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七章 现象学 第一节 现象学概述 第二节 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现象学的后期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七章 现象学 第一节 现象学概述 第二节 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现象学的后期发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现象学 第一节 现象学概述 第二节 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现象学的后期发展

2 第一节 现象学概述 一 概述 现象学是20世纪初由德国哲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 )开创的一种广泛的这些思潮,对整个现代西方哲学、特别是德国和法国哲学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马克斯·舍勒(Max Scheler,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 )、让-保罗·萨特(Jean Paul Sartre, )、梅洛-庞蒂(Maurece Merleau-Ponty , )、伊曼努尔·莱维那斯( Emmanuel Levinas, 1906—1995 ,甚至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 1900—2002)都可归属于广义的现象学传统。

3 现 象 现象学就是以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学问。 现象学的基本原则是:“回到事情自身” ( zur Sache Selbst,go back to things themselves)。 现象学所理解的“现象”就是“事情自身”,不与“本质”相对立。 现象学所说的“现象”既是显现场所, 又是显现过程, 还是显现对象。 “事情本身”不是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物质实体, 而是在意识活动或在人的存在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内容。

4 现 象 现象学的“现象”概念企图消除传统哲学中内在与外在、本质与表象、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心灵与身体、人与物的对立。
现 象 现象学的“现象”概念企图消除传统哲学中内在与外在、本质与表象、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心灵与身体、人与物的对立。 作为哲学的现象学高于科学, 它研究科学的前提以及人的生存的前提条件, 但却没有自己的前提。现象学之所以能够担当这一任务, 正是因为“现象”是科学的前提, 同时显示自身, 现象学能够在研究现象的自我显示过程中达到无前提这一最高的哲学目标。

5 胡塞尔 一、生平 二、主要著作 Edmund Husserl (1859~1938)
《算术哲学》(1891)、《逻辑研究》(1900~1901)、 《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1910)、《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 (1929)、《笛卡尔式的沉思》(1950)、《欧洲科学的危机与先验现象学》(1954)、《第一哲学》(1959)等 。

6 三、主要思想 (一)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心理主义:把逻辑学当作一种思维艺术,把逻辑规律归结为经验的心理认知的规律,认为真理是相对于这些规律而言的,因而只有相对真理,没有绝对真理。

7 (一)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1、心理主义混淆了自然规律和逻辑规律。 2、心理主义把心理活动本身和心理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混淆了起来。
然规律是关于时空中现实事件之间的联系的规律,逻辑规律是关于不在时空中的观念之间的联系的规律;自然规律是归纳出来的或然性,逻辑规律具有必然性,是先天的原理,前者服从后者。 2、心理主义把心理活动本身和心理活动所涉及的内容混淆了起来。 3、心理主义必然导致相对主义和怀疑主义。

8 (二)意向性理论 “意向性”( intentionality) 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中世纪哲学典籍之中。
布伦坦诺使用这一概念来说明心理学研究对象和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区别。 意向性是表示意识活动与意识对象之间必然的、结构性关系的概念,它表明,“意向某物”是意识的基本结构。

9 (二)意向性理论 1.表达就是通过赋予意义的行为把意义加入到表达的物质外壳(字符或语音)中去的意向活动。
2.意向活动分为三个环节:意向行为、意向内容(意义)、意向对象(行为通过意义表达的对象)。意向行为通过意义指向对象。

10 (二)意向性理论 3. 对象化行为与非对象化行为:前者是指向对象的意识行为,后者是不直接指向对象的意识行为,后者以前者为基础。
4. 意义赋予或意义意向的行为与意义充实行为,通过前者只能获得抽象的意识内容,通过后者可以使对象形象化地呈现出来。意义充实行为可以起到判断一个表达是否存在逻辑矛盾的作用。

11 (二)意向性理论 5.对象化行为的材料和性质 ①材料不仅决定所指向的对象,而且决定所显现的规定性。
②性质(如断言、提问、怀疑、希望、回忆、想象)决定了与对象发生关联的方式,即意识活动的种类。 ③质料相同的情况下行为的质性可以不同,质性相同的情况下行为的质料可以不同。二者合起来构成对象化行为的本质。

12 (二)意向性理论 6.一个意向行为可以单束放射式地指向对象,也可以多束放射式地指向对象。当单束放射式地指向对象时,我们有单一的意向内容;当多束放射式地指向对象的时候,我们有几个互相联合起来的意向内容。二者属于行为在质料方面的差别,它们造成了意向内容的不同方面。 ①苏格拉底 ②苏格拉底喝毒酒死了

13 (二)意向性理论 7.带存在信念的行为与不带存在信念的行为,这属于行为的质性方面的差别。 “我的别墅在市郊”——“我希望在市郊有我的别墅”
“上帝因为人类造巴比伦塔而惩罚人类,使人类各民族间的语言彼此不同。”

14 (二)意向性理论 8.认识对象的主要方式是知觉(Wahrnehmung)或以知觉为基础;我们的意向活动在对准对象的同时有一种反思(reflexive)行为,借助于它我们体验到意向行为本身。 现象学在某种程度上就可以称为反思的和描述的心理学,因为现象学把反思到的意识结构描述下来。

