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第十三章 给药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第十三章 给药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三章 给药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李小萍 副主任护师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护理系 2019/4/30 2019/4/30 1

2 第十三章 给药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法 2019/4/30

3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头孢菌素类药物过敏试验法 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脱敏注射法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碘剂过敏试验
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4 学习目标 识记: 理解: 1.能正确说出常用过敏试验液的配置浓度 ,注入剂量和试验结果判断。 2.能正确说出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原因和预
防措施。 3.能正确陈述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的原理 和方法。 理解: 1. 能正确识别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 现。

5 学习目标 应用: 1.能准确配制青霉素皮内试验液并能正 确判断试验结果。 2.能准确配制头孢菌素类药物皮内试验 液并能正确判断试验结果。
3.能运用所学知识配合医生对青霉素过 敏性休克的病人实施急救措施。

6 药物过敏试验法 药物过敏反应是异常免疫反应。 发生的原因在于抗原抗体的相互作用。
表现为发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综合征,严重的过敏性休克

7 药物过敏反应 IgE 机体 抗体 药物 IgG 过敏 IgM 药物 T淋巴细胞 致敏

8 常见药物过敏 青霉素 破伤风 抗毒素 链霉素 过敏 碘剂类药物 普鲁卡因 头孢菌素类

9 药物过敏反应的特点 药物过敏反应不具有普遍性。 通常不发生于首次用药。 药物过敏反应有或长或短的潜伏期。
药物过敏试验时,少数病人会呈假阴性反应。 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之间有交叉或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 特别注意对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家族过敏史的了解,过敏试验。药物性质,正确判断结果。

10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及 过敏反应的处理 青霉素的发现
1928年 亚历山大·弗莱明 (Alexander Fleming) 1945年 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因“发现青霉素及其临床效用”而共同荣获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11 青霉素(Penicillin,PNC )  在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细胞壁  在细菌细胞繁殖期起杀菌作用
 作用:对青霉素敏感的G+和G-球菌、螺旋体  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12 青霉素  常见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 青霉素过敏反应在各种抗生素中居首位  过敏反应的种类:皮肤过敏反应 血清样反应
 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故对人类的毒性较小  常见的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 青霉素过敏反应在各种抗生素中居首位  过敏反应的种类:皮肤过敏反应           血清样反应           过敏性休克(Ⅰ型)

13 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 青霉素本身不具有免疫原性。  高分子聚合物及其降解产物(青霉噻唑 酸、青霉烯酸)是主要致敏物质。
 药物本身含杂质直接致敏 。

14 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 多发生在曾用过青霉素或接触过青霉素 者,也有首次用药者。  青霉素高分子聚合体性质稳定,经煮沸
 多发生在曾用过青霉素或接触过青霉素 者,也有首次用药者。  青霉素高分子聚合体性质稳定,经煮沸 灭菌处理后也不易破坏,抽吸过青霉素 的注射器是致敏来源。  青霉素降解产物可经空气吸入而致敏。

15 青霉素过敏反应发生的原因  皮肤丝状菌以及空气中的某些霉菌可能产 生青霉素样物质。  半合成青霉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
与青霉素之间有交叉过敏反应,用药前同 样要做皮肤过敏试验。

16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目的】 通过青霉素过敏试验,确定病人对青 霉素是否过敏,以作为临床应用青霉素治疗的依据。

17  评估:病人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操作前准备】 1.评估病人并解释  评估:病人用药史、过敏史及家族过敏史、 病情、治疗情况、用药情况、心理 状态、意识状态,对青霉素过敏试 验的认识程度、合作态度。  解释:过敏试验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及配合。

18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操作前准备】 2.病人准备:了解试验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项 和配合要点;不宜空腹进行皮试。
3.护士准备:穿戴整齐、洗手。 4.用物准备:注射器、青霉素药物、稀释液、 消毒液;抢救药物与用品。 注意药物应现用现配。 5.环境准备:安静整齐、光线适宜

