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九章 液体制剂.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九章 液体制剂."—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液体制剂

2 第七节 乳剂

3 第七节 乳剂 一、概述 二、乳化剂 三、乳剂的形成理论 四、影响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 五、乳剂的稳定性 六、乳剂的制备 七、乳剂的质量评定

4 一、概述 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 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 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定义 分散 非均相 乳剂
內相、 不连续相、 分散相 外相、 连续相、 分散介质 乳剂

5 一、概述 物理稳定性: 动力学不稳定体系——沉降或上浮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聚集

6 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和相体积比决定乳剂类型。
一、概述 1. 乳剂的基本组成 基本组成 水相 (W) — 水或水溶液; 油相(O) — 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液体 乳化剂 — 防止油水分层的稳定剂 其他组成 防腐剂、矫味剂…… 乳化剂的种类、性质和相体积比决定乳剂类型。

7 乳剂的类型 基本型 复合型 W/O/W O/W 内相 外相 W/O 水包油 油包水 水包油包水 油包水包油 O/W/O

8 水包油(O/W)与油包水(W/O)型乳剂的区别
外观 乳白色 油状色近似 稀释 可用水稀释 可用油稀释 导电性 导电 不导电或几乎不导电 水溶性颜料 外相染色 内相染色 油溶性颜料 滤纸润湿法 液滴迅速铺展,中心留有油滴 不能铺展

9 亚微乳(submicroemulsion)
2. 乳剂的分类 根据乳滴的大小,将乳剂分为: 普通乳(emulsion) 亚微乳(submicroemulsion) 纳米乳(nanoemulsion) 1 ~ 100 m 0.1 ~ 1.0 m 0.01 ~ 0.1 m

10 3. 乳剂的特点 液滴的分散度高--吸收快、药效好,生物利用度高; 油性药物的乳剂--计量准确,服用方便; O/W型乳剂--可掩盖不良味道;
外用乳剂--改善皮肤、黏膜的透过性,减少刺激; 静脉注射乳剂--体内分布快、有靶向性;静脉营养乳剂是高能营养输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11 二、乳化剂 在乳剂的形成、稳定及发挥药效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用 要求 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 降低表面张力使乳剂保持一定的分散度和稳定性。
  在乳剂的形成、稳定及发挥药效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用 要求 具有较强的乳化能力; 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无毒,无刺激性;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稳定性好。 降低表面张力使乳剂保持一定的分散度和稳定性。 在乳剂制备过程中不必消耗更多的能量。

12 (一)乳化剂的种类 表面活性剂 天然乳化剂 固体微粒乳化剂 辅助乳化剂

13 1.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特点: 分类 乳化能力强,性质比较稳定,容易在乳滴周围形成单分子乳化膜; 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阴离子型乳化剂
非离子型乳化剂

14 1.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1)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多外用 极性亲水基 O/W型:硬脂酸钠、硬脂酸钾、油酸钠、油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Na+ - 非极性疏水基 O/W型:硬脂酸钠、硬脂酸钾、油酸钠、油酸钾、十二烷基硫酸钠等。 W/O型:硬脂酸钙

15 1.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 (2)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内服,但不能静注 脂肪酸山梨坦 —— (W/O型)
Span类,如20,40,60,80等; 聚山梨酯 —— (O/W型) Tween类,如20,40,60,80等, 聚氧乙烯脂肪酸酯类(Myrij) —— (O/W型) Myrij 45,49,52等, 聚氧乙烯脂肪醇醚类(Brij) —— (O/W型) Brij 30,35, 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类 —— (O/W型或W/O) (Poloxamer、 Pluronic F68 )

16 2. 天然乳化剂 优点: 缺点: 亲水性较强,能形成多分子乳化膜, 可制成O/W型乳剂, 多数有较大的粘度,能增加乳剂的稳定性。
使用时应加入防腐剂; 因不能或很少降低两相间界面张力所以用量较大。

