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材力 内容 Chap.14 疲劳 14.1 概念 14.2 疲劳 14.3 持久极限 14.4 疲劳强度 14.5 措施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材力 内容 Chap.14 疲劳 14.1 概念 14.2 疲劳 14.3 持久极限 14.4 疲劳强度 14.5 措施"—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材力14-1 30 内容 Chap.14 疲劳 14.1 概念 14.2 疲劳 14.3 持久极限 14.4 疲劳强度 14.5 措施
14.1 概念 疲劳 14.3 持久极限 疲劳强度 14.5 措施 要求 知道疲劳概念和持久极限确定方法 练习 作业 ,3,5

2 第十四章 疲劳 §14.1 交变应力

3 交变应力 (alternative stress ) ——应力随时间交替变化
z y F a D C B A R ωt K K K FQ F K M Fa 交变应力 (alternative stress ) ——应力随时间交替变化

4 z y R ωt K t σ

5

6

7

8 t σ 一个应力循环 1.平均应力 2.应力幅

9 3.循环特征(应力比) 对称循环 r = -1 脉动循环 r = 0 (-∞) 静应力 r = 1

10 §14.2 疲劳 一、疲劳失效 fatigue failure 材料和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 二、疲劳破坏的特征
§ 疲劳 一、疲劳失效 fatigue failure 材料和构件在交变应力作用下发生的破坏。 二、疲劳破坏的特征 1. 疲劳破坏需要经过一定数量的应力循环; 2. 破坏时,名义应力值远低于材料的静载强 度极限; 如 Q275钢,σb=520 MPa ,但当 σmax=220 MPa 时, 弯曲对称循环不到107 次即发生疲劳断裂。

11 3. 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即使塑 性很好的材料,也会呈现脆性断裂; 4. 断口特征:同一疲劳断口,一般都有 明显的光滑区和粗糙区。
3. 破坏前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即使塑 性很好的材料,也会呈现脆性断裂; 4. 断口特征:同一疲劳断口,一般都有 明显的光滑区和粗糙区。 疲劳源区 颗粒状区域 光滑区域

12 疲劳失效实例

13 疲劳失效实例

14 疲劳失效实例 疲劳源

15 三、 疲劳破坏的机理 晶粒

16 初始裂纹 晶界 滑移带

17 初始缺陷 滑 移 滑移带 初始裂纹(微裂纹) 宏观裂纹 脆性断裂

18 四、疲劳破坏的危害 (1)广泛性 金属断裂事故的80﹪是疲劳断裂 (2)突然性 脆断前无显著变形 (3)破坏性 断裂事故

19 五、关于疲劳问题的研究 最早的疲劳问题: 19世纪初机车轴疲劳断裂 最早的疲劳实验: 1829,W.A.艾伯特(德)
矿山提升焊接链反复加载,105 次断裂 最早用“疲劳”一词: 1839,J.V.彭赛利(法)

20 第一个系统研究疲劳问题的人: A.沃勒(德)1847~1889 完成多种疲劳 40年代以前,设计都是采用静强度计算方
试验,1850年发明旋转弯曲疲劳试验机 20世纪: 40年代以前,设计都是采用静强度计算方 法,遇到交变载荷则加大安全因数或降低许用应 力。

21 §14.3 持久极限 一、疲劳试验 目的:测定疲劳强度指标 设备:疲劳试验机 试件:光滑小试件 记录参数:
§ 持久极限 一、疲劳试验 目的:测定疲劳强度指标 设备:疲劳试验机 试件:光滑小试件 记录参数: S —— 交变应力最大值σmax 或τmax. N ——疲劳寿命,发生疲劳断裂 试件所经历的应力循环次数。

22 疲劳试验装置

23 疲劳试件

24 疲劳试验装置

25 二、S-N 曲线 S 有水平渐近线——如碳钢

26 S-N曲线 O S 无水平渐近线——如有色金属

27 三、材料的持久极限 1. 持久极限 光滑小试件 经过无数 多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的最大应 力值,称为材料的 持久极限 endurance limit, 记为σr(r 为循环特性) 这种情况存在于钢制试件。

