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实验六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实验六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实验六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2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学习PCR反应的基本原理,掌握PCR的基本操作技术以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

3 二、实验原理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 聚合酶链式反应,又称体外DNA扩增技术。

4 二、实验原理 PCR用于扩增位于两端已知序列之间的DNA区段,即通过引物延伸而进行的重复双向DNA合成。基本原理及过程如下:
(2)引物退火 (3)热稳定DNA聚合酶进行DNA延伸合成。

5 二、实验原理 1、变性:加热使模板DNA在高温下(94-95℃)变性,双 链间的氢键断裂而形成两条单链,即变性阶段。
配对原则互补结合,使引物与模板链3’端结合,形成部分 双链DNA,即退火阶段。 3、延伸:体系反应温度升至中温72℃,耐热DNA聚合酶以单 链DNA为模板,在引物的引导下,利用反应混合物中的4 种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按5’到3’方向复制出互补 DNA,即引物的延伸阶段。

6 5’ 3’ 3’ 5’ 模板 高温变性 低温退火 中温延伸 不断循环 引物对 目的片段 聚 合 酶 链 式 反 应 示 意 图

7 二、实验原理 上述3步为一个循环,即高温变性、低温退火、中温延伸3个阶段。从理论上讲,每经过一个循环,样本中的DNA量应该增加一倍,新形成的链又可成为新一轮循环的模板,经过25~30个循环后DNA可扩增106~109倍。 典型的PCR反应体系由如下组分组成:DNA模板、反应缓冲液、dNTP、MgCl2、两条合成的DNA引物、耐热DNA Taq聚合酶。

8 二、实验原理 PCR 的基本反应步骤 变性 95˚C 延伸 72˚C 退火 Tm-5˚C

9 二、实验原理

10 二、实验原理

11 二、实验原理 PCR:变性-退火-延伸

12 二、实验原理 PCR

13 二、实验原理

14 温度(℃) 时间(min) 94 72 60 94℃变性(1min) 60 ℃退火(1min) 72 ℃延伸(1.5min) 循环 循环 循环3 PCR反应的温度循环周期 PCR 反应的每一个温度循环周期都是由DNA变性、引物退火和反应延伸三个步骤完成的。图中设定的反应参数是94℃变性1min, 60 ℃退火1min, 72 ℃延伸1.5min。如此周而复始,重复进行,直至扩增产物的数量满足实验需求为止。

15 二、实验原理

16 二、实验原理

17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仪器: PCR 热循环仪、台式离心机、微量移 液器、吸头、电泳设备等。
2 、试剂:10x PCR buffer、dNTPs(25mM)、Taq 酶(5u/μl)、引物1和2( 10 pmol/ul) 、模板DNA、 ddH2O、琼脂 糖、TAE电泳缓冲液、6×上样缓冲 液、溴化乙啶染液、等。

18 四、实验步骤 1、PCR反应一般在200 ul的PCR薄壁管中进行。 2、反应体系(25 µl) ddH2O 18 ul
10x PCR buffer(Mg2+ +) ul 模板DNA ul dNTPs(25mM) ul 引物1 (10 pmol/ul) ul 引物2 (10pmol/ul) ul Taq 酶(5U/l) ul 25 µl

19 四、实验步骤 3、按下述循环程序进行扩增 94℃×3分钟,1个循环 94℃ ×30秒,56℃×30秒,72℃×1分钟,30个循环
72℃ 延伸10 分钟 4℃保温 4、扩增结束后取10μl扩增产物,利用1.2%琼脂糖 电泳检测DNA扩增情况

20 五、实验结果

21 六、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1、温度、循环参数: (1)变性温度和时间: 保证模板DNA解链完全是保证整个PCR扩增成功的关键。
加热90~95℃,30 ~ 60 s,再复杂的DNA分子也可变性为单链。根据模板DNA复杂程度,可以调整变性温度和时间。一般情况下选择94 ℃ 30 ″,可使各种复杂的DNA分子完全变性。 温度过高或高温持续时间过长,可对Taq酶活性和dNTP分子造成损害。

22 六、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2)复性温度和时间: PCR扩增特异性取决于复性过程中引物与模板 的结合。
复性温度的选择,可根据引物的长度和G+C含量确定,长度在15 ~ 25 bp 之间时,复性温度 Tm = 4 (G+C) +2 (A+T) 计算得到,一般位于40 ~ 60℃,30 ~ 60 s。 复性温度越高,产物特异性越高。复性温度越低,产物特异性越低。 一般情况下选择55 ℃ 30″,足以使引物与模板之间完全结合。

