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新教材 内容解读与教学建议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新教材 内容解读与教学建议"—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新教材 内容解读与教学建议

2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三省六部制: 三省长官:内史令、纳言、尚书令是宰相
君主专制主义极权的方式,将宰(丞)相一分为三,由三个部门分权,从而相互制约,加强了君权。 文帝杨坚之父叫杨忠

3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难点:地方机构:州、郡、县三级改为州、县两级,又撤并了一些州县 秦:郡县制 西汉:在郡县之上增加了州一级监察机关
东汉末:188年出现州、郡、县三级制。镇压黄巾军方便,然而在镇压了黄巾军以后,州的刺史(州牧)开始混战,天下三分。 整个魏晋南北朝地方上都是三级制,隋统一后地方改为二级制。

4 第一课 隋朝的统一与覆灭 重点:科举制度是一种官吏选拔制度,一直持续到1905年。 两汉:察举制,各地每年向中央推荐当地士人。
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由中正向中央推荐考察出的士人。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分科举人,仍是推荐制。 隋炀帝创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创立: 1、考试取士 、才能优先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大运河,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了解其空间分布,突出其南北走向的特点。

5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难点:玄武门之变说明,那个时代有才能和志向的人只有通过非法的宫廷政变才能上台。一直到太平天国中天京事变,非法的宫廷斗争是上台的唯一手段。 武则天称帝。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是家天下政治,仍遵循男主外、女主内。 皇后—小君,统帅后宫,辅佐皇帝。后宫建制与朝廷一致。昭仪—相(万石)。 娥—郡守(二千石)。

6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当皇帝—大君暂时不能理政是,皇后—小君毅然从后台走向前台掌握政权。皇后(太后)掌握政权的方式: (1)垂帘听政:吕后、慈禧 (2)假君权与外戚:东汉 (3)置君主于不顾,亲自发号施令:孝文帝时的冯太后 (4)直接当政称帝:武则天

7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重点:唐玄宗统治两个阶段: 开元年间(713—741)——盛世 天宝年间(742—755)——走向衰落
历史教训:世袭制是一个王朝衰落的原因,终身制是一个王朝中的一时时期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重点引导学生把握唐太宗、唐玄宗治理国家的措施,这也是突破本课难点的关键。

8 第三课 盛唐的社会景象 自然经济的繁荣——农业、种植业、手工业等 难点:儒、释、道并存,使得社会风气开放、自由
表现为:长安是国际大都会,接纳着四方客人。 妇女穿着和婚姻生活开放和自由。 重点:唐诗的繁荣:主要原因之一,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文化人都会写诗;思想的开放,诗歌内容丰富多彩。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强调盛唐景象出现繁荣的主要原因。

9 第四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战争 难点: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友好的方式:联姻。主要由汉族的公主嫁给少数民族的首领。 从此,吐蕃族开始走向定居。

10 第四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战争 重点:1.鉴真东渡与中日交流。这时的交流是双方自发和自愿的。
文化的交流往往是先进的文化自然而然的吸引相对落后的文化代表前来学习。 空海:汉字草体偏旁——平假名 吉备真备:汉字楷体偏旁——片假名 字符:直接用汉字

11 第四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与对外战争 鉴真六次东渡的事迹表现了宗教徒在传教中的狂热和执着, 佛教传入、基督教传教士的西来都是如此。
鉴真六次东渡的事迹表现了宗教徒在传教中的狂热和执着, 佛教传入、基督教传教士的西来都是如此。 鉴真在文化交流方面是全面性的。 2.玄奘西行:受政府委托,佛教已中国化,佛教经典严重的不足。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充分利用地图帮助学生形成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的空间概念。

12 第五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难点:1、安史之乱的出现:
(1)李林甫担任宰相十九年。从多宰相制到李林甫一人宰相制。出将入相到边关守将换胡人。742年(天宝元年) (2)边关设置节度使。地方建制节度使、州、县。节度使掌握大量兵马。 (3)744年玄宗宠杨贵妃,荒政怠政。753年李林甫死,杨国忠为相。755年安禄山以诸杨国忠为名,在范阳叛乱。

13 第五课 从“安史之乱”到五代十国的分裂 2、安史之乱后的国家行政区划:将既掌管军事政务,又掌管民政的节度使建制从边关延及内地;节度使又是世袭制;节度使林立,称之为藩镇割据。 重点:1、唐后期的政治特点:唐朝中央依靠节度使牵制节度使;节度使之间势力相当,暂且平行;皇帝也不过是大一点的节度使而已。907年宣武节度使朱全忠废哀宗自立,梁太祖,都开封。五代十国的局面就是藩镇割据、各自独立的结果,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长或另一种形式而已。 2、五代十国时期,各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大不相同。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藩镇割据的原因。

