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广汽本田车辆系统概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广汽本田车辆系统概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广汽本田车辆系统概述

2 车辆系统构成 车身电气 发动机 空调系统 变速箱 转向系统 制动系统 SRS系统 车体 悬架系统

3 广汽本田车辆系统 转向系统 发动机 SRS 变速箱 悬挂 制动系统 空调系统 车身及电气 减震机构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电子助力转向系统
采用:四冲程、水冷式,铝合金缸体,SOHC ,DOHC ,VTEC ,VTC, PGM-FI,I-DSI,直列四缸、V形6缸,平衡轴。 SRS 通过传感器来控制装在驾驶席及助手席的安全气囊的打开,保护人的面部。 变速箱 种类:5MT,4AT,5AT,CVT,AT中采用了液力变扭器。 悬挂 一些车型采用了5连杆双横臂后悬挂,一方面改善了行驶平顺性、舒适性和直线行驶性,另一特征是后悬挂向上且略微向后压缩后轮,这使得后座椅空间得以增加,且大幅度减少由路面而来的冲击力。 制动系统 ABS EBD TCS VSA 空调系统 手动空调 自动空调 车身及电气 采用了便于回收的材料制成(如前后保险杠),电动座椅,电动反光镜,电动天窗等设备,车身为三箱型/两箱型。

4 当然,发动机机械系统还包括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
1 配气机构 2 缸盖 3 缸体 4 活塞 5 连杆 6 曲轴 7 动力系统 8 油底壳 9 飞轮 当然,发动机机械系统还包括润滑系统和冷却系统

5 燃烧 PGM-FI系统——程序控制燃油喷射系统 进气系统 燃油供 给系统 排气系统 混合 发动机 PCM/ECM 控制单元
根据驾驶员的加速输入信号和来自各个传感器的信号,该系统可确保在适当正时条件下控制所要求的最佳空燃混合气的供给量 进气系统 燃油供 给系统 排气系统 混合 空气 汽油 发动机 燃烧 混合气 废气 PCM/ECM 控制单元

6 PGM-FI系统的组成 排气系统 进气系统 燃油供给系统 PCV系统 EGR系统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

7 Positive Crankcase Ventilation
发动机内的空燃混合气不会完全充分燃烧,未燃烧的混合气进入曲轴箱。不予以清除,则未燃烧的燃油就会稀释曲轴箱中的机油,导致机油润滑性能降低,运动零部件过度磨损。 利用进气歧管的真空压力将新鲜空气引入并流经曲轴箱,驱散有害窜缸混合气。 PCV阀 通风软管

8 Exhaust Gas Recycle System
特定的条件下,EGR系统将一部分废气返回进气歧管。这样就增加了进气中惰性气体(如,水蒸汽、二氧化碳和氮)的比例,由此降低了最高燃烧温度以抑制了氮氧化物的产生。 EGR的应用也降低了燃烧速度。因此,为了保持燃烧的稳定性,只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才使用EGR。 EGR阀 EGR阀升程传感器

9 燃油蒸发控制系统(EVAP)

10 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VTEC)系统
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电子控制(VTEC)系统是Honda的一项特有技术,该技术能够在所有的速度范围内实现低油耗和高性能。

11 VTEC VTEC 低速转 高速转 气门升程 低速转 高速转 气门升程 VTEC采用按高低转速切换进气凸轮的结构
排气 进气 VTEC VTEC采用按高低转速切换进气凸轮的结构 低速转 封闭一个进气门(涡流产生状态) 高速转 高速凸轮运作二个气门 气门升程 排气 进气 VTEC VTEC采用按高低转速切换进气凸轮的结构 低速转 封闭一个进气门(涡流产生状态) 高速转 高速凸轮运作二个气门 气门升程 VTEC 动画演示

12 ( Variable Timing Control )
排气 进气 VTC VTC设置进气凸轮轴 ( Variable Timing Control ) 旋转方向 油压控制驱动. 连续位相调控 最大延迟点 最大提 前点 连续变位 低转区域 高转区域 VTC 动画演示

13 03雅阁I-VTEC发动机 进气凸轮轴 ECU VTEC 摇臂 凸轮转角传感器 控制阀 执行器 VTC 控制电磁阀 传感器信息 车速,
发动机转速 VTC 控制电磁阀 凸轮转角传感器 执行器 VTEC 摇臂 构成件 控制阀 ECU 传感器信息 进气凸轮轴

