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语言学概论 付欣晴 南昌大学中文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语言学概论 付欣晴 南昌大学中文系."—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语言学概论 付欣晴 南昌大学中文系

2 参考书目和期刊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 乔姆斯基《句法结构》 霍凯特《现代语言学教程》 王德春《现代语言学研究》
伍铁平《普通语言学概要》 陈原《社会语言学》 吕叔湘《 汉语语法问题分析》 王力《汉语史稿》《 中国语法理论》 朱德熙《语法答问》 胡明扬《语言与语言学 》 高名凯《语言学概论 》 期刊:中国语文 当代语言学     语文建设     汉语学习   语言教学与研究

3 导论 一、语言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语言学的研究对象: 语言本身,而且是指人类的自然语言。
与之相对的是人工语言,比如“世界语”。(柴门霍夫)

4 2、语言学的任务: 揭示语言的本质、结构和发展规律,以利于人们更好地掌握和使用语言,进而促进我们认识自己的认知系统、思维规律以至人的本质属性。

5 3、语言学的学科性质 自然学科? 社会学科?

6 二、语言学发展简史 19世纪为分水岭 之前的称为传统语言学或语文学 之后的称为现代语言学

7 (一)传统语言学 语言研究的目的是为了阅读古籍和语言教学。所以它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三个中心:古印度、古希腊、古代中国。

8 (二)历史比较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研究语言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的发展变化。
历史比较语言学:把多种语言或方言进行对比,研究它们的演变规律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产生于19世纪初期,标志着语言研究成为一门真正独立的学科。

9 语系——语族——语支。

10 (三)结构主义语言学 代表: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强调共时描写语言。

11 索绪尔( ) “现代语言学之父” 《普通语言学教程》1916 普通语言学 符号学

12 (四)转换生成语言学 代表:乔姆斯基,《句法转换》

13 诺姆·乔姆斯基(Noam Chomsky) 1928 -
乔姆斯基被称为“可能是还健在的最重要的知识分子” “9·11”事件发生当月,乔姆斯基的《9·11》一书便告上市,一鸣惊人地反指“美国本身便是头号恐怖主义国家”

14 三、语言学的分科 1、具体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具体语言学是指专门研究某种或某几种亲属语言的语言学。如专门研究汉语的叫做汉语语言学,专门研究英语的叫做英语语言学。

15 2、理论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理论语言学包括对具体语言的研究和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它是语言学龄的最基本的部分。 应用语言学:语言学的应用研究统称为应用语言学。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主要以语言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

16 3、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 共时语言学研究整个语言或语言的某一结构部分在其发展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的状况而不管它的历史发展状况。研究的重点是同时存在的语言结构要素状况及相互关系,是其体系性。 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在不同历史时射期的发展变化。研究的重点是历时变化着的语言现象,是语言要素从古至今的演变的连续性。

17 4、宏观语言学和微观语言学 宏观语言学:把语言及与语言有关的现象联系起来研究。 微观语言学:研究语言结构的本身,包括语言结构内部的各个分支。

18 研究方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交叉研究。

19

20 第一章 语言总论 “语言”是什么?

21 什么是钱,它为什么能买到东西?

22 语言的形成  千百万年 小孩    几年 不假思索  计算机

23 轮到你作证的时候才说话。 法官认为你的话有说服力。 在法庭上都应该说普通话。

24 语言不是说话 说话是对语言的运用,说出来的话是某人某次对语言的运用产生的结果.

25 第一节 语言和言语 一 语言、言语及其关系 日常生活中语言言语是同义的,不加区分: 言语必须接近民众. 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第一节 语言和言语 一 语言、言语及其关系 日常生活中语言言语是同义的,不加区分: 言语必须接近民众. 要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作为语言学术语,二者含义是不同的.

26 言语即说话,从语言学角度分析,说话包含三重内容:
1 “说”是一种具体的动作行为;“话”是动作行为的对象或结果; 2 说话总是个人的; 3 说所用的词语和规则是社会的. 1、2 属于言语, 3 属于语言.

27 你的语言太生硬。 ——言语,言语行为 莎士比亚的语言、鲁迅的语言 ——个人方言,语言的社会变异 商务语言,正式语言,口头语言 ——语言的风格变异 英语语言,汉语语言,第一语言 ——某种具体的语言 他研究语言。 ——所有人类语言的共同特征

28 定义 言语是个人说话的行为和结果. 语言是从言语中概括出来被社会所公认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言语的两种形式 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外部言语 内部言语 外部言语是指说(写)出来的可使别人感知的话. 内部言语是指没有说出来的内心的话,是个人深思默想时才使用的工具.

29 二 语言和言语的区别和联系 思考: 1 未见其人,只闻其声,就能知道说话者是谁.或只读其作品就能知道作者是谁.这些现象说明什么道理?
2《祝福》中的祥林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阿Q正传》中的阿Q,在言语使用上都有鲜明的语言特点。但他们的话语又能被人们所理解,这种情况又说明什么?

30 上述情况说明: 1 每个人的言语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他们的语言是在基本遵守语言社会的总规则,即语音、词汇、语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 2 语言和言语虽有密切关系,但是不同.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是什么,二者的区别何在?

31 语言和言语的联系 1 语言存在于言语当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 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所以研究语言必须从观察言语现象入手,必须注意言语中表现出的大量的语言事实. 2 语言是抽象的规则,言语是其具体的运用. 索绪尔“ ……=1”的公式就是对言语和语言关系的精确概括.

32 找出语言学意义上的“语言” (1)这部作品的语言很美。  (2)言语无味,面目可憎。  (3)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4)老舍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学习.  (5)这两口子之间缺乏共同语言.  (6)不用紧张,这人好说话. (7)我不会说南昌话

33 思考: 1 一些作家宣称要打破语言常规,踢翻语言规律,你对这种观点是怎么认识的?根据语言与言语关系的论述,谈谈你的看法。
1 一些作家宣称要打破语言常规,踢翻语言规律,你对这种观点是怎么认识的?根据语言与言语关系的论述,谈谈你的看法。 2 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校园流行语,如“蛋白质”理解成了“混蛋、白痴、神经质” ,“神童”理解成了“神经病儿童”等,怎样理解这些语言现象,请用相关的语言学知识加以评说。

34 第二节、语言的起源和它的社会功能 语言的起源 神造说:即上帝创造了人,也赋予了他们语言能力。 各种声音论:摹声论、感叹论、劳动叫喊说
社会契约论:卢梭 因为没有语言不方便,大家便聚在一起讨论商议,规定事物的名称,于是产生了语言。

35 手势论:马尔 认为原始人没有有声语言,他们的语言不过是一些手势。
劳动创造论:恩格斯 语言、思维、人 人类社会是同时产生的;语言是在人们的劳动中,由于交际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的语言是从产生时起就是有声语言。

36 人类的近亲 黑猩猩 生物36亿年的历史 相似地方很多 上世纪三十年代

37 儿童语言的习得 关键期:12岁以前 习得阶段 1、咿呀期:几个月 2、独词句阶段:一岁半左右 3、双词句阶段:两岁 4、电报体阶段:两岁半
5、接近成人阶段:四岁到五岁

38 起源新认识 有声语言产生于距今5万年前的晚期智人时期。在人类产生有声语言之前,主要以手势、身体姿态等方式进行交际,而以各种简单的叫喊声作为辅助交际手段。随着发音器官的不断完善和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各种声音逐渐清晰,并可以分解为更小的单位,依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语流,这样,真正的语言也就逐步产生了。

39 二、语言社会功能——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交际功能是语言生命力之所在 交际——是指发生在人与人之间,借助于某种符号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和感情,并产生相应行为的一种社会活动。

40 语言交际的独有性: 人类语言和动物鸣叫的区别 单位的明晰性 音义的任意性 使用的创造性 后天的传授性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礼记•曲礼>

41 最重要的 人类交际交流的工具多种多样,如:语言、信号灯、旗语、数学公式、化学符号、图片和文字等等。但是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

42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它克服了语言无法跨越的时空局限。
但是文字的交际作用仍然无法与语言分庭抗礼:第一、早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已经作为独立的交际工具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并且起着无比巨大的作用。第二、文字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

43 至于旗语、红绿灯、电报代码、数学公式、化学符号等交际工具(非语言符号),则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基础上的辅助性的交际工具。从来源讲,和文字大同小异,但局限却远远超过文字,这注定了它们是在特定的环境中,为少数人的特殊的目的服务的交际工具。其作用比不上文字,更比不上语言了。

