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初三英语期末试卷分析 北环中学 吴文超.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初三英语期末试卷分析 北环中学 吴文超."—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初三英语期末试卷分析 北环中学 吴文超

2 9A 期末试卷 试卷结构 试卷特色 试题分析 教学思考

3 题号 题 型 题量 分值 占总分比例 听力 20 20% 单项选择 10 10% 完形填空 12 12% 阅读理解 20% 阅读表达 5 5% 词汇 用所给单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4 9% 根据中文写单词 动词填空 根据中文完成句子翻译 6 9 书面表达 1 10%

4 试卷特色 知识点考查全面,关注基础,注重语用 语篇面貌新颖,选材多样,突出能力考查 语言素材贴近生活,富有人文意义
试题设计科学,编排合理,正确导向

5 试题分析 (一)听力:词量适中,语速恰当 1 2 3 4 5 6 7 8 9 10 得分率 65.2 % 75.7 92.9 68.6
78.4 62.2 74.3 54.8 62.9 75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87.5% 95.6% 93.2% 94.3% 89.9% 92.9% 84.8% 53.7% 35.5%

6 第1题: (M: You’ve just come back from Harbin. Did you have a good time? W: Yes, I enjoyed myself very much. I learned how to skate on the real ice.) Q: Which did the girl learn to do? 答案信息直接在题目中体现,不需要转换,但得分率仅为65.2%,原因在于学生对skate这个词没有即时反应出词义,想当然地选了图片C,其实C选项是“滑雪”,而图片A才是skate和ice代表的“滑冰”,这一题也反映了学生对生活缺少积累。

7 第6题: (M: Have you answered all the ten questions, Joan? W: I’ve answered them all except No.2 and No. 5.) Q: How many questions has Joan answered? 这一题很多同学选了B(Five),一部分原因是对except不敏感,听到最后一词是five,就选了此选项;另一部分原因是听到了except,但对No.2和No.5没有理解,所以也选不出正确答案。

8 第8题: (M: Couldn’t you walk faster, Sandy? W: This is the fastest I have ever walked, Ben.) Q: What does Sandy mean? 这一题有同学选A(She walks very slowly.)这是因为没有搞清楚问题的主语,如果是”What does Ben mean?”,那A选项就对了。还有部分同学选C(She can’t walk any further.)这是语音不清造成的,把”fastest”听成了”farthest”。

9 第9题: (M: Excuse me, I’d like a beef hamburger, please. W: Sorry, Sir. Beef hamburgers are served only for lunch and dinner.) Q: When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此题是推理推断题,学生选的错误答案是”At noon”和”In the evening”,没有注意到前面”Sorry, Sir.”所暗示的信息是“此刻没有,只有午餐和晚餐有”,所以“此刻”应是“早上”。

10 第19题和20题: 处于最后一篇短文中,相比于前面的对话题难度有所加大,因为这不是学生熟悉的情景,而是完全陌生的一个故事,而且还要在听懂信息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或推断。比如第19题the thief said, ”I have a wife and three children at home. And I will pay for the necklace.” ”Do you have anything cheaper?”这两句都只是小偷的托辞和借口。第20题当店主听到小偷的最后一句话时,他应该明白了小偷的把戏而不是为小偷难过或担心。

11 听力中的问题 对生活缺少积累,就单词听单 词,不能很快地与生活场景或生 活实际准确挂钩; 听的过程中抓不出重点,反应不 出隐含的信息;
对完全陌生的信息缺乏信心、理 解力和应变力。

12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重视单词的读音 重视听力的训练和习惯的培养 重视听力技巧的指点 值得重视的方面

13 (二)单项选择:重视基础,突出语境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88.2 % 58.5 47.3 92.6 61.2 60.2 76.4 83.8 91.6 78.1 单项选择知识点覆盖面广,考查了连词(第21、25题),介词(第26题),形容词&副词(第24、27题),情态动词(第28题),动词词组辨析和搭配(第23、29题),宾语从句(第22题)及交际用语(第30题)。

