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馬兜鈴、白前、白芨、半夏、天南星 (no.26-30)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馬兜鈴、白前、白芨、半夏、天南星 (no.26-30)"—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5.02.07 馬兜鈴、白前、白芨、半夏、天南星 (no.26-30)
本草備要讀書會 馬兜鈴、白前、白芨、半夏、天南星 (no.26-30)

2 26. 馬兜鈴(瀉肺、下氣) 品種: 使用: 性味: 入經:歸肺經、大腸經 馬兜鈴科-北馬兜鈴(黑龍江)、馬兜鈴(江蘇) 多年生藤本植物
果實由綠變黃,曬乾或炙用 去筋膜,取子用 性味: 寒-清肺熱 苦辛-降肺氣 入經:歸肺經、大腸經

3 26. 馬兜鈴 主治: 主要用於肺熱咳喘:治肺熱咳嗽痰喘者,常配桑白皮、 黃芩、枇杷葉等同用。 味苦泄降,善清降肺氣而化痰止咳平喘。
清大腸積熱而治痔瘡腫痛 能清熱平肝降壓而治屬肝陽上亢之高血壓病者。 若肺虛火盛,喘咳咽乾,或痰中帶血者,則配阿膠等同 用,以養陰清肺止咳平喘,如補肺阿膠湯。此外,

4 26. 馬兜鈴 文獻別錄: 《藥性論》「主肺氣上急,坐息不得,咳逆連連不 止。」
《本草經疏》「馬兜鈴,人肺除熱,而使氣下降。咳 嗽者,氣升之病,氣降熱除,嗽自平矣。痰結喘促, 亦肺熱病也,宜并主之。血痔瘻瘡,無非血熱,況痔 病屬大腸,大腸與肺為表裡,清臟熱則腑熱亦清矣, 故亦主之。」

5 26. 馬兜鈴 其他: 注意禁忌: 莖:稱天仙藤,疏氣、活血、祛風濕 根:稱土青木香或青木香,功能行氣止痛。
馬兜鈴鹼可引起嚴重的腎炎,大量可引起血尿、尿閉、 呼吸困難、脈搏不整,甚至呼吸停止而死亡。 馬兜鈴酸(Aristolochic acids)可能與DNA產生交互作 用,提高腎臟病、泌尿道癌症發生機率 中華民國衛生署於2003年也宣告禁用馬兜鈴、青木 香、天仙藤、廣防己和關木通等五種含有馬兜鈴酸的 中藥材。同樣含有馬兜鈴酸的藥材「細辛」則是加強 管制、可以避免馬兜鈴酸殘留。

6 27. 白前(瀉肺,降氣,下痰) 品種: 蘿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柳葉白前、芫 花葉白前
產於溪畔、河邊、山谷陰濕處;浙江、 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廣西) 使用:根莖 相似種:白前 vs. 白微: 白前 白微 功能 止咳去痰 清退虛熱 形態 中空鵝管白前 粗長堅直、易斷 實白薇 短小柔軟能彎

7 27. 白前 性味:辛、苦、微寒(微溫?) 入經:歸肺經。 功用:長於降氣,下痰止咳 主治:肺氣壅實、胸膈逆滿、痰多咳嗽不爽 炮製: 禁忌:
曬乾 去頭鬚,甘草水浸一伏時(一晝夜),焙用。 炙白前(白前100公斤、煉蜜25公斤,少量開水稀釋拌勻,膝 盡,炒至黃色不黏手時,取出攤涼)。 禁忌: 虛者禁用 忌羊肉

8 28. 白芨(濇,補肺,逐瘀,生新) 分類: 蘭科,多年生草本球根植物 產地:四川、貴州、湖南、湖北,臺灣、日本、緬甸
使用:塊根(除去殘莖及鬚根,洗淨,置沸水中煮至 無白心,除去外皮,曬乾。切片生用。)

9 28. 白芨(濇,補肺,逐瘀,生新) 性味:味苦而辛,性濇(澀)而收 入經:得秋金之令,入肺(歸肺、胃、肝經) 功效:收斂止血,消腫生肌
主治: 治內外諸出血證,如:咯血、衄血、吐血、便血及外傷出 血(本品黏而澀,為收斂止血要藥)。 治瘡瘍癰腫,初起者可消腫散結,常配銀花,皂角刺、天 花粉等,如《外科正宗》內消散 若癰腫已潰,久不收口者,可生肌斂瘡,常研末外用。 治燙傷,可配虎杖製成藥膜外用,能消炎止痛,生肌結痴。 治手足皸裂,肛裂,可研末麻油調塗,能促使裂口癒合。

10 28. 白芨 文獻別錄: 《本經》:「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 胃中邪氣。」
《本草匯言》:「白芨,斂氣、滲痰、止血、消 癰之藥也。此藥極粘膩,性極收澀,味苦氣寒, 善入肺經。凡肺葉破損,因熱壅血瘀而成疾者, 以此研未日服,能堅斂肺臟,封填破損。癰腫可 消,潰敗可托,死肌可去,膿血可潔,有托舊生 新之 妙用也。」

11 28. 白芨 配伍 紫英石為使 畏杏仁 反烏頭 現代藥理 本品含粘液質56.75%~60.15%,其中有多種聚糖,還 含揮發油、澱粉。有輔短凝血時間及抑制纖溶作用,具 良好的局部止血作用,此與所含粘液質有關,能形成人 工血栓而止血。體外試驗對結核桿菌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12 29. 半夏(燥濕痰,潤腎燥,宣通陰陽) 分類: 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國大部分地區均有)
夏秋兩季莖葉茂盛時採挖,去外皮、鬚根曬乾,多用 薑汁、明礬製過入藥。