23 六、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3)延伸温度和时间: 一般位于Taq酶最适作用温度70 ~ 75 ℃之间。
引物小于16个核苷酸时,过高的延伸温度不利于引 物与模板的结合,可以缓慢升温到70 ~ 75 ℃。 延伸反应时间,可根据待扩增片段的长度而定,< 1Kb,1分钟足够;> 1Kb需加长延伸时间,10Kb片段延伸时间可达15分钟。 延伸时间过长可出现非特异扩增,常用72 ℃ 1′。

24 六、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4)循环数: 其他参数选定后,PCR循环次数主要取决于模板DNA的浓度。
循环次数越多,非特异扩增增加。

25 六、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2、MgCl2浓度: 可显著影响PCR的产量及产物特异性 1.5 ~ 2.0 mM 过高:增加非特异扩增并影响产率
过低:酶活性显著下降。

26 六、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3、引物: 0.2 ~ 1 μM 偏高:非特异产物扩增及错配,增加引物 之间形成引物二聚体,产量降低。
偏低:产量降低。 引物设计原则: 总原则是提高扩增的效率和特异性

27 七、引物设计原则 ⑴ 长度15~30 b,过短特异性降低,过长则成本增加,产量也下降。
⑵ 引物碱基尽可能随机分布,避免出现嘌呤、嘧啶堆积现象,引物 G+C 含量宜在45 ~ 55%左右。 ⑶ 引物内部不能含有自身互补序列,否则会形成发夹样二级结构,两个引物之间尤其在 3’ 末端不应有互补链存在,不然会形成引物二聚体。

28 七、引物设计原则 ⑷ 引物的碱基顺序不应与非扩增区域有同源性(<70%)或少于连续8个的互补碱基。要求在引物设计时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检索分析。 ⑸ 引物的 5′ 末端碱基:并没有严格的限制,只要与模板DNA结合的引物长度足够,其 5′ 末端碱基可以不与模板DNA匹配呈游离状态。最多可游离10个碱基并不影响PCR反应进行。

29 七、引物设计原则 ⑹ 引物的 3′ 末端碱基:原则上要求引物的3′末端与模板DNA一定要配对,另外 3′末端的末位碱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 Taq 酶的延伸效率。 引物3′末端碱基在错误配对时不同碱基的引发效率存在很大差异,最好选T、G、C,而不选A。

30 八、注意事项 由于PCR灵敏度非常高,所以应当采取措施以防反应混合物受痕量DNA的污染。
1. 所有与PCR有关的试剂,只作PCR实验用,而不 挪作它用。 2. 操作中所用的PCR管、离心管、吸管头等都只能 一次性使用。 3. 每加一种反应物,应换新的枪头。

31 九、思考题 1、PCR反应液中主要成分是哪些?在PCR反应过 程中各起什么作用? 2、为什么在PCR反应过程中,使用三个不同的温 度变化?
注意哪些事项?

32 引物的设计的总原则:扩增的效率和特异性 长度:15—30bp 碱基尽可能随机分布(G+C含量 45-55%) 引物内部不能形成二级结构
两引物间不应有互补链存在 3’端一定要与模板严格配对 5’端可引入突变,加酶切位点等 辅助软件:Primer 5,Oligo,DNAsis等 引物Tm:DNA分子一半为单链,另一半为双链时的温度称为该复合体的溶解温度Tm,与G+C含量有关

33 PCR引物设计 AKP CDS 引物 ’GTCGCGGATCCATGTCACGGCCGAGAC 3’ BamH1 CDS 5’AGCTGTCATAAAGATGTCACGGCCGAGACTTATAGTCGCT… …………………………………………………………………………. …… ………………………………………………………………………………. CDS ….CATGAAAGCCGCTCTGGGGCTGAAATAAAACCGCGCCCGG3’ 引物 HindⅢ ’GAGACCCCGACTTTATTTCGAACAGCG 5’

34 扩增条件的优化 优化反应参数:退火温度和时间、变性温度和时间 优化Mg2+浓度 模板的纯度,优化模板浓度 优化dNTP的浓度 优化引物浓度
PCR仪:热盖、升降温速度、精度 PCR管的质量等

35 PCR扩增产物的分析 PCR的应用 PCR扩增产物的回收 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目的基因的获得 基因组克隆 回收的方法很多,主要目
的是去除Taq酶等,取出目 的DNA片段进行后续操作 低熔点琼脂糖法 离心柱过滤 离心柱吸附 玻璃奶吸附 PCR的应用 目的基因的获得 基因组克隆 DNA序列分析 RNA分析 基因突变 基因组的比较研究 医学疾病诊断等


Download ppt "实验六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