14 VTEC VTC 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 连续可变气门正时 低排放 提高进气效率 强化缸内涡流 提高进气效率 降低进气阻力 EGR作用 扭矩
油耗 低排放 排气 双气门运转 提高进气效率 可变气门正时及升程 单进气门封闭 强化缸内涡流 VTC 双重控制进气门开启 提高进气效率 连续可变气门正时 降低进气阻力 EGR作用

15 I-DSI系统介绍 应用车型 Fit 1.3 L City 1.3 L

16 i-DSI——智能化双火花塞顺序相位点火系统
每个气缸采用两个火花塞 两个火花塞分别位于进气门和排气门侧 两个火花塞呈对角布置 进气口 排气侧火花塞 (后点火) 排气口

17 I-DSI系统功能 ECM直接对每一个火花塞的点火正时进行控制以实现: 在整个转速范围内均可实现快速燃烧;
高压缩比,高功率,高扭矩和低燃油消耗, 并抑制发动机爆震 怠速:前后火花塞同时点火 高转速:前后火花塞同时点火 低转速低负荷:前火花塞提前 高转速高负荷:前火花塞提前,后火花塞延迟 I-DSI动画演示

18 广本变速箱结构特点 平行轴式机械传动机构 采用直接控制技术 主动式锁止离合器 带坡度逻辑控制功能的电子控制系统 带消除器的离合器
超薄型液力变矩演示

19 AT变速箱构成及动力流程说明 液力变矩器 主轴 倒档惰轮 ¾档离合器 1档从动齿轮 主轴惰轮 副轴惰轮 驻车齿轮 副轴 终减速齿轮 辅助轴
辅助轴惰轮 1档主动齿轮 差速器

20 98雅阁液压控制系统

21 98雅阁变速箱 液力变扭器总成 2档离合器 锁定控制电磁阀/换档控制电磁阀A总成 压力开关 1档离合器 电磁阀B 换档控制 电磁阀C
差速器总成 中间轴 副轴 主轴 主轴转速传感器 A/T离合器压力控制 电磁阀A/B总成 4档离合器 3档离合器 换档控制 电磁阀C 电磁阀B 1档离合器 A/T档位 位置开关

22 03雅阁变速箱 CPC电磁阀B、C CPC电磁阀A 换档电磁阀ABCDE

23 FIT无级变速器 CVT变速原理 限止电磁阀 中间齿轮轴转速传感器 从动带轮转速传感器 主动带轮转速传感器 档位开关 主动带轮控制线性电磁阀
起步离合器压力控制阀 从动带轮控制线性电磁阀

24 空调系统概述 汽车空调的定义 汽车空调控制项目 对驾驶室内空气的 温度、湿度、流速、洁净度 和噪音进行调节,并控制 在舒适的范围之内的技术。
温度控制(18-28度) 湿度控制(50%-70%) 空气净化控制(过滤粉尘与废气) 除霜(除雾)

25 空调系统概述 汽车空调的功能 制冷 采暖通风 除霜 汽车空调的类型 自动型 手动型

26 空调系统原理简介 1.在压缩机中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 2.在冷凝器中向外界辐射热量,同时变成液化高温高压液体
3.高温高压液体在膨胀阀处膨胀,变成低温低压薄雾 4.低温低压薄雾蒸发,吸收热量,冷却室内空气,同时变成气体 3 4 气体 2 1 液体

27 自动空调控制系统概述 阳光传感器 加热器芯 鼓风机 空气循环控制电机 功率晶体管 空调滤清器 蒸发器 自动温湿控制装置 空气混调控制电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阳光传感器 加热器芯 鼓风机 空气循环控制电机 功率晶体管 空调滤清器 蒸发器 自动温湿控制装置 空气混调控制电机 蒸发器温度传感器 车内温度传感器 模式控制电机

28 自动空调控制系统概述 冷凝器 贮液罐/干燥器 发动机 压缩机 新鲜空气 加热器阀 空气循环控制风门 加热器芯 胀膨阀 重新循环的空气
空气混调风门 蒸发器 鼓风机

29 转向系统概述 转向轴 方向盘 转向柱 横拉杆 转向机 转向节 方向盘 转向轴 转向机 横拉杆 转向节 注:转向柱起支撑转向轴的作用 减震作用

30 转向柱减震结构 减震板型 U形隔板型 受到冲击 衬套 缓冲块 可倾斜支架 减震板 安装位置 正常情况

31 转向轴减震结构 安全销 受到撞击 下转向轴 上转向轴 转向柱管 万向节 正常情况

32 在手动转向系统基础上安装液压助力器,藉此减少转动方向盘所需力量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在手动转向系统基础上安装液压助力器,藉此减少转动方向盘所需力量 助力油罐 P/S油冷却管 助力油泵 动力缸 控制阀

