rounded to nearest percent Source: NNDSS/VHSP

63 Sources of Infection for Persons With Hepatitis C
Sexual 15% Other 1%* Unknown 10% Injecting drug use 60% Transfusion 10% (before screening) * Nosocomial; iatrogenic; perinatal Occupational 4% Sourc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64 保肝除预防病毒感染,还应从饮食开始-- 1.均衡饮食,以主食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
  1.均衡饮食,以主食为主,多吃蔬菜和水果;   2.不吃不洁净的食物,尤其是霉变的花生以及没有腌制好的酸菜;   3.少吃动物油和肥肉;   4.不要酗酒,不要空腹喝酒,空腹喝酒更容易吸收乙醛;   5.吃烧烤时不要吃直接与炭火接触的食物,其含有的致癌物比电烤和加铁板烧烤的要多;   6.腌制食品容易微生物污染,会伤肝。可适当补充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如谷类食物。

65 保肝食品-- 荔枝:据《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有强肝健胰的效能,对增强精力、血液有卓越的效果。可是,食之过多会出鼻血,或引起牙痛,容易上火。
  荔枝:据《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有强肝健胰的效能,对增强精力、血液有卓越的效果。可是,食之过多会出鼻血,或引起牙痛,容易上火。   猪血:据《本草纲目》记载,猪血有解毒的作用,可用于中风、头眩、中满腹胀、交接阴毒、杖疮等。时常吃猪血汤,维持肝脏机能,非常必要的。   乌梅:防止宿醉的方法,亦在于强化肝脏,早晨起来觉得痛苦时,宜用乌梅煎汤加入砂糖饮喝,此为速效性的方法。又用洋参煎服,亦有效果。

66 治肝脏病的食物— 在我国蚬子汤,而在外国则为柠檬。菊花茶也有效果。从中药店购买金银花和甘草,煎汤后加入黑砂糖(乌糖)饮服亦可。此外,当归、生地、黄芩、山栀、淡竹叶、羚羊酒、丹皮等亦有解毒作用,枸杞也对肝脏有益。   谷类,如糯米、黑米、高梁、黍米;其次为红枣、桂圆、核桃、栗子;还有肉鱼类,如牛肉、猪肚、鲫鱼等也对肝有保健作用。另外,如韭菜、大蒜、洋葱、芥菜、香菜、生姜、葱等。这类蔬菜既可以疏散风寒,又能够抑杀病菌。

67 病毒性肝炎防治 注意个人卫生,食品、饮水安全; 健康和乐观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酒、毒品、过度劳累等; 注意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的接触保持适当;
输血、献血保持警惕; 接种疫苗和及时处理可疑感染; 积极配合治疗

68 思考题 预防病毒性肝炎,我们能做点什么?

69 谢谢大家! 祝大家健康快乐,拥有一个健康的心肝宝贝!


Download ppt "保护我们的肝脏 -浅谈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 食品与医药学院."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