14 第22题: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_________________? --- Sorry, I’m afraid I don’t know.” A. when the clothes shop opens B. where is the nearest post office C. how long the old man had stayed there D. how do you celebrate Thanksgiving Day 从统计下来的情况看,基本没有学生选D,说明平时强调的语序学生印象比较深刻。较多的是错选C,原因在于对题目中的Could理解错误,此处Could不是过去时,而是表示委婉语气,虽然平时练习中老师有解释,但部分同学依然没有形成清晰的概念。

15 第23题: ”Ladies and gentlemen, we are going to __________ soon. Please make sure your mobile phones are powered off.” take away B. take off C. take up D. take in 这一题考查了动词词组的词义辨析。平时强调比较多的take off意为“脱掉(衣服)”,老师也会提到“(飞机)起飞”的意思,但因为书上没有正式出现,所以学生的印象不深,都“看词思意”选了C,认为”up”就是“飞上天”了。这反映出学生对常用词组的辨识不够。

16 第25题: ”---Has he been popular since he started to sing? --- No. ________ he appeared in the musical program, few people knew him.” Until B. After C. If D. As 这道题的题眼比较隐蔽,不是学生熟悉的否定词”not”,而是另一形式的否定词”few”,学生对否定词的认识范围狭隘,没有识辨,所以想不到与”until”搭配。

17 第26题: ”The engineer was attacked ______ a knife when he was going home ______ his bike.” 前一空是第6单元出现的词组,很熟悉,基本都对。但后一空考查的交通方式介词搭配学生却只记得”by”,此题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不用”by bike”,出现了”his bike”,则介词要用”on”。

18 单选特点 语言基础知识 综合运用能力 紧扣教材,重视基础 依托情境,灵活转变 注重交际,综合应用
(如live, be attacked with a knife; not only…but also…,would rather…than…,宾语从句,最高级等) 依托情境,灵活转变 (如need, few…until…,on one’s bike等) 注重交际,综合应用 (如22题把情境问答与宾语从句结合,30题把情境问答与现在完成时结合) 语言基础知识 综合运用能力

19 (三)完形填空:内涵丰富,综合推断 这篇完形从内容上来说贴合生活实际,从学生角度来讲易于理解,难度适中,并能从这一语篇中得到启迪。
从形式上来说考查词类分配合理:名词(第35、36、40题);形容词(第31、32、41题);动词(第38、42题);不定代词(第33题);连词(第34题); 副词(第37题);惯用语(第39题)。 从考查侧重点来说,更注重以意义填空取代语法填空,充分体现了“突出语篇”的命题思路。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理解、上下文的衔接以及逻辑思维判断的能力,没有故意设的陷阱或模棱两可的选项。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74 % 73.7 81.8 77.7 93.2% 71.6% 94.3 39.5 81.1 80.7% 89.9% 73

20 第38题: ”And she wouldn’t stop _________ all the places she had visited using the magic key.” 从上文得知妹妹找到了书中的”key”,她忍不住谈论她书中参观过的所有地方。错误的学生本身对”key”似乎还囫囵吞枣,这个句子又是个长句,所以对句子意思理解有误,只看表面词义,以为妹妹要“寻找参观的地方”。

21 完形要求 整体理解是前提,因为完形填空的考题相互间逻辑联系很紧密,理解一有偏差可能就会连错好几个。所以学生首先要加强以整体思维代替局部思维的阅读习惯,提高信息的综合与整合能力。其次要基础扎实,词义掌握准确,句法结构剖析清楚,才能对文中的细节处理好。 理清文脉 整体把握 前后判断

22 (四)阅读理解:富有深度,难度渐进 客观阅读文章长度适中,体裁题材丰富,考查题型有:客观信息题;词义猜测题;主旨归纳题;推理判断题。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81.8 % 81.1 86.8 51.7 62.8 66.2 84.1 73