15 (二)意向性理论 9. 意向内容的边缘域 意识活动是在时间中进行的,当意向行为指向一个对象时,也潜在地指向其周围的东西。
每一个意向内容的周围形成一个由过去和将来的意向内容组成的边缘域或晕圈,其中当前的意向内容是最明亮的内核,过去的意向内容在逐渐暗沉下去,将来的意向内在逐步明亮起来。

16 (二)意向性理论 10. 意向活动和意向内容的结构
意向活动的结构:意向行为(Noesis)——意向内容(Noema),意识对象和内容是意向行为的构造。

17 (二)意向性理论 意向内容的结构: ①意向内容的“对象本身”(意向内容间的一致性的极,即被进行综合的意识行为发现的、在一系列相关意向内容间的一致性的极,一个X); ②意向内容的内核(在呈现出怎么样的规定性方面而言的意向内容,相当于意义,即实际被感知的意识表象); ③意向内容的晕圈(被意向行为附带以为的、规定性尚未明确显示出来的东西)。

18 (二)意向性理论 11.实在的对象是主体际设定的 实在事物无非是一个连贯的、统一的知觉经验过程的对象性环节。
不过光凭一个人的意识活动还不能构成实在的事物,实在事物实际上是一种主体际的设定。 由于连续进行观察和感知的可能性的存在,人们就构成了有关实在的事物观念,或者是,就设定了事物的实际存在。 胡塞尔完全否认自在之物的存在,把世界的实在性看做是集体的意识主观际地设定的一个当作规则的观念。

19 (三)现象学的方法 “本质还原方法”是用来发现本质、本质的规律和结构的方法。
先验还原方法是用来解决哲学的最终和最高问题,尤其是意识和存在者、主体和对象的关系问题的方法。

20 (三)现象学的方法 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都要运用悬隔,不过要求不同,前者只要求部分的悬悬隔,后者则要求普遍的、彻底的悬隔。
“悬隔”(epoche)源自古希腊怀疑论哲学,表示对一切给予的东西打上可疑的记号。胡塞尔借之表示对给予的东西是否存在暂不表态(并不是否认事物的存在)。

21 (三)现象学的方法 “悬隔”的作用: ①把一切间接知识放在一边,寻找可靠的开端。
②防止转移论题,防止在反省问题的过程中重新运用间接知识,防止循环论证。

22 本质还原方法 本质还原又称本质直观。本质还原方法就是以获得非经验的、无预先假定的本质和本质的规律为目标的认识方法。
本质直观方法的基本原则是“面向事情自身”(这里的“事情”不是指物理事物,而是指“直接的给予”或“纯粹现象”) 。

23 本质还原方法 本质就是现象,是事物向我们显现出来的东西。 在这个意义上,也有个别的本质。但一般情况下,现象学研究的本质是普遍的本质,即共相,是一类事物显现出来的、存在于它们之中的共同的规定性。 现象学的“本质”是先天性的。

24 本质还原方法 本质还原的两个步骤:悬隔;在对个别东西的直观的基础上使其共相清楚地呈现在意识面前。
本质还原要求把有关认识对象存在的信念放在括号内存而不论,因为事物像我们显现的只是它们是什么,并未显现它们的存在,我们可以设想它们是由意识构造的。 本质还原把现实的或想象的个别对象当作例子,并在自由想象的变更中把握多种多样的例子的共相,即本质。

25 本质还原不要求把作为经验主体的人的存在的信念悬置起来,不探讨本质如何存在的问题,也不探索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对象的关系问题。要说明本质的存在方式,本质与主体的关系,以及本质还原方法的合理性,必须进行先验还原。

26 第三节 现象学的发展 一、舍勒的哲学人类学:
1.生平:舍勒(Marx Scheler, )德国著名现象学哲学家,哲学人类学的开创者。先后在耶拿大学等任教。主要著作:《先验的方法和心理的方法》(1900)《同情的本质与形式》、《论人的永恒性》、《人在宇宙中的地位》(1928)等。 2.接受胡塞尔现象学方法,但拒绝其先验自我意识理论。在关于意向性问题、人类知识的分类等问题上均与胡塞尔不同。

27 3.建立了现象学的价值伦理学。 4.晚年创立哲学人类学: 认为历史关于人的五种学说都没有对人的本质及其在宇宙中的地位作出合理的回答。(A.理性说:人是理性的动物。亚里士多德。B.符号说:人是工具和符号的创造者。卡西尔。C.意志说:人是声明意志的冲动。叔本华。D.精神创造说:人的本质是创造性的精神。E.宗教说:人是上帝的创造物。)只有用现象学的态度才能对此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说明。他认为,只有生命冲动与精神活动的结合才是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本质,才使人成为真正的人。

28 思考题: 1、简述现象学运动及其对心理主义的批判。 2、什么是面对事情本身? 3、简述舍勒的现象学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发展。


Download ppt "第七章 现象学 第一节 现象学概述 第二节 胡塞尔现象学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现象学的后期发展."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