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5章 知覺.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5章 知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5章 知覺

2 學習目標 知覺的本質 選擇性注意 歸因理論 社會認同理論 刻板印象 投射作用 第一印象 比馬龍效應 代溝與知覺差異

3 知覺的本質(1/2) 知覺的定義 知覺的重要性 人們透過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去獲 得環境的各種資訊,所謂知覺就是選擇、儲存
、組織、解釋這些資訊的過程。 知覺的重要性 我們的判斷與行為是根據對事實的知覺,而不 是根據事實的本身。

4 知覺的本質(2/2) 知覺的差異 知覺與客觀的事實卻經常存在差距,以致於對 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卻有不同的知覺,這其
間的差異甚至可能大到驚人的程度。

5 選擇性注意 選擇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的定義 是指我們只注意到自己想要接收的,卻漏掉其
他的訊息。每個人都會讓以往的經驗、本身的 想法和感覺介入訊息接收的過程。 例如,在吵雜火車上,一位熟睡的母親,對火車經 過隧道時發出的極大聲響渾然不覺,但當懷中的嬰 兒小聲啼哭,母親卻立即注意到了。

6 歸因理論(1/5) 歸因理論(Attribution theory) 的涵義 內在歸因VS.外在歸因
我們之所以對人們的行為會有不同的解釋,是 因為我們對該行為的歸因不同。 內在歸因VS.外在歸因 內在歸因 認為當事人的行為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 外在歸因 當事人行為是被外在的控制所影響。

7 歸因理論(2/5) 歸因模型(又稱歸因立方體,Kelley) 獨特性(distinctiveness) 共識性(consensus)
行為者是否常常在其他場合也是以相同的方式表現 其行為? 共識性(consensus) 在相似的情境之下,不同個體是否會有相同的行為 或反應。如果大家有相似的反應,共識性就高。 一致性(consistency) 行為者是否以往在相同情境下有類似的表現?

8 歸因理論(3/5) 歸因理論(以員工遲到為例) 獨特性 共識性 一致性
一個員工上班常遲到,而且他在公司開會時也常常遲到,那麼,其「獨特性」就低,獨特性愈低,則愈傾向內在歸因。 共識性 如果走同樣路線上班的員工都遲到了,就是共識性很高,我們就會對該員工的遲到情形給予外在歸因;假使相同路線的其他員工都準時,唯獨他遲到,共識性低,我們就傾向於內在歸因。 一致性 如果某位員工幾個月來從不曾遲到,某天他遲到了,這遲到的行為就不具有一致性。對一致性高的行為,我們傾向內在歸因。

9 歸因理論(4/5)

10 歸因理論(5/5) 歸因誤差 基本歸因誤差(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判斷他人行為時,往往低估外在因素的影響,而高 估了內在或個人的因素。 自利性偏差(self-serving bias) 人們常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內在因素,如個人努力 與能力,而將失敗歸咎於運氣等外在因素。

11 社會認同理論 社會認同(social identity)的意義 社會認同的核心概念 人們受到群體身份相互比較驅動,於此過程中
追求他們所歸屬群體的正面評價,並產生對所 屬群體的情緒依戀(emotional attachment)。 社會認同的核心概念 分類(categorization) 認同(identity) 比較(comparison)

12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 (Stereotypes) 的涵義 刻板印象的盲點 把人們快速歸類,根據所屬社會類別賦予特性加以了解與判斷的知覺過程。
忽略人類行為的複雜度,個人藉著一些未必符合事實的間接資料,去組織和形成個人對事物的認知,並且根深蒂固地支配其思考,即使陷入錯誤也不自知。 刻板印象是構成偏見(Prejudice)的主要原因。

13 投射作用 投射作用的涵義 投射作用的缺點 一種潛意識傾向,把自己不為社會接受的動機 或缺點加在別人身上,而減輕自己的焦慮。這
是一種自衛機制,好讓自己的行為合理化。 投射作用的缺點 過度使用容易造成知覺判斷的扭曲,輕者在人 際關係上造成困擾,嚴重者可能得到被害妄想 症。

14 第一印象(1/2) 印記(imprinting)的涵義 第一印象(The first impression)的重要性
指的是動物出生後的第一次學習,會永遠留在 腦海中。 第一印象(The first impression)的重要性 第一印象通常是難以扭轉的,而你只有一次機 會,正如有一句警語:「你沒有第二次機會來 建立你的第一印象。」

15 第一印象(2/2) 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關鍵 Mehrabian「7/38/55」定律 外貌、穿著 肢體語言、語言溝通、進退應對
儀態風度、禮儀規範 Mehrabian「7/38/55」定律 旁人對你的觀感,只有7%取決於你真正談話的內容;而有38%在於輔助表達這些話的方法,也就是口氣、手勢等等;卻有高達55%的比重決定於「你看起來夠不夠份量」。

16 比馬龍效應 比馬龍效應(The Pygmalion effect)的由來 比馬龍效應的意涵
源自於希臘神話,塞浦路斯王Pygmalion善雕刻,所雕象牙少女像葛拉蒂雅(Galatea)至善至美,王視之為夢中情人,陷入熱戀,盼雕像變成真人。愛神阿芙蘿戴蒂見其感情篤摯,乃賦雕像生命,使兩人結為夫婦。 比馬龍效應的意涵 代表一種自我預言的實現(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指個人對自己或他人的預期,在後來的行為結果中得以應驗。

17 代溝與知覺差異(1/4) 傳統多樣化人力的管理問題 人類世代的分類 代溝(generation gap) 資深世代(1922~1943年)
年長與年輕員工間價值觀的差別很大,員工對事物的知覺差異往往是由於所屬年齡層不同所造成的。 人類世代的分類 資深世代(1922~1943年) 出生在較傳統的社會,重視忠誠,尊重職權,注重工作倫理。 嬰兒潮世代(1943~1960年) 成就動機很強,注重地位及名譽。

18 代溝與知覺差異(2/4) 人類世代的分類 X世代(1961~1980年) Y世代(1980年之後)
通常被稱為迷失的一代,對於舊觀念常抱持質疑的 態度,對於自己的生存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Y世代(1980年之後) 或稱為網路世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積極地學習 、玩樂、溝通、工作、消費及創造社群,他們將是 未來社會變遷的新動力。

19 代溝與知覺差異(3/4) 近年來,新世代出現 N世代 E世代 D世代 Z世代 吞世代 是Next generation,指下一個世代。
指電子媒體(Electronic)的下一代。 D世代 指數位媒體(Digital)的下一代。 Z世代 指相對於X世代、Y世代之後的「新人類」,但很多人還覺得不夠貼切,又創出個「新新人類」的稱呼。 吞世代 一詞來自英文Tweens,由teen與weens組成,指八到十四歲的小孩,由於他們提前不斷地吞吃大量的資訊,了解與接觸了更多的事物,他們的思想認為人就是要活在當下,自然也就較缺乏耐性。

20 代溝與知覺差異(4/4) 以上這些名詞的出現,表示人們對即將發生與當下發生的變化很感興趣,生活型態、生活品味、工作觀念都產生巨大的改變。不同世代的人們對所接受到的資訊與刺激,加以不同選擇、組織與解釋,就形成知覺差異。因此,人力資源制度的設計不得不與時俱進,適度調整,唯有持續面對面坦誠地雙向溝通,降低不同世代因知覺差異造成之管理困擾,才能有效提高整體績效。


Download ppt "第5章 知覺."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