17 2. 天然乳化剂 O/W型乳化剂 O/W型乳化剂 O/W型乳化剂 O/W型乳化剂 为强O/W型乳化剂 阿拉伯胶(acacia)
西黄蓍胶(tragacanth) O/W型乳化剂 明胶(gelatin) O/W型乳化剂 杏树胶(almond) O/W型乳化剂 含有7%的卵磷脂 卵黄(yolk) 为强O/W型乳化剂

18 3. 固体微粒乳化剂 不溶性微细固体粉末,可聚集在油-水界面形成固体微粒膜。 固体粉末与水相的接触角决定乳剂类型!
θ>90°则形成W/O型乳剂:   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炭黑等。 θ<90°时形成O/W型乳剂: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硅皂土、白陶土等;

19 4. 辅助乳化剂 乳化能力很弱或无,但能提高乳剂黏度,并能使乳化膜强度增大,防止液滴合并。 增加水相黏度: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
羟丙基纤维素、海藻酸钠、西黄蓍胶、 阿拉伯胶、黄原胶等 增加油相黏度:鲸蜡醇、蜂蜡、单硬脂酸甘油酯、 硬脂酸、硬脂醇等

20 (二)乳化剂的选择 A B D C 口服乳剂选择天然乳化剂或Tween类; 外用乳剂选择无局部刺激的表面活性剂类;
静脉注射选择磷脂;泊洛沙姆。 O/W型乳剂选择O/W型乳化剂;W/O型乳剂选择W/O型乳化剂。 乳剂的类型 乳剂给药途径 A B 混合乳化剂 D 乳化剂性能 C 阴离子和阳离子型不能混合使用。 选择乳化能力强、性质稳定、受外界影响小、无毒无刺激的乳化剂。 调节HLB值 形成复合凝聚膜 增加乳剂黏度

21 混合乳化剂中HLB值的调节 0 20 HLB value — 亲水亲油平衡值 (Hdrophile-Lipiophile-Balance)
 0             20 石蜡 PEG 亲油性 亲水性

22 混合物的HLBA·B计算公式 式中, WA——乳化剂A的重量(或百分重量); WB——乳化剂B的重量(或百分重量);
HLBA——乳化剂A的HLB值; HLBB——乳化剂B的HLB值。

23 三、乳剂的形成理论 (一)降低表面张力 (二)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1. 单分子乳化膜 2. 多分子乳化膜 3. 固体微粒乳化膜

24 (一)降低表面张力 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分散系统。形成乳剂的水相 与油相之间存在界面张力。
分散 ---表面积 ---表面自由能 ---不稳定 乳化剂---表面张力 ---表面自由能 ---稳定 适宜的乳化剂,是形成稳定乳剂的必要条件。

25 (二) 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乳化剂能被吸附于液滴的周围,在降低油、水两相表面张力和表面自由能同时,有规律地排列在液滴表面形成乳化剂膜,阻止液滴合并。 在乳滴周围形成的乳化剂膜称为乳化膜。 乳化剂在乳滴表面上排列越整齐,乳化膜越牢固,乳剂越稳定。

26 (二) 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乳化膜有三种类型: O/W乳剂界面膜 2 1 3 ①单分子乳化膜 ②多分子乳化膜 ③固体微粒乳化膜

27 ①单分子乳化膜 表面活性剂类乳化剂被吸附于乳滴表面,有规律地定向排列,形成单分子乳化膜,明显地降低了表面张力,并可防止液滴相遇时合并,增加了乳剂的稳定性。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乳化剂,形成的单分子乳化膜是离子化的,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阻止乳滴合并,而使乳剂更加稳定。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所形成的单分子乳化膜,由于从溶液中吸附离子,也可以带电。

28 ② 多分子乳化膜 高分子化合物作乳化剂可以在分散的乳滴周围形成多分子乳化膜。但并不能有效地降低表面张力,形成的多分子乳化膜像在乳滴周围包了一层衣,能有效地阻碍乳滴的合并。 另外,高分子化合物还可增加连续相的粘度,有利于提高乳剂的稳定性,如明胶、阿拉伯胶等。