14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难点:1、在中央: 北宋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充当,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通常称为“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其办公地点称“中书门下”,即政事堂。 将军事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出,由枢密院掌管,形成“二府”格局。 又将宰相掌管的财权分割出去,设“三司”,长官三司使又称之为“计相”。至此,宰相手中的军权、财权被分割,有效地防止了宰相专权。

15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2、在地方: 行政区划:州、县两级。其长官知州、知县,与州平行的有府、军、监。其中“府”设于要地,如东京开封府。“军”设军事要地,长官称知军。“监”设于盐铁、铸钱等地,长官称知监。 在州之上设置路,各路大体有四司:安抚司——兵民,简称“帅司”;转运使司——财赋,漕运;提点刑狱司——刑狱,“宪司”;提举常司——常平仓、义仓等,“仓司”。 四司互不相统,是中央派出机构,不是一级地方政府。

16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重点:重文轻武:tai宗皇帝坚信,一百个贪官比不上一个武将的危害。 罪犯脸上刺字充军。轻蔑武将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本课概念较多,对必要的如节度使、藩镇、转运使等可以加以简释。

17 第七课 民族政权的并立 难点:契丹(辽)、西夏、金等周边政权出现后,为什么大举攻宋?
游牧民族,以马为工具,来去迅速、强壮;奴隶制政权,政权的特点:奴隶、财富主要来源于战争;进入中原农业化以后,战争冲动消弥:财富来源于农业生产,金戈铁马很快消溶了。 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战争中,农业民族总是以守势的面目出现,总是希望妥协和消除战争。

18 第七课 民族政权的并立 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的战争中,农业民族总是以守势的面目出现,总是希望妥协和消除战争。
岳飞是抗金英雄。“民族”的 概念包括了56个民族。故在民族之前必须加上限定词:汉民族英雄。这样有排斥女真族对中国历史的作用。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充分运用地图以加强并立政权的空间分布,并注意指图说明这时南海诸岛分别称为“万里石塘”、“千里石塘”。

19 第八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重点:1、农业经济的发展是主要内容 自然经济——土地的开辟、水利的修建等。
在经营土地的基础上,根据南方的气候、江河湖海等发展起来的副业经济:棉花、茶叶等 2、手工业与南方的江河纵横有关。造船业等 棉花的传入

20 第八课 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难点:经济中心的南移。重心主要指国家政权的财政收入依靠。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完全可以支撑庞大的政权赋税、劳役、奢侈品等需要。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强调人口南迁和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同一性。

21 第九课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10世纪——12世纪,蒙古大草原上散居着大小部落近百个,较大的已结成部落联盟的有二、三十个。塔塔尔(鞑靼)、瓦剌、克烈等蒙古部落仅是其中一个。 铁木真(1162——1227)蒙古部落孛儿只斤氏的一个贵族家庭。 难点:1026年建蒙古汗国。成吉思汗;奴隶制游牧政权;国家政权的完善:十户、百户、千户、万户。万户长和千户长由成吉思汗直接分封 政治制度、军事制度与生产组织结合在一起。有了文字、法典等。

22 第九课 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游牧民族建立奴隶制国家后的基本特点:战争使其迅速壮大。 三次西征;北伐。
重点:忽必烈建立元朝。成吉思汗,1227.7死——三子窝阔台即位,幼子(四子)拖雷监国(1232年死)——1241年窝阔台死,其子贵由即位——1251年贵由死,拖雷长子蒙哥即位——1259年。1260年忽必烈自继汗位,同时其弟阿里不哥也宣布即汗位。1264年,阿里不哥战败。1294年元世祖忽必烈病死,成宗即位。1294——1333年顺帝即位。四十年换了九个皇帝。皇位争夺是庞大的元帝国迅速崩溃的原因之一。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大蒙古国成立后建立的基本制度是本课题的难点之一。可重点分析制度产生的作用。

23 第十课 元朝的统一 难点:1279年,元朝统一,其意义是重大的。同时又歌颂文天祥,到底统一好,还是反对统一好?高度评价统一,另一方面又歌颂文天祥的个人气节——忠贞不二的个人品格。 重点:行省制度,中国地方行政制度最终完善和定型。 1、地方三级制的危害,魏晋南北朝、安史之乱后的长时期分裂;二级制又不适应专制主义中央政权统治的扩大。 2、行省与中央中书省的关系:地方政权是中央政权的派出机构;从此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中央:决策权;地方:执政权。地方丧失了立法权执行等独立品格。

