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人際知覺:對他人的印象形成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0/14.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人際知覺:對他人的印象形成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0/14."—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際知覺:對他人的印象形成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0/14

2 內容綱要 我們使用何種訊息? 整合印象 動機性的人際知覺 判斷正確性 非語言溝通 欺騙問題 問題討論

3 我們使用何種訊息? 外表線索 (一)身高、體重、長相、衣著、髮型…等。 如:高 打籃球、胖 愛吃或呆、禿頭 有錢或色
如:高 打籃球、胖 愛吃或呆、禿頭 有錢或色 濃眉大目 兇或嚴肅、黑衣黑褲 黑社會 (二)行為類型 如:撿垃圾 環保、抗議活動 激進或有想法 第三隻手 不誠實或投機 凸顯性 (一)主題/背景原則:明亮的色彩、移動的影像、響亮的聲音等等。 如:安靜課堂中的電鈴聲 無禮、自大 正常速度行駛車陣中的狂飆者 性能佳或不怕死

4 (二)凸顯性效果 被視為更重要、更有影響力、更有貢獻。 如:團隊中的唯一女性 班上唯一一位原住民同學 (三)凸顯性增加印象連貫 如:
馬路上蛇行的騎士 飆車族 暴力、低成就動機 舞廳中搖頭晃腦的舞者 嗑藥者 性開放、犯罪傾向

5 分類 (一)分類結果:加快訊息處理,以類別來解釋訊息。 個人片段訊息(行為) 歸類(特質) 類化認識 如:鬍子未刮、蓬頭垢面、捲曲在公園角落 流浪漢 失敗的、依賴的、被邊緣化的、具攻擊性的… ★內隱人格理論:某特質存在意味著其他特質存在。 如:攙扶老者過馬路 愛心 友善、善良… ★特質的永固性:原有訊息已被忘記,但所形成的特質卻依舊持續—類化認識結果比實際行為記憶更久。

6 (二)分類線索 性別、種族、社會階級、社會角色… 如:小明 男性 不愛洗澡、不會做菜 路人甲 客家人 勤儉 路人乙 老人 體力差、病痛多 (三)分類所產生可預期錯誤 記憶儲存很近,進而提取錯誤。 如:叫錯前後任男(女)友名字。

7 情境脈絡效果 (一)對比 判斷遠離環境脈絡的一種偏差性效果。 如:歌唱比賽時,於演唱佳者之後出現… (二)同化 判斷與情境脈絡標準同一方向的偏差性效果。 如:「蕭薔」和「如花」一起迎面走過來… 照相時戎祥與大炳站在一起… 認知負荷或忙碌 當忙碌時比較容易將他人個性看成是穩定而持久的。 如:保險員推銷保險(忙碌中) 口才流利、善於交際 保險員推銷保險(空閒) 混口飯吃、樸實、害羞

8 整合印象—將個別推論組成整體印象 評價 (一)形成第一印象最重要的基礎。 (二)評價向度—好或壞。 平均原則
對相關特質給予評量,並經加總與平均。 如:課本範例,p135。 累加原則 整合個別訊息方式,是將量表值加起來而非平均。 加權平均模式 將所有特質予以平均,但對於最重要的特質給予較重加權。 如:選擇同住室友 親切、重衛生、安靜 選擇合作伙伴 誠信、資本雄厚、專業

9 尋求意義—脈絡效果 (一)脈絡影響新訊息對既存印象之衝擊。 將新訊息整合進入既有認知,形成整體有意義印象。 如:「聰明」社工師 正向意涵(專業、靈活、敏銳) 「聰明」的小偷或間諜 負向意涵(危險、投機) (二)脈絡如何影響新訊息之機制 1.平均效果:「溫暖、熱心、關懷4」+「聰明2」/2=3 「投機、低道德、無情-4」+「聰明2」/2= -1 2.意義轉移:不同脈絡中,某特質之含意有所不同。 3.不同脈絡中,特質重要性不同!

10 輸入一致性—月暈效果(halo effect)
評價一致性的傾向。 如:好人 迷人、大方、寬容 壞人 醜陋、小氣、心胸狹窄 解決不一致性 特質調和—當處理與印象不一致的訊息時,需透過較複雜過程來瞭解訊息。 如:好友平時熱心公益,但卻被揭發有家暴… 陳總統有魄力改革且好操守,但被爆料有婚外情… (一)時機 調和不一致性的訊息必須要付出較大心力,唯有兩個條件下人們才會願意進行:有足夠的時間與資源;維持統整印象之動機。

11 (二)防禦 1.印象形塑解釋 初始效應:起始的印象能設定期望,進而改變隨後的訊息解釋—保守心態作祟。 2.印象抗拒駁斥 堅持性偏誤:即便發現印象是錯的,其作用仍會持續下去。 3.選擇性地蒐集與印象一致的行為 偏誤的引導性問題 (三)維持不一致性 (四)改變印象

12 (一)人際知覺中一種普遍評價,傾向對他人有正向評價。 如:教學評量分數高於平均 (二)波麗安娜原則
正性偏誤 (一)人際知覺中一種普遍評價,傾向對他人有正向評價。 如:教學評量分數高於平均 (二)波麗安娜原則 人喜歡被好事、愉悅經驗、親切的人等正向事件圍繞。 負性效果 印象形成中,往往會特別注意負向訊息。 如:主題/背景原則—一百件好事,一件壞事

