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病

2 多基因遗传病(polygenic disorders): 疾病的发生不是决定于一对等位基因,而是由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所决定,同时还受到环境因子的影响,这类疾病称为~或多因子遗传病。

3 多基因假说: 1909年,尼尔森艾尔通过对小麦粒色的研究提出了多基因假说。 1、数量遗传的性状受2对以上基因的共同作用; 2、这些基因呈共显性; 3、这些基因对表型的影响较小(微效基因),微效基因有加性效应(additive effect),又称为累加基因; 4、环境因素对性状也有一定的影响; 遗传因素 + 环境因素 表现型 微效基因(minor gene):人类的一些遗传性状或遗传病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而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所控制,等位基因之间呈共显性。这些等位基因对表型的影响较小,故称为~

4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单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的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可以明显地将变异个体分为2~3群,2~3群个体间差异显著。 120 cm cm aa AA或Aa 垂体性侏儒和正常人的身高

5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单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的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可以明显地将变异个体分为2~3群,2~3群个体间差异显著。 0~5% ~50% % aa Aa AA PKU患者、携带者和正常人PAH的活性

6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质量性状(qualitative trait):单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的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不连续的,可以明显地将变异个体分为2~3群,2~3群个体间差异显著。 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trait):多基因遗传的性状或疾病的变异在一个群体中的分布是连续的,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只有数量上的差异,没有质的不同。 身高(cm)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变异数

7 数 量 性 状

8 数 量 性 状 亲代 极高个体 极矮个体 AABB A’A’B’B’ 子1代 中等身高 AA’BB’ 子2代 AB AB’ A’B A’B’
数 量 性 状 亲代 极高个体 极矮个体 AABB A’A’B’B’ 子1代 中等身高 AA’BB’ 子2代 AB AB’ A’B A’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9 数 量 性 状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A’A’B’B’

10 亲代 极高个体 极矮个体 AABBCC A’A’B’B’C’C’ 子1代 中等身高 AA’BB’CC’ 子2代 总计 0’ ’ ’ ’ ’ ’ ’

11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1. 两个极端变异(纯种)的个体杂交 2. 两个中间类型的子1代个体之间杂交 3. 随机杂交的群体 20 15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1. 两个极端变异(纯种)的个体杂交 2. 两个中间类型的子1代个体之间杂交 3. 随机杂交的群体 20 15 15 6 6 1 1 0’ 1’ 2’ 3’ 4’ 5’ 6’

12 第一节 多基因遗传的特点 F Galton:统计遗传学 回归(regression):数量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将向群体的平均值靠拢。

13   超亲遗传:当双亲不是极端类型时,其子女可分离出高于高亲值或低于低亲值的类型,这种超于双亲表型值的现象叫超亲遗传。
例如:身高为 1.7m ( ♂ ) × 1.6m ( ♀ ) 1.85m F1

14 智商: 父母血缘远近 父母 子女平均智商 均为本地人 同省异地人 异省人 母亲生育年龄 子女平均智商 ~ 24~ 29~

15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征 一、易患性与阈值假说 易感性(susceptibility):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
第二节 多基因遗传病的特征 一、易患性与阈值假说 易感性(susceptibility):由遗传基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 易患性(liability):由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一 个个体患病可能性的大小。 60 50 40 30 20 10 变异数 阈值(threshold) 平均值 低 高 易患性

16 阈值的本质: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病至少所需的易患基因数量。
发病阈值(threshold):当一个个体的易患性达到或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将患病,这个限度就称为阈值。 阈值的本质:一定环境条件下,发病至少所需的易患基因数量。

17

18 μ σ 68.28 % 95.46 % 99.74 %

19 二、遗传率(h2) 遗传率:多基因病中,易患性的高低受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遗传基础所起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率(heritability)。一般用百分率(%)来表示。 遗传率高:表明遗传基础在决定易患性变异和发病上起重要作用,环境因素的作用较小 遗传率低:表明在决定易患性变异和发病上,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遗传基础的作用较小

20 70% ~ 80% ,表明遗传基础起重要作用; 30% ~ 40% ,表明环境因素起重要作用。 人类某些正常性状的遗传度分别为: 语言能力 68% 计算能力 12% 拼音 % 比奈智商 68% 身高 % 体重 %

21 二、遗传率(h2) —— Falconer公式
b r b:患者亲属对患者的回归系数 r:亲缘系数 Xg ag Xr T G R 1. 从一般群体和患者亲属易患性 的对比计算遗传率 b = Xg—Xr ag 2. 从患者和对照组的一级亲属易患性 的对比计算遗传率 b = Pc(Xc—Xr) ac