44 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 会运用 “体态语”,包括脸部的表情、手的动作,乃至整个躯体的姿态等,有时甚至可以脱离语言完成一定的交际任务。这些非语言的交际手段,一般是用来辅助语言的。

45 第三节 语言和思维关系

46 什么是思维 “思维”与“思想”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思维就是动脑筋,进行思考。用科学上的话来说,思维就是人脑反映客观世界的机能。这种机能就是人的认识活动。包括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思维的结果就是思想。思想是人的认识活动的结果和思考的内容。

47 语言和思维关系的论争 A 把语言和思维完全割裂开来 杜林曾鼓吹“不要语言的抽象的纯粹的思维”.
恩格斯批驳说:“这样说来,动物是最抽象和最纯正的思维者,因为它们的思维从来不会被语言形式的强制干涉弄得模糊不清” <反杜林论> 无论思想和语言都不能组成特殊的王国.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苏联的马尔院士也鼓吹脱离语言的思维. 斯大林批驳说:“马尔把思维从语言的‘自然物质’下解放出来,他就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坑”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48 B 把语言和思维等同起来 将二者等同起来,认为人类思维的规律是共同的,所以人的语言也应该有共同的规律,同时认为不合于思维规律的语言是错误的. 十七世纪法国罗瓦雅尔的<普遍的合理的语法>就是这种观点的代表. 这种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抹杀了各民族语言的特点,否定了人类语言的多样性,在语言研究中主张用对思维的研究代替语言的研究.

49 “观念是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的”“精神这个东西很倒霉,一开始就可怜地被物质‘纠缠’着,这里所说的物质是被震动着的气层\声音,一句话,便是语言
“观念是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的”“精神这个东西很倒霉,一开始就可怜地被物质‘纠缠’着,这里所说的物质是被震动着的气层\声音,一句话,便是语言.”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50 一、联系 1、思维离不开语言 2、沉思默想也不能脱离语言材料 巴甫洛夫(前苏联生理学家) 最靠近大脑的皮质中下枢,无条件反射
大脑半球,第一信号系统 大脑额叶部分,第二信号系统 关于两种信号系统的学说 :第一信号系统(人与动物共有)、第二信号系统(词为刺激物) 2、沉思默想也不能脱离语言材料

51 3、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 思维的过程及其结果都不能离开语言,要靠语言记录和巩固下来,因此,语言就有帮助人们认识世界的作用。 直接知识: 间接知识:语言记录和巩固下来的思维成果,可以作为知识学习。

52 4、语言离不开思维 语言存在的目的和它的作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交际需要,而交际思想是语言交际的基本内容。 总之,二者不可分割,相依为命。

53 二 语言与思维的区别 语言和思维尽管有密切的联系,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不能把二者等同起来。二者区别是: 1 实质不同。 2 职能不同 3 规律不同 4 范畴不同

54 三、语言和思维关系的新探索 1、语言是不是思维的唯一工具? 2、两者是不是同步产生的? 3、语言能不能决定思维?
1、2为语言与思维的分割问题。

55 人类系统发生学:早期智人阶段的民安 特人 个体发生学:儿童 病理现象分析:

56 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57 如何理解? “语言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工具,语言的世界反映了我们的世界,学习我们的语言就是认识我们的世界”。

58 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水平、认识方式等,是本源的东西,语言只是对人们的认识作了记录。
然而,语言一旦构成一个系统,成为被大众接受的语言体系,语言就参与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因此左右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 语言反映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同时语言又制约、影响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认知结果 语言反映不同民族的认知方式

59 思考与练习题 1、语言与言语是不是同一种现象?如果不是,它们是什么关系? 2、阐述语言的社会功能 3、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如何。

60 第二章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61 上世纪初,伟大的语言学家,瑞士著名学者索绪尔在他的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A course of general linguistics中提出了“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的思想,第一次从语言本身的结构方面对语言的本质作了精到的说明。

62 一 语言的符号性 1 信号、符号和征侯 什么是信号 以A作为媒介表示B,通常称A为B的信号。 信号分符号和征侯两种。

63 浓烟滚滚 可能着火了 乌云满天 快要下雨了 打铃 上下课

64 征候是事物本身的特征 ,是事物的一部分,与所代表的事物间具有自然、必然的因果关系。
符号是事物的代表,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 符号和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是由社会习惯决定的。

65 2、 符号和语言符号 A 什么是符号 符号是事物的代表,是指代某种事物的标记。符号由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构成。形式是人的感觉器官可以感知的,内容则是形式所表达的意义。 具体说来,符号是具体可感的对象,人们把它与某种事物相连接,使它代表一定事物。当这个规定被社会认可时,这个对象就成为代表这个事物的符号。

66 符号的形式,称为“能指” 符号的意义,称为“所指” 符号 能指 所指 红灯 红色光波 禁止通行 铃声 连续的声波振动 上课或下课

67 符号的特点: 符号的任意性和约定性 ——符号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是由社会约定俗成的。 ——符号一经社会约定,它的使用决不是任意的,而是具有强制性的。 符号的物质性和概括性 符号的形式(能指)必须是物质的 符号的意义(所指)是概括的

68 下列事物中属于符号的是() 1、沙滩上留下的一串脚印 2、罪犯留下的指纹 3、剧毒包装箱上的骷髅头 4、礼堂里爆发的掌声
5、山区公路上画有N号的交通牌 6、烽火台上的烽火 7、饭后的打嗝 8、命令将士出战的击鼓声

69 B、语言符号的性质 语言是一种以声音为物质基础、服务于交际目的的特殊符号。 1.为什么我们要用符号来交际?
2.为什么语言符号要用声音作为形式? 声音——最简便 容量最大 效果最好

70 符号的种类繁多 ,文字、旗语、信号灯都是视觉符号,汽笛、军号等是听觉符号。
语言是一种听觉符号系统 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声音,即语音,语言符号的内容是符号表达的意义,即语义。

71 符 号 能指 所指 (约定) (反映) 现实现象 声音 意义

72 语言符号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语言符号是声音与意义的结合体。形式与内容不可分割。 索绪尔曾把语言符号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声音是反面。你不能切开正面的同时而不切开它的反面。 研究语言的原则必须把形式与意义结合起来。

73 二、语言符号的特点 特点有五:任意性 生成性 制约性 线条性 系统性 1、任意性
特点有五:任意性 生成性 制约性 线条性 系统性 1、任意性 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二者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声音与意义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完全是使用语言的社会集团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习惯。

74 能思维、会说话、能制造和使用工具的高等动物
英语“man”[mæn] 汉语“人”[rén] 日语“ひと” 为什么英\汉\日都有不同的说法? 如果声音和意义有必然的联系,各种语言中同一事物的名称就该相同.而事实并非如此.

75 荀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精辟地论述过语言符号的任意性问题:
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名无固实,约之以命实,约定俗成谓之实名.名无固善,径易而不拂,谓之善名. …… <荀子•正名>

76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表现在四个方面: A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 [mi],汉语是“蜜\密”,英语是me B 不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 如英语“book”,汉语“书”,日语“ほん”

77 C 同一语言中可以用相同的声音表示不同的意义.
英语 [sait]: sight\ site\ cite.分别是“视力\场所\引证”的意思. D 相同的语言可以用不同的声音表示相同的意义. 站台\月台 爸爸\父亲 医生\大夫 同一植物的不同叫法 玉米\苞谷\珍珠米\金豆\棒子\蜀米\包粟\玉蜀黍\苞萝. 葵花\转日莲\日头转\朝阳花\朝阳葵\望天葵\转日葵\盘头瓜子.

78 赵元任 <语言问题> 有个老太太,初次跟外国话有点接触,就希奇得了不得:“他们说话真怪,明明是五个,法国人偏偏要叫‘三个’[cing]; 明明脚上穿的鞋,日本人偏偏叫‘裤子’[クッ];这儿明明是水,英国人偏偏叫‘窝头’[water];法国人偏偏叫‘滴漏’[’ de l’eau];只有咱中国人好好儿把它叫水,咱们不但管它叫水,这明明儿是水.”