13 29. 半夏(燥濕痰,潤腎燥,宣通陰陽) 性味:辛溫有毒,體滑性燥。 入經:歸胃、肺經。 功用: 能走能散,能燥能潤
和胃健脾,補肝潤肺,燥濕化痰,發表開鬱(平肝熄風) 下逆氣,止嘔煩,發音聲。 利水道(燥去濕,故利水,辛通氣,能化液,故潤燥) 救暴卒(半夏粉末吹入鼻中,作嚏也;五絕:縊死、溺 死、壓死、魔死、產死)

14 29. 半夏(燥濕痰,潤腎燥,宣通陰陽) 主治: 欬逆頭眩(痰飲上逆、頭昏眩暈、噁心嘔吐、不思飲食) 痰厥頭痛,眉稜骨痛(風熱與痰)
咽痛(古方… 半硫丸…) 胸脹(小陷胸湯) 傷寒寒熱(小柴胡湯) 痰虐不眠(陽氣滿,不得入於陰,陰氣虛,故目不得瞑…) 反胃吐時(痰膈) 散痞除癭(癭多屬痰) 消腫止汗(勝濕;流脾濕,潤腎燥;) 舌苔白膩,脈弦滑

15 29. 半夏(燥濕痰,潤腎燥,宣通陰陽) 禁忌: 炮製: 配伍(1/2): 孕婦禁用
不可生食(對口腔、喉頭、消化道黏膜引起強烈刺激, 引起灼痛、嘔吐、全身麻木、痙欒、呼吸困難等) 炮製: 浸七日,逐日換水,瀝去涎,切片,薑汁拌(制其毒) 配伍(1/2): 畏生薑、秦皮、龜甲、雄黃 忌飴糖、羊肉、海藻 惡皂角 反烏頭

16 29. 半夏(燥濕痰,潤腎燥,宣通陰陽) 配伍(2/2) 二陳湯 – 合陳皮、甘草、茯苓,為治痰總劑 寒痰 – 乾薑、芥子 熱痰 – 黃芩
濕痰 – 蒼朮、茯苓 風痰 – 南星、前胡 痞痰 – 枳實、白朮 更看痰之所在,加入引藥 為燥痰非半夏所司也

17 29. 半夏(燥濕痰,潤腎燥,宣通陰陽) 現代醫學 降低腦血管阻力,擴張腦血管,改善腦循環 鎮吐 利尿,消除迷路水腫
可用於:嗜睡症、中風先兆、原發性高血壓、耳源性 眩暈、腦動脈硬化性眩暈、神經衰弱;見眩暈,頭痛, 胸膈痞悶,噁心嘔吐,不思飲食。

18 30. 天南星(燥濕,宣,袪風痰) 分類:(根似半夏而大,別名虎掌) 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 異葉天南星、東北天南星
使用:秋冬二季採挖,取其根除去鬚根曬乾。用薑汁、 明礬治過用,為製南星。

19 30. 天南星(燥濕,宣,袪風痰) 性味 入經:歸肺、肝、脾經 功效:燥濕化痰,袪風解痙,外用消腫止痛
味辛而苦,能治風散血(治破傷風、刀傷、撲傷如神) 氣溫而燥,能勝濕除痰 性緊而毒,能攻積拔腫 補肝風虛(凡味辛而散者,皆能補肝,木喜條達故也) 入經:歸肺、肝、脾經 功效:燥濕化痰,袪風解痙,外用消腫止痛

20 30. 天南星(燥濕,宣,袪風痰) 主治: 癰毒疥癬,蛇蟲咬毒(消腫散結止痛,配雄黃調末敷之)
破結下氣,利水墮胎(半夏辛而能守,南星辛而不守) 濕痰、寒痰症(功似半夏,而溫燥性更甚),治頑痰阻 肺,咳喘胸悶(常配半夏、枳實,如導痰湯) 風痰證(如眩暈、中風,癲痛、口眼斜及破傷風),南 星專走經絡,善祛風痰而止痙。配半夏、天麻等。 半身不遂,手足頑麻,口眼斜等,則配半夏、川烏、白 附子等,如:青州白丸子 現代臨床用治癲癇,配胡椒、水牛角、冰片,名癲寧片。 治抽動綜合徵者,以南星配半夏、殭蠶用之。

21 30. 天南星(燥濕,宣,袪風痰) 文獻別錄: 《開寶本草》:「主中風,麻痹,除痰,下氣,破堅 積,消癰腫,利胸膈,散血墮胎。」
《本草綱目》:「治驚癇,口眼斜,喉痹,口舌瘡糜, 結核,解顱。」 《本經逢原》:「南星、半夏皆治痰藥也。然南星專 走經絡,故中風、麻痹以之為嚮導;半夏專走腸胃, 故嘔吐、泄瀉以之為嚮導。」

22 30. 天南星(燥濕,宣,袪風痰) 禁忌: 膽南星: 配伍: 孕婦禁用 陰虛燥痰禁用。 藥性苦,微辛、涼,歸肝膽經。
功能為清熱化痰、息風定驚。主治中風、癲癇、驚風、 痰火喘咳等症。 配伍: 畏附子、乾薑、防風

23 30. 天南星(燥濕,宣,袪風痰) 分類: 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 異葉天南星、東北天南星
使用:秋冬二季採挖,取其根除去鬚根曬乾。用薑汁、 明礬治過用,為製南星。

24 本次讀書會結束 敬請期待下次


Download ppt "馬兜鈴、白前、白芨、半夏、天南星 (no.26-30)"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