33 旋转阀型转向机 阀体装置结构 旋转阀型转向机 1.扭力杆 2.输入轴 3.旋转阀 4.至右侧动力缸 5.来自动力转向泵 6.至左侧动力缸
7.至储液罐 8.小齿轮轴 9.至储液罐 10.来自动力转向泵 1 2 3 4 6 8 7 5 10 9 旋转阀型转向机

34 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结构 齿轮齿条式转向机 直流电动机 电动机 蜗轮 蜗杆 齿轮轴

35 结构 扭矩传感器 1 输入轴 2 Comp.芯 3 蜗杆 4 齿条 5 小齿轮 6 蜗轮 7 输出轴 8 扭杆 工作原理
1 输入轴 2 Comp.芯 3 蜗杆 4 齿条 5 小齿轮 6 蜗轮 7 输出轴 8 扭杆 工作原理 扭杆因为扭力产生转动. Comp.芯移动 线圈1或2的电感变化引起输出电压变化 向右转 中间位置 芯子 线圈1 线圈2 向左转 力矩电压 力矩 扭矩传感器

36 SRS(supplementary restraint system)
除了设定根据碰撞状况能迅速感应、判断和启动的程序以外,还采用了双重引爆器。可根据碰撞程度的大小,进行双重爆发或短间隔爆发,分两个阶段来控制安全气囊的启动。CM6\GE8\GM2\CP2\CP3\RB3还配备了座椅侧安全气囊。

37 部件说明 Ecu 传感器 碰撞传感器 左侧碰撞传感器 安全传感器 用于检测碰撞时的冲击 半导体型传感器 安全传感器 右侧碰撞传感器
防止安全气囊意外爆炸 机械式传感器 左侧碰撞传感器 安全传感器 右侧碰撞传感器 气囊 点火开关

38 SRS系统工作过程 冲撞信号 检测 充气装置工作 排气 冲撞 整个过程: 约0.1秒 约0.03秒 约0.03秒 约0.05秒

39 SRS系统作动条件 工作条件 在发生冲撞的情况下,安全气囊若发生爆炸,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在发生冲撞的情况下,安全气囊若发生爆炸,则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SRS 状态正常 (即,SRS 指示灯不亮)。 • 点火开关处于 ON (II) 位。 • 所承受的冲撞力在预定水平以上。(冲撞力也取决于与之冲撞的物体。因此,SRS 可能在某一车速、某一冲撞情况下引爆安全气囊,而在同一车速的另一情况下则不会引爆安全气囊)。 • 冲撞力角度发生在规定的前方范围内。 • 由一个或两个冲撞传感器和安全传感器检测到发生冲撞。

40 智能化的撞击判断 同时点火 (1st+2nd) 1st点火 2nd点火 撞击 高速撞击 系安 全带 高临界值 中低速撞击 未系安 一般临界值
撞击激 烈程度 撞击 同时点火 (1st+2nd) 高速撞击 系安 全带 1st点火 高临界值 中低速撞击 未系安 全带 2nd点火 一般临界值

41 系安全带时 撞击 安全带预张紧装置 驾驶席SRS气囊 助手席SRS气囊 极低 OFF ON 2级点火 标准点火

42 没有佩戴安全带时 冲击 安全带张紧器 驾驶席气囊 助手席气囊 极低 OFF ON

43 SRS系统不作动的情况 后部撞击 侧撞击 翻滚

44 SRS系统不作动的情况 车辆进入卡车尾部下面的碰撞 与电线杆或树木的冲撞 侧擦碰撞

45 座椅侧安全气囊构成 10 1 2 3 9 8 7 6 5 4 1 SRS 报警灯和侧面安全气囊报警灯 (位于仪表板内)
3 助手席安全气囊模块 9 4 右侧冲撞传感器 5 右侧安全气囊模块 OPDS 传感器 7  OPDS 装置(OPDS:乘客坐姿检测系统) 左侧冲撞传感器 9 左侧安全气囊模块 8 10 驾驶席气囊模块 7 6 5 4

46 座椅侧安全气囊碰撞图

47 安全带张紧器 功能: ---安全带张紧器是 SRS 的组成部分。 你系安全带了么?

