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大学物理实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大学物理实验."—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大学物理实验

2 内容提示 第1节 偶然误差理论 第2节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第3节 有效数字的记录与计算 第4节 实验方案的选择原则
第1节 偶然误差理论 第2节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第3节 有效数字的记录与计算 第4节 实验方案的选择原则 第5节 数据处理常用方法

3 第1节 偶然误差理论 一、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二、偶然误差理论

4 一、测量与误差的基本概念 1. 测量的定义与分类 2. 真值、算术平均值 3. 误差、偏差 4. 误差的分类 5. 测量结果的两种表示

5 1. 测量的定义与分类 测量: 就是通过物理实验的方法,把被测量与作为标准的同类单位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直接测量 分类 间接测量

6 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可作为真值的最佳近似值
2. 真值、算术平均值 真值: 某物理量客观存在的值称 真值是个理想的概念, 一般不可能准确知道。 算术平均值 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可作为真值的最佳近似值

7 3. 误差、偏差 误差:被测物理量的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偏差:被测物理量的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之差

8 4. 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仪器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其结果的符号和大小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方法误差 环境误差
人为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其结果的符号和大小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来源 偶然误差 对于数学期望值为零的随机误差通常称它为偶然误差。

9 随机误差 在消除或修正系统误差之后,测量结果仍会出现一些无规律的起伏。这种绝对值和符号随机变化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10 4. 误差的分类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仪器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其结果的符号和大小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方法误差 环境误差
人为误差 在同一条件下多次测量同一物理量时,其结果的符号和大小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 来源 偶然误差 主观方面 测量仪器方面 环境方面 对于数学期望值为零的随机误差通常称它为偶然误差。 来源

11 一、判别下列几种情况产生的误差属于何种误差?
1. 米尺的分度不准; 2. 视差; 3. 水银温度计毛细管不均匀; 4. 游标卡尺或外径千分尺零点不准; 5. 电表接入被测电路所引起的误差; 6. 天平横梁不等臂;

12 5. 测量结果的两种表示 测量结果的误差表示方式 测量结果= x ±Δx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方式 测量结果=x  u

13 二、偶然误差理论 1. 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 2. 标准误差  的意义 3.  的最佳估计值——样本的标准偏差

14 1. 偶然误差的统计规律 偶然误差分布函数: x :表示测量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差) f(x):表示测量误差x出现的概率

15 对应正态分布的图: 有界性 单峰性 对称性 抵偿性

16 2. 标准误差  的意义 是正态分布函数的一个参数 σ可以表示测量值偏离真值大小的程度。 此时,被称为标准误差
σ小 σ大 是正态分布函数的一个参数 σ可以表示测量值偏离真值大小的程度。 此时,被称为标准误差 测量误差在(-σ,+σ)内的概率为68.3%; 测量误差在(-3σ,+3σ)内的概率为99.73%;

17 3.  的最佳估计值——样本的标准偏差 利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可以直接计算样本的标准偏差

18 第2节 测量结果不确定度评定 一、不确定度的两类分量 二、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三、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19 一、不确定度的两类分量 1. 不确定度的定义 对测量值的准确程度给出一个量化的表述
1. 不确定度的定义 对测量值的准确程度给出一个量化的表述 它表示测量值不能确定的一个范围,或者说以测量结果作为被测量真值的估计值时可能存在误差的范围,并且在这个范围内以一定的概率包含真值。 测量结果=xu (P= ) 其中u值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进行估算,称为不确定度。

20 2.不确定度的两类分量 A类 统计不确定度 是指可以采用统计方法计算的不确定度。 (即具有随机误差性质)
A类 统计不确定度 是指可以采用统计方法计算的不确定度。 (即具有随机误差性质) 这类不确定度被认为是服从正态分布规律的

21 B类 非统计不确定度 是指用非统计方法求出或评定的不确定度 对B类不确定度的估计作简化处理,只讨论因仪器不准对应的不确定度。仪器不准确的程度主要用仪器误差来表示 ,即:

22 3.合成不确定度

23 二、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1)修正测量数据中的可定系统误差; (2)计算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的最佳值;
(2)计算测量列的算术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的最佳值; (3)计算测量列的样本标准偏差 ; (4)样本标准偏差作为不确定度A类分量 ; (5)计算不确定度的B类分量 ; (6)求合成不确定度 (7)写出最终结果表示:

24 例:用毫米刻度的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十次,其测量值分别是:l=53. 27;53. 25;53. 23;53. 29;53. 24;53
例:用毫米刻度的米尺,测量物体长度十次,其测量值分别是:l=53.27;53.25;53.23;53.29;53.24;53.28;53.26;53.20;53.24 ;53.21 (单位cm) 。 试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并写出测量结果。 [解]: 1)修正测量数据中可定系统误差(如零点修正,本题不用) 2)计算 l 的最佳估值; 3) 计算A类不确定度: 4) B类不确定度 : 5)合成不确定度: 6)测量结果:

25 三、间接测量量的不确定度评定步骤 间接测量量 直接测量量

26 1. 间接测量量的最佳值 为间接测量量的最佳值 注意:

27 2. 不确定度的传递 以微小量代替微元 ,得: 不确定度与微小量之间的关系:

28 当x,y,z相互独立时,有

29 对于以乘、除运算为主的函数

30 例: 已知质量m=(213.04±0.05)g,的铜圆柱体,用0~125mm、分度值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量其高度h六次;用一级0~25mm千分尺测量其直径D也是六次,其测值列入下表(仪器零点示值均为零),求铜的密度。 次数 1 2 3 4 5 6 高度h/mm 80.38 80.37 80.36 直径D/mm 19.465 19.466 19.464 19.467

31 解:铜圆柱体的密度: 可见ρ是间接测量量。由题意,质量m是已知量,直径D、高度h是直接量。

32 (1)高度h的最佳值及不确定度: 游标卡尺的仪器误差: 因此得: (中间运算,可以多取一位)

33 (2)直径D的最佳值及不确定度: 千分尺的仪器误差: 因此得 (中间运算,可以多取一位)

34 (3)密度的算术平均值: (4)密度的不确定度:

35 因此得: (5)密度测量的最后结果为:

36 第3节 有效数字的记录与计算 一、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之运算 二、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之运算 三、有效数字的舍入法则

37 一、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之运算 1. 一般读数应读到最小分度以下再估一位; 2. 有时读数的估计位,就取在最小分度位;
1. 一般读数应读到最小分度以下再估一位; 2. 有时读数的估计位,就取在最小分度位; 3. 游标类量具只读到游标分度值,一般不估读; 4. 数字式仪表及步进读数仪器不需要进行估读,仪器所 显示的未位就是欠准数字; 5. 在读取数据时,如果测值恰好为整数,则必须补“0”,一直补到可疑位 。

38 读数举例: 2.02cm 0.919 KΩ 0~500mA 129mA

39 二、间接测量量的有效数字之运算 (1)加减运算 时,“尾数取齐”。例如:278.2+12.451=290.7。
(2)乘除运算时, “位数取齐”。例如:5.438×20.5=111 (3)乘方、开方运算,其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被乘方、 开方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例如: (4)对数运算,小数点后的后面的位数取成与真数的位数相同;例如:ln56.7=4.038 指数函数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中,小数点后的位数取成与指数中小数点后的位数相同; 例如:e9.14=1.03×104 祥看课本24页 (5)一般说来,函数运算的有效数字,应按间接量测量误差 (不确定度)传递公式进行计算后决定。 (中间运算过程中可 以多取几位)

40 三、有效数字的舍入法则 “小于五舍去,大于五进位,等于五凑偶” 将下列数据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1 第4节 实验方案的选择原则 一、测量仪器的选择 二、测量最佳条件的选择 三、测量环境的选择

42 一、测量仪器的选择 ① 仪器选择:精度、量程、使用方式。 ② 仪器搭配:保证测量时由仪器引入的误差符合测量要求,同时又经济实惠

43 仪器搭配原则—误差均分原则 测间接测量量 ,若对函数的最大相对误差给出限制,即要求 不大于给定的百分数值,则各独立变量误差对函数N的相对误差传递按等贡献分配。

44 最大相对误差传递公式:(仪器误差传递公式)
误差均分: 注意:均分原则不是绝对的。实验设计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各直接测量量的所占分额。但均分原则理论上讲是科学的。

45 例:测量某圆柱体的体积(H≈40mm;D≈4mm),要求由仪器引入的相对误差≤0.5%,问应如何选配仪器?
解: 相对误差传递公式: 由误差均分原则: 用十分度的游标卡尺( )测高度H;用外径千分尺( )测直径D可满足要求。

46 二、测量最佳条件的选择 测量结果的误差大小除了与仪器的精度有关外,还与测试条件有关。

47 确定最佳测试条件的原则: 设间接测量量 , 其相对误差为: 欲使 最小,只要满足下式即可。

48 例1.用线式电桥测电阻, ,式中 和 为滑线两臂长,L= ,问滑动片在什么位置作测量,能使 相对误差最小? G

49 解:相对误差 假定R0与滑线总长L为准确数 这就是线式电桥测电阻时的最佳条件

50 三、测量环境的选择 在选择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装置时,总是要突出所要研究或测量的对象,排除干扰,也就是要尽量的提高“信噪比”,不能使待测量淹没在误差之中。

51 第5节 数据处理常用方法 一、 列表法 二、 作图法 三、 逐差法 四、 最小二乘法

52 1. 列表法 一种记录测量数据的方法; 根据需要有时把计算过程的中间值列在数 据表中; 要交代清表中各符号所代表的物理量并在
符号后写明单位; 表中数据要正确反映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

53 列表法示例1: 伏安法测电阻数据记录 次 数 1 2 3 4 5 电流I (A) 0.082 0.094 0.131 0.170 0.210 电压U(V) 0.87 1.00 1.40 1.80 2.30 电流I和电压U均为直接测量量; 电流I的单位:A ;电压U的单位:V; 按有效数字规则记录数据。