13 基模 (一)角色基模 如:老師 嚴肅、公平、關懷… 護士 溫柔、細心、體貼… (二)團體基模 如:立法院 黑道、投機、收紅包、正義、弱勢發聲… (三)原形(prototype)—抽象基模屬性。 如:MR.(Miss) Right—溫柔、體貼、英俊、斯文… 棒球投手—球速快、控球佳、心理素質穩、霸氣… (四)範例(exemplar)—基模的真實例子。 如:過去某位心儀對象 王建民

14 動機性的人際知覺 ★動機驅使下的訊息解讀! 目標 (一)預期接觸:預期效果—增加記憶量。 (二)正確性需求:較周延、較少偏差。
(三)互動類型:有無互動依存性。 (四)溝通:傳話過程中的誤解—環境訊息被刪除! 情感線索 (一)個人內在狀態對訊息處理方式的影響 如:情緒、精神激起狀態… (二)逐項處理 VS. 類別處理 如:心情好 類別處理、心情不好 逐項處理 所以,當你想上百貨公司買某件東西時,…

15 判斷的正確性 ★人對他人知覺的正確性—內在狀態比外在屬性更難有正確知覺。 如:知人知面不知心! 知覺者的眼睛 人以不同的方式看世界。
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人格特質的判斷 (一)不同情境下,特質的不一致性。 如:對老人家有愛心或耐心,對兒童則無。 (二)特質的可觀察性。 如:「外向」或「熱情」與否,較「誠實」或「良心」與否更容易被觀察。

16 (三)彼此熟識程度 如:對家人的瞭解、對好友的瞭解、對一面之緣人的瞭解。 (四)特質出現的情境—脈絡協助理解 如:馬路上看到年輕人攙扶老人過馬路,後來經告知年輕人是志工—推論年輕人有愛心。 (五)瞭解別人目標—目標協助推論 如:知道小王很想去迪士尼遊玩(目標),為籌措旅費而販賣盜版光碟—推論小王投機。

17 情緒辨識 (一)臉部與姿勢表情判斷,優於情緒脈絡判斷 如:知道朋友最近失戀或失業VS.看到該朋友愁眉苦臉 (二)情緒向度:正向VS.負向、高激起VS.低激起 正向高激起—興奮、正向低激起—滿足 負向高激起—憤怒、負向低激起—悲傷 (三)情緒體驗的強烈 共通的情緒表情 快樂 微笑、悲傷 皺眉 驚訝 睜眼與張口、疼痛 閉眼、臉部僵硬 Why? 1.進化而來,因具有生存價值。 2.不同情緒,被辨識容易程度不同。如:微笑較恐懼易於辨識。

18 非語言溝通 視覺管道 (一)距離 近 友善、遠 敵意 (二)動作 手臂交叉、身體前傾、看手錶、交通指揮、手語。 (三)目光接觸
★溝通訊息的方式:語言與非語言(視覺管道與副語言) 視覺管道 (一)距離 近 友善、遠 敵意 (二)動作 手臂交叉、身體前傾、看手錶、交通指揮、手語。 (三)目光接觸 目光接觸 威脅、尊重、友善 如:個案會談適宜的目光接觸 副語言 音調、大小聲、聲音特性、速度 如:曹啟泰 VS. 殷正洋、李文媛 脈絡特性—情境與文化 表錯情、會錯義。如:拍肩是鼓勵還是性騷擾!

19 多元管道 (一)正確性 管道愈多,正確性愈高 如:請男朋友帶你參與其朋友之間的聚會 (二)情緒溝通 視覺管道多於口語內容 (三)不同管道的衝突訊息 如:看著別人說我愛你、握著拳頭說我不生氣 身體發抖說我不冷、盯著食物說我不想吃 步伐不穩說我沒醉、咬著下唇說我不緊張 ◎問題:當視覺訊息與語言訊息衝突時,我應該要相信… 視覺訊息or口語訊息(不同文化下可能的影響)

20 欺騙的問題 如何有效辨識謊言 語言+非語言+情境掌握 非語言的洩漏—如何識破他人之欺騙
大多數人想從說謊者言語上或者臉上尋找證據,但最好的線索則是對方是否出現顫抖、提高聲調或不安的動作。 測謊器的作用-真能準確嗎? 「小心詐騙集團」的提醒效果! 最近當您接到有不明電話與包裹時,你的反應是… 如何有效辨識謊言 語言+非語言+情境掌握

21 非語言行為與自我呈現 (一)非語言行為的監控 1.表達自己感受或想法的動機 如:喪禮中面容肅穆、朋友泣訴時延長目光接觸、特殊黨派的旗幟或顏色 2.文化規範 如:男孩不哭、尊敬他人起立鼓掌 (二)社會目標達成 如:追求異性、面試應徵、尋求合作、推銷物品 (三)性別差異 女性比男性富於表情

22 問題討論 試回想班上某一同學剛入學時你對他的印象?該印象如何形成?歷經一年相處是否已改變該印象?原因為何?


Download ppt "人際知覺:對他人的印象形成 授課老師:林東龍 授課日期:2005/10/14."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