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三部份 猶太文化與生活世界 第八講 猶太文化與現代社會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三部份 猶太文化與生活世界 第八講 猶太文化與現代社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部份 猶太文化與生活世界 第八講 猶太文化與現代社會
第 8 單元:猶太文化與現代社會 猶太文化 An Introduction to the Jewish Culture 第三部份 猶太文化與生活世界 第八講 猶太文化與現代社會 曾宗盛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2 進入本學期第三部分的主題 第一部份 猶太文化的歷史、經典與傳統 第二部分 猶太文化的節期、 人生禮儀、與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 猶太文化與生活世界

3 前言 介紹當今世界不同的猶太團體(改革派、正統派、保守派、錫安主義)的理念、世界觀、對社會的態度,與其對生活世界的影響。

4 1.歷史回顧 1.1拉比猶太教面臨的困境 及不同猶太團體之興起 從中世紀到十八世紀,猶太人遭受迫害。
在公元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歐洲各地猶太人形成特殊的團體。 西方社會公民意識興起,公民成為社會的主流。

5 面對新局勢,傳統的拉比猶太教採取隔離的態度,與外族人做區隔。
傳統猶太教沒有回應時代問題:可以容許政治(民族國家)和宗教(妥拉)同時並存的雙重角色嗎?

6 法國大革命(1789)之後,歐洲部分的猶太人不受限於隔離區,甚至可以申請取得公民權。
急迫的問題:猶太人的身份認同是什麼?同時是「以色列人」和某國的公民嗎? 對於這時代的問題,歐洲與北美猶太團體給予不同的回應。

7 1.2現代社會定義猶太教的不同主張 十九世紀以後,猶太人從傳統的拉比猶太教發展出新的猶太團體。
英語系國家中(英、美、加)出現三個主要的團體:改革派、正統派、及保守派。 北美洲猶太人(大約600萬人),有一半是屬於改革派猶太教,三分之一自認為保守派,其餘的則屬於正統派。

8 此外,錫安主義(Zionism)政治運動團體,主張在以色列地(巴勒斯坦地)重建以色列,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實現猶太民族的民族主義。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時,錫安主義的發展達到高峰。

9 各猶太教團體彼此競爭,各自發展。面對時代的挑戰,主張實行猶太教、擔任良好公民、參與當地文化。都主張接續拉比猶太教的傳統,發展出新的表達方式。錫安主義則採取和前三者不同的路徑。
以下介紹猶太人的五種主要代表性的團體:

10 1)改革派:十九世紀初 2)正統派:十九世紀中葉 3)保守派:1886 4)錫安主義:1896 5)重建派:1935

11 猶太教派發展圖

12 2.改革派(Reform Judaism) 起源: 德國—十九世紀初的時代背景, 對傳統和觀念的變革 美國—德國改革者於十九世紀中葉移民
基礎: 永恆真理VS.律法反應時代 認為口述跟文字律法是透過人寫下來的

13 改革派 改變: 實踐禮俗的方法 只有西乃山的頒布的律法是最神聖的 當代的拉比 新的律法是被允許的 女性權力提升

14 改革派 出現於十九世紀,以行動改革傳統猶太教的神學系統和禮儀儀式。
兩項措施:1)讓猶太會堂更有吸引力,2)讓流失的會友回流,讓原來留在會堂的人不會離開。 改革傳統的禮儀,有些予以放棄(割禮、食物條例),讓猶太人能夠融入生活的社會。

15 改革派(續) 回應時代的新議題—政治上的解放,取得正式公民的身份。
否認猶太人擁有一種特別的身份(「上帝的百姓」),主張放棄傳統法律、彌賽亞觀念。 彌賽亞的時代是社會有完全的秩序,充滿公義與人性。「以色列」的使命是促成彌賽亞時代早日的來臨。在此同時,猶太人要融入在各自生活國家的共同文化。

16 改革派(續) 強調要面對時代的挑戰,猶太宗教要做適當的調整,顯示傳統具有更新的能力與生命力。
主張任何版本的妥拉都不是永恆有效的,會隨著回應歷史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因此,猶太人應當吸收順應它們所在地的政治與文化,並且保持某種宗教特色。

17 改革派(續) 肯定融合的策略,改革傳統的猶太律法與神學,以順應社會趨勢。公元1885年「匹茲堡宣言」(Pittsburgh Platform),清楚說明改革派猶太教的理念與行動綱領。 主題包括誰是以色列?應當具有什麼生活方式?做為一個具有特殊身份的宗教團體是什麼意思?