29 ③ 固体微粒乳化膜 固体微粒作乳化剂时,由于它对水相和油相有不同的亲和力,因此对油水两相表面张力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乳化过程中固体微粒被吸附于乳滴表面,形成固体微粒乳化膜,阻止乳滴合并,增加乳剂的稳定性。 如二氧化硅、硅皂土、氢氧化镁等。

30 四、影响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 基本的乳剂类型是O/W型和W/O型。决定乳剂类 型的因素很多,最主要是乳化剂的性质和乳化剂的 HLB值,其次是形成乳化膜的牢固性、相容及比、温 度制备方法等。 1. 乳化剂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2. 相容积比的影响

31 乳化膜示意图 水 油 水 油 水 油 ①HLB值大   ②HLB值小

32 1. 乳化剂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① 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 形成乳剂时,亲水基伸向水相,亲油基团伸向油 相。
若亲水基大于亲油基,乳化剂伸向水相部分较大, 使水相表面张力降低很大,可形成O/W型乳剂。 若亲油基大于亲水基,则恰好相反,形成W/O型 乳剂。

33 1. 乳化剂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② 天然或合成高分子乳化剂: ③ 固体微粒乳化剂:
亲水基特别大,而亲油基很弱,降低水相表面张 力大,形成O/W型乳剂。 ③ 固体微粒乳化剂: 若亲水性大则被水相润湿,降低水的表面张力, 形成O/W型乳剂,反之则形成W/O型乳剂。 但若乳化剂亲水性太大,极易溶于水,反而使形 成的乳剂不稳定。

34 1. 乳化剂分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 经研究发现,乳剂的亲水性和溶解度也能影响 乳剂的形成。通常易于溶于水的乳化剂有助于形 成O/W乳剂,易溶于油的乳化剂有助于形成W/O 乳剂。油、水两相中对乳剂化剂溶解度大的一相 将成为外相,即分散介质。乳化剂在某一相中的 溶解度越大,表示两者的相溶性越好,表面张力 越低,体系的稳定性越好。

35 2. 相容积比的影响 油、水两相的容积比简称相容积比(phase volume ratio)。 具有相同粒径的球体 最大体积74%
分散相浓度一般在40% ~ 60%, 超过60% 小于25% 合并、转相 分层

36 五、乳剂的稳定性 转相 絮凝 合并破裂 分层 酸败 phase inversion flocculation
coalescence breaking 分层 酸败 emulsion creaming acidification

37 1. 分层 (delamination) 现象:放置,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 也叫乳析(creaming)
主要原因:密度差(由重力产生) 措施:增加分散介质黏度;调节相容积比 特点:轻轻振摇即能恢复成乳剂原来状态(界面膜及乳滴大小没有变)-可逆过程,容易引起絮凝和破坏。

38 2. 絮凝(flocculation) 现象:分散相液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形成疏松聚 集体。
主要原因:乳剂中的电解质和离子型乳化剂的存在,同时絮凝与乳剂的黏度、相容积比等因素有关。 措施:调整ζ电位。 特点:可逆过程,经振摇后仍能恢复成均匀状态。液滴及乳化膜完整,但稳定性降低,表示趋于合并破裂。

39 3. 转相(phase inversion) 现象: O/W型乳剂 W/O型乳剂 原因:乳化剂性质的改变
相容积比的变化:   W/O型乳剂 —— φ50%~60%时易转相   O/W型乳剂 —— φ90%时易转相。 O /W W/O

40 4. 合并(coalescence)与破裂(demulsification)
现象:合并——   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液滴合并成大液滴。 破裂——   乳滴的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的现象。 合并和破裂是不可逆过程(乳化膜被破坏)   措施:尽可能保持乳滴均一;增加分散介质黏度