22 从一般群体和患者亲属易患性的对比计算遗传率
群体发病率为0.001

23 从一般群体和患者亲属易患性的对比计算遗传率
b = 3.090-1.838 3.367 b = Xg—Xr ag = 0.372 h2= 0.372 1/2 h2= b r = 0.744

24 从患者和对照组一级亲属易患性的对比计算遗传率
b = Pc(Xc—Xr) ac b = 0.996(2.652-1.960) 2.962 = 0.233 h2= 0.233 1/2 h2= b r = 0.466

25 凡高(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 遗传度80%

26 唇裂±腭裂 遗传度76%

27 一些常见多基因病的遗传度 病 名 遗传度(%) 群体发病率(%) 唇裂±腭裂 76 0.17 先天性畸形足 68 0.1
病 名 遗传度(%) 群体发病率(%) 唇裂±腭裂 先天性畸形足 先天性幽门狭隘 脊柱裂 无脑儿 先天性心脏病(各型) 精神分裂症 糖尿病(青少年型) 原发性高血压 ~8 冠心病 消化性溃疡 支气管哮喘

28 二、遗传率(h2) —— Holgiger公式
根据遗传率越高的疾病,MZ的发病一致率与DZ的发病一致率相差越大。 发病一致率(concordance):指双生子中一个患某种病,另一个也患同样疾病的概念。 h2 = CMZ — CDZ 100 — CDZ

29  对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调查表明,在15对单卵双生子中,共同患病的有10对;在40对双卵双生子中,共同患病的有2对。依此来计算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7%,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5%。代入上式:  
h2 = CMZ — CDZ 100 — CDZ 67 — 5 65% 100 — 5

30 三、多基因病的遗传特点 1. 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畸形,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
1. 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畸形,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 2. 发病有家族倾向,但先证者同胞发病率低于1/2-1/4,常在1-10%之间。 3. 发病率有种族(或民族)差异。 4. 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增高,但不如AR显著。 5. 患者双亲、同胞、子女亲缘系数相同,发病风险相同。 随着亲属级别的降低,患者亲属发病风险迅速下降。 一卵双生→一级亲属→二级亲属→三级亲属→一般人群 ( 每级下降>>1/2 )

31 三、多基因病的遗传特点 1. 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畸形,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 2. 发病有家族倾向。
1. 包括一些常见病和常见的畸形,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 2. 发病有家族倾向。 3. 发病率有种族(或民族)差异。 4. 近亲婚配,子女发病风险增高,但不如AR显著。 5. 患者双亲、同胞、子女亲缘系数相同,发病风险相同。 6. 随着亲属级别降低,发病风险迅速下降。

32 某些多基因遗传病患者不同级别亲属的发病风险
发 病 风 险 一卵双生 一级亲属 二级亲属 三级亲属 疾 病 群体发病率 唇裂±腭裂 × × × ×3 足内翻 × × × ×2 神经管缺损 × ×2 先天性髋关节脱臼 × × × ×2 先天性幽门狭隘 × × × ×1.5

33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一般群体发病率(%) 40 20 10 8 6 4 2 1 0.8 0.6 0.4 0.2 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 100 90 80 70 60 50 30 相当多的多基因病的群体发病率为0.1%~1%,遗传率为70%~80%。 这时可用Edward公式估计发病风险,即f = P ,f 为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P 为群体发病率。 若群体发病率和遗传率不在此范围内,需查表计算。 斜线为遗传率。

34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二、发病风险与患病人数的关系 双亲患病数 1 2 群 体 遗传率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二、发病风险与患病人数的关系 双亲患病数 1 2 群 体 遗传率 患病同胞数 发病率 (%) 100 7 14 11 24 34 63 65 67 1.0 80 6 8 18 28 41 47 52 50 4 9 15 21 26 0.1 5 16 62 64 3 10 23 60 61

35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二、发病风险与患病人数的关系 三、发病风险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第三节 多基因遗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 一、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 二、发病风险与患病人数的关系 三、发病风险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四、发病风险与发病率的性别差异 Carter效应:当一种多基因病群体发病率有性别差异时, 发病率高的性别患者后代中发病风险将较低, 尤其与其性别相反的后代。

36 Carter 效应 阈值 先天性幽门狭窄

37

38 Carter 效应 阈值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Back


Download ppt "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