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金针菇栽培.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金针菇栽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金针菇栽培

2 本章知识体系 形态特征 生活条件 后期增产 培养料制作 出菇管理 栽培技术

3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金针菇袋式和瓶 栽培技术 教学重点:1.栽培料制作 2.接种方法 教学难点:3.发菌管理 4.出菇管理
教学目标:熟练掌握金针菇袋式和瓶 栽培技术 教学重点:1.栽培料制作      2.接种方法 教学难点:3.发菌管理      4.出菇管理

4 一、金针菇的食药用价值 金针菇,又名朴菇、冬菇、构菌、毛柄金钱菌。 1.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 尤为丰富,增智菇。 2.预防高血压和治疗肝
   第一节 生物学特性 金针菇,又名朴菇、冬菇、构菌、毛柄金钱菌。 一、金针菇的食药用价值 1.赖氨酸和精氨酸含量 尤为丰富,增智菇。 2.预防高血压和治疗肝 脏及肠胃道溃疡 3.含金针菇素,抑癌。

5 二、金针菇的栽培历史及现状 1.有1400年历史。 2.世界上分布广泛:日本、西伯利亚、欧洲、北美、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韩国
3.我国南至广洲北至黑龙江均有分布。

6 4. 1923年日本人利用木屑和米糠栽培成功。 5. 1928年日本人发明了瓶栽法,得以迅速 发展。 6. 60年代,日本已经实现了金针菇栽培 的现代化,目前为主要栽培国家。现菲 律宾、意大利也已发展。

7 7.我国30年代开始人工栽培。 8.60年代福建三明真菌究所致力于研究。 9.80年代,在福建、陕西、浙江、湖北、 江苏初具规模。

8 三、形态特征 子实体着生方式: 菌盖→形状→幼龄时: →成熟时: →颜色: 附属物: 菌肉颜色: 菌褶着生方式、颜色:
 子实体着生方式: 菌盖→形状→幼龄时: →成熟时: →颜色: 附属物: 菌肉颜色: 菌褶着生方式、颜色: 菌柄着生方式、颜色、质地:  菌柄具:  孢子印:

9

10

11

12 四、生活习性 1.碳源 杨、柳、椴等陈旧木屑和棉子壳 2.氮源 麸皮、米糠、玉米面
 四、生活习性   (一) 营养    1.碳源        杨、柳、椴等陈旧木屑和棉子壳             2.氮源          麸皮、米糠、玉米面   金针菇是维生素B1和B2的营养天然缺乏型。通过添加麸皮、米糠、玉米面来补足。

13    (二)温度   菌丝生长最适温度:18 ℃ -23℃   子实体分化最适温度:5 ℃ -23 ℃   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12-15 ℃        

14  (三)水分和湿度      培养料含水量:60-70%      发菌期间空气相对湿度:60-65%    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80-90%     (四)PH值         最适:6 要生产中多采用自然PH值。    

15  (五)空气         好氧性真菌,发菌阶段充足氧气生长阶段 降低氧气供应量。CO2是决定菌盖大小与菌柄 长短的主导外界因子。  (六)光照   菌丝生长:暗光培养   原基分化、子实体生长:弱散射光

16  巩固练习:  1.金针菇属( )食用菌  A. 低温型恒温结实性 B.高温型恒温结实性   C. 低温型变温结实性 D.高温型变温结实性  2.金针菇属( )  A.木腐生 B.草腐生  3.金针菇分解木质素的能力较( )强  A.平菇 B.香菇 C.滑菇 D.蘑菇

17  巩固练习:  4. 金针菇孢子的颜色为( )   A.黑色 B.紫色 C.白色 D.黄色  5.下列菌种的母种生长最慢的是( )   A.平菇 B. 金针菇 C.猴头菇 D.鸡腿菇