79 在认识语言符号性特点时,须注意: A 不要把造词的理据和音义结合的任意性混同起来。 语言符号的组合是有理据的,但是单个符号音义结合是任意的。 B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可理解为个人使用语言的随意性。

80 2、递归性 同一语法规则可以被重复使用,理论上说句子是可以无限长的。

81 3、生成性 人一生中掌握的语言符号数量有限,可是他能用有限的符号造出无数的句子,这种由有限到无限的质变,称为语言的生成性。 4、线条性 语言符号在形式上表现为一连串的声音,只能在一维的时间轴上延伸,不能在空间的平面铺开。

82 这种线条性表现为 A 它体现为一个理论上可以无限延伸的长度,但由于发音机制和听觉容量的局限,它的实际长度是有限的。 B 这长度只能在一个向度上测定,也就形成了语言的组合结构。

83 5、系统性 系统: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若干组成部分组合在一起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84 涕泗涟涟

85 系统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A 层级性 语言符号是一个层级装置。 语言的底层: 一套音位 语言的上层: 音义结合的符号和符号的序列
音位=〉语素—〉 词 —〉句子 几十 成千 成万 无穷

86 层级装置反映了: 从底层的音位到上层第一级的语素是一种质的飞跃,因为音位只是形式,而语素则是符号。 从底层到上层,从下一级到上一级是一种量的扩张,每种语言其音位的数目都不多,但经过组合以后的语素有几千,语素组合以后的词则有几万,而当组合成句子的时候数目就变成了无限大。

87 从音位到语素到词到句子,体现出了语言的层级装置;从几十到几千到几万到无穷大,这是层级装置所提供出来的效能。语言之所以能有效地起到人类交际的主要功能,人们之所以能很快地掌握一种语言,有限的语言形式之所以能表现出无限的内容,其原因就在于语言是一层级装置,

88 B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语言是一种分层装置,这种装置靠组合和替换来运转。

89 组合和替换 A B C 1 张三 2 李四 3 小王 文章 4 留学生 学习 现代汉语

90 上述句子中都包含三个词,它们组成了线性组合的句法关系,同时,每个单位又可以用另一个单位去替换,形成新的结构.
可见,语言结构中的每个词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词组合,又可以和别的词替换的两种关系中.

91 符号的组合关系(A+B+C) ——符号和符号组合起来的关系。 符号和符号组合的规则就是语法。 组合关系 在同一层级上组合起来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线条关系就叫组合关系.

92 符号的聚合关系(A1 , A2 , A3 , A4) ——在链条的某一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的符号具有某种相同的作用,它们自然地聚集成群。 聚合关系 在语言单位的某个环节上能够互相替换\具有某种相同作用的各个单位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叫聚合关系.

93 组合关系是现实存在的,聚合关系是潜在的。
聚合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个的聚合群,如:元音、辅音等。组合的结果是形成了一个个的结构体,如:元音和元音的组合叫复元音;辅音和辅音的组合叫复辅音

94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的一个纲,语言装置就是靠这两种基本关系运转的.学习和研究语言,就是要搞清楚这两种基本关系.

95 索绪尔首次区分了组合和聚合关系,但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概要》中他使用的术语是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
组合与聚合、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语,是索绪尔为现代语言学理论提供的基本概念,在整个语言学理论中具有基础地位。

96 思考与练习 1.语言学与传统语文学有什么区别? 2.研究儿童语言习得对于解释人类语言起源问题有什么启示?
3.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4.阐述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5.什么是符号?什么是征侯?两者有什么区别?

97 6.语言符号有哪些特征? 7.什么是组合、聚合关系?它们在语言系统中的地位、作用如何? 8.阐述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98 第三章 语音 付欣晴 南昌大学中文系

99 ?语音=自然界的声音 ?语音=人类发出的声音

100 语音是人类通过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
声音 物理的 人类的发音器官 生理的 具有一定意义 社会的 自然属性 社会属性

101 本章提纲 如何理解语音的属性? 1 2 音素与音位的区别、联系? 3 语音的组合和聚合单位?

102 第一节 语音的自然属性

103 生理属性 1 发音器官 1.动力——肺、气管、支气管 2.发音体——声带 3.共鸣腔——口腔、鼻腔

104 物理属性 2 (一)音高 声音的高低,它主要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 A:频率大,声音高; B:频率小,声音低

105 不同的个体由于声带状况不一,发出的绝 对音高有区别。 个人可以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使声音高低 发生变化。 作用:构成声调

106 (二)音强 声音的强弱,它主要取决于声音振幅的大小。 A:振幅小,声音弱; B:振幅大,声音强

107 语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用力大,声音就强,反之,声音就弱。
作用:轻声 思考:我们平常要别人大声说、小声说,是指音高还是指音强?

108 (三) 音长 声音的长短,取决于振动持续时间的长短。 作用:音的长短之别在许多语言中都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汉语个别方言中也利用音的长短来区分意义。 英 语:sheep[ip](羊)——ship[ip](船)

109 おばさん 伯母、叔母 おばあさん 祖母、外祖母
日 语 おばさん 伯母、叔母 おばあさん 祖母、外祖母 おじさん 伯父、叔父 おじいさん 祖父、外祖父 いえ 房子、家 いいえ 不 せんしゆ 运动员 せんしゆら 上星期 じゆらよ需要 じゆらよら 重要

110 关于轻声 跟头 甜头 枕头 外头 音强? 音高? 音长?

111 (四) 音质(音色) 声音的特色,取决于音波振动的形式。 声带的个体差异 发音体 → 送气/不送气、清音/浊音 发音方法 → 鼻音/口音
发音体 → 发音方法 → 共鸣腔 →

112 分析下面现象,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他尖着嗓子叫起来。 他压低嗓子说。 他悄声说道。 他高声说道。 他噪门特大。 杨坤的歌声很有特点。

113 桌子 桔子 椅子 凳子

114 第二节 音素

115 音素 1 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 是人类语音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单位。 上 shang 海 hai 床 chuang 二 er

116 音素的标写符号:音标 为了准确地把语音记录下来,便于分析研究,必须有一套标写音素的符号.这种用来标写音素的符号叫音标.

117 国际音标 它是国际上通用的一套标音的符号,1888年由国际语音学会制订公布。

118 国际音标标音方法 外面用方括号,以区别于其它记音符号。 分严式和宽式两种记音方法。

119 国际音标的特点 优点: A 一音一符,一符一音。 B 形体简单清晰,容易掌握。 [a][A][][][] C 国际通用。

120 两类音素 2 成阻 紧张 气流 元音 辅音 音素

121

122 元音 3 各种元音的不同是共鸣腔(口腔)的不同形状决定的: 舌位的高低 舌位的前后 嘴唇的圆展

123 元音舌位图 八个基本元音

124 辅音 4 辅音发音的三个阶段: 成阻期、持阻期、除阻期 发音部位:受阻的部位 发音方法:形成和冲破阻碍的方式 P67:辅音表

125 发音部位: 双唇音、唇齿音、齿间音、舌尖音、舌面音、 舌根音

126 发音方法: 清、浊 塞音、擦音、塞擦音

127 第三节 语音的社会属性及音位

128 语音的社会属性 1 语音的社会属性是它的本质属性。 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29 (1)一种语言(方言)用什么声音表达什么意义是任意
  (1)一种语言(方言)用什么声音表达什么意义是任意 的,决定于使用该语言(方言)的社会习惯。 [mei] 没 May 自行车、脚踏车、单车

130 (2)不同的语言或方言都有各自不同的语音系
统,且不同的语音系统中所包含的音素及其数目都不 尽相同。 汉语中的zh ch sh r 英语没有,英语中的齿间音 汉语没有。

131 (3)有些音在几种语言里都有,但是它们在各自的语音系统中的作用不同。
speak

132 pill [pil] 药丸 bill [bil] 帐单 till [til] 抽屉 kill [kil] 杀 gill [gil] 鱼鳃 2
音位 2 pill [pil] 药丸 bill [bil] 帐单 till [til] 抽屉 kill [kil] 杀 gill [gil] 鱼鳃 /p/ /b/ /t/ /k/ /g/ 处于对立关系 能区别词的语音形式 分立为不同的音位

133 音位是一种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

134 音位的特点 1)必须是能够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 要鉴别不同的音素有无区别意义的作用,需要 把它们逐个放到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去考察,看包含它
们的各组音是否表示不同的意义。

135 [p] [pH] [po55] [pHo55] [pa55] [pHo55] [po35] [pHo55]

136 []出现在 /-u/ 、 /-/ 前,如“捞[lu]”、“汤[tHN]”;
[]出现在 /i-/ 和 /-n/ 之间,如“烟[iEn]”; []出现在 /y-/ 和 /-n/ 之间,如“捐[tyn]”; []出现在其他语音环境中,如“歪[uai]”。 因此归并为/  /音位。

137 2)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 不同的语言的音位各不相同,离开了具体的 语言,我们就无法判定某个音是否为音位。

138 A、一方面,每种语言都有别的语言没有的音位。如u/y/,是 汉语普通话的音位,在英语、俄语中都没有。
B、另一方面,同样的音素在各种语言中的作用不一样,有的是音位,有的不是。如汉语中的/p//pH//k//kH//t//tH/是六个音位,而这六个音素在英语中只是三个音位。

139 3)必须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思考: Kan是一个音位吗?