41 5. 酸败 光、热、空气等 变质乳剂 微生物等 有效措施 — 添加 抗氧剂 防腐剂

42 六、乳剂的制备 1.油中乳化法 2.水中乳化法 乳化剂 油 混 合 水 初乳 乳剂 干胶法(油中乳化剂法) 乳化剂 水 混 合 油 初乳
湿胶法(水中乳化剂法) 2.水中乳化法 初乳中油、水、胶的比例是: 植物油为 4:2:1,挥发油为 2:2:1液体石蜡为 3:2:1

43 新生皂(钠皂、有机胺皂为O/W乳化剂,钙皂则为W/O型乳化剂)
六、乳剂的制备 新生皂(钠皂、有机胺皂为O/W乳化剂,钙皂则为W/O型乳化剂) 硬脂酸、油酸等 3.新生皂法 植物油 搅拌 振摇 乳剂 碱溶液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乙醇胺等 此法多用于乳膏剂的制备

44 六、乳剂的制备 4.两相交替加入法 适用于乳化剂用量较多时 搅拌 振摇 搅拌 振摇 乳化剂 乳剂

45 六、乳剂的制备 5.机械法 油相 水相 乳化剂 可不考虑 混合顺序 乳匀机 6.纳米乳的制备 乳 剂 7.复合乳剂的制备

46 (二)乳剂的制备设备 乳钵 高压乳匀机 超声波乳化器 胶体磨

47 纳米机的工作示意图 剪切力! 冲击力! (超音波・高频波etc) 试料投入 试料吸入 高压送液

48 (三)乳剂中药物的加入方法 亲油性药物 —— 溶解于油相; 亲水性药物 —— 溶解于水相;
药物既不溶于油相也不溶于水相 —— 用亲和性 大的液相研磨药物,制成乳剂。

49 例:鱼肝油乳(cod liver oil emulsion) [处方] 鱼肝油 500 ml 阿拉伯胶(细粉) 125 g
纯化水 适量 全量 ml 油相,药物 乳化剂 稳定剂 矫味剂 矫味剂 防腐剂

50 [制法] 将阿拉伯胶与鱼肝油研匀,一次加入纯化水250ml,研磨制成初乳,加糖精钠水溶液、挥发杏仁油、尼泊金乙酯醇液,再缓缓加入西黄蓍胶胶浆,加纯化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注解] 阿拉伯胶—乳化剂;鱼肝油—油相,药物;糖精钠,挥发杏仁油—矫味剂;尼泊金乙酯—防腐剂;西黄耆胶—稳定剂。

51 七、乳剂的质量评价 1. 测定乳剂的粒径大小 2. 分层现象观察 3. 乳滴合并速度测定 4. 稳定常数的测定

52 1. 测定乳剂的粒径大小 乳滴粒径大小是衡量乳剂质量重要指标。 乳剂粒径的测定方法: (1)显微镜测定法:0.2 - 100m
(3)激光散射光谱(PCS)法: m (4)透射电镜(TEM)法: m

53 2. 分层现象观察 衡量乳剂稳定性的重要指标;筛选处方或比较不同乳剂的稳定性
为了在短时间内观察乳剂的分层,可用离心法加速其分层,以4000 r/min离心15分钟,如不分层可认为乳剂质量稳定。 将乳剂放在半径为10cm的离心管中以3750r/min速度离心5小时,可相当于放置1年因密度不同产生的分层,絮凝或合并的结果。

54 3. 乳滴合并速度测定 乳滴合并速度符合一级动力学过程,其直线方程为:
式中,N----t时间的乳滴数;N0----t0时的乳滴数;K----合并速度常数;t----时间。测定不同时间t时的乳滴数N,可求出乳滴的合并速度常数K,用以评价乳剂的稳定性。

55 4. 稳定常数的测定 乳剂离心前后光密度变化百分率称为稳定常数,用Ke表示,表达式为: A0--未离心乳剂稀释液的吸光度

56 4. 稳定常数的测定 对特别稳定的乳剂,可以2000-3000r/min离心10分钟;
稀释倍数以吸光度值在 范围为好。

57 谢谢!


Download ppt "第九章 液体制剂."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