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wnload presentation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1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一、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二、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三、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四、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
2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1、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 (1)可度量性 (2)连续性变异 (3)易受环境影响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1、数量性状的一般特征 (1)可度量性 (2)连续性变异 (3)易受环境影响 (4)多基因系统控制
3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1)多基因假说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1)多基因假说 数量性状是由大量的、效应微小而类似的、并且可加的基因控制,这些基因在世代相传中服从孟德尔定律,即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及连锁交换规律,这些基因件间一般无显隐性区别。数量性状同时受基因型和环境的作用,且数量性状对环境影响很敏感。
4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数量性状的各个基因的效应是累加的。但是,基因除具有加性效应外,还有非加性效应。 由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产生的效应叫做显性效应。 由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效应,叫做上位效应或互作效应。
5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原因: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2)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原因: ①基因仅仅是性状表现的遗传基础,它与性状的关系并非是“一一对应”的,基因作用往往是多效的,而控制一个性状的基因数目也很多,因此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多因一效”和“一因多效”的; ②基因作用实际上除了加性效应外,还有非加性效应,这些非加性效应的存在,使的基因型间的差异更加难以区分; ③数量性状的表现不仅仅取决于基因型,而且不同程度地受到环境效应的影响。
6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通径系数理论 通径系数概念: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通径系数理论 通径系数概念: 是标准标准化的编回归系数。偏回归系数由于单位不同,不能相互比较,但一经标准化,取消了单位,就可相互比较。 通径系数的主要优点是能够借图解之助简明地阐明各变量之间的关系。 在育种工作中,可利用通径分析来剖析相关性状的直接分析与间接分析,从而揭露性状间的真实关系。
7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通径系数理论 单箭头表示因果关系,方向是由因到果;用双箭头代表平等的相关关系。 X1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通径系数理论 单箭头表示因果关系,方向是由因到果;用双箭头代表平等的相关关系。 X1 Y 3 X2 有关变量间关系图解
8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通径系数理论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通径系数理论 X3代表饲养条件,是X1与X2的共同原因,把它省略了就用一条双箭头代替两条单箭头线。单箭头线叫做通径,双箭头线叫做相关线。 X1 Y X3 X2 原因间相关的实质
9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通径系数理论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基础 3、通径系数理论 为了便于运算,需要用一个数字表明每条红的相对重要性,这种数字叫做系数。相关线的系数就是相关系数,通径的系数叫做通径系数。 通径系数就是标准化回归系数。在多变量情况下,就是标准化偏回归系数。所谓标准化,即每个变数减去均数,然后除以标准差。 退径系数等于原回归系数乘以被除的两两常数之比。标准化的回归系数(Sby·x)即通径系数(Py·x)等于回归系数(或偏回归系数)乘以两标准差之比(自变量的标准差依变量的标准差之比). Sby·x =Py·x = by·xδx/δy
10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1、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必须采用统计方法 2、表型参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1、研究数量性状的遗传必须采用统计方法 2、表型参数:平均数、标准差、相关系数 3、遗传参数:为了估计个体的育种值和进 行育种工作必须用到的统计常量(参 数)。常用的参数有叁个:遗传力、重 复率和遗传相关。
11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一、遗传力的概念 1、形状的表现型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 用的结果。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一、遗传力的概念 1、形状的表现型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 用的结果。 P(表现型) = G(基因值) + E(环境偏差) A (加性值、育种值) + D(显性偏差) + I(互作偏差) 能真实遗传 其中 R(剩余) = D+I+E 不能真实遗传
12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一、遗传力的概念 2、环境偏差 = 固定环境值 + 随机环境偏差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一、遗传力的概念 2、环境偏差 = 固定环境值 + 随机环境偏差 在一个大群体中:固定环境值方差=0 随机环境偏差总和=0 即:P = G + E = A + D + I = A 表型方差 Vp= Vg + Ve H2(广义遗传力)= VD/Vp h2 (狭义遗传力) = VA/Vp
13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二、遗传力的估算方法 1、亲子回归法:h2=2bop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二、遗传力的估算方法 1、亲子回归法:h2=2bop bop = Covop /δ2p ; Covop = Σ(O-O)(P-P)/ N δ2p = Σ(P-P)2 / N 2、半同胞相关法 h2 = 4rHS rHS = MSs-MSw/MSs+(n-1)MSw
14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二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力 二、遗传力的估算方法 3、利用“全同胞-半同胞”混合家系计算 h2 = rI / rA
15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一、重复力的概念 re = 个体间方差/(个体间方差+个体内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一、重复力的概念 re = 个体间方差/(个体间方差+个体内 度量间方差 ) = б2B/ б2B+ б2W re = VG + VEg / Vp
16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二、重复率的计算 re = MSB – MSW/ MSB+(n-1)MSW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三节 数量性状的重复力 二、重复率的计算 re = MSB – MSW/ MSB+(n-1)MSW 三、重复率的应用 1、验证遗传力估计的正确性 2、确定性状需要度量的次数 3、估计畜禽个体最大生产能力(p79) 4、评定动物的育种值
17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 一、遗传相关的概念 动物所表现的各种性状之间必然存在着的内在联系程度称为性状间的相关,用相关系数表示。 表型相关 = 遗传相关 + 环境相关 二、遗传相关系数的估计 1、亲子两代资料估计(比较复杂) 2、利用同胞资料估计(p81公式)
18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 二、遗传相关系数的估计 rA(xy) = COVB(xy)/√δ2B(x)δ2B(y)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第四节 数量性状的遗传相关 二、遗传相关系数的估计 生长速度 rA(xy) = COVB(xy)/√δ2B(x)δ2B(y) 饲料利用率
19
第四章 数量性状的遗传 三、遗传相关的应用 1、进行间接选择 2、比较不同条件下的选择效果 3、用于制定综合选择指数
Similar present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