24 第十课 元朝的统一 3、宣政院管辖西藏,从此,中央政权专设管辖地方行政的机构,为明清时期中央对地方管辖的进一步完善开了先河。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帮助学生辩证认识元朝统一的进步性和文天祥抗元的正义性。

25 第十一课 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 重点:中国古代城市的特点:首先是政治的、军事的,其次才是经济的。失去了政治和军事中心,也失去了经济中心和繁荣。
难点:1、城市是设计建立的,规定了专门的生活和商业、行政区域。 2、宋词、元曲是达官贵人、贫民百姓日常消遣、娱乐文化。 酒馆茶楼里的助兴文化——小调(曲调),形成了固定的名称词牌。

26 第十一课 宋元时期的城市生活 诸多的曲调串联在一起,加上科(动作)、念(说话)、白(对话),戏剧出现了。科举不畅,大量的汉族文人将文化与谋生结合在一起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宋词、元曲的流行,引导学生探讨流行的原因。

27 第十二课 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 印刷术:是自商朝以来人们书写汉字的经验积累和提高。
商——刻在甲骨上,属阴文;周以后历朝的图章、印玺,印在纸上,又阴文和阳文;隋唐以阳文的形式,整篇记载一件事,雕版印刷术出现;宋将字词独立分开,组合成文章,多次使用,活字印刷。 重点:指南针在宋运用于航海。 难点:宋元时开始使用火器,蒙古汗国西征时传到阿拉伯地区,又经阿拉伯地区传入欧洲。 马克思说:这三大发明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的先决条件。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其应用意义,既是本课重点也是解决难点关键。因此教学时注意充分着力。

28 第十三课 明朝的统治 明朝的称呼与元末农民大起义所宣传的白莲教、弥勒教的口号有关:明王出世、米勒下凡。
重点:废丞相制。皇帝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但是个人精力有限,让殿(武英殿等)、阁(文渊阁等)大学士共同议事。成祖时内阁形成,成员:大学士。以后开始拟定诏书,尤其是九岁的英宗上台后,成为“票拟权”。皇帝看后,将其抄在奏章上,称批红。 内阁成员:首付、次辅、群辅。票拟全掌握在首辅手中。

29 第十三课 明朝的统治 难点: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组织。特点在于:特务组织立场历代皆有,但用特务进行内部管理和官员控制,却是明朝首创。
八股文与思想控制。自隋开始,读书——考试——做官成为青年人一生的奋斗目标。 让青年人成为服从的奴隶,从读书开始,《四书》灌输忠、孝、仁、义等封建道德观,思想上收到限制。考试只能遵守八种死板的文字形式,行动上受到制约。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八股取士,既是本课重点又是本课难点。为了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了解明朝科举考试的变化,八股文的内涵、特点和八股取士的危害。

30 第十四课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难点:郑姓是南诏大臣郑买嗣建立大长和国后的云南大姓。
1、祖父辈信奉伊斯兰教,自己又信奉佛教,成为佛门弟子。 2、所担任的内宫监太监负责宫中物品采办。 3、郑和在靖难之役中立功,是成祖的亲信。 4、寻找建文帝 重点:历史意义中的遗憾:没有一点哥伦布(1492年)发现新大陆过程中寻找财宝的物质动机。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强调明朝初期,钓鱼岛等岛屿已列入中国海防区域,并指导学生阅读注解。说明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早在十四、十五世纪,中国就已经发现、并命名为钓鱼岛。

31 第十五课 长城与北京 难点:冷兵器时代抵御侵略者最佳工事。 秦朝及以前已经得到证实。明的特点:用砖、石砌成。
重点:北京城,先设计、建设才居住。这是中国古代首都的特点。 宫殿,包括宫:内廷,皇帝与嫔妃居住、生活的地方。 殿:前朝,皇帝与百官处理政务的地方。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学生学习七上陈胜、吴广起义一课时,对秦始皇修长城印象是秦始皇实施暴政的表现。因此本课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转变视角,从凝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物质、精神)的伟大工程的角度去看长城。

32 第十六课 明朝的科技巨著 重点:《本草纲目》千百年来中草药使用经验的梳理与总结 《天工开物》千百年来农作物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梳理与总结
难点:《农政全书》千百年来农业活动的系统梳理和总结。 ——明朝时一个古代自然经济状态下生产技术、生活经验整理和总结时代,说明到了这个时期自然经济时代的各种技术与经验已经高度成熟和系统完整,可以自成体系地表达出来。