19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操作步骤】 1.皮试液的配制: 注入皮内的标准剂量为20u  50u / 0.1ml
(2)取0.1ml+0.9ml生理盐水(2万u青霉素) (3)取0.1ml+0.9ml生理盐水(2000u青霉素) (4)取0.1ml+0.9ml生理盐水(200u青霉素)

20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2.试验方法: (1)确定病人无青霉素过敏史 (2)前臂掌侧下段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 溶液0.1ml
(含青霉素20或50u) (3)20min后观察结果

21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3.皮试结果的判断 阴 性:皮丘无改变或缩小,周围不红肿,无 红晕,无自觉症状。
阳 性:局部皮丘隆起增大,出现红晕,直径 大于1cm,周围有伪足伴局部发痒。有 时出现头晕、恶心、心慌。严重时可发 生过敏性休克。 结果记录:( )、( )

22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注意事项  试验前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及 家族过敏史。  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在使用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注意事项  试验前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过敏史及 家族过敏史。  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在使用 中更换青霉素批号时,均须做过敏试验。  试验液须现配现用,浓度与剂量须准确。  严密观察病人。首次注射需观察30min。

23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注意事项 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各类本 上注明结果,将结果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青霉素过敏试验法 注意事项 皮试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青霉素,各类本 上注明结果,将结果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 如对皮试结果有怀疑,应作对照试验, 确认青霉素皮试结果为阴性方可用药。  注射前均要准备好急救药物和器材,一旦 发生过敏,及时抢救。

24 (二)青霉素过敏性 休克及处理

25 全身反应、呼吸道反应 、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
机制 半抗原 机体 全抗原 IgE 相同的变应原 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高分子 降解产物 蛋白质、 多肽分子 活性物质 组胺、缓激肽、白三稀等 平滑肌收缩、 毛细血管扩张 腺体分泌 通透性 全身反应、呼吸道反应 、消化道反应、皮肤反应

26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  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 血清病型反应  过敏性休克 

27 各器官或组织的过敏反应 呼吸道过敏反应:哮喘或促发原有哮喘发 作。 消化道过敏反应:腹痛、腹泻、便血等, 可引起过敏性紫癜。
皮肤过敏反应: 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 肿,严重者可引起剥脱 性皮炎。

28 血清病型反应  一般在用药后7~12天内发生  属Ⅲ型变态反应  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  可见发热,荨麻疹,关节肿痛,
血清病型反应   一般在用药后7~12天内发生  属Ⅲ型变态反应  临床表现与血清病相似  可见发热,荨麻疹,关节肿痛, 淋巴结肿大,腹痛,皮肤发痒等

29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呼吸道阻塞症状: 因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肺 水肿引起胸闷、气促、哮喘、呼吸 困难,伴濒死感。

30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循环衰竭症状: 因周围血管扩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表现为面色苍白、冷汗、紫绀、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

31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因脑组织缺氧,表现为头昏眼花、四肢麻木、意识丧失、抽搐、大小便失禁。 其他: 荨麻疹、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32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其处理 急救措施  立即停药、平卧、报告医生、就地抢救。 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
 立即皮下注射0.1%的盐酸肾上腺素1ml, 小儿酌减。如症状不缓解,可每隔30分 钟皮下或静脉注射该药0.5ml。直至脱离 危险。 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首选 药物,有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升 血压、兴奋心肌、增加心输出量以及 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等作用。

33 肾上腺素 (Adrenaline)  激动心肌、传导系统和窦房结的β受体。  激活皮肤粘膜和内脏血管的β2受体,肾动
脉明显收缩,骨骼肌和冠状动脉则扩张。  激动支气管β2受体,使支气管扩张。  作用于肝和脂肪β2受体,促进肝糖原和脂 肪分解,升高血糖。

34 肾上腺素  用于心脏骤停的抢救和过敏性休克抢救。  也可用于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的治疗。
 与局麻药合用有利局部止血和延长药效。

35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及其处理 ★急救措施  氧气吸入,改善缺氧症状。人工呼吸、呼吸兴奋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 遵医嘱使用抗过敏、抗组织胺类药物。  根据病情使用升压药物及补充血容量。  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行心肺复苏术。 同时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尿量、神 志等病情变化,并做好纪录。