140 再思考 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而音位 又往往由一个或几个音素构成,也就是说音位 可以切分为几个音素,二者岂不是有矛盾?

141 一个音位包含几个音素,即几个音素归并为 一个音位,这是聚合关系;作为独立运用的一个音 位,它本身是不能再切分的,即每次组合时都只是用 其中的一个而非几个,这是其组合关系。

142 音位与音素的差别可以归纳如下表: 音素 音位 划分角度 音质(物理属性) 社会功能(社会属性)
音素 音位 划分角度 音质(物理属性) 社会功能(社会属性) 划分对象 人类语言 在具体语言中(即一定的语言或方言)

143 音位变体 3 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成员是该音位的不同变体。

144 1)条件变体与互补 在一定语言中各有一定的出现场合和位置,而又同属于一 个音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叫音位的条件变体。也就是说同
一音位的各个变体如果有互补关系,这些变体就是条件变体。

145 /e/ [F]出现在单独作韵母时,如“渴[kHF]”; [e]出现在 /-i/ 之前,如“背[pei]”;
主要音位变体有[F]、[e]、[E]、[]: [F]出现在单独作韵母时,如“渴[kHF]”; [e]出现在 /-i/ 之前,如“背[pei]”; [E]出现在 /i-/ 和 /y-/ 之后、零韵尾之前,如“爷[iE]、雪[yE]”; []出现在 /-n/ 和 /-N/ 之前,如“奔[pn]、邓[tN]”,或者出现在轻声音节的韵腹位置,如“的[t]”。

146 互补:几个变体不出现在相同的语言环境,而是有条件地出现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叫互补。

147 2)自由变体与互混 自由变体指在一定语言中,能出现在同样的语音环境、场 合中,且同属于一个音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素叫这个音位
的自由变体。又称随意变体。 如南昌话[n][l]不分,可以互相替换,又不区别意义。

148 中国男篮艰难地战胜了南朝鲜男篮。

149 互混:几个变体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引起语意差别,叫互混。

150 3)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1)它们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个别表现一般。音位是由各个变体
聚合而成的类型单位。平时我们所发出的、听到的实际上是具 体的某个音位变体。所以离开了变体,音位就不复存在。

151 (2)同一音位的各个变体之间没有主次之分。
一般选用使用频率高、受语境影响较小、 书写简便的音素作为音位的标写符号。

152 三、音位的归并 1、互补(对补)分配原则。 同一个音位里的各个音,在分配必须是对补的关系,即它们出现的语音环境都不相同。呈现互补分布的局面。

153 比如/a/音位的四个变体其出现场合是互补的。

154 再看一个例子:汉语普通话中的z c s 与j q x 的出现场合是互补的,前者只出现在洪音前,而后者只出现在细音前。但这几个音很显然不能归为一个音位 。

155 2、语音相似性条件 同一音位下的几个变体的音值都得比较相似。主要指它们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相似性。

156 3、方便简单原则 一个语言的音位的总数以少为贵,但是又不能极端地追求单位总数少。

157 4、重视本地人的感觉 对于某种语言的音位体系,即“语言的理想语音系统,即语音格局……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语言记录者,假如他的耳朵灵,并且天生地对语言敏感,往往比一个烦琐的语言学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萨丕尔《语言论》)

158 在语言材料上,本地人是最高的权威,在对本地语言音位的感觉上,本地人的意见应该作为重要的参考。“在可能的范围之内,要使本地人对于音的感觉是觉得自然,在本地人听起来觉得分合上头合乎他们的习惯。”(赵元任《语言问题》)

159 四、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音质音位:因音质的不同区分出来的音位称为音质音位。这是语言的基本单位。
非音质音位:也称为超音质音位。语言物理属性的四要素除了音质以外,还有音长、音强和音高。它们也能起到区别意义的作用。从音高、音长、音强的角度来确定的音位称为非音质音位。它包括三类:

160 调位——音高——振动的频率(声带) 声调、语调 重位——音强——振动的幅度(气流) 重音、轻声 时位——音长——振动持续时间 长短音、重音、轻声

161 五、音位的区别特征 音位与音之间的对立,实际上往往只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发音特征的不同 。

162 他搞了 [k] 舌根音 塞音 清音 不送气 他考了 [kH] 舌根音 塞音 清音 送气 他跑了 [pH] 双唇音 塞音 清音 送气 他饱了 [p] 双唇音 塞音 清音 不送气

163 以上这种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是区别特征。
区别特征主要根据生理特征(比如发辅音时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声学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在频谱图上显示出来)来确定。

164 某种语言的某个音位以哪一种特征来与别的音位相区别取决于该音位在这种语言中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某种语言的某个音位具有哪些音位特征,与它在这种语言中与其他音位的关系是分不开的。

165 区别特征的区别通常总是表现为二元的对立,即具有二元选择的特点(是与非)。故音位的区别特征我们一般用二元偶分法来确定。这个理论是由雅可布逊提出来的,他提出了“区别特征理论”(Distinctive feature theory),即DF理论。

166 区别特征图或区别特征矩阵图如下: /p/ /t/ /b/ /d/ /n/ /m/ 浊/清 _ _ 唇/非唇 _ _ _ + 鼻/口 _ _ _ _

167 六、音位系统 语音中的每个音位,不是孤立地存在着的,而是处在相互对立和联系之中。

168 一种语言的音位体系的内容包括:这种语言的全部的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每个音位常见的变体,其中的条件变体出现的条件, 以及音位之间的对立关系和音位之间的组合规则(即各音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规律)。

169 音位的聚合关系和组合关系可以明显地反映出音位的体系性。

170 从聚合关系看,每个音位不但以自己的区别特征与别的音位相对立,也相联系。

171 ts tsh s p ph m t th t th n t h k kh

172 从组合关系看,同一个聚合系列的音位往往会有相同的组合关系。
如舌面音j q x只出现在[i][y]前。 但这种组合规则也会有例外,如鼻音[m][n][N]三者的组合关系就不一样 .

173 第四节 语音的组合

174 一、音节 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 ——音节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 汉语里,一个汉字通常就代表一个音节。
一个音位:啊/a/ 多个音位:他/t’a/ 三/san/ 端/tuan/

175 音节的界线不同,意义往往也不一样。 如[ anaisman] a nice man 或 an ice man 再如[fanan], 可表示“翻案”,也可表示“发难”。

176 音节的划分方法有:元音说、呼气说、响度说、肌肉紧张度说
一般采用的是肌肉紧张度说,这是由苏联学者谢尔巴提出的,他认为,发音时发音器官的肌肉总是交替地一紧一张,从而形成了人们听觉上的一个一个语音段落。根据紧张次数,可以确定音节。紧张一次为一个音节,如[xian]紧张一次为“先、仙”,紧张两次为“西安”。

177 音节的类型有: 1、从收尾的音着眼,可分为开音节和闭音节,开音节指以元音收尾的音节,闭音节指以辅音收尾的音节。 2、从起音着眼,可分为秃首音节(以元音为首音节)和非秃首音节(以辅音为首音节)。

178 每种语言的音节都有自己的特点。 如: 汉语没有复辅音 汉语音节有声调 元音音位直接组合——复元音 ei 辅音音位直接组合——复辅音 start

179 二、语流音变 语流音变就是指在连续语流中一个音由于 邻近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的快慢、高低、强 弱的不同而发生的变化。常见的有同化、异
化、换位、弱化、脱落等。

180 难免[nan mian] 在语流中会说成[nam mian]
两个上声字在一起,前一个上声字变为阳平调。

181 1、同化 原来不相同或不相近的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变得相同或相近。 其中没变化的音称为同化音,有变化的音称为被同化音。
同化现象既有辅音的同化,也有元音的同化,其中辅音的同化较为常见。

182 1)从变的程度可分两类:不完全同化(部分同化,即变得相近)和完全同化(全部同化,变得相同)。如:
难免[nan mian] 在语流中会说成[nam mian](完全同化) 金榜jin baN在语流中会说成 jim baN(不完全同化)