18 改革派(續) 改革派猶太教的理念: 所有人都是阿多乃的百姓 —包含女性 —包含新組合的家庭 —包含男女同性戀者 —包含異族通婚者與自由教派者
—包含身心障礙者

19 改革派(續) 重新定義「以色列」是文化、而非民族。 成為公民,依照民主社會的標準來生活。 努力實踐社會公義,實現彌賽亞國度。
猶太人的生活方式和其它民族沒有太大的差別,因為道德倫理是普世皆同的原則,可以運用在所有人身上。 主張「德國是我們的應許之地,而柏林是我們的耶路撒冷」。

20 改革派(續) 十九世紀發展出的改革猶太教,樂觀的世界觀、靈活的適應力、肯定進步的力量、重新定義以色列的使命、追求公義、幫助上帝讓世界更美好,這些理念與行動對後來猶太人社會以及對世界產生不小的影響。

21 改革派(續) 1930年代,轉而肯定錫安主義的主張。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再次肯定以色列的整體性以及繼續推動改革傳統的禮儀,回復肯定猶太人和其它種族的區別。

22 改革派(續) 進入21世紀,改革派的理念與原則成為其它猶太教派的規範(唯一例外為正統派),是現代世界發展最成功的教派。近年來推行「修復世界」(Tikkun Olam讓世界更完美)也反映出追求世界公義的理念。

23 改革派(續) 英國改革派猶太教http://www.youtube.com/watch?v=GwdB3UL5JTM
「修復世界」(Tikkun Olam)

24 3.正統派(Orthodox Judaism)
十九世紀中葉的德國,有些猶太人反對改革派的理念與行動,於是成立正統派。廣義稱呼的正統派包含不同的次級團體。團體間的主要差異在於對待異族文化的態度。

25 正統派(續) 起源: 在歐洲(主要在德國)反對改革派,維護傳統 主要分布在美國、以色列 自視為唯一真正的猶太教,以色列的國定宗教 25

26 基礎: 堅稱律法是上帝在西乃山的啟示,不可改變 正統派認為律法內容不單包括《妥拉》,還有《他納赫》、口傳律法及宗教傳統 改變: 基本上遵守傳統,但細節有所不同

27 正統派兩個代表性的教派: 1)「整合的正統派」(Integrationist Orthodox)
2)「自我隔離的正統派」(Self-segregationist Orthodox)。

28 正統派另外分類: 現代正統派(Modern Orthodox Judaism)
—積極支持猶太復國 極端/超正統派(Haredi or Ultra-Orthodox Judaism) —反對成立以色列國 哈西迪教派(Hasidim) —反對猶太復國主義

29 改革派與正統派的主要爭論 對歷史與改變存在根本的差異: 1)改革派:猶太教可以改變,因為猶太教本身也是歷史的產物。
2)正統派:猶太教不可以改變,因為它來自阿多乃旨意在西乃山的啟示,是永恆與超自然的,絕對不是來自歷史或是人工的產物。

30 改革派與正統派的主要爭論 對於政治解放帶來的急迫性問題,改革派與正統派給予不同的答案。 1)改革派主張融合進入主流社會的生活方式。
2)正統派堅持維護雙重妥拉的世界觀,在日常生活中沿續流傳下來的傳統,只有少數例外情況不同於傳統的習慣。

31 改革派與正統派的差異 改革派和正統派團體間的差異主要是在社會政策上:到底要採取融合或是完全區隔(神聖以色列和其他民族)的政策?