28 2. 条件疲劳极限 对于有渐近线的S-N 曲线,规定经历107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即认为可以承受无数多次应力循环。 对于没有渐近线的S-N 曲线,规定经历2107~108 次应力循环而不发生疲劳破坏,即认为可以承受无数多次应力循环。

29 N0 = 107(钢) 或 N0=2×107~108 (有色金属) ——称为循环基数 疲劳寿命 N = N0 而不发生疲劳破坏的 交变应力最大值,称为材料的条件疲劳极 限。 持久极限和疲劳极限可统称疲劳极限。

30 N S N0 σr 条件疲劳极限

31 四、构件的持久极限(疲劳极限) (一)影响因素(对称循环为例) 1. 构件外形 有效应力集中因数 —— 光滑试件的疲劳极限 —— 有应力集中试件的疲劳极限

32 应力集中的影响

33 2. 构件尺寸的影响 尺寸因数 -构件的疲劳极限; -光滑小试件的疲劳极限。

34 弯曲 尺寸的影响

35 尺寸的影响 扭转

36 3. 表面质量的影响 表面质量因数 -磨削加工时的疲劳极限。 -其它加工时的疲劳极限;

37 (二)构件的持久极限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构件的持久极限为 对于对称 正应力循环 对于对称 切应力循环

38 nσ [n] §14.4 对称循环疲劳强度校核 nσ —— 构件的工作安全因数; [n] —— 规定的安全因数。
§ 对称循环疲劳强度校核 无限寿命设计方法中,对称循环下的 疲劳强度设计——安全因数法 nσ [n] nσ —— 构件的工作安全因数; [n] —— 规定的安全因数。

39 对于对称切应力循环,将上式中下标 σ 换成 τ 即可。

40 § 提高构件疲劳强度的措施 1. 降低应力集中

41 降低应力集中

42 2. 降低表面粗糙度 3. 提高表层强度 高频淬火,渗碳,氮化,滚压,喷丸

43 作业 再见

44 课程小结

45 下列章节内容不作重点要求 2.4.4 温度、时间的影响 11.3 卡氏定理 2.8 应力集中 11.4 虚功原理 13.5 冲击韧度
3 剪切 4.3.1 薄壁圆筒应力 4.7 密圈弹簧 4.8 非圆杆扭转 4.9 薄壁杆自由扭转 4.10 应力集中 6.3.6 切应力对正应力影响 11.3 卡氏定理 11.4 虚功原理 13.5 冲击韧度 14 疲劳

46 可不背公式 8.2.1 斜截面应力 8-1,8-2式 8.5 体积应变 8-14式 8.6.2 畸变能密度 8-18 式
附I .4 转轴公式

47 卷面分 100 基本内容 60 包括: 拉压、扭转、弯曲(内力图,应力,变形, 强度),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压杆,
卷面分 100 基本内容 包括: 拉压、扭转、弯曲(内力图,应力,变形, 强度),应力状态,强度理论,压杆, 基本定理等,几何性质,力学性质 综合内容 组合强度,动荷 其它 静不定系统,能量法

48 图示压杆AB由20a号工字钢制成,其横截面数据为 A =3600 mm2, Ix=23.7×106mm4, ix= 81.5 mm,
Iy=1.58×106mm4, iy=21.2 mm, 材料的弹性模量为 E=200GPa,比例极限为σp=200MPa, 试求此压杆可用 欧拉公式计算临界应力时的最小长度l值。若取此长度l 时规定的稳定安全因数为nw= 4, 试计算此压杆的许可 载荷 [F] 值。 B A F y x l

49 长为L的直杆,C端固结重量为P的物体,从图示位置绕
A端的固定铰下落,碰到障碍B突然停止。设杆的EI和 W为已知常量,求杆内的最大动应力(AC杆的质量不 计)。

50 祝各位同学成功


Download ppt "材力 内容 Chap.14 疲劳 14.1 概念 14.2 疲劳 14.3 持久极限 14.4 疲劳强度 14.5 措施"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