36 过 敏 性 休 克 停药、平卧、报告、抢救 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吸 氧 改善缺氧 建立静脉通道 补液,对症治疗 不见好转 好 转
过 敏 性 休 克 停药、平卧、报告、抢救 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 吸 氧 改善缺氧 建立静脉通道 补液,对症治疗 不见好转 好 转 抗过敏药物 激素类药物 血管活性药物 加 重 好 转 复苏抢救 气管插管、切开 运用呼吸机 死 亡 好 转

37 如何预防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 用药前须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史。  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准确判断皮试结果。
 使用青霉素前必须作过敏试验。  对已接受青霉素治疗的病人,停药3天后 或更换药物批号应重做过敏试验,结果应 告知本人或家属。  正确实施药物过敏试验,准确判断皮试结果。

38 如何预防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 在做过敏试验和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 病人的反应,并准备好抢救药物。  青霉素应现用现配,配置试验液或稀释
青霉素药液的生理盐水应专用。  试验结果阳性者禁用青霉素,并在有关文 件上注明阳性标志,并告知本人或家属。

39 二、头孢菌素类过敏试验 头孢菌素过敏反应的机理与青霉素相似。 主要由于抗原与抗体的相互作用而引起。
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30%对头孢菌素过敏,而对头孢菌素过敏者绝大多数对青霉素过敏。

40 头孢菌素(先锋霉素)过敏试验 皮试药液的配制(以先锋霉素为例) 将0.5g先锋霉素粉剂加生理盐水2ml 稀释为250mg/ml药液。
取0.2ml+0.8ml生理盐水(50mg先锋霉素) 取0.1ml+0.9ml生理盐水(5mg先锋霉素) 取0.1ml+0.9ml生理盐水(500g先锋霉素)

41 头孢菌素(先锋霉素)过敏试验 皮内注射  注入皮内0.1ml药液(含50g先锋霉素)。  20min观察结果。
 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42 头孢菌素过敏试验注意事项 用药前询问病人用药史、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更换药物批号应常
规做过敏试验,结果应告知本人或家属。 皮肤试验液必须临用时配制,浓度与剂量准确。 严密观察病人的反应。首次注射需观察30min。 皮肤试验结果阳性者不可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应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在相关文件注明,并将结果告知病人及其家属。

43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
三、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及 脱敏注射法 破伤风抗毒素(Tetanus Antitoxin, TAT) 用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马血浆经物理、 化学方法精制而成。  能中和病人体液中的破伤风毒素。  常用于潜在有破伤风危险的外伤伤员, 作为被动免疫的预防注射。

44 (Tetanus Antitoxin, TAT)
破伤风抗毒素 (Tetanus Antitoxin, TAT)  常在救治破伤风病人时应用。  TAT是一种异种蛋白,具有抗原性,注 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  表现为速发型或迟缓型血清病,偶可 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可导致 死亡。

45 破伤风抗毒素(TAT)  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前,须作过敏试验。结 果阴性,方可使用。  TAT是一种特异性抗体,皮试结果阳性者,
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属于人工被动免疫, 注射后即刻产生免疫效果,但持续时间较短,免疫时间 为2周,一般不超过3周。注射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有 不适症状。因该产品为人血液制品,尽管经过筛检及灭 活病毒处理,仍不能完全排除含有病毒等未知病原体 而引起血源性疾病传播的可能。  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前,须作过敏试验。结 果阴性,方可使用。  TAT是一种特异性抗体,皮试结果阳性者, 可采用脱敏注射法或注射人破伤风免疫球 蛋白。

46 TAT皮肤过敏试验 TAT试验液的配制 从TAT药液(1ml含1500U )中抽吸0.1ml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ml(含150U )。
皮内试验 皮内注射TAT 0.1ml药液(TAT15U),20min后观察结果并记录。