32 1)改革派容許接受猶太教改變,但是整合的正統派認為改變是不可能。
2)改革派容許禮拜儀式有些改變,正統派則堅持維持傳統方式。

33 改革派與正統派的差異 3)改革派以一般語言(地方語言)禱告上帝,但是正統派堅持用母語禱告上帝,因為(他們認為)任何的改變都是背離傳統,帶來無可挽回的後果。

34 正統派慶祝贖罪日

35 4.保守派(Conservative Judaism)
在十九世紀相繼出現改革派和正統派之後,保守派隨後孕育而生。改革派認為猶太教是歷史的產物,可以變革;而正統派認為猶太教是上帝的啟示,不可變更。至於保守派則採取改革派和正統派之間的中間路線。

36 保守派(續) 起源: 起源十九世紀德國 因應改革派極端行為的反應 基礎:
認為猶太經典皆由人所寫,非上帝口述,所以過時傳統可以隨時代改變,但還是要遵守傳統猶太禮儀

37 保守派(續) 改變: 不拘泥形式,在於領會實踐其精神 思想類似改革派,但行為類似正統派 對現代文化接受度較正統派高 地區 美國、英國、歐洲
以色列

38 保守派分支 左派分支:重建派 右派分支:傳統猶太教聯盟(Union for Traditional Judaism)對女性觀點,反對將女性計入法定人數和女性擔任拉比。

39 保守派(續) 廣義而言,保守派猶太教包括十九世紀中葉在德國出現的歷史學派(Historical School),和十九世紀末在美國、加拿大形成的保守派猶太教。

40 保守派(續) 德國歷史學派的學者與拉比同意改革派的觀點,認為猶太教在歷史過程中所形成的宗教系統,歷史具有規範與形塑的力量。不過,他們比改革派更強調遵守猶太教的律法,這觀念接近正統派。

41 保守派(續) 歷史學派和保守猶太教的共同理念: 1)從歷史批判方法探討猶太教的根源,瞭解猶太教的宗教觀念與禮儀的起源及演變。
2)強調遵守猶太教傳統的禮儀。

42 這兩項理念構成以下的特色:保守派一方面強調對妥拉批判性的歷史研究(類似改革派),而另一方面又看重遵守傳統禮儀(類似正統派)。

43 保守派(續) 這組合產生一種「思想開放、行為保守」的奇特現象:「口裡吃kosher食物,頭腦裡卻想猶太律法禁止的食物(traif)」,或「做正確的事,至於你相信什麼並不重要」。

44 遵守神聖的生活方式;忽略或不理會生活方式背後的宗教理念是什麼。
強調正確的行動(Orthopraxy) ,優先於正確的理念(Orthodoxy,正確信念優先於行動) 。

45 5.錫安主義(Zionism) 回應歐洲政治解放的問題,錫安主義成立於公元1897年瑞士巴塞爾(Basel),主張建立一個猶太人的國家。
Theodor Herzl

46 錫安主義(續) 起源: 19世紀末俄國驅逐猶太人,興起歐洲反猶風潮 法國「猶太復國運動」的萌芽
1896猶裔奧人赫爾茲爾(Theodor Herzl)《猶太人國家》提出︰亡國二千年的以色列人,要返回錫安山復國。 1898年瑞士巴塞爾城(Basel)「第一屆世界錫安山主義大會」

47 錫安主義(續) 基礎: 律法中,以色列為猶太律法中上帝的應許之地 1948年5月14於巴勒斯坦的猶太人宣佈獨立,建立以色列國

48 錫安主義(續) 改變: 改變傳統律法對救世主的期待,利用政治力取得復國權利。 赫爾茲爾的國家意識型態
透過猶太復國主義教育,強化猶太人文化與精神價值觀, 保護猶太人的身分,捍衛所有地區猶太人的人權。

49 錫安主義的反動勢力 1)政治錫安主義 赫爾茲爾主張應有另一次「出埃及」 政治錫安主義消解猶太正統當中對天啟的依賴
在全世界受壓迫的中、下層猶太人竭力贊成 錫安主義在1940年代之後,日漸獲得猶太人的支持