18 第二节 栽培技术 一、常见的栽培品种 1.按出菇的快慢、迟早分为早生型和晚生型 2.按发生子实体的温度可分为低温型和偏高 温型
第二节 栽培技术 一、常见的栽培品种 1.按出菇的快慢、迟早分为早生型和晚生型 2.按发生子实体的温度可分为低温型和偏高 温型 3.菌柄分枝的多少又可分为细密型和粗稀型。 4.根据颜色的深浅可分为黄色品系和白色品系

19   国内金针菇的品种很多,各地也有自己的 当家品种。 黄色品系:金杂19、三明1号、9401 白色品系:F21、1193、上海9号等

20 第一次栽培:9月中下旬接种 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出菇期。 第二次栽培:12或1月份制栽培种 次年2-3月份出菇。 二、栽培季节
 二、栽培季节   各地根据季节性气温变化,使出菇温度保持在5-15℃。  第一次栽培:9月中下旬接种        11月下旬或12月上旬出菇期。  第二次栽培:12或1月份制栽培种        次年2-3月份出菇。

21 三、常见的栽培方式   按栽培容器分为   瓶栽法(重点)   袋栽法(重点)   床栽法

22 四、瓶、袋栽培法 流程介绍

23 四、瓶、袋栽培法 1.培养料配制 严格按配方的比例称量 拌料时必须将料拌匀 严格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 调节好适宜的酸碱度
1.培养料配制      严格按配方的比例称量   拌料时必须将料拌匀   严格控制培养料的含水量   调节好适宜的酸碱度   在拌料时可加入0.1%多菌灵,防杂菌。

24  2.装瓶或袋   750ml或500ml罐头瓶,装料至瓶肩,上紧下松,压平料面,打接种孔,擦净瓶口,封口。   栽培袋选用:17-18cm×35-40cm         两端出菇,料为15cm高         折角袋出菇,料为12cm

25 接种孔:2-2.5cm粗细,     深度为料层的4/5。

26 3.灭菌    常压灭菌达100℃ ,维持8-12h 注意纸盖时 装锅方式: 4.接种 常规接种

27 发菌管理

28 5.发菌管理 气温:19-21℃ 空气相对湿度:60%-65% 光照:黑暗 加强通风

29 六、出菇管理

30 六、出菇管理 1.催蕾(搔菌) 将菌袋或菌瓶移到预先消过毒的栽培 室内,打开袋口或去掉封口膜,用消毒过 的手耙或接种勺将表面的厚菌膜和老菌皮
 1.催蕾(搔菌)   将菌袋或菌瓶移到预先消过毒的栽培 室内,打开袋口或去掉封口膜,用消毒过 的手耙或接种勺将表面的厚菌膜和老菌皮 扒掉,即为搔菌。

31 2.催蕾期间管理   覆盖报纸并经常喷水保持湿润,湿度为85-95%,温度为13-14℃。当培养料表面出现琥珀色的水滴,有时还会形成一层白色棉状物,可结合喷水通风,每次1-2h。   7-10天可现蕾。

32   3. 幼菇管理 温度:10℃ 相对湿度:85-95% 光照:弱光或黑暗 通风:夜间加强通风。

33   4.套筒(袋)方法 目的:使菌柄细长,抑制菌盖开伞    菌柄过长倒伏 时间:子实体长3-4cm时

34   4.套筒(袋)处理 方法:瓶栽:套一塑料筒,筒高15cm    袋栽:将袋剩余部分拉直    上部敞口的纸筒或袋口要覆盖报纸或黑薄膜

35   5.套筒(袋)后管理 温度、湿度、光照、通风 注意(1)防止针尖菇,原因?   (2)菇丛散乱,原因?   (3)颜色深,基部长绒毛,原因?

36 十、采收  标准:菌柄长15-18cm,菌盖大小为     0.8-1.5cm时采收。  方法:一手按住菌瓶或袋,一手轻轻     从菌柄基部旋转扭下。

37 复习思考题  1.金针菇搔菌技术要点  2.金针菇套筒(袋)方法(目的,什么时间套袋及如何套袋)


Download ppt "金针菇栽培."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