48 常规制动系统结构 制动踏板 后制动卡钳 后制动盘 驻车制动拉杆 前制动盘 前制动卡钳 制动助力器 制动总泵 双比例控制阀

49 ABS—防抱死刹车系统 仪表板下保险丝/继电器盒 数据传输插接器 右后轮速传感器 ABS控制单元 右前轮速传感器 左前轮速传感器
发动机舱保险丝/继电器盒 左后轮速传感器 结构和工作原理

50 电磁阀 监测 车速 决定操作ABS 车速传感器 检测抱死状况 ABS控制单元

51 ABS系统回路 ABS内,通过直接使用电磁阀和泵来控制制动器液压。 增压过程 保压过程 减压过程 ABS雪中测试

52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 EBD:电子制动力分配 集成于ABS系统中 根据载荷状态变化合理控制和分配前后制动力 EBD效率 后轮制动力
前轮制动力 后轮制动力 EBD效率 先前系统效率

53 EBD控制方式 工作原理 根据前后轮速度差 ABS控制装置算出前后轮最佳制动力分配 调制器装置控制后轮制动压力,从而获得最佳后轮制动力
后轮电磁阀 前轮车轮传感器 后轮车轮传感器 ABS控制装置 调制器装置

54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正常路面 湿滑路面 TCS特性提供低速牵引 施加制动力使打滑车减速 制动控制型 通过ECM使发动机制动发动机输出控制型

55 TCS牵引力控制系统

56 VSA—车辆稳定性辅助系统 TCS提供低速牵引力。当驱动轮在较滑的路面上失去牵引并开始打滑时,ABS/TCS控制装置会向调制装置发送一个制动信号,通过施加制动压力来让打滑的车轮减速。此时,ABS/TCS控制装置会向PCM发送一个发动机制动信号,以免损坏变速箱。 VSA录像

57 VSA主要部件和位置 1、轮速传感器 Wheel Speed Sensor 2、转向角传感器 Steering Angle Sensor 3、横摆角速度传感器 & 侧向加速度传感器 Yaw Rate Sensor & Lateral Acceleration Sensor 4、液压调节器总成 Modulato

58 车身电气概述 电气基础知识 电压-U 单位-V 电流-I 单位-A 电阻-R 单位-Ω 电源 导线

59 电气基础知识 欧姆定律 流过负载的电流量I与负载R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与负载本身的电阻值成反比。 U U

60 欧姆定律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混联电路 串联电路: 总电阻:等于全部耗电装置的电阻之和。 R (总) = R1 + R2 电流:I1=I2
电压: U(总)=U1+U2 I1 I2 U1 U2

61 欧姆定律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混联电路 U1 I1 U2 I2 U3 U = U1= U2 = U3 I(总)= I1+I2+I3 I3 U

62 欧姆定律 串联电路 并联电路 混联电路 R总=? I总=? U总=?

63 电路的测量—电阻测量 测量仪器:电阻表/万用表 万用表:模拟万用表 数字万用表---输出精度高,输出电流小 实际测量项目: 测量元件电阻
测量线路是否断路 测量线路搭铁是否良好 测量两线之间是否相连

64 电路的测量—电流测量 串联电流表于电路中测量电流 保险丝盒是测量电流的较好断开点。 实际测量项目: 测量蓄电池的漏电流(寄生电流) 黑色探针
红色探针 黑色探针 串联电流表于电路中测量电流 保险丝盒是测量电流的较好断开点。 实际测量项目: 测量蓄电池的漏电流(寄生电流)

65 电路的测量—电压测量 测量方法: 将万用表打在电压档位并联在元件两侧实际测量: 1)测量蓄电池电压 2)用试灯检查线路,快速但准确度不高
3)测量节点两端电压降(小于0.1V),以确定节点工作状况 4)测量线路电压,确定电控系统工作好坏

66 汽车电路的特点 低压直流电源(12伏、24伏) 负极接地的单线制方式。 各用电器并联连接 每条电路均有控制元件,并装有过载保护装置
车体的金属部分代替一部分导线的连接方式,减少了导线的使用量,简化了线路。 电源及用电器与车体连接的部位叫接地,又称为搭铁。采用电源的负极接地的方式,在接地处不易形成氧化物,所以均采用负极接地 各用电器并联连接 为了让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互不干扰,用电器均采用并联方式,每条电路均有自己的控制器件及过载保护器件。 每条电路均有控制元件,并装有过载保护装置

67 汽车电路基本元件 注:电子控制器件需要单独的工作电源及需要配用各种形式的传感器 汽车电源:蓄电池+发电机。
过载保护元件:保险丝、电路断电器及易熔导线等 控制元件:各种手动开关、压力开关、温控开关,电子控制元件,继电器。 注:电子控制器件需要单独的工作电源及需要配用各种形式的传感器 用电器:包括电机、电磁线圈、灯泡、仪表、各种电子控制器件和部分传感器等。 导线:电缆盒导线 特殊元件: 稳压二极管 箝位二极管 发光二极管 光敏晶体管 集成电路