23 第一篇是表格信息类文章,关于伦敦景点的信息介绍。作为考试的第一篇阅读,题目比较简单,都是客观信息题,从文中可以直接找出答案。
第二篇比较深刻,是对思考这一过程的说明,即使用中文写这篇说明文可能对初中学生来讲都有一定难度,更何况是英文,所以这一篇是得分率最低的。

24 第46题:”In the writer’s opinion, how is critical thinking developed
第46题:”In the writer’s opinion, how is critical thinking developed?”学生受前一句影响选A的较多,其实根源在于他们没有理解”thinking”与”critical thinking”的区别。 第47题是词义猜测题,学生也受到了前一句影响”It does not mean taking one view against another view”,因此就认为“原谅”或“道歉”,其实要看到后半句甚至看到下文就能确定”criticize”的意思了,当然聪明一点的话还可以从”critical(判断性的)”这一形容词推测出动词的词意。 第48题是推理推断题,这一题解答依据在第二段,解决此类题目要学会对有关信息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

25 第三篇比较新颖,平时做的阅读很少有这种纯对话类型的,需要学生对人物、故事、话语有很清晰的概念。
其中第50题错误较多。学生能够找到题目出处”I said they would tell me I had no future as a singer and not to waste their time again”,可惜的是他们只看到后面的从句,没注意”I said”隐含之意是“我自己以为”,而事实结果是下面两行的”They invited me to join the chorus.”

26 阅读训练 扩大阅读,丰富各方面的知识,不能仅仅就题目找答案,而要见识各种文体,接触各种主题。
了解中考此类题的设题规律,掌握解题思路,并多进行限时训练,既要理解字面意思,更要理解深层含义;既要了解事实和细节,又要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在阅读训练中,教师要提高学生从篇章整体入手概括语篇意义的能力,培养其预测下文,推断隐含意义,筛选信息等能力。

27 (五)阅读表达:源于语篇,高于语篇 阅读表达是阅读理解和缺词填空的组合题。有时候可以从原文中找寻原词,更多时候需要归纳总结,词性转换或者句型准换。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输出信息的能力。 本语篇以表格形式出现,将整篇文章做了很好的梳理,脉络清晰,题目设计巧妙。每一道题都需要学生瞻前顾后、深入思考。总的来看,得分率偏低。 53 54 55 56 57 65.6% 4.5% 68.9% 46% 19.3%

28 第53题是主旨大意题,大部分同学都能总结出这一关键词,文中第一段就点明主题,可惜的是他们只填了advantage,而没有注意到本文提到团队运动的优势不止一个,也说明学生做题时不够细心。
第55、56题是句型转换题。第55题原文用了It is + adj. + for sb. + to do的形式,题中换成了It is + adj. + that-clause形式。 第56题原文用了形容词形式”teenagers learn valuable problem-solving skills”,题中则换成了动词词组形式”teenagers can learn social skills in __________ problems”,部分学生生搬硬套就抄了”problem-solving”。这两题说明学生对句型和词性缺乏辨识度、熟悉度。

29 得分率最低的当属54和57题。 57题其实也是词性转换题,不过比55、56题更难,因为这不是从文中能找到的原词,而要在原词(proper)基础上转变成副词(properly)。 第54题是得分率最可怜的一题,学生能在文中锁定答案出处”reduce the risk”,而题目呈现形式是”face a _______ risk”,学生本身对reduce就不是很熟悉了,还要想一个与”reduce”意义相关的形容词,部分同学想到”small”就觉得自己很厉害了,殊不知这里要体现“减少”这一过程,答案应用”smaller”。这道题对学生要求很高,真正体现了源于语篇,又不局限于语篇的命题精神。

30 主观阅读 要培养学生抓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不管是直接从原文找到信息,还是对元信息作 相应变化或综合,都要求学生具备阅读能力、
逻辑推理能力和词法语法能力 。