50 2)文化錫安主義(反政治錫安主義) 歐洲美國猶太人認為猶太人能平等居住於西方民主國家。
拉比的公開抵制(1896維也納猶太大拉比Gudemann) 上層猶太人(醫生、工程師、律師、教授)不願回到以色列. 猶太人解放,必須是天啟的結果。 激進化的文化錫安主義,要求回到猶太宗教正統。

51 錫安主義(續) 政治錫安主義主張「以色列」的政治意涵—一個政治實體國家。錫安主義以世俗政治的觀點來看他納赫,以經文做為重建以色列的歷史材料,視大衛、馬加比為軍事的民族英雄。錫安主義運動最後的結果是於1948成立以色列國家。

52 錫安主義(續) 為了重建「有用的歷史過去」 1)重新解釋他納赫和歷史書,重新建構新的以色列歷史。
2)挖掘以色列的土地,期待藉助考古出土文物,重新建立以色列的現在與過去的關連性。尤其在1948年以色列建國之後,在各地積極地展開考古挖掘的工作,找尋猶太人根源的線索,作為合理化政治現況的證據。

53 錫安主義(續) 二十世紀40年代之後,日漸獲得猶太人的支持,宣稱在希特勒摧殘之下歐洲猶太教已經滅亡,唯一的出路就是建立猶太人的國家。

54 錫安主義的世界觀(線性歷史)、生活方式(世俗)、以及對以色列(民族國家)的定義,深刻影響了二次大戰之後的猶太人。

55 面對急速衰減與消失的歐洲猶太教,錫安主義提出解決方案,在歐洲的土地之外,建立起一個獨立的猶太人國家。錫安主義的理念在二次大戰後三年(1948)隨即獲得實現。

56 錫安主義(續) 從歷史的發展來看,在富有宗教氣氛的改革派、正統派與保守派三大潮流之外,錫安主義採取世俗政治的進路,開闢新的方向,塑造影響猶太人的未來。

57 然而,錫安主義也為猶太人及猶太文化帶來一個不確定與充滿張力的未來,特別是後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問題上,帶來衝突與緊張的關係。這問題有待後續的探討與討論。

58 6.重建派猶太教 在美國發展的重建派猶太教(Reconstructional Judaism) 1934 1935 重建派的主張

59 重建派猶太教 起源: 1935年(Menaheim M. Kaplan)在保守派內部興起重建主義運動. 基礎:
猶太教不只是宗教,更是個積極的現代文明 “the past has a vote, not a veto".

60 改變: 對於猶太律法和宗教儀式保有開放態度(與保守派態度相同). 希伯來語與傳統猶太文化重要性 強調現世而非來世 忽略上帝的人格化

61 7.世俗猶太人 不具有任何傳統宗教信仰的猶太人, 不遵守妥拉的誡命或是任何宗教禮儀, 過著沒有信仰阿多乃的生活。
世俗猶太人vs.正統派/以色列超正統派part1http:// part2http://

62 結語 在拉比猶太教之後陸續發展出不同的猶太團體,包括改革派猶太教、正統派猶太教、保守派猶太教、和重建派猶太教。
它們針對政治議題各自提出不同的主張: 1)改革派主張猶太人應該完全融入西方社會。

63 2)正統派主張在宗教事務上做分隔,突顯以色列/神聖百姓的分別。
3)而保守派則採取中間立場。 4)至於錫安主義則放棄宗教立場,改採政治主張與行動,推動建立猶太人的國家。 5)重建派強調宗教信仰的內化,強調現世,不看重來世。

64 上述的六種(宗教與政治)主張影響世界的猶太人相當深遠,特別對以色列國家的宗教與政治也有深刻的影響,這表現在以色列國的宗教團體,甚至是以色列國會的政黨生態。認識這些教派與政治組織有助於我們更深入瞭解猶太人的文化。

65 未完的主題… 文化性的錫安主義

66 閱讀書目 黃陵渝2002,頁 丘恩處1999,頁 以色列的不同團體(A Secular State? - Israel) 不同團體的緊張關係(民主或神權?)Judaism Divided - Israel/Palestine