183 2)不完全同化又有由于发音部位的同化和发音方法的同化。例如:
3)同化可分为顺同化和逆同化,其中顺同化是指同化音在前,被同化音在后的。逆同化是指同化音在后的。

184 2、异化 指原来相同或相近的音由于相互影响而变得不相同或不相近。其中没有变化的叫异化音,有变化的叫被异化音。
如“不”如与去声结合,它要改读为阳平调。语言中的异化现象较少。

185 3、换位 指两个音的前后位置互相调换。汉语中这种现象不多。如江西临川话,蜈蚣虫的读法
有时说话太快也会出现换位现象,如“个阔人走到铺子里去了”一不小心就可能会说成“一个破人走到裤子里去了”。

186 4、弱化 指有些音在发音时变弱。这种现象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体现。 1)声调上:汉语普通话的轻声属于弱化。

187 2)辅音上:辅音的弱化往往表现为发音阻力的减小,
由于发清辅音比发浊辅音的阻力大,故清变为浊,塞音变为擦音是辅音弱化的表现。如“你的” 3)元音上:元音的弱化则往往表现为单元音向央元音靠拢。如:棉花

188 5、脱落 指原来弱化的音进一步弱化直至消失。 例如:豆腐 心眼儿 不知道 小孩儿 I am

189 6、增音 指在连续的发音中有时会增加原来没有的音。如“啊”的音变,取决于它前面那个音节的韵尾。目的:便于发音。

190 思考练习 1、语音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2、语音的物理四属性分别指什么?它们在汉语普通话中能起什么作用?
3、语音音质的不同是由哪些方面决定的? 4、制订国际音标的原则是什么?国际音标有哪些优点?

191 5、什么是音位?它与音素有什么不同? 6、音位变体有哪两种形式?如何区别它们? 7、论述确定音位和归并音位的基本原则。 8、举例说明语流音变。 9、什么是复元音?什么是复辅音?举例说明。 10、如何用区别特征法分析音位?

192 第四章 语法

193 什么是语法 桌子 子桌 下雨 天在下雨。/It’s raining. 我把饺子吃在食堂。/我把书放在食堂。

194 第一节 语法概说 一 、语法是语言中组词造句的规则。

195 1. 词法: 词的构成与变化的规则 词的构成规则——构词法 worker 工人 词的变化规则——构形法 workers
make made made

196 构词单位:语素 work er s 工 人 根据能否独立成词:自由语素和粘着语素。 根据在词中的作用:词根、词缀和词尾。前二者合称为构词语素,词尾称变词语素。

197 我。/苹果。 上课。/我正在上课。

198 由词组成词组或短语、由词或词组组合成句子. 成句单位:词、词组(短语)、句子。
2.句法 由词组成词组或短语、由词或词组组合成句子. 成句单位:词、词组(短语)、句子。

199 二 语法的各级单位 凡是能在句子中活动的各种大大小小 的有意义的语言片断都是语法单位.

200 语素 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 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 的音义结合单位 短语 [词组] 词与词的组合,分为固 定短语和自由短语两类 句子 语言中具有一定语调,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最小的使用单位。

201 本章教学思路和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各级语法单位 各级语法单位的组合规则及表达的语法意义 各语法单位聚合成的类别

202 语素和语素变体 1 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 两只蝴蝶落在花朵上。 两 只 蝴蝶 落 在 花 朵 上
1 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 两只蝴蝶落在花朵上。 两 只 蝴蝶 落 在 花 朵 上 “蝴蝶”不能再往下切分,因为“蝴”和“蝶”都没有意义,所以不是语素。

203 确定语素的方法是替换法. 如 farmer worker teacher

204 2 语素变体 同一语素内部略有差异的单位就是该语素的变体。 语素是一种音义的结合体。它的变体分为语音变体和语义变体两类。

205 语素的语音变体 如“一” 一般 一直 一起 一件 一班 统一 [i55] 单念\在数词前\在词的收尾时读阴平. [i51] 在阴平\阳平\上声前面读去声. [i35] 在去声前读阳平.

206 英语表示名词复数的 s 有下列语音变体: [s] 在清辅音收音的音节之前 [z] 在浊辅音收音的音节之前 [iz] 在齿间音\舌叶音收音的音节之前

207 否定: impossible illegal irregural inconsiderate im(b p m) il( l ) ir( r) in(其他)

208 语素的语义变体 同一语素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语义上可能有一些变异,这就是语素的语义变体. 传统词典学里所说的义项,就是语素的语义变体.如: 民1: 人民,“民主\民权”等词中的“民” 民2: 某族的人,“回民\藏民”中的“民” 民3: 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如“农民” 民4: 民间的, “民歌”“民谣”“民乐”

209 词和词的构成 词的定义: 单纯词: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 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1 并列式 偏正式 3 述宾式 述补式 5 主谓式

210 一朵美丽的红玫瑰 上面这个语言片断共包括多少个语法单位. 12个

211 三 语法的性质和特点 1、递归性——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 2、抽象性

212 理解语法的抽象性应从两方面着手:   A 语法关系的抽象性 B 语法单位的抽象性

213 3 稳固性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关雎>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孔子.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论语:公冶长>

214 A 稳固性指语法的基本格局未变; B 稳固性不是不变性; C 稳固性是相对于语音\词汇而言的. 语法的稳固性有三重意思

215 第二节 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表达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形容词+名词 健康体魄 英雄儿女 动词+动态助词 鼓舞着 战胜过
一 语法手段 语法形式:表达语法意义的形式就是语法形式。 形容词+名词 健康体魄 英雄儿女 动词+动态助词 鼓舞着 战胜过 重叠 听听 精精神神 家家

216 语法手段: 把具有共同特征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形成的类就是语法手段。

217 常见的语法手段有: 1 语序 利用词或词组在语言结构中的排列顺序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 不好说 不说好 说不好 一句话,百样说,很多时候就是指利用语序造成意思基本相同而句法结构不同的语法手段的使用。

218 对”语序”的理解 1. 每种语言的语序不都是一样的.但这都只是各种语言本身的特色,不能因此而有优劣高低之分. 2.并不是每种语言中的语序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在某些语言中语序并不是一个重要的语法手段.

219 2 虚词 虚词又称功能词或辅助词,指基本上没有词汇意义而专门表示语法意义的词。包括冠词、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
它表示的是:实词的语法变化;实词和实词、句子和句子的相互关系.

220 如古汉语中的“之”、“乎”、“者”、“也”,现代汉语中的“把”、“被”、“吗”、“呢”、“但”、“而”等。
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 英语中的 of out in at 等即是.

221 冠词 冠词的特点是:不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只伴随名词这一个词类,赋予它某种感情色彩。作为名词的一个标志,但它并不是所有的名词都有冠词,因此不能说冠词是名词的必要标志。德语、法语和英语中都有冠词。

222 其中英语中有定冠词“the”和不定冠词“a”等表示确定的和概括的两个基本的语法意义。
to call (动词) ——a call (名词) to answer (动词)——the answer(名词) 在德语中冠词还表示名词的性,如der(阴性) die(阳性)das (中性)。在法语中冠词能表示名词的数的语法意义。

223 3 语调    语调是一种运用语音高低升降变化来组织词语,使之产生一定语法意义的形式手段。 包括全句语音高低的变化、句子重音、句中停顿等。

224 全句语音高低的变化表现为句调,是语调的主干。作用在于表示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各种态度:肯定、否定、疑问或感叹等。结构完全相同的句子靠句调来区分不同的意义,即句调不同,意义也就不一样。
他练过武功。  一般性陈述     他练过武功?  疑问与不解    他练过武功!  感叹或警告     

225 停顿也可起到区别不同的句法关系的作用。 如:能够区别是单句还是复句 你想他不想 “你想他,不想?”(单句) “你想,他不想?”(复句)

226 口语中的歧义很多也可以靠停顿来区别。 如 想一下就懂 “想一下,就懂。” “想,一下就懂。”

227 4 附加法, 词根语素不变,用增加或替换词尾或词缀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
名词的数 bag bags boy boys map maps ship ships 动词的时 work worked study studied 形容词的级 cold colder coldest happy happier happiest 归纳:  词干+词尾 [附加法]

228 汉语中有没有附加法这种语法形式?