31 (六)词汇:考查多面,注重基础 单词拼写这一块最能体现学生平时的积累。这次考试词汇共9题,4题用所给单词适当形式填空,5题根据所给中文适当形式填空。考查的都是平时教学中经常强调的重点,学生们比较熟悉的四会单词,没有偏题、怪题、繁题。 第58、59、61、65题考查了名词,第60、64、66题考查了动词,62题考查了形容词,63题考查了介词。 这一部分词汇题更多的是考查学生对整个句子的理解能力,在句子设置的语境下运用提示词的适当形式完成句子。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59.5 % 82.4 32.8 71.3 81.4 86.2 85.5 83.8 68

32 第58题: The _________ (direct) from Asian countries will compete for the award. 本身单词拼写并不难,学生都能写出”director”,但由于平时接触复数较多的情境是”these”,”those”,”are”这些词,所以本题出现的语境”from Asian countries”对学生来说比较新,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应。

33 第66题: You should knock at the door before _________ (进入) the teachers’ office. 平时练习中就有出现,但部分考生习惯于直接看中文写英文,而忽略了前面”before”在这里作为介词,后面要加动词ing形式。

34 第60题: Each of us ________ (breath) heavily after rushing towards the classroom. 本题得分率最低,学生多数写出动词”breathe”,中等偏上的同学看到主语”Each of us”写出了一般现在时三单形式或者现在进行时”is breathing”。原因在于学生对语境缺乏深入思考。本题不体现一般规律性,而且单词拼写要求一空一词,所以上述两个答案都是错误的。能写出”breathed”这一正确时态的学生说明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语境、综合思考的能力。

35 单词教学 单词教学教学时,不能孤立地教一个形式,还应适当补充与单词相关的词性(如一词多性),词形(如前后缀、反义词、形容词、副词等)
教师要将常见词性词形变化用法渗透到平时教学和练习中,培养学生独立理解句意和分析句子结构的能力。

36 (七)动词适当形式填空: 难度中上,要求能力 英语中的动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该项考查的是动词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的综合运用。 67
68 69 70 71 63.2% 64.5% 81.1% 7.8% 54.4 除了第69题考查的过去完成时,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得分率较好。其他几道题目得分率都比较低。

37 第67题: More effort should be put into _________ (improve) our English skills. 学生翻译成中文“更多精力应该被投入来提高英语技能”所以很多都认为是目的状语写成to improve。其实此题考查的基本词组是”put more effort into sth/doing”,如果本题后半段作为目的状语的话,前半句”put into”后面要加个宾语才完整。错误根源在于学生对句子结构没有认识清楚。

38 第68题: __________ (make) sure that there are no mistakes, you must be more careful with your homework. 这一题考查的目的状语从句,学生倒反而认不出来,有的写成命令句,有的以为作主语写成doing。 第71题: The bridge he often walks across on his way to school ________ (built) last year. 本题关键要看出句子的主语就是”the bridge”,考查了学生对于”he often walks across on his way to school”这一定语从句的辨识。

39 第70题: As Alice _______ (fall) down, he held the window edge and it saved her. 绝大多数学生看到”As”,就条件反射“两短用As”,在讲这一语言点的时候,老师也一定会提到“一长一短while或as”。究其原因是学生对具体句子的语境根本没有考虑。” 如果这道题用”While”开头,相信得分率会截然不同。所以教师在讲授这一知识点时,要讲全面,并且要提供多类型的语境让学生感知,而不是机械记忆。

40 动词变化 学生对于长句(如主从句、定语从句等)缺乏独立的思考和理解;对语境缺乏感知、分析和判断。
学生一定要在读题时做到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抓住句子的关键词,充分考虑到句子的前后语境、习惯搭配及句子结构,才能决定动词的正确形式。

41 (八)翻译:源自书本,考点综合 包括现在完成时、宾语从句、特殊疑问句、重点短语和句型的用法。选的句子不偏不怪,体现了使用语言的交际性和目的性。 72 73 74 75 76 77 55.8% 66.6% 53.3% 45.8% 73.4% 27.6%