33 第十七课 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难点:宦官专权,“批红”——司礼监秉笔太监;厂、卫——宦官掌握 赋税繁重,“三饷”
重点:李自成1644年初在西安建国“大顺”,三月进入北京 五月离开政权,灭亡的主要原因:无固定的财政收入支持。

34 第十八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1616年,努尔哈赤建后金,1626年死,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族名为满洲。
拷掠追赃、吴三桂投清、4.29在武英殿称帝,4.30离北 难点、重点:军机处:雍正七年(1729年)因对西北用兵成立,初称为“办理军机处”,在隆宗门外盖三间木板房,以后改建为五间瓦房。 1739年改名军机处,其一成立就取代其他机构,成为清施政法令的中枢机构。标志着军权完全排斥相权,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点。

35 第十八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1、无定员。最多时多至十一人,一般是六七人。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担任,称军机大臣。无名次排列,有领班一人,属僚,称章京,通称小军机。 2、无专员、无品级、无俸禄。军机大臣都是兼职,品级和俸禄都享有原有等级。 3、无公署,任命也无制度规定。在皇宫隆宗门外几间房子,成为“值庐”。一切任命由皇帝决定,即可调出或调入。

36 第十八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4、秉旨办事。皇帝每天召见军机大臣,商议国事,或把臣下奏章交予商议,最后按皇帝指令拟“谕旨”,当场决策。 5、发布方式: 一、明发上谕,由内阁向中外发布命令。 二、廷寄,由军机处密封直接寄给总督、巡抚。

37 第十八课 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 军机处知识秉承皇帝旨意办理一切军政事务,并且皇帝不仅掌握着最后的决定权,同时也控制着决策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情报收集和证书拟定两个环节。军机大臣仅仅具有秘书的性质。 运行了近二十年的丞相制度从名与实消失了。 对皇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亲政、勤政。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关于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内容。本课是初中阶段有关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终结内容,可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这一制度的兴起和发展作小结。

38 第十九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 重点:是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业社会兴盛,将古代盛世推向了一个高峰,是全方位的:农业技术、手工业等。
商业仍是以商业城市为主,规模仍是以日常消费品交易为主。

39 第十九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 人口增长:西汉末平帝原始二年(2):5959万人; 隋炀帝时:4602万人;
人口增长:西汉末平帝原始二年(2):5959万人; 隋炀帝时:4602万人; 唐玄宗天宝14年(775):5220万人 ;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4532万人; 明神宗万历六年(1578):6070万人; 康熙四十九年(1710):2331万人; 康熙六十一年(1722):1.0124亿人; 乾隆六年(1741):1.4341亿人; 乾隆五十五年(1790):3亿人; 道光十四年(1844):4.1944亿人。

40 第十九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 难点:原因:清康熙五十一年宣布固定丁税税额(实行地丁合一,始行于广东、四川); 雍正元年(1723)全国地丁合一。

41 第十九课 清朝前期的兴盛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人口的增长

42 第二十课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重点:对西藏的管理:前藏——拉萨,达赖; 后藏——日喀则,班禅;
中央设驻藏大臣全权管理西藏事务,以及灵童转世。 难点:对新疆等西北地区设置伊犁将军制度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钓鱼岛、海南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

43 第二十一课 清朝中期后的社会危机 难点:清朝社会危机是封建政权统治下的农业社会危机。
皇帝面对巨额财富,只会大肆挥霍;专制统治缺乏自我监督和制约机制,千疮百孔。土地是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掠夺土地。社会财富被消费殆尽,不能转化为资本,解决人多地少的就业矛盾。 重点:闭关政策是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专制主义君主集权所选择的自我保护力极强的对外政策。 自然经济不会受到冲击;建立在纸上的赋税制度得以保障;君主独占国家资源,任何力量不可能挑战;封闭、愚昧、落后使得人们甘心受奴役。 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闭关政策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认识闭关政策的消极影响?

44 第二十二课 清朝文学与艺术 《红楼梦》 ——暮落的封建大家族生活与写照。 《聊斋志异》——现实社会黑暗、腐败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红楼梦》 ——暮落的封建大家族生活与写照。 《聊斋志异》——现实社会黑暗、腐败的另一种表现方式。 《儒林外史》——知识分子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 京剧 ——稳定的单一的自然经济下人们综合艺术欣赏形式。通过不同的脸谱形式,将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直白地表现无遗,脸谱是京剧等中国剧种等主要内容,人们通过脸谱了解人物、了解剧情。京剧的推陈出新往往忽略了脸谱。

45 谢 谢 !


Download ppt "义务教育川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新教材 内容解读与教学建议"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