68 汽车电路电器符号 星型标记为需要讲解项目

69 汽车电路-识图练习 如图,为03雅阁喇叭电路图 请说明喇叭如何作动

70 多路控制技术 3单个局域网控制: 例如98雅阁的MPCS系统
特点:一个大的系统内的多个子系统之间组成局域网,通过通讯线路进行通讯,用定期交换信号的方式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元件和线束的数目,减少成本,减轻车重,降低油耗。

71 98雅阁 MPCS:多路控制系统 三个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左车门内 仪表板下 助手席侧保险丝盒内 档位指示器 …… 门锁
天窗 …… …… 多路控制系统单元 (左车门内) 多路控制系统单元 (仪表板下) 多路控制系统单元 (助手席侧保险丝盒内)

72 多路控制技术工作原理

73 03雅阁 MICS B-CAN 33kbps 仪表控 制模块 网络式管理 各电气系统间信息共享 便于故障诊断 F-CAN 500kbps
组合开关 控制模块 继电器 车门多路 空调 MICU 仪表控 制模块 ECM/PCM B-CAN 33kbps F-CAN 500kbps 快速控制器区域网络(F-CAN)和车身控制器区域网络(B-CAN)能够共享多个电子控制装置(ECU)间的信息。B-CAN通信以较低速度进行,适用于一些便利性项目及其它功能;F-CAN的数据传输速度较高,适用于一些“实时性”功能,如燃油和排放数据。为实现两种系统的数据共享,仪表控制模块负责在B-CAN与F-CAN间进行数据转换。 B-CAN与F-CAN上的ECU采用结构化信息的形式发送和接收数据,网络上的多个不同ECU均可同时接收到,这些信息是通过一个由单线构成的通信回路进行发送和接收的,这条单线由回路上的所有ECU共享。由于F-CAN网络传输的信息通常比较重要,所以采用另外一条线路对其通信回路的完整性进行监视。B-CAN网络上的车头灯和刮水器回路增设了一个备用回路,以防网络线路或ECU故障影响系统的运行。 网络式管理 各电气系统间信息共享 便于故障诊断

74 MICS电路图 仪表板下保险丝/继电器盒 气侯调节装置 多路集成控制装置 多路控制检测插接器 仪表控制模块 继电器控制模块 车门多路控制装置
(电动车窗主控开关) 数据链路插接器 组合开关控制装置

75 多路控制系统四大功能 多路传输通讯功能 唤醒/睡眠功能 失效保护功能 自诊断功能

76 悬架

77 双叉杆式前悬架 双叉杆式悬架系统由上臂、下臂和减震器总成(螺旋弹簧和减震器)以及其它部件构成。各臂通过衬套与转向节和车身相连接。 前减震器
双叉杆式悬架系统由上臂、下臂和减震器总成(螺旋弹簧和减震器)以及其它部件构成。各臂通过衬套与转向节和车身相连接。 前减震器 上臂 转向节/轮毂 下臂

78 5连杆双横臂后悬挂  Accord采用了一种新的5连杆双横臂后悬挂。它由装在转向节与新的高精度后辅助架之间的五根连杆件组成。斜向布置定位臂和前置定位臂构成了Watt连接,这种连接改善了行驶平顺性、舒适性和直线行驶性。 五连杆结构动画

79 5连杆双横臂后悬挂 该装置另外一个特征是后悬挂不仅向上而且略微向后压缩后轮。这使得后座椅空间得以增加,因为压缩行程中车轮移离座椅而不是靠近它。 前束的调整是靠后连接杆。

80 5连杆双横臂后悬挂 新连杆结构改进了轿车的行驶性能。这些改进包括: l 高得多的侧倾刚度有助于直线行驶性
l         高得多的侧倾刚度有助于直线行驶性 l         通过将弹簧和减振装置向后倾斜以及采用低刚度的橡胶衬套安装斜向结构的后置定位臂及前置定位臂来获得柔顺性。 l         无论是转向还是制动过程中,两侧的侧向力和制动力产生了前束的趋势,这一趋势有助于直线行驶性和稳定性。

81 车辆安全设计

82 在车身材料上使用先进技术和结构,同时采用最新安全装置,达到同级别中最佳安全性能
碰撞安全 在车身材料上使用先进技术和结构,同时采用最新安全装置,达到同级别中最佳安全性能 IIHS保险杠毁坏测试 NCAP (5星/ 5星)

83 广汽本田车辆系统概述 The end 休息,休息休息!


Download ppt "广汽本田车辆系统概述."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