42 对句型要求较高的如77题,如果本题以陈述句的形式来考,学生比较擅长,但换成特殊疑问句的面貌呈现,学生转换能力比较欠缺,有些甚至看到这么长的中文都没想到陈述句就开始硬翻乱翻。
对词组要求较高的如75题,本题的“采纳建议”是期中前的内容,所以学生对“采纳”这一词已经忘了。 对细节要求较高的如72题,“超出”学生能想到”beyond”,但对其词性不了解的话这道题也肯定翻不全,统计下来很多学生漏了”is/goes”。本题对学生的单词拼写要求也较高,“能力”一词很多学生也没拼写对。

43 句子翻译 教学中不能孤立地就单词而单词,就词组而词组,要放进语境中综合应用,注意提升学生句子翻译中时态语态、句子结构、固定短语、常用单词等在具体语境下的运用能力。

44 (九)书面表达:主题熟悉,推陈出新 一些阅卷过程的常见错误: 1. 单词、词组不准确:
出生日期中“4月” 拼写出错;“少年习武”没看到下面的生词提示,翻成”practiced Kongfu”。或者看到了提示,写成”took martial lesson”,没有用复数也不对。“创建基金”写成了”built”。“地震”也有部分学生忘记了拼写。 2. 时态使用紊乱: 比如第一部分“勤奋努力”属于“童年经历”中,应用过去时,很多学生认为一直“勤奋努力”就用了一般现在时,没有注意要点的语境。

45 3. 遣词造句能力弱,中文式表达: 这一问题集中体现在“社会公益”部分,“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0年玉树地震,他亲赴灾区参加救援工作”,部分学生译成”In 2008, Wenchuan happened an earthquake”。“亲赴灾区”写成”by himself”变成了“独自前往”的意思。“参加救援工作”有些译成了”join the rescue work”,没有用对”take part in / join in”。 4. 生硬翻译,没有润色 5. 卷面不整洁或书写不规范,词数不够。

46 书面表达 为了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写作现状,切实提高书面表达的水准,我们要在“全面,准确和精致”这三个方面下功夫。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多收集素材,多留意好的结构、句型、词组,写作时就能胸有成竹。只要学生能坚持多读、多背好句子,好文章,英语写作水平定会得到提高。

47 教学思考

48 注重基础学习,注意其在语境中的运用。 以《课标》和《考试说明》为指导,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学,在此基础上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不同渠道、不同方式展示词汇的含义、结构和用法。在真实语境和语篇环境中发现语法现象和规律。创设有效的交际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

49 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语言的背景和内核就是文化。英语学习中有许多跨文化交际因素,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学生只有具备了跨文化交际意识,才能真正学会这种语言,真正会用这种语言。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鉴别能力。

50 培养阅读习惯,增强语言感知能力。 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和策略。可以选用一些与学生英语学业水平要求相当的语言材料,注意内容的丰富性、体裁的多样性,要与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比较贴合,同时还可选择具有趣味性、时代性、文化性的阅读材料,来有效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51 重视听说训练,输入输出有效结合 听说训练不是考前强化,需要落在平时。课堂要尽可能全英上课,与学生多交流,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口语和语感,对学生的卷面输出也是极有帮助的。另外,中考口试的训练也可在平时的课堂上有计划的进行。有些教材内容和口试相关的可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多加练习。在听说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细致、严谨的学习态度,减少低级错误。

52 加强写作指导,准确传辞达意 教师必须在平时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方法的指导和训练。首先要教会学生怎样仔细审题,看清写作要求,判断时态;其次要教会学生通览要点,列出提纲;最后训练学生遣词造句,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当然,学生自身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多读多背好的句子、语篇,比如我们的教材和口语书。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写作,可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也可以是对教材的仿写、缩写和改写。还可以按主题进行专项训练。

53 那题却在灯火阑珊处 为伊思得人憔悴 渐上高楼

54 Thanks!


Download ppt "初三英语期末试卷分析 北环中学 吴文超."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