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夫子之道.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夫子之道."—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夫子之道

2 先谈谈我对儒家思想的态度

3 佛法是我们每一个生命真正的皈依处, 儒、道两家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家学,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继承和发扬我们家学的责任。

4 如何学习和体会儒家文化?

5 儒家智慧的深度与难度

6 9.10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7 5.8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8 《中庸》: 子曰:“回之为人也,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9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古圣先贤的心性智慧,从伏羲、炎帝、黄帝、尧、舜、禹、文王、周公以至于孔子一路传来,上下数千年,浩浩荡荡,源远流长。

10 《中庸》云: 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11 人心惟危, 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 允执厥中。

12 儒家文化的体、相、用

13 夫子之道 子曰: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14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也。”

15 6.22 子曰: “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16 子曰: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17 5.12 子贡问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知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18 《中庸》曰: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19 《中庸》云: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20 圣人之德 圣人之德,浑然天理,真实无妄,不待思勉而从容中道,则亦天之道也。 (朱熹《中庸章句》)

21 6.27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

22 《中庸》云: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

23 知与仁 《中庸》云: 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

24 《中庸》: 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25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曾子曰:“唯。” 子出。 门人问曰:“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26 大学之道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7 游于艺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28 礼乐达仁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29 修道次第 8.8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30 夫子修道的历程 子曰:“吾十有五以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1 夫子的生命境界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2 求仁

33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4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35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复禮,為仁。一日克己复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听,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36 孔颜之乐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37 格物致知

38 三大认知体系 古印度宗教、哲学与佛教 古希腊宗教、哲学与科学 中国古代哲学(儒家与道家) 认知的主体、认知的对象、认知的目的、认知的方式

39 以“格物致知”为例 研究事物的现象和规律,获得对事物的正确知识和认识 格除物欲(格其非心。格者正义) 推究物理,发明良知

40 何为“格物”之“物” 《周礼·地官·大司徒》: “以乡三物教万民,而宾与之。
一曰六德:知、仁、圣、义、忠、和;二曰六行:孝、友、睦、姻、任、恤;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41 问礼 戒也、定也、 人间慈悲行 生活在爱与关心的感动中

42 五常 仁、义、礼、知、信

43 《弟子规》的精神 礼也、戒也、生活教育

44 如何实践?

45 颜回的修道内涵

46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47 周礼的修身特色

48 子曰: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49 关于重建礼乐文明的思考

50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学而无厌,诲人无倦。 中道而行,能者从之。


Download ppt "夫子之道."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