67 保守派J. Ginsberg對改革派猶太教的評價:http://www. youtube. com/watch
改革派猶太教的歷史與行動2007 介紹保守派猶太教 十分鐘介紹猶太教 正統派猶太教 正統派猶太教婚禮

68 現今各派別的觀念異同 歷史和特點 聖經 上帝 人性 律法 原罪 拯救 彌賽亞 會堂崇拜 死後生命 性別議題

69 歷史和特點 改革派: 正統派: 保守派: 重建派: 強調倫理和先知的教訓,尋求猶太主義現代化,遏止威脅德國猶太人被同化的浪潮
強調傳統,嚴格遵守拉比解釋下的摩西律法 保守派: 結合猶太教、猶太文化和猶太民族,從文化角度支持猶太復國主義 重建派: 正統派、改革派和保守派都不能適應現代猶太生活的需要

70 聖經觀 改革派: 正統派: 保守派: 重建派: 保存族群之歷史、文化、傳奇和希望的記載檔案;啟示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確信摩西五經是真實的
是上帝的話也是人的話;啟示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 重建派: 上帝、妥拉和猶太人是構成猶太教的三大平等要素

71 上帝觀 改革派: 正統派: 保守派: 重建派: 允許自然論者、神秘論者和超自然論者對「上帝概念」的各種詮釋
沒有形體的靈,有位格的,是全知、全能、全在、永生和富感情的 保守派: 是非人的,言語難以形容 重建派: 上帝不是超自然的人格神而是內在於宇宙萬物中心的「導致拯救的力」

72 人性觀 改革派: 正統派: 保守派: 重建派: 人性本善,透過教育、鼓勵和進化可以活出本有的善性
人性是中性的,靠著自己在律法上的努力克服邪惡的傾向臻至完美 保守派: 贊同人性本善,完美可以從啟蒙而得,人具有上帝合夥人的身分 重建派: 無具體理論

73 律法觀 改革派: 律法是演進的,是動態的宗教準則適合於每一個時代;一旦宗教戒律與社會對正義的要求分歧時,得放棄宗教戒律 正統派: 律法具有權威是猶太教的根本,全然奉獻給律法的生命是最靠近上帝的 保守派: 必須與時代的情況配合,道德的要求是必要的,某些特定的律法是相對的 重建派: 律法是猶太人的風俗習慣

74 原罪觀 正統派: 改革派: 保守派: 重建派: 不相信原罪,犯罪是一個人未遵守律法 不相信原罪,罪是社會的病態
不相信原罪,罪是個人在道德和社會上犯的錯誤行為 重建派: 無具體理論

75 拯救觀 改革派: 正統派: 保守派: 重建派: 救恩是社會改造,來自於個人和社會的漸次改善 不需要,因為猶太人是上帝的選民
接近改革派,保留猶太身分的必要性 重建派: 無具體理論

76 彌賽亞觀 改革派: 正統派: 保守派: 重建派: 非人也非神,是人類社會的烏托邦 是人不是神,會來拯救猶太人並在地上擴展公義的統治及施行審判
與改革派雷同 重建派: 拯救不是來世的永生而是現世的道德滿足

77 會堂崇拜 改革派: 正統派: 保守派: 重建派: 禱告希伯來文應文通用,男女同坐 所有禱告都用希伯來文,男女分坐,司會和會眾朝同一方向
僅為猶太人生活的基本公共場所 重建派: 猶太人生活的中心

78 死後生命 改革派: 正統派: 保守派: 重建派: 沒有死後生命,是活在個人成就裡或他人的心中 肉身能復活;義人可以與上帝永存,不義人會受苦
與改革派相似 重建派: 無具體理論

79 性別議題 改革派: 致力於男女平等 正統派: 否定女性參與會堂或擔任拉比 保守派: 與改革派類似 重建派: 同意同性戀和女性拉比

80 版權聲明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維基共享資源網


Download ppt "第三部份 猶太文化與生活世界 第八講 猶太文化與現代社會"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