47 TAT皮肤过敏试验 皮试结果判断 阴 性 皮丘无改变,周围无异常,无全身异 常反应。 阳 性 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
阴 性 皮丘无改变,周围无异常,无全身异 常反应。 阳 性 皮丘红肿,硬结直径大于1.5cm,红晕 直径大于4cm,有时出现伪足或局部发 痒,全身过敏反应类似同青霉素过敏 反应,以血清病型反应多见。

48 TAT脱敏注射法 原 理  小剂量注射时变异原所致生物活性介质 的释放量少,不至于引起临床症状。  短时间内连续多次药物注射,可以逐渐消
耗体内已经产生的IgE,最终可全部注入 所需药量而不致过敏。

49 TAT脱敏注射法 TAT脱敏注射方法★ 次数 TAT量(ml) 加0.9%氯化钠溶液(ml) 注射法 1 0.1 0.9 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 肌内注射 4 余量 稀释成1ml 肌内注射

50 TAT脱敏注射时应注意★ 停药并处理;如反应轻微,待症状消退后, 增加注射次数,剂量减少,间隔时间延长, 以顺利将全部药液注入。
 多次小剂量注射药物。  每隔20min注射一次。  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出现全身反应立即 停药并处理;如反应轻微,待症状消退后, 增加注射次数,剂量减少,间隔时间延长, 以顺利将全部药液注入。

51 四、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普鲁卡因 Procaine  毒性较小,是常用的局麻药之一。  局部浸润麻醉、神经阻滞麻醉。
 不良反应有过敏反应和毒性反应。

52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法 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方法:0.25%普鲁卡因溶液0.1ml皮内注射,20分钟后观察。
结果的判断及过敏反应的处理:同青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53 五、碘剂过敏试验法 碘过敏试验法 口服法:口服5%~10%碘化钾5ml,每日3次,共3天,观察结果。

54 碘过敏试验法 结果判断 口服法:有口麻、头晕、心慌、恶心呕吐、流泪、流涕、荨麻疹等症状为阳性。
皮内注射法:局部有红肿、硬块,直径超过lcm为阳性。 静脉注射法:有血压、脉搏、呼吸及面色等改变为阳性。

55 六、链霉素过敏试验及过敏反应的处理 链霉素(streptomycin)是一种氨基葡萄糖型抗生素。1943年美国 S.A.瓦克斯曼从链霉菌中析离得到,是继青霉素后第二个生产并用于临床的抗生素。它的抗结核杆菌的特效作用,开创了结核病治疗的新纪元。

56 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皮试药液的配制 试验液的标准剂量:为2500u / 1ml  将100万u链霉素粉剂用生理盐水
稀释为4ml药液(25万u/ml)  取0.1ml药液+0.9ml生理盐水(2.5万u/ml)  取0.1ml药液+0.9ml生理盐水(2500u/ml)

57 链霉素过敏试验法 皮内试验  注入皮内0.1ml药液(含250u链霉素)。  20min观察结果并记录。  皮试结果判断同青霉素。

58 链霉素过敏反应及其处理  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同青霉素。 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救治措施与青霉素 过敏性休克基本相同。
 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因链霉素 可与钙离子铬合,使链霉素的毒性症状减 轻或消失。

59 头孢菌素过敏试验注意事项 过敏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病人的用药史、 药物过敏史和家族过敏史。 凡初次用药、停药3天后再用,以及更
换批号时,均须按常规做过敏试验。

60 小 结 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机理。  各种药物皮试液的浓度。  正确判断各种药物过敏试验的结果。 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
小 结  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的机理。  各种药物皮试液的浓度。  正确判断各种药物过敏试验的结果。  青霉素过敏反应的预防措施。  药物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  实施TAT脱敏注射法。  配制各种皮试液,遵守安全用药原则。

61 案例 某患儿在门诊观察室静脉注射青霉素,皮试阴性,已连续注射3天,第4天护士在给患儿注射时,患儿突发脸色苍白、呼吸心跳停止。护士立即停药,果断进行抢救,最后患儿转危为安。但家长认为是护士操作失误或药品有问题,提出赔偿要求,调查查实,护士无操作失误,药品也无问题,属个体差异。

62 谢谢!


Download ppt "第十三章 给药 Administering Medication"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