229 利用词根语素语音的部分变化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 A 利用元音变化 tooth---teeth
   5 内部屈折    利用词根语素语音的部分变化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    A 利用元音变化 tooth---teeth goose--- geese man---men B 利用辅音变化 spend----spent send----sent make----made

230 C 利用声调\音长等非音质音位的变化 陕西省商县方言人称代词单复数的变化就是通过改变声调表示的: [ŋ γ53] 我 [ņi53] 你 [t‘ α53] 他   [ŋ γ21] 我们 [ņi21] 你们 [t‘ α21] 他们

231 与前面所讲的附加法不同,它是在语素内部变换音位,而附加法是在语素外部添加语素。它在印欧语系、闪含语系中用得较多。

232 用不同的词根来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也称为错根、增补法。它主要是出现在印欧语系中。
6 异根 用不同的词根来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的语法手段。也称为错根、增补法。它主要是出现在印欧语系中。 mouse--mice go-----went buy---bought good---better---best

233 异根是整个词都变了,不象内部屈折只是某个音位的变化。这种语法手段是封闭性的,不具有能产性。也就是说它不能成为一种可以任意效仿的造词方式。

234 7、零形式 指相对于词形变化的词的原形形式。
前面说附加、屈折和异根等形式可以产生某种语法意义,那么相对来说词在变化前的形式,即原形,当然也应该有某种语法意义,所以原形也就可以看作是一种词形变化,或者说变化的是一个零成分。

235 book(单数) books(复数) 零形式 附加

236 8 重叠    用词根语素的重复出现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方法.    汉语的重叠比较普遍,动词、形容词、量词都可以重叠.注意:       各种重叠变化所表示语法意义的不同.    动词重叠:表示短时貌,尝试态.    形容词重叠:表示程度加深.    量词重叠:表示遍指,每个之意.

237 9、重音移动 在有重音的语言中,用词的重音位置的移动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这种语法手段叫重音移动。它在俄语中比较常见。英语中也有。

238 上述九种语法手段,往往被分成两大类:综合手段与分析手段。据此而有综合型语言和分析型语言之分。
   二 综合手段与分析手段    上述九种语法手段,往往被分成两大类:综合手段与分析手段。据此而有综合型语言和分析型语言之分。    1综合手段    利用词自身的语音形式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这些变化是综合利用了词的内部语音形式的可能性,故称之为综合手段。

239    后六类都是综合性手段。 俄语、德语、英语等语言多用这些语法 手段,故被称为综合性语言。

240 利用词和词的关系表示语法意义的所有手段叫分析手段。
   2 分析手段    利用词和词的关系表示语法意义的所有手段叫分析手段。    语序、虚词、语调的变化不是发生在词的内部,而是发生在词与词之间的外部联系上,所以称为分析性手段。

241 汉语这类语法手段用得比较多,所以被称为分析性语言。

242 据语言学家分析,英语这种过去以使用综合手段为主的语言,目前正越来越多地使用分析手段,向分析型语言过渡。
   综合手段和分析手段有相互补充的关系。使用综合手段为主的语言,如英语、俄语、德语等,分析手段用得就少一些;而使用分析手段多的语言,如汉语,对虚词、语序的依赖性就要强一些。    据语言学家分析,英语这种过去以使用综合手段为主的语言,目前正越来越多地使用分析手段,向分析型语言过渡。

243    三 语法意义和语法范畴    1 语法意义 指语法形式在组织一定语法单位的过程中产生的意义。 学习文件 支配与被支配 动宾关系 文件精神 修饰与被修饰 定中关系 祖国万岁 陈述与被陈述 主谓关系 累得出汗 补充与被补充 动补关系

244 语法意义的特点 A 语法意义是高度抽象的意义 B 语法意义必须是语法形式体现出的意义
“ 施事 受事 工具” 等语法意义离不开一定的语法形式。 他在钥匙上打了一个孔。 他买了一把钥匙。 他用钥匙打开了房门。 他用一根钉子做成了一把钥匙。

245    2 语法范畴   把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形成的类别,就是语法范畴。    如英语中单数、复数可以概括为“数”的语法范畴,阴性、阳性、中性可以概括为“性”的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表现出来。

246    语法形式可以概括为两大类手段:    综合手段和分析手段    相应地,语法意义可以概括为两大类范畴:    词法范畴和句法范畴。    由综合手段[词形变化]表现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形成的范畴就是词法范畴。由分析手段[语序、虚词、语调等]表现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形成的范畴叫句法范畴。

247    常见的词法范畴有:    性、数、格、时、体、态、人称、式、级等。    句法范畴比较复杂,至今缺乏系统的整理,比较有普遍性的有:    陈述、支配、修饰、补充、联合等关系意义。由于对词法范畴的研究深入,传统语言学中常常把词法范畴称为语法范畴。

248 语法范畴   [1]性 gender 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现的事物或现象的性属。一般说来,在名词有性的语法范畴的语言中,所有的名词分别列入各种性属[阴性、阳性、中性]之中。 actor----actress emperor----empress prince---princess cow----bull dog----bitch

249 注意 语言中的性属和天然的性别可能不一致。如德语: dac weib 妇女 mädchen 少女 中性词
   语言中的性属和天然的性别可能不一致。如德语:    dac weib 妇女  mädchen 少女 中性词    美国幽默大师马克•吐温曾嘲弄说:“在德语中,少女无性别,而胡萝卜倒有性别”.

250    特别是表示物体名词的语法属性在有的语言中表现更为复杂,跟自然的性属几乎看不出有什么联系.如德语:
  die Milch(牛奶 阴性) ←俄语→阳性 die Sonne (太阳 阴性)←俄语→中性 die Klasse (班级 阴性)←俄语→中性

251 俄语中名词的性是固定的,它是用词的原形词尾最后的一个音来表示,比如,以 结尾的是阴性;以o e 结尾的是中性;除这些字母以外结尾的都是阳性词。

252 思考:语言中的性与自然中的性别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语法范畴反映了古代人对事物的认识.当然,他们的认识跟现代人是不同一样的.    恩格斯曾说:“……在欧洲庇德斯的诗中,把妻叫做‘奥伊库来马’(‘Oikurema)”即做家务的一种物件的意思(此词为中性名词),而在雅典人看来,妻除生育子女以外,不过是一个婢女的头领而已.”

253    而现代人看来,把表示妻子的名词归到中性中去无论如何是不可理解的.从现代人的眼光看,某个词在语言中归属于某种性属,更重要的是在于它有表示某种语法性属的语法形式。

254 “性”这个概念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但这个语法范畴却不是所有语言都有的。
汉语中就没有。汉语是借用词汇手段来区别性的。如:男、女;雌、雄;阴、阳;公、母等。 而“他、她、它”只是书写上的性,与语法无关,而且在语言中它们的语音形式都是“ta”。如:ta 一点儿也配不上ta ,ta找上了ta ,真是ta天上的福气。(可知语言中的“ta”无性的区别)

255   [2] 数 number 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的事物或现象的数量上的特征.西方语言一般都有数的语法范畴.    一般说来,“数”概括了单数和复数的语法意义,有的语言除了单复数之外,还有双数.如我国景颇族的人称代词有单数、双数、复数的区别。

256 景颇语人称代词的数: 单数 [ŋai33]我 [naŋ33]你 [kj‘i33]他 双数 [an55]我俩 [nan55]你俩 [k‘an55]他 复数 [an55 t‘e 33] 我们 [nan55 t‘e 33]你们 [k‘an55 t‘e 33]他们

257 [3] 格 case 词的语法形式表示的名词\代词与句中其它词的关系特征.   常见的格有主格\宾格\与格\属格等.

258 汉语某些方言的人称代词有格的变化,寿阳方言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为为一种形式,属格则是另一种形式:

259 寿阳方言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 [ŋγ]我 主宾格 [ŋe] 我 属格 [ni] 你 主宾格 [ni e ] 你 属格
  寿阳方言第一\第二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  [ŋγ]我 主宾格  [ŋe] 我 属格 [ni] 你 主宾格 [ni e ] 你 属格 [t‘α] 他 主宾格 [t‘α] 他 属格

260 俄语名词、代词、形容词和数词都有格变化,共有六种格;主格(作主语)、宾格(作直接宾语)、与格(作间接宾语)、属格(作定语,表示领属)、工具格(作状语,表示工具材料)、前置格(作状语,表示方位处所)。

261 4 时 tense 动词的语法范畴之一,表示说话时间与所叙述的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的关系.一般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三种形式.       说话时间     ↑ ↑ ↑  --过去时- -现在时--将来时-→ 行动发生时间

262 动词的语法范畴之一.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情况和状态. 英语有一般\进行\完成三种体.
 5 体 aspect 动词的语法范畴之一.表示行为动作进行的情况和状态. 英语有一般\进行\完成三种体. I write[一般体]    I am writing [进行体] I have written[完成体]

263 “时”与“体”二者关系比较密切,故有人认为二者应合为一,称为“时体范畴”。在传统语法学中是把二者混在一起的,如“was meeting”:过去进行时,实际上是过去时、进行体。“现在完成时”实际上是“现在时、完成体”。

264 词形式变化所反映的动词所表示动作与主语之间的施受关系。一般有主动态active voice 和被动态 passive voice 两种。
主动态的主语表示施事,宾语表示受事.被动态正好相反.  The workers build the bridge. The bridge was build by the workers.