54 列表法示例2: 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数据记录
列表法示例2: 热敏电阻温度特性研究数据记录 直接测量量 1 2 ……. 8 (℃) 14.6 23.2 …… 61.9 (Ω) 271.3 223.4 66.9 5.6032 5.4090 4.203 中间量

55 2. 作图法 (1) 常用图线类型 函数曲线 校准曲线

56 函数曲线 U I 热敏电阻的温度曲线 伏安特性曲线 在一定条件下,某一物理量与另一物理量 之间的相互关系; 图线是光滑曲线

57 校准曲线 Ix △Ix △Imax 电流表校准曲线 相邻校准点以直线连接; 校准曲线与被校准仪器一起使用

58 2. 作图法 (2) 作图法规则 1)作图一定要用坐标纸
2)图中要标明图名、轴名,并适当选取x轴、y轴比例(且符合有效数字位数要求)及坐标的起点,使图形比较对称地充满整个图纸。 3)描点和连线。描点可用“+、×、⊙”符号表示数据点。 连线要纵观所有数据点的变化趋势,充分尊重实验事实,不要人为地往理论上靠。所连的线不一定要通过所有的数据点,而要在线的两测数据点均衡分布。 4)表明图线特征(截距、斜率等,标出被选计算点坐标)

59 不同类型的坐标纸 直角坐标纸 单对数坐标纸 双对数坐标纸 极坐标纸

60 某金属丝电阻温度曲线 (23.0,77.00) (50.0,85.00) t

61 2. 作图法 (3) 作图法应用 粗略确定两物理量间相应的函数关系; 校准曲线; 图线内插法或外推法测得无法测得的物理量; 曲线改直;

62 通过外推法可推算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
V △X(cm) 2 4 6 8 10 V瞬时 通过外推法可推算出气垫导轨上滑块的瞬时速度

63 曲线改直(例半导体热敏电阻电阻温度特性)
RT T lnRT 1/T

64 3. 逐差法 当自变量成线性关系,而自变量为等间距变化时,用逐差法处理更具有独特的优点。

65 例:杨氏模量实验(钢丝不断地增加等负荷情况下,测定其伸长量
Δx的平均值) 一般方法取平均: 伸长量 : Δx Δx2 Δx3 Δx4 Δx5 Δx6 Δx7 测量序号: 测量值: x x x x x x x x8 可见中间值全部消掉,只有始末两个测量值起作用。

66 逐差法取平均: 测量序号:1 2 3 4 5 6 7 8 测量值: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测量序号: 测量值: x x x x x x x x8 逐差伸长量: Δx Δx Δx Δx4 逐差伸长量的定义(分两组): Δxi=xi+4-xi 逐差法具有充分利用数据,减小误差的优点

67 ? 4. 最小二乘法 作图法直观、方便,但在曲线的绘制上带有一定的主观随意性。同一组数据可能会得到不同的拟合曲线。
Y X 从一组实验数据中客观地找出一条最佳的拟合曲线

68 4. 最小二乘法 ( 一种精确的曲线拟合方法) (1)回归方程的确定 y = a + bx (2)相关系数 r

69 4. 最小二乘法 x1 x2 … xi … xn y1 y2 … yi … yn (1)回归方程的确定 设两个物理量之间满足线性关系:
最小二乘法原理: 所有偏差平方之和为最小值时,所拟合的直线为最佳。

70 y = a + bx 是由实验数据(xi,yi)所拟合出的最佳直线方程,即回归方程。

71 4. 最小二乘法 (2)相关系数 r

72 相关系数 r图解

73 例题: 实验测量一组数据点如下: x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y =0, , , , , 用最小二乘法求经验公式。 解: ①设定x、y满足线性关系:y=a+bx ②用最小二乘法求系数a、b ③求相关系数 r= ④经验公式:y= x

74 参考书 《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 丁慎训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物理实验教学参考书》 潘人培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物理实验教程》第二版 丁慎训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物理实验教学参考书》 潘人培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 武瑞兰 主编 中国计量出版社 《普通物理实验教程》曾贻伟 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大学物理实验》 陆廷济等编著 同济大学出版社

75 二、实验注意事项 迟到15分钟,取消实验资格。请假要有有效的假条。严肃处理中途退场、冒名顶替或伪造实验数据者。
     二、实验注意事项 迟到15分钟,取消实验资格。请假要有有效的假条。严肃处理中途退场、冒名顶替或伪造实验数据者。 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先交预习报告,再检查本实验仪器是否齐全、完好,如果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实验过程中发现仪器损坏,要报告教师。 实验中若发现问题应及时向教师请教。 实验中要求自己多动手操作。若两个人合作,要轮流操作。反对互相帮助。 要用钢笔或圆珠笔记录原始数据,不能用铅笔。 实验完毕,将实验数据交教师审查签字,再将实验仪器整理还原后方可离开实验室。决不允许伪造实验数据。 注意老师的具体实验要求,部分实验要求当堂交实验报告。


Download ppt "大学物理实验."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