265 思考: 汉语普通话里有“态”吗? 汉语中表被动是用虚词“被”表示,“被”是一虚词,而不属于表示被动的词形变化,所以汉语中没有“态”。

266 7、式 它也是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表示说话人对所说事情所持的态度,也有人称为“语气”。各种语言的式的数目往往也不同。但一般有三种:陈述、祈使、虚拟。 “式”和“体”不同,“式”表示说话人的态度,“体”表示的是动作本身的状态。 汉语是通过语调、虚词来表示说话人的态度的,所以没有式。

267 8、人称 指以动词的语法形式来表示动作行为是由谁发出的。一般有三个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在印欧语系中,动词人称形式要与主语人称保持一致。英语中是表现为动词“to be”的人称变化“am is are”。而其他动词第三人称单数则加“s”。

268 汉语中没有“人称”这一语法范畴。 注意:这个“人称”与人称代词的“人称”不同,前者是语法中的人称,后者是词汇上的人称。

269 这八种语法范畴前三种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具有的,后五种是动词具有的语法范畴。

270 第三节词法 一、构词法和构形法 词法就是词的构成和变化的规则。 词的构成规则是构词法,按语法规则用语素构成新词的方法就叫构词法。
词的变化规则是构形法,它指构成同一个词的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的方法。

271 read reads read reader walk walked walk walker  (前者为构形,后者为构词)

272 再如:重叠 断——断断 说——说说 通——通通 看——看看 祖辈——祖祖辈辈 高——高高 (前者为构词,后者为构形)

273 构词法与构形法有相同之处,也有异处。 相同之处:形式、手段上,都可用附加、内部屈折、重音移动等方法。 不同之处:本质上是不同的。构词法是构成新词的方法,通过构词以后,必然会改变其词汇意义,而构形法只改变语法意义,不改变词汇意义。

274 在语言学上,把能区别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的形式称为构形形态,如“ walk ed”。把构成不同词的形态称为构词形态,如“ly tion ness al ful”。
但一般在讲形态时,主要是指构形形态,形态变化是印欧语系语言的主要特征之一。汉语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275 二、词类 词类是指词的语法分类,一般根据词的语法功能,把词划分为各种功能类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

276 划分词类一般有三个不同的标准,一是根据词的类别意义划分,二是根据词的形态变化划分,三是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划分。

277 意义标准:这个意义主要是指词的概括意义,类别意义。
如:名词是表示人与动物名称的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这是根据意义划分的。 勇敢 勇气

278 其缺陷表示在: A、如完全按照这一标准分类,世界上各种语言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同的类别,从而会造成把某种语言的现成模式去套另一种语言的情况,不利于描写具体语言。 B、表面上看这种方法很好掌握,但实际上界线不清,难以掌握。如革命、运动、和平是属于词类,根据意义难以辩清。再如智慧、聪明,它们的意思差不多,但词性不同。

279 2)形态标准:主要指构形形态。 印欧语系语言形态丰富,因此在这些语言中可以以此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比如英语,凡是有单、复数变化的是名词;有人称、时态变化的是动词;有比较级、最高级的是形容词或副词。 构词形态也可作为一定的标准,如可加“ly”的是副词;可加“al”的是形容词。 但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所以汉语不能以它为标准,需要另外的标准。

280 3)句法功能标准 它是汉语划分词类的主要标准。 所谓句法功能是指词在组合关系中的地位,包括词和别的词的结合能力(即一类词可与哪几类词结合、搭配);词在句法结构中的作用(指词在句子中能充当什么成分)。

281 考察句法功能的主要方法是分布分析法,通过这种方法来分析词的句法功能特征。
分布分析法就是指寻找一系列的语法环境把所要考察的词依次放在具体的语法环境中,看它是否能在这种环境中存在,也就是看看这些词与处于环境中的其他语法单位是否能发生组合关系。

282 一般情况下,一个环境不足以说明一个词类的全部功能,所以须确定一系列的语法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词类即是一系列分布环境的总和。例如:
谓 不 很 没 宾 物量 动量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283 辨析同义词: 突然 忽然 前者能受程度副词“很、非常”修饰,而且能修饰动词(突然出现)和名词(突然事件);后者只能修饰动词(忽然出现) 形容词 副词 类似:动词?形容词? 刚才、刚刚 名词、副词

284 3、划分词类的意义 语法研究的目的即在于找出组合的规则、格式,这就需要从具体的句子中抽象出有限的结构格式,需要给一个个的词归类,归类的结果可形成一个格式,如名词+动词+名词,所以划分词类是概括句法格式,发现组合规则不可缺少的一步。

285 第四节 句法结构 一、句法结构及其类型 1 什么是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是词和词、词和词组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组合起来所形成的结构单位。
相同的词按不同的方式联系起来,所形成的句法结构就会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一样。

286 由于打破不了“老演老戏,老戏老演”的局面,观众开始流失了,这是我们对观众太冷漠造成的必然结果。
《云南戏剧》86年第一期

287  一个句法结构通常称为一个结构体。结构体包括若干结构成分(结构项)。如果一个结构项又是由结构成分组合而成,我们又可以把这个结构项看作结构体.如此类推.

288        [结构体]      计算机运行程序的说明    [结构体] 计算机运行程序  的   说明    [成分]  [成分] [成分] [结构体] 计算机 运行程序   [成分] [成分]       运行 程序 [成分] [成分]

289 2 句法结构的类型 五种基本句法结构 主谓 述宾 述补 偏正 联合 其它句法结构类型 同位 兼语 连谓 介宾 所字结构 方位

290 二 句法分析 (一)中心词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 于福的 老婆 是 小芹的 娘 按传统的语法分析其主干就是“老婆是娘”,这是忽略了句法结构组合的层次性而导致的。

291 无论什么文章,一旦选进语文教材,就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而是整个教材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基本功训练的凭借”。
“基本功训练的凭借”是()。 A.收入语文教材中的各类作品 B.那些保持原来意义、独立存在的作品 C.整个教材系统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D.那些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独立存在的作品

292 (二)层次分析法 什么是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一个复杂的句法结构的形成,它们的组合过程不是一次完成的,总是依照某种次序而形成的。

293 理解这个定义有两个关键: A 组合次序先后之分 B 成分间的包容关系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指的是语言单位之间由于组合次序的先后而形成的层层包容的关系。 理解这个定义有两个关键: A 组合次序先后之分 B 成分间的包容关系

294 层次分析法 定义 根据句法结构中每个单位先后组合次序依次找出直接成分的方法。
定义 根据句法结构中每个单位先后组合次序依次找出直接成分的方法。 又叫直接成分分析法 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简称IC分析法。    何谓直接成分?    在同一层次上直接组成某个句法结构、具有直接结构句法关系的两个成分叫直接成分。

295 层次分析法的分析程序 1 由小到大 2 由大到小 于福的 老婆 是 小芹的 娘 ︱ 主 ︱ ︱ 谓 ︱ ︱ 述 ︱ ︱ 宾 ︱
1 由小到大 2 由大到小   于福的  老婆  是  小芹的  娘    ︱ 主   ︱   ︱   谓  ︱    ︱ 述 ︱ ︱  宾   ︱  ︱ 定︱ ︱中 ︱      ︱ 定︱ ︱中 ︱

296 注 意 从小到大的分析方法是从说话人的角度来切分的,揭示说话人组织话语进行编码的过程。
注 意 从小到大的分析方法是从说话人的角度来切分的,揭示说话人组织话语进行编码的过程。 从大到小的分析方法是从听话人的角度来切分的,揭示了话语接受者解码的过程。 由于两种分析法在具体的层次分析时,用两个方框图来表示句法结构的直接组合层次,所以又叫框式图解法。

297 由于通常的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的各个结构项不断地层层二分,所以,层次分析法或直接成分分析法又被人称为二分法。
可见,直接成分一定是直接发生了结构关系造成句法结构的成分。 由于通常的直接成分分析法是对句法结构的各个结构项不断地层层二分,所以,层次分析法或直接成分分析法又被人称为二分法。

298 层次切分时应注意的问题 [1]要使切分出来的成分都有意义,即成结构。如有一个成分无意义或不成结构,这种切分就是错误的。 伟大的祖国
  [1]要使切分出来的成分都有意义,即成结构。如有一个成分无意义或不成结构,这种切分就是错误的。 伟大的祖国    伟大 | 的祖国   [2]切分出来的务个成分间意义上要能够互相搭配。 一片大好形势    一片大  | 好形势

299   [3]直接成分搭配起来的意义应与整个结构意义相等。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 | 舞女的裙。  高大的 | 运动员的衣服       

300 反对的是少数 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

301 (三)变换分析法

302 1、显性结构关系和隐性结构关系 显性结构指的是通过虚词、词序、词形变换等语法手段所表现出来的表层结构关系。如:主谓、偏正关系等。

303 隐性结构关系指隐藏在显性意义之后的各种语法关系,通常表现为动作与施事、动作与受事、动作与结果等关系。
实质上是句法结构内部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关系。所以又称为语义结构关系。

304 孟姜妇哭倒了万里长城  孟姜妇哭   万里长城倒了 也给姑娘酽酽地泡杯茶来  给姑娘泡杯茶来   茶酽酽地 小孩子们圆圆地排成了一个圈 小孩子们排成了一个圈 圈圆圆地

305 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的对立统一 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同时存在于句法结构中,互为依存,显性意义是一种表层的语法结构关系,隐性意义是一种深层的语法结构关系,显性意义与隐性意义并非对立的关系,主语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或工具、结果等: 砂锅煮鸡蛋 [工具主语] 小孩子被他吓得哭了。[受事主语] 天上飞来金丝鸟。 [处所主语] 显性意义有时甚至还可以同时表示两种隐性意义: 他们都通知了。 鸡不吃了。

306 我们打扫了教室。 (主谓宾句) 教室我们打扫了。 (主谓谓语句) 教室被我们打扫了。 (被字句) 我们把教室打扫了。 (把字句)

307 可见,句式不是孤立的现象,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由此我们介绍有关句式的重要概念:同义句式.

308 2、同义句式 若干句式如果能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深层意义,这些句式就是同义句式. 这把刀我切肉. 我用这把刀切肉. 肉我用这把刀切.
 2、同义句式  若干句式如果能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深层意义,这些句式就是同义句式.  这把刀我切肉.  我用这把刀切肉.  肉我用这把刀切.  切肉我用这把刀.

309 上述句子中稳定不变的语义关系就是深层意义[语义]或叫隐性意义.
深层语义相同不等于所有的意义都相同,它们在表达的话题\强调重点等语用意义上有许多细微的差别,但这些不同不过是大同中的小异.

310 3、变换 同义句式之间变来变去的关系,语言学中称为变换 transformation.
 3、变换 同义句式之间变来变去的关系,语言学中称为变换 transformation. 变换就是运用一定的规则把一种句式变为另一种句式的方法. 运用变换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311    运用变换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A 变换必须在深层意义不变的基础上进行,变换允许表层意义[句法意义]的改变.   B 变换是对具体句子进行转换,只能改变词和词之间的语法关系,不能替换实词本身.   C 变换有一定的规则,需要运用一定的手段,常用的有:

312 替换:主要指虚词\语调等语法成分的换用. 如:“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转换. 添加:主要指语法成分的增加. 如:陈述句变成“把”字句等.
   移位:指句式构成成分的相对位置的改变.    如:我不吃苹果----苹果我不吃.   替换:主要指虚词\语调等语法成分的换用.    如:“把”字句和“被”字句之间的转换.   添加:主要指语法成分的增加.    如:陈述句变成“把”字句等.   删除:主要指去掉一些语法成分.    如:“来的人是谁呀?”“你姑妈.”

313 请用变换分析法分析下面句子 咬死猎人的狗

314 变换分析的意义 2 有助于分化歧义句式.转换是一种有效的语法分析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区分句子的结构,对句子进行进行细微的分析。
   1 有助于串联同义句式.这改变了过去对一个句子进行孤立分析的弊端,扩大了句法研究的视野。    2 有助于分化歧义句式.转换是一种有效的语法分析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区分句子的结构,对句子进行进行细微的分析。

315 例 如  台上坐着人    人坐在台上  台上唱着戏    台上正在唱戏           *戏唱在台上  台上架着炮    炮架在台上           台上正在架炮

316    第一句表存在,表静态,第一名词性成分主要指后面名词存在的场所。第二句指活动,表动态,第一个名词性成分主要指后面活动的场所。第三句有歧义,包括前面两种意思。

317 歧义分化的方法 分化歧义有四种方法 1.组成成分的词类 2.层次构造 3.显性语法关系 4.隐性语法关系 朱德熙《汉语句法里的歧义现象》

318 “组成成分的词类”主要是指按词的次范畴给词分的小类(subcategories)
张三把一本书卖给李四; S2不可以这样变换

319 “卖、送、嫁、输”等,都具有“给予”义;而出现在S2中的动词为“买、收、要、赢”等,都具有“取得”义。
再思考: “张三借李四一本书”属于Sl 还是S2 ? “张三向李四借了一本书” “张三借给李四一本书”. “租、换”也可以构成歧义的类似格式。

320 "隐性语法关系"指隐藏在表层结构后面的深层语义关系,一般多指动词与名词在进入句法结构之后形成的那种"动作"'施事"、"受事"、工具"、"结果"、"处所"、"时间"等语义关系。
S1:连弟弟都不睡觉。 S2:连牡丹都不认识。 这类歧义就是由于隐性语法关系不同而造成的。

321 思考: 下列SI与S2的转换式为何不同? 在+NP(L)+V+NP S1 他在车厢上贴标语----他把标语贴在车厢上

322 有时“变换”也不能分化,这时就必须助于“语义指向”来分化了。

323 补语的语义指向 S1 他吃饱了饭=他吃饭+他饱了 S2 他吃完了饭=他吃饭+饭完了 S3 他吃好了饭=他吃饭+吃好了 S1 他洗衣服洗得精疲力尽 =他洗衣服+他精疲力尽 S2 他洗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他洗衣服+衣服干干净净 S3 他洗衣服洗得满地是水 =他洗衣服+(洗衣服)满地是水

324 状语的语义指向 S1 十二岁就一米五。 S2 十二岁就一米五。 副词:就“表示范围限制义,当它的语义前指时,S1表示“十二岁”年龄小,相对地“一米五”就显得长得高;当它的语义后指时,S2表示“一米五”长得矮,相对地“十二岁”就显得年龄大。“十二岁就一米五”引起歧义就在于“就”的语义指向的变化。

325 语义特征分析 S l 他卖了一本书。-----他把一本书卖了。 他关了一盏灯。-----他把一盏灯关了。
他寄了一封信。-----他把一封信寄了。 S2 他买了一本书。-----*他把一本书买了。 他开了一盏灯。------*他把一盏灯开了。 他写了一封信。------*他把一封信写了。 Sl中“卖”类动词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消除],S2中“买”类动词具有共同的语义特征[+获得]。

326 思考: 为什么下列句式有歧义? A他倒了一杯水。 B他借了一双鞋。 动词“倒”“借”语义有不确定性,有时表示[+消除〕有时表示[+获得]。

327 思考:下面两句为何都是单义的? A 他烧了一张废纸。 B 他烧了一壶开水。
与动词搭配的名词的语义特征制约了动词的语义特征。“烧”与名词“废纸”只能构成“动作/材料”关系,而与“开水”只能构成“动作/结果”关系。

328 下列句子哪句有歧义?为什么? A 厂里有三辆卡车 B 我们有三辆卡车 C 操场上有三辆卡车

329 思考练习题: 1、语法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点?包括哪些语法单位? 2、语法的抽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语法手段和语法范畴是什么?举例说明它们有哪些种类。 4、谈谈构词法和构形法的异同。 5、什么是词类?划分词类有哪些方法? 6、举例说明句法结构的特点及其主要类型。 7、什么是显性、隐性语法结构关系? 8、掌握句子成分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变换分析法和语义分析法的主要特点和分析方法。


Download ppt "语言学概论 付欣